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余大娘想,安荣院那边恐怕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到时候也只能见招拆招了。

*

安国公府很大,有时候却又很小,关于九娘这边所发生的事,自然没有瞒过朝霞郡主的眼睛。

就如同九娘所想,朝霞郡主之所以会如此大张旗鼓给萧六娘办嫁妆,为女儿长脸是其一,另外也有想压萧九娘一头的想法。

仇恨日日夜夜啃噬着她的心,可她却偏偏只能压抑下来。若不是昌平公主一再交代,若不是她知晓自己也是有所顾忌,如今朝霞郡主和九娘之间绝不会是如此平静。

压她一头又怎样?

在朝霞郡主想法中,她要将那萧九娘的颜面踩在地上,踩了又踩才好,最好让她丢尽颜面,沦为皇族之耻,受尽嘲笑。

为此,朝霞郡主没少在其中推波助澜,却万万没有想到楚王竟然会如此给其做脸面。

“真是便宜她了!”

崇月阁,朝霞郡主愤恨地一拂袖子,案几上一只淡青色底描着缠枝莲的花斛,顿时被扫落在地,碎成了一地瓷片。

一旁几个服侍的婢女,俱都束手垂首,噤若寒蝉。

奶娘李氏推门而入,见到的就是这副场景。她几不可闻的叹了一口气,使了眼色让婢女收拾残局,又对朝霞郡主道:“郡主,六娘子来了,另外您让我安排的人也在门外候着了。”

就在这说话的当头,萧六娘已经走了进来。

如今的萧六娘与以前的她相比,完全换了一副模样,往常张扬透露出几分骄纵气息的眉眼,此时沉静了不少。人也瘦得厉害,不若往日丰腴,却是更漂亮了一些,多了几分弱不禁风的感觉。

“阿娘,你找女儿来何事?”

朝霞郡主拉着她在身边坐下,摸了摸她的手,顿时一皱眉头:“怎么手这么凉?”她扭头吩咐道:“让人将冰釜都撤了去。”

一旁立着的几名婢女,立刻轻手轻脚上前将放着冰块的冰釜尽皆抬了下去。

“阿娘找你来是为了你的陪嫁之事,把人叫进来吧。”最后这句话是对李氏说的。

不多时,李氏便带着几名婢女进来了。

这几人年纪俱都不大,十五六岁的模样,倒是长得都不差,环肥燕瘦,各有各的风姿。

“这几个人是阿娘特意挑给你的,是时随你一同陪嫁去王家侍候你。”

六娘一愣,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朝霞郡主使了一个眼色,这几个婢女便被人带下去了。

“阿娘之前也跟你说过了,所有一切都会给你安排得妥妥当当,这几个人身契都在阿娘的手中,到时候随你一同陪嫁去王家后,你想怎么用便怎么用。”

她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萧六娘的手,望着女儿的眼神十分复杂:“你的身子慢慢调养着,总有会好的一日,这些人给你也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阿娘到时候会将李嬷嬷给你,你日里多听她的话,她自会护着你周全的。”

“阿娘……”六娘听了这些话,心中难受,泪眼迷蒙。

“好了好了,哭什么,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你总要出嫁,总要有离开阿娘的一日,日后出嫁了就要多长点心,有什么不如意了或者王家人欺负你,便回来跟阿娘说,或者去求你外祖母,我们总能护着你一二的。”

六娘无语凝噎,连连点头。

“别怕,你即是低嫁,王家四房的人便只有求着你的份儿,不敢欺负于你……”

母女二人之间又说了一会儿体己话,朝霞郡主方才放六娘离开。

奶娘李氏面露复杂之色,轻声道:“郡主,你真要让奴婢去侍候六娘子?可奴婢舍不得你……而且,这家里……”

朝霞郡主满心疲累的斜靠在牙床上,挥了挥手:“你不用担心我,你想什么我知道,如今这府里也就这样了,左不过他不待见我,我也伤心够了,六娘出嫁后,我就守着六郎好好在这崇月阁里过日子,对其他的一概不闻不问。”

见此,李氏无声喟叹一口气,若是郡主能做到这样,她也不用如此操心了,就怕她做不到。毕竟几十年的性子,又怎是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

不过郡主既然说了让她去侍候六娘的话,便不会更改了,王家那边也不是好相与的,说是狼窟也不为过。可几番挣扎,六娘子还是得嫁去王家,只能说这是命。

命啊!

*

就如同余大娘所想那样,安国公夫人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

九娘没有一个慈母在旁边操持,她这个祖母代劳,旁人也不能说什么。尤其贵女出嫁,一般都是有规矩章程的,嫁妆少不了,陪嫁的人自然也少不了。

这日,安国公夫人将九娘召去安荣院。

一番言语之后,便切入正题。

“祖母见你院中人少,在家中自是足足的,可嫁去王府不同其他,身边人少了却是会惹人笑话的。按理说,楚王身份尊贵,就算是在族中挑几个媵妾随你一同嫁过去也是应当的。可祖母体恤你年纪小,也不想做那个恶人,便选了几个婢女送给你,是时你想怎么用便怎么用,一切以你的意愿为主。”

恐怕不是不想做那个恶人,而是不敢在承元帝眼皮子底下做这个恶人。

承元帝同时给四名皇子赐婚,赵王成王齐王俱是一正一侧两名妃子,而楚王却只有一名正妃。这在外人来看,虽不懂其中的机锋,但也明白其中有些东西不是谁都能去触碰的。

若是楚王‘待遇’与赵王等人相同,恐怕安国公夫人此时又会换一副样子,拉着九娘说与她讲诉侧妃之害,然后从府中挑一两个颜色好的庶女,美闻其名帮你巩固地位。

安国公夫人此人极会说话,先是拿长辈的身份压着九娘,然后对九娘晓以利害点明家中原是可以挑媵妾陪嫁过去的,然后话音一转,说自己疼爱九娘不想做这个恶人,所以才退而求其次选了几个婢女服侍九娘。

尤其对方此番行举不光合乎规矩,还代表着长辈对九娘的疼爱,九娘就算有万般不愿,也只能咬牙受了。

换一个蠢点的,说不定还会对安国公夫人感激涕零,深感对方爱护自己。

幸好九娘不蠢。

一行数十名颜色姣好的婢女鱼贯而入,在安国公夫人与九娘面前站成一排。个个身姿婀娜,皮肤白皙,花容月貌,也不知道安国公夫人从哪儿弄来的这些人,恐怕其中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

安国公夫人笑意盈盈,满脸慈爱之色,手指点了点下面这行人,问九娘:“你看这几个怎么样?规矩都是一等一的,祖母本是让人调/教好了,准备放在自己身边用。你那边即人手不足,便拨过去服侍你吧。”

九娘低低的垂着头,小声道:“但凭祖母做主。”

“这丫头还害羞上了!”安国公夫人对胡大娘笑了一句,亲昵的拍了拍九娘的手,道:“既然如此,那就祖母帮你挑。”

她仔细端详下面这一排人,又和胡大娘商量了几句,便伸手点了几个‘据说极为稳重听话’的。

“你们日后的主子就是九娘子了,以后要听九娘的话,若是惹了九娘不开心,她能饶你们,我这个当祖母的也不会饶你们。”

“奴婢等一定会尽心尽力服侍娘子!”

于是,九娘从安荣院回来,身后跟了八个颜色各异却十分貌美的婢子。

九娘离开后,胡大娘服侍安国公夫人去了内室的软榻上坐下。

“这九娘子倒是个聪明的。”

安国公夫人淡然一笑:“此事容不得她拒绝,既然拒绝不了,索性大大方方的受了,这也是她的聪明之处。”

“希望九娘子能明白老夫人的苦心。”

“她不明白也不行,要知道女子出嫁后立世的根本,便是娘家是否给其撑腰。她确实聪明,也是个有成算的,只是皇家之事哪有如此简单,她这个楚王妃要想坐得稳坐得久,还是得靠着家里。分则两弊,合则两利,她也许现在还不明白,但以后定然会明白,相信这个日子的到来不会太远。”

胡大娘点点头。

一时无话。

*

九娘回到翠云阁后,便让人将那几名婢子领下去安顿去了。

莲枝几个见势不妙,一番布置后,便聚到了九娘身边。

“娘子,真让她们留下?”

九娘眉宇无奈,摊了摊双手:“难不成将她们赶出去?这可是祖母给的恩赏。”

莲芳不忿道:“安荣院那边手伸得也未免太长了,这是送来服侍咱们娘子的?一看就是打着别的主意。”

余大娘道:“娘子确实不能拒绝,勋贵世家有勋贵世家的规矩,女儿出嫁,家中挑选陪嫁媵侍也是应当,不过怎么用,还得娘子自己斟酌。”

九娘点点头:“所以我才没有拒绝,人先放着吧,反正离出嫁还有些日子。收拾这些人并不难,难就难在冠着媵侍的名头,想撵怕是不容易了。你们日里盯紧些,宁愿供着让她们什么也不干,也不要让她们闹出什么幺蛾子来。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九娘不知想到了什么,面露怔忪之色。

须臾,她回过神来,望了莲枝一眼:“莲枝,我之前与你说得那事,你是如何想的?我本想着出嫁前将你的事给安排了,现如今恐怕有些为难,尤其多了那八个人,咱们的人手更加局促了。”

莲枝一愣,赶忙回道:“娘子,奴婢也想过了,奴婢今年才十七,却是不急着嫁人的,奴婢还想再服侍娘子几年。”

九娘点了点头,又去看莲芳。

莲芳顿时被臊得一脸红,连连摆手:“娘子,奴婢才十五呢,奴婢不急不急。”只差明说自己还小,让九娘不要打自己的主意了。

九娘被逗得一笑,到底没有再询问莲芳。

至于小翠和小灿两人,却是不是九娘此时能做主的,毕竟这两人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婢女。

“至于夏荷几个,莲枝便由你去问问她们吧,若是愿意随我去楚王府,自是好的,日后我也不会亏待她们。若是不愿,便提前告诉我,也好做安排。只是一点,是告诉你们也是告诉她们,旁人我管不了,但是我身边可容不得那些心大之人。”

最后这句话,九娘一改笑盈盈的脸色,变得严厉起来,眼神灼灼,在莲枝和莲芳身上晃了一下。

莲芳还是懵懵懂懂,莲枝却是脸色一变。

九娘却是仿若没有看见莲枝的变色,又吩咐了几句其他事情,便让众人都退下了,只留了小翠一人。

小翠犹豫道:“娘子,奴婢见莲枝方才那脸色,她……”

她一直在旁边看着,自然没有漏过莲枝的脸色。

九娘眉眼淡然:“该说的我已经说了,她也不是个蠢的,应该不会做出蠢事来。不过这种事谁说得准呢,希望她不要让我失望。”

小翠点点头:“也是,殿下不是寻常人,她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是白搭。”

九娘失笑,小翠倒是看得比其他人清楚,对于楚王的洁身自好,九娘两辈子都极为清楚。只是未来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她这个人为人处事,总是习惯防范于未然,毕竟感情不同一般,莲枝是最早跟在她身边的,她也不想到时候主仆之间沦为陌路。

“对了,你和大奎之间——”

小翠脸顿时一红,嗔道:“娘子,你说什么呢,奴婢不懂。”

九娘露出饶有兴味的笑容,打趣道:“反正我已经跟殿下说了,你们离开或者留下来服侍都可以。你二人既然选择留下来服侍我,我自然要操心你的终身大事。大奎也不容易,你若是真有意与他,待去了楚王府,我便将你们的婚事给办了。”

小翠嗫嚅半响,才憋出了一句:“让奴婢再想想。”

九娘但笑不语。

作者有话要说:ps:

对于亲们说楚王脱线,O(∩_∩)O哈哈~,一来临近婚期,两人不易见面,二来九娘出嫁之前有些琐碎事必须得解决。不过,明天九娘大概就能出嫁了。

☆、第127章 117.42.0

第125章

夜已经很静了,莲枝却是怎么也睡不着。

她和莲芳住一个屋,今晚莲芳在九娘身边守夜,屋里便只剩了她一人。

想着娘子下午所说的话,莲枝辗转反侧。

她与莲芳不同,她家里几代都是在安国公府中为奴为婢的,以前家里也成风光过,出过管事与管事仆妇,但是到了她爹这一代,因为她爹为人木讷,却是早已不若以往光鲜。

莲枝的爹是府里的花匠,娘则是浆洗上的婆子,有一个哥哥,哥哥在马房里当差,嫂子则是在大厨房里打杂,一家子都靠着安国公府吃饭。莲枝的哥哥随了她爹的性子,也是个不会左右逢源的,一家子都老实本分,也就生了个莲枝稍微出挑了些。

当年在静园,莲枝被分到九娘身边侍候,她见九娘子不是个简单的,以后定然是个有出息的,便依附上来,一门心思打定主意要好好侍候九娘子,为自己为全家博个好前程。

她想过许多,却万万没有想到当年那个极不起眼的少女,竟会成长到如今这一步。身份地位有了,旁人求之不得的县主之位也有了,九娘子在安国公府中地位越来越高,连带她在府中也极有脸面。

从一个末等不入流的小婢子,到了府中娘子身边的管事大婢女,按理说莲枝算是走到了她作为一个婢女的极限。可谁能想到娘子的出息竟然不止这些,马上就要成为皇子妃嫁入皇家去。

莲枝的心不免就开始浮动了起来。

其实不光是她,如今这翠云阁里,除了小翠小灿莲芳以外,心思浮动的又岂止她一个。

娘子要出嫁,不免就要带自己的班底陪嫁过去,老夫人想到的问题,其实有人比她想到的更早。随着九娘的婚期将近,这翠云阁上下大大小小众多婢女谁的眼睛不是盯在九娘子身上,但凡露出一丝可能,前仆后继之人便不会少。

恐怕娘子也是看出来了吧,若不然今日也不会说出这种话来。

莲枝在铺上又翻了一个身,悄悄的叹了一口气。

老夫人安排过来的人且不提,以莲枝对九娘的了解,九娘子即使会用人,也不会用府上给她的。所以今日九娘带了那几个貌美的婢子回来,莲芳小翠等人俱都甚是不忿,唯独莲枝自己冒出了一点小小的窃喜。

九娘子不会让老夫人如愿,那么作为她身边的人,说不定便会有那么一丝机会。只是这种事肯定不能说,只能用想,九娘子七窍玲珑心肝,这个道理她应该会明白。

可还没等莲枝心中的窃喜淡去,九娘的那句话便将她所有心思打入无底深渊。

莲枝是害怕九娘的,她侍候九娘多年,对九娘的手段以及心计都甚为了解。九娘子惯常不言,但说出的话从来不打折扣。她今日既说出了那些话,就是给她们的警醒,也告诉她们一旦逾越,后果自负。

莲枝当时的感觉就仿若是被一盆冷水,从头到尾浇了个彻底,也让最近有些浮躁的她,顿时清醒了过来。

如今摆在莲枝面前只有两条路——

去嫁人,九娘子定然不会亏待她;继续服侍娘子,楚王府的门第比安国公府高,以后娘子作为楚王府的主母,莲枝婚嫁选择面更为广阔,而不会是像现在这样顶多就只能配个不大不小的管事。

毋庸置疑,莲枝是聪明的,她决定选择第二条路。

这次是真心实意的,不再掺杂任何小心思。

她的小心思也该收起来了,娘子那么聪明,估计早就看出了她心中的那点小心思,若不然也不会出言敲打她。再这么继续下去,说不定她连如今的地位都不保……

打定主意后,莲枝缓缓陷入梦乡。

今日她大概能睡个安稳觉,而不是前几日那样,总是胡思乱想一整夜都睡不着。

*

八月的长安城是极为热闹的。

先有齐王大婚,后有中秋佳节,紧接着萧家又要嫁女,将长安城热闹的气氛推至最高/潮。

起先对于萧家嫁女,长安城内各家各府是没有太多注意的,毕竟他们都知晓萧家五月刚嫁一女,是嫁的成王,另有一女九娘,是在十月大婚嫁给楚王。这夹在中间出嫁的大抵是萧家哪个不起眼的女儿,估计是年纪不等人了,赶在前头给排行靠后的萧九娘挪地方。

直到有人透露出即将出嫁的是昌平公主的外孙女,朝霞郡主的女儿,萧家的六娘子。各府夫人才恍然发现,前不久似乎收到过王家发来的喜帖,因着对象不过是王家的一个庶子,众人唾弃王家如今做事越来越不靠谱的同时,也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如今这么一看,原来萧家要嫁的女儿是那个萧六娘啊,那早已被尘封起来去年发生的一桩丑闻,再度沸沸扬扬在长安城内上流圈子中流传起来。

这萧家和王家的人真是不嫌臊,哪家哪户没有点见不得人的丑事,俱是遮遮掩掩将事情办了,待事成之后也没有哪个会不识趣的再去戳破。如今这么大张旗鼓的办喜事,可不是等着让人去看笑话?!

甭管是笑话,还是什么。即使不看王家人的面子,昌平公主的面子也是多少要给的,各家贵妇们赶忙让下人去翻找那不知道压在哪处的喜帖,准备当日好上门贺喜。

说是上门贺喜,其实看笑话的成分占多。

外面人如何想暂且不提,安国公府这边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到了正日子的头一日,是去男方那边铺嫁妆的时日。

一大早,朝霞郡主便带着人开始张罗了起来,不光将安国公府里能抽调的人手都给抽调了出来,昌平公主那边也派了不少侍卫和家丁。

时下,大齐婚嫁,最热闹的时候除了正日子的迎亲,便是正日子前一日的发嫁妆。大齐上至达官贵人贵妇贵女们,下至平民老百姓们,都是极喜欢看这种热闹的场面,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发嫁妆,让他们既有茶饭之余的谈资,也可以管中窥豹瞅瞅贵人们的富贵日子,究竟有多么富贵。

而对于贵人们来说,女子嫁妆的多少也是代表对这门婚事是否满意,以及自身在家中是否受宠。当年朝霞郡主出嫁时十里红妆,仍让人记忆犹新,也不知朝霞郡主这唯一的女儿又是如何盛况。

从安国公府到王家这一路上,稍微大一点的酒楼俱是宾客盈满,都是被诸位贵人们给包了。

想看热闹者有,想看笑话者也有,总而言之,今日的长安城格外的躁动。

巳时刚至,便有一队身着滚红色宽边黑绸劲装、头戴红巾包头的人,在安国公府门前敲锣打鼓了起来。只是一会儿,安国公府门前便聚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不多时,便有一抬嫁妆从安国公府侧门里抬了出来,嫁妆是两人一抬,清一色精壮威武的家丁,穿着崭新的、与敲锣打鼓那队人一式一样的滚红色宽边黑绸劲装,抬头挺胸、昂首阔步抬着嫁妆走了出来。

然后是第二抬,第三抬……

这群人且行且走出了安国公府,又出了安国公府所在坊间,一路上锣鼓声天,身后蜿蜒的抬妆队伍根本看不到尽头。

四周围了数不清的人,各种惊叹声尖叫声招呼声,宛如开了锅的热油也似,顿时将整个场面气氛炸至最高点。同时这种炸锅也似的气氛还在传递,一直传递到许多人看不到的遥远处。

“切!”

程雯婧撇了撇嘴,发出不屑的一声。

“这些人真是没趣,不就是些嫁妆嘛,值得如此激动。”

九娘端起茶来,瞥了一眼楼下蜿蜒的嫁妆队伍,笑着道:“这可不是一些,而是很多,今日一过,恐怕所有人都会忘了那件事,只记得萧六娘发嫁妆当日是如何的十里红妆。”

程雯婧来到九娘身边坐下,拉着她道:“我看你一点都不着急的模样,你俩同是萧家的女儿,又是同一个母亲,婚期又只差一月,她这么做,不是故意抢你风头!”

看来程雯婧也并不傻,也是看出了内里机锋。

按理说,这个时候九娘是不能出门的,毕竟离她出嫁没多少日子了。可程雯婧多日没见到九娘了,又刚好恰逢萧六娘发嫁妆的日子,两人便约了个时间出来看看热闹。

安国公夫人及崔氏等人,听说是与程家的娘子出门,也并未阻止,只交代了九娘不要在人前露脸,早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