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这里头没有王嫣儿的作用在内,太子是万万不信的,也许王嫣儿并未做什么,但父皇想为自己纳侧妃一事,绝对是她传回王家的。本来还对王嫣儿抱有几分怜悯之意,此时完全被这件事冲淡了,因为太子突然意识到也许那王嫣儿悬梁,可能也是故意为之。

其实他之前便有这种猜测,只是终究不忍去质疑她。

真好,这一个个心机手段层出不穷,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不忘来算计自己。

“这萧九娘也不是个善茬……”太子喃喃道,突然轻笑一声:“也是,若是善茬,这番可不是境况凄惨,他们的心思龃龉,不报复回去似乎有些对不起自己了。对了,此事恐怕还没完吧,我那个姑母可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性格。”

福泰斟酌了一下,低头道:“前阵子萧九娘当街受到伏杀,据说伤势很严重,只是这事知道的人很少,如今她正在楚王府里养伤。”

伏杀?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竟是想将对方直接置诸死地了,真是厉害!

太子本就没有想拖累其他人的意思,只是承元帝一片拳拳爱子之心,让他不忍当面拒绝,再加上他确实对萧九娘此人颇为欣赏,才会有所犹豫,只是当时被王嫣儿晕倒之事打断了。紧接着王嫣儿伤心悬梁,这件事便没有再提,谁曾想竟会害了那名少女。

太子一时有些面色怔忪,良久,才叹了一口气,道:“你挑些东西去楚王府,礼不必重,寻常即可,代替孤去探望一下那萧九娘。”

想必父皇定能明白他的意思。

“是。”

*

“陛下,太子殿下似乎知道那件事情了。”阮荣海犹豫了许久,才低声说道。

“哦?”承元帝放下手中朱笔,望了一眼阮荣海。

阮荣海头垂得低低的,抱着浮尘道:“就是王家发生的那事,好像是太子殿下身边,一个经常给他讲一些趣事逗乐的小内侍,一时说漏了嘴。太子殿下知晓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福泰送了些东西去楚王府,代他探望那萧九娘一番。”

承元帝轻吁了一口气,“我儿心慈。”

“是啊,殿下待下宽厚,宫中无人不知。”

承元帝面露怅然,徐徐道:“还记得当年太子太傅说,太子为人大度,品格端方,若是为君,定然可保我大齐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只可惜……”

接下来的话,承元帝并未说,阮荣海也低垂着头不敢插言。

这只可惜之后的意思谁都知晓,可天命难违,世事不可两全,太子空有满腔经纶,仁慈之心,无奈命运捉弄……

“朕本想给太子挑个好的,谁曾想这萧九娘没有福气。子嗣艰难?这太子侧妃一位恐怕她没有机会坐上了。罢了罢了,既然我儿无意,朕也不想勉强他。”

话音落下,坐在龙案后的承元帝一时面容阴晴不定,似若有所思。

良久,才又道:“吩咐下去,让礼部那边着手准备为几位皇子选妃一事,再拖下去,朕那几个儿子该暗里咒朕死了。”

最后这句话腔调有些怪异,也并不该是从承元帝口中吐出。阮荣海似乎也习惯了,仿若未闻也似,眼皮子眨都没眨,便躬身应下了。

*

太子命身边内侍前来探望自己,着实让九娘有些大吃一惊。

九娘是卧在榻上见的福泰,她重伤未愈,如此这般倒也让人没理可挑。

福泰前来并未说什么,只是例行询问了一下九娘的病情,又代替太子殿下问候了一声,之后便放下东宫送过来的东西走了。

九娘让人将太子送来的东西端上来看了一看,礼物并不重,只是一些寻常的药材,仅有一根老参还算贵重,这才放下心来。

想着之前楚王所说的话,看来她再也不用担心纳她为太子妃一事重提,也算是摆脱了这个隐患。

福泰刚走,楚王便来了。

他瞥了一眼婢女正准备的收拾下去的东西,嘴角勾了一下。

九娘抬眼便看到那抹细小的弧度,不禁眉宇间也带了几分喜色。

“太子殿下是个好人。”

楚王脸色一怔,挑眉看了九娘一眼。

九娘赶忙笑着道:“还是表哥最厉害,只是略施手段,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

这个马屁拍得有些太过明显,不过楚王显然很吃这套,唇角又勾起了一个弧度。

整件事情看似简单,实则内里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太子呆在东宫闭门不出,什么消息要想往里头传且能避过承元帝的耳目,不引起两人的猜疑,实际上并没有人想象中的那般容易。也是楚王将太子的心性琢磨得太透,只是稍微利用了一下,承元帝那一关便借着太子的手过了。

“今日伤口还疼吗?”楚王问道。

九娘脸红了一下。

其实她肩膀上的伤早就结痂了,只是前日和楚王呆在一处,本来两人是互不相干各自看书的,谁曾想楚王突然‘凶性大发’,不规矩了那么一下子。期间似乎动作太大,不小心撕裂了九娘的伤口,害得她当场痛呼,面色苍白。

赶忙叫来了刘太医,刘太医不知内情,将九娘训斥了一顿。九娘窘迫的心情简直没法提了,楚王也是冷着一张脸,活像旁人欠了他多少钱似的。

昨天,楚王整整一天都没有出现,今日来了说起伤口,也难怪九娘会面红耳赤了,实在是太丢人了。

“不疼了,好多了。”九娘垂着脸蛋说。

楚王看着她窘红的小脸儿,眼中闪过一抹尴尬,清了清喉咙,才道:“父皇打算给成王赵王几个选妃,本王准备将咱俩的事趁机也办了。”

九娘吃惊的抬起头来,看向楚王。

咱俩的事?难道楚王还没有放弃想娶她为妃的打算?

“表哥,我……”

“怎么了?”

九娘憋红了小脸,好半响才说了出来,“我于子嗣上有碍,并不是适合嫁人的。”

楚王蹙起眉,“怎么?你不想嫁给本王?”

是不是那个王四郎又在中间做了什么?他眼中闪过一抹狠戾。

“不是,而是……”

“不是就好,至于你说的那件事情……”楚王看了她一眼,“无妨。”

无妨,又是无妨!这种事怎么无妨啊!

子嗣对皇家这种地方来说,有多么重要,九娘不是不懂。上辈子不过是在王家,就因为她不能生,便各种纷扰频繁而至。如今若是嫁给楚王,她一年两年生不出来还好,若是一直不能生,她又该如何自处?

“你不信本王说的话?”

“没有。”

“那你嫌弃本王是个残废?”

九娘苦笑,这怎么可能嘛,她知道楚王日后一定能站起来。

楚王将她拉了过来,抱在怀中,“既然如此,本王不嫌弃你子嗣有碍,你不嫌弃本王不良于行,刚好了。而且刘太医不是说了吗,你身子只需小心调养便能好,又不是不能好。”

“真的吗?”

九娘内心十分忐忑。

可能是源于上辈子的阴影,听了刘太医的话后,她一直不做任何希望,她总是觉得别人只是在安慰她。因为她上辈子各种求医问药时,那些大夫总是会安慰的对她说,按时服药,小心调养,说不定好消息便能不期而至。可最后给她的,全部都是失望,久了,她便不再信这种话了。

“真的。”

楚王郑重的点点头,看来她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在意这件事,究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楚王再度蹙起眉头,目露深思。

***

九娘抽了一个空,去探望了一下养伤中的大奎和小翠。

大奎和小翠的伤势很重,说是险死还生也不为过,若不是刘太医医术精良,且楚王府财力雄厚,一些珍稀药材俱都不吝啬的往两人身上砸,恐怕这次两人都会没了性命。

即便是如此,两人也在榻上躺了近半月才苏醒过来,一身伤势想痊愈恐怕得养上大半年之久。尤其是大奎,脸上挨了一刀,一道偌长的疤从左脸划过右脸,却是毁容无疑了。

九娘心下黯淡,到底还是有几分欣喜的,那时她还以为两人会丧了命,如今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安慰的话,九娘说不出口,只是找楚王要了个承诺,承诺待两人伤愈,若是想离开,楚王便放两人离开,若是不想离开,可以依旧回她身边侍候。

这个承诺对本身身为死士的大奎和小翠来说,无疑是邀天之幸,要知道既然是死士,那就是直到死,才方能离开主子。

按下这些不提,随着时间的过去,九娘的伤势也渐渐好了,唯独就是右肩胛处的刀伤还未痊愈,但并不影响行动。

九娘也该是要回安国公府的时候了,毕竟她也不能一直住在楚王府上不归。

与楚王辞别,楚王当时的脸色并不怎么好,不过次日便准了九娘所求。

回到安国公府,九娘先去了安荣院向安国公夫人以及崔氏郑氏几位长辈请安,几人待九娘十分热情,也并未不识趣的对九娘受伤一事追根究底。萧三娘等人也在,俱都对九娘关心备至,只是朝霞郡主并未出现,同样没有出现的还有萧六娘。

之后九娘回了翠云阁,翠云阁依旧如昔,一切都仿若九娘未曾离开过。

莲枝几名婢女见九娘回来,十分开心,莲枝留下来陪服侍九娘换了家中穿的衣裳,其他人则去归置九娘带回来的箱笼。

这次九娘带回来了许多东西,一半是从翠云阁带过去的,还有一半则是在楚王府里用过的,九娘离开时,这些东西俱都带了回来。

莲枝一面服侍九娘更衣,一面给她讲这段时间府里发生的事情。九娘虽是离开了,但莲枝这边该办的事一件也没拉下。

“……崇月阁那边最近十分安静,六娘子起初闹了几日,之后便消停了,只是一直不出门……月尘居那边最近在府里风头正盛,不过如娘子倒是极为低调……大夫人私下里安排有人盯着崇月阁那边,不过那人同时也是咱们的人……”

九娘静静的听着莲枝的诉说,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于其他处,她并不是太关注,唯独崇月阁和琳琅居她是绝不会放松的,她还没忘记这次自己差点死了,还有大奎和小翠两人的仇还没报。

“找人盯紧崇月阁和琳琅居那边,一丝一毫的消息都不要漏过。”

昌平公主母女对她下那样的狠手,九娘可没准备放过她们。

“是。”

*

在安国公府呆了两日,九娘便提出继续回学中上学,安国公夫人关心了她一下伤势,知道不会有所影响,便答允了下来。

再度回到国子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九娘也再度见到程雯婧和阮灵儿。

原来九娘受伤没多久,程雯婧便回学中来了,可能是想开了吧,反正九娘见她似乎又回到了往常的模样,只是比起以前要沉稳许多,似乎一夕之间便长大了。

见到许久未来学中的九娘,不光阮灵儿十分开心,程雯婧更是兴奋不已,拉着她问了许久,九娘被她叽叽喳喳吵得脑袋都是疼的,却是面带笑容。

真好,又回来了。

之前九娘在王家所发生的那件事是瞒不过的,关于自己受伤一事,九娘却是并未告诉两人。她在楚王府养伤的这段日子,安国公府那里也派人到国子监中帮她请了假,借口是回祖籍兰陵。

九娘似是而非的讲了些兰陵的事,也算是圆了回兰陵之说,一番交谈之后,九娘也对学中最近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

九娘离开的这段日子里,国子监中并未发生什么大事,除了她在王家的遭遇在学中沸沸扬扬的传了一阵,其他便再无什么新鲜事。

萧六娘是销声匿迹了,萧七娘萧十娘以及萧如俱都还在。萧七娘不知怎么似乎和孟嫦曦搭上了线,两人来往很频繁。至于萧如,如今在国子监中可是风头正盛,无他,皆因她与王四郎来往丛密的原因。

这些俱都是阮灵儿和程雯婧告诉九娘的。

提起萧如,程雯婧脸色有些晦暗,又隐带着一丝不屑:“萧如倒是本事大得很,如今都能在王家登堂入室了。”

作者有话要说:ps:群么╭(╯3╰)╮

☆、第112章 42.0

第110章

原来王四郎和萧如的事发之后,程雯婧很是伤心了许久,这件事程家上下也是知晓的。

程夫人是王老夫人的亲女儿,也是王家嫁出去的姑奶奶,便上门一问究竟,颇有想为女儿讨个公道的架势。毕竟王程两家对于两个小辈的婚事都是心照不宣的。哪知临时插了个拦路虎进来,尤其王四郎,如此无妄,未免也太不将她这个姑母以及程雯婧这个表妹放在眼里了。

彼时王大夫人正处于焦头烂额之中,昌平公主和朝霞郡主那里一点都没有想配合她的意思,王家四房闹腾不休,其他几房也是暗中动作不断,外面无数人正等着看王家的笑话。这程夫人又上门兴师问罪来了,可不是火上浇油。

她听说儿子和萧家的一个庶女之间不清不楚,着实震惊不已,当场便叫来王四郎询问。当着王大夫人和程夫人的面,王四郎只是一个劲儿不承认和萧如有什么龃龉,说道两人只是朋友。程夫人恨得咬牙切齿,可想着家中伤心欲绝的女儿,只得忍耐下来,索性当场提了两个小辈的婚事,哪知却被王四郎拒了,说只待程雯婧宛如妹妹一般。

这下娄子捅大了,王大夫人伤心斥责且不提,程夫人本就是厚着脸皮为了女儿来的,此番面上下不来,当场拂袖而去。

回到程家后,程雯婧听闻这事,又伤心不已,到底也是死心了,毕竟她也没有颜厚到被人拒绝还死缠烂打。在家中沉寂了一阵,程雯婧也觉得在家中甚是沉闷,想着九娘和阮灵儿这两个好朋友,便打起精神回到国子监上学了。

程雯婧回到国子监后,因着有之前两件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再加上萧如与王四郎两人之间的事,也让大家都看在眼里,倒也没有人再对她指指点点,反而甚是同情。当然程雯婧少不了偶尔会在学中碰见王四郎以及萧如两人,不过她俱都是无视了。有着阮灵儿的陪伴,她也渐渐一改苦闷之色。

同时,王家那边似乎并没有放弃想和程家做亲家的打算,且也不可能因为一个不懂事的小辈,便和自家姑奶奶闹翻。王大夫人被王老夫人逼着亲自到程府上门赔罪,两家虽恢复不到以往的亲密,到底也没成仇人。

也因此王家的一些内里消息,才会络绎不绝的传入程雯婧的耳里。

据说王大夫人三申五令命王四郎不得和萧如来往,可惜王四郎似乎吃了秤砣铁了心,还据说萧如不知怎么就和王家二房的王十三娘认识了,且两人秉性相投,萧如经常在王十三娘的邀请下去王府。王大夫人自然被气得不轻,可人家登得是二房的门,又不是来大房,她虽隐晦的提过几次,可俱都被二房不软不硬的给拒了。

听闻这些程雯婧心中苦涩,同时也有一丝嘲讽。她一直觉得自己并没有不如萧如的地方,此番看来,她真是差对方太多太多,至少她不如对方那么有心机。

王大夫人那边依旧想稳着程家这边,一再保证绝不会让萧如进自家大门,她的儿媳妇只能是程雯婧,但程雯婧的心却是淡了……

“那你是如何想的,若王家那边一意坚持,你真打算嫁过去?”九娘问道。

程雯婧面露恍惚之色,良久,苦笑了一下:“我现在还不知道……”

九娘叹了一口气,也明白程雯婧的心思,不管怎么说,持续了那么久的感情,又岂能是说放下便放下的,就算是死心,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程雯婧能如此已经很出乎九娘的所料了。

“我觉得你还是想想清楚吧,王四郎算不得你的良配。萧如那人我是了解的,她想要什么东西,便一定会抓进手中。你,你不是她的对手,再说了,何必呢,这世间也不止只有王四郎一个男子。”

见气氛凝滞,阮灵儿赶忙从中插话,说起自己的事情来。

原来自打回了阮府以后,阮灵儿虽还是如以往那般待人接物,但到底还是有所改变。旁的做不了,收买一两个下人盯着家中的动静,还是能够做的。

最近她嫡母似乎有想给她说亲的打算,日里也一直忙着这事,似乎非常上心的模样。她爹那边见徐氏‘懂事了’,也是深感欣慰,唯独阮灵儿心中感觉到一丝不安,她总觉得她嫡母这番举动没那么简单。

只是男女婚配,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徐氏是她的母亲,确实有资格做主她的婚事。她一时之间也抓不住什么纰漏,此时见两个好朋友都在,才将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这种事你即便是知晓了,也只能当做不知,反正她那边还没出来个什么结果,且就算定亲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定下的。若是她有了人选,你便来告诉我们,到时候我和雯婧帮你查查。”九娘道。

阮灵儿也知道此事是不能急的,点了点头。

*

徐氏连着出外奔走许多日,终于定下了一个人选。

是刘家大房的嫡幼子刘彦。

这刘家也算是簪缨世家,世代都有子弟出仕为官,虽不若崔王郑萧几家名声大,但也不可小觑。现刘贵妃便是刘家的女儿,刘家也是赵王的外家。

刘彦现年十八,长相俊秀,人才风流,家世出众,且平日里为人处事几乎没有什么让人可挑剔的,只是刘家那边一直也没有什么动静。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私底下这刘彦酷爱男风,最厌女子。时下大齐虽是民风开放,但男风却并不盛行,若是哪家出个龙阳君,那简直便是奇耻大事。刘家上下一直将此事瞒得十分紧,徐氏之所以会知道也是因为她有一位闺中密友嫁入了刘家,才知道些许端倪。

徐氏本就没有打算放过阮灵儿,只是碍于表面上不能动手,这么好的机会送到手中,她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知晓这一消息后,她便和刘家那边联系上了,你来我往一番,虽明面上还没有定下此事,但双方已是有了默契。徐氏打算将此事和夫君阮成茂说了,只待他一同意,便将那阮灵儿的婚事定下。

其实最难过的一关便是阮成茂那边,若不然徐氏也不会如此大费周章了。

这一日,用完晚饭后,徐氏便向阮成茂提起此事来。

阮成茂也知晓妻子最近忙着给大女儿说亲,他也隐晦敲打过徐氏了,哪怕是为了阮家的面子,为了小女儿,也不能随意将阮灵儿给嫁了。

“刘家大房的嫡幼子刘彦?”

听完徐氏的诉说,阮成茂陷入沉吟。

“是啊,这刘彦可是长安城内众多贵妇们心中的良婿人选,大郎你总是埋怨我不容人,我也想过了,即使我再看不惯她,左不过没两年她便要嫁了。哪怕是为了家中,为了玲儿,我也会好好选个人家将她嫁出去,免得外面人说我刻薄前头留下的女儿,也免得你对我心生埋怨。”

徐氏一面说着,一面拿着帕子拭泪,装得一副满怀委屈的模样。

阮成茂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她的手,“我又怎会埋怨你,只是为官者路途艰险,处在我这个位置上,最怕的就是被人抓住了把柄,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御史,无事还要起三尺浪,更何况本就有事呢。你能这么想,说明你也懂事了,为夫心中甚慰,只是——”

“只是什么?”徐氏生怕出了什么岔子,赶忙急切问道。

话一出口,方才意识到自己这么表现有些太明显,赶忙偷偷的瞅了阮成茂一眼,幸亏阮成茂似乎在考虑什么事情,并未注意到这一切。

阮成茂其实心中颇为赞同将女儿嫁入刘家的,于表面上,他一直是保持着中立的状态,实则到底是不是中立,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尤其随着太子身体日渐羸弱,大婚之后这么久都没好消息传出,阮成茂心中最后对太子留的那分寄望也打消了。

如今成年皇子共有四人,赵王成王齐王楚王,齐王母妃身份低下,没有母族作为后盾,楚王是个残废,那么就只剩下赵王和成王两人。从表面上来看,赵王为长,但从身份上来看,成王是嫡,双方半斤对八两,一时之间还真看不出个胜负来。

当然阮成茂心中也不是没酌量的,他私底下偏向成王,但并不代表他不能和赵王那边搭上点关系。左右逢源,一个中立者若是做不好这些,早就该被人生吞活剥了。

不过,让阮成茂犹豫的并不光是这件事,还有其他——

“这事先放放,陛下那边马上要为几位皇子选妃了,以咱们家的地位,两个女儿都有机会,还是待此事毕了,再来考虑为大娘定亲吧。”

阮成茂作为尚书省右仆射,自然对承元帝最近的动静心知肚明,他这是想做两手准备。既然想博,就博把大的,若是女儿能成为皇子正妃,以后谁敢说他不能成为天子岳父。阮成茂早就有次打算,之所以会一直保持中立,不过是蓄势待发罢了。这会儿两个女儿俱已长成,他自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陛下要给皇子选妃?”

徐氏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难道夫君竟是打算想将阮灵儿嫁给皇子做正妃?

“可刘家那边该怎么办,我已经和刘大夫人透了口风,只待夫君你同意,对方便会上门提亲。”

阮成茂皱起眉头,看了徐氏一眼,“慌个什么慌,这事是能急的?为夫这么做也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若论机会,肯定是二娘那孩子机会大些,只是大娘也不差,若是选妃不成,你再通知刘家人上门提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