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荟才不管它有毒无毒,那盘旋蜿蜒之态只要想一想便头皮发麻了,哪里敢去瞧。

卫琇却是不明白,把死蛇挑在木棍上,转身对姜二娘晃了晃:“你看,已叫我打死了。”

“莫给我看!我见不得这个!”钟荟像是突然踩了烙铁,捂着眼睛跳脚道,“快扔出去!”

“扔掉多可惜,”卫琇道,“听闻蛇肉煮羹鲜美异常,你昨日不是还说鲤鱼有土腥味儿么?明日可以换换口味了。”

这一说不打紧,钟荟仿佛感觉那蛇在自己喉咙口扭来扭去,当即干呕了两下。只听卫琇促狭地轻轻一笑:“与你说笑呢,已经扔出去了。”

钟荟将信将疑,把眼睛翕开一条细细的缝,四下望了望,见那死蛇果然不在屋里,这才惊魂稍定,随即又想起方才颈侧被蛇爬过,手还摸上了蛇躯,赶紧取了清水来回洗,直把那一片肌肤搓红了还不罢休。

卫琇见她慌乱中鞋都没顾上穿,只着一双绣着兰花的足衣站在冰凉的地面上,也未披狐裘,忙道:“赶紧睡下吧,莫染上风寒。”

钟荟想到她方才躺的地方和狐裘上都被蛇爬过便不情愿躺回去,好在卫琇十分善解人意地道,“我和你换个地方吧。”说着解下自己的鹤氅递给她:“若不嫌弃可以盖我的衣裳。”

钟荟道了谢躺下来,又问道:“这么冷的天为何会有蛇?”

卫琇想了想道:“大约巢穴在附近,许是我们这几日生火将地气熏暖了,故而违时出洞的。”

他这么一说钟荟又毛骨悚然起来,颤声道:“巢穴?难不成还不止一条?”

“莫担心,一个洞中只有一条蛇。”卫琇随口胡诌哄她。

钟荟又不是真的孩童,哪有那么容易轻信:“这却是于理不合,你定是在哄骗我,即便是真,你如何知道附近只有一个蛇洞?”

这话问得缜密,卫琇无言以对了,只好道:“你放心睡吧,我在一旁守着。”

“那怎么行!”钟荟立即道。

让卫琇整夜守着自己着实过意不去,可一想到暗处潜伏着一窝居心险恶的蛇,她又不敢放卫琇去屋子对角睡,左右为难了半晌,终于还是厚着脸皮道:“不然你把铺盖挪近一些吧。”

卫琇哭笑不得地将她的狐裘和下面垫的茅草拖到屋子中央,离她所在的墙角约六七尺,钟荟尴尬地红着脸道:“劳驾再近些......”卫琇又往她那儿一两尺,拿眼神问她。钟荟忝着脸道:“再稍稍近一些......”卫琇只好再往她那儿靠了靠,如是反复了几回,两人相距约莫三尺,钟荟也不好意思再叫他靠近了,翻了个身蜷起腿,面朝里侧躺好,把身上盖的氅衣裹裹紧,轻轻打了个呵欠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呼吸便沉了起来。

卫琇睁着眼睛躺了一会儿,鼻端萦绕着一缕淡淡的香气,带点甜,不似他所熟知的任何香药,疑惑地思索了半晌,突然意识到姜二娘在山野中待了那么多日,什么薰香都该散没了。

钟荟担忧阿杏,半夜里又受了惊吹了风,上回病了一场本就没调养好,到了黎明时分只觉喉咙燥热干疼,浑身的骨头缝又酸又胀,手脚冰凉,后背发寒,心里便有不祥的预感。

卫琇叫她翻身的响动惊醒,睁开眼借着火光一看,只见姜二娘面色带着不正常的潮红,他心里一惊,道声得罪,用手背蜻蜓点水似地贴了贴她额头,只觉烫得吓人。

钟荟吃力地睁开眼,清了清干涩的喉咙道:“阿杏回来了么?天亮了?咱们该去林子里了......”说着便要起身。

卫琇情急之下按住她肩头:“你病了,今日就在此处好好歇息,哪儿也不去,我替你煎药。”好在阿枣做事周全,将她的风寒药也装了几贴在包袱里。

“可是万一叫人发现如何是好......”钟荟有气无力地道。

半晌无人应答,钟荟一看,卫琇已经提着陶锅出去打水了。

两人流年不利,背字走得很彻底,说万一就来一万,约莫正午时分,卫琇把药煎好了,去附近的林子里采野菌,钟荟刚喝完药,碗还没来得及搁下来,只听门扉一阵响动,她以为是卫琇回来了,一抬头却发现推门而入的是个背着竹篓的白发老翁,看样貌约有六七十岁,他身形矮小,背有些佝偻,穿着身脏得看不清颜色的粗布衣裳,见到钟荟一愣,随即咧嘴笑起来。

钟荟心中警觉,暗暗将卫琇留给她防身的短匕攒在手里,那人眼睛往她脸上瞟了瞟,又往屋子里四下打量了一番,目光在两张铺盖上停了一会儿,突然咧嘴笑道:“小娘子莫怕,老头不是坏人,”一手往北面指了指,“我是山那头村子里的郎中,这是我盖的屋子。”

说着将背篓放下来,掏了一把杂草似的东西给她瞧:“喏,不骗你。还没吃过饭罢?你等着,老头回村子里去给你拿些蒸饼,你莫走开啊。”

钟荟心不断往下沉,却甜甜一笑,故意娇声娇气地道:“谢谢阿翁,我在这儿等着阿翁,哪儿也不去。”

那人眼中精光闪闪,虽极力掩饰还是抑制不住流露出惊喜,临走似是不太放心,一步三回头地叮嘱道:“小娘子莫要乱跑啊!”

那人离去不久,卫琇抱着堆野菜回来了。钟荟把方才的事三言两语告诉了他:“他不问我是谁,也不问我从何而来,却迫不及待地取信于我,几次三番叮嘱我在此处等他回来,恐怕......”

卫琇脸色越来越凝重:“恐怕他知道你是谁,又发觉屋子里不止一个床铺,想回去通风报信,找人来将我们一网打尽。”

他越想越后怕,还好是个年迈力衰的老翁,若是壮年人,说不定已经直接将姜二娘掳走了。

第86章

还有一句话卫琇并未说出口,阿杏不知所踪,第二日便有不速之客前来,这时机未免也太巧了。说到底阿杏还是个没经过事的孩子,若是露出马脚叫人看出端倪扣住了逼问,将他们的行踪和盘托出也不足为奇,说起来奴婢的命都是主人的,可平日里的忠心是一回事,真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能够舍身为主的又有几个?

这道理钟荟也懂,只是心里不太好受,更难受的是因此还连累了卫十一郎。

“终究只是我们的臆测罢了,”卫琇安慰她道,“也许情势没那么坏。”

“我们的行踪已叫人发现,以防万一还是尽快离开此地吧。”钟荟摇摇头道。

“你的身子撑得住么?”卫琇问道。

“不妨事。”钟荟摆摆手,宽慰地朝卫十一郎笑道。

***

那采药的老翁并未回村,下了山坡便拐了个弯,径直往东南山上寻他在林中砍柴的侄子去了。那樵夫听老叔把事情一说,兴奋得眼珠子都快弹出来了:“真是他们要找的那个?老叔莫不是错看了吧!”

“哪能错!年岁样貌都对得上,只看那身丝绸衣裳,啧!”老翁咽了口唾沫道,“也不知那么小小个女娃能犯什么事儿,叫官差满山找她。”

“那谁管,那十两金子到手,你老头儿就是咱们家的大功臣!”樵夫柴也不砍了,放下斧子搓搓手,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一瞪眼虎着脸叮嘱道,“你先回村子里去,我去捉人,这事一个也不许告诉,特别西家那个。”

“我老头儿又不是傻的,能叫那破落户坏咱好事!对了,看那屋子里像是还有别人,”老翁道,“说不得他们找的另外那个小郎君也在一处,求菩萨保佑,二十两金子全进咱们口袋就好啦!”

“嘁!想得美!”侄子嗤笑着嘲讽道,随即自己也忍不住憧憬了一下,“那嘴都得笑歪啦!”

***

卫琇和钟荟卷起包袱便匆匆离开了茅屋,他们没有走往常那条通往溪边的小径,而是绕到屋后,爬上山坡,为避人耳目专往人迹罕至的地方走。在林中穿行了大半个时辰,树木越来越高大,枝叶几乎将天空遮蔽了,抬头只能看到割成小块的天空,像是有人撒了一堆苍青色的碎瓷片。

方才喝下的药似乎毫无效力,钟荟只觉后背虚寒,浑身无力,显然是烧还未退,她双腿几乎已经没什么知觉了,只是凭着本能拖动着双腿,前几日脚上蹭破的伤口磨着鞋子也觉不出疼。卫琇走一段便回头看她一眼,她总是强打精神,尽力让脚步显得不那么虚浮。

卫琇走着走着,突然停住了脚步。钟荟脑袋里昏沉沉的,冷不防撞上了他的后背,摸摸鼻子不明就里地道:“怎么了?”

“嘘——”卫十一郎转过头小声道,“那边有异动,跟紧我,匕首拿在手里。”说完牵着她的袖子轻手轻脚地闪到一棵粗壮的栎树后面躲了起来。

钟荟心如擂鼓,凝神屏息地一听,果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啪嚓啪嚓”的细枝断裂声和沙沙的枝叶响动声,只不知是人还是野兽。

“小娘子,莫再躲了,出来罢,我已经看见你啦!”是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微带笑意,听着很憨厚,可在这幽暗的密林里犹如鬼魅妖物般瘆人。

钟荟知他在诈自己,越发用力屏住呼吸。卫琇凝神谛听,分辨出来者只有一人,心中稍定,不过此人脚步声沉实有力,当是个魁梧健壮的男子,以力搏是没有胜算的,但卫十一郎习武多年,未必不能巧取,只是身边带着个小娘子,难免要分神看顾,正盘算着,只觉耳畔一热,却是姜二娘附在他耳边轻声道:“你从后面偷袭他有几成胜算?”

卫琇想了想,用手比了个八。

“真厉害!”钟荟轻轻赞叹了一声,狡黠地朝他一笑,将匕首塞到他手中,突然从树后蹿了出去。卫琇下意识便想追出去,钟荟把手背到身后,朝他比了个八,此时冲出去,他们两人便都暴露了,那人八成带着利器,若是正面迎击,他的力量肯定敌不过一个壮年男子,沉心静气地等待机会从背后偷袭才有一线生机。

卫琇心里明白,可明白是一回事,克制住自己却是另一回事,他几乎将嘴唇咬出血,才勉强逼着自己留在原地。

那樵夫本来也躲在暗处,见钟荟一露脸不由喜出望外,忙从躲藏的树丛中钻了出来,他背着手,将斧头藏在身后,和颜悦色地像个邻家的阿叔:“小娘子,阿叔叫我来送蒸饼,怎么到那茅屋一瞧人不见了,原来躲在这儿,你莫怕,咱就住山那边的村子里,跟我回村去,吃口热汤饼歇一歇,明儿个咱送你家去。”

“当真么?”钟荟眨了眨眼睛,倒退了两步,“你莫不是在骗我吧!”

“不骗你,咱是老实本分人,”那人逼近两步,“乖,这林子哪是人待的,夜里叫狼叼了去!”

“是么?”钟荟突然转过身,一个矮身从两棵矮乔木中间的狭缝中钻了过去。

樵夫忿忿地咒骂了一声,朝地上啐了一口,提起斧子去追她。此处草木繁茂,横生的枝叶交错勾连,钟荟仗着自己身形矮小灵活,专拣那枝叶茂密处钻,竟将那樵夫甩开了一大截。那人急于追赶,不防额头重重撞在一根侧生的粗枝上,恼羞成怒骂骂咧咧,不管不顾地抄起斧头劈砍一气,将拦路的枝桠削了个干净。

钟荟两辈子身手没这么灵活过,许是情势越危机越能逼出人的潜能,原先骨头都快散架了,这时却轻盈灵巧得像只野兔。那樵夫火冒三丈,气得几乎仰倒,他觉得自己就像拉磨的驴,那十两金子就是挂在头顶的白菜,光在眼前晃荡着,就是吃不进嘴里。

卫琇静静伏在树后,将呼吸调得轻而绵长,一双凤眼冷冷地盯着那樵夫的一举一动,他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一击即中,否则他和姜二娘都得把命交代在这里。待那樵夫毫无防备地亮出后背,他才像黑夜中一缕微风般悄无声息地潜了上去。

那樵夫一门心思去追他的十两金子,猛然觉得后脑勺吃痛,顿时眼冒金星,脚下一滞。卫琇一击得中,不等他回过神来,毫不迟疑地朝他脚下扫去,那人空有蛮力,却没什么打斗的经验,只顾捂着后脑勺抽冷气,哪里顾得上躲,叫他扫了个正着,登时跪倒在地,卫琇趁机用左手三指捏住他肩头骨缝,右手将他手臂一托,樵夫只觉一阵锥心刺骨的痛,右肩已被卸下,手臂软得活似水引饼,哪里还握得住斧头,扑通一声落在了泥地上。

那人本是个砍柴为生的升斗小民,只因见财起意,以为对方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娘子,合该他们叔侄俩白捡那十两金子,谁知道金子没趁着,快把命赔上了,越想越怕,涕泗横流地恳求:“饶命饶命......”

卫琇却不给他丝毫喘息的机会,樵夫只觉得喉间一凉,刀刃已经架在了脖子上。

樵夫看不到拿利刃架,他方才追赶的小娘子却不紧不慢地折了回来。

“是谁叫你来抓我的?”只见那小娘子弯下腰捶捶腿,坐在盘根错节的大树根上,用手扇了扇脸,从袖子里掏出帕子掖了掖额头上的汗,“快说,不然割了你脖子。”

卫十一郎与她很有默契,她话音甫落,手上一紧,那刀刃便割出了一条浅浅的口子。

樵夫觉得自己今天一定是撞上鬼了,惊恐地道:“是是是......小......小的没说瞎话,真是附近村子里的,就北边那山坳,翻两座山就到了。前前几日有一帮子骑马的官爷到咱们村里搜人,没搜着,拿了两张画像叫咱们认,说说说要是谁在山里见着这两个人,抓抓了去报官,一个能换十两金子,我阿叔,就就就是那个老郎中,今日上山采药,去那小屋里瞅瞅,不巧......不巧......”

“你是否见过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脸圆圆的,眼睛小小的?”钟荟得知不是阿杏将他们的行踪透露出去,觉得甚是欣慰。

“没......没见过。”那樵夫哆嗦着道。

钟荟又问了问缉捕他们的官差有多少人,是什么样的形貌,是何时到他们村子的,把能想到的问题都问完之后倒拿这樵夫有些犯难了,他们的行踪叫他发现了,放他回去肯定是不成的,又不能带着上路,这么个身强力壮人高马大的壮年男子,铁定瞅着机会把他们换了金子。

“还有旁的要问么?”卫琇一直默不作声,此时突然开口问道。

那樵夫大吃一惊,没想到袭击他的竟是个声音听起来斯斯文文的少年郎,一时间愤怒憋屈难以言表。

钟荟想了想,似乎把该问的都问完了,便摇摇头。

“到后面来。”卫琇温和地道,“把眼睛闭上。”

钟荟意识到他要做什么,骇然地睁大了眼睛,只觉眼前一暗,卫琇的手已经轻轻盖住了她的眼睛。

匕首锋利至极,那樵夫来不及吭一声,喉咙已经被划开,血从“哧”地一声喷溅出来,轻而薄,像红绸一样从他眼前飞过。

只听“扑通”一声闷响,像是一袋麦子倒在地上,钟荟浑身发冷,只有卫琇用手覆住的地方能感觉到他手心的温暖。

“我们走吧。”卫琇说道,一手捂着她的眼睛,一手牵着她的袖子,引着她向前走,走出十来步才放开手。

“害怕么?”卫琇问道。

钟荟摇了摇头,又点点头,她只是个闺阁女子,见一个大活人死在眼前如何不怕。

卫琇突然拍了拍她后脑勺道:“知道怕就老实些,以后别自作主张去冒险了,我来想办法。”

钟荟不说话,扯扯嘴角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那是某一年的元日,卫琇那时大概只有凭几那么高,头上梳着个两个总角,穿着一身捻金番缎的袍子,似模似样地披着火狐裘,打扮得像画上的仙童,跟着父母来给她阿翁拜年。

走到钟老太爷的院门口,他指着门上挂的死鸡问道:“这是何物?”得知是磔杀的鸡,“哇”得一声哭起鼻子来:“咱们过年,鸡也过年,为何要杀它来?”回去后竟整一年没吃鸡。

这呆话叫他们两家人笑了许多年,钟荟那时也在场,每回见了卫琇总要打趣他:“阿晏,你今年还吃鸡么?”

连钟家的奴仆提起卫家十一郎来都道:“卫家小公子心肠软得很,竟是个菩萨托生的。”虽听着像是褒赞,却总是带着那么一丝微妙,小郎君性子过于仁慈,总叫人疑心他软弱。

这些琐细的前尘往事像一场无声的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不知不觉中将她心底铺成一片苍茫。

第87章

杀了樵夫,那采药老翁一夜等不到他侄子回去,早晚要带人来附近寻。卫琇和钟荟不敢在原地耽搁,不停往前赶,一直到霜寒月冷的时分,钟荟已是步履蹒跚,一个不留神被树根绊了一跤,跌倒在地竟爬不起来了,卫琇伸手探了探她额头,似乎比白天更烫了。他扶她坐到虬曲的老树根上,从包袱拿出水囊来喂了她一些,又将帕子用凉水濡湿贴在她额上。

眼看着没法赶路,他们只得找了块空地,生了堆篝火,将附近采到的山菌串在树枝上烤了烤分着吃了些,预备歇息到黎明再走。是夜凉风如水,露寒月冷,卫琇怕姜二娘席地而卧于病情雪上加霜,只得把她圈在自己怀中,让她靠在自己身上,自己则倚着树休息。他此时也已筋疲力尽,不知不觉昏昏欲睡,也不知过了多久,半梦半醒之间,他仿佛突然从高处坠落,心一阵狂跳,下意识地睁开眼睛。

山中万籁俱寂,只有穿林而过的风摇动着树叶,发出呓语般的轻响。

姜二娘睡得正熟,不知怎么整个人滑了下去,脑袋搁在他腿上,把他一条腿压麻了,卫琇摸了摸她额头,仍旧热得灼手,正要伸手去够水囊,忽闻远处传来一阵扑棱棱雀鸟扇翅的声音,紧接着便是一声声急促的鸟鸣声,散落在夜色中。

卫琇心中升起种不祥的预感,赶紧将钟荟晃醒,又将火堆弄熄,循着方才惊鸟飞起的方向一望,幢幢黑影中似有点点微光摇曳。

“有人来了。”卫琇小声道。

“是那村子里的人?”钟荟朦胧的睡意一瞬间吓得无影无踪。

卫琇心往下一沉,这样悄无声息地潜入林中,火光又往各处散开,分明是打合围伏击的手段,普通村民哪有这么训练有素,不过他怕吓着姜二娘,只是摇了摇头道:“这就难说了。不必担心,从那火光看起来离我们尚远,更深夜半的在林子里找人没那么容易,咱们赶紧离开这里便是。”

两人不敢迟疑,赶紧朝林子深处疾走,钟荟脚步虚浮,气喘吁吁,卫琇顾不得男女有别,紧紧抓着她的手在黑黢黢的树木间穿梭。

然而他们一路逃亡,已近强弩之末,如何跑得过追兵?火光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钟荟不敢回头看,从她耳边呼啸而过的风中仿佛夹杂着千军万马的脚步声,一时之间分不清是幻觉还是真的,腿不由自主地软了下来,一回味,竟是疲累多过惊惧,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再逃下去只会连累卫十一郎而已。那些追兵未必知道他们两人在一处,倒不如赌一赌,留在此处做个幌子,说不得他们捉了她便回去邀功复命,还能给卫琇挣一点逃命的时间。

打定了主意,她便挣脱了卫琇的手,停下脚步,垂着两手,深深吸了口气道:“我一步也走不动了,你自己逃罢,莫管我。”她虽不明白那些官兵捉她一个不满十岁的毛孩子做什么,但想必要个死人没什么用处,而卫琇作为卫家唯一一个幸存下来的男丁可就难说了,那诛他阖族的人如何肯放过他?

卫琇何尝不知道这些,可他此时什么也来不及想,不与她多说什么,转过身蹲下,将她两条胳膊拽到自己肩上,把她两股往上一托背到背上,沉声道:“搂住我,小心掉下去。”

钟荟早知这孩子倔,却不知他能倔成这样,想了想,对付这种孩子不能硬碰硬,得以理服人,便道:“卫公子,你背着我逃不掉的,何况我病成这样,再这么风餐露宿的早晚也是个死,那些人捉我不是冲着我姑姑就是冲着我二叔,总是要活口才有用,不会害我性命的。”

“病成这样就别说话了。”卫琇吃力地道,他已是在勉力支撑,双腿直打颤,背上的小娘子还喋喋不休,简直是雪上加霜。他以前总是习惯以己度人,把人往好处想,可一夕之间天翻地覆,蒙蔽他双眼的那层温情的轻纱也烟消云散了,他从未将这个世界和人心看得那样清楚,许多本来不愿或不屑深思的事情一目了然。回想当日在宫中司徒铮看向姜二娘的眼神,那些看似捕风捉影的传闻,城中走失的孩童......一块块碎片拼缀出一个无比丑陋险恶的真相。

他不能把这些告诉一个小娘子,光是想一想便叫人齿冷骨寒,如何说得出口?

钟荟又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这回肯定不是幻觉了,离他们至多不过几丈远,她叹了口气道:“放我下来吧,卫公子,你这样......”你这样叫我如何对得起七娘子和六郎他们在天之灵呢?

卫琇充耳不闻,只是一味地咬着唇往前跑,嘴里充满了血的腥甜。然而他很快便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了,一簇簇火光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围拢过来,将他们映照得无处遁形,开弓拉弦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人影从树后踱了出来,只见一身宫中宿卫的打扮,手按在腰间的刀鞘上,扫了两人一眼,借着火把的光亮打量了两人一番,目露欣喜道:“两位还是别再作困兽之斗了,请随在下走一趟吧。”

***

司徒铮似乎很忙,只在第二天日暮时分来去偏殿看过姜悔一回,只待了一刻钟不到便叫皇后娘娘派来的内侍叫走了。

姜悔在宫中心惊胆战地过了几日,负责照顾他的起居的仍是那个叫做阿春的小宫人。

司徒铮每日命人送来的膳食极为精致,他这么好吃好喝地待着,姜悔越发觉得自己仿佛待宰的牲畜,既忧且惧,坐立难安,如何吃得下去?心一横便打算索性绝食,将自己饿死便罢了,好过受那等屈辱。

那小宫人不住地将雕花牙箸往他手中塞,姜悔接过又搁下,如此反复数回,阿春无法可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开始向他磕头,姜悔起先硬硬心肠只是不理,她便“咚咚”地把额头磕出了血,姜悔不是个狠心之人,明知她是在胁迫自己也只得拈起箸吃了几口。

这小宫人便似找到了不二的法门,每次只拿下跪磕头逼他就范,不过她似乎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不太地道,姜悔问她话时也不像起初那样避之唯恐不及,偶尔也会说上那么几句。

有一回监督他用完膳,她正收拾碗碟和残羹冷炙,突然小声问道:“姜公子可是姜娘娘的家人?”

姜悔点点头道:“姜夫人是我姑姑,小娘子见过她么?她还好么?”

那宫人却是咬着唇低下头一言不发,迅速提起食盒转身走了。

第五日黄昏,姜悔估摸着差不多快到用晚膳的时候了,听到门外响起脚步声,放下手中的书卷望去,果然见阿春朝他走来,可到跟前一瞧,他却觉出不对劲来,只见她手中空空,并不像往常那样提着食盒,一抬头,眼眶发红,似乎刚刚哭过。

姜悔一转念便明白过来了,心狠狠地一颤,随即又觉如释重负,悬在头顶的那把铡刀终是落下来了:“是今日么?”

阿春几乎将又白又细的手指绞成了麻花,冷不丁一颗眼泪落下来,雨滴似的,在地上洇出一个小小的圆。

姜悔暗暗叹息,给三皇子这样的人当差也着实不容易,这小娘子比他二妹大不了多少,也不知道阿婴现下在哪里,是否平安。

他将衣裾上的褶皱捋捋平,站起身道:“走吧,去迟了殿下怪罪,怕要带累你。”

小宫人几乎将脸埋到了胸口,声如蚊蚋地道:“对不住......对不住......”

这几日姜悔翻来覆去地想象过无数回,司徒铮说的“下面”是怎样的景象,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三皇子寝殿下的这间密室,竟是如此平淡无奇,甚至素净得有些不起眼。

室内暖气熏人,正中央是一袭织暗云纹的素白锦幛,帐中是一张黑檀眠床,象牙簟上铺着白狐褥和锦被。墙角一只金博山香炉中一缕白檀的幽香袅袅升起,除此以外再无他物。

没有炮烙、汤镬、斧钺、连枷锁铁链都没有,他想象中那些不着边际奇技淫巧的残酷刑具更是无处可寻,他一刹那几乎有些怀疑自己是否错怪了三皇子。

三皇子司徒铮倚在床上,望着一脸困惑的姜悔,慢悠悠地坐起身道:“我特地叫人为你准备的蚕室如何?”

姜悔霎时如坠冰窟,冷得几乎要打起哆嗦来。

司徒铮站起身踱了两步,对他耳垂轻轻吹了口气道:“看来你已知道蚕室是做什么用的了,倒少废我一番口舌。说起来有趣,一个男人砍去手脚仍叫做男人,可少了那物便当不成了。他们把这叫做‘去势’,真真没道理,难不成一个人的‘势’竟系于那藏污纳垢丑陋不堪的赘物么?姜公子,你以为如何?”

姜悔脸色煞白,嘴唇像冻住了一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不过,虽然没什么道理,倒也并非全然是无稽之谈,”司徒铮从腰间抽出把镶满金玉的短刀把玩着,“阉了的猪、骟了的马就是顺从听话,这去势之人也格外好调.教呢。不过......”

他顿了顿,突然扑哧一笑:“姜公子想必还未尝过床笫之欢吧?这未免太遗憾了。我不是那等不近人情之人。”话落朝贴着墙根垂首站着的阿x道:“上前来。”

阿春低着头慢慢朝姜悔走去,她浑身发颤,步子细碎,走得又慢,短短几步路竟怎么也走不完。

“磨蹭什么,你们这几日不是相谈甚欢么?”司徒铮往阿春后背上重重一推,阿春一个踉跄踩住了下裾,身子一歪倒在姜悔身上,“你不是爱慕姜公子么?如此良机还不好好把握?”

“姜公子......”阿春低低地唤了一声,慢慢抬起手解开腰带,轻轻褪下外裳和中衣,露出里面胭脂红的轻纱小衣来。

“姜公子缘何闭着眼睛?”司徒铮威胁道,“莫非是嫌弃这宫人陋颜粗质,不堪入目?那便杀了换一个如何?”

姜悔闻言只得睁开眼睛,只见胭脂红的纱衣一角绣着簇小小的丁香,里头初雪般的秀色若隐若现,他眼睛仿佛被火灼了一下,脸红到了脖子根,忍不住要挪开眼,却又怕司徒铮发难。

“奴婢为公子宽衣。”阿春脸带轻红,双目中水光潋滟,颤抖着双手抚上姜悔的衣襟。

姜悔赶紧揪住自己的腰带,直直地看进她的眼睛里,目光中满是痛苦惋惜之色:“小娘子,你就如此自轻自贱吗?”

阿春被他的目光看得低下头来,将朱唇咬出一线浅浅的血痕,复又仰起脸,冲着他烂漫一笑,突然舒展玉臂勾住他的脖子,踮起脚吻住他。

姜悔被那突如其来又缠绵缱绻的一吻震住,惊骇之中又掺杂着一丝难以名状的感觉,来不及细想,阿春已经放开了他,淘气似地用舌尖在他嘴角舔了舔道:“姜公子,奴婢心悦你。”

话音未落,猛地将他一推,突然回身将看得正津津有味的司徒铮扑倒在地,对姜悔道:“宫人都叫他支开了,公子快逃!”

第88章

多年以后,当姜悔不在是那个软弱可欺的少年,他曾无数次在梦里回到那天夜晚,阿春扑向司徒铮,阿春叫他快走,阿春和司徒铮扭打在一起,阿春被司徒铮掐住脖颈压在地上,她的脸憋得通红,秀丽的五官因为痛苦而扭曲,眼珠子像是要从眼眶中迸出来,她说不出话,就用那骇人的眼睛示意他快走。

他怎么能走呢?他一个箭步冲到墙角,扛起两尺高的金博山香炉,香炉很沉,他单薄的身躯几乎不堪重负,然而他还是勉力支撑,一寸寸地挪动,他用尽浑身的力气将香炉举过头顶,重重砸在司徒铮头上,香灰洒了一地,然后趁他软到在地失去知觉的当儿,抽出他手中的匕首,照着他心口猛扎下去。

他会扯过织锦帐幔擦一擦脸上和手上的血迹,向躺在地上大口喘着气的阿春伸出手。他会替她披上衣裳,掩住那簇胭脂地上的丁香花,然后带着她离开这血腥的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