明湛有些不好意思,在被窝里闷的红扑扑的小脸儿羞答答地,谄媚道,“父王您都来了,您看我一眼,比什么良药都管用哪。”

凤景南恶心半死。

131、灵犀

其实古人对于边贸认知有限,饶是凤景南,对于明湛一力要求开通的云藏贸易的前景,也觉得不大乐观。

只是想着明湛划个饼,把盐商们解决了,好进行盐政的改革。无形之中,倒是让明湛捡了个大便宜。

在凤景南眼里,盐政方是大头儿,断不能落入明湛的手中。所以,饶是不大光彩,凤景南还是来了个釜底抽薪,坑了明湛一头。

幸而明湛是个好哄的,一个新城,刚刚建了几间铺面房子,日后顶多驻扎上两三千人,随明湛去折腾吧,也省得他再对盐政动歪脑筋。

明湛是知足长乐的性子,有新城,也聊胜于无啊。

他迅速的召回了杨路将军,杨路并不是头一遭见明湛,只是如今明湛渐长大,眉眼也与幼时不同,瞧着文文弱弱的,见人未语先笑,眼睛弯成月牙,多提多和气。不过杨路一想到那篇奏章上批头盖脸的骂,再仔细观量明湛,遂给明湛下了个“笑面虎”的结论。

“自将军动身之日起,我便久盼将军。”明湛亲亲热热的握一握杨路的手,笑道,“今日一见,果然威壮雄伟,不负威名。”

杨路是个粗人,没明湛这一肚子的客套话,遂不变应万变道,“世子谬赞,臣哪里担得起。”

“我既然说了,将军就担得起。”

明湛先行坐了,抬手示意杨路也坐下,笑道,“将军瞧着粗放,却是心细之人,这次将军回昆明,父王打发你先过来见我,想来将军心中不安了?”杨路说话坦直,“臣琢磨着,世子怕有事交待臣下。”

明湛哈哈一笑,“我也是直性子,最喜欢跟直性子人打交道。”杨路侧耳细听明湛的吩咐,哪知明湛话音一转,“听说,杨夫人过逝多年,将军情深意重,多年未曾续弦?”

杨路连连摆手,脸都有些发红,“臣,臣已有一子,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祖宗,何况臣…臣不是不娶,实在是不好耽误人家姑娘。”

明湛瞪着眼睛听的入神,见人家发窘,他愈发要问,“这是何缘故?我倒不明白了,将军正当壮年,家世门第,人才出身,哪家的姑娘嫁给将军都是她这辈子的福气,怎么会有‘耽误’一说呢。”见杨路吱唔,明湛笑道,“想来是将军面薄,不好开口,这有何难,我替将军了了这桩心事。”

“不不不不…”杨路情急之下一连说了四个“不”字,脸涨红道,“是,是臣…臣有隐疾…”话到最后,杨路将军的脸上能滴出血来。

明湛嘿嘿一笑,“听说咱们云南的神医柳蟠柳神医就在将军府上为幕,莫非柳神医都束手无策?”

“这…这是顽症。”

明湛再笑一声,直笑的杨路将军脸梢泛白,生怕明湛给他赐婚啥的。

“说起来,我小时候也见过将军,”明湛端着茶碗叙交情,温声道,“那会儿,将军是王府的侍卫长,柳神医还给我瞧过病呢。”

柳蟠医术不赖,小时候明湛死活不会说话,凤景南几乎把云贵二省有头有脸的大夫们都请了来,挨个儿的给明湛把脉看病。柳蟠也在其中,相对而言,柳蟠呆的时间还不短,足有大半年为明湛开方配药。

明湛脸上露出怀念的笑容,温声道,“一别多年,直到现在才有幸再见到将军。”

杨路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明湛也没为难老实人,只留杨路用了午膳,问了问缫匪的事,并且体贴的对杨路道,“事无不可对人言,你还要去父王那里请安,我与你说的话,你尽可一一告诉父王。”明湛微笑,“我与父王都不是多心的人,只是你们在外领军的大将,诸事都要比别人更留心。”

杨路道,“是,臣谨记世了教诲。”

晚上,凤景南装模作样的问明湛对杨路的感观如何。

明湛道,“杨将军很不错,听说他儿子年纪也不大,与我年龄相仿。”

凤景南从未听过明湛这样赤裸裸的向军方伸手,皱眉道,“展骏、齐竞都在你身边了,你弄这么多人来做什么。”

“是啊,展骏齐竞已经在我身边好几年了,总不好一直叫他们做些端茶倒水的事,不如让他们出去历练几年,也好成才。”明湛道,“父王不是说了吗?新城的事全权由我做主。那日后新城的驻军自然也是我说了算,他们两个很不错,军人应该呆在军营里。如今这种情况,我与父王恐怕都不希望他们回去子承父业吧,那就只有杨将军之处了。”

凤景南没说话,展骏齐竞的父亲都是凤景南手下的爱将,只是器重他们的父亲是一方面,凤景南是不希望看到哪家人长时间掌握某一处地方的兵权的。明湛这话说到了凤景南的心里,凤景南来了半天,连口茶水都没喝上,道,“端茶来。”

明湛唤何玉进来。

自从盐政之事后,明湛对凤景南是明显的疏离了,凤景南察觉得出来,只是这事他已经补偿了,再者,哪怕他真有些不地道,也不会向明湛低头。

这事,一时之间也难下结论,凤景南转个话题,“明菲明雅的年纪已经到了,当年你大姐姐大婚比她们还早些,我思量着,明年就让她们大婚。”

“我已派人去与藏汗商议你与青鸾公主的联姻,如果顺利,就定在明年春天。”凤景南道,“这样的话,就让明礼送明菲明雅去帝都完婚吧。”

“她们嫁妆都齐备了?明菲不是刚死了未婚夫,还要嫁谁?”

“另行赐婚便是。”

“我知道了。”明湛催促道,“如果父王没意见,我来跟杨将军说展骏、齐竞的事。”

明湛步步紧逼,凤景南无端心烦,一拍桌案,“你着什么急!让我想一想。”喝茶的心也没了,凤景南道,“你仔细想一想,展骏他们年纪并不大,平日里无甚功勋,突然下去,也难以服众。带兵一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再从杨路说,他虽是个粗人,却也不傻。何况身边还有个粘上毛儿比猴儿还精三分的柳蟠,就算你派了展骏他们过去,找个名头就能把他们供起来。”凤景南看明湛一眼,“他们能做什么?退一步讲,杨路为人还算不错,可他手底下的精兵良将,都是跟惯了他的。你只分兵不要将,岂不是摆着要跟杨路的五万大军离心离德么?”

“我知道你的顾虑,可你也得想想清楚。”凤景南道,“所以我才说,现在展骏他们去,不妥。若是想让他们历练,昆明的卫城军,你随便什么位置都可以安排,且离你近,有什么事,你用起他们来也方便。”

明湛憋着一口气不说话。

凤景南叹,“明年皇上有意南巡,我会随驾,界时你要守在昆明城。展骏齐竞都跟了你不少时日,多少信的过,你现在不要着急把他们外放。”

“什么时候定的事,你怎么没跟我说过?”明湛吃惊道。

“皇帝出巡,现在是机密,我跟你说了,你这张嘴也给我严实些。”凤景南警告道。

明湛琢磨着,“就算皇伯父南巡,让我随驾的机率更大一些,怎么会点父王呢?”凤景南其实并不愿意明湛手中握有太多的权利,可如果凤景南随驾,明湛无疑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虽然凤景乾对他很不错,不过,再怎么说,凤景乾与凤景南是同胞兄弟,论信任,明湛完全没有与凤景南相比的可能。

凤景南见明湛疑神疑鬼,怒道,“圣心莫测,也不可测!你给我老实些!如果我回来,有什么事!你就等着!”

既然有了这信儿,明湛便也不急着把展骏他们派出去,如凤景南所言,给俩人在卫城军里找了个差使,先安排下去了。

不过明湛再次宣杨路与柳蟠晋见,

柳蟠年近不惑,不过医生精于调养,具着依旧不过三十许人,眉目清秀,行了大礼。

诸人行礼落座,明湛笑道,“一别经年,柳大夫容颜依旧。”

柳蟠笑,“殿下变化颇大,草民险些认不出了。”真是风水轮流转,任谁也想不到,当年的小哑巴,如今已是镇南王府第二号人物。

“那是,想当年,柳大夫当年还笑话我生的丑呢,是不是?”明湛打趣一笑,其实柳蟠人不赖,他给明湛开了多少药,明湛怕苦,后来柳大夫都是做成药丸子给明湛吃。

柳蟠倒也不惧明湛,淡淡一笑道,“殿下幼时圆润健壮,不若如今举止风流。”他倒不是觉得明湛小时候丑,小孩子,不论相貌好赖,小小软软的都极可爱。凤家孩子都生的粉雕玉琢,到明湛这里就一圆滚滚的小胖子,眉眼还挺一般,跟爹娘不大像。柳蟠那会儿年轻,还有些童心未泯,趁着给明湛看病的机会,时不时捏捏摸摸,想从骨骼上确定明湛到底是不是凤景南的儿子。

最终得出的结论让内心十分八卦的柳蟠很是郁闷了一阵。

如今旧事生提,柳蟠倒是有些惊诧明湛当年小小年纪,便记事清楚,倒有些早慧了。

明湛笑道,“我听说杨将军的儿子并未随杨将军习武,倒是跟着柳大夫学医术,如今在云藏边界一带救死扶伤,颇得百姓赞誉。正好我身边少这么一个能干的人才,你们是知道的,历代皇亲贵戚,最是怕死。我也不例外,”说着,明湛自嘲一笑,“别看我年纪小,也怕死怕的不行,我总想着有个人能在我身边,专门管着调理我的身体,虽不能活上千岁,起码百岁吧。不瞒你们二位,我就看中了柳大夫的高徒。”

明湛的性子很诡异,一般人即便怕死,也不会说出来,偏他大方承认,倒叫杨柳二人不好回绝了。

柳蟠看杨路一眼,垂眸未言。杨路便道,“能有幸侍奉殿下,是犬子的福份。”

“那就多谢二位割爱了。”明湛笑了笑,“我从不会亏待身边人,你们放心,我脾气也不错,并不难相处,也没什么不好的嗜好。”

这些话,柳蟠其实还是有几分信的,明湛回到镇南王府做的几件事,百姓受益不浅,可见其心地不差。杨濯跟在明湛身边几年,日后也算有个靠山。上位者想的都多,他只要无愧于心,也是现成的一桩富贵。

“说起来,前些日子接到杨将军的捷报,我倒松了口气。”明湛推心置腹道,“我虽不大清楚,不过依着杨将军的本事,竟为几个匪盗所困,想来将军自有为难之处,不知方不方便与我讲?”

见二人有些犹疑,明湛笑一笑,“那就算了,我知道,说话是要讲究证据的,你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无凭无据的话,虽然心里有谱,你们也不好直接说,不然,倒有诬陷之嫌。不过,我们既然见了面,我想让二位知道。我始终信任你们,如果你们有为难的地方,可以向我求援,我会尽全力帮助你们。”

“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明湛道,“我希望你们能还边界一片安宁,起码在我的边贸市场开业后,那些走私的、走偏门儿的,让他们安静一段时间。当然,这是在保证你们安全的前提下。”

杨路沉默了一段时间,方开口问,“殿下只想让他们安静一段时间,不愿意连根铲除么?”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明湛道,“其实,没有任何组织能与国家军队相抗衡,连根铲除并不难做,一万人马开过去,扫平荡尽也只是时间上的事。不过,我不能依据自己的怀疑便做出绝人灭户的事。这种事,做了,便失了人心。只要做一次,别人就会想,有一则有二,久而久之,百姓官员便觉得没有安全感,他们会担心我会不会再因为怀疑就去抄他们的家,灭他们的门。所以,我不能这样做。”

“我想,就算二位,也希望治国告律法,而不是某个人的喜怒。”明湛笑了笑,端起茶盏抿一口,“对吗?”

“话又说回来,我以往还担心将军身边少谋臣,如今见着柳大夫倒了了我的一桩担心。”明湛瞥柳蟠一眼,徐徐道,“当年父王倾慕柳大夫才干,本想留柳大夫在身边,以展长才。不想柳大夫心有所属,倒情愿留在将军身边。”

明湛用词暧昧,杨路很有几分尴尬,倒是柳蟠笑着生受,抱拳谢一礼。

“武将驰骋疆场,大开大阖,难免失之粗放。”明湛温声道,“柳大夫是文人书生,最精细不过。我想着,缫匪一事,咱们不能坐等着匪徒来,他们一来,咱们就打一回,他们不来,咱们就干等着。这样就失之被动,我看还是当顺水摸鱼、顺藤摸瓜,如此,有理有据、有凭有证,将来藏边靖平,不仅是我、云贵二省的百姓也当感怀二位之功绩。”

柳蟠再看杨路一眼,杨路道,“有殿下教导,臣茅塞顿开。”

明湛轻笑,“以前只听人说过两人有默契,有一个词来形容,就叫‘心有灵犀’。我总觉得夸张,两个人再怎么熟悉,也不能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心意相通,如今见着真的了,方才信了。”

柳蟠道,“日后,殿下总会遇到这样一个可以与您心意相通的人。”

“希望如大夫所言。”

132、无声

给明菲指婚的圣旨来的很快。

帝都公卿之家,有魏太后的面子,自然是一等一的好人家。

卫王妃是嫡母,自然要担负起准备嫁妆的重任。不过,卫王妃早有筹划,事到临头,已备的七七八八,倒不必慌了手脚。

两份嫁妆,一样丰厚。都是庶女,哪怕在心中有远近之分,在嫁妆上也看不出分毫。卫王妃素来大方,笑对魏妃、杨妃道,“这是府里出的,你们看一看,若还有什么要添的,只管跟我说。明艳是做大姐的,封号高了一些。不过,嫁妆上我都是比对着当年明艳的份例来的。除了府里的,她们叫了我十几年的母亲,我这里也各有一份添妆。”

魏妃、杨妃连忙道谢。

卫王妃笑一笑,“我知道,你们也自有私房,都只有这一个女儿,有想添的只管添上。女儿家,嫁过去,咱们这些长辈又离的远,私房手头上还是宽裕些的好。”

在这一点上,三个女人取得了空前一致的立场,魏妃、杨妃自然感激万分的说了不少好话,卫王妃听她们说完,便叫她们退下了。

魏妃得宠多年,以往并不把杨妃放在眼里,只是如今两人一道嫁女儿,倒有了些同病相怜,魏妃叹道,“也不知怎么,这些时日,我一直睡不好。明菲在家里是自在惯了的,又是这样娇气的性子,武阳侯家,我只听说过。这样见都没见一眼,女儿就要嫁过去,如何能放心?”说着眼睛都有些湿润。

杨妃轻叹,劝道,“姐姐莫伤心,我何尝不是如此。说起来,姐姐比我还略强些,我只有明雅一个,这么多年,她每日都伴在我身边,她这一走,我这心里…”

杨妃难过的话都说不出来,与魏妃简直是泪眼人对泪眼人,俩人恨不能抱头痛哭一场。

这年头,女儿在娘家格外尊贵,不出嫁人后马上由宝变草,在婆家做牛做马,还得让人挑剔。像明艳,如今都得说她命好。

庶女出身,生母早故,不过却自幼被养在嫡母身边,后来的封号上也能说明明艳沾了多大的光。譬如杨妃,她咬咬牙,当初为了女儿前程,也想把女儿送给卫王妃养。不过卫王妃没要,亲娘还在呢,何苦夺人子嗣,何况那会儿卫王妃已经儿女双全了。

就是明艳在婚事上,也高明菲明雅一头,虽然嫁的都是侯府,明艳嫁的却是正经的侯爷,婆婆是长公主,进门便当家做主,老公洁身自好,没通房没侍妾,这样的品质形成有诸多原因,不过明艳的日子的确过的极好。

简直就是幸福的模板。

如今女儿要出嫁,魏妃杨妃不由自主的想到已经出嫁的明艳,魏妃道,“咱们家,富贵自是不缺的,只要明菲有艳丫头的一半的福份,我便知足了。”

杨妃随口应着,却琢磨,明艳当初的婚事也没少波折,饶是她消息不大灵通,也隐约知道是世子为明艳出头做主,方有如今。接着,杨妃万分庆幸她多年侍奉王妃,未曾有不周到地方。就是女儿与世子之间,虽然不若明艳的亲热,比起明菲也强了许多。日后,若有求到世子之处,想来,世子不会袖手旁观的。

如今女儿出嫁在即,杨妃打定主意,对卫王妃,还是要愈发恭敬才好。

明湛也大方的给明菲明雅添了些东西,虽然他对明菲没有半点好印象,不过,处在他这个位子,做什么事都要公允,稍有偏颇就容易被明眼人挑出来,这明面儿上的东西,是半分都不能错的。阮晨思拟的礼单也很公允,都各自给她们送了去。

两处都派人过来说了些感激的话。

明湛还是私下给明雅了些零用钱,叮嘱她,“别说出去,自己知道就成了。”

明雅从小柜子里拿出一套衣衫送给明湛,柔声道,“这是我给四哥做的,以后…以后四哥去帝都,多去看看我。”小姑娘说着,眼泪都掉下来了。

明雅虽是最小的孩子,这许多年,她的处境却极艰难,母亲不受宠,上面有嫡出的兄姐的受宠有庶出兄姐,还有个运气比她更好的虽然庶出却能养在嫡母身边的庶姐。

她的处境,如同她的母亲杨妃一样尴尬。上不能得罪卫王妃,下不能招惹魏妃,偏偏卫王妃和魏妃关系一直平平。卫王妃是嫡妻,牢牢的掌握着王府内院。魏妃在凤景南跟前最有脸面,枕头风一阵接一阵的吹。得罪哪个,杨妃都是找死。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杨妃与明雅硬闯出了一条生路。而且随着卫王妃一系的掌权,杨妃母女俩也与卫王妃更加亲近了。

让明湛说,杨妃母女颇有些润物细无声的意思,像明雅,平日里话不多,可干什么都有心气儿,姐妹四个,明雅针线最好,她就时不时的做些小物件儿孝敬卫王妃,既不惹眼还贴心。譬如各人的生辰或者什么大日子,明雅没一次落下。这么多年下来,小姑娘的水磨工夫实在到家,明湛对明雅也有些另眼相待的意思。

明雅运气并不好,她小明淇明菲一岁,姐妹中明艳为长,长明淇五岁,明艳进学时,明淇几个刚出生,等明艳已经懂事,明淇等方入学。明艳做为长姐,对妹妹们自然关照,不过明淇自幼是做为明湛的伴读,与兄弟们一道念书的。

女学这边只剩下年长的明艳,与同龄人的明菲明雅。到后来,明艳年纪大了,也就不再上女学,跟着卫王妃学理家的事。学里只剩下明菲明雅。

这简直是要人命,卫王妃与魏妃关系虽平平,不过面儿上大家还是能说上几句话,再者,魏妃也不是卫王妃的对手,卫王妃若不是顾念凤景南,想摆弄魏妃,那简直是再容易不过。

可是嫡庶之间的战争还是过早的暴发,卫王妃就一子一女,明湛小时候一味装傻,明淇是姐姐,自认为要保护弟弟,遂养成了明淇霸王性子。

明菲是魏妃爱女,还早慧,凤景南对这个女儿小时候还是极宠爱的。

嫡庶之争的起源便来自由明淇与明菲的争斗,明淇年纪比明菲大几个月,出身也比明菲好,对于唯一的嫡女,凤景南不可谓不喜爱。

明淇与明菲可没她们的母亲那样客气,明淇向来是以拳头说话,明菲嘴巴好使,明淇也不差,俩人各说各理,连凤景南都头疼。何况夹在中间的明雅,明雅与明淇接触的少,可这是嫡姐,嫡姐上面还是嫡母,就私心论,明淇是大姐大的性格,还时不时的护一护明雅,明雅对这位姐姐也有心亲近。

明雅同明菲年纪相近,俩人进学的时间也相近,自幼为伴,按理说明雅应该与明菲会更加亲近。只是明菲犯了一个错误,她非常喜欢炫耀,对自己智慧的炫耀,父亲对自己宠爱的炫耀…所有这一切,哪怕明雅知道自己惹不起明菲,可在内心深处,没有获得过多少宠爱与重视的孩子,是绝不可能喜欢上一个样样比自己强、并且毫不知收敛的姐姐的。

明雅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不喜欢明菲,可也不去得罪她,然后在不得罪明菲的基础上,她悄悄的向明淇倾斜,这样一点一滴、日复一日的努力,最终给明雅在兄弟姐妹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明湛做为镇南王府的世子,如果太偏坦明雅,会让明礼等人与自己更加离心,所以,他只能私下给明雅些私房钱做补偿。

明淇却不这样藏着掖着,她从自己的驻地运了两大车的东西给明雅添妆,连个屁都没给明菲。让明菲恨嫁的同时,美丽的脸孔再次扭曲了一回。

其实明淇在政治上颇具智慧,其一,她的确与明菲合不来;其二,她也不便在明湛与明礼等关系平平时,去向明礼兄妹示好。相对于明礼几人,她与明湛关系稳固是最要紧的。

明湛也很满意明淇隔空一记耳光抽在明菲脸上,心情一好,他还给明淇写了封信,问明淇要不要回来送明雅明菲一程。

明淇回信简单:等她将自己的军队打造成一块铁桶时再回去,估计过年也回不了。还嘱咐明湛让明湛代她在父母跟前进孝。

明湛的嘴角抽了又抽,这口气,怎么看怎么像远征在外的丈夫写给老家妻子的信。明湛给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抖了又抖。

明淇自从领兵,再没回过昆明城,人家有自己府第,自己当家做主,岂不更舒坦。如今看明淇这信,明淇是打定主意要在外领兵了,碰到这么个姐姐,明湛真是愁的头发都白了几根。

明湛再给明淇写信:我就要结婚了,你也不回来观礼?

明淇回:什么时候娶正妃,我再回。

言下之意,不过是纳个小老婆,哪怕小老婆还有一重身份是西藏公主,明淇也没表现出多大的兴趣。

明湛彻底死心了,给明淇写信让她别太拼命,注意身体。

明淇根本没回。

明湛认命的窝在府里,他没少跟卫王妃诉苦,“明淇在外头不知道多自在,我就得在这府里窝着。你说父王怎么这样小心眼儿。”

卫王妃不得不为凤景南说句公道话,“这不是心眼儿大小的问题,换了你在王爷的位置,你也会这样做。明湛,你现在说的动听,是因为你距离那个位子还远的很。王爷一直压着你,倒不完全是忌惮你的意思,还有保全你们父子情份之意。”

“莫非母亲也觉得…”我会篡位?明湛自然不会说出来,只是如果卫王妃这样想他的话,那可真够郁闷的。

卫王妃笑了笑,拍拍明湛的手道,“这人哪,到什么位子,掌握多少权利,想的事是不一样的?当初唐太宗想来也没打算玄武门时将一兄一弟全都斩杀。一道长大的同胞兄弟,莫非就没有情份么?只是到那一刻,他能容,他身边的近臣也不能容。那都是陪他舍生赴死、将性命前程付于他手的臣子,有些事,做了,就要做绝。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明白。一面是挡着他前路、嫌隙颇深的同胞兄弟,一面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前程,如果要选择,并不难。只是事后,圣明如太宗皇帝怕也难免会有伤神的时候。”

“话说回来,如果当年高祖皇帝没有给当年还是秦王的太宗皇帝威胁皇权的权利,就不会有当年的玄武门事变。一个乞丐,永远不会做当皇帝的梦。”卫王妃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句话永远不会错,如果谁的权利几凌皇权,当权利失衡时,必有变数。”

“明湛,你要安下心来,明菲明雅开春大婚,这次是明礼送嫁,别错过这次机会。”卫王妃悠然道,“你得有耐心。你的位子已经稳了,王爷正在壮年,你得慢慢等,水到自然渠成。”

母亲的意见还是很中肯的,明湛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郑重应了。想了想问道,“母亲,你跟父王大婚时,父王已经有了明礼,你怎么还愿意嫁给他呢?”

“那时,你外祖父对于先太子极其失望,正赶上先镇南王收你父王做嗣子,我母亲与方皇后是嫡亲的姐妹,永宁侯府与先太子一系太过亲近。而方皇后也十分重视镇南王府一系的势力,你父王与魏妃有情份在先,太后那会儿位份卑微,只是你父王的婚事也轮不到她说话。我与方皇后感情很好,她也选中了我,你外祖父顺水推舟,恰好我也投了老太妃的眼缘。”卫王妃客观的描述,“我正好到了适婚的年纪,当时帝都的情形,你父王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敢与方皇后翻脸的,先帝又对方皇后言听计从。”

卫王妃的婚姻是多方面博弈后,妥协的结果。

明湛倒是为母亲可惜,追问道,“那你嫁给父王,他有没有怠慢过你。”

卫王妃笑道,“你今天这是怎么了?倒翻起旧帐来。”

“跟我说说嘛,我想听。”一把年纪,亏得明湛有些撒娇。

卫王妃笑道,“你怎么会这样想,你父王也不是这样的人。”

凤景南并不是卑鄙的人,虽然他的确并不大满意这桩婚事,不过在那个时候,这也不是他能改变的。卫王妃嫁过去后,凤景南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想抬举魏妃管家,那时,先镇南王与老太妃健在,魏妃管的也就是凤景南住的那一个院子。

凤景南这样安排时,以为还会受到若干阻挠,不想,从老太妃到卫王妃都没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