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的天气已经有些燠热,钟荟抚了一曲手心已经出了层薄汗,便放下琴站起身来,叫阿杏去小厨房要冰镇过的瓜果,自己拿起搁在一旁的织成团扇晃着,去训那廊庑下的鹩哥儿。

钟荟取名字乏善可陈,那芦花鸡叫阿花,便将这鹩哥儿唤作二花,与它二两金子加半两银子的高贵身世很不相称,不过这雌鹩哥的毛色有些杂,也算是另一重意义上的实至名归。

二花自打在此地安家落户,便未学会什么新词。钟荟训了三五日没了耐心,觉得院子里有个活物成天扯着嗓子抒发恨嫁之情十分有伤风化,想将它放了,由它祸害别人家小娘子去,可姜大娘因着那二两金子死活不让,她只好迂回行事,某一日清晨喂它黍米清水时假作忘了将笼门关上,不想那鸟儿物似主人形,直到他们下学回来仍旧在那笼子里啄黍米吃。

毕竟是二两金子换来的,钟荟也下不了第二回 决心,只当这鸟儿与她有缘,便勉为其难地留下来,心道自己使出浑身解数,难不成还不能叫这鸟儿慕化?

“好二花,同我念,”钟荟一开始总是循循善诱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鹩哥儿近来黍米可着劲儿吃,一身杂毛像涂了油似的,它将圆眼一睁,冥顽不灵地道:“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卫十一郎!思君令人老!”

钟荟打开门揪着鹩哥儿的翅膀将它拖出来,拿手掌轻轻拍了拍它的脑袋:“不许再叫卫十一郎,听见没?再叫将你的毛羽揪下来,叫一声揪一根!”

鹩哥儿滴溜溜地转了转小眼珠子,打量了主人两眼,似将她的外强中干看了个对穿:“卫十一郎!卫十一郎!”

大娘子与阿枣对视了一眼,笑着摇了摇头:“这鸟儿贼得很,阿妹你拔一根试试来。”

“不信治不了你了。”钟荟朝着阿杏一伸手,那圆脸婢子便心领神会地捧上小陶罐装的胶牙饧并一双牙箸。

钟荟拿起一根牙箸,叫阿杏将罐盖子掀开,拿牙箸往里搅了搅,沾了花生大小的一块饧,往那鹩哥儿的嘴里捅,将它鸟喙粘住:“这下子看你如何叫!”

那鹩哥儿本是以喉咙发声,嘴叫人堵了也没有大碍,不过既然如愿以偿吃到了饧糖,也就鸣金收兵了。钟荟自觉训鸟颇有天赋,得意地接过阿杏手里的糖罐子,拿另一根干净牙箸搅了一大坨饧塞进自己嘴里,冷不防左边后槽牙传来一丝痛意,起先针扎似的,不多时便连成一片,排山倒海似地袭来,活似有人在她耳朵里擂鼓,连带着半边脸颊都一跳一跳痛起来。钟荟放下筷子,偷偷捂住脸颊,尽量不动声色,免得叫大娘子和阿枣看出端倪。

阿枣和大娘子对待她贪食的态度很一致,不过他们更担心她将肚腹撑坏了,阿枣还有另一重隐忧,怕她把自己吃成第二个姜昙生——龋齿这种富贵病他们凭空设想不出来。

钟荟也是纳闷,她平日早晚拿青竹盐里里外外擦涂牙齿,吃完甜的总不忘漱口,无论如何也不该轻易长了虫牙啊,左思右想,大约是原主留下的沉疴顽疾,不巧在她接手后发作了出来,也不知她这身躯换过牙齿不曾,这牙一旦开始坏起来就收不住势,早晚要烂到根,只得忍痛拔去。

她不敢叫嫡姊和阿枣知晓,偷偷叫阿杏去小厨房装了一锦囊黎椒,痛得忍不住时便背着人嚼一粒,谁知那吃里扒外的胖子转身就将她出卖了,伙同了大娘子和阿枣将她藏的饧和蜜饯罐子统统搜走。

阿枣还放出狠话来,院子里谁若是偷偷给二娘子塞甜食吃,便是与她阿枣过不去。下人们都知道得罪阿枣姊姊比得罪二娘子严重多了,无论钟荟如何威逼利诱,那一杏二饼一概摇头,只有大娘子姜明霜最心软,偷偷告诉她米饭多嚼嚼有稍许甜味。

***

两三日以后二娘子那颗坏牙终于消停了下来,不过她的蜜饯和饴饧罐子一去不复返,叫阿枣收在厨子里,外面加了两道锁严防死守,带累那鹩哥儿也没有了饧吃,叫了几百遍“卫十一郎”以示不悦。

到了节前收到姜婕妤传召时,二娘子原本圆乎乎的下颌已经隐隐显露出纤秀的轮廓来。

往年的端午姜婕妤并未召见过家人,多是赏赐些金珠器玩和长命缕、艾酒、香药等应节之物。今年之所以例外一来是天子新宠的美人于充荣出生荆楚,提议在芳林园赛飞凫,天子也叫她勾起了玩心,索性叫了散乐百戏,设宴款待宗亲和臣僚,姜婕妤许久不见家人也甚是思念,便禀了天子和皇后,传召女眷入宫赴宴。

二来也是有叫大娘子认认亲的意思,不比二娘子和三娘子,姜大娘与这个婕妤姑姑几乎是素未谋面。

难得入宫一回自是不能怠慢的。赴宫宴不能穿得太简素,然而在五月初的骄阳下观龙舟,穿得太厚重着实遭罪。

钟荟挽了个随云髻,簪了上回姜婕妤新赐的碧玉莲花簪,身穿水红暗花吴纱衣,下着玉色含春罗裙,在臂上系了刺着纹绣的五色缕,不算失礼,却也毫无夺目之处。

大娘子第一回 入宫全无主意,便任由曾氏调拨来的那个婢子随心所欲地施为,钟荟妆扮停当,去大娘子屋里一瞧,叫她唬了一跳。大娘子回到姜家后已将肤色养回来一些,不过离白皙还差着不下百里,那婢子急于求成,不知给她上了几斤胡粉,眉墨、胭脂和口脂不要钱似地往她脸上尽情挥洒。

“好看莫?”大娘子咧着张血盆大口冲二妹笑,活像传说中拿小孩下酒的妖怪。钟荟定睛一看,她还穿了身翠绿的织锦衣裳,片刻便捂得额头出汗了,还将她涂脂抹粉煞白中透出铁青的脸色衬得格外骇人。

钟荟扫了那婢子一眼,无从判断她是刻意为之还是真的不长眼,还未予以置评,阿枣首当其冲看不下去,不由分说地打了一盆水来,只差没将大娘子的头脸摁进盆里去了。

大娘子的眉眼其实生得很耐看,圆圆的脸蛋和鼻头肖似已故的生母陈氏,嘴生得与姜大郎有些像,唇瓣饱满微厚,嘴角上扬,随时都带着三分笑意。

“大娘子生得有福气。”阿枣一边替她重新描眉一边由衷地称赞道,这大娘子虽没有十分的容色,可生得喜眉喜眼,很得人眼缘。听说先头的陈娘子也是白皮色,想来假以时日也能慢慢养回来。

阿枣替大娘子绾发的当儿,钟荟已替她挑了身端庄富丽的茜色织金绫衫。大娘子总共没有几身衣裳,都是最近叫裁缝现赶出来的,自然来不及点缀那些费工费时的刺绣花样,反而合了她拙朴大方的相貌和性子。

经过主仆俩妙手回春的整治,姜大娘对着铜镜一照,忍不住倒抽了口冷气:“这还是我莫?咋一点儿也不像?”一边不好意思地涨红了脸,一边又对着自己倩影端详个不住。

姜家女眷分了两辆牛车,曾氏和姜老太太坐一辆,三个小娘子乘另一辆紧随其后。三娘子穿了一身朱红孔雀罗单衫,胸前挂着编成星月图案的五色缕,双鬟髻上簪了两朵攒珠花,垂下两条金流苏,随着行止摇动款摆,很是别致。

三娘子见了两个姊姊,撇着嘴行了个礼,上了车也不拿正眼瞧人,将嘴抿得紧紧的,目光时不时扫过大娘子,又落在二娘子身上,然后再不屑地撇开眼。

“三妹头发上的花儿真好看,”大娘子觉着车厢里气氛尴尬,便没话找话,“心思恁巧。”

“不过是寻常珠花罢了,”三娘子不屑地道,“阿姊你第一回 入宫不知道,一会儿进了宫可别这么一惊一乍的,白白惹人笑话我们姜家人没见识。”

大娘子讪讪地闭上了嘴,不再自讨没趣了。

第58章

婕妤姜万儿的凝闲殿毗邻波光潋滟的濯龙池,宫室巍峨,玉井绮栏,瓦面上涂了胡桃油,在朝阳下光耀夺目,令人无法逼视。

姜家一行人跟随引路的宫人沿着纹石砌就的台阶往上走,姜老太太年轻时过度操劳,老了腰腿便不甚利索,加之为了入宫用力打扮了一番,身上挂了好几斤黄金,走了几步脚下就蹒跚起来,钟荟和大娘子见了赶紧上前,一左一右地搀扶祖母,三娘子牵着她阿娘的手,轻轻哼了一声,不屑地撇了撇嘴。

钟荟对这凝香殿的奢不可逾早有耳闻,然而百闻不如一见,置身其中才知姜婕妤这“盛宠”的份量不是轻飘飘两个字足以概括的。这凝闲殿的窗牖、栏槛,乃至于椽梁都以沈檀香木制成,椽头饰以金兽头,室内并未燃香,然而远远就能闻到兰麝的馥郁气息,应是以麝香涂壁的缘故。

宫女打起真珠帘,帘下坠的赤金铃发出清泠泠的声响,与窗前的玉珂、檐下的金铃之声相和,胜似弦管丝竹。姜婕妤听到动静早已迫不及待地从坐榻上起身,穿过重重碧油帐迎上前来。

“阿娘,”姜婕妤一把扶住正要往下跪的姜老太太,“我说过多少回了,与自家女儿做什么这样见外。”又对曾氏道:“阿嫂毋需多礼。”嘴上客套着,可受起她的跪拜却是心安理得毫不含糊。

随曾氏行过礼,钟荟才得以好整以暇地打量她这个威名远扬的姑姑。

姜婕妤身量不高,但骨肉匀停,着了一身樱草色广袖罗衣,下着彤色绣银色行云纹罗裙,鸦羽般的青丝随意绾成个堕马髻,簪了支金海水蛟龙纹如意簪,算是应景。

这身装束几近于敷衍,上衣和下裾的颜色式样都不相配,几乎像是随手抓起一件就拿来蔽体,然而一旦见了她的面容,便无人会去在意那些衣裳了,甚至不会去在意她的眉眼,就如对着一株盛放的牡丹,没有人会去关心每片花瓣的形状。

若这世上真有一顾倾人城的美人,钟荟两生所见,大约也只有姜婕妤和卫家人了,卫家人精雕细琢的眉眼与世代钟鸣鼎食养出的风姿如隔云端,琉璃般脆弱易碎,而姜婕妤的美蕴满了尘世的喧嚣热烈,拿一分出来便能绘一卷锦绣盛世。

姜婕妤未施粉黛,算起来她已经不年轻了,比起那些自小养尊处优的世家女,她的衰老也来得快一些,眼角眉梢已能看出几缕细纹,然而她的举手投足轻盈而欢悦,一颦一笑中有种孩童般的稚气,叫人与她待在一块儿,觉着自己也年轻起来。然而这天真卡着分寸,多一分便显做作,少一分则是世故,旁人等闲学不来。这样的人如何能不受宠呢?

“好孩子,来给姑姑瞅瞅,”姜婕妤笑盈盈地执起大娘子的手,“这些年叫你受苦了。”

大娘子赶紧连连摆手道:“不苦不苦,侄女儿在济源过得很好,表叔和表婶可疼我了,年表兄什么都让着我。”

姜婕妤点点头:“表兄一家都是厚道人,也是咱们大娘的福气和造化了。”说着目光似有若无地往大嫂脸上一瞟。

曾氏心头一凛,双肩不由自主地微微耸起,不过她这难伺候的小姑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并未穷追不舍,只略刺了她一下,便示意宫人捧了与大娘子的见面礼来:檀木的匣子,凤纹织锦缎上卧着柄一尺来长的红玉如意,那玉通透明净,色泽红得似血又似残阳。三娘子看了艳羡不已,好在姜明月也没份,她的气才平顺了一些。

姜婕妤夸了大娘子几句,又对二娘子和三娘子招招手,将他们叫到身前,随口问了问他们的课业,最后将目光落在二娘子脸上,眼里流露出赞赏:“几日未见咱们家二娘出落得越发好看了。”

钟荟笑嘻嘻地将那赞誉照单全收,然后如数奉还:“阿婆也说我与姑姑小时候长得像,若是长大有姑姑一半好看就好了。”

“瞧这张小嘴甜的!”姜婕妤笑着作势拧了拧她的脸颊,“我小时候可没那么好看,你这双眼睛生得好,与大嫂一模一样,叫人一看就想起她来,”说话间就红了眼眶,“那时候你阿娘刚嫁进我们家,我们好得像自家姊妹一样,没想到......”

曾氏这继任的大嫂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在一旁插不上话。

姜婕妤绝口不提钟荟赴常山公主花宴时的丰功伟绩,只说了些当年还未入宫时的趣事,吩咐宫人取了果子、糕点、茗茶和酪浆来与小娘子们吃,自己则从案上拿起镂缠枝莲花纹金盘子装的一碟白色梅花形糕点:“阿娘你也用些点心,这槐花糕我特地叫他们蒸得松软些,极好克化的,一会儿宫宴上繁文缛节多,待吃到嘴时饭食都冷了。阿嫂你也用些吧。”

曾氏受宠若惊地拜谢道:“多谢娘娘关心。”

姜婕妤微微皱眉道:“阿嫂说的什么话,都是一家人,多这些礼反而生分。”

钟荟一眼就盯上了案上一碟浇着蜜糖的乳饼,就着宫人端上来的兰汤洗净手,正要对其下手,叫她阿姊眼明手快地拦住:“阿妹你莫吃这个,一会儿虫牙又得疼了。”

姜婕妤温和地捋了捋大娘子的后脑勺:“大娘真有做姊姊的样子,见你们俩姊妹这么和睦姑姑就放心了,那些乱七八糟的话很不必去理会。”

姜明霜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阵子她乳母常对她说些有的没的,明里暗里地捎带上二娘子。她本与那妇人不甚亲近,如今见她搬弄是非更是颇觉腻味,只是她性子温和,并不去反驳,只由着她去说,自己不去听便罢了。

姜万儿见二娘子可怜巴巴地瞅着那碟乳饼,忍俊不禁地拿起碟子递过去:“看把她馋得,今日在姑姑这里破例给你吃一块,一会儿拿清水多漱漱。”

“还是姑姑疼我!”钟荟千恩万谢地接过来,珍惜地咬下一小块,那乳饼拿冰镇过,毫无腥膻之气,沁凉绵软如雪,入口即融,再看案上的另几碟点心,看外形便让人垂涎不已。她前世常入宫陪伴太后,却没见过这些吃食。

“好吃么?”姜万儿见她吃得香甜,自己也忍不住拈起一块,不过咬了一小口便搁下了,用帕子擦擦手道,“这还是我带进宫的方子,当年锦绣楼最出名的点心。”

姜老太太和曾氏一听“锦绣楼”三个字都是大愕,只几个小娘子不明就里。

姜老太太先如临大敌地四下里张望了一回,再警惕地打量了下那几个规规矩矩垂手而立的宫人,压低声音对女儿道,“傻丫头,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没妨碍的,”姜万儿像是叫他们的仓皇逗乐了,一笑露出两个酒窝,看起来更似个顽皮的少女了,“天子也不避讳,我有时候还亲手做给他吃呢。”

姜婕妤又与他们话了会儿家常,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便对曾氏道:“阿嫂先带着几个侄女去芳林园看他们赛龙舟罢,这时候出发到哪儿差不多该开始了,阿娘年纪大了,还是莫去凑这些个热闹了,与我在此说会儿闲话罢。”说着吩咐宫人去预备车驾。

“姑姑不与我们一起去看赛龙舟么?”三娘子扬起眉毛问道。

姜婕妤摸了摸她的头顶道:“姑姑不爱看这些,你们去顽罢。”

曾氏知道小姑子是特意将他们母女几个支开?必是有什么她听不得的话要同姜老太太说,心里又是不悦,与女儿说话时语气里便带了些出来:“走吧,别吵着你姑姑。”

三娘子本就不明白巴巴地入宫来看一帮子人划船有什么意思,眼下叫自己亲娘泼了冷水,越发觉得无趣起来,心不甘情不愿地拖着脚缀在后头,看两个阿姊凑在一块儿的后脑勺格外扎眼。

***

姜婕妤听到外面羊车的金铃声响起来,挪动了下腿脚,换了个舒适些的姿势,有眼色的宫人便端了隐囊和凭几来。

“与我取唾壶来。”姜万儿抚了抚胸口,强压下喉咙口汹涌的恶感,“早知道方才就不贪那一口乳饼了,怀五郎的时候明明吃什么都无碍,这回不知道怎么了,竟见不得一点荤腥。”

“你......这丫头,不早告诉我!”姜老太太既喜且忧,喜的是又要添个外孙,忧的是宝贝女儿又得上鬼门关外走一遭,“多早晚怀上的?”

“还不到两个月,阿娘你自个儿知道便罢了,等坐稳了再往外说吧。”姜万儿慵懒地倚在凭几上,抬手拢了拢发鬓,袖子往下一落,露出一截白腻的皓腕,“没成想这一胎怀得这么苦,五郎在我肚子里时那么乖,如今上房揭瓦没一刻消停,”低头爱怜地看看仍旧平坦的小腹道,“这一个出世了还不知要怎样闹腾呢!”

“那可说不准,”姜老太太终于还是被欢喜冲昏了头脑,眉飞色舞地道,“当初怀你三个月上的时候喝清水都吐,到最后肚子里的货哗啦啦全吐光了,我就想,干脆把这小畜牲吐出来算完......”

“阿娘你别吐啊吐的,我现如今听不得这个......”姜婕妤说着便俯下身来,就着宫人手中的唾壶吐了两口酸水。

姜老太太忙替她抚背顺气:“谁知道你生下来这么乖,从小到大没叫咱们操过半分心,如今全家都靠着你帮扶,阿娘在家里享着福,一想到你孤孤单单的在这宫里,心里就难过......”意识到自己一时说溜了嘴,不该说的话脱口而出,忙去觑一旁的宫人。

“阿娘又拣我不爱听的说,”姜婕妤一挑眉,叹了口气道,“不用怕,这些人都是信得过的。我都说了多少回了,这宫里日子好过得很,天子对我好,五郎虽然贪玩些,但知道孝顺我这个阿娘,如今又添了这个小的来陪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想了想又道,“若是个闺女就好了。”

“胡说八道,小皇子就不好么?长大了还能与阿兄相互帮衬。”姜老太太虎着脸教训女儿,心道寻常人家都指着媳妇多生儿子,何况那太后婆母呢?

姜婕妤笑了笑,也不与母亲争辩,端起茶碗润了润嘴唇道:“我看着二娘这孩子,神气仿佛和以前不太一样了,我记得她上一年进宫时还靠在阿嫂身边畏畏缩缩的,与她说话都不敢看我眼睛。”

姜老太太不无得意:“我正要同你说这事呢,二娘上回在后花园里玩掉进池子里,我就将你送我那棵老人参与了她,这不是,病好了人也开了窍。”

“小孩子没定性,此一时彼一时,突然开窍也是有的,”姜婕妤若有所思地道,“她那回也是蹊跷,早不落水晚不落水,偏偏要进宫前落水。”

姜老太太眼皮一跳,她不是没怀疑过曾氏,可听女儿说起来还是有些惊心,她固然是不喜欢曾氏,可要说她会心思歹毒到戕害继女,又不太敢相信。

“我不是怀疑阿嫂要害死二娘,”姜婕妤见她阿娘的脸色泛青,赶紧道,“她这人我知道,器量是小了点,歪心思也有,但不是什么做大事的人,要她下手害人性命是不敢的,况且也犯不着,一个女儿碍得着她什么?咱们家还差这几台嫁妆么?不过这时机着实巧了些,那回司州长史郭平的家眷入京,郭平与咱们家二郎交好,郭夫人有与我们家结亲的意思,我见他们家的四郎一表人才,年岁也相当,便想着二娘进宫时顺便相看一下,谁知重阳时与阿嫂透了个口风,年底就出了这档子事。他们难得进京一回,下一次还不知得过几年,这事儿就算完了。”

“哼!”姜老太太忿忿地将拐杖往金砖地面上一捅,险些将那砖石敲裂,“就知道这当后娘的没安好心,没想到竟如此见不得人好!坏我孙女儿的姻缘!这毒妇!”

“阿娘莫气恼,”姜婕妤劝到,“这门亲事说坏不坏,说好也不算好,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先我想着二娘子人不聪明,性子也怯懦,咱们这门户在京城也不十分好说人家,倒不如寻个巴结着我们的人家,以后也不必在刁钻婆母的喉咙下取气。上回公主宴席上传出来那些话我还将信将疑,怕是旁的小娘子编出来坏我们家女孩儿的名声,可今日我仔细一瞧,说不得倒有几分真了。这样来得的小娘子,样貌又生得这样好,远远嫁去司州岂不是可惜?”

姜老太太听得有些糊涂:“不是说咱们这门户在京城地界上不好说人家么?怎么又要你二侄女儿留在京里嫁人了?”

“阿娘,”姜婕妤双目灼亮,双颊微红,压低声音道,“世家在乎家世,可不还有天家么?我与你在这儿透个底,你出去可谁都不许说,那两位这两年斗得乌眼鸡似的,其实天子属意的是......”说着拉过姜老太太的手,在她手心里划了两道,“这个。”

第59章

二皇子安平王司徒钧的母家是京兆韦氏,虽是诗礼之家,不过算不得甲族,而大皇子为先皇后荀氏所出,按理说占嫡又占长,毋需多么天资明睿,是个中人之材也足矣,可这大皇子也不知是不是在娘胎里受了惊吓,父母都是有智算的人物,他既不肖父也不似母,答一句话要想上半天,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若只是慢半拍还罢了,偏说出的话也是不着四六,就差没闹出祖上那位废太子“何不食肉糜”的笑话。但凡他有几分守成之才,天子也不至于迟迟不立储君了。

社稷未定,待杨皇后诞下的三皇子豫章王司徒铮逐渐长大,显露出过人的聪慧时,人心便浮动起来,如今三皇子博识弘雅的令名传遍朝野,尚书左仆射萧简更是向天子进言,称大皇子“恐难瞭陛下家事”。

姜老太太一个出身市井的老妇人本来也不懂这些庙堂之事,因女儿成了宫妃才关心起来,不过是偶尔逮着大儿子问上几句,与姜万儿无关的都当耳旁风过了。

她思来想去,也只记得某次入宫时曾在园子里远远看见过二皇子一眼,似乎是个齐整的孩子,可她仍是不情愿自家孙女入宫,先帝太子薨了之后几个皇子争储位那几年的腥风血雨六九城里上了些年纪的百姓都还历历在目,何况她虽说不出“齐大非偶”几个字,却也知道什么壶合什么盖,天家这盖子实在大得没边了,一个婕妤女儿就够她提心吊胆的了,哪敢肖想那凤位啊。

然而姜万儿一开口,老太太就知道自己是自作多情了。

“眼下都盯着那两位,倒把正主给冷落了,”姜婕妤看了看用凤仙花汁子染成水红色的指甲,盘算道,“眼下这时机正好,我看韦贵人也有这个意思,趁早把这事定下来,一个侧妃之位是没跑的,也得亏韦贵人那儿香火不旺,若是像三皇子那样紧俏,指不定还轮不着咱们家呢。二皇子今年都十四了,”她说到此处顿了顿,对一脸困惑的老母耐心解释道,“皇子十五加了元服就要之国,想来这场热闹年底前也该有个分晓了。”

“那不还是小妾!”姜老太太一听“侧妃”两字就明白了,皱着眉头拉长了脸,“要我说下面这些个丫头,还是找些知根知底的人家,门头用不着太高,最紧要是郎君本分,婆母厚道,我看着阿年倒是个好孩子,你马表兄和表嫂都是有经纬的,现如今家里牛羊成群,良田也有上百亩,大娘子是你那阿嫂自小养大的,将来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他们姊妹俩也不能差太远......”

姜婕妤忍不住扑哧一笑,将姜老太太的话生生打断:“阿娘哎,都道抬头嫁女低头娶妇,你倒好,这头都低到泥里去了!莫说我们愿不愿嫁,他们敢与咱们攀亲家吗?表兄表嫂那百亩良田和牛羊哪儿来的?是他们地里刨出来的还是做人家做出来的?”

老太太叫女儿笑得有些下不来台,差点忍不住要发作,好在还有几分清明,知道眼前的女儿今非昔比,已成了宫里的娘娘,不是她想教训就能教训的了,憋了又憋,努努嘴道:“都是亲戚还计较这些......你表兄家不比别个,原先咱家没发积,他们也没少帮衬过咱们......是,你如今是宫里的贵人娘娘,自然看不上你表兄家了,”老太太说着说着又作酸起来,“这女子嫁人是一辈子的事,阿娘吃的盐米到底比你多些,不会看错人,你那表侄子待人诚心又肯上进,大娘真能嫁过去还是福气呢,好万儿,听阿娘的话,咱们穷日子苦日子也不是过不来,莫要再拿女娃儿去填......”

姜婕妤知道老母秉性固执,一向都是顺着她说话,今日也不知怎么了,突然一股委屈涌上来,双眉一蹙,腾地站起身道:“阿娘把我当什么人了,成天算计着卖你那两个宝贝孙女的是我么?先前想着给二娘说好人家的不是我这姑姑?二皇子天潢贵胄,人材又好,韦贵人不嫌弃咱们屠户出身,难不成你们还委屈上了?侧妃是小妾,我这婕妤岂不是连小妾都排不上号?合着大娘二娘是你心尖上的人,我这女儿横竖嫁出去就跟泼出去的水似的,合该自身自灭去!也对,五郎又不姓姜,你们如何会替个外人算打!”

她越说越来气,一张粉面涨得通红,用手捂着小腹道:“你防贼似地防着亲闺女,防得住你那好媳妇儿吗?打量我不知道她的心思?阿娘,我把话跟你撂这儿,能给二皇子做小还算好的,落到三皇子手里可不是好耍的!”

一旁的宫人听她说得豁了边,赶紧上前俯首劝道:“还请娘娘保重身子。”有些不满地看了姜老太太,终是不敢抱怨什么,只和颜悦色地规劝道,“老夫人莫要与咱们娘娘置气,她正怀着身子,您多耽待一些。”姜婕妤最是护短,他们母女之间岂有隔夜仇,这位老夫人她可得罪不起。

姜婕妤也察觉了自己的失态,就坡下驴地重又坐下来,从宫人手中接过帕子掖了掖微湿的眼角,垮着双肩,眉眼低垂,叹了口气道:“阿娘,当年陛下遣人来接我进宫,我死活不肯,才进宫时日日哭个不住,陛下对我说了一番话,我如今也拿来劝你,牡丹就该开在御苑里,二娘长大了必是天姿国色,比我只会好不会差,如此样貌等闲人家容不下也护不住。”

天子其实不止说了这些,那日他的耐心终于叫她耗尽,不愿再与她虚与委蛇,用力捏住她的下颌道:“你知道何谓祸水么?长成你这样,只能白白给别人家招祸,对了,锦绣楼那竖子已叫我的侍卫杀了,这洛京城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锦绣楼了,你死了这条心罢。”

姜万儿轻快地笑了笑,将那不堪的回忆像浮尘一般抖落,她从来不是多执着和念旧的人,记忆中锦绣楼的顾郎已经模糊了,从他那儿学得的好手艺如今用来邀宠倒是十分趁手,哪怕掖庭进了新的美人,陛下还愿意三不五时地来她这里坐一坐,那些花样百出的吃食也算功不可没。

姜老太太的目光在女儿脸上打了会儿转,这是她的万儿无疑,可又有哪里不太像她珍藏在心里那个娇俏爱笑的小女郎,她揉了揉眼睛,沉默地举首望了望那雕镂莲荷的涂金斗八藻井,又望了望绘七彩云纹的墙壁上镶着的黄金釭,不知第几回在心里感叹,这皇宫可真大啊。

而她姜曹氏的天地只有西市到通商里那么大,即便后来天意弄人,叫她跳出了老天爷一开始给她划定的框子,她还是固执地在将一切亲眼目睹和道听途说的人和事往里生搬硬套。

可这皇宫太大了,将人的心也撑大了,再也塞不进她那井口那么大的天地里了,她不明白的东西越来越多,汇聚成一片混沌,黑暗而无边,亦步亦趋地吞噬着她所剩无几的日子,她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老了,莫说提着几十斤的砍刀去追贼,一根骂过无数人和畜牲的舌头也僵在嘴里没力气动了。

***

芳林园在宫城北面,因原野作苑,填流泉为沼。时近巳中,烈日当空,一丝风也无,碧海水平如镜波澜不兴,水面上暑气翻涌,远处的景致都在热气中扭曲了形状,矗立水中的灵芝钓台前的石刻玄龟似乎都要热化了。

池畔施设了各色帐幔,帐中搁着的冰山不一时便化成了水,如同蒸笼一般热得待不住人。公卿和宗室家的夫人和小娘子大多在账外,三五成群地轻声交谈,一边摇着团扇或是拿帕子掖掖额头和鼻尖上冒出的细汗,时不时似有意若无意地往对岸衣冠楚楚的郎君们那里瞟一眼。尽管那些大家女子说起话来声音都不大,可人一多入耳便是一片嘈杂的嗡嗡声,与聒噪的蝉鸣声交相呼应,无端叫人心烦意乱。

曾氏与姜家三姊妹跟随凝闲殿的宫人行至池边,姜大娘手搭凉棚往对面停着的五六艘飞凫张望。那些船只都涂以彩漆,船首船尾雕出龙形,船身则以金漆勾勒出龙鳞,在烈日下闪着耀目的金光,赛舟的船夫皆是从虎贲、羽林和北军五校中遴选的,身着朱红裤褶,头戴武冠,身形挺拔矫健,又与文士君子迥异其趣,便有不少小娘子的目光在他们身上停驻。

姜大娘看得津津有味,却不知远处有人亦在看她。

碧海东岸羲和岭上望仙阁中,几个十多岁的少年郎正倚着朱栏眺望池畔的衣香鬓影。

“那是谁家的小娘子,竟黑得像块碳,可真稀罕!”说话的少年郎大约十三四岁,生得朱唇皓齿,着一身丁香色的绢纱袍,头戴进贤冠,手执玉柄麈尾凌空点点远处。

一旁稍长些的紫衣少年瞪着一双微突的圆眼循着他指点的方向张望了半晌,微张的嘴角渗出少许涎水来,一脸呆相地慢吞吞道:“真个挺黑,阿晏快来看!”说罢像是说了什么了不得的笑话,自己笑得打颤,鼻腔里发出哼哧哼哧的声响。

卫十一郎装作没听见,专心致志地往酪浆里加玫瑰蜜,他入宫伴大皇子读书已经有些时日,起初也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念头,既然推脱不开,便将这差事当好,也算给家里添一分助力。

然而不过一旬他就认清了现实,这位大皇子的心窍靠人力是凿不开的了,倒不是他不肯下功夫,实在是天资差三皇子太多,宵衣旰食也望尘莫及。

大皇子性子敦厚仁和,实在是个很不错的人,也是个值得相交的朋友,可实在不是个合格的储君,他阿翁和阿耶站在大皇子身后自然有其考量,他这做小辈的不该置喙,可卫十一郎一想到将来社稷江山要交到这样的君主手上,心头仍是五味杂陈。

“阿晏!阿晏!”大皇子天生不会看人眼色,贵为皇子固然是一重原因,更多的却是因了驽钝。

卫十一暗暗叹了口气,无奈地放下盛酪的小银盏走上前去,居高临下地窥伺人家小娘子算怎么回事呢,他碍于皇子的面子只得敷衍一二,心里默念着非礼勿视,往大皇子手指的方向虚虚望了一眼,算是交差。

左手边的红衣少年方才一直懒懒靠着栏杆默不作声,此时微眯着眼睛瞟了眼卫琇的侧脸,露出个嘲讽的微笑,整了整头顶上的远游冠,对方才发现那黑肤小娘子的少年道:“二兄的口味还真是与众不同,要我说黑炭身边那个还有点意思。”说着懒洋洋地拿折扇指了指。

大皇子好不容易止住傻笑,又叫他勾得花枝乱颤,上气不接下气地道:“三......三弟说话真逗,又......又不是吃食......”

大皇子对这个三弟当然谈不上亲近,可平日一直是礼让的,故而兄弟两人并不如外间揣测的那样剑拔弩张,反是朝堂中对立的两党争得不可开交,大有不共戴天之势。

卫琇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他与三皇子司徒铮接触不多,偶尔有交集,司徒铮对他也是礼遇有加,然而他总是觉得这少年皇子身上有种让他不舒服的东西,司徒铮说话时,他感到后脖颈微凉,仿佛有蛇爬过。

他不自觉地朝三皇子指点的地方看去,冷不防见着个熟悉的身影,一瞬间将司徒铮忘在了脑后,心里哭笑不得,怎么哪儿都有她?

第60章

三皇子司徒铮那一眼其实并未看得真切,只觉得那小娘子似乎是个美人胚子,白说那么一句罢了,然而此刻觉出卫琇神色异样,他倒真有些上心了,身子往前探,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小娘子看了一回,思忖了片刻,对随侍的小黄门道:“你去打听一下,着水红色纱衣那位是哪家小娘子。”那口吻漫不经心得仿佛吩咐下人去买个胡饼。

卫秀心底里有些不安,还夹杂着一丝没来由的恼怒,未及思虑便已脱口而出:“殿下此举恐怕不妥。”

三皇子闻言面不改色,嘴角带着浅笑,深深地看了卫秀一眼,隐有赞许之意。他比卫琇年长两岁,身量比他高了寸许,此刻居高临下地打量着他,目光中满是玩味,仿佛在端详一件器皿:“莫非卫公子认得那小娘子?那倒省了这趟麻烦了。”说着朝那内侍挥挥手,示意他暂且停住脚步。

卫十一郎叫他看毛了。

他素来待人接物谦退温和,看上去毫无气性,简直像是面捏的,这还是他第一次在诸位皇子面前流露出不悦来,此刻他不再似面人了,更像座冰雕,他的眼珠子极黑,几乎看不出瞳仁,此刻有难掩的锋芒。

“回禀殿下,恕卫某无可奉告。”他冷声道,毫不顾及皇子的颜面。

只听啪嗒一声响,大皇子惊得将手中的扇子掉在了地上。二皇子抚了抚下巴,重新审视起这卫家小郎君来,自打他入宫那日起,他就开始留意他——即使没有那张脸,单凭他姓卫便叫人难以忽视了。然而在二皇子看来,除了那副得天独厚的好皮囊,这卫家小儿也没什么独特之处,卫昭在一干子弟中偏偏选中他,想来是对其寄予厚望的,这就令他颇为不解了。

有卫氏的底子在,卫十一郎天资灵秀自是不必说,博览洽闻的令誉也是实至名归,然而这少年天性中似乎有种闲云野鹤的与世无争,少了几分烟火气,不该置于庙堂之高,而应栖于林泉之间。

如今看来他非但有气性,那气性还不是一般大,与他祖父卫昭比怕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呵,卫公子真是有乃祖之风,”三皇子出了名的礼贤下士宽宏大量,被驳了面子也不恼,反而如获至宝一般道,“假以时日必为国士,实乃我社稷之福,‘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我大靖何其幸也,”又转向大皇子,拖长了声音道,“阿兄,愚弟说得对不对?”

大皇子很是冥思苦想了一番,其实他听过转眼就忘了,压根不记得他三弟说了什么话,只得胡乱点了点头。

“殿下谬赞,卫某愧不敢当。”卫琇依旧神色冷淡,对三皇子那番盛赞无动于衷。

三皇子大度地一笑,转过头暗暗对一旁候命的小内侍使了个眼色,那孩子不过十来岁,生得秀眉明目,苍白而羸弱,像一道细细的影子贴着墙根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在卫琇入宫前,他六兄特意叮嘱他对三皇子司徒铮敬而远之,切勿与他走得太近,也别与他生了龃龉,他的告诫似乎不全因朝中局势,更多是对那少年皇子本人的提防,如今卫琇明火执仗地下了司徒铮面子,与其说忧惧祸及己身,倒不如说是有愧于失信兄长。

方才司徒铮的内侍悄然离去并未瞒过卫秀的眼睛——他若是不在意时,整个九六城都能从他眼里漏过去,而他若是留了心眼,却又颇有些明察秋毫的意思。

他入宫后听到些关于三皇子的传言,虽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很像是大皇子一党中的有心人造的谣言,可他仍有些担心那与他不止一面之缘的姜家小娘子。

这么想着,他的目光不经验又落在了池畔那个水红色的身影上,从高处俯瞰她比近在咫尺时又矮小了些,一个不留神便失落在五彩斑斓的人群中,或是浓绿深青的树影间,从层层叠叠的树叶缝隙中露出一片衣角或些微光亮——那是她发上的金簪。

他饶有趣味地望着,每一次用目光将她搜寻出来都有稍许欣喜,几乎把这当成了游戏——正人君子卫秀似乎全然忘了圣人“非礼勿视”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