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微微一笑,道:“想是今日已经入山了。”

今夜除他们以外只有两家小娘子下榻此处,一是尚书右仆射萧简的孙女,一是冀州刺史秦青之女,其余各家在邙山中都有自己的庄园别墅。钟荟知她作为下人不便说得太明,免得有心人听起来觉得意有所指,便对三娘子道:“那些小娘子自然住在自家庄园中,明日便能见到了,你这孩子就是沉不住气,莫再缠着这位姐姐问东问西了。”

三娘子见嫡姊当着主家下人的面数落她,落她的脸,心里很是不悦,不由撅起了嘴,嘟囔道:“我问问又怎么了,还不是你先问的。”

钟荟恨不能将她这张嘴堵上,这还没见着正主呢,明日还不知要说出多少自作聪明的傻话来,真是后悔应承下这趟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三娘子虽然不服气,到底一路上没再多问什么,侍女将两人带到前厅入席,便有仆役十多人鱼贯而入,执壶的执壶,捧盘的捧盘,各色肴馔流水似地呈上来,先是七八碟时令鲜果和糕点,其中有一碟蒸糕做得极好,刻成海棠花的形状,还以金桂点了蕊,香糯甜软,食之齿颊留芬。

“这海棠糕做得真是惟妙惟肖,”钟荟问身旁捧盘的侍女,“颜色是以玫瑰花汁染的么?闻这香气不像是中原产的玫瑰,是西域来的么?”

“女公子说得没错,确实是用西域上贡的玫瑰蜜膏做的。”那侍女笑答,见她将两枚糕都吃完了,对传膳的侍女使了个眼色,不一会儿便有人又送了一碟子来。

两名仆役连食案捧了整只的豚炙上来,钟荟赞赏道:“真个是色同琥珀真金。”

一人拿锋利的银刀片成均匀的薄片装在银盘中呈上来,她以银箸拈起一片,蘸了蘸紫琉璃碟中的八和齑,优雅地送入口中,几乎看不咀嚼的动作便已吞入腹中,赞叹道:“状若凌雪,入口则消,是果木熏炙的罢?有股子清香呢。”

那侍女也免不了露出讶异,道“确实是柰木烤制的。”

姜明淅到了这里方知何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乍一看也没什么燕髀猩唇、玄豹之胎之类的稀罕物,可就是将寻常的菜色和食材做得滋味无穷,然而内心越是震撼,面上就越要矜持,因而对二娘子那一惊一乍的行径十分嗤之以鼻,见那侍女反而赞她有见识,不屑地哼了一声,忍不住道:“家姊只知饮食,旁的事皆不上心。”

“五世长而知饮食,”钟荟这一餐饭吃得畅快非常,人也变得格外大度,不与她一般见识,笑眯眯道,“我算什么知饮食呢,这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女公子见识广博,叫奴大开眼界,”那侍女忙客气道,“粗茶淡饭,不堪款待贵客,还请担待。”

用完晚膳,侍女将两人送回各自卧房,就回仆役房去了。

那两个侍女走到外院,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圆脸的侍女以手掩口,凑到另一名侍女的耳边小声道:“这姊妹俩差别可真大。”

“可不是,”另一名侍女道,“说起来那姜家二娘子的生母原是酤酒的,那三娘子的阿娘倒还沾点世家的边,如今一看,像是颠了个个儿呢。”

“那姜二娘长得可真好,简直像个玉做的小人,”那圆脸侍女又道,“那妹妹原也生得很美,可处处与自家姊妹争锋,做派实在叫人看不上,对了,方才她还将那蘸豚炙的八和齑当菜吃呢!”

“不然呢,若不是生得好殿下会搭理姜家这种门第?”另一名侍女笑着道,“听说殿下原本只请了姜二娘一人,没想到买一斤猪肉还饶了八两下水。”

“要死,编排殿下又编排客人,叫殿下知道看不赏你笞杖吃!”圆脸侍女往手上呵了口气去挠同伴的胳肢窝。

“我才不怕呢,殿下见我生得美便舍不得打我,说不得倒反过来打你个告刁状的蒜头鼻!”那刁钻的侍女捏着常山公主般的声口道:“貌美的告貌丑的,本公主不用问就知道,定是丑人多作怪,拖出去打十笞杖......等等,竟敢长了只蒜头鼻?再加五杖!”

那圆脸侍女作势要揪那刁钻侍女的耳朵,两人压低了声音嘻嘻笑着打闹成一团。

***

一斤好猪肉沐浴完了正在更衣,没来由打了个喷嚏,倒把两个婢子唬了一跳,赶紧替她裹上衣裳催她去床上躺下。

钟荟想了想道:“替我取件斗篷披上,我去瞧瞧三妹妹。”

出门在外,旁人才不会管你排行,做了姜家的女儿,无论多不情愿,该担的挑子总是撂不下的。钟荟裹了裹身上的夹绵斗篷,一想到要一辈子和姜明淅这种蠢货共用一张脸面,就有点悲从中来。

三娘子屋里的灯果然还亮着,钟荟走进去发现她合衣坐在床上,身后靠着个隐囊,正在挑灯夜读,见嫡姐进来,只掀了掀眼皮嗯了声,以示她发现了一个活物。

“三妹妹怎么还在读书呢?”钟荟走上前去,不见外地使唤姜明淅的婢子秋兰替她搬个胡床来。

“阿姊怎么也还不就寝?”三娘子反问道,“若是无事就早些安置吧,我还有五篇诗未诵完呢。”言下之意就是你这闲人别碍着我做正经事。

钟荟慎重考虑了下,自己大概没有勇气再死一次,只能继续和姜明淅做一辈子姊妹,沧桑地捏了捏眉心道:“三妹妹,你明白自己是来赴花宴的,不是来当五经博士的吧?”

三娘子何曾吃过草包姜明月的挖苦,加上方才在用膳时叫她压了一头,心里正窝着火呢,把圣人的《诗三百》往被褥上使劲一拍,沉着脸道:“阿姊,方才用晚膳时我当着外人的面不好下你脸面。圣人有言,食不言,寝不语,你我在外面,一言一行关乎咱们姜家的颜面,出门前阿娘叮嘱我们谨言慎行,你怎么才出门就忘了?明日与宗室和世家的姐姐们往来酬酢,你若是还这样子,不是叫人笑话咱们姜家没规矩么?”

怎么听她如此说来,姜家竟然很有规矩么?钟荟将嘴牢牢抿住,她觉得此刻若是不慎张了嘴,下巴恐怕得掉到脚面上。

“妹妹如此顶撞阿姊,这又是哪里的规矩?”钟荟其实想笑,不过还是勉强冷着一张脸训斥道,“我念你年纪小,在家中不与你计较,可出门在外却不能纵容你。你有句话没说错,你我在外面,一言一行关乎咱们姜家的颜面,你忘了出门前阿婆怎么叮嘱我们的?少说傻话,少做傻事。阿姊劝你一句,莫成天想着一鸣惊人,难道你熬夜诵几首诗,就能抵得过人家勤学苦读十余年?”

“阿婆那话说的分明是你,”三娘子其实有些没底气,嘴上犹要逞强,“你自个儿不学无术,不会酬答,就想着在宴会上吃好吃的,又怕我得了人家的赏识,把你比下去,打量我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

钟荟确实只想着在宴会上吃好吃的,然而她自觉这愿望十分纯粹和真诚,并没有什么羞于见人的,同样三娘子一心想要跻身世家贵女之列,也没什么见不得人,只不过前一个愿望必然能实现,后一个愿望则必然要落空。

两姊妹相顾无言,心有灵犀地觉得对方夏虫不可以语冰,钟荟心知再怎么劝也没用,便作罢了,只等着明日替她善后便是。

第35章 雅集(一)

钟荟是在啁啾鸟鸣和淙淙水声中醒来的,晨间微带青色的日光从窗前五色琉璃屏中透过,在地衣上映出一片柔和浅淡的五色光影。

她环顾四周,此刻在日光下看屋中陈设,又与灯下不同。这客房不大,可一应用具陈设皆非俗品,单是那张通体蹙柏木做的金镂银花寿福局脚床,随便放在哪个大户人家的正房里都尽够了,常山公主却随随便便搁在山间庄园的客房里。

阿枣天朦朦亮时已经起身在外间候着,还将阿杏也从睡梦中拽了起来与她同甘共苦。两个婢子一听屋里的动静,知道是二娘子醒了,赶紧捧了盥栉用具和衣裳走进来。

钟荟昨夜选定了那身茜色绣白蝶的越罗衫,茶白回文绮下裾,加了件烟雾般的轻容纱帔子,织成腰带上系了青玉螭虎穿花佩,手腕上戴的是老太太给的白玉镯子,墨发上簪了朵院子里现摘的白芍,含苞待放还带着清晨的露水。

梳妆停当,她便带着阿杏和阿枣前去前厅坐等姜明淅。

三娘子昨夜苦读到亥时,晨起时呵欠连天,此时眼皮还有些微肿发红,婢子替她用胡粉遮了遮,又上了些胭脂,将眉尾描长了些,眉心贴了金桃花钿。

今日第一回 在一众贵女前亮相,主仆几个都是卯足了劲打扮,三娘子身上穿的是这一季新裁的银红织金霞光锦长襦和翠色织成海棠蛱蝶裙裾,通身上下找不到一道褶子,显是新浆过的。她头上簪了曾氏从自己奁盒中挑出来的麒麟凤凰簪,上面镶的蓝宝石足有李子核大小,只是式样有些老气,与三娘子稚气未脱的面容并不相称。

阿枣拿眼一瞧,又扫了眼自家粉黛未施轻盈柔软的二娘子,顿时从心底涌出自豪来。

姜明淅一见钟荟穿得家常,头上连一星半点的珠翠都见不着,又是不满又是窃喜,最后还是良知与公心占了上风,蹙着细长眉道:“阿姊穿这身去觐见公主殿下?未免也太失礼了罢。”

“无妨,妹妹这一身抵得过两身了,公主殿下最是宽宏,想来也不会计较这些细枝末节的。”钟荟不以为然地笑着,拨了拨手中的小碗,用小银匙舀了一口酪浆送入嘴里,指着面前食案上的几碟点心和鲜果道,“要不要先用些点心垫垫肚子?”

姜明淅昨夜睡得晚,晨起只喝过杯茶水,此时已是饥肠辘辘,可一想到嘴上抹了口脂,便忍住饿摇摇头:“一会儿还要宴饮,阿姊你也少吃点罢。”

不一时昨夜那圆脸侍女便来通禀,道肩舆已经备下,公主殿下请两位小娘子前往凌风台叙话。

两人坐上肩舆,三娘子昨夜在灯火下并未看得分明,今日才得以细细打量那四人抬的肩舆,不由暗暗倒抽了一口凉气。那雕镂龙凤填金漆黑檀四柱上张挂两层幔帐,内层轻纱垂下,外层的织成帷幔则挂在银钩上,三娘子一见那织成帷幔就觉心头一跳,看了眼抬舆的仆役,见没人留意她,偷偷拉了帷幔定睛一看,果然是与她裙子上一模一样的海棠蛱蝶,只不过经丝是缃色的。

这裙裾料子是宫中赏的,曾氏新春特地叫人替她裁了裙子以备入宫和见客时穿着,已是自己最拿得出手的衣裳,如今却与人家肩舆上的帷幔一样,三娘子顿时羞得无地自容,悄悄扯着衣摆,恨不能将它拉到脚后跟,把那现眼的裙子牢牢盖住。

钟荟并未留心帐幔料子是否与妹妹的裙子一样,沿途风光就叫她目不暇给了,钟家的花园虽不乏泉石之美,可人力哪里能与造化之功相比,晨雾缭绕山间,远处的青翠山岚如同笼着轻纱数重,近在眼前的草木虫鸟却又纤毫毕现,草尖上的悬露倒映出一整片天地来,便是技艺最精湛的画工也难以描摹十之一二。

钟荟不由深深吸了一口气,清冽山风和着兰草芬芳,灌满了她的肺腑。

我活着呢,这念头突然重重地撞进她的心扉。

***

凌风台在庄园最高处,乘着肩舆足足行了半个时辰,钟荟很有先见之明地进了些点心果腹,三娘子就没那么走运了,腹中空空不算,一路上提心吊胆,生怕叫人看出裙子上的乾坤,肠子竟然不合时宜地翻搅起来。

姜明淅捂着肚腹,不敢露出行迹,若是叫不安好心的姜明月看出端的,怕会以此为借口将她遣回客馆“歇息”。她只好怀着满腹与年龄不相称的心事,咬紧牙关忍了一路。

见到凌风台的时候,钟荟恍然大悟,常山公主为何大费周章将人抬到此处,若是她坐拥这片胜景,恐怕要在此地结庐而居再也不肯下山了。

那高台前凌悬崖,后倚楼阁,木梁悬空直插入峭壁中,以此为基构台其上,地面和阑干皆为香木,台上支起了白纱帐,帐外立着几名侍女,四周云雾缭绕,几乎分不清何处是纱,何处是雾,数名妙龄少女三三两两坐于帐中,弈棋的弈棋,抚琴的抚琴,焚香的焚香,看不清面目,那身姿已如世外仙姝。

姜明淅已经看呆了,钟荟却免不了在心里暗暗发笑:这台起于云根处,白纱帐便设得多余,可谓是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还遮挡视野,而那精雕细琢的阑干更是俗不可耐,画蛇添足,若是她,这阑干大可以拔除,那么宽阔个台子难道还怕掉下去?就算不幸失足,那也是死得其所,为风雅而死,岂不是最风雅的死法?——要论装腔作势,若钟十一娘认第二,放眼整个洛京无人敢认第一。

帐外的侍女将姜氏姊妹领入帐中,少女们语声渐悄,含笑望着他们。

已有不少客人到了,占据主人席的女郎年龄稍长,生得朱唇皓齿,眼若晨星,眉峰高挑,为她的面容增添了几分凌厉,虽着了一身家常的赤金色宝花罗单衣,那久居人上的气度却不容置疑,显是常山公主本人了。

钟荟和三娘子上前行了礼,常山公主坐在独榻上八风不动地受了他们的礼,颇有皇家威仪地点点头道:“二位不必多礼,今日在我这园子里没有君臣之分,惟有宾主之谊。”

她一行说一行将目光落在盛装的三娘子脸上,挑了挑眉,又去细看二娘子,只一眼,便将手中的牙骨晓日春山绘扇一收,笑逐颜开地站起身来,一咧嘴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满面春风地上前挽起钟荟的胳膊,对诸人道:“这两位是姜婕妤娘家的二娘子和三娘子,我说姜家出美人吧,你们瞧瞧。”

方才她一本正经的时候还挺能唬人,可惜一见美人便原形毕露,钟荟心头立即涌起一股似曾相识的感觉,突然福至心灵:这不是上巳那天月旦男子的女郎么?当日与她略说过几句话,想是从那宫里出来的花红果上猜到了她的身份。

在场的少女见公主起身相迎,便不好再坐着了,也纷纷站起来,钟荟略扫了一眼,就看到了几个熟人。

与她最相熟的是卫家十二娘,她才貌不如卫七娘那般出众,性子也有些羞涩怯懦,放在人堆里却已是出类拔萃,得知俩人身份,脸上微露讶色,又忍不住好奇地朝他们望,钟荟对上她的目光,朝她笑了笑,卫十二娘因家教使然没挪开眼睛,犹疑地欠了欠身,脸颊上却慢慢升起红晕,渐渐蔓延到耳朵根。

而那武元乡公主着一身桃红绣银瑞香广袖罗衫,樱草色蜀春罗下裾,她的生母是胡姬,生得肌肤胜雪,高鼻深目,别有一番与众不同的美态。她微眯着一双深邃美目,正好整以暇地打量姜明淅,钟荟一见她那神情就知道准没好事。

不过还不等那刺头发难,一名身着紫衣的娇小少女先开口了:“可是姜令史家的小娘子?”

在场诸位小娘子中有年幼或其它州郡来的,本对姜家门第不甚了解,而她刻意点出姜家姊妹俩父亲的官职,要说不是别有用心,钟荟是不信的。

那少女大约十来岁,生得杏脸桃腮,眉心一点朱砂痣,桃花眼中七分天真三分妩媚,一笑便是两个深深的梨涡,说起话来却藏钩带刺:“真真是名不虚传,莫说我们这些蒲柳之姿,恐怕连卫家阿姊都叫比下去咯。”

常山公主有些不悦地斜睨她一眼,可一见眉间那点俏色,心肠已软下三分,然而一回头冷不丁看到姜二娘那不可方物的小脸蛋,又觉得不能放任这么个小美人叫人欺负了去,她为了将这碗浑水端平简直操碎了心,最后还是人不如新,对新美人的眷顾占了上风,沉下脸道:“少说两句显不出你伶俐是不是?姜家妹妹年纪小,又是初来乍到,我可不许你欺负他们。”对姜家姊妹道:“这是萧尚书家的十娘。”接着又向他们介绍在场诸人。

姜家姊妹上前与他们一一见礼,序了年齿,以姊妹相称,秦刺史家的二娘子与钟荟年龄相当,只稍长了月余,方才出言不逊的萧十娘十岁,其余诸人皆在十岁以上,最年长的是公主殿下本人,年前已行过了及笄礼。

三娘子是所有人中最年幼的,一时间成了众人的焦点。她突然多了这些个尊贵的阿姊,个个姿容不俗,令人倾心,这个问她师从,那个问她在读些什么书。

姜明淅受宠若惊,心潮澎湃,连帷幔做的裙子都抛在脑后顾不上遮了,绞尽脑汁斟酌如何作答才能不着痕迹地展示自己的才学器局,就在这时腹中突然一紧又一松,来不及控制事态,便有“咕噜噜”一串肠鸣声发了出来。

三娘子求仁得仁,果然一鸣惊人了。

第36章 雅集(二)

帐中一瞬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萧十娘将绘扇往上挪了挪,遮住嘴,可眼睛里的笑意藏也藏不住,卫十二娘低垂着头,露出红红的耳朵尖,简直叫人怀疑方才那声音是她发出来的。更多小娘子只作没听见,愣怔片刻过后,便又如常谈笑起来。

对待不雅的人和事,世家女子自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应付手段,那就是听不见,看不见,只当不存在。

姜明淅一时间倒有些侥幸起来,说不定离得远他们没注意到呢?略微松了一口气,在袖中捏紧的拳头缓缓松开,便听那长得像胡女的高挑粉衣少女“扑哧”笑了出来:“姜家妹妹说什么?我没听清,可否再说一遍?”

三娘子那副肠胃却是个通敌叛国的蠹贼,当即应命,一阵搅动抽搐,又发出一长串“咕噜”声,比之先前更悠然更嘹亮。

那武元乡公主乐得拊掌大笑,直笑得前仰后合。

姜明淅像叫人当头泼了盆冷水,熊熊燃烧的上进之心被浇得湿冷一片。她咬着唇,睁着眼不叫眼中蓄着的泪滚落下来,可越是这样越是控制不住地眨了眨眼,两串泪珠扑簌掉了下来。

她从小到大没遭遇过如此奇耻大辱,阿娘又不在身边,只一个顶不了事还与她颇有龃龉的嫡姊,说不定还在看她好戏,可心里这么想着,身子还是不由自主地往二娘子身边靠了靠。

钟荟作为她阿姊,断然不能看着妹妹哭自己置身事外的,从袖子里拿出帕子递与三娘子,拍了拍她的胳膊劝慰道:“好了好了,莫哭了,多大点事,不就是饿了么。”又抬头冷冷地与那武元乡公主对视一眼,道:“人食五谷,谁的肚子还没叫过呢,责人斯无难,快将眼泪擦擦。”

前世的她算是洛京第一风雅人物了吧,有阵子她阿娘听信庸医谗言,换了个莫名其妙的新药方,那不堪的几日她真是至今不愿回首。

钟荟的话音不高,可在场的人都听见了,几个年纪小城府浅的暗暗交换诧异的眼神,萧十娘的桃花眼中则流露出玩味之意,谁都知道武元乡公主司徒香是个逮谁咬谁的疯狗,常人见了她都绕道走,多看一眼尚且要被惦记上,这么明火执仗地怼回去,这屠户家的娘子胆气大约是比别个壮些。

三娘子从嫡姊手中接过帕子小心掖了掖腮边和眼角的泪,心里却将她一起埋怨上了,站着说话不腰疼,横竖丢脸的不是你。

钟荟连她肚子里有几根肠子都一清二楚,如何猜不出这小白眼狼的想法,不过她本来也没指望姜明淅领情。

常山公主本来看那姜三娘小小年纪没长开,傅粉涂朱,打扮得老气横秋,又拿腔拿调的全不见幼童该有的稚拙可爱,并不十分看得上眼,然而此刻遭逢意外,虚架子端不住了,梨花带雨的反倒有几分可怜,惜花之心顿起,对那武元乡公主也颇有微词,后悔不该色令智昏,因那贵女中难得一见的胡姬面容而将这惹祸精放进门。

她朝那武元乡公主瞥了一眼,目光中暗含告诫,那女子一脸不忿地挑了挑眉,嘁了一声,终究慑于常山公主的地位身份,没再继续火上浇油,和姜家姊妹这梁子却已经暗中结下了,狠狠地剜了钟荟一眼。

常山公主蔼然对姜三娘道:“是急着出门没来得及用早膳么?”唤了侍女来吩咐道,“带姜家小娘子去后头阁子里用些好克化的汤羹点心,”看了看她那满是脂粉的脸又嘱咐道,“将脸好生洗一洗,你本生得肤若凝脂,毋需涂脂抹粉的,以后莫再敷粉了,免得伤了皮肤。”

众人一看这光景,就知道公主殿下怜香惜玉的老毛病又犯了,有几个促狭的已经掩口轻笑起来。

三娘子叫侍女领着走开了,钟荟便落了单。适才姜家姊妹与武元乡公主的过节在场的小娘子都看在眼里,本来也是看在常山公主的面子上与他们说几句场面话,如今更不可能明知故犯地去触怒那蛮不讲理的乡公主。

卫十二娘倒是一脸不安地频频回顾,嘴唇翕动了几回,她设身处地觉得姜家娘子心里不好受,想要起身安慰她几句,可终究鼓不起勇气,还是作罢了。

钟荟也落得清静,索性出了纱帐倚着栏杆上看风景。常山公主还算仗义,管杀也管埋,和难得回京的秦四娘寒暄了几句,便来外面寻她。

“你还认得我么?”公主侧着身子斜斜靠在栏杆上,“想是认不出来,上回隔着幂篱呢,上巳咱们一起看过卫郎,想起来了么?”

“殿下龙章凤姿,如何敢不认得,”钟荟打趣道,“殿下还吃了我好几个果子呢。”

“咦,看不出来你这孩子如此小心眼,”常山公主上下打量了她两眼,“你怎么就知道吃......说起来你是不是比上回又肥了不少?不能仗着脸小藏得住肉就无休无止地吃,小心长成个肥婆嫁不出去,看看你的腰,啧,连腰都没了。”

钟荟认为自己这顶多算珠圆玉润,与肥根本不沾边,整个姜家能称得上肥的活物只有她院里的阿花和姜昙生。她前世长一两肉就能从她阿娘手上换一两真金,心底里从来都觉得长肉是件多多益善的好事,只有不够哪有嫌多的。

如今竟有那不长眼的将她与姜昙生相提并论,她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偏偏地位悬殊不能堵回去,只好憋屈地咕哝道,“这不是打好了底子好抽条么。”你倒是瘦得跟我家老太太的拐棍似的,也没见你嫁出去过。

公主恨铁不成钢地拍了拍栏杆,正要好好给这冥顽不灵的小娘子盥洗盥洗神智,就见萧十娘迈着轻盈的莲步急急向他们走来:“公主殿下,原来您躲在这儿逍遥呢,秦四娘叫裴五娘杀得毫无招架之力,找你去救场呢!”说着一边扯她袖子一边对钟荟抱歉道:“对不住啦,姜家小娘子,公主殿下借咱们一用。”

常山公主倒是没忘了她,回顾道:“你会弈棋么?一块儿来吧。”

钟荟左右无事,便跟着进去了。

帐中楸木棋坪上摆着一局残棋,棋枰一边是执白的裴家五娘子,另一边是受先执黑的秦四娘,其余各家娘子都围在一旁观战,历来男子征战沙场,而这方寸之间女子杀伐果决却不输须眉。

钟荟见此刻棋盘一边寥寥数子布局伊始,而另半边黑白双方数条大龙已绞杀得难分难解,再定睛一看,后行的白棋似懒懒散散贴着黑的棋筋,却始终长出一气,借着对角星位座子稳稳罩着黑龙,不出三手之内当有厉害手段,观战众也不讲究什么观棋不语了,都七嘴八舌地替那秦四娘出谋划策,萧十娘以一己之力大战群雄,竟然仍旧牢牢占住上风。

秦四娘一见常山公主,赶紧起身相让,抚着额头道:“好殿下,您总算来了!”

常山公主也不推让,在棋枰前坐定,扫了眼棋局,皱着眉头道:“你们这么多人就被打成这样?”说着执起一颗黑玉棋子,对陷于胶着的大龙看都没看,便拍在对面九五路上。

围观众人不得其解,裴五娘心下却是一惊,三九路上一枚拆边的白子是局势精要所在,因战况激烈而无瑕照顾,此刻被黑子当头一镇,再看竟似是做了白送一手的交换,而此黑子居然又是引征的妙手,混战中的黑棋非但两边行走无恙,一条十五枚子的黑龙只消再补一手便能逃出生天,非得在此处屠龙不可,白棋固然痛快,此刻落了后手于全局却是大损,只此一手,眼见已满盘皆输的黑势竟扭转乾坤,不过落后一先而已。

钟荟讶异之下想起当今天子也极好弈棋,想来公主受宠也不是没有原因。

钟家善书,卫家擅琴,可论弈棋,谁也比不上裴家人专精,这回来的是裴家二房的五娘和五房的九娘,裴五娘显是个中好手,不过常山公主的棋力竟然也不弱,且她落子速度极快,倒是裴五娘常常执子犹豫再三,深思熟虑后方才轻轻落下。

裴家九娘原本坐在堂姊身旁观棋,时间久了便耐不住性子,如坐针毡起来,裴五娘便笑着合拢扇子敲敲堂妹的脑袋道:“这就坐不住了?难怪学了七年棋都毫无进益,今日阿姊也不拘着你,自个儿去玩吧。”

钟荟闻听此言略感意外,那裴九娘不过十一二岁,竟已学棋七年。棋与琴书不同,虽是雅事,却终究并非君子六艺,在这上头倾注如此多的心血,不用说也知道是为了取悦谁了。

裴九娘却是如蒙大赦,起身给公主行了个礼,就扯着萧十娘出去寻僻静的地方说话去了。

第37章 发难

萧家的门第比起裴家差了一筹,不过裴九娘与萧十娘打小就是闺中密友,见面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你这枝五兵簪是新打的么?没见你戴过,真好看。”萧十娘望着裴九娘发上的金簪道。

“还是今春送来的新样子,说是新的,其实无非就是那些个花样颠来倒去地用,换汤不换药,匠气重得很,随便戴着玩罢,”她不无得意地抚了抚堆云般的发髻,“倒是你这根步摇式样新鲜,竟看不出是哪个匠作的手笔呢!”

“是我阿兄画的样子,然后找匠人照着图打的,”萧十娘轻描淡写道,“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也就是图个心意了。”

“你阿兄真有心,心思也巧,我竟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裴九娘眸中似有波光流转,白皙的脸颊浮起红晕,她欲盖弥彰地打开扇子扇了扇风道,“今日有些热呢。”

萧十娘将那步摇摘下来,塞进裴九娘的手中道,“阿姊既然喜欢,就送与你吧。”

“这是你阿兄专为你画的,我怎么好夺人所爱,”萧十娘连连推拒。

“你我还分什么彼此,”萧十娘将她手指合拢,幽幽地叹了口气,遗憾道,“本来我戴过的旧物送给阿姊不合宜,该叫我阿兄替你重新画个,可我阿兄已经拜入北岭先生门下,还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裴九娘听了此言一怔,眼中的光华顷刻黯淡下来,急切的声音里带了哭腔:“为何啊?不是前些日子还在说九郎要入我们家的家学么?”

萧十娘的眼中有恨意一闪而过,像一簇火苗,瞬间又湮灭,化作超出她年龄的淡漠:“我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本来都说定了的,谁知那日她与阿耶说了什么,阿耶转头就将阿兄捆在柱子上拿鞭子抽了一顿,一直到离家那日脸颊上一道血杠子还未消下去......”萧十娘说着说着自己也红了眼眶,声音哽咽起来。

“也不能任由她这么欺凌你们啊!”裴九娘已经揪紧了袖子,指甲掐着手心也觉不出疼,心里一阵阵刺痛,“说起来还是你们的亲姨母,难道一点情分都不顾么?”

萧十娘凄楚地一笑:“阿耶耳根子软,她说什么都信......我阿兄离家也好,山里再怎么苦,也好过三天两头挨鞭子......只盼着将来能娶个会疼人的好嫂嫂。”一边说一边意味深长地看着裴九娘,眼里满是戏谑。

“说什么浑话!”裴九娘被她看得一脸红霞,羞愤地撇开脸,用手背去贴脸颊,“你嫂嫂会不会疼人与我何干!”

“那我再也不当着你的面提我阿兄的事便是了,”萧十娘点到即止,也不敢十分逼迫她,便岔开话题道,“殿下也不知怎么想的,连那样的人家都往来,倒不怕自降身份。”

裴九娘也很气愤:“早知殿下请了那家人,我便称病不来了。”

裴家人可以如此任性,萧十娘却是不敢耍性子的,不过她还是附和道:“是啊,早知如此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来的,不过还好有你在,那两个......莫搭理他们便罢了。”

“难不成就忍了这口气么?与这样的人为伍,咱们恐怕都要成为京中的笑柄!”裴九娘越想越来气,“她常山公主要讨宫里那位的欢心,凭什么拿我们这些正经人家的女子作筏子!”

“阿姊莫动气,”萧十娘忽闪了一下眼睛道,“你且等着,总要给他们点教训,叫他们知道何处才是自己该待的地方。”

***

常山公主和裴五娘下了半局棋,日头升得有些高了,云雾散去,那凌风台便不再宜人了。公主着人将棋局封存,连着棋枰一块儿搬到漱玉泉边去,自己则领着各家小娘子乘肩舆前往泉边的飞鸿阁用午膳。

飞鸿阁起于高台之上,青琐绮疏,雕梁粉壁,泉水从阁旁山崖倾斜而下,积于崖下一泓深潭中,从阁中俯瞰,宛如一块碧青玉石。

阁中已经备下坐榻与食案,宾主依次入席,便有身着青绫衣,身披青纱帔子,梳着回心髻的侍女捧着铜盆鱼贯而入。姜明淅用眼角余光瞥了瞥她左手边的萧十娘,学着她的样子在铜盆中盛着的兰汤里濯了濯手,然后从另一个侍女捧着的琉璃盘中拿起吴绵帕子将手擦干。

各家小娘子按部就班地用兰汤洗了手,那些青衣侍女便退了下去,换上一群身着白色纱衣,画着晓霞妆,眉间点着金海棠花的美貌侍女,将一道道酒肴呈上来,这些女郎身形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个个体轻腰弱,钟荟简直怀疑是公主专门叫来让小娘子们吃不下饭的,不过若是打她的主意那可就失算了,这具身躯可才八岁,还有好多年的口福可享。

因席中都是少女,常山公主命人准备了山中泉水酿的梅酒和西域葡萄甜酒。常山公主自斟一杯葡萄酒,站起身祝道:“今日诸位辱临寒舍,我心之喜无以言表,谨以此杯祝时重至,华再扬,短歌有咏,好乐无荒。”说罢如男子一般以袖掩杯一饮而尽,放下琉璃觞,吟唱起《鹿鸣》来。

席中诸女纷纷起身举杯相祝,不过喝多喝少都是量力而为,量浅的只抿了抿杯口,也有豪迈的一干为敬,只有那武元乡公主了名的酒量浅酒品差,却偏偏最馋酒,将一觞葡萄酒一口喝干道:“快哉,当浮一大白!”

浮你娘的胡奴蛋,常山公主在心里骂道,不过当着各世家的面还是得为宗室留点面子,只低声嘱咐身旁的侍女往武元乡公主的酒壶里多搀点蜜水。

三娘子已将脸上的脂粉洗得一干二净,眼睛因哭过还带着微肿,方才丢了大脸,此时还没怎么捡回来,恹恹的没什么兴致,食欲也不佳,对着面前满案海陆珍馐寻不到下箸处,牛乳髓饼太油腻,鲻鱼脍有股腥味儿,貊炙更不行了,看着那死羊眼睛就吃不下饭。

钟荟见她无意现宝,倒是松了口气,至少可以安心用一餐饭,不用随时替她圆场,可惜有人偏不这么想。

“可是饭菜不合胃口么?”她左手边的萧十娘状似好心地问她,“身子舒服些了么?”

姜明淅从心底升起暖意,感激地答道:“劳萧家阿姊挂心,这会儿好多了。”

武元乡公主正嫌弃杯中酒寡淡无味,浑身不舒坦,竖着耳朵听着姜家姊妹这边的动静,专等着逮机会拿那两个宰猪丫头燥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