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卒哦了一声,开牢门的声音,片刻,雨石抱着个包裹弯腰进了牢门,踉踉跄跄地绕过屏风,不及细看周围,见到贺云鸿当场跪了下来,哭道:“公子啊!…”

狱卒过来拍拍他的肩:“先别哭!好多事呢!他们放你进来看来是同意你留在这里了。你听着,每两个时辰,灌一壶药。一个时辰,翻一次身。一会儿有粥送来,一定要让他全喝下去,多疼也不能剩。双腿每天要抬高半个时辰,郎中来换药时,你要打下手。火盆别灭了,炭在那里,随时烧着水,郎中很挑剔,他会杀人的,你别惹怒他…”

雨石愣住:“大爷您…”

狱卒说:“我出去遛遛,这么憋在这里真让人难受!”然后出了牢门,哗啦将门关了,对着外面的人打招呼:“老关!你刚才演的真好!我去找他的家人来…”有人应和,他的脚步声远了。

雨石呆呆地左右看,然后又看贺云鸿,贺云鸿睁了下眼睛,雨石又哭了:“公子!吓死我了!你伤得重吗?我这些天都没法睡觉,一想到公子我就哭…”巴拉巴拉…

贺云鸿皱着眉闭上眼睛,心中的思绪总被雨石的话打乱,凌欣的面容显得模糊不清,昨夜,只看到了她的手和前胸…

“公子!你哪里疼?!哦,你没法说话,我问你,你点头好吗?”…

好吧,方才的那个狱卒也不面目可憎…至少我还能想她,得告诉她我的看法…

贺云鸿暗叹了下,艰难地举起一只手,比划了一下。雨石毕竟跟了贺云鸿许多年了,马上领悟:“公子要写字?”他扭头起身,四处踅摸。

牢门处又有脚步声,牢门开关,片刻后贺霖鸿转过了屏风,到了贺云鸿的榻前,他还穿着被抓时的锦缎衣服,只是已经残破肮脏。他一见贺云鸿微肿的脸,被迫张开的嘴和露在被子外缠满了布条的手臂和手指,一下就跪在贺云鸿的榻边,含泪道:“三弟…三弟…你还好吧?”

贺云鸿闭了下眼睛,贺霖鸿忍不住哽咽:“三弟!三弟!你可不能有事啊!不然父亲…父亲…真的会受不了…”

贺云鸿皱眉,眼中也有了泪光。

方才的狱卒走到了贺霖鸿身后,开口道:“公子不必担忧,那位郎中在江湖上有‘起死神医’之称,平时看诊全凭他的心境,可他看过的病人都痊愈了。他欣赏贺侍郎的忠义,定会尽力。”他知道孤独客和太子有仇,自然会好好医治贺侍郎。

贺霖鸿忙点头:“我知道我知道,那位郎中还去看了父亲,给了父亲药…”他使劲擦了下眼睛。

雨石过来拿着支捅炭火的铁签,问贺云鸿:“公子,能拿这个写字吗?”

贺云鸿点了下头,半抬了下手,贺霖鸿忙扶着他的胳膊:“三弟,慢点儿。”

贺云鸿用缠着布条的手握了铁签,艰难地侧身,往地上写了几个字,贺霖鸿一下又哭了:“三弟…三弟…”

雨石也流泪:“公子…”

旁边的衙役叹了一声,贺云鸿看向他,他行礼道:“好,我这就去告诉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雨石哭泣着将铁签从贺云鸿手里拿开,贺云鸿慢慢地躺平,他这一写字牵动浑身伤口,疼得冒汗,只能皱眉闭眼忍着。

贺霖鸿勉强笑着说:“昨夜,我看见她了…”

贺云鸿突然睁开了眼睛,看贺霖鸿。贺霖鸿点头,尽量详细地描述:“她穿着黑色的短装,袖口衣襟绣着粉色的连枝桃花,鹿皮靴上都绣着花…该是…”他刚要说该是勇王妃做她的嫁妆,因为和认亲那天穿的是一种式样,可赶紧改口道:“她来的时候,穿着件黑斗篷…就是你盖着的这件,你看,这料子是剪绒缎子,上面再叠绣花朵,衣料垂沉,就是常用来做斗篷的,穿了走时不那么飘。我娘子也有一件,是猩红色的,帽边上还缝了翻毛,穿上特别好看,像昭君出塞似的。可是她有一次披了,母亲说她轻佻,她就再也不敢穿了…”他又差点哭,不得不停了片刻,暗自发誓这次出去之后,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娘子再那么受委屈。他现在理解了凌大小姐那时的一顿训诫:死亡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活着,就该对人好,没有什么人该压着别人一头…

贺云鸿似是疲惫地闭了眼睛,贺霖鸿忙接着说:“凌大小姐走出来时,看着特别担心的样子。”贺云鸿没有睁眼,贺霖鸿以为他不信,认真地说:“真的!她皱着眉,一直低着头走…”

贺云鸿还是没睁眼,贺霖鸿不知道贺云鸿昨夜醒过,他明白自己这个三弟对凌大小姐的心,昨天宁死也不愿去拖累她…一念至此,他才意识到,从昨天贺家被抄,至此时才不过一日夜,但他却觉得过了十年。他的世界几经颠倒,由生入死,入死又生。昨日此时,三弟还是个玉树临风的俊美青年,可现在却口含着粗环,满身刑伤,卧榻不能起…

贺霖鸿心中悲凉,险些又落泪,但他怕贺云鸿心思郁结,不能好好养伤,低声安慰:“三弟,她没忘了你。昨天她过了子夜就来了,离她进城还不到一日夜,你看,她行动多快!天牢都被她打通了,你牢门外的狱卒都是她的人,她还带了那么好的一个郎中来…”

贺霖鸿见贺云鸿的眼角溢出一滴泪水,自己也想哭,想起贺云鸿方才写在地上的那句话,轻声说:“三弟,凌大小姐非同寻常,她一定能斗过太子的…”

贺云鸿微点了下头——是的,虽然他依旧忧心忡忡,可是在心底最深处,他开始相信她了。

被贺云鸿惦记着的凌欣,一点没有按兵不动。她从城中转回来后,又去见余公公。余公公向她展示了京城已经买下的地宅图,告诉她哪些已经建成了暗堡,哪些只是宅地,存了多少粮食…

凌欣看着近百个地点说道:“这比我对勇王殿下说的多多了呀!”

余公公笑着说:“多亏了云山寨的玉器,雷参将的金矿,最重要的是,贺家散尽了家产。贺家先是买下了二十余处,围城后,地价大跌,在贺家被抄之前,贺家又买了三十来处。”

凌欣听了,心中耿耿,无法对答。余公公小声说道:“方才牢中的人传了信来,贺侍郎醒了,他在地上写了句话:无需阻太子前来。”

无需——不需要…这是说他能承担刑讯吗?

想起贺云鸿昨夜的样子,凌欣眼睛湿润,忙低下头,掩盖了过去,哑着声音说:“您让人对他说,都安排好了,不用担心,什么事,有勇王府顶着呢!”

是你顶着吧?余公公笑着点头:“老奴听姑娘的。”

凌欣的脸有些红,她不敢多谈这个事,就对余公公说:“晚饭后,公公召集大家吧,咱们得商量下后面的事情。”

余公公答应了。

天黑时分,勇王府最大的厅堂里灯火高照,挂了京城和国土的地图,书案上摆满纸笔,除了与凌欣同来的人们,勇王府的余公公带着十几个勇王府的护卫头领也在座。

余公公向大家传递最新消息:“今日大年初一,太子登基,年号裕隆。”

杜轩哈哈笑起来:“戎兵就在城外,他还只想要富裕兴隆?不能这么爱财吧?!”大家也笑了。

凌欣站在众人面前,她早上由丫鬟们梳妆打扮了,现在穿了一身很华贵的深紫色系的冬装,裙摆衣襟上绣了粉色的荷花,头上还被插了钗环,猛一看,真有大小姐的模样。可是她一开口,这种虚假的闺秀气质就全破坏了——凌欣手一举说道:“诸位!他现在手握兵权,还有官吏的任命,大家可以说说,后面的几天会发生什么吗?”

关庄主不屑道:“当初戎兵将太子送回来,是因为如果城里有不投降的皇帝,就要费一番攻城的功夫,现在这个愿降的皇帝登位,是不是该马上投降了?”他突然变了个腔调,像个蚊子般哼哼着:“我投降!我投降呀!嘤嘤嘤…”

人们都笑了,一个人说道:“老关,我没见过太子,但是我觉得你真像!”

又是一片笑,杜轩等人笑过,说道:“其实也不见得,你们想想,登上了皇位,马上投降,那不就等于丢了皇位了?”

关庄主说道:“可是他不投降,戎兵会放过他?戎兵一攻城,他再投降不就晚了?弄不好再次被俘,那可就有他的苦吃了!”他又变调:“好苦好苦啊!嘤嘤嘤…”

等大家笑过后,凌欣说道:“你们都对,所以太子今天登基,实际上,马上就会面临两难之地。”

韩长庚哼了一声说:“我觉得他会很快降了,自称孙子之类的,当个藩王,”

凌欣叹气:“这其实是我最担心的。”

杜方点头:“这样一签降书,我朝颜面全无,就是后面再反抗,也落下个降而后叛的恶名!”

关庄主握拳说:“所以我们决不能让他这么干。”他很趾高气扬。

有人问道:“这是你自己吗?”

关庄主说:“这是大将军好不好?我不够气派吗?”

有人笑道:“还是当你的庄主吧!”

杜轩把歪的楼拉回来:“可是怎样才能阻止裕隆帝投降呢?”

凌欣说:“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给他希望,让他觉得他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皇帝,而不是个降奴。”

韩长庚问:“怎么办?”

凌欣看向余本:“余公公,想法给宫里传去消息,就说北面童老将军纠结了二十万人马,很快就会打回来,西边安国侯也领着五万人前来勤王了,再加几个消息…反正随便说!只要不提勇王就行!”

关庄主愕然:“这也行?”

凌欣点头:“让他觉得有足够的兵马可以与敌一战,至少能迫使北朝以和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困局,他能够保住王位。”

余公公缓缓点头,说道:“现今围城,军报稀少,就是有些不实之报,也会传入宫中的,这个倒是能做到。”

韩长庚问道:“如果他不信这些军报,一意投降呢?”

凌欣揉太阳穴:“希望他别这样干!不然我们就得效仿他对安王做的事,这涉嫌抄袭!而现在勇王还没在京中,太子登基,可接着死了,国无主君,怕会出现混乱,大敌当前,这不是在自残吗?”

有人说道:“那能否囚禁他?”

凌欣摇头:“他既然是借着北朝的允许回城,肯定不会与那边断了联系!毕竟,赵将军不是他的人,他一定提防着赵将军。”

韩长庚呸了一声:“他拿着戎兵那边的力量对着自己人,这个卖国的贼子!”

凌欣苦笑:“可现在的权宜之计,反而是要让他先安坐帝位,别马上投降。”

余公公说道:“老奴也算认识太子…哦,裕隆帝这么多年,老奴觉得,但凡有一线能当主君的希望,裕隆帝是不会放弃的。”

杜方说:“对呀!不然他怎么会在戎兵营中忍辱偷生,宁可投靠北朝也要回城夺皇位呢?!”

又一个人担忧地说:“可是万一裕隆帝信了军报,先不投降了,戎兵那边等着他投降却没等到,他们难道不会攻城吗?”

凌欣说:“还不会,因为他们也在等。”

关庄主问:“他们在等什么?”

凌欣说道:“他们在等大军到来。”

勇王府里的一个人问道:“大军会有多少?”

凌欣点头:“我只是听说,那边号称百万…”屋子里的人们都瞪大眼睛,凌欣说:“我才不信呢,北朝总共才有多少人?”

人们笑了,关庄主说:“我还以为只有我会装相。”

凌欣继续说:“他们这些日子围而不攻,应该是在等待后军。我们冲过来的时候,我只看到了营帐,没有看到大型的攻城设备。所以,只要大军不到,裕隆帝如果一时不降,他们也会忍耐,顶多用老皇帝威胁,该还不会马上攻城。”

有一个人问道:“那勇王能不能在戎军大军到来之前进城?”

大家都看凌欣,凌欣说:“我估计应该可以。因为我通过别人传过消息,让他靠近京城…”她想起了与蒋旭图的通信,此时竟然显得那么遥远,凌欣忙收回思绪,接着说:“北朝先锋南下如此迅速,该是不在北朝原来的计划中,不然他们也不会孤军深入,没有配合。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不是周朝兵力过于软弱,北朝一万人的先锋和后面的三万骑兵,早该被灭了!”

有人笑了起来。凌欣敢如此说,已经不容易。人们提起北朝的骑兵,都胆战心惊,哪里敢说他们该被消灭?

凌欣接着说道:“勇王一收到北朝军队南下的消息,必然已经启程往回赶,那时北朝该才意识到他们胜得轻易,开始筹集大军增援。我觉得虽然勇王行军速度可能不及北朝骑兵,但是他占了个先机,该是能比北朝大军提前到达京城。”虽然她说是估算,但众人都显出了松一口气的神情。

一向乐观的关庄主忽然面现忧虑,说道:“以前皇帝和太子都往外逃,话说如果日后北朝大军到来,勇王殿下该入京城吗?在外面不是更安全吗?”

凌欣没说话,看余公公,大家见了她的目光,也都等着余公公作答。

余公公弯了下身体说道:“老奴是看着殿下长起来的,殿下是纯孝之人,现今贵妃娘娘尚在宫中,王妃和殿下两个幼子在京中,殿下不会考虑个人安危,肯定是会入城的!”

大家都喝了声采:“殿下是有情义之人!”

一个勇王府的人出声道:“那勇王殿下回到京城,日后北朝大军攻城,我们能否守得住京城?”

凌欣说道:“守得住守不住无关紧要!”

关山庄主皱眉:“姑娘是什么意思?”

凌欣挥拳说:“关键的,是能否给予对方最沉重的打击!”

人们愣住,可一直没开口的孤独客轻拍了拍手:“好!姑娘好气魄!”

凌欣礼貌地笑笑,心知自己其实没说真话——只要守住京城,将敌人的主力吸引在这里,梁成运了炸药包到时,就能扭转败势…但这话,不能到处张扬,只能先做出个不投降的节义姿态,与贺云鸿那种拿着他的性命去报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别开小差!凌欣忙继续说道:“我觉得,我们既然来了,就要为勇王做些准备工作。第一,是收集爆竹火药,现在正是新年,但是城外敌兵压境,大家也没什么心思庆贺,许多人家里应该有过年用的爆竹,多多收集,我可以稍作改进。第二,是如何迎接勇王殿下入城…”

等到凌欣讲完,大厅中人们各自认领任务,又半个时辰后,人们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大厅,小声议论着:“这可真的有意思!”“是啊!想想我就乐啊!”…

凌欣回到后宅,见了姜氏。

姜氏笑着问:“我听说贺侍郎醒来了,姐姐明日可是要去探望一下?”

凌欣回避着姜氏的目光:“我们…已经和离了…额,还是不去了吧…”

姜氏温和地看凌欣,凌欣心乱地说:“哦,跟那些人打交道,我还是别穿长裙女装了,我总觉得他们在笑话我。”

姜氏一笑:“好,我让她们日后都给你短衫,只是,我想他们不会笑话姐姐的,姐姐的心智超人,谁能不敬?”

但是我还是把事情办砸了!凌欣垂头丧气。

太子完成了简单的登基仪式,穿上了皇帝的龙袍,成了新帝,年号裕隆。

在朝堂上被百官朝拜后,裕隆帝心情舒畅地回到后宫,福昌跟在他的身后。

裕隆帝做在过去父皇才能坐的蟠龙椅子上,接过福昌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叹息道:“福昌啊,回来的感觉真好。”

福昌低身:“陛下德高福厚,自然是好。”

裕隆帝笑着:“你的名字也好啊!这么叫着,就把好事叫来了!”

福昌又低身:“陛下夸奖了。”

裕隆帝看看天色:“今天是朕的好日子,你安排一下,朕去看看贺三郎,好好弄弄他!”裕隆帝哈哈笑起来。

福昌语气真诚地说:“陛下是真龙天子,当爱护龙体,刑部天牢那些地方,阴气太重。今日是陛下的登基之日,大喜大吉之时…”他没说完。

裕隆帝想了想,说道:“那让萧尚书写个折子来,让朕读读他干了什么。”

福昌点头:“奴婢这就差人去告诉萧尚书。”

裕隆帝说:“你多替朕盯着些,贺相威风了这么多年,想来有许多人想帮着贺家。”

福昌低着头说:“贺相现在伤残,长子也死了,贺家一门,就剩了贺三郎,谁不知道陛下恨他,能有谁还想来替他翻身呢?”

裕隆帝哼了一声:“朕那五弟可是和他甚好。”

福昌小声说:“陛下那日才说过,勇王殿下和贺三郎因为那门山大王的亲事,早就闹翻了脸,互不往来了。”

太子想起来:“哦!勇王府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福昌摇头说:“奴婢让人日夜看着,没有动静。”

裕隆帝又笑了,“就是呀!这个时候,谁敢动,可真是傻子。”

福昌点头:“现在贺三郎在陛下手中,陛下想让他怎么死,他就得怎么死,谁还能说个不字?”

裕隆帝深吸一口气:“是呀!朕想让他怎么死呢?”

福昌等了片刻,小心地说道:“奴婢听说,史上犯谋逆大罪的,可是要被活剐而死的,人犯忍到最后一刀,才会被戳心而死的。只是,咱朝已久不用此刑了…”

裕隆帝笑:“那就用在贺三郎身上吧!让贺家的人都在一边观刑。别只剐刑,要剐三天三夜,足三千刀!”

福昌低身说:“陛下英明。”然后带着些遗憾道:“这剐刑,小的从来没亲眼见过…”

裕隆帝点头道:“朕也想亲眼看着贺三郎被活剐,一定很让朕舒心。”不然判剐刑有什么乐趣?也看不到。

福昌像是为裕隆帝想主意,说道:“要不,让他们把刑场设在午门?也不见得那么近,可陛下能看见…”

裕隆帝认可:“午门是献俘之门,也可用于斩首,就让他们在那外面下手吧,现在正是在年中,就等到出了年,正月十六!朕要好好看看,巧舌如簧的贺家三郎,探花郎,怎么被活生生剐死!让贺相听听他最喜欢的小儿子的惨叫!”他又哈哈笑了。

福昌深深地弯身:“陛下英明!”

傍晚时,萧尚书收到了宫中的密旨,忙到书房中摊开笔墨,仗着他对酷刑的熟悉,描写起他指使人对贺云鸿用的种种刑具,因为前一日太子亲眼见了他对贺云鸿的刑讯,倒是不疑有假,还很是欣赏萧尚书的文笔。

当夜,福昌去见自己的干爹,过去太子贴身的老太监。

福昌对着老太监行礼,将一盒食物放在了桌子上。

虽然分开才不到半个月,老太监却像是比以前衰老了许多。他看了眼桌子上的食盒,使劲咳嗽起来。

福昌从袖子里又拿出了一枚蜡丸,放在了桌子上,低声说:“这是向御医要的,说能治咳嗽。”

老太监咳嗽过了,叹息着拿起了药丸,捏开蜡壳,将药丸放在嘴里,也不喝水,只是含着。他含糊地问道:“他问起过我吗?”

福昌摇摇头。

老太监又问:“太子妃…皇后…如何应对陛下?”太子当初的太子妃是皇后选的,皇后深爱太子,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受儿媳妇的左右,就选了个郑氏主要同盟的女儿,长的不那么好看,脾气软弱,太子一直与之不甚亲近,这次出城,竟然没有带着她走,只带了嫡长子。谁能想到…

福昌低声回答:“非常有礼,并不多话。”

老太监问道:“不曾对陛下哭?”

福昌又摇头:“不曾。”

屋子里很安静,良久,老太监叹气:“那时,我还怨他不带着我走…哪知那是我的福分哪!命啊!反是让你吃了那么大的苦头。”

福昌点头,垂头不语。老太监看了他许久,嘴里的丸药都咽了下去,才终于说道:“你放心,我虽然服侍了他那么久,可是你们是我带大的…”

福昌抽泣了一下,眼泪掉在腹部的衣服上。

老太监的眼睛也红了,再次说:“这真是命啊!”他坚持了这么多年,看得出周围有人被收买了,他不想再告密,因为换上来的,早晚还是会被夏贵妃那边威逼利诱地给拉过去。皇后太子身边,就是些老人还算可靠。他在行事上为太子小心隐瞒,尽量避开夏贵妃的那些钉子。太子的餐饮茶水,都交给了自己信得过的人,他把自己抚养起来的福昌给了太子,就是知道福昌是个忠心的人。

谁知道,临了临了,连他也…老太监摇头。那家人为他的父母养老送终,恩情不能不报,人家把孩子托付给了他,结果…何况此时,连皇后都与裕隆帝离心,裕隆帝长不了了,凭自己一人之力,哪里救得了他?福昌是有孝心的人,自己日后唯一的依靠,是福昌,可不是裕隆帝!

他叹气:“你就是我的孩子,以后,只有咱爷俩了…”

福昌哭得哽咽,跪下又给老太监磕了一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