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九娘从来不厌恶吃药,现如今一日照三顿的喝,喝了没两日她便受不了了。感觉自己不止嘴巴里全是苦味儿,身上头发上乃至被褥上空气里都飘荡着一股浓浓的苦涩味道。

尤其体虚不能下榻,吃饭喝水乃至换衣如厕具有人服侍,莲枝几个婢女俱是将她当瓷人看待,也将九娘养娇了起来。

现如今,九娘觉得自己格外娇气,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有这种心态过。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原因,也可能是倒活回来了,年纪小了,心态也似乎幼稚了些。莲枝每顿端来药碗,便会和九娘发生一场极为激烈的斗争,她会想着各种法子赖掉喝药,无奈莲枝火眼金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其实九娘也是实在闲的无聊,因为除了这个,她实在没什么可打发时间的。吃完喝完便是睡,莲枝总是让她多睡,似乎多睡觉便能让她的身子好起来。

九娘想找个人来陪自己都不能,萧十娘因为九娘身体原因,除了来探望过她两次便不再来了,因为太医说九娘要静养。而楚王,自那日九娘醒来,也就来看过她一次,这不禁让九娘甚是忿忿,她拼了小命救回来的人,竟然如此忘恩负义,用过就丢啊。

可楚王向来就是如此啊,心底还有一个声音这么说。

所以九娘觉得莲枝说自己昏迷期间,楚王每日都会来陪着自己,一定是骗她的。这与她记忆里的楚王实在不符,且那个人从来对谁都没上心过。不过莲枝也不可能骗她,所以九娘想,那人定是怕她死了,怕她变成鬼来缠他,怕自己心里愧疚,所以才会如此的。

可他会心里愧疚吗?

这日,楚王罕见的出现了,还是坐着轮椅由常顺推来。

“好些了吗?”

“好多了,谢谢表哥的关心。”

楚王点了点头。

静默了半响,他突然问道:“那日的事你是否还记得?”

那日,哪日?

九娘一愣,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对方。

楚王手指敲了敲轮椅的扶手,“就是那日你晕倒之前的事。”

九娘的神色有一瞬间变得难看起来,不过很快便掩去,她倒没有多想,而是想到自己晕倒前塞给楚王那个小纸包。

那个小纸包里放着她用莲枝买的简陋药材配置出来的药粉,是一种粗劣的迷药,却是效果极佳,嗅之昏迷,大约得两个时辰才能醒来,除了特制解药,其他无药可解。其实她还可以配置出更好的迷药,无奈手里没有材料,配这药的材料还是那日帮楚王买药草时顺带回来的。

九娘配这药本是用以防身,那日濒临绝境,自己实在支撑不下去了,便塞给了楚王让他暂且防身。却未曾想到敌人没来,自己两人被萧家人找到,按着楚王的性子,定然是起疑了。

千思百转只在一瞬间,九娘按下慌乱,若无其事道:“表哥说的是那小纸包吗?那是九娘配出来的一些药粉,没有什么大用,也就是能把人迷晕。不过九娘也是第一次配出来,也不知道是否有用。”

九娘的模样十分淡定,似乎这事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大事。如此坦荡,倒让楚王有些讶然了。

他目光一闪,“这药效果十分好,本王让常顺试过。”

效果极佳,只需一点点便把几个壮汉都迷倒了。这也是这两日楚王未来这里的原因,除过之前那些的猜想,这包药粉也是疑点。一个常年呆在深宅大院的少女,她是如何懂得这些的,还有之前帮楚王按摩腿脚以及那拔毒的汤药都非常令人疑惑。

楚王有一肚子的疑惑,此时也不过只袒露了一点出来。

九娘点了点,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小脸上有几分喜悦,似乎喜悦药粉有效的样子。

“真的有用?那真是太好了!”不待楚王做出反应,九娘哈哈笑了两声:“我还以为是阿娘骗我的呢。阿娘说家里祖上以前好像是个什么大夫,不过那时她年纪小,很多东西都记不清了。从小就生长在教坊司,后来到了年纪去了教坊司下的乐馆为舞姬,再然后就被阿爹买下带回了萧家。这个药粉还有之前给楚王表哥按摩之法以及汤药,都是家传的绝学,缝在阿娘当年所穿的一件小衣里头,只有那么小点的一张牛皮上面,写了几样。”

九娘用手比划了下,做出那张牛皮并不大的模样。

“这些都是在那张牛皮上所学,之前跟表哥说有个大娘所教,也是阿娘临终前专门交代过,要好好保守这个秘密,不要与外人知晓。表哥也不是外人,咱们也是同生死共患难过,如今九娘告诉表哥,表哥可不要告诉别人。”

这一番说辞,是萧九娘早就演练好的,本是以防万一楚王问起那按摩之法以及拔毒的药汤,好作以回答。哪知出了个小纸包之事,如今用来解释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萧九娘并不是无的放矢,这是根据她上辈子后来发生一事繁衍而出。能被没入教坊司身份大多不平常,以前家里祖上大多是官员之类。月姬家也是如此,按着九娘上辈子所知,她外公家早年可是宫里鼎鼎有名的一个太医,后来不知犯了什么事被砍了头,并连累了家眷。

九娘并不怕楚王查,这事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不好了解的,可对于某些人来说,想查清楚极为简单。因为一旦入了教坊司便是有记载的,包括人去了哪里也是有迹可循。以楚王的权势,不过是往下吩咐一句便全部了然。

至于九娘说的模模糊糊,也不提太医什么的,不过是想让楚王自己查。她阿娘被没入教坊司之时,只是懵懂之年,她年纪也不大,哪能知晓的如此清楚。有时候有些话说得太过满,反而不如说的模糊些,让对方自己查更好。九娘太了解楚王的性格了,他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萧九娘的表情十分坦荡,且说辞有根有据,实在让人不得不相信。楚王面色沉吟,实则眼神一直盯着九娘的表情,实在抓不到什么端倪,才收回了眼神。

“此事本王自然不会与他人说。”

九娘心里松了一口气,还未等那口气顺出来,楚王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她差点没从榻上弹起来

“你真的不记得你那日所说的几句话了吗?”

☆、第44章

第42章

“你真的不记得你那日所说的几句话了吗?”

这句话在萧九娘心中引起了惊涛骇浪,记忆不由自主的回到了那夜。

黑漆漆的江水,滚滚的暗流,刺骨的寒冷,还有那股打心底升起的疲惫……

那一刻,她真的觉得自己快死了,身体大脑仿佛全部都不是自己的了,只剩下了本能……

她非常不甘心,她才刚活过来没多久,她还有许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她还没有摆脱萧家,她还没报上世上最粗的大腿,就这么死了实在不划算!

“……我不过就是想找个靠山而已……”

“……穆谨亭,为了救你,我把自己都搭上了……你可一定要记住啊……”

“……这功劳大破了天,你要是敢忘了,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一个荣国夫人可不够,来十个吧……”

“……主子……我好冷啊……小九儿感觉自己快死了,就好像那次一样……”

……

本是模糊的记忆,却因楚王这句话而清晰起来,九娘努力不想让自己脸显得僵硬,为此,她呵呵的笑了起来,可那笑却怎么都听起来有些怪异。

要死了要死了,她怎么说出这些话来。可此时再去追究已经晚了,现如今该考虑的是怎么打消楚王的疑虑。

这个人那么精明,她蒙得住吗?

不管如何,她也得试上一试。

“什么话?表哥你说什么啊?”

看我的表情多么无辜,所以‘表哥’你一定要相信噢!

现如今九娘大脑一片混乱,所思所想完全搭不上线,只剩下本能反应。

“真不记得了?”楚王声音中隐隐带着叹息。

九娘使劲干笑,“记得什么啊?表哥你说那会儿到处都是黑漆漆的,九娘又冷又怕又累,唯一的念头就是一定要游到岸边去。脑袋里一片浆糊,要是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表哥你就当我是发癔症,全是瞎说的。不过九娘那会儿实在记不得自己说什么了,难道我说了什么吗?”

两双眼睛对看,良久,楚王的眼中闪过一抹茫然。

听萧九娘如此说,突然楚王也不是太肯定了,因为那个时候不光九娘意识模糊了,其实他也是,若是说没有那个梦,那些话他可能并不会放在心上。可也因为是那个梦,让他升起一种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感觉。

难道那些话并不是她说的,而是那个梦留下的后遗症?

这几日楚王看似与平常并没有什么两样,实则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迫切,他莫名的希望那个梦再来,可是那个梦却再也没有来过,甚至为此这两日他大多时候是处于睡眠状态,可惜那个梦依旧没来。

也许真是他魔怔了……

这时,莲枝端来一碗药来,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九娘一看到那托盘上的药碗,反射性的便转移了注意力,小身子往床榻里面挪去,眼神十分警惕。

“又到了喝药的时间吗?”她的小脸很僵硬。

莲枝斩钉绝铁的点了点头。

“等一会儿再吃。”九娘打着商量。

莲枝摇摇头,“不成,药放凉了就不好了,刘太医说要趁热吃。”

“可是我这会儿没胃口。”

娘子你什么时候喝药有胃口过?不过这话莲枝自然不能说出来,只是以坚定的眼神望着九娘,告诉她自己一定会让她喝药的决心。

九娘非常无奈,眼睛一转看到一旁的楚王,道:“好了,你放这边吧,没看到我跟表哥正在说话,你放着我马上就喝。”

方才楚王和九娘说话时,屋里的所有人都被遣下去了,莲枝自然不敢犯忌讳,只能无奈将药碗放在榻旁的一只小几上。

“娘子可千万别忘了啊。”她不放心的又叮嘱一遍。

九娘瞥了她一眼,不耐烦的挥挥手。

莲枝退下了,九娘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坐好,挪挪靠枕,掖掖被子,反正就是不看那碗药。

楚王默默的看着她,九娘似乎感觉到楚王在看自己,扬着笑脸问道:“表哥,你用过午饭了吗?”

楚王点点头。

“九娘也用过了,中午吃了……”她列出一大堆菜名来。

自从她救了楚王后,待遇便直线拉高,以往用饭也就是四个菜一个汤,如今涨到了七八个菜,还有燕窝补品之类可吃,且都是大厨精心烹调出来的。

九娘自然吃不完,不过剩下的赏给婢女们便好。如今九娘身边的婢女个个吃得是粉颊圆润,气色极好,反倒是九娘这个做主子的一直不见吃胖,气色虽比之前刚醒来那时好多了,但还是不如以前。

刘太医说是伤了根儿,得好好调养,急不来的。

楚王目光闪了闪,望向那几上的药碗,“既然午饭用过了,你似乎该要喝药了。”

九娘小脸一僵,顾左右而言他,“待会儿再喝,有些烫口。”

楚王蹙眉,伸出指尖去触了触药碗,“已经不烫了。”

“肯定烫的,我日日喝,有经验。”那个意思就是说你没经验,就不要插嘴了。

楚王狭长的眼眸危险的眯了眯眼,这会儿要是再看不出九娘是个什么意思,他该白活了这十几年。他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伸出手去端起那碗汤药,并递过去。

九娘偷瞄了下楚王的脸色,心中揣揣。

其实认真说来,她是挺怕楚王的,尤其楚王沉脸的时候,无关于其他,而是上辈子的深刻记忆。

按理,九娘自然就顺着台阶下来了,以示听话乖巧。

可是想着之前发生的那一切,九娘可不认为打个岔那事便过去了,就算楚王此时不再问,也并不代表他打消了疑惑。她还得做点什么,才能让他真正的打消疑虑。

这么想着,九娘悄悄往后面退去,并用一双小手捂着自己的眼睛,顺着手指缝里去看楚王,可怜巴巴的模样。

“表哥,不喝行不行?”

“不行。”

“药太苦了。”

“良药苦口。”

抽抽搭搭的声音响起,“那是因为你没喝,表哥不知道这段时间九娘都泡进药罐子里了,成日里药不离口,一天要喝好多碗。喝药喝得吃饭都没味儿,嘴巴里全是苦味儿。”

小小的一个人,瘦弱的身子包裹淡绿色的寝衣里,寝衣的带子在腰部打了个结,更显得腰肢只有一把。这么小的一个人儿,那夜是怎么带着他游到岸边的?楚王至今想象不出来,事后每每回想都是心有余悸,也因此每次看见萧九娘,楚王的心不由自主的便软和了下来,只是他自己没发现罢了。

“你身子还没好,不喝药不成。”

耐心也出奇的好,换着是他人,楚王有疑虑从来不会主动问出口。疑了便是疑了,没有触犯到自己,便远远驱逐,触犯到自己的,楚王的手段也不会比别的皇子良善。可在她身上却是屡屡犯禁,明明有许多疑问,却放之任之,若不是这次几件事连在一起,楚王必须表态,他大抵还是无视的。

他并没有觉得她会害自己,这是他的直觉。

事实证明他的直觉并没有错,就好比那日一样,那种艰难的情况下,她也没丢下自己。

所以在九娘来看,楚王的询问让她心悸,她生怕一个不小心在这个小心眼的男人面前漏了底,还要装年纪小不懂事来打幌子。殊不知在楚王想来,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会影响他的思想和认知,之所以会问这些,不过是被那个梦的影响。

这一会儿楚王也想过了,也许真是他受了那个梦的影响,就算不是,他也忘不掉那日浸在江水里,一直在他眼底浮浮沉沉的那颗小脑袋……

“过来。”楚王道。

九娘抽抽搭搭的,却也不敢不听,慢慢挪到楚王的面前。

“手放下。”

九娘心里想,还好她擅长做戏做全套,也不擅长干嚎。手放了下来,眼角挂着几滴晶莹的泪珠。

楚王伸出手指,抚上她的脸,替她拭掉了眼角的眼泪。

不就是想要个靠山吗?

也许他现在不够强,但以后一定会很强,所以给她当靠山绰绰有余了。

不就是脾气犟,喜欢闯祸吗?

他给兜着,反正捅不破天。

不就爪子利了,看不惯就喜欢拿人磨爪子吗?

磨吧磨吧,只要不是打了世上那有限几个人,他大抵还是揽得下来的。

就当——就当自己养了个妹妹吧……

表哥?表妹?也许这就是缘分。

……

“张口。”

九娘已经被吓呆了,所以听到这句话,反射性便张开了嘴。一勺药喂了过来,她下意识的吞了下去,然后一勺两勺,直到一整碗药都喝下去。

楚王的脸庞俊美无涛,眉眼儿纹风不动,似乎并不以为自己喂药是什么不妥之举。九娘的表情很僵硬,却老实的一口一口将那些药俱都吞了下去,似乎喝药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事后许久许久,九娘自问那碗药是个什么味道,答曰,没有味道。

*

那日喂完了那碗汤药,楚王便离开了。

临离开之前,交代莲枝以后一定要盯着九娘喝药。莲枝有些愣愣的,九娘早就呆了,以至于楚王离开了许久,这主仆二人才反应过来。

莲枝想的是,楚王殿下果然关心娘子。

九娘想的是,主子他被鬼上身了???

之后几日,楚王每日都会来探望九娘,虽再未‘鬼上身’的喂九娘吃药,但行为举止中看得出与以往不同。那日的疑问也在未出口过,久了,九娘也就将心中的担忧扔在了脑后。

也许这真是救命之恩的不同待遇,这辈子的发展完全脱离了上辈子的轨迹,但九娘并不排斥,过程不一样,但殊途同归。

也许她不该走心腹之路,而是应该走狗腿小表妹之路?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其实还是挺不错的。

又过了几日,见楚王和九娘的身子都将养的差不多,萧珩便安排着准备启程了。

这次启程比上次阵势更大,萧家等人之前坐的那艘船不算,后面又多了一条船,随同船而来的还有大批的萧家护卫,似乎那日之事真的让萧家人心有余悸。

可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只有那有些人心中才清楚。

*

兰陵处在沂州境内,若是认真讲,应该叫兰陵镇。

兰陵历史悠久,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好几百年前。兰陵最为出名的除了兰陵萧氏这个传承几百年的大氏族,便是兰陵的美酒了。

前朝一位大诗人有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说的便是兰陵的美酒了,兰陵的美酒美名天下,而这兰陵的美酒则指的是萧氏家传的族酿。萧氏一族光凭这兰陵美酒,每年便不知替族内赚得多少金,也因此兰陵萧氏并不若其他世家,祖业以田产为主。当然田产也是有的,最为主要的营生还是兰陵酒。

兰陵身为萧氏一族的祖地,自然不同一般,说是镇,其实比一些上县也不为过。分内外两城,外城主要是以商业为主,以及一些宅邸、酒楼、客栈、食肆、商铺等,而内城则是萧氏一族的祖宅,占了内城近乎三分之二的面积,另外三分之一的其实也是属于萧氏一族的,只不过住的都是些萧氏的旁系分支以及附庸之类。

在兰陵当地,萧氏一族就宛如是一位王的存在,当然明面上肯定不能这么讲,但私下里兰陵就是萧氏一族,萧氏一族便是兰陵,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

坐在马车里,半撩着窗纱往外看去,萧九娘等人尽皆目瞪口呆。

兰陵比不了长安的繁华富饶,但长安可与萧氏一族没什么关系的,此番一路从城门进来,迎面扑来的是美酒的清香,客栈酒肆商铺林立,路上行人身穿华衣,熙熙攘攘,平整宽广的大街能供数十辆马车并行,并不若之前众人所想象的那般穷乡僻壤。

尤其从外城进内城这段路上,要通过一条数十米的护城河,再看那远处高大壮丽的内城门楼。内城城墙高约数十米,城门上建有城门楼,四角翘沿,文雅且壮丽,门楼墙上镶有匾额,上书“东海镜清”,此乃内城的东门。

进了东门,四处便显得清幽起来,又往里走了大约两刻钟的时间,终于到了萧家的祖宅。

只见一片偌大的宅邸坐落在这片大地上,左右尽皆看不到院墙的尽头,墙内重檐飞翘,重重叠叠,反正萧九娘是估摸不出来这萧家祖宅有多大,比长安的萧家宅邸大几倍有多绝对是有的。

萧家规矩森严,女子并不能从正门而入,所以之前车队便分开了。到了侧门,门前早有仆妇婢女肃立,一见萧九娘等人下了马车,便纷纷上前行礼,并扶着几人上了软轿,往宅内行去。至于其他行礼之类,自有人安排。

一路坐了软轿往内而入,只见假山叠翠、飞瀑溅珠,又有重楼叠宇、雕栏玉砌,屋宇楼阁掩在奇花异草之间,一色的粉墙黑瓦,远远似有水光曲桥,端得是富贵无双,又有一股清贵肃穆的底蕴在内。

路上有行走奴仆,见了这一队人来,俱是垂首敛目站于两道旁,可见萧家规矩严明。这气势这氛围,让九娘几名小娘子俱是端坐正颜,也不敢胡乱张望,更不用说行在轿旁的几人贴身婢女了,那叫一个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