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你是萧九娘?怎么行到此处来了?”

太子坐在轮椅中,一身紫色的华服衬得他满身贵气十足,不若上次九娘见到的那般清雅慵懒。他腿上盖了一层厚重的毛毯,歪歪的靠在轮椅中,疏淡的眉轻拢,月光下清瘦的脸上似乎还留有几分淡淡的落寞。

“九娘和家中姐姐走散了,她们说是去放花灯,九娘便顺着水边去寻,看样子是走错了路。”

太子笑了笑,抬手对九娘身后指了指,道:“你确实走错了路,且越走越远了,应该是往那边去,你反倒往这边来了。这样吧,孤也要往那边去,你同孤一道。”

九娘自是没什么可说的,跟在太子轮椅旁往前行去。

这一路上极为幽静,九娘脑海中的各种念头纷纷冒出。

她可是知晓太子因为身体原因,几乎不出皇宫大门的,没想到这次赏月宴,太子竟然来了。

难道这次选妃是给太子选的?

这个念头闪电似的在九娘脑中划过。

努力回忆上辈子的记忆,太子是有太子妃的,只是太子妃和太子一样,素来低调,很少在人前露脸。上辈子九娘很少会去关心这个,因为这种事和她并没有什么关联,之所以会知道点,还是因为王家。

‘王家’这两个字,顿时让九娘被雷劈似的脑海清明起来。

然后九娘便突然想起楚王为何会说昌平公主又会得意起来,因为在她上辈子的记忆中,太子妃是王家的女儿,是王四郎的姐姐,也是朝霞郡主亲姐姐王大夫人的嫡长女。

一时之间,各种思绪在九娘心中翻腾了起来,她突然觉得之前楚王的建议很不错,她本就有这个打算,此时更加坚定了想法。待这次事罢,便去国子监找那位张祭酒。

“太子哥哥,原来你在这儿啊,皇姑父正命人四处找您呢。”

远远的,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就见不远处行来几个人,最前面的那人正是孟嫦曦。

孟嫦曦本是没注意一旁那个人,直到快步走到近前来,才发现九娘的所在。

月光下,九娘一系鹅黄色素缎齐胸襦裙,上配广袖葱绿色短襦,臂弯处松松搭着一条艳蓝色轻纱披帛。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盘了蝶髻,鬓侧带了几朵形状俏丽的蝴蝶鬓花,一对明珠耳珰垂下来,更显得她玉颈纤细,下巴尖尖,平添了一抹稚弱的娇嫩。一阵清风吹来,披帛和裙摆随风飘荡,映着清凉的月色,就仿若是清艳无双的莲妖。

让随后走来的赵王成王齐王几人,眼中俱都闪过了一抹惊艳。

一阵木制轱辘滚动的声音响起,楚王竟然也来了。九娘没有敢去看楚王,眼脸一直半敛,楚王望了她一眼,如墨的眸内翻腾着让人看不清的波澜。

“皇兄。”

“可让我们一阵好找,皇兄,父皇他老人家四处找您呢。”

“孤贪看月色,便在此处呆了会儿。这不,碰巧遇见走错路的萧家九娘子,便准备一道回去的。”

九娘自然不能装透明人,只得上前一步曲膝行礼。

“见过各位殿下。”

“咦,萧九娘你也在啊,太子哥哥你什么时候和萧九娘认识的?”孟嫦曦这才眼神一闪,佯装看见了萧九娘。

还不是托了你的鸿福!

九娘只是站着,也不说话。太子看了九娘一眼,笑着道:“之前五弟带进宫,孤见过一面。”

孟嫦曦咬着下唇,看了看太子,又去看楚王,突然不做声了。

见此,赵王几个眼神俱是一闪,都含着笑也不说话。

这时,楚王出声了,“皇兄,赶紧过去吧,免得父皇担忧。”

太子点点头,一众人便往前行去。

似乎所有人都忘了一旁的九娘,九娘跟上前也不是,不跟也不是。突然,楚王侧首看了看站在原地未动的九娘,道:“不是走错路了?本王送你回去。”

九娘心中一跳,巴巴的小步跑了过来,“表哥——”

楚王似乎看出了九娘心中的担忧,微微一哂,低低的应了一声。

这一番变化,尽皆收入众人眼底,也是素来淡漠的楚王第一次显现出对待他人的一些不同寻常。

楚王没有料到九娘会和太子偶遇,且让一群人碰上。既然太子挑明了说,他也没什么好遮掩的,本来之前那种想法便有所动摇,他就且看看有谁敢主动跳出来摸老虎屁股。

至于孟嫦曦,楚王眼神几不可查的绕过赵王和成王,讥讽一笑。

眼角余光看见她小步的跟着一旁,形状姣好的侧脸,小弧度翘起的唇角。楚王突然觉得,心情很好。

*

越往前走,人声越大。

远远就看见一众贵女们围在临近水边的一处,有站立着的,也有挽起裙摆蹲下的,笑语声声,甚是欢快。

前方不远处是一片在月光下泛着淡银色光芒的水面,一盏盏样式不一的花灯载着橘黄色的烛光驶离了岸边,往远处飘去。水面上已经放了不少花灯了,远远望去甚是美丽。

有人似乎看见往此处行来的一众人,发出惊讶的轻叹,紧接着交头接耳,所有人俱都站直起身,往此处望来。

“是太子呢,天呐,怎么太子殿下今日也来了。”

“还有成王殿下……”

“赵王和楚王殿下也在……”

人群中发出嗡嗡的小声议论,却是不敢冒然上前,只能表现出自己最美的样子,眼巴巴的看着。

“九娘——”

一个惊讶的声音响起,却是萧三娘看到九娘和太子一众人站在一处,发出的惊叹。

九娘对三娘笑了一下,便转头和楚王一众人告辞了,太子一众人继续往前行去,而九娘则是往三娘这里走来。

一众贵女们俱是用惊讶、疑惑,甚至隐隐带了点妒忌的眼神望向萧九娘,却因不知为何眼前这少女能和太子一众人行在一处,而不敢发出质疑声。

九娘几乎是没有什么障碍,便走到了三娘几人的身边。

三娘惊讶问道:“你怎么和太子他们走到了一处去?”

“走散后,我本是来此处找你们,却是迷了路,刚好碰到楚王表哥他们,就顺道走了一段。”

三娘还想说什么,有宫婢匆匆前来说皇后和贵妃到了,于是一众贵女们俱是不敢耽误,往之前出来那处露天平台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ps:这章改了一个小时,更新晚了点。

突然发现好久没求收藏了,求下文收,求下专栏收,求戳求包养~\(≧▽≦)/~

☆、第61章 42.0

第59章

从紫云楼二楼这处临窗的位置,可以清楚的看清那处露天平台的所有情景。

承元帝抬手一指,遥指那处平台之上众多粉妆玉琢,但俱是貌美如花的贵女们,“皇儿,可有中意的?”

此时这紫云楼二楼,除了几个内侍肃立,赫然只剩下承元帝和之前与九娘相遇的太子两人,而楚王、成王等人却是不见了踪影。

从此时情形来看,九娘所猜并没有错,这次的赏月夜宴确实是为太子选妃而来,而太子早在来之前便知晓了这一事宜。

望着空中明月的太子神情有些恍惚,听闻承元帝之言,便眺眼望了过去,平台之上的众少女们婀娜多姿,莺声燕语,笑语纷纷,闭月羞花,美不胜收,却是没有一个能留住他的目光。

他清瘦的脸上缓缓挂起一抹笑容,望了承元帝一眼,“父皇,孩儿听您的。”

承元帝眼中闪过一抹痛苦,是那么的明显而又悲恸,却是一闪即逝,素来霸气十足的声音低落了下来,“章儿,父皇——”

太子脸上的笑容更大了,声音清亮,“孩儿懂父皇的意思,孩儿明白。”

承元帝紧紧的捏住自己的拳头,明明还不到五十的年纪,头发却早已是花白,威严而刚毅的脸上,满是深刻的皱纹。

这么多年来,作为九五之尊的他,既要操心朝政,还要挂心太子的病躯,明明应该是壮年,却似乎已经进入了迟暮。

父皇老了。

太子心中蔓延起一股猛烈的酸楚感,这股酸楚夹杂着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沮丧,是那么的浓烈。

他快速且用力的闭了一下眼睛,旋即又睁开,笑得更加灿烂,“父皇您替孩儿选吧,父皇素来知晓孩儿喜欢什么。”

……

偌大的场中座无虚席,一应俱是朝中大臣与王公贵族。

丝竹管弦之声在夜空中飘荡,又有一众貌美舞伶轻歌曼舞,满座宾客或与邻座之人交头接耳,或是起身到他席敬酒欢言,手捧各式美酒佳肴的宫婢垂首在席间来回进退,各色琉璃灯将场中照耀得富丽堂皇。

首座龙椅上无人。

坐于左侧首位的赵王、成王几人一边颇不是滋味的喝着酒,一边眼神飘忽的看着场中歌舞,不时又移到了正前方那二楼处。

那处灯火通明,乍一看去,衬着这满堂宾客似乎不起眼,可若是不起眼,成王几个又怎么可能会流连忘返。

“看来今日没咱们什么事了。”赵王啜着杯中美酒,道。

楚王侧首望了他一眼,却是没有出声。

成王笑了笑,“太子殿下选妃本是喜事,应该高兴才对,怎么二皇兄反倒似乎不满的样子?”

赵王似乎有点喝多了,一手撑着案几,一手持着酒盏,醉眼惺忪的,“去,你就会装,我不信你心里舒坦!”

齐王素来和赵王亲近,此时见赵王行举失当,赶忙拉住他继续灌酒的动作,“二皇兄,你少喝点,若是真想喝,回去后弟弟陪你好好喝。”

齐王的母妃名列四妃之末,本身不得宠,母家也不是什么有实力的世家,早年齐王的母妃便是依附刘贵妃,这种依附哪怕齐王出生后也没改过,齐王自是赵王一系的。

“本王心里舒不舒坦不知晓,不过本王看二皇兄似乎很不舒坦的样子,难道二皇兄在质疑父皇的决定?”

这么好的机会,死对头成王自然不遗余力的给赵王挖坑。

赵王想说什么,却是被齐王捂住了嘴,齐王斜着眼乜成王,“三皇兄,二皇兄喝醉了,难道你也喝醉了?抓住一句话不丢了这是,要不咱们去父皇跟前说说去?”

成王淡然一笑,举起酒盏啜了一口,一副不想和齐王计较的模样。

其实别说赵王了,成王和齐王心里都不舒坦。该大婚的年纪,却被承元帝漠视了,虽各人府中姬妾不少,但大婚的意义几人都知晓有多么的重要,不光可以联姻给自身增加助力,关键可以名正言顺的生小皇孙。

赵王和成王府中都有一两个庶子庶女,原本巴望着承元帝能看着孙儿孙女的面子上,给几分笑颜。谁知好没讨到,反而惹来训斥,皇家添了子嗣本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搁在赵王和成王身上却是成了要避讳又避讳之事。不但没有赏赐,那几个由姬妾所生的小皇孙和小皇孙女至今连个名字都没有,更不用说上玉牒了。

这下所有皇子都明白了,承元帝是不喜这种行径的,马匹拍到马腿上了。

承元帝自然不会透露自己隐晦的心态,只是拿着嫡出说事儿,大齐历来重嫡不重长,众人都知晓,可是不大婚,哪儿来的嫡子啊!

这一番选妃,本是说给皇子选的,成王和赵王等虽是遗憾不能自己挑选自己的正妃,但终归究底可以大婚了,可以名正言顺生儿子了,俱是高兴不已,连皇后和刘贵妃等几人的亲娘这几日都是欣喜万分。

哪知竟是给太子选妃的!

承元帝竟是打着非要让太子先生出儿子的念头,不允许任何人赶在前头!

就那个病秧子,如今连路都不能自己走的,给他选妃他能中用吗!可是不服气不行啊,谁让人家是太子,谁让人家即是嫡又是长!

这么多年来,太子夺去了承元帝所有的父爱以及目光,说心里不舒坦是假的,恨才是真,恨不得他赶紧死了,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成王又看了紫云楼二楼一眼,压下心中的满腔不忿。

坐在一旁的楚王看着这一幕,嘴角几不可查的勾了一下。

*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次的选妃宴,竟是给太子选太子妃的。

因为太子身体原因,以及屡屡拒绝了承元帝为其选妃行径,早已让人们陷入了一个误区,太子是不娶正妃的,即使是娶,也早已有内定人选。所以当圣旨当场宣读开来,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萧皇后和刘贵妃,包括孟嫦曦。

承元帝指了王家的嫡女王嫣儿为太子妃,择吉日完婚。

看着那个愣在当场,又是吃惊又是高兴,心情似乎复杂的丰腴少女,九娘的目光闪了闪,依稀和上辈子那个消瘦沉默的太子妃对上了号。

直到宴散,许多人都依旧缓不过劲儿来。可是缓不过来劲儿大家也知晓,这下王家要出头了。

王家本就是顶级世家之一,素来处事低调,给人的感觉甚至还不如萧家。这番家中出了一位太子妃,可不是连孟家都要望其颈背。

有些明眼人吃惊之余,不免有些看孟家笑话的心态。至于孟家人是什么心情,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次日,这个消息便在长安城内广泛流传来开,所有人都知道王家的女儿被选为太子妃了,太子殿下要大婚了。

这个消息比想象中的更加影响深远,不提外面情形如何,至少安国公府内里是骚动了一下。

王嫣儿的亲娘王大夫人是朝霞郡主的亲姐姐,也是朝霞郡主的亲外甥女,昌平公主是王嫣儿的外祖母。

听到这一消息后,朝霞郡主顿时笑了。

*

“你要去国子监念书?”

安国公夫人眼神复杂的看着眼前的这名少女。

少女一身素净的烟翠色短襦,配着月白色长裙,显得格外的清丽脱俗。她眼睑半敛的站在堂中,态度恭敬而又不失仪礼。不管是从样貌还是从气质仪态上,安国公夫人都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名少女已经成为萧家女儿中较为出类拔萃的一个。

那日赏月宴上发生的事,安国公夫人虽是没有去,但也了解了许多,虽是有些遗憾自己家中无人被选上,但崔氏禀上来的事,则是让她心绪颇为翻腾了许久。

萧九娘竟然和太子赵王等人同行,看模样似乎熟稔?

安国公夫人不禁联想甚多,甚至感叹萧九娘年纪太小,若不然说不定此番萧家便能出个太子妃。

这种想法若是让外人得知,大抵会认为安国公夫人痴心妄想,白日发梦。实则所有人都不知道,当日萧九娘的名字确实出现过承元帝的脑海,且让他斟酌了许久,太子看似平易近人,实则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么多年来,能让太子另眼相看的贵女,除了一个孟嫦曦,便只有一个萧九娘了。

尤其儿子之前失踪了一会儿,却是和这个萧九娘在一起,虽从内侍口中得知,太子和萧九娘只是偶遇,但太子能出言让九娘同路,对承元帝来说已经是让其吃惊的事了。

承元帝有一瞬间,生出想点了萧九娘为太子妃的念头。

可惜这个念头很快便压了下去,萧九娘年纪太小,连十四都还不到,这么小的年纪又如何繁衍子嗣。之后选了王家的嫡女王嫣儿,所有人都浮想联翩,甚至因此猜测承元帝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无人知晓,承元帝之所以会点了王嫣儿,不过是看她体态易于生养,且身份也不低罢了。

这一切外人自是不知晓,九娘不知晓,安国公夫人也不知道,不过却并不影响她对萧九娘的欣赏。

这种欣赏是看出了九娘日后的潜力,也是看出了她日后可利用价值,尤其此时因为王家突然崛起,再说明白点,昌平公主又可以得意起来。安国公夫人本就在为朝霞郡主与萧九娘之前的事头疼不已,此番萧九娘提出去国子监念书,不禁让其赞赏对方的心志,也为她解了一项难题。想着九娘如今年纪还小,也不会耽误日后之事,安国公夫人很爽快的答应了。

“你的想法是好的,这样吧,祖母会命人去操办此事,你且静候佳音。”

有人代劳自是好的,想着袖中那张楚王的名帖,九娘觉得也没有拿出来的必要。

*

安国公府办事的速度很快,很快九娘便收到了安荣院那边的传话。

同时而来的还有一套国子监的常服,与镂刻着萧九娘之名的学牌,以及允许入学的批文。

知晓九娘要去国子监念书,萧家的小娘子们尽皆是钦羡不已,萧三娘当年也有这种念头,可惜萧家无人关注此事,她素来秉性柔顺,也不过是自己想想罢了。

在萧家人的想法里,女儿养大了,就是拿去联姻的。外貌和学识不过是附加值,有那点功夫还不如多去参加一些各家的筵宴,争取博得个好名声,日后也便于出嫁。

又过了两日,九娘入学的时日到了。

一大早,翠云阁里便忙碌了起来。

用罢了早饭,莲枝几人拿出那身颜色素淡的国子监学生常服,服侍九娘穿上。

衣裳刚拿到手上,莲枝便露出不愉之色,一边服侍九娘穿上,一边抱怨:“娘子,这衣裳也太丑了,虽是料子不错,但颜色黯淡,还不如还不如咱们家奴婢所穿的衣裳。”

确实如此,这学生的常服以苍青色为主调,上身是一件短襦,下身是条同色的长裙。若是男子穿这种颜色,大抵还是不错,但像九娘这个年纪的少女,哪个不是红啊黄啊,再不济也有个翠色,衣裳上的刺绣更是花样繁多。这一水的苍青色,连个绣花都没有,也难怪莲枝会抱怨不已了,觉得委屈了自家娘子。

“好了,既然是学生服,肯定大家都是如此,本就是去念书上学,又不是争芳斗艳去的。”

莲枝想想也是,倒不在出口抱怨。只是帮九娘梳发之时,免不了在其头上动了些心思。

太过颜色鲜艳的珠花鬓唇是不能用了,太过花样繁多的发髻也是不配这身衣裳,莲枝便帮九娘梳了一个反绾髻,只是在两边各缠了一串米珠的发绳,脑后别了一支蝴蝶玉簪,耳上也带了一对玉蝶耳珰。

这么一打扮,倒是看起来俏丽不少,素净中带着一抹这个年纪应有的稚嫩。抛去了华丽婀娜的打扮,这才是十三岁少女应有的模样。

之后,莲枝和小翠两人一人提着九娘的书囊,一人随侍在后,先坐了软轿去侧门,之后换了马车往国子监而去。

马车在国子监门口停下,莲枝将书囊递给九娘,这可不是在自家族学中,什么婢女仆妇却是不能带去的。仅有一名安国公府的管事随同九娘进了国子监,也是带着九娘去所属学院的。

九娘被分在太学院,国子监分为六学,所谓六学,便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律学、书学、算学置学生一千人,学生皆为八品以下官吏子孙及庶人学子。四门学置学生八百人,学生皆为七品以上官吏子孙,至于太学院置学生五百人,皆为皇亲国戚以及当朝三品以上的官吏子孙。

先不提安国公府乃是国公的爵位,光九娘身负从二品的县主之位,就足够进入遍布世家贵族子弟的太学院了。

一路进了太学院,太学院的建筑大多朱颜碧瓦,虽无层楼叠榭,但屋舍也是林立分明。走过几排教舍,入了后院便是一栋两层小楼,管事领着九娘入了小楼,来到一处房间前敲了敲门。

“进来。”

得到允许后,推门而入,就见一间布置整洁的书房中,迎面正对门的方向摆了一张大书案,书案之后坐了一名须发花白的老者,看年纪约莫有五十多岁的模样,此人正是太学院的掌院博士司马宏宇。

管事上前恭敬的和司马博士客套了几句,便引着九娘上前施礼。之后管事离开,司马博士则是领着九娘来到旁边的一间屋舍,让一名姓秦的典学领着九娘去教舍。

到了第二排第一间教舍,此时方是第一堂课上罢,第二堂课开始的时候。见到秦典学到来,教舍中的男女学生俱是主动起身问好,秦典学一边点头一边来到正前方一张书案之前,站定,道:“今日有新学生到来,希望大家以后能和睦相处。阮灵儿,待会儿散课后,你带带新学生熟悉一下学院情况。”

“是,秦典学。”教舍中靠右侧后方的位置,一个长相乖巧的少女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