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媛忙笑道:“王爷言重了。”

裕王看了沈婠一眼,沈婠挑衅似的冲他眨眨眼睛,她心里清楚,裕王的道行还算高,若是稍不留神,自己一定会将他的七只兽全部赶尽杀绝!以前和老八他们玩,总得留一手,免得让他们看出自己的厉害,可是和裕王玩,不敢留,也不能留。

收拾好了再去练舞,裕王却拦住她问道:“那个秋娘是何许人?”

沈婠道:“以前是教坊里的,后来去了私人酒楼教人跳舞,怎么了?”

裕王顿了顿道:“没什么。”

沈婠莫名其妙的走了,沈媛走到裕王身边,轻声问道:“王爷是否觉得哪里不妥?”

许久,裕王才道:“我之所以回来,就是发现有南国的细作在京城很不安分,父皇已经知道了。”

沈媛不为所动,淡淡道:“哦,王爷费心了。”

裕王看着她,想要从她脸上看出些什么,最后只是徒劳。

这位妻子,比他想象的更为深沉。

第十二卷 前传 第三百零九章 进宫伴读(一)

第三百零九章 进宫伴读(一)

七月底御驾回京,同时,礼部也审核了沈婠进宫伴读的资格,沈婠便在八月的时候入宫,当八公主的伴读。

沈婠进宫伴读,自然要先去拜谢皇后,来到中宫殿,一命妇看到沈婠来了,笑道:“这位便是沈家的小姐吧?娘娘正在殿内等候,请随奴婢来。”

以前沈婠进宫都在柔妃跟前,很少到别处,更没有到中宫来。因此这一次是第一回来,不由得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宫殿,可是前面那命妇走的极快,她根本没有时间好好观察,只能低着头跟在那命妇后面,来到殿内。

“请小姐在此等候,奴婢先进去通报一声。”说着那命妇便进去通传,沈婠一个人站在那里,这才放心大胆的四处看了看。

大殿内空空旷旷,八根金碧辉煌的玉柱分在两边耸立,玉柱上雕刻着百鸟之王——凤凰。立柱的尽头便是皇后宝座,宝座高高在上,下面是六级台阶。金色的地砖被擦的锃亮,能照出人影来。

沈婠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的冲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立即低下头去,叹了口气。

那时的她,又怎么会知道,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这里的女主人呢?

这时,有一名身穿颜色艳丽的宫装女子向她走来,笑道:“奴婢阿珠,请小姐随奴婢来,皇后在椒房殿中。”

沈婠于是又跟着这位名叫阿珠的宫女,转过几道廊子,才到椒房殿门口。然后才是一个等级高些的宫女来搀着她,把她带到殿内。

刚进殿内,沈婠就闻到一股清新的香味,她只觉得昏昏沉沉的脑袋总算清醒了一些。不知为何,平时胆子极大的她,到了这里,只敢看着地上红色的毡毯,一直走到一串五彩珠帘外,才停下脚步,下跪行礼。

珠帘后几步开外的地方是皇后的胡床,她正斜倚在上面,似乎在摆弄着什么。沈婠听到金属碰撞的声音,在整个安静的殿内,显得格外刺耳。

“哦,你来啦,不必多礼,进来坐吧。”皇后温和可亲的说道。

然后便有宫女上前来扶着沈婠走进帘内,指着她坐在皇后的下首一张凳子上。沈婠屏气凝神,微微欠身,好仔细聆听皇后的训示。

皇后却极其温和的样子,向身边那大约十岁左右的女孩子说道:“德昌,这位就是沈家的二小姐,以后便是你的伴读。”

沈婠微微抬起头,看到了德昌公主的样子,这德昌公主比沈婠大两岁,排行第八,生母早逝,所以由皇后娘娘抚养长大。她穿着黄缎裙,上面绣着深红色大花,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好奇的打量着沈婠。

她一看到沈婠的容貌,就大吃一惊,呼道:“看来有些传闻果然不假,真是倾国倾城啊!”

沈婠不好意思的垂下头,皇后笑道:“看你惊讶的,只怕日后你们在一处,旁人要多看她几眼,把她当成正经公主了。”

沈婠心中一跳,不明白皇后是何用意,但她隐约猜出这句话里的敌意,忙谦恭的说道:“民女蒲柳之姿,怎能与公主万金之躯相比呢,娘娘谬赞了。”

德昌却是个直爽之人,也没听出皇后的言外之意,上前拉住沈婠的手,笑道:“哪里,母后说的是实话,你真的比我要美多了。”

沈婠抬起头冲她微微一笑,德昌愈发喜欢起来,回头对皇后说:“母后,我带沈婠出去走走可好?”

皇后温婉的笑道:“好,你们去吧,仔细别摔着。”

于是德昌高高兴兴的牵着沈婠的手往外走去,沈婠仍不忘想皇后施礼道:“民女告退。”

到了外面,德昌立刻开心的对沈婠说道:“这会子可好了,我正想着你能进宫来,宫里的女儿们太少了,过两年六姐出了阁,我便又要少一份乐子。如今你进宫陪我,那是再好不过的。”

沈婠忙道:“公主爱惜,沈婠实在不敢当,一定好好陪公主念书。”

德昌叹了口气,摇头道:“念不念书的到无所谓,反正母后也说了,女儿家会些女红便可,只是我贵为公主,还是要学习礼数。”

沈婠一听,想来这八公主不爱读书,正中下怀,随即脸上便浮现出笑容来。

没注意德昌一直盯着她,看见她的笑,忍不住叫道:“沈婠,你笑起来,更美了。”

沈婠被她弄得实在很不好意思,却不知说什么,只能羞涩的笑笑。

却听到那边有人近乎崩溃的嚷道:“天呐!沈婠,这还是你吗?你竟然会这么笑?会害羞!”

德昌公主转过头,看到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和十二皇子一起向这边走来,刚才叫嚷的就是十皇子了。便笑着问他们:“你们今儿到有空来?”

十皇子说道:“没课,听说沈婠今儿进宫,所以过来看看。”

沈婠趁人不注意瞪了十二皇子一眼,然后笑问老十:“你瞎嚷嚷什么呢?我怎么就不是我?难道我还不能害羞吗?”说完,还故意皱了下小鼻子。

十皇子哈哈大笑,道:“是你是你,这一下就是你了。”

十二皇子刚才被她那么一瞪,原先因为看到她的笑时产生的好感,顿时又烟消云散了,不愿理她,干脆抱着双臂看向别的地方。

八皇子最是关切的问道:“如何了表妹?皇后娘娘可曾说什么?”

“自然是叫我好好陪伴公主殿下了。”

德昌也道:“没别的话,让咱们好好相处,呵呵,我平日里就听闻你们几个相处的极好,看你们如此随意的样子,我也就放心了。”又对沈婠说:“以后咱们都在一处,我和母后说说,让你进宫来住。”

沈婠忙道:“这可万万使不得。”

德昌笑问:“难不成宫里有老虎,怕被吃了不成?”

沈婠斜睨十二一眼,道:“老虎到没有,泼猴倒是有一只。”

众人诧异,十二冷声道:“我今儿可没惹你!”

“哼!”沈婠不理他,心下到是快慰,终于报了那晚他说自己是野猫的仇了!

十皇子捂上耳朵,说:“最怕听到你们吵架了,好像一日不吵就不得安生似的!”

九皇子幽幽的叹了口气,道:“看来以后课堂上要多准备个塞耳朵的棉花了。”

德昌公主好奇的问道:“为何呀?”

九皇子道:“又要堵住老夫子的喋喋不休,又不想听他两个聒噪吵嘴,岂不是得多准备几个?”

众人除沈婠和十二都笑了起来,沈婠却道:“你统共就两个耳朵,多准备了又有何用?难不成你和那泼猴是一家的,是只六耳猕猴?”

几人这回笑的是愈发厉害了,九皇子红了脸,嘀咕了一句:“可不就是自家兄弟嘛!”

第十二卷 前传 第三百一十章 进宫伴读(二)

第三百一十章 进宫伴读(二)

德昌公主笑的上气不接下气,指着沈婠说:“我今日算是见识了,你果然说话有趣,再没有旁人敢这么和他们几个皇子如此,他们也不恼你的。”

沈婠笑道:“我如此说,是我们平日里的交情好,他们不恼,是他们度量大。”

正说笑间,远远的见那边来了一群人,九皇子眼力好,对他们说:“是太子殿下来了,咱们过去请安吧。”

太子下朝之后来向皇后请安,却在外面看到了他们一群人,估计是沈婠说了什么笑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待他们请安过后,故意问:“我看你们刚才笑的前仰后合的,到底在笑些什么?”

几人面面相觑都不答话,沈婠冲他笑道:“没什么。”

太子到也不追问,道:“你们都去见过母后了?”

八皇子恭敬的答道:“还未曾见过。”

太子正色道:“如此不好,你们快随我进去见过母后。”

沈婠忙道:“我见过了才出来的,就不去了,还得去姑姑那里收拾东西,下午好同你们上课。”

八皇子看向太子,太子道:“也好,你去吧。”

沈婠曲了曲身子行礼告退,其余等人都随太子到中宫殿去问安,十二皇子磨蹭到最后一个,回头看了看沈婠,咬咬牙,跑过去拉住她。

“你干什么?”沈婠冷不防被人一扯,恼怒的说道。

十二皇子深呼吸一下,说道:“我知道你还在那日在衣柜里的事恼我,但也不用这样记仇的呀!若不是我堵住你的口,你发出声音来,现在还能站在这里和我们说话吗?”

沈婠羞得满面通红,怒道:“我能不能站在这里,用不着你来管!反正…反正…你就是轻薄我了!”

“你都把我大腿掐的青紫了,还不够解气的?你要记仇到什么时候啊!难道还记一辈子不成!”

“我就爱记仇!记一辈子又怎么了!”沈婠气呼呼的说,可一想,这话怎么听着不太对?狠狠瞪他一眼,转身走了。

十二皇子愣愣的看着她的背影,想起那日贴着她的柔嫩细滑,忽然呢喃道:“那你就记一辈子好了。”

直到进宫当了伴读,沈婠才知道原来古代学生也是非常辛苦的,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外,公主们尚有内命妇教习《女则》和《女戒》,并且还要练习琴棋书画等。而皇子们则有另外的骑射课和武术课。

幸好这些课不是每天都要上,除了大伙儿在一处学习四书五经是每日必学的外,两日上一次音律课和骑射课,三日上一次武术课和书画课。而教授四书五经的便是皇后的父亲,三朝元老谢太傅。

沈婠早早的就到了课堂上,拿着一本《诗经》装模作样的看着。

因为知道沈婠今日和大家一起上课,所以皇子们来的都比平时早,虽然十皇子极不情愿——因为要睡懒觉,却被八皇子,九皇子拉了过来。

八皇子看到沈婠在看书,问道:“表妹,你不是没学过认字吗?这书上的字你可认识?”

沈婠满不在乎的说:“认识啊!”

“真的?”八皇子吃惊的说,“表妹你可真聪明。”

“我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我而已。”沈婠随后又说了句。

八皇子拍马屁没拍到点子上,顿时错愣在那里,九皇子微笑不语,十皇子听了哈哈大笑,道:“原来咱俩都一样,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咱们。”

此时,十二皇子慢吞吞的挪了进来,瞄了沈婠一眼,坐到她身后自己的位子上。沈婠没想到自己坐的位子就在他前面,老大不愿意,刚想换位子,谢太傅却走了进来,大家各归其位,沈婠只得作罢。

谢太傅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看上去就很有学着风范,他的胡子发白,一直垂到胸前,他的脸不像一般老头那样干瘦,双目也炯炯有神,头发没有全白,是那种灰白色,一丝不苟的向上梳着,束在帽子里。

他好像对沈婠视而不见,并不多说一句,直接翻开书就开始讲解。

讲的是《诗经?秦风》中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可能是昨晚没睡好,沈婠开始打瞌睡,直到后面有人捅她,她才醒来,发现太傅正盯着她,恍然看去,太傅重复了一遍问题:“你把我刚才讲解的,再说一遍。”

沈婠木然的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太傅皱眉,八皇子忙道:“太傅大人,她今日头一天上学,以前并没读过什么书。”

太傅稍微舒展了一下眉头,又换了个问题,问:“既然如此,那这位小姐可知《四书》是哪四书呢?”

这个沈婠知道,忙答道:“《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太傅还算满意的点点头,看在她是第一天上学的份儿上,让她坐下。沈婠舒了口气,打起精神来,可不敢再瞌睡了。

上午结束了,皇子们去上骑射课,沈婠便跟着公主们上音律课。

教授琴技的是一位年轻的乐官,按照礼制,沈婠要向他行拜师礼,因此沈婠先向那位公主行礼之后,再向乐官行了跪拜礼。并介绍自己道:“学生沈沈婠,拜见老师。”

那乐官忙扶起她,温和的说道:“快快请起。”当他靠近自己时,沈婠竟然从那人身上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不觉心中一惊。

她趁着起身偷偷看了他一眼,发现他不仅年轻,而且长相清秀斯文,微微动了动嘴角,就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

那名乐官姓杨,他和蔼的问沈婠:“不知小姐以前可学过琴技?”

沈婠摇头道:“不曾学过。”

杨老师笑了笑,道:“那我便将昨日所讲的指法再讲一遍,公主们就当温故知新吧!”

说完,他就开始教授指法,沈婠艰难的听着,听到最后,她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开始开小差,偷偷的问德昌公主:“这杨老师这么年轻,到底担任什么官职啊?”

德昌悄悄告诉她:“你可不要小看他,他虽年轻,琴技却极为了得。不仅我们,就连皇后娘娘有时也向他请教呢!”

沈婠蓦地倒吸一口气,心想:怪不得,这杨老师身上的香味,竟和中宫殿内的香味如出一辙!

第十二卷 前传 第三百一十一章 进宫伴读(三)

第三百一十一章 进宫伴读(三)

“好了,你们先练习一下。”杨老师终于发话了。

沈婠迫不及待的伸出手指拨出第一个音,“铮!”声音巨响,吓了沈婠一跳。杨老师和蔼的对她说:“你还没有调音呢,别急着下手呀。”

沈婠冲他笑笑:“老师我不会调音。”

他一愣,道:“是我疏忽了。”然后走过来,手把手教沈婠怎么调音。

沈婠闻着他身上那好闻的香味,心中不免飘飘然起来、

“好了,你再试试。”

“恩。”沈婠轻轻的拨了几个音,果然发现声音清脆悦耳,按照他教的指法,磕磕碰碰的终于把“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给弹顺畅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感觉手指都快磨破了,德昌和沈婠走了出去。德昌说要回中宫殿去,沈婠想了想,道:“那我就先回家了,明日再来。”

于是两人便分道而去,沈婠顺着出宫的路走,走到暖风亭时却看到太子站在那里,太子看到她,笑问:“第一天上课的感觉如何?”

沈婠嘴硬:“不过如此。”

谁知太子走近她,不由分手的抓起她的手,放在眼前细细的看,看到她指尖发红,叹道:“还嘴硬,瞧你这手,若这般下去,迟早要破了一层皮,不过才一个下午的音律课,何必这么拼命?”

沈婠想抽出手来却不能够——力气太小,他抓的又紧。只得说道:“那有什么法子,要是不认真,丢的是我父母的脸。”

太子笑了笑,看一眼身后的宦官,宦官立刻恭敬的递上一样东西,是个青花瓷的小瓶子。太子接了来,塞到沈婠手中,道:“回去擦两回,这天儿要冷了,别碰凉水,下次弹琴之前再擦一下,就不会红的这么厉害了。”

沈婠拿了瓶子道声谢,又好奇的问:“你是在这儿特特的等我吗?”

太子笑道:“哪里特特的等你了,正要往太极殿去,你赶紧回吧!等八弟他们下了骑射课,你又得被他们缠着。”

沈婠忙道:“那到真是,我可回去了。”说完又福了福身子,道:“沈婠告退。”

太子抬了抬手,沈婠赶紧跑了,免得再被那群猴子逮个正着。她不知道,太子一直看着她的背影,直到她转过弯,消失在宫门外,太子才收回目光,对跟着的人说道:“这事对谁也不许提,尤其是太子妃!走,回东宫。”

那宦官诧异道:“殿下不是要去太极殿吗?”

太子皱眉:“糊涂东西,才从那里来的,又去作甚?”

宦官忙低了头,太子好似也觉察出什么,当下沉了脸,自顾自的走了,后面的随从慌忙跟上。

可就算太子不提,太子妃难道就不知道吗?

这边沈婠刚出了宫门,那边东宫里太子妃就得知了这件事情。

“什么?拿着御赐的药特地在那里等候,就是为了给那小贱人?太子可还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太子妃皱着眉头,咬牙切齿的问。

给她通风报信的小太监身子瑟缩了一下,犹犹豫豫的答道:“太子殿下…殿下还…还抓住了沈婠的手,不肯放。”

“哐”的一声,太子妃手中的茶盏摔了个粉身碎骨,小太监连忙低下头,大气也不敢出一下。身旁的嬷嬷忙上前道:“娘娘仔细伤了手。”

太子妃连连冷笑:“哼哼哼哼,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狐媚子霸道的,平日里和那几位皇子没大没小就算了,如今连太子爷也敢勾引!他们沈家也太无法无天了,以为单凭这个就能只手遮天了嘛!”

嬷嬷使个眼色,伺候的宫女太监纷纷退下,她这才上前劝道:“娘娘可千万不能在太子爷面前说这话呀!他如今和宰相已经势同水火了,这万一要是…”

“嬷嬷,你也知道他和宰相政见不同,就该远离那家人才对,怎么也就两年前的事儿,不过是柔妃生辰那日见了一面,怎么就念念不忘了呢?之后但凡那小贱人进宫,太子爷就要找借口见她一面,如今是越发离不得了!”太子妃又怒又恨,又气又急,“那小贱人现在进宫当了八公主伴读,八公主又是养在母后娘娘名下的,少不得要往中宫去的勤快,今儿早上就遇到了咱们那位爷,没想到…”

“娘娘千万要稳住阵脚,一来那女娃子年纪还小,二来,咱们太子爷也不一定就真的对她动了心思,就算是真的…奴婢说的是假如,假如是真的,太子爷为了江山社稷,也会掂量一二的,毕竟那女娃子姓沈!”嬷嬷苦口婆心的说道,压低了嗓音,凑上前去,“再说句大不敬的话,别看皇上对宰相青眼有加,可未必就肯给太子联姻。他们家已经有个裕王妃了,难不成好处都让他们家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