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笑,倒是把好多人笑得心里发怵。私下里面面相觑,也不明白怎么回事。

君心难测啊。

诸官正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皇上却适时开了口,道“朕记得张大人家有一个适龄待嫁的侄女,张大人这么积极的一直进言要朕充盈后宫,莫非是想把自己的侄女送入后宫来做妃子?你们张家,也想做国丈府?”

“不……不不不。”一向稳重的张言官,被皇上这话吓着了,忙哆嗦起来,“臣并无此意。”

皇上又说“既然你并无此意,那你告诉朕,是谁让你这么做的?”

张大人理了理思绪道“回皇上的话,自古以来,进言纠天子之错,都是言官的职责。今儿哪怕臣冒着掉脑袋的威胁,也是要说的。自古以来……”

“你是想说,自古以来,天子都无只娶皇后一人的道理……是吗?”皇上严肃,“远的不说,近的,朕的祖父,可也是终身只有陆皇后一个。爱卿的意思是……朕的祖父,远世宗,也有错?”

张大人吓得腿软,立即跪了下来,匍匐在地上。对当今圣上直言不讳,这叫尽职尽责,但对早已仙逝的世宗皇帝,这可就是大不敬之罪了。

不只是张大人,其他几位言官也是面面相觑,个个眉头紧皱,不敢多言一句。

下了朝后,皇上是笑着踏进坤宁宫的。庆华也在,庆华见自己父皇似乎今儿很是高兴,她也笑嘻嘻凑了来。

“父皇今儿遇到什么好事了?怎么这般高兴。”

皇上今儿心情的确是前所未有的畅快,一把抱起庆华来说“父皇今儿替你母后出了口气,所以高兴。”

庆华十分勤学好问,歪着脑袋问“父皇替母后出什么气了?”

“走,进内殿去,也一并说给你母后听。”

皇后听后,没有皇上这么高兴。皇上摸了摸鼻子,见皇后不甚领情的样子,倒颇有些马屁拍到了马蹄上的感觉。

庆华说“母后,父皇说的多好啊,母后怎么也不高兴?”

皇后正抱着小嘉华,闻声随意敷衍女儿“谁说母后不高兴的?母后很高兴。”

“可母后没有父皇这么高兴。”庆华撅嘴。

皇后看了皇上一眼,又看向庆华道“你父皇这两年越来越孩子气了,依母后看,多半是和庆华学的。”

庆华委屈“关我什么事,我现在又不是最小的。”她指着嘉华,“怎么不是和她学的。”

皇后道“你被你父皇宠坏了,道理讲不清,胡搅蛮缠的本事倒是长进不少。你妹妹才多点大,怎么就能带坏你父皇。”

“哼!”庆华说不过就开始哼。

皇后教训她道“说话就好好说话,你哼什么,这又是跟谁学的?”

庆华也聪明,目光机灵一转,立即就搬出皇太后来,她眯眼笑着道“和皇祖母学的,母后您要去找皇祖母理论吗?”

皇后严肃道“你皇祖母出身大家,最是重规矩,她才不会这样教你。庆华,你好啊,现在都开始学说谎了。”

眼瞅着皇后要动真格的了,皇上忙打圆场说“好了好了,庆华还小,不懂事,以后慢慢教就是。”又对庆华使眼色,“快给你母后赔不是。”

庆华却将脑袋一甩脖子一昂“我没有错,为什么要道歉。”

“你瞧她……”皇后又要发火,却被皇上拦住。

皇上说“庆华是调皮了些,我去找她好好说说。你别气,千万别气,气坏了身子,朕心疼。”

皇后被他一本正经的肉麻的话噎得脸都红了,又想气又想笑,也不知道摆什么表情是好了。

最后皇上走了后,她轻声骂了一句“老不正经的。”

皇上耳力好,听到了,回身望了一眼。皇后没理他,只转过身继续拿个拨浪鼓逗嘉华,权当没瞧见。

皇上带着大女儿去了外殿,只有父女两个在的时候,皇上认真严肃又不失温和的对她说“方才怎么可以那样对你母后说话?”

其实刚刚和母后犟嘴的时候庆华就已经知道错了,现在又被父皇说教,庆华就更觉得自己不好了。

“对不起,女儿知道错了。”庆华垂着脑袋道歉。

庆华是皇上的第一个女儿,皇上宠的不行。本来就舍不得训闺女,眼下又见她委屈哒哒的特别可怜,心一软,立马就哄了道“你母后也是为了你好,你要记住,不管父皇母后怎么说你,都是疼你的。是希望你好,才会说你,如果知道你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还不说,这才是不好。”

“那父皇对太子哥哥那般严厉,也是为了哥哥好吗?”

“当然。”皇上笑着回答。

可庆华却有些难过了“那父皇平时对女儿那么好,是不是不是为女儿好?”

皇上倒是被女儿问住了,他沉默一瞬,解释说“你哥哥是太子,肩上扛着整个大远江山,他有责任,所以父皇对他十分严厉。但庆华不同,你是公主,将来是不需要有这些责任的。所以,父皇对你就十分宠爱。”

“当然,一味的宠爱也不是好事。日后庆华若是做错了事情,父皇照样会像待太子那样待你。”

见说和待太子哥哥一样待她,庆华就高兴了。倒也乖,忙说“那我去跟母后道歉,告诉母后庆华知道错了,叫她不要生庆华的气了。”

“去吧。”皇上安慰笑着,顺势摸了摸女儿小脑袋。

庆华跑去和母后道歉,把她和父皇刚刚说的话几乎一字不漏全部告诉了自己母后。说完后,有些不懂的问“父皇说太子哥哥肩上有儿臣没有的责任,可为什么呢?为什么太子哥哥有的责任,儿臣却没有?”

“因为你哥哥是儿子,你是闺女。”

庆华鼓着腮帮子,更是不懂了“闺女怎么了?是不是闺女没有儿子好,所以闺女就不能和儿子一样,有担起大远江山的责任?”

这个问题,皇后倒没想过,一时回答不上来。

“那我去问父皇。”庆华十分好学,大有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恰好皇上负手走了进来,庆华立即就把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皇上解释给她听“儿郎为天,女子为地,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你哥哥有那样的责任,而庆华没有。”

“这不公平,一点都不公平。”庆华说,“女儿长大了,也想替父皇分忧,替哥哥分忧,也可以为天,也可以主外。”

一句“也可为天”说的皇后脸色大变,忙拉了庆华到跟前来“可知自己在胡说什么?”

庆华却并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依旧睁着圆圆的大眼睛解释“儿臣没有胡说,儿臣是可以的,真的可以。”

第104章 番外:帝后一家(六)

历史上, 不是没有出过干涉朝政的公主,这些公主最后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所以,皇后才在听了庆华的话后, 大惊失色。虽说皇上宠庆华, 可皇上于庆华来说, 毕竟先是君主,之后才是父亲。

庆华明显是被母后吓着了, 又委屈, 鼓着嘴巴不再说话, 若是再没人哄她,估计眼泪就要掉下来了。

皇上倒没觉得是什么大事, 打圆场道“不过是个孩子,你又何必?”

笑着轻嗔了皇后一句, 皇上正要去招了庆华来面前哄,却听皇后道“今儿若是太子这样胡言, 皇上会如何惩处?”

皇上承认自己待太子严厉了些, 但他有自己的理由的。

“太子年长,是为兄, 庆华年幼,是妹妹。何况, 太子日后是要掌国的, 片刻马虎不得, 朕自然待他严厉了些。可庆华, 她还小,很多事情日后她会慢慢明白的,倒不急于这一时去教育。”

皇上的意思,翻来覆去总是那一个,不过就是庆华迟早要出嫁的,所以如今能宠自然要多宠着些。

皇上再是明君,可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对庆华,他要求和标准总是降低了一些的。

“庆华,母后要和你父皇说些事,你先出去自己玩去。”皇后想好好和皇上探讨一下教育孩子的问题。

见支开了庆华,皇上眉头一跳,自己也猜度着怕是皇后要好好与他理论一番了。

“父皇……”庆华还赖着不肯走,皇上却给她使眼色“你母后的话,也敢不听了?”

皇上虽疼庆华,但论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皇后却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孩子们面前,皇后的面子,皇上肯定会给。所以,在皇后让庆华暂且先离开的时候,皇上自然不会拂了皇后面子。

庆华最听父皇的话,父皇也让她走,她就鼓着嘴巴走了。

女儿走后,皇上才又探向妻子,虽然心中没有惧怕,但此刻多少也是存了心思想着一会儿若是妻子生气他要好好哄一哄的。所以,皇上换上一副颇有些讨好的笑容缓和气氛“怎么还把孩子赶走了?”笑着,一脸宠溺。

皇后非常严肃“臣妾知道皇上疼庆华,也明白皇上的意思。可是,长此以往,对庆华和域儿都不好。皇上这般毫无底线的宠爱庆华,会助长她的野心的。”

皇上明白皇后的意思,但他觉得这不是问题“她还小。”

“已经七岁了!”皇后说,“她能说出今天这样的话来,皇上难道还觉得她是一个小孩子吗?”

皇上道“当年齐王也百般宠爱云昭,朕看云昭现在也挺好。”

皇后很气“齐王不是皇上,齐王世子也不是太子。难道,云昭还能争世子之位吗?”

“你怕庆华将来会有野心?”皇上蹙眉,觉得不太可能,是皇后多虑了。

皇后说“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这种情况。你听庆华刚刚说的那些话,若是叫你的那些言官听到了,估计早要揭你的短。”

皇上不过只是疼女儿,没想过这么多。但认真听完皇后的话后,他也沉思做检讨。或许,他的教育方式也的确是有错的。

“朕向皇后承认错误,下次一定不这样。”

皇后抿抿唇,脸色也缓和了不少“皇上向臣妾承认错误,臣妾可不敢当。皇上,臣妾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为了几个子女好。臣妾知道,自己方才也有失态之处,臣妾在这里向皇上请罪。”

皇后还没弯下腰去,就被皇上稳稳扶住了。皇后把皇后揽进怀里,特别认真的说“在朕面前,你说什么都行,朕听你的。”抱了会儿人,揽着皇后软腰的手便渐渐不老实起来。

皇后感觉到了,轻轻踩了他一脚,哼了声,往殿下走去了。

皇上刚刚调动起来的情绪瞬间熄灭,他颇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也跟着走了出去。皇后生了龙凤胎后,身材较之从前稍稍丰腴了些,其实在外人眼里,皇后还是好看的,不过,皇后自己倒十分在意。

怕再生孩子,不让皇上碰。皇上私下里问过太医,太医说,皇后这可能是产后的一种病症,算是正常的,过些时候就好了。可一眨眼便过去了好几年,皇后也没好多少。

不过皇后虽然变得特别在乎自己的身材和容貌了,但性子还是很温和,对待四个儿女,都一视同仁,绝无偏颇。有了庆华的前车之鉴,皇上没再过分宠溺嘉华,而庆华,如今已是十一岁的小姑娘,不但并没有如皇后想的那样变成那种历史上没得好下场的公主,反而越大越像自己母亲,又体贴又温柔又孝顺,才学还好。

温婉端肃,品格贵重。

庆华越来越淑女,有长姐风范,最高兴的要属皇上。皇上倒没那么疼嘉华,但对庆华,绝对是捧在掌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再加上庆华如今这么端庄雅致,落落大方,简直就是皇上心中的骄傲。

才十一二岁,就有世家府第盯上了。

庆华对此倒不在意,每回皇太后向她提起此事,把各世家的诸位公子哥都找画师画了画像搁在她面前让她选,问她喜欢哪一个的时候,她总是会温和一笑,道“云昭姐姐当年二十才嫁给姐夫,我才十一,不着急的。”

“你可不能和你姐姐学!”皇太后吓着了,“你若是也到二十,那时候皇祖母不知道还在不在了呢。”

孟太后古稀之年了,身子依旧硬朗健康。只是如今越老越像个孩子,常常在几个孙儿面前撒娇,嘉华常说,皇祖母比她还像个孩子呢。

每回嘉华这样说的时候,孟太后就会笑眯眯抱住嘉华,抬手摸她圆乎乎小脑袋,然后十分慈爱的说“我们嘉华啊,可真是个小可爱呢。”

“皇祖母也可爱。”嘉华在太后面前,什么都敢说。没大没小没规矩,倒是把自己皇祖母当朋友对待了。

父皇母后在的时候,她不敢说,知道父皇母后会斥责她。不过,父皇母后不在的时候,她还是敢这样和皇祖母说话的,因为皇祖母喜欢她。

“皇祖母,再过几日便是您的七十寿诞了,嘉华给您备了礼物。”嘉华邀功。

孟太后抬手轻轻刮了刮嘉华鼻子,笑问“那皇祖母能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暂时不能!”嘉华卖关子,“必须等到那一天再给皇祖母,否则就没有惊喜啦。”

孟太后特别高兴,顺着嘉华话说“哎呦,我们嘉华都会卖关子啦。那好,皇祖母不问了,皇祖母等着你的礼物。”

皇太后今年整七十,是大寿。早一年前,齐王几个就和皇上商议过了,打算今年太后大寿的时候,要好好办一办。但与太后本人商议后,太后拒绝了。大操大办的寿宴,孟太后这辈子不知道办过多少回了,她不喜欢。

能活到七十岁,她很知足了,她就想一家人好好聚在她的慈宁宫好好吃顿饭就就成。贵妃早些年就去世了,魏王居长,而且当初太子得过魏王帮助,太后心中一直记着这个好。

又恰巧今年魏王和其两个儿子在京内,所以,太后便只让齐王魏王一家入宫来一起吃饭。对外,却是表示自己不办这个寿宴。

简简单单的家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到了送礼的环节,皇太后最先问的是嘉华。

“小嘉华,现在可以告诉皇祖母你送的是什么礼了吗?”太后心中一直记着。

嘉华笑眯眯呈送上自己的礼物,原来是她亲手写的一幅字“孙儿祝皇祖母长命百岁,福寿安康。”嘉华写的是“长命百岁,福寿安康”八个字,看得出来是下过功夫的,字虽稚嫩,但却工整。

皇太后喜欢得不行,立即表示这是自己收到的最好的一份礼物。

皇上笑着道“母后都还没看一看别的孙儿送的是何礼,怎么就说嘉华送的是最好的?”

皇太后瞪了皇上一眼“哀家说她的是最好的,那就是最好的。嘉华年纪小,哥哥姐姐还要跟她争这个?你这样说,就是在故意气哀家。”

齐王道“要说小,宽儿比嘉华还要小,怎么不见母后夸宽儿?母后这分明就是偏心。”宽儿就是燕王殿下,是嘉华的龙凤胎弟弟。

太后才不上齐王的当呢,指着齐王骂“你们兄弟俩没一个好东西!”转身看向一旁静立的魏王,夸魏王道,“还是平儿稳重内敛,这才是有兄长风范的。哪像你,如今越发不如从前。”最后一句说的是皇上。

魏王闻声,却忙恭敬抱手说“儿臣不敢当。”

“你有什么不敢当的,母后夸你好,你就是好。”或许从前魏王等都还年轻的时候太后未曾觉得魏王多好,甚至还觉得他是她两个儿子隐藏的竞争对手,可后来,渐渐的,太后发现,魏王是真的好。

他不但是一代英王,仗打得好,而且特别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他虽军高,但从没想过要震主,那些外敌想挑拨他们兄弟感情,从没得逞过。

要说这唯一不好的,怕就是他和先王妃的夫妻感情了。不知道是不是魏王天生性子冷硬的缘故,从来不苟言笑,先王妃还在世的时候,他们夫妻也只是相敬如宾,客气的不像一家人。

凭她多年的感觉,是觉得这俩孩子心没在一处。何况,当年魏王府还闹出那等事情来。虽然魏王这一生只有一个王妃,无侧妃,哪怕是先王妃去了,他也没有再续娶,可魏王夫妻的感情,总是冷冷淡淡客客气气,没有人间烟火气。

“皇祖母,您瞧,外面放烟花啦。”嘉华稚嫩的声音响起。孟太后抬头往殿外看,果然,一片又一片绚烂的烟花绽放在天际,美不胜收。

而就在这时,大家齐声道贺“恭祝太后福寿安康,万事如意!”

万事如意?她这辈子,除了那二十年外,其余的岁月,倒的确十分如意。

第105章 番外:孟太后(一)

长长的回廊尽头, 一个身穿绯色冬袄的丫鬟正疾步走来。端着盘子的几个三等丫鬟见了,忙屈身喊她一声“绯霞姐姐”。叫绯霞的丫鬟虽不是主子,但却是孟国公府嫡出大小姐孟兰辛的一等丫鬟。

因孟兰辛十分得宠,而绯霞又是孟兰辛的贴身一等侍婢, 所以, 在府上倒也有些身份脸面。走得近了, 绯霞问“这些东西,姑娘还是不吃?”

前些日子, 姑娘着了寒气,整个人生了场病。再醒来的时候,性情倒有些变了。旁人或许看不出来, 但她伺候姑娘十年了,自然是看得出来的。

比如说,眼下马上到了太子选妃的大日,她家姑娘这个时候该好好调养身子等着入宫大选才对的。怎么近来总是深思不宁,不但不好好吃饭,竟连端上来的药都偷工减料只喝一半……要说姑娘没心事, 她才不信。

其中一个三等丫鬟回说“姑娘说才睡了午觉, 没胃口,让端走。”

绯霞点头“那你们就按姑娘说的, 先端走吧。”言罢,绯霞利落的继续往前走, 走了几步, 又回头, “让厨房做些开胃的小食端来,姑娘近来吃药嘴巴淡,没胃口总是难免的。”

“是。”三等丫鬟应声。

绯霞回去的时候,孟兰辛正临窗而坐,望着窗外。瞧着眼神仪态,倒不像是待嫁闺中的十五六妙龄女郎,而像是参透了人生的老妪。

一切都看淡了,看透了,不在意了。

“姑娘。”绯霞轻步走到自家姑娘身边,劝道,“好歹吃几口,您瞧,您病了这一场后,都瘦了多少。没几日便是太子大选了,您若是还病着,可怎么参加大选。”

自家姑娘和东宫太子青梅竹马,说是大选,其实她家姑娘早已是内定太子妃人选。如今的大选,不过就是个走过场而已。

姑娘待太子殿下一片真心,绯霞觉得,搬出太子来,姑娘总会顾及身子一二分的。可绯霞万想不到的是,主子孟兰辛之所以药喝一半倒一半,饭也不好好吃,原因正是不想入宫参加大选。

她不想做太子妃了,更不想再入东宫。

而太子,这个男人,她也早看透了。虽说如今的这个人还不是前世盛宠郭氏淑妃二十年的那个,但迟早,他会成为那样的人。而她,前世被困在了那个牢笼里数十年,今生既然老天给了她重活一次的机会,她自然想选择一条不一样的路去走。

入宫,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绯霞是她的心腹,所以,孟兰辛也不怕瞒着她,直言道“绯霞,我并不想入宫,也不想做太子妃。”

绯霞大惊“可是姑娘您和太子殿下青梅竹马啊。”姑娘和太子从小就认识,可以说算是一起长大的。她家姑娘矜贵持重,自然做不出什么越礼的事来,更不会私定终身,可她却知道,姑娘心中是极为爱慕太子殿下的。

太子殿下温润有礼,任哪个长眼睛的都知道,太子是十分欣赏、爱慕她家姑娘的。就在前几日,姑娘还没大病一场的时候,她还沉浸在待嫁的喜悦中呢,可这才几天,姑娘不过是生了场病,怎么就不愿意入东宫了?

孟兰辛态度却十分淡然,将视线从窗外收了回来,低声道“青梅竹马又如何?他是日后的皇帝,总归要有三宫六院的。而我,就只想求一个一心一意待我的夫婿。”

其实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好好相夫教子妻妾和睦,所以,其实前世的时候她也并非特别在意皇上有别的女人。可前有她的婆母陆太后,后有她的两个儿媳妇皇后和齐王妃……一比之下,她就觉得,如今的太子日后的皇帝所谓待她的真心,也不过尔尔。

佑廷也是皇上,当年皇后一直无所出,佑廷都能抗住压力不纳妃。而齐王,就更不必提了。

或许孟兰辛还是相信太子心中是有她的,但她也知道,太子心中能有她,也能有别人。那个淑妃,不就是吗?

“姑娘是怕这个吗?”绯霞也想起了如今东宫的那个李奉仪。

李奉仪是从小伺候太子的,她比太子还要大两岁。如今怀了身孕,太子这事没瞒着姑娘,前些日子还特意来和姑娘说来着。太子向姑娘道歉,说他错了,说他对不起姑娘,还说他不会让别的女人先生下孩子来。她家姑娘善良,虽然是难过的,但当时还劝太子,说李奉仪也是可怜人。

绯霞知道,这次姑娘大病一场,可能也是因为此事。所以,此刻听到姑娘说出这样的话来,绯霞倒也不惊奇。

孟兰辛也想到了东宫的李奉仪,她道“我不是针对谁,也不觉得太子和李奉仪有什么错。我只是觉得,自己只想找一个一心一意待自己的人,一辈子哪怕日子过得简单一些也无什么。”

绯霞还是知道自家姑娘和太子的感情的,若只因这件事情就放弃掉那段感情,会不会显得有些冲动。所以,绯霞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来“姑娘,您要不要再好好考虑考虑?而且太子殿下也说了,只要姑娘不愿意,他就不会让李奉仪把孩子生下来。”

孟兰辛扯唇轻笑,颇有些嘲讽的意思“他若是心中真有我,真不想要这个孩子,又何必来问我?直接做主把孩子打了就是。既来问我,我能怎么说?难道,我要怂恿他打掉皇嗣吗?这个罪名,我可不敢当。”

绯霞一惊,不自觉朝自家姑娘望了眼。她总觉得,姑娘大病一场后,真的跟换了个人一样。

既然主子自己有了决策,绯霞只会听从主子的吩咐,她不会再自作主张多说什么。何况,主子是聪慧之人,她既做了这决定,总是有她的道理的。

“在屋里也闷了几日,怪难受的。我瞧外面天儿好,你陪我出去走走吧。”

才出屋子,翠松便来禀告说“姑娘,太子殿下来了。”

孟兰辛生病,孟家人没声张。今儿太子来,不过是凑巧。

太子是来了后才知道孟兰辛病了的,当下便担心又着急。若不是孟老夫人拦着,他怕是要失了礼数直扑孟兰辛闺房来。

太子来后院,是孟老夫人亲自接待的。孟老夫人笑着道“兰丫头没什么大碍,太子殿下莫要担心。老身已经差人去喊她了,她一会儿就过来。”

马上过完年就要太子大选了,这个节骨眼上病了一场,太子如何能不急?一来担心佳人身子,心疼她,二来,也怕佳人会因病错过大选。

太子如坐针毡,即便在与老夫人说话,也有些心不在焉。待得听到下人来报说大姑娘来了后,他“嗖的”一下站起身子来,伸头往门外张望。

几日不见,她瘦了许多。瞧着样子,似是随时要被风吹倒了似的,若蒲柳般,摇摇曳曳的。

太子迎过去几步,肃着脸十分认真,语气是关怀备至的“怎么还病上了?感觉怎么样?”

若是搁在从前,孟兰辛是真心感念他的关怀的。可毕竟她重活了一世,那一世他做过的那些事情,伤她至深,她如何忘得了。所以,如今再面对他的关心,态度倒冷淡许多。

但也不是故意怠慢,该有的尊重还是有的,不过就是不会再抱那些虚无的幻想罢了。对他的一番情意,早在那二十年的一日日磋磨中消失殆尽,她对他,只能做到不去恨,做不到原谅。

“多谢太子殿下关心,臣女好多了。”她礼貌客气又不失敬重。

孟兰辛是世家贵女,从小得到的就是极好的教养。所以,即便心中心仪太子,但她也从不会逾越半分。所以,此刻就算稍稍怠慢,也不会有人瞧得出来。

太子也没察觉到有什么。

但太子还在为李奉仪的事觉得对不起孟兰辛,今儿来,也是为了此事。他还是怕兰辛会在意,所以思前想后了好几天,还是决定拿掉那个孩子。

“老夫人,孤想与孟大姑娘单独说说话。”

孟老夫人道“太子殿下召兰辛说话,兰辛不敢推辞。不过,毕竟是孤男寡女,会惹出闲话来。兰辛大病初愈,也该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去花园里走走吧,丫鬟奴才们都跟着,也好照顾。”

“兰辛,孤知道你善良,所以李奉仪的事儿你才……”

“殿下。”太子才开个口,孟兰辛就打断了,因为她知道他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但她不会让他那么做,或者说,不会让他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逼李奉仪打胎,“李奉仪侍奉太子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怀了皇孙,是喜事。臣女觉得,便是殿下一意孤行,怕皇上皇后那里也说不过去。”

太子轻拧着眉心,其实心中也是犹豫挣扎的。他不喜欢李奉仪,不过李奉仪好歹也侍奉了他十多年。可他知道此事对不住兰辛,若在孩子和兰辛中选一个,他自然会毫不犹豫选择兰辛。

他不想兰辛伤心难过,所以,若是父皇母后不同意拿掉这个孩子,他为了兰辛也会据理力争。

孟兰辛相信,这个时候的太子,的确是心中有她的,她也相信他此刻的真情。可那个孩子,是未来的魏王殿下,她还挺喜欢魏王的,所以,自然是希望魏王可以平安诞生。

“是谁在那里?”太子眼疾,察觉到了灌木中有人偷偷躲着偷窥,立即厉声责问。

有人把躲在灌木后面的人押了出来,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孟兰辛觉得眼熟,像是在哪见过,细细一想,才想起来,这不就是年轻时候的郭淑妃吗?

第106章 番外:孟太后(二)

这个时候的郭氏,还是一个年方二九的妙龄女子, 虽然不算绝色, 但却胜在年轻。何况, 她在美女如云的后宫里姿色不算突出, 但论在民间, 这样的姿色, 的确算好的了, 也难怪她会生出那样的心思来。

已经活了一世, 反正她又不想再入宫,所以, 如今再看到郭氏,心中也没那么多气和愤懑不平。更多的,倒是有些瞧好戏的姿态。

若是按照前世的说法,其实在这个时候,郭氏已经存了心思了。她倒是想好好瞧一瞧,这一世, 郭氏和太子, 到底又能上演一出怎样的情深戏码。

郭薇被东宫的奴仆按押在地, 匍匐在太子脚边, 声音略微颤抖请罪道“民女该死, 民女冲撞了贵人。民女不是有意的,请贵人恕罪。”

“这不是你们孟家家仆吗?怎么以‘民女’自称, 而非奴婢?”太子好奇, 侧头看向一旁的孟兰辛主仆。

孟兰辛没说话, 只看了眼绯霞,绯霞正要回答太子的话,却被那边跪在地上的郭薇抢了先。她道“回太子殿下的话,民女并非国公府的奴仆,民女是国公府的短工,来帮忙的。”

大户人家都这样,年底了事多,就索性找一些短工来帮忙做事,按月付钱。等过了年,就不需要这些人了,所以也不需要签身契。不过像孟家这样的人家,哪怕是短工,也都是有固定人选的,像郭薇这样的人,孟兰辛不知道,她是怎么能混进来的。

太子虽温润有礼宅心仁厚,但面对这样一个不知礼数的人,他心中多少也是存了些烦躁的情绪的。何况,此时此刻他心情并不好。

太子刚蹙了下眉心,侍奉身边多年的东宫大太监总管曹直正便立马抢在太子之前怒骂了郭薇“大胆!”

郭薇本来是想在太子面前争取一下表现的机会的,一听被责难,立马伏首请罪“民女该死!民女真的是无意冲撞殿下的,求殿下饶恕民女。”

毕竟是孟家的人,太子多少得顾及孟家的脸面,故而他也没再说什么,只是扭头看向孟兰辛。孟兰辛朝前走了两步,垂目看向郭薇问“是谁介绍你入府来的?你又被分在哪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