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不懂,的确被伤害过。后来渐渐长大,懂了,可也心冷麻木了,倒不太在乎这些东西。

皇后待他冷漠,他见到皇后的时候,也同样把这份冷漠还了回去。不过,对她该有的恭敬,他自然会给。

倒是渐渐的,长大后,去淑妃长春宫的次数少了些。

有些事情,他心里明白,但不必说出来。

但从前淑妃不管目的如何,到底是真心对他好的。可如今,她却按捺不住,渐渐开始对他这个太子动手了。

比如郭玉珑入东宫,虽然父皇给他的说法是不得已,但他也只能信一半。又比如,他失踪在外一年之久,之所以会用郭俭的名字,不过是因为当时他腰间系着的荷包上绣有“郭”和“俭”二字。

荷包的事,他问过郭昭训,她倒是承认了出自她的手,也是她趁他没留神的时候,悄悄挂上去的。

起初他疑心自己所中的毒乃是齐王所为,目的不过是为了孟婉沁。但如今,他倒不觉得是齐王了。

有些话不适合在外面说,虽然这里是东宫是太子的地盘,但唐细觉得外面总归不是绝对的安全的。所以,当她听到了太子说的那句话后,心里差不多也猜到太子对淑妃有了疑心,所以,她沉默着没再说话。

等回了正殿后,她才拉着太子躲进内殿去说悄悄话。

太子被她拉着手往内殿去,也没管,就任她拉着。进了内殿后,唐细把近身侍奉的宫婢都打发了出去,等只有她和太子两个人在的时候,她才认真瞪圆眼睛问太子:

“殿下方才的话,是何意?”

这些日子来,她这个太子妃的用心良苦,他都是瞧在眼里的。为了他和皇后的关系,她在他面前没少说皇后的好话,他猜度着,在皇后那里,估计她也没少说他的好话吧。

太子坐下来后,紧紧握住她的手,拉她坐在自己身边。

“孤是何意,太子妃心里明白。”

唐细便瞪着双湿漉漉的眼睛,一眨不眨望着他:“殿下是怀疑淑妃了?”

“早就怀疑了。”太子没瞒着她,不过还是叮嘱起来,“太子妃有没有读过兵书?”见她轻轻点了点头后,他又说,“兵法有云: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心里明白就行,平时若见到淑妃,该怎么样还得怎样,没必要让她觉察到什么。”

唐细自己本来也是这样想的,闻声,笑起来。

“臣妾明白了。”

见他如今彻彻底底算是和自己同一个阵营的,唐细倒趁机追问起来:“那……殿下今天去长春宫,和淑妃说了什么?”

太子道:“淑妃恳求孤常去蒹葭殿坐坐,太子妃觉得孤该怎么办?”

唐细问:“那殿下想去吗?”

“太子妃觉得呢?”他轻声反问。

唐细挺好奇的,同样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怎么太子对孟婉沁的态度就和对郭昭训的不一样呢?虽然郭昭训姿色远不如齐王妃,但她觉得,太子这样的人,或许不会是那么肤浅的人。

“郭昭训对殿下一片真心,臣妾都能够感受得到,相信殿下肯定也感受得到吧?”她好奇,“殿下对郭昭训,当真没有一点意思?”

这个问题,太子倒没有具体想过。可能从小到大,郭昭训讨好他的意图过于明显些了吧,以至于叫他心中生了些反感。

又或许,这个郭昭训不是个有才情的女子,很多时候他说的话,她都听不明白。沟通有障碍,总是缺了点意思的。

更或者,他就是个俗人,也喜欢长相好的。

太子摇摇头,明显不想提郭昭训。唐细看出来了,自然识趣的也不再提她。

太子道:“既然淑妃恳求了孤,孤也答应了,自然不能食言。日后孤若是偶去蒹葭殿,太子妃可别生气。”

唐细心中理解太子,他既然不喜欢郭昭训,肯定是心里极为不愿意去的。但如今既答应了淑妃,又有皇上盯着,且他目前又主张“敌不动,我不动”,自然是该去的。

唐细说自己不生气,却用酸溜溜的语气说:“殿下就是在蒹葭殿留宿,臣妾也不会生气。”但见他幽深漆黑的目光望来,唐细猛地觉察到自己说错话了,忙改了语气说,“就算心里气也不会让殿下看出来,免得殿下说我小气。”

“反正你也不大气。”太子故意这样说。

唐细就不理他了,一个人跑出去。太子没办法,又笑着追出去哄人。

要说他也是贱脾气,人好好的非得惹她。惹得气了,还不得自己想法子去哄,何苦来哉?

可又觉得,这样的夫妻生活才真实,才有人间烟火味儿。

他喜欢这样的真实。

唐细也不是真的气,就是故作姿态装个样子罢了。太子来哄她,她自然见好就收,然后还贴心的给太子出主意:“既然殿下要装着心中在意郭昭训的样子,那要不要臣妾配合着殿下几分?”

“比如说,装着几分妒意,再见到郭昭训的时候,言语间刁难她一些。又比如说,去宫里的时候,故意不理睬淑妃,让她碰点壁?”

既然演戏,就得演好些才行,这样才逼真。

“倒也不必。”太子道,“你是什么样性子的人,淑妃清楚。你若是过于刻意了些,反倒是会弄巧成拙。”

太子毕竟被淑妃养了几年,所以即便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太子也没有多说一句淑妃的不好,即便他心中都有数。唐细是聪明人,太子不过多议论淑妃,她自然也不会主动说淑妃的不好。

太子言而有信,既答应了淑妃,之后的一段日子,倒偶会去蒹葭殿坐坐。此事瞒不住后宫里的那些人,所以,很快皇后就知道了。

这日唐细去请安,皇后倒问起了这件事来。

“太子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往蒹葭殿跑了。你们吵架了?”如今的皇后,倒似是看开了许多,问还是会问的,不过,也不会再像从前一样,太把这些事情当回事。

唐细就等着皇后问呢,她忙回说:“上回殿下不是去了长春宫么,淑妃当着殿下的面说郭昭训可怜,让殿下怜惜则个。不过,殿下只是碍着淑妃的面子,偶去略坐坐而已,并没留宿。其实……”

“其实殿下和儿臣说了,他并不想去。但既淑妃开了口,也不好全然不给淑妃面子,显得好像是……好像是郭昭训多么不堪一样,都求上殿下了,殿下还不给情面,传出去,多伤脸面,郭昭训毕竟是女孩子嘛。”

唐细话说得有艺术,皇后听后,反而笑了。

“本来就是她不堪,长得不好看,又没有才情,怪不得太子瞧不上她。”又埋怨太子,“太子也是,那淑妃的话,他就那么听吗?淑妃求他他就去了?那明儿淑妃求他让郭昭训做太子妃,他也得听吗?”

唐细帮着太子说话:“母后,您误会殿下了,他才不是愿意听淑妃的话。只是,若他不听淑妃的话,怕是父皇会亲自出面,到时候,怕会更难堪。”又说,“儿臣是理解殿下的,儿臣也相信他对儿臣的承诺。”

皇后目光落在唐细身上,将人上下好一番打量:“太子娶了你,倒是他的福气了。这些日子,你为了缓和本宫和太子的关系,倒是费了不少心。本宫的心也不是石头做的,你既有这个心,本宫领你的情。”

唐细忙就说:“都是儿臣应该做的,何况,殿下和母后本就是亲母子,亲母子之间哪有什么仇。有人从中作梗,挑拨得一时,却不能永远。儿臣明白,殿下自然也是明白的。”

皇后很想问那句“殿下自然也明白”是何意,但她始终是高傲的,是高高在上的,即便再想问清楚,也开不了这个口。仿若一开口,她这个做母亲的就输给了那个做儿子的一样。

皇后心痒痒,直到最后人都走了,她也没开得了那个口。

反而是等人走了后,她问了身边的绯霞:“方才太子妃那话什么意思?本宫没怎么听得明白,你明白了吗?”

绯霞笑着:“太子妃方才可说了许多话,奴婢不知道娘娘具体问的是哪一句?”

皇后冷冷瞪了她一眼,最后只说了句:“算了。”

绯霞却夸太子妃:“太子妃的心,是靠着娘娘的。太子妃是聪明人,淑妃从一开始就存了心思套她的近乎,可她不买账,就尽往娘娘这里靠了。”

“本宫心里明白。”皇后说,“她到底是本宫儿子的媳妇。”

绯霞又说:“这郭昭训不得太子殿下的宠,淑妃一着急,就难免露出些破绽来。奴婢听说,淑妃倒十分愿意那尹二姑娘入东宫去。见太子太子妃恩爱,奴婢也高兴,可若是尹家二姑娘真入了东宫,凭她阁老家孙女的身份,想来不会安分啊。”

皇后却显然心中有了想法,倒不是特别担心,只说:“既然皇上和淑妃都特别喜欢那个尹姑娘,与其送去东宫,不如送进后宫来。后宫也有好些年没进新人了,三年一次的选秀,都有多久没选了?本宫若是不热心去张罗着些,倒叫群臣非议本宫善妒跋扈了。”

“那淑妃能装贤德,本宫自然也能。本宫倒很想看看,这淑妃还能装到什么时候,本宫就不信,皇上若宠了新人,忘了她那个老人家,她会真的一点都不着急。”

第51章 第051章

听懂了皇后的话中意思后, 绯霞十分吃惊。

“娘娘, 您这意思是……要替皇上选秀吗?”

后宫里已有多年没进新人了, 皇上勤政,鲜少来后宫, 得宠的妃嫔并不多。皇后这些年来一直与皇上闹不愉快,懒得管皇上这些事儿,所以, 本该三年一次的选秀, 已经拖了好些年了。

“选!为什么不选?”

绯霞明白皇后的心意,但却也觉得这路不好走,她担忧道:“奴婢明白娘娘的心意,只是, 怕事不好办。那尹二姑娘是皇上打算送入东宫的人,若是娘娘您做主纳入后宫, 怕皇上会不待见您。”

皇后却轻哼一声,全然不在意:“这些年, 他不待见我的事儿,还少了吗?”又说, “不过,本宫也没打算与他硬碰硬。既然明目张胆选秀送入宫皇上会怪罪, 那就寻个机会塞给皇上,让他不得不接受。”

绯霞倒吸一口凉气,她自然明白皇后这话的意思。

绯霞心中正揣摩着这事儿,琢磨着这事儿怎样办才能不叫皇上怪罪娘娘, 那边,皇后却直接说出了她想到的法子来。

绯霞认真听完后,点了点头:“奴婢明白,到了那日,奴婢会按着娘娘的吩咐去办事的。”

皇后娘娘的芳诞在八月二十二,从前每年的这一日,宫里都会小摆酒宴替皇后庆生。但今年不一样,今年是皇后的四十整寿,自得好好操办一番。

皇后是寿星,不好自己提议给自己大摆筵席做寿。所以,这些建议自然得由太子妃和齐王妃提出来。

唐细和齐王妃商议好后,先去了太后的慈宁宫,把这事儿说给太后听。

太后听了后,就很高兴的说:“哀家心里也一直都记着呢,今儿你们不来和哀家说,哀家也是要去找你们说的。皇后四十芳诞是大事,既然你们有这个孝心,这一个月定要辛苦一些,好好操办了才是。”

唐细和齐王妃齐齐称是。

恰好淑妃也在慈宁宫太后身边,闻声也插了两嘴,提议说:“宫里许久没热闹了,这回正好趁着皇后娘娘的寿辰,好好热闹一番才行。臣妾几个,也都会好好准备贺礼的,宫外,也得请一些外命妇入宫来同乐才是。”

唐细笑着答说:“淑妃娘娘说的是,这些本宫和齐王妃也都考虑到了。从前都是母后操劳,今年本宫和齐王妃做了皇家儿媳妇,定会好好操办这次的寿宴的。宫外……”她又请教太后问,“皇祖母,孙儿和弟妹的意思,都是希望既然大办了就得越热闹越好,所以,到时候但凡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的家眷,都会请入宫来,一起替母后贺寿。”

太后十分高兴:“你们俩办事哀家是十分信得过的,既然心里有了主意,就去做吧。若是遇到什么不懂的,只管来问哀家。”

唐细和齐王妃齐声称“是”。

请示完了,唐细和齐王妃两个便起身告辞:“那孙儿便不打搅皇祖母了,孙儿这就去忙起来。”

太后也不留她们,只打发了她们走。

太后心里是真的高兴,她上了年岁,如今就只希望一大家人都和和睦睦的。如今见太子妃能把婆媳和妯娌的关系都处好,她本来心中的那点担忧,也全都消失殆尽了。

但一旁的淑妃,却不见得是真的高兴。此刻虽然面上也含着温柔笑意,但心中却是在盘算着别的事情。

太后实话与淑妃说:“起初哀家是十分担心阿细这丫头的,怕她能力跟不上,处理不好一些琐碎的小事,也怕皇后对她有成见,会不待见她。可没想到啊,这丫头聪明又勤劳,什么都肯学,而皇后呢,也没哀家想的那么跋扈,如今她们婆媳倒是处得越来越融洽了。”

淑妃面上笑容有些沉重僵硬,但也还是温柔的附和着太后说:“如今皇后娘娘和太子妃关系好,宫里和和睦睦的,是再好不过的了。要是来年东宫能再添个小皇孙,那就更好了。”

太后也想抱东宫的孙子,毕竟东宫是嫡系,日后要继承大统的。这若是早早有了子嗣,自然于俭之来说也是一个保障,也能让他把太子之位坐得更稳妥一些。

只是,不过今年才娶太子妃入门来,这才数月功夫,也不能急着催,顺其自然才好。有时候,催得急了,让孩子们心里紧张有压力,反而会适得其反。

太后说:“太子妃还小,倒不着急。他们小夫妻正新婚燕尔粘糊着呢,若这个时候太子妃怀孕了,倒不见得是太好的事儿。”

小夫妻正如胶似漆呢,若太子妃怀孕了,总归会有些影响。左右太子妃还小,不着急,且先让他们小夫妻两个好着去吧。

这太子妃瞧着面色红润,就是个健康的,日后子嗣必然不会是问题。

太后说者无心,淑妃却听者有意了。当初皇上和皇后就是才成亲就有了子嗣的,之后她入宫做太子的乳母,紧接着便做了皇上的女人。

淑妃不知道,这些年来,太后心里是不是一直怪她。若不怪她的话,今儿这一番话,又是何意呢?

怎么她听着,就像是太后不希望太子重蹈皇上当年的覆辙。太后不想太子走皇上的老路,不就是不希望东宫再出一个像她这样的人吗?

淑妃心事重重,总觉得如今四面楚歌。这皇宫里,能真心待她的,又有几个呢?

想当年她待太子多好啊,待他比待赵王还好,可如今又怎样?太子越大了后,就越是瞧不上她这个乳母。哪怕他如今见了自己,还是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可她看得出来,他心里是渐渐与自己离心了的。

她原想着,只要太子与她走得近,与赵王走得近,那么日后就算皇上不在了,有太子在,她和赵王的日子想必也会不错。可如今……她却并不乐观。

她费尽心机把玉珑那丫头送去了东宫,太子却并不待见她。而如今太子又身中这种奇毒,以至于想让玉珑有个子嗣都难。玉珑位份低,又不得宠,还没有子嗣,日后日子怎么过?

说到底,是她害了玉珑。

如今太子妃专房之宠,形势十分不妙。而这个时候,若能有个身份尊贵的人入东宫去,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此刻,她倒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尹家的那个二姑娘身上了。若她能入东宫去做个良娣,势必是太子妃的死对头。太子太子妃若离了心,于玉珑来说,自然是好事。

从慈宁宫到长春宫,这一路上,淑妃想了很多。最后她觉得,或许皇后寿诞那日,是个好机会。

那尹兰池身为阁老家的孙女,自有机会入宫来替皇后贺寿。且皇上口头上也算应了尹阁老,尹家肯定也对尹兰池入东宫抱有很大的希望。皇后寿诞,尹家必然会把尹兰池带入宫来。

如今最主要的是太后松口不答应,皇上是孝子,自然尊重太后的意思。可若是那尹二姑娘入了宫,入了太后的眼呢?就像当初太子妃入太后的眼一样。

皇后芳诞那日,宫里从一早上就开始热闹起来。皇子亲王们早早便入宫来给国母请

安,内命妇们也都在李贵妃的带领下,早早去皇后的坤宁宫候着了。皇上下了早朝后,也立即赶到了皇后这里来。

一时间,坤宁宫热闹起来,嫔妃们个个费尽心思变着法子哄皇后开心。

可皇后心思却不在这儿,而是琢磨着别的事情。难得阖宫嫔妃能凑得这么齐全,皇后也开了口道:

“后宫里很久都没有进新人了,本宫每日瞧来瞧去,都是一些熟面孔。所以本宫想着,也该是时候替皇上选些年轻的妹妹入宫了。”

皇上就坐在旁边,听了这话,其实心里不太高兴。

“今儿是皇后的大喜日子,不必说这些。何况,朕也没那个心思,选新人入宫就不必了。”

皇后却道:“臣妾知道皇上勤政爱民,可替皇上充盈后宫,乃是臣妾的本分。人都说后宫佳丽得有三千,皇上后宫这才多少人?而且臣妾和诸位妹妹们都上了年岁,再难有子嗣,选些新人入宫来,也能给宫里添些喜事。”

说罢,皇后朝李贵妃看了眼。

李贵妃会意,忙笑着起身说:“皇上,皇后娘娘是好意。昨儿臣妾去太后那里,太后还说呢,如今皇子们都大了,一个接一个的都搬离宫去自己开府住了。这宫里啊,一日赛一日的清净。太后老人家虽没明说,可话里话外的意思,臣妾是明白的。”

贤妃德妃也附和皇后和李贵妃,直说选新人入宫好。

淑妃原坐着没说话,但见四妃中其她三个都赞成皇后,她自然也不好不说话,只能也道:“皇后娘娘的提议,是再好不过了。若是新选的妹妹们入宫,能诞下几个皇子皇女,臣妾等也不寂寞了。”

贤妃就笑起来:“淑妃妹妹你还寂寞啊?这宫里,最不寂寞的可就是你了。”

皇后却难得的轻斥贤妃,贤妃忙识趣闭了嘴。

坤宁宫热闹,此刻太后的慈宁宫也热闹着。陆家、孟家这些皇亲国戚,趁着皇后贺寿的机会,早早便入宫来陪着太后了,只等着坤宁宫里那些内命妇散了,她们再去坤宁宫给皇后道喜。

尹老夫人也早早带了尹兰池入宫来,却是先去的东宫。

尹兰池今天入宫来,倒也在唐细的意料中。她就猜得到,尹家不会放过这个可以让尹兰池在宫里露脸的好机会。

“外祖母怎么带着表姐来我这里了?今儿母后那里才热闹。”

尹老夫人笑着:“现儿皇后那里人多,内命妇们都在,我们这些外命妇自然去不了。太子妃是兰池表妹,先来你这里坐坐,咱们一家人先安安静静说说话。”

唐细却说:“外祖母入宫,就算不去坤宁宫皇后那儿,怎么也该去慈宁宫太后那儿。先来我这儿,万一叫太后知道了,怕是要说表姐没规矩。”

尹老夫人笑容略僵,但却是笑着:“先来见见你,想着,就算去慈宁宫,也该你这个太子妃领着过去才是。”

唐细却有些为难的样子:“得母后体恤,今儿我娘和姐姐妹妹们也会入宫来。她们不是什么官夫人,也不想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所以,今儿我得一直留在东宫陪着她们。”

“这样吧,我让项嬷嬷领你们去慈宁宫。这会儿太后该是还能与你们说些话,再等一会儿,太后老人家该要歇晌了。太后午觉一睡,就得近两个时辰,等太后歇晌起来后,到时候慈宁宫可就真的热闹了。”

“人多的话,表姐想来就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了。”

尹家人都觉得尹兰池迟早得入东宫,皇上口头上应了,不过就是一道旨意的事儿。今儿带尹兰池入宫来,尹老夫人是希望唐细这个太子妃亲自领她表姐去太后那儿的,也好让太后老人家瞧瞧,她们表姐妹关系好,日后兰池入东宫来也能帮衬太子妃一二。

尹家人多半也猜得到,太子妃如今算是太后娘家的人,所以太后不太愿意这个时候往东宫塞人,所以皇上的旨意才迟迟不下来。可若是太子妃与兰池关系好呢?那应该就不一样了。

尹老夫人打的是这个算盘,但明显唐细猜到,并不接茬。

尹老夫人一再吃瘪,最后也只能起身告辞:“那老身就先退下了,不打搅太子妃娘娘。”

唐细起身亲自送她们祖孙到门口,之后才折返回来。

秋意“呸”了一声,十分鄙夷道:“她们打的什么主意,以为娘娘您瞧不出来吗?从前也没把咱们当亲戚,现在倒是想套起娘娘您的近乎来了。”

唐细心里都明白,却不让秋意这样说出来:“心里知道就好,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尹兰池入不入东宫,我左右不了,但我能做的就是不被她们利用。就算太后松口,想来母后也不会答应,那日……母后虽未与我明说,但听那意思,好像是她会解决了此事。”

秋意也高兴:“起初以为皇后娘娘会百般折磨主子您呢,奴婢真怕您在皇后身边日子不好过。可谁又想得到,如今对您好的,还是皇后。”

“反而那淑妃……”秋意对淑妃并没有多少好感,欲言又止。

唐细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日子过得久了,才能知道谁对你好谁对你不好。这宫里哪有那么多好人,不过都在演戏罢了。淑妃很会演,这么多年来,她都能在皇上和太后那里留了好印象,足以说明她不简单。日后你与她说话,定要仔细着些。”

“奴婢谨遵娘娘教诲。”

晚宴隆重,午膳却没那么大的铺排。唐家母女得下午才入宫,所以,到了午膳的点,唐细去了太后那儿。

她倒是也想看看,尹兰池能在太后面前耍什么把戏。

但唐细去慈宁宫的时候,尹老夫人在,尹兰池却不在。她一时心中好奇,却也没直面问。

但她不问,尹老夫人却像是故意敲打她一样,直接在她面前炫耀说:

“池丫头说来也是有福的,入了皇后娘娘的眼。皇后娘娘喜欢她的琴技,只听了一回,就把她带去坤宁宫了。这会儿,怕是你表姐在给皇上皇后单独弹奏曲子呢。”

唐细心中疑惑皇后此举的意图,但面上却是笑着与这个外祖母道喜的:“那就提前恭祝外祖母了。”

“也是你的喜事。”尹老夫人握住唐细的手说,“等兰池入了东宫,也有人替你分担些了。太子到底是储君,他的后宫里,不可能只有你一个。”

“外祖母说得对。”唐细始终一副十分好脾气的模样。

尹老夫人又说:“你不是说你娘她们要来的吗?怎么又来了太后这儿。”

唐细笑容勉强:“就算她们来了,依着规矩,我也不能总陪着她们。该来慈宁宫的时候,我自然得来。东宫里,自有人会好好招待她们。”

唐细也不想再和这个外祖母说话,适时走去了太后身边,好奇问:“皇祖母,兰池表姐去了母后坤宁宫了?”

太后也很奇怪,皇后起初是坚持反对那尹二姑娘入东宫的,怎么今儿却倒是喜欢她了?

当着尹老夫人的面,太后自然不好说别的,只能夸尹兰池:“你表姐琴弹得好,得皇后欣赏。皇后把她单独叫去了坤宁宫,想来是让她弹琴助乐去了。”

倒也不欲再提此事,太后只紧紧握了握唐细的手,似是在安慰她一样,唐细也识趣的没再说话。

但饭后,慈宁宫的容姑姑却突然摆白着张脸匆匆往太后身边来,悄悄附在太后耳边说了几句。太后一听,当即掉了手里的筷子,老人家险些一口气没上来晕过去。

第52章 第052章

陪在太后身边一起说话的, 有好几家老夫人, 见太后突然脸色难看, 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看看我,我瞅瞅你, 相互对视一番后,最后又默契的扭头看向太后,似乎想从太后嘴里得到答案。

但太后失态却也只是一瞬的事儿, 待过了那股子劲儿后, 太后又重新理好笑容看向大家,问:“方才说到哪儿了?大家继续说,哀家的慈宁宫,可很久没有这样热闹了。”

才陪着太后吃完午膳, 唐细还没回去。直觉告诉她一定是出了事儿,且瞧方才太后的脸色, 还是出了大事儿。

太后身边有诸位老夫人缠着,一时走不开, 唐细倒率先站起来,打算告退了。

“皇祖母, 孙儿先回去了。”

太后关心问:“你娘和你妹妹今儿也进宫来吧?她们进宫一趟难,你今儿多陪陪她们吧。”

“是, 孙儿记着了。”

唐细离开前朝容姑姑看了眼,容姑姑也眼神请示了下太后,见太后冲她点头后,她这才紧随其后跟着一起离开。

到了殿外, 唐细忙问:“容姑姑,可是出了事儿?”

出了事儿,且还不是小事儿。可这种事儿,得有长辈出面才能说和,太子妃乃小辈,又是新妇,怕听不得啊。

可惜太后一时抽不开身,这事儿又严重,闹大了会有损皇家脸面……那绯霞可还候在宫外等着太后的话呢。

容姑姑一时着急,也容不得她多想了,既然太后同意她把事情告知太子妃,那她也只能厚着这张老脸如实说了。

“太子妃,是坤宁宫出了事。”容姑姑一脸的冷肃沉重,“坤宁宫的绯霞可还候在宫外头呢,这事儿,非得太后出面做主才行。”说罢,容姑姑附在唐细耳边说了几句,瞬间,唐细脸全白了。

“这是……”她欲言又止。

“这是真的。”容姑姑沉沉叹息,一脸的哀愁,“今儿是皇后娘娘的芳诞,你说皇上他……”他怎么就能在皇后的坤宁宫做了那样的事儿。

况且,那尹二姑娘可是尹阁老的孙女!

惊讶诧异过后,唐细到底更顾全大局一些,她说:“再过一会儿,外命妇们就要入宫来给母后贺寿了。这事儿,宫里闹一闹就算了,若是闹得全城皆知,于父皇的名声也不好听。”

“还是得皇祖母赶紧去一趟坤宁宫,莫叫父皇母后再吵起来。”说罢,她又立即转身走了回去。

太后见她又回来了,倒是好奇:“怎么又回来了?”

唐细朝着太后福了下身子,才说:“本来已经出了宫门了,但想起来一件事情,又折了回来。皇祖母,虽然您今儿高兴,但也得顾着些身子才是。御医说了,您晚上睡得不好,时常欠觉,既然下午会睡得香一些,下午该多睡会儿才是。宫里今儿也搭了戏台子,请了名角儿,一会儿就该唱起来了,诸位夫人不如先去看戏。”

陆老夫人到底是自家人,很给唐细这个年轻的太子妃面子,忙就起身说:“太后,臣妇想去看曲儿,你可得好好休息。等你休息好了,还等着你一起玩牌呢。”

“这就要走了?”太后还颇有些舍不得。

陆老夫人却说:“从上午就过来了,该说的不该说的,可都说了。屋里呆久了,也想出去透透气儿。”

陆老夫人一起身,许多老夫人也跟着起身来,都说要跟着陆老夫人一起去看戏。于是,太后也就没挽留。

殿内的人都走了后,太后倏的脸色大变。

唐细真怕老人家气极了会伤着身子,忙过去帮着拍她后背顺气儿。不过她也没说什么,这种事儿,真轮不到她一个小辈置喙。

“走,去坤宁宫。”太后怒气冲冲往坤宁宫去,唐细忙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