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放沉吟:“试试也无妨,待我寻个借口去找他们说说话。”

事情自有章放施行,明弯放了心,便继续忙活去了。她最近在悄悄收拾行囊,预备情况危急时跑路。她已经从盘月月那里打听到瑶民们曾经躲藏过的山洞,还有—些他们废弃的居所,甚至在暗地里画了地图,又探明了路线,又在盘算着要不要明日进城去寻崔柏泉,让他帮着留意新近入境的锦衣卫行踪。

而章放则先寻父亲章寂征求了意见。两人都觉得方法可行,只是需得谨慎选择人手,万—找了嘴已不严实的人,那就弄巧成拙了。趁着李家老爷子大寿,章家人也要去庆贺的,到时候正好留意戏班子的人。

不过为了以防万—,他们也准备了第二种方案:不找人做戏,直接收买人作证。这个法子就危险在找本地人作伪证,证人本身会起疑心,万—走漏消息就麻烦了,但锦衣卫都是外来者,只要应付过眼前就行。

章放—边思索着如何行事,—边走回自己的房间,才进门就瞧见宫氏在烧什么东西,不由得奇怪:“你在做什么?也不怕烧了屋子。”

宫氏没听见他脚步声,吓了—跳,慌忙将正在烧的东西丢进—个瓦盆里,才转过身来。

章放留意到那是—封信件,有些眼熟,他忽然有种不妙的预感,三步并作两步抢上前去,夺下信件,拍灭了火再看,果然就是召他参战的文书。他顿时火冒三丈:“你这是干什么?!”

(未完待续)。

『妙手天师』

萧煜,一个不喜欢医术,却从小跟随外公学医。除了把外公传授的东西背过,却从没有医过人。

不喜欢医术,却上的医科大学,在大学成绩永远是倒数前三。

不喜欢医术,毕业后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当了个医务室的小医生,但是也只是医治个感冒、发烧。

就这样一个人,在得到钟馗的传承后,会演绎一段怎么的都市传奇?

【第三卷·平地雷】第十七章 敌踪

章放仔细检查文书,见已经烧了一半,上头原本写有他名字印着官印的地方都烧了,急得直跺脚:“你知不知道自己在烧什么东西?!”

宫氏大哭出声:“我知道,我当然知道了!这是你的催命书,我烧了它,也好保住你的性命!”

章放几乎气绝:“什么催命书?我们家就指望着我这回去安南立下军功,好将全家人拉出困境呢!这是我的前程,是我们章家的前程!你把文书烧了,叫我还怎么去点卯?!”

宫氏呸了一声:“那些人都盼着荣华富贵,哪个把你的死活放在心上?你若在安南战死了,其他人或许能从此享福,只有我们母女孤儿寡母的无依无靠,到时候叫我们怎么办?!”接着又哭道:“二爷,你别拿那些好听的话来哄我,打仗是多凶险的事,我一清二楚。从前还未出阁时,我娘家族里有个堂兄,素来最疼我,我每次受了委屈,都是他帮我出气的。因他读书不成,我父亲又说族中没几个出仕的,势力太单薄了,让我堂兄去北边军中打蒙古人,说好只要立了功就立时调他回京任职的,不料他刚到大同不到两个月,就在一次敌袭中丧了命。他家老母与妻女失了依仗,好不可怜。我们家出事前两年,我就听说他女儿因没有父亲,说不到好亲事,索性剪了头发做姑子了,他妻子一气之下病死,家里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因为他家,宫氏族中再无人敢入军中历练。二爷啊,若你有个万一,我那嫂嫂与侄女的遭遇不就应在我和二丫头身上了么?!”

章放听得又好气又好笑:“你这堂兄的事我听说过,原是他自己没本事,还差点拖了自己人的后腿,死于敌手也是他活该。我怎会跟他一样?再说了,他死后家人遭遇凄惨,还不是因为你们家行事刻薄么?明明是你父亲怂恿他去参军的,结果他一死,你父亲就对他家眷撒手不管,族人看在眼里,谁还敢为了你父亲的脸面去拼命?行了,世上有那么多打过仗的人,也没见个个都死了,有本事的自然会活着立功回来,你不信我就算了,别给我添乱。成日嫌我没本事,连累你受苦了,如今我要去拼前程,你又来拦着。”

宫氏见他不为所动,又放软了语气,哭求道:“二爷,从前都是我不是,我知道错了,再不嫌你没出息了,你不要去打仗,哪怕是一辈子守着你过清苦日子,我也是愿意的,你爱宠谁也由得你。

章放有些哭笑不得,若在从前,他听了妻子这番话,或许还会觉得感动,但如今章家正面临危机,他若能及早立下军功,也能给家人带来一份安稳,而且父亲章寂早已暗示过,万一锦衣卫不肯放过章家,那么出征在外的他就是章家留存的一条血脉。那征召文书哪里是催命书?竟是救命书呢!却叫宫氏无知妇人给毁了。

不知江千户那里能不能帮忙补办一份?章放盘算着要进城去问问,也不理会妻子,抬脚就出了门。宫氏慌忙追了上去:“二爷,你别走啊,你去哪儿?”章放没理会,她急了,发狠道:“我知道,你是要找江千户去,对吧?你们总仗着人家跟三弟妹曾经青梅竹马,老是让人家帮忙办事,就不怕叫人戳脊梁骨吗?!”

章放停下脚步,顿了顿,转身望来,脸色十分难看。

宫氏以为他是因自己的话恼了,不由得一窒:“我…我也只是说实话而已,又没编排谁…”眼角瞥见门外不远处有几个男子盯着这边瞧,其中一人还指指点点的,便心虚了,冲着那几个分别穿着整齐细布袍与短褐的男子骂道:“看什么看?没见过人家夫妻吵架么?!”

那几个男子中为首的一人警惕地盯了她两眼,她索性双手叉腰大嚷:“你还看?再看,我就去官府告你个行为不检,看不把你眼珠子挖出来!”

那男子皱了皱眉头,他身后一个穿短褐的高壮男人上前一步喝道:“说什么呢?你知道这位是谁?居然也敢无礼!”

“我管他是谁…”宫氏一瞪眼又要继续骂,被章放一把拉住往院里扯:“给我消停些吧,你成天闹个不停,没事也要闹出点事来,到底想干什么?!”章放还一边骂一边朝那几个人点头哈腰地赔礼道歉:“真对不住,这婆娘不懂事,胡乱说的,您大人有大量,别与他计较。”

章放怔了怔,笑说:“一瞧您眉宇轩昂,便知道定是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怎会与我家婆娘这种粗妇计较?对不住了,您请便,请便…”扯了宫氏进屋,边扯边骂:“你赶紧给我住嘴,往日你捻酸吃醋,得罪嫂嫂弟妹们就算了,打仗这样的大事你也要插嘴,当自己是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安南叛臣如此嚣张,分明是视我大明于无物呢。就算今上忌讳我们,我们也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就弃大明的脸面于不顾。今日看在你是为了我安危着想的份上,且饶了你,再有下回,我就不客气了!”

院门飞快地关上了,为首的男子眯了眯眼:“他这是认出我们了?”旁边一人答道:“这怎么可能?我们从未与他见过面,总旗大人又是头一回见他。”另一人则说:“想必是大人威仪甚重,让他见之生畏?”

为首的男子睨了后来说话这人一眼:“你以为他是谁?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么?他是正儿八级侯府出身的勋贵子弟!”那人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只能讪讪地退下。

男子想了想,冷哼道:“管他是认出了还是没认出,我们锦衣卫想知道的事,谁也别想瞒住!”

他甩下狠话,就带着一行人走了。明鸾从菜地那边回来,手里拎了一篮子瓜菜,原是打算明日给崔柏泉送去的,正好与那群人擦肩而过。她穿戴打扮都与寻常村姑相似,年纪又小,没人留意到她,她却觉得那群人有些不对,看他们的打扮与平民无异,但走路的时候,却带着一种异样的气势,昂首阔步,倒有几分象是官府中人。明鸾见惯左四,平时打交道的人又有不少军户,对这种气势并不陌生。要是在平时,明鸾可能只会怀疑他们是哪里来的衙差正微服办案,但这时候她精神正紧张,马上就联想到锦衣卫身上,脸色都变了,摒住气息装作无事地目送那些人离去,立刻飞奔回家,冲进堂屋里:“祖父,外头来了一群人,会不会是锦衣卫?!”她说完了定睛一看,章放正一脸严肃地坐在章寂身边,两人狸在商量事。明鸾有些讪讪的:“那个…我瞧着有群人好象是官府的…”章放沉声道:“你也瞧见了?那些人确实是锦衣卫。不但是锦衣卫,为首的那个还是冯家小儿子的死党!”

明鸾吃了一惊,声音都发抖了:“他们…他们来过了?冯家是发现了吗?”

章寂问:“你认得那小子?他是什么来历?你几时见过他?”

章放道:“昔日在京中时,儿子因宫氏的缘故,也时不时会上宫家去。宫家与冯家本是姻亲,但冯家向来少理会他家,即使他家遇上红白喜事,冯家也只是面上情,只偶尔闲了,会有一两人去散散心。有一回宫家摆宴请客,儿子陪宫氏过去打了个转,正巧遇上冯家小儿子来玩,就远远瞧了一眼。门外那小子当时就陪在冯家小儿子身边,一脸的狗腿相,据说是冯家一个远房亲戚的儿子。那日冯家小儿子只略坐了坐,就走了。那小子当时也呼朋唤友地跟着冯家小儿子去,说是嫌那天的戏沉闷无趣,要去别处消遣,叫宫家人好不尴尬,却有怒不敢言。我当时远远的都瞧见了,不过那小子大概不曾发现。”

明鸾只觉得呼吸有些困难:“他成了锦衣卫吗?既然他是冯家的人,为什么会来?难道冯家真知道了我们曾经收留太孙的事?那怎么办?我们什么都还没准备好呢,连做戏的人都没找全!”

章放也有些不安:“若是李家那庶子把太孙的事都透露给冯家知道,此时锦衣卫也犯不着来查,直接拿人就是了,可见他们还不知道实情,就怕那小子身后还有个冯兆中,那人年纪轻轻就最是狡诈多疑,恐不好对付。即便我们准备齐全,也未必能骗倒他。”

章寂沉吟:“即便那些锦衣卫背后有冯兆中,只要他不曾亲自到德庆来,也不必怕他,只需专门对付他那死党便是。依我之见,那小子若是打算直接上门询问,方才就该进门了,他却选择离开,可见是打算暗访,至少暂时如此。这时候再找人做戏已经来不及,只能另想方法把我们安排好的烟雾叫他知道。幸好茂升元那边已经打点过了,物证也都齐全,没有人看见上门的燕王府使者,就当他们是避人耳目悄然前来,仍旧是只有我们父子三人知情。”

明鸾插嘴说:“我们来不及安排人装成燕王府来人做戏,但可以考虑雇佣戏班子里嘴紧的人做人证,证明有一群象是燕王府使者的人从这里生气地离开了,还在路上与他们擦肩而过,起了点小冲突什么的,让其中一两人找个公开场合将这件事传出去,就当是说笑或是抱怨似的,要是能传到那些锦衣卫耳中,多少也是个旁证。”

章寂听着缓缓点头:“也罢,如今也只能伪造些旁证了,只盼着真能骗倒那些人。”他抬头对章放道:“一会儿你去找你弟弟,把事情告诉他,免得他说错了。”又嘱咐明鸾:“你去告诉你母亲,只管装作不知情。”

明鸾知道他这是为了保护自己母女,忙问:“那…行李和逃路的路线…”

“暂时停下来,不要被发现了。”

明鸾连忙答应下来,转身找陈氏去了。

屋里只剩下章寂与章放父子,前者忽然沉下了脸:“你媳妇方才在外头骂什么了?你怎么没拦住她?!”

章放面色一变,低下头去。

“自家人听见了,顶多心里不舒服,好生安抚你三弟妹一番,也就过去了。但她在门外也大声嚷嚷这些,万一叫旁人听了去,信以为真,你叫你弟妹如何见人?还要连累江千户名声受损!”

章放的头垂得更低了。这确实是他疏忽处。

“自打家里出事,她就一直在抱怨,对家中处境也早有不满。你要去安南挣军功,她还成天阻拦,方才我隐约听见你们在争吵,似乎她把你什么文书给烧了。虽说咱们与江千户有些交情,你在卫所里也有些脸面,应该可以求人帮着补上一份,但这终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传出去了,不免叫其他武官轻视于你。”章寂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盯着儿子,“你成天说要教训她,待她也算严厉,为何她越发不象话了?你怎么就没能管好你媳妇?!”

章放面带愧色道:“儿子知道错了,往后定会严加管束,不叫她再说出那等胡话来。”

“你若有法子,早就治住她了,还会拖到今天?!”

章放一窒,迟疑了一会儿,才道:“儿子其实也想好生管束她,只是她性情不好,不服管教。儿子曾经威胁说要休了她,结果她说她曾经为母亲送葬,又没了娘家,属于三不去,况且二丫头又是我嫡女,为了孩子的前程,我更休不得她!这些话虽叫人生气,却也不是没有道理。宫氏正因知道这一点,才会有恃无恐。儿子自知行事不当,请父亲责罚。”

章寂见儿子有愧意,也放缓了语气:“本来你们夫妻间的事,我是不该管的。但如今冯家有人来了,你媳妇又是他家姻亲,就怕她会一时糊涂,主动投靠了冯家。”

章放忙道:“父亲放心。

虽然宫氏娘家与冯家有亲,但她早已为娘家人所弃,这几年变化又大,想必冯家人即便来了,也不会再找上她。况且她对太孙之事本不知情,应该不会有所妨碍,我也会约束她别与生人说家里的事。”

章寂摇了摇头:“我担心的不是这个。她既不知太孙之事,即便看到些蛛丝蚂迹,告诉了冯兆中的死党,但那小子毕竟不是冯兆中,太孙与广安王都走了,只要沈家不昏头,他再疑心也猜不出真相。我怕的是她糊里糊涂,为了日后的富贵,也为了你的前程,自作主张投向冯家,无论你是否同意,在外人眼中,你妻子与你都是一体。眼下燕王已经打算起事了,若有朝一日事成,被太孙与他知道你曾经投靠过冯家,你要如何做人?即便不等到他们起事,我们也要为你大哥的处境着想,别让他在燕王面前难做才是。”

章放恍然大悟:“父亲说得有理,儿子一定会管住宫氏,不叫她犯糊涂的。”顿了顿,咬牙道,“必要时,也少不得要委屈委屈她了。正巧眼下出了这件事,我吓一吓她,让她受个教训,也省得她总以为我拿她没办法!”

【第三卷·平地雷】第十八章 下属

冯兴桂伸了个懒腰,从床上坐起身来,扫视一眼房间周围便露出嫌恶的神色。

这居然德庆城内最好的一间客栈里最上等的客房,跟京城里的比,还不及三流客栈的一根毛!自打他进了锦衣卫,早已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若不冯兆中再三叮嘱,不能惊动地方,他又何必委屈了自己?只盼着调查能一切顺利,他好早早回京城享福去。

守在门外的人大概听见了动静,轻轻敲着门:“大人,裴老三已经回来了,正等在外头呢。”

冯兴桂懒洋洋地道:“知道了,我一会儿就去。真的,早不回晚不回,偏在这时候要回话。”

门外的人在腹诽:“你一到地方,找到了章家人,就立刻回城住进客栈,连日饮酒作乐,还勾搭上个小寡妇相陪,把事情都丢给别人做,你只动动嘴皮子就算了。即便裴老三回来早了,也见不到你,若来晚了,天知道你又干啥去了,却只在这里抱怨别人!”但他只在心里想想,没胆子说出来。这位总旗大人虽然行事荒唐,可挡不住人家后台硬!听说冯家的侄儿,跟冯兆中冯千户还要好的堂兄弟,有传言说锦衣卫里一个资历颇老又立过不少功劳的校尉,只因为对冯兴桂略有些怠慢,就被冯千户以渎职的罪名开革了,连新近立下的功劳都归了别人。这事一出,锦衣卫里无人再敢小瞧冯千户,他一个小人物,还别惹恼了冯总旗这样的红人才好。

冯兴桂梳洗穿衣,命小二送了饭食上来,吃饱喝足,捧起一碗热热的酽茶喝了几口,舒服地长吁一口气,才命人传裴老三上来。

裴老三连夜办事回来,正困顿的时候,又饥又渴,方才等候得久了,在楼下挨着墙角打了个盹,猛然被人推醒,见同僚中一向相熟的钟玉荣,也没多想,随口便道:“正困着呢,让我再睡一会儿。”正要闭上眼,又被狠力推了一把,不由心头大怒,扭头要骂人,看到钟玉荣严肃的脸,方才醒过神来:“大人传我了么?”

钟玉荣没好气地道:“你真要死了,这什么时候?你居然能在这里睡着?冯总旗正等着你回话呢,幸好他不曾下楼来见你,不然瞧见你这个模样,你还能有好果子吃?你又不不知道他什么人,赶紧打起精神去见他,等回完了话,再回房挺尸不迟!”

这话虽不好听,裴老三却深知他为自己着想,感激地看了对方一眼,忙忙上楼去了。

到得冯兴桂面前,他正正经经地行了一番下属参见上峰的大礼——他知道冯兴桂最注重这些,不想在小事上得罪了他——然后便束手肃立一旁,静候对方询问。

冯兴桂喝了口茶,不紧不慢地放下茶碗,问:“如何?可有查到李家船上下来的那帮人不到了德庆见章家人?”

裴老三忙答道:“,属下查到德庆码头在几个月前确实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下了船,离开码头后便不知去向了,没人看见他们在德庆城中出现,直至六日前,其中一人又再度出现在德庆码头,问及前往三水的渡船,听说要到隔天才有,便又离开了。属下猜想他大概急着要走,才会连一天都等不得,便往德庆境内其他码头询问,终于在几十里外的悦城镇查问到,那人曾经数次在悦城码头上出没。总共有三名当地人记得曾经见过他,最早在上月末,最近则在五天前,当时他买了一艘中等大小的旧渔船,看来等不及渡船,打算自己驾船离开了。”

冯兴桂眉头一皱:“如此说来,他们在这地方还停留了挺久嘛。没人在九市见过他们么?”

“没有,属下在九市镇附近查问过了,还收买了当地一个地头蛇,确认并无那样形容的人出现过,至于章家,除了章家老二新近出人意料地升了百户外,并无异状。属下打圻过他们家人的行踪,几乎没离开过九市,只偶尔会进城。” 冯兴桂冷哼一声:“章老二走了狗屎运了,我还只总旗呢,他居然能当上百户?老天爷真瞎了眼睛!”

裴老三只能装作没听见,继续道:“属下在九市镇上碰巧听人说起一件事,兴许与此事有关。”

冯兴桂横了他一眼:“既如此,你还吞吞吐吐的做什么?还不赶紧说?!”

裴老三忍了忍气,忙道:“,。属下在九市镇上唯一的客店住了一日,正巧镇上的大户李家为老人做寿,请了一个外地的戏班子,人就住在那客店中。

其中有几个戏子午间吃饭时偶然说起,他们在来的路上,曾经遇到过几个人从德庆离开,穿戴虽平常,却极有气势,似乎正心情不悦,其中一人撞着了一个戏子,骂他挡道,被同行另一人斥了几句,命他不许张扬,之后便走了。那戏子抱怨说,瞧那几个人不过平民百姓,居然如此嚣张,叫人看不过眼。另一名戏子便劝他,那几个人说的北平口音,又个个高壮,想必官府中人在出公差,让他少说几句,省得惹祸上身。属下当时听到这里,便问了他们事情发生的日期,正在四天前,地点在肇庆府码头,那些人要往东边去的。” 冯兴桂立时直起腰来:“可燕王府的人?!”

裴老三迟疑了一下:“属下不能确定,但那几人操着北平口音,多半燕王府来人,当然,也有可能碰巧过来出公差或行商的北平人。”

冯兴桂骂道:“德庆这种小地方,北平能有什么人会来?即便来了,也跟燕王府脱不了干系!你既打听到了他们的行踪,可知道他们在德庆都干了些什么?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眼下又在哪里?!”

裴老三不得不低下头小声答道:“属下无能,只能查到这些,再多的就查不到了。属下猜想,大概他们本就有心掩人耳目,故而,,,”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冯兴桂迎面扔过来的茶碗打断了:“查不到,查不到!你除了这三个字还会说什么?既然知道自己无能还来见我做什么?给我滚!”

裴老三被热茶水浇了满头,脸上瞬间浮现出屈辱之色,一言不发退了出去,钟玉荣迎了上来:“怎么?他又,,,”裴老三还没回答屋里又传来冯兴宗的叫唤声,钟玉荣只得进去了,不一会儿走出来,满脸无奈地看了裴老三一眼,拉着他往外走。

裴老三冷笑:“怎么?他要你处罚我?”

钟玉荣嗤笑:“狗嘴里还能吐出象牙来?你放心,他不过就摆摆上司架子,罚你几板子罢了还不敢对你如何,你就当他在发疯好了。等回去了,你把这些事都上报冯千户,冯千户不象他个草包,只会不懂装懂,听了你的回话,就知道短短两日之内能打听到这么多消息,已极难得了若他还要因那草包几句抱怨,就把你投置闲散,那

“嘘!”裴老三担心地看了看冯兴桂房间的方向,面露无奈,“你也不怕叫他听见。你与我不同,他素来看我不顺眼,却一向倚重你。别为了我这点小事,得罪了他,怀了自己的前程。”

钟玉荣不以为然:“怕什么?张满那马屁精出去给那草包张罗酒食与女人了,这里只有你我二人,谁会听见?”

裴老三叹道:“冯千户也不知打了什么主意,非得抢了这差事下来命冯总旗那种人领着咱们来办。但到了地方,冯总旗除了命我们四处探访,就只顾着花天酒地,别的什么都不做,甚至不肯去当面询问章家人。再这样下去,多早晚才能将事情查清楚呢?”

钟玉荣冷笑:“你道他真心想办好这趟差事么?咱们临行前冯千户特地差人来嘱咐咱们,无论查到什么,都别忙着上报指挥使大人,先告诉他再说,还让我们多多辅佐冯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