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宴席上最能见出家世高低,尽管姜婕妤在后宫中如日中天,然而姜家大郎官职低,他们只能坐在偏远的角落。钟荟环顾左右,周围几乎没什么熟面孔,也不见曾氏与人攀谈。

三娘子对吃食和舞乐都不甚感兴趣,只能不停地饮酪浆和蜜水,过了会儿便觉腹胀,想捱一捱等到宫宴结束,时不时地往上首张望,只见杨皇后正兴致盎然地观赏胡舞,还不自觉地以扇击掌打着节拍,显是兴味正浓,一时半会儿怕是完不了。

姜明淅只得老实对她阿娘交代,曾氏气恼地剜了女儿一眼道:“出门前阿娘怎么同你说的?你全当了耳旁风!”然而训斥完了还是得解决问题,曾氏只得向侍宴的宫人询问了清凉殿厕房的位置,与老太太说了一声,便牵着女儿贴着墙根悄悄走出大殿。

从厕房出来,三娘子无意间低头看了看,胸前挂着的五色缕不知何时不见了,顿时急得哭起来,那是她最得意的作品,上面缀了最珍爱的紫玉双鱼佩,编了几缕发丝进去,还用捻金线绣上了名字。

曾氏问清楚缘由,连连责怪她不小心,只是东西丢了也就罢了,上面偏还绣了闺名,虽说女儿只有六岁,可若是叫有心人捡去,若是借题发挥做篇文章出来可怎么办?

“你好好想想是何时不见的?”曾氏没好气地问道。

三娘子咬着拇指指甲苦思冥想了一阵:“看百戏的时候还在的......公主派宫人来传话,我们就跟着那宫人一直走......好像上肩舆的时候就不在了......不对,又似乎还在的......阿娘,我们要不要去求三公主殿下帮忙?”

“那就先去那儿找找,若是没有再做计较,犯不着为这点小事惊动公主和婕妤娘娘,你啊!要阿娘说几遍才知道......”曾氏向殿门口的宫人借了个灯笼,牵着女儿,一面唠叨,一面沿着他们下午晌走过的那条路搜寻。

母女俩沿着小径走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刷拉拉的枝叶响动声,三娘子还记得这条小径走到尽头往右拐就是他们白天乘舆的地方,那儿有座掩映在竹林里的小凉亭,那声音似乎就是从竹林里传出来的。

她不由顿住脚步,抬头轻声道:“阿娘,你听到什么声音了么?”

曾氏示意女儿不要出声,警惕地弄熄了灯笼,拉着女儿往旁边的花丛间一躲,在宫中走动最怕撞上不该看不该听的,谨慎一些总是不为过。

母女俩凝神屏息从花叶缝隙中往外张望,是夜月华如水,将那白石铺就的小径映得雪亮,响声很快停止了,竹林复归平静,许久之后,一个人影转到小径上,那人身量不高,但气度不凡,闲庭信步似地往他们这边走来。

三娘子借着月光看清了来人的面容,顿时惊喜地睁大了眼睛,那正是今天在水殿中见过的三皇子。

她正想告诉曾氏,一声“阿娘”还未出口,自己先捂住了嘴,因为三皇子走近的时候,她闻到了一股浓重的血腥气。

第64章

一片青灰色的云将月亮遮蔽,夏虫的鸣声戛然而止,天地间好像一下子静了。

姜明淅捂着嘴屏住呼吸,数着自己闷雷般的心跳。佛经上说,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如此算来三皇子司徒铮从她藏身的花丛边经过,大约也只是弹指之间的事,然而三娘子在她短暂的“有生以来”中,从未感觉一弹指是如此漫长。

姜明淅并不清楚弥漫在夜色中的血腥气意味着什么,只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把嘴捂得严丝密缝,仿佛连喘气都是件危险的事。她想躲进曾氏的怀里,可又怕弄出响动叫外面的三皇子发现,犹豫之间,耳边突然哗啦一声响,她吓得赶紧闭上了眼。

曾氏将女儿护在怀中,用手遮住她的眼睛,她浑身发冷,手心里全是汗,遮月的云翳飘走了,刹那间又是清晖遍地。一只手将枝叶拂开,那是只少女的手,柔而无骨,几乎看不出指节,手指白净修长,莹润的指甲在月光下泛着真珠般的光泽,若是将半干的血迹洗去,想必是只极美的手。

随即一张年轻的面庞探了过来。那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少年郎,嘴角还带着温和的笑意,曾氏却不能自已地打起摆子来。那少年郎垂眸看了眼曾氏怀中的三娘子,接着把目光转向曾氏,在她脸侧的胎记上停留了片刻,眼里现出了然的神色,他微微点了点头,无声地对她比了个口型,然后慢条斯理地整了整衣襟,转身走了。

曾氏死死地盯着那少年的背影消失在小径的尽头,整个人脱力往地上一坐,大口喘着粗气,仿佛溺水之人终于将头探出水面。

“阿娘,”三娘子再三确认司徒铮已经离开,方才压低声音惊恐地道,“他认出我们了吗?糟了,他下午晌在公主那儿见过我,一定是认出来了......三皇子为什么会在这里啊?他身上怎么有一股子......”

话还未说完就被她阿娘捂住了嘴。

曾氏心烦意乱,轻声呵斥道:“莫要乱说!方才你什么都没看见,记住了么?”见女儿懵懂而郑重地点了头,她才放开手,扳着三娘子的双肩,直直盯着她的眼睛道:“今天的事谁也不许说,明白么?不管是你阿婆、阿耶、姑姑还是阿兄阿姊,谁来问都不许提一个字,懂吗?”

姜明淅一直觉得自己的阿娘无所不能,碰上任何事都能游刃有余、临危不惧,如今才知道她也有如此害怕的时候,和一般妇人并无不同,心里又难受又失落。

回清凉殿的路上,曾氏一手提着已经熄灭的灯笼,一手紧紧攒着女儿的小手,两个人都是满腹心事默默无言。几年前她曾在杨皇后宫中见过三皇子一次,因她出自杨氏旁支,杨皇后便对三皇子道:“论起来姜夫人还是你的表姨母呢。”三皇子那时才八九岁,已是风采昂昂,闻言彬彬有礼地向她行礼:“阿x见过表姨母。”曾氏受宠若惊,将他从头到脚夸赞了一番。

曾氏想到此节打了个寒颤,她总算后知后觉地回过神来,适才三皇子朝她比的就是“表姨母”这三个字。他的确是识破了自己的身份,想必也认出了下午晌才见过的三娘子,她心里留存的最后一丝侥幸也荡然无存。不过细究起来,那声称呼颇有些意味深长,似是威胁,又似在套近乎,他难道不怕自己将今日所见告诉姜家人么?抑或是因自己的身份而有恃无恐?

近两年来三皇子的嘉言懿行不绝于耳,俨然与占着嫡长却愚笨不堪的大皇子分庭抗礼,杨家也跟着水涨船高,一扫衰颓的气象,连带着她母亲在夫家的腰杆子都直了许多,曾氏私心里是希望将来三皇子能登极的。

也许是心里装着事,回去的路程似乎比来时短了许多,不知不觉中已回到了火树银花的清凉殿,宛若白昼的灯火和殿中嗡嗡的欢声笑语让三娘子凝重的脸色重新活泛起来,曾氏惟恐女儿露馅,用力捏了捏她的手,三娘子抬头轻轻道:“阿娘我知道了。”然后长出了一口气,快步朝家人的方向走去。

“怎么解个手去了这么久?”姜老太太看了看儿媳妇煞白泛青的脸,狐疑道,“出啥事了?”

“没事,”曾氏用力咬了咬嘴唇,总算有了些血色,“厕房不好找,耽搁了一会儿。”

老太太知道问不出什么,见他们全须全尾地回来便作罢了。

钟荟也看出曾氏和三娘子的反常,不由将妹妹上下打量了一番,目光落到她胸前时突然想起了什么,诧异道:“你的五色缕呢?”

她不过随口问一句,没想到三娘子心里有鬼,捧着茶碗的手一哆嗦,将半杯热茶倾在了裙子上,钟荟掏出帕子与她擦,顺着水渍一看,发现她腰间挂的织成香囊丝绳上缠了半片枯叶,她不解地抚了抚下巴,留了心打量,又找出些别的蛛丝马迹,三娘子的裙摆下缘有些脏污,她趁着妹妹不注意用手一摸,略微有些湿,还摸到了一根断草茎。

这清凉殿她来过不知几回了,大殿到厕房之间一路都有木廊,根本没地方沾上草茎或是露水。钟荟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暂且抛诸脑后,思绪重新叫乐声吸引了过去,弹箜篌的似乎换了个人,技巧和意境都与方才的少女差了一大截。

***

夜宴一直到两更天才散,钟太后早就回宫安置了,杨皇后也有些困乏,命人备辇回平乐宫。

辇车刚入宫门,还未行至正殿,有个黄门低着头急步迎上前来,是永安宫的管事太监李富,他一向老成持重,脚步急促,气喘如牛,必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杨皇后心一沉,眉头一跳,赶紧叫停辇,揭开销金彩缎车帷,探出身子道:“出什么事了?”

李富凑上前去附耳说了几句,杨皇后每听一句脸色便差一分,听到最后姣好面容已经乌云密布,她揪着衣摆,压低了声音,却压不住勃然的怒意,愤恨道:“去把那小畜牲给我叫过来!”

不一时,三皇子司徒铮到了,他才沐浴过兰汤,中衣外披了件素纱衣,没梳髻,长发就那么披散着,微湿的发尾在纱衣上拖出泪迹般的水痕,他走近的时候杨皇后闻到了淡淡的酒气和兰香。

“阿娘这时候叫我来有什么事么?”司徒铮若无其事地道,他眼睛里有些微朦胧的睡意,这让他看起来更像个孩子。

杨皇后无端想起多年前他在襁褓中的模样,心一软,随即清醒过来,抄起榻边一柄玉如意朝他身上砸去,呵斥道:“给我跪下!”

宫人们早已叫她支走了,轩敞的屋宇显得空旷寂寥,玉如意砸在司徒铮的左肩上,然后落到地上断成两截,地上铺了回纹锦的地衣,响声有些闷,司徒铮略觉遗憾,他最喜美玉断在金砖地上那清越的响声。

三皇子顺从地跪了下来,揉了揉左肩,仰头委屈地望着杨皇后道:“儿子不孝,又惹得阿娘生气。”

杨皇后望着儿子仰起的脸,若不是知道她生的是个什么样的怪物,她大约真会叫他这无辜的模样翩过去。她垂下手,无力地道:“说吧,是不是你?”

“阿娘说的什么?儿子不明白。”司徒铮仍是一脸困惑。

杨皇后懒得与他虚与委蛇,直截了当地问道:“仙居亭旁的竹林,那个女乐是不是你杀的?开膛破肚,砍去右手,我竟不知除了你还有哪个畜牲做得出这样的事!”

“原来是这事,”三皇子抬起袖子掩着嘴轻轻打了个呵欠,“阿娘既已知道了,何须特地将我叫来问?”

“你......”杨皇后怒不可遏地扑上来,捏着拳在他身上乱捶一气,声嘶力竭道,“你究竟为什么啊!”

“她的手生得美,”三皇子待母亲打累了停歇下来,才缓缓地道,“儿子见了想要得紧,不过砍了下来才发现,还是拨弦的时候更美些,且她挣得太用力,姿态狰狞,指甲也断了半截,儿子知错,已将那死物扔了。”

说这话时他嘴角翘起,微微眯缝着眼,带着几分慵懒和残忍欣赏着他阿娘脸上的惊恐,似乎觉得很有趣。

杨皇后双肩往下塌着,腰微微弓起,看起来疲惫又虚弱,方才的怒火仿佛烧光了她的力气,烧断了她的脊梁,堂堂大靖皇后,此时看起来像个卑微的乞丐。

“我那时候就该掐死你。”她一开口才发现自己声音嘶哑,想叫宫人去沏茶,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叫她支开了。

司徒铮与母亲对视了一会儿,轻笑了一声道:“阿娘当真这么想?四弟死了难道不称您和外祖的心意么?”

“你......”

“源自浊流自难清,”三皇子不屑地笑了笑,“您的血脉您不清楚么?竟不知阿娘生了副菩萨心肠。”

杨皇后半晌说不出只字片语,喃喃地自言自语咒骂:“业障......业障......我是造了什么业......”然后把脸埋在手中呜呜咽咽哭起来。

第65章

宫宴散时已是更深夜半,若是此时回去,到家怕得天亮了,姜家女眷便在凝闲殿留宿一夜,第二日早晨去与姜婕妤辞行。

姜婕妤因有孕在身不能熬夜,杨皇后体谅她,亥时不到就叫她回去歇息。然而宫宴上用了些不落胃的吃食,又饮了一小杯冷酒,她回去就吐了一场,半夜又因心悸难眠,披衣起身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方才重新躺下,此时无精打采地歪在榻上,眼下两片浓重的青影,脸色也较平日晦暗了不少。

姜老太太一见女儿这憔悴的模样心肝都揪成了一团:“怎的脸色差成这样!夜里睡不踏实么?”

“就您大惊小怪,”姜婕妤强打精神,从榻上坐起身,一边拉着她阿娘的胳膊请她入座,一边笑道,“大约是昨夜饮了少许酒,夜里心跳得有些快,不妨事的。”

姜老太太一听她有了身子还喝冷酒,登时就拉下了脸,可曾氏还不知姜婕妤有孕,当着儿媳的面不能提,只得责怪道,“昨日还说胃肚里不舒服,转头又饮冷酒,那么大个人了,也不知道顾惜身子!”说完捞起她一只手照着手心重重拍了两下。

姜婕妤呼着痛缩回手,笑着招呼嫂子曾氏和几个小娘子坐,吩咐宫人道:“你去把陛下今早赏的那筐荔枝取来,正巧几个侄女儿在,一块儿尝尝鲜。”

那宫人应了一声,不一时端了一大盘荔枝来,用硕大的海水纹金盘托着,底下垫了冰,荔枝嫣红的外壳上凝结了层水汽,有几枚还带着碧绿的叶片,钟荟顿时有些把持不住,拿袖子掩着嘴咳嗽了两声,趁人不备咽了口口水,可还是叫有心人听到了极轻的“咕嘟”一声。

“咱们二娘等不得了。”姜婕妤忍不住笑起来,从盘子里拈了一颗荔枝,手指在中缝处一捏,剥出剔透晶莹的果肉,置于玉色叶形琉璃碟上递给她。

三娘子见姑姑又偏心,樱桃小口一撅,揭发道:“姑姑,二姊她长虫牙,昨日还疼哭了呢。”

姜婕妤见她一本正经地呷醋,觉得那气得鼓囊囊的小脸甚是有趣,忍不住在她脸颊上掐了一把,替她和大娘子一人剥了一颗,三娘子这才心满意足地消停了。

宫人绞了湿帕子递过来,姜婕妤接过擦了擦手,那宫人笑着劝道:“这些粗活让奴婢做就好,颜色染在指甲缝里洗不去呢。”

曾氏听出言外之音,连忙道:“你们这些孩子,要吃便自己剥,怎么好劳驾娘娘千金之躯。”

“嫂子别与我见外,这些孩子一个个都讨人喜欢得紧,我自己没有闺女,可稀罕他们了。”姜婕妤说着瞟了曾氏一眼,她的脸色也不比自己好多少,从方才起就一直心不在焉,显是有什么心事。

“承蒙娘娘厚爱,是这些孩子的福气。”曾氏欠身道。

“阿昆呢?这都什么时辰了,还不见他人影?”姜婕妤问另一名宫人。

那宫人微微一笑回禀道:“五皇子昨夜饮了几杯酒,与兄长们打双陆,一直顽到夜漏尽时,现下怕是还未起身呢。”

“这猴子!”姜婕妤对儿子的疼爱之情溢于言表,“昨日叫他等阿婆、舅母和妹妹们来了再去园子里顽,前脚答应得好好的,后脚就跟着他三叔家的几个堂兄开溜了。”

“哪个小郎不爱顽不爱闹?不爱动的是傻子,”姜老太太赶忙袒护外孙,“咱们又不是外人,整这些虚文做什么,你这当娘的也别拘着孩子......哎,这不是来了么!”

五皇子司徒锴着一身绯绫常衫,玄色下裳,因年幼还未戴冠,乌黑的头发随意挽了个髻,插了支犀角簪。他比姜家大娘和二娘大一岁,生得极像母亲,眉目仿佛会说话,又长又翘的睫毛一扇,就像在往人心里挠痒痒。

钟荟前世在宫中小住时,与凝闲殿几乎没什么往来,五皇子那时也小,很少往园子里去,这还是她第一回 见到这个传说中好看得没边没沿的小皇子——如今是她的表兄了。

同样是极好看的孩子,她免不了拿五皇子和卫琇比较,论眉眼倒是不分伯仲,不过比起那一脸精明相的表兄,还是直眉愣眼呆头呆脑的卫十一郎更对她胃口。

姜老太太在家每每提起这个外孙,脸上都像刷了层蜜,笑意藏也藏不住地埋怨:“这孩子贼精贼精,真个是头发都空心。”

司徒锴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过来,先规规矩矩地向长辈行了礼,然后往姜老太太怀里一扑:“阿婆你总算来了,我天天数着日子盼您老人家。”

“多大个人了还和外祖母腻腻歪歪,不嫌丢人!”姜婕妤笑着嗔怪,“昨日说要等阿婆来,结果呢?人跑哪儿去了?”

“这真可怪不得我,”五皇子笑嘻嘻地往他阿娘那儿飞了个眼风,“三叔家的二堂兄死活拽我去,我拼了命抵抗,可他人高马大,又比我健壮,我能如何?”

姜老太太闻言用手量了量他的胳膊:“真个瘦了,这阵子又没正经吃饭吧?不多吃点怎么壮实得起来!”

“想您想瘦的,吃什么都不管用。”五皇子甜言蜜语张口就来,把姜老太太直说得心花怒放,嘴合都合不拢。

“行了行了,阿婆都叫你的迷魂汤给灌晕了,”姜婕妤将儿子一把拉过来,往几个小娘子那儿一搡,“这是你大妹妹,还没见过呢吧?”

司徒锴立即亲热地道:“大妹妹何时回洛京的?城里各处都逛过了么?”

大娘子并不认为他只是客套,认认真真掰着手指一五一十将去过的地方数给他听:“去过金市、建中寺和瑶光寺,对了,还去了永桥和桥南的鱼鳖市,四夷馆一带新鲜玩意儿可多了。”

“啧啧,”司徒锴委屈地对姜婕妤道,“阿娘,你听听这,大妹妹才回京几日呢,去过的地方都比我多了。”

“成天就想着往外跑,这皇城里还不够你折腾么?”姜婕妤拿手指戳他脑袋,“出去一趟劳师动众的,又是侍卫随从,又是车马步障,烦都叫你烦死了。”

“那样出门有什么好玩?”五皇子不快地嘟囔,“换身衣裳,带两个侍卫,出去又没人认得我,阿兄他们都这么办的,哪有什么麻烦,不就是阿娘您一句话的事情。”

姜老太太见外孙委屈,心又酸又胀,就要劝女儿,姜婕妤抢先道:“不行就是不行,你少仗着外祖母宠你,趁机在这儿作妖。”

曾氏也劝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娘娘也是担心您。”

姜婕妤望了望曾氏,她这嫂子见识是有几分的,不过总是生怕旁人看不出她有见识,说出的话有时只能徒增尴尬。

五皇子知道眼下此事没个商量的余地,只待日后从长计议,于是将郁郁之色一扫,对着那盘荔枝道:“我就说呢,昨日阿耶赐的荔枝怎么遍寻不到,原来是叫阿娘藏起来了,您好偏的心眼!”

方才的宫人也凑趣道:“五皇子昨日差点将这凝闲殿翻了个个儿,拽着奴婢盘问了好一会儿。”

“你们主仆都防贼似地防我,若早说是给阿婆、舅母和妹妹们留的,我哪里还会惦记!”五皇子嘴上这么说一点也不妨碍他朝盘子伸手。

“叫你找着了还有剩的么?”姜婕妤一把夺过他手中一支挂着五六颗果实的细枝,“去年吃得鼻子淌血忘了?”

姜老太太不乐意了:“这也不许,那也不许,不能出去玩也罢了,连吃几颗果子都不许,你索性把他从头到脚绑起来算了,阿昆来,阿婆剥给你吃。”

众人又说笑了一回,姜老太太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再不回去恐怕女儿又得留他们用午膳了,便起身道:“时候不早了,咱们也该回了,大郎还在家里等着呢。”

“难得来一回,就不能多陪陪我么?”姜婕妤怏怏不乐地道,“阿嫂,有件事我正好与你打个商量,我和阿昆在这宫里闷得慌,想叫几个侄女留下住段时日,陪我说说话,阿昆也热闹些,省得这猴子三天两头闹着出宫,闹得我脑仁疼。”

曾氏一愣,往年天子去行宫避暑,都是姜婕妤伴驾,这是失宠了么?看光景又不像,她有些拿不准了。不过一想起昨夜的遭遇,三娘子是断断不能留下的,见婆母沉吟,她便先一步道:“难为娘娘不嫌弃,大娘和二娘我是放心的,只是三娘年幼又不懂事,留在这里恐怕只能给娘娘添麻烦。”

“阿嫂又说这见外的话,三娘哪里不懂事了,我看好得很,”姜婕妤以为她是嘴上客气,“也不必担心拉下功课,我这里也有识文断字的女官,不说有什么大才,教几个小娘子写写画画还是能胜任的,孩子们大了,在宫里学些仪礼规矩,将来也只有好处。”

没想到曾氏听了这些话也不为所动,一味坚辞,三娘子见两个姊姊都能留在宫中,心里也很羡慕,可刚巴巴地往她阿娘那儿看了一眼,就叫她用眼神瞪了回来,三娘子这时才想起昨夜那诡异的经历,身上一阵冷意,想留下的心也淡了。

姜老太太知道女儿想留的是二娘子,大娘子三娘子本就是添头,若依她的本心,是必定要带着孙女们离开这是非地的,然而看了看脸黄黄的女儿和活络得叫人心疼的外孙,终于没有出言反对。

曾氏的一反常态叫钟荟心生不安,联想到昨夜三娘子裙上沾的露水和草茎,心里模模糊糊有了个猜测。

送姜老太太等人出去的时候,她寻了个机会将三娘子拉到殿旁一棵梧桐树下,开门见山地问道:“昨夜你见到什么了?”

三娘子一惊,旋即皱眉道:“什么也没见到,阿姊你瞎问什么呢!”边说边望几步外的曾氏。

钟荟本来也没指望问出什么,一见她这心虚的模样就知道定有蹊跷了。

“不肯说便罢了,”她叹了口气,见三娘子小脸有些苍白,忍不住多了句嘴,“回去好好歇息,小孩子家家别想那么多,有什么事也不是你的事。走吧,阿婆他们在等你呢。”说着先转身举步往前走了。

三娘子愣怔着在树下站了片刻,疾走两步追上二姊,一咬牙轻声道:“你们......躲着点三皇子。”

第66章

三娘子说完这话便不理二姊了,拎起裙摆头也不回跑到曾氏身边,一直到坐上牛车才将窗幔撩开一条细缝,朝两个姊姊望过去,牛蹄在砖石地上敲出嗒嗒的声响,姊姊们的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逐渐看不见了。

姜明淅暗暗叹了口气转过身坐好,不一会儿心中又隐约不安起来,也不知道姜明月这草包听清楚没有,听见了又会不会放在心上,她想起昨日对母亲的承诺,心虚地偷偷觑了一眼正靠着隐囊闭目养神的曾氏,心想,她方才对二娘子说的话,应该算不上食言吧?

就算没有姜明淅的警告,钟荟也知道三皇子不是善茬,怕姜明霜心思外露藏不住事,只对她说怕热,两人便在凝闲殿待着不出去,日常就是陪着姜婕妤说话解闷,至多在夕阳西下时去毗邻的濯龙池畔走走。

就这么安安生生过了三五日,姜婕妤倒是不乐意了:“你们这两个丫头,倒比我这个半老妇人还沉心静气,镇日闷在这屋里绣花写字有什么意思?”

钟荟和大娘子都道不嫌闷,姜婕妤还是不依,差了宫人将五皇子司徒锴叫来,吩咐道:“难得今日有点风,天气较前日凉爽了些,你带两位表妹去园子里松散松散。顺带去瞧瞧宜风观前的藤萝着花不曾,若是有半开的摘一篮子回来,晚上叫小厨房做藤萝霜饼吃。”

司徒锴显然常叫他阿娘支使着做这做那,虽贵为皇子也毫无怨言,找宫人要了个竹篮子搭在胳膊上,领着两个表妹出了门。

兄妹三人分坐两辆羊车,行至千秋楼附近,迎面来了一乘罩着绛纱帐幔的肩舆,五皇子赶紧叫舆人停下,那肩舆也停了下来,车上之人撩开帷幔,露出一张平淡却叫人移不开眼睛的脸,浅笑着道:“我道是谁,原来是五弟,这是往何处去呢?”

钟荟一听此人说话,心一下子蹦到了嗓子眼,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皇宫那么大,偏偏好巧不巧地与三皇子狭路相逢。

五皇子下了羊车行了个礼答道:“去园子里走走,阿兄这是回万春宫么?”

司徒铮点点头:“我约了三姊弈棋,二兄和四妹也来,在这儿遇上你也是巧了,何不一块儿去顽?再差个人去请大兄二兄和卫家公子,一起热闹热闹。”说罢便转头吩咐个小黄门去给大皇子和卫十一郎送口信。

“本不该扫阿兄的兴,只是先答应了陪舅家两位表妹逛园子,怕得拂了阿兄盛意了,你们玩得尽兴。”五皇子拜辞道。

司徒铮扫了眼后面那辆羊车,两重青纱车幔中依稀能分辨出影影绰绰的人影。他觉得仿佛有人在他五脏六腑中点了把火,脊椎一阵酥麻,不由自主地一颤,舒服得想叹出声来,清了清嗓子道:“既是三弟舅家表妹,也是我们的表妹,很不必见外,两位表妹若是不介意便一同前往,五弟意下如何?”

五皇子一个半大小子,陪两个牙还没换齐的小娘子逛园子有什么趣味可言?心里当即有些动摇,只是母命在身,回去了不好交代,便走到表妹们的车前,小声道:“要不你们与我同去吧,都是自家兄弟姊妹没那么多讲究,”又对二娘子道,“三姊一向与你交好,昨日还与我提到你,她这几日就要回府了,于情于理也是要去打个照面的。”

两姊妹原本商量好了,让五皇子去顽,他们回凝闲殿,不过大娘子一听这话犹豫起来,拿眼去看二娘子:“阿妹,你说吧,我都听你的……”

钟荟沉吟了片刻,她对三皇子自然是避之唯恐不及,可实在没什么理由拒绝,毕竟他们才八岁,人家已经说了把你当表妹了,再抬出男女大防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倒像在拿乔。

她点点头道:“阿兄说得在理,咱们是该去向淑妃娘娘、公主殿下请个安的。”

司徒锴赞许地朝这上道的表妹一笑:“明日若是天气好,阿兄带你们去碧海泛舟,端午的飞凫还留了两只在宫里呢。”

司徒锴上了车,命舆人驾车跟在三皇子的肩舆之后,行了不到半里路,二娘子突然捂着肚子弓着背哎哟哎哟呼起痛来。

大娘子叫她吓得不轻:“阿妹你怎么了?”

钟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大约勉强够糊弄大娘子,哆嗦着嘴唇虚弱道:“不知怎么的肚腹里突然一阵绞痛……”

“叫你早寝切莫吃那么多凉糯米糕,偏不听!”大娘子又气又急,济源话都蹦了出来,“真叫阔里没泛说。”

“阿姊,咱们先回姑姑殿里吧,回去你再教训我成么?疼——”钟荟揪紧了眉头,往自己腿上狠掐了一把,龇牙咧嘴的模样倒有七八分真了。

大娘子一想也是,自己真是急糊涂了,赶紧对那舆人道“劳驾停一停。”

那舆人闻言拉住缰绳,大娘子不待车停稳便身手矫健地跳下了车,跑到不明所以的五皇子车前,大剌剌地撩开他的车帷,一点也不见外地将脑袋探了进去:“表兄,阿妹肚子痛,咱们就先回去了。”

五皇子心道带小孩子出门就是麻烦,脸上却没有显出不耐烦,一脸情真意切的忧心:“腹痛可大可小,我这就陪你们回去,传个医官来瞧瞧。”

大娘子连连摆手:“表兄你管自己去顽吧,不用理咱们,二娘早上吃了冷食闹肚子,没大要紧,回娘娘那儿喝碗热茶歇乎下就没事了。”

三皇子听到动静也下了舆,问清楚缘由笑着道:“愚兄这儿恰好有个宫人粗通医理,随身也带了一些消食和胃的丸药,先叫她看看岂不是便宜?”不由分说便对那年轻宫女低声嘱咐几句,从袖中掏出个织锦香囊递与她。

那宫人领了命,走到车前道一声失礼,登上了车,钟荟只得伸出胳膊由她号脉。宫人将纤纤玉指搭在她腕上停留了片刻道:“小娘子应是有些积食,奴婢这里有一味丸药,和温水服下,很快便无碍了。”说罢将三皇子交给她的香囊打开,露出条挂着紫玉双鱼佩的五色缕,正是三娘子丢失的那条。

钟荟一惊,不自觉地伸手去夺,那宫人迅速收回手,往旁边一让,微笑着道:“奴婢这就伺候女公子服药。”顿了顿又问道,“女公子眼下觉得好些了么?”

钟荟从那笑里看出一丝轻蔑讥嘲和不善来,面无表情地瞟了她一眼,她长这么大没受过谁的胁迫,若在平时绝不肯服软,可一想到那日姜明淅吞吞吐吐告诫她提防三皇子的模样,瞬间仿佛叫人戳中了软肋——司徒铮是个疯子,难保他会拿那条绣有三娘子名讳的五色缕做出什么事来。

罢了,她心道,有五皇子和常山公主在,即便是鸿门宴也能全身而退,司徒铮想来也没疯到这个田地。

到得万春宫,几人先去向杨皇后请安。杨皇后照例赏了姜氏姊妹一些金玉器玩,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二娘子上下打量了一番,对身旁的年长女官夸赞道:“你可见过这么好看的小娘子?怕是把阿姜都比下去咯!”

众宫人捧皇后娘娘的场,都道姜家小娘子好样貌,像从画上走下来的一样。钟荟便一脸羞涩地垂着头不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