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父是不插手后宅之事的,沈昭宁虽有了骨血,脸却更阴沉了。

因为通房丫头将来是要打发出去的,故每次都会喝下避子汤的.

春桃竟还有了身孕,而且三个月胎稳了才被发现了,可见是个有心思的,如今那胎儿是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

沈府对待通房们很有点银货两讫的意思,所以虽然是当家夫人选的,却也不会强逼着,总要自愿才行。

春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留下,却还偷偷怀了胎,可见是个有心机的人,为了儿子以后的家宅安宁,沈夫人自是要除了这个胎儿,打发春桃走。

可她心里着实有些不舍得春桃腹中那块肉,对于一个做祖母的来说,不管从谁肚里生出来,只要是儿子的骨血总是自己的孙子。

此时春桃求到了沈秋君的面前。

这时尚在闺中的沈秋君还没有意识到,庶长子对于嫡妻来说,是怎样的一根刺。

在她眼中,不过是个婢生子,喜欢呢,就养到跟前,不喜欢就远远地打发走,家产也分不到他面前,就如养个猫儿狗儿的,犯不着去了一条人命,怎么说也是二哥的骨血。

沈秋君见母亲还在那里发愁:是直接把胎打下,打发了春桃?还是等春桃生下孩子再打发了呢。

于是进言道:“就让春桃远远去个庄子上生了,咱们家又不是养不起!若是春桃生下孩子愿走,就给她一笔银子,若是愿守着孩子过,就每月给她些钱粮就是了。”

沈夫人便顺水推舟送春桃去了庄子上,却不许人再提此事!

后来,听说春桃生了个儿子,沈秋君也没往心里去,再后来她有了亲二嫂子亲侄子,更早就忘了那母子二人。

但是沈昭宁可以忘了他睡过的通房,却不能无视他的骨血,尤其那孩子长大酷似自己,心中便有些柔软,免不了也关心一下。

再看春桃无怨无悔地在庄子上,守着儿子过了这么多年,又想起从前的情份,便不能再当她是个死的了。

沈昭宁的嫡妻也是贵女出身,虽不把这对母子放在眼中,心中总是不忿。

后来也不知怎的,就听说这一切都是沈秋君的手笔,她本就看不惯嫁自己姐夫为继室的小姑,如此一来,那隔阂便也更深了。

沈秋君倒不怕得罪未来的二嫂,但是想起前世与侧妃妾室的斗智斗勇,她对侍妾们一点好感也无,当日春桃既然做了通房,就该知道自己是做不成妾的,偏人心不足,今生自然要远些她们了。

沈秋君仍是严辞拒绝了哥哥的好意,又道:“我毕竟是个未出阁的姑娘,以后也少让她们去我那里走动,便是有事只管打发小丫头和婆子们,便是年轻媳妇也是使得,屋里人就算了吧。”

沈昭宁也不再坚持,又见妹妹疾言厉色地说出那番话来,便疑心是春桃两个对妹妹说些闺中不宜的尴尬话来,心里便对她两个不满.

他心中暗自忖度:春桃二人早晚是要打发走的,看她二人仗着在自己身边伺候的时日长,未免不会生出些想法来,倒是早早打发了去的好!

沈夫人此时正在小书房内,对丈夫说起小归山的事来。

沈父听了,觉得虽然那家要的价钱高了些,但毕竟也算是祖产,当年仓促处理本就有些不妥当,况且家里也不是拿不出这些钱来,便道:“明日再让管事去商讨一下价钱,若能降些最好,不管如何,都买下来吧。”

沈夫人知道丈夫必会允了的,便又把心里的打算说了出来:“我看秋儿的情景,倒是真看中了它,不如就给了秋儿,就当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了!”

女儿也是沈家人,把小归山给了女儿,倒也不算过份,妻子的法子也有些道理,沈父便点头同意了。

沈夫人又笑道:“怎么说也是一万两银子呢,这家当将来可都是英儿兄弟的,不如就用我的私房,到时就当给秋儿的陪嫁了,想他们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沈父摇头笑道:“你的嫁妆将来是要均分给儿女的,统共就那些,再拿出一万两来,将来分时你寒不寒碜,就用公中的钱。”

沈夫人不由嗔视丈夫一眼,说道:“你这话倒像我当年嫁过来,没有多少嫁妆似的!若真算起来,不靠你这侯爷,我的嫁妆也能让我们母子几人富富裕裕过一辈子呢!”

“快打住吧!都老太太了,还在那显摆嫁妆呢,也不怕儿女们笑话!”沈父看着老妻笑道,又正色道:“这个家里,我还是家主,难道一两万两银子的主还做不得,儿子媳妇们不高兴,就让他们来找我说话!”

沈夫人叹口气,低头想了一下,说道:“我倒不担心宁儿,他可真是把秋儿疼到骨子里,哪怕把他该得的那份家当都给了秋儿,他也是愿意的,只是英儿那里不好说…当年若不是秋儿反应快,怕是早就被他一剑取了性命去…”

沈父想起旧年之事,不由疾声厉色道:“做儿子的还能管到老子想做的事吗?这事就这么定了,我偏要拿公中钱让秋儿可劲的花,我倒看他敢说一个不字出来!”

沈夫人心中松了口气,忙拉着丈夫笑劝道:“你小声些,宁儿秋儿还在外面说话呢,小心让他们听到!”

沈父这才平息怒火,理理衣裳,走出书房,见一双儿女正站在院中一簇鲜花旁,嬉笑着说话,心情便好了许多,走过去笑道:“秋儿,你去你大姐那里,别只顾着赏花,把手中功夫扔下了!”

第四十章 女婿人选

更新时间2013-4-11 16:00:51 字数:2046

 沈秋君忙迎上前,扶着父亲的胳膊笑道:“父亲也太小看女儿,女儿怎么说也是将门之后,功夫岂会扔下,便是扔下了,这每日不练习一下,这骨头就难受的很!”

沈父不信,呵呵笑道:“为父不信,你打上一遍让为父看看!”

沈秋君也不惧,自腰间就解下了鞭子。

沈父看了眼旁边正冲女儿挤眼的儿子,改了主意:“光练些把式也没意思,不如就让你二哥喂招给你!”

沈昭宁心便提了上来,忙拿求救的眼神看向走到院中的母亲。

沈秋君也笑道:“还是算了吧,女儿与人过招的次数太少了,收发不能自如,别再伤着二哥了。”

沈父不以为意,笑道:“若真伤了他,是他本事不到,怨不得别人,难道他以后对敌,还要对方配合着他做戏不成?”

沈夫人忙笑道:“罢了,你们要打架,也别在我的院里秋风扫落叶,刀枪无眼,你们倒是痛快了,我院里可就遭了殃!”

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沈夫人又道:“一会就要吃饭了,倒是别闹太大动静了,免得此时喝了风,再吃下热饭,小心闹肚子!”

恰好此时,厨房的来回饭菜已经准备好了,问要摆在哪里。

沈父笑道:“就摆在暖阁里吧,省得你们夫人吃了冷饭。”

沈昭宁与沈秋君对看一眼,都忙憋着笑,转过头去。

沈夫人脸上有了薄怒,哼道:“这大暖和天气,就能冷着我?那年冬日里,我抱着丽儿坐在马背上,啃着冻成疙瘩的干粮都没冻着!”

沈父就知道这女人不能得罪,若是得罪了她,八百年前的事都能翻过来重复八百遍,忙上前陪笑道:“一句玩笑话而已!夫人莫怪!”

沈夫人这才转怒为喜,再看一双儿女戏谑地眼神,便一把打掉丈夫的手。

沈昭宁兄妹只当没看到,仍是问母亲要在哪里摆饭。

最终却摆在沈秋君的房间里。

幸好沈秋君已经打算好,等幔帐帘子都到齐了,才一起收拾,故房中还是原样,只放下桌子,就可以摆饭了。

这又是这几年,沈府的另一项不成文的规矩了:一个月中,沈家众人聚在一处吃饭,除在正房外,倒有大半是在沈秋君房中的。

这是沈父的主张。

沈秋君住的院子也算是沈府顶好的院子了,沈夫人夫妻住的正院,和沈昭宁住的小院,环绕在沈秋君居所的外围,称得上众星捧月,但是用沈父的话来说,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阳气。

沈秋君未出阁的姑娘家,自边丫头婆子自然是不少,可没有男人的阳气在这里,所以沈父与沈昭宁倒是经常过来!

席间,沈夫人对女儿笑道:“你父亲已经同意了,明日就让管事去把小归山买下来。到时交给你来打理,若真有什么出产的,就当你的脂粉钱了。”

沈秋君高兴地亲手斟了酒,走到父亲跟前,笑道:“女儿就以一杯薄酒,谢父亲对女儿的偏爱!”

沈父欣慰地接过酒来,一口饮下,对女儿笑道:“若将来真挣了银子,只别忘了给父亲打壶好酒来,给你母亲买只珠花戴戴,父亲做的就值了!”

沈秋君抿嘴笑道:“父亲也太小看女儿,若是女儿以后真有了钱,怎么也打能两壶好酒,买两只珠花!”

沈父不由哈哈大笑,沈夫人也笑道:“就说儿女是父母的债,这还没挣到银子呢,就小气成这个样子!”

晚上等众人离去,沈秋君洗漱安歇。

沈夫人却颇心事重重,只在灯下筹划,倒搅得沈父也不得安眠。

沈父只好拥被坐起,打着呵欠问道:“好好的,怎么不睡?”

沈夫人忙把今日女儿要改换衣物摆设的事说了,小姑娘家爱打扮,也是正常的事,所以沈父顺口说道:“费不了多少银子,随她高兴吧!”

沈夫人便走到床前坐下来,笑道:“这是不是说明秋儿已经走出当年的阴影,如今也爱上鲜艳衣裳,再过几日,就是她十六周岁的生日了,也该说亲事了,我这不在想着各府里适龄的人选呢!”

沈父便皱了眉,重新躺倒在床上,低声嘟囔道:“这说亲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急在这一时,赶紧睡吧。”

沈夫人却道:“上了年纪的人,做事总爱丢三落四的,我怕万一再忘了,还是早早做个打算才行。”

沈父哭笑不得,这女儿嫁人可是大事,任你怎么记忆不好,也不会忘了的,便问道:“你什么打算?”

沈夫人眼睛便闪闪发光,推着丈夫,说道:“我方才倒是选了几个人出来,你也帮着参详一下,看哪个更合适!”

沈父知道事情没个结果,自己是不要想着睡了,只好打起精神,坐了起来,问道:“都是谁,你说说看!”

沈夫人便打开了话匣子:“如今京城优秀的就数定国公府的世子林景周,怀德将军家的三公子,云麾将军家的几个小的,年岁好像也差不许多,另外还有几家,也都是武将出身,家里规矩也少,都是跟着太祖打天下的,倒是与咱们家门当户对。还有几家文官家的,以秋儿的品性倒也不惧他家的规矩…”

沈父听妻子在那里滔滔不绝地提起京城的年青后生,脸色却渐渐沉了下来。

沈夫人也看出来了,也不知自己哪句话触了他的痛处,只得停下来,看向丈夫。

沈父长叹一声,便披衣下床去了小书房,一时又抱着个描金填漆的小匣子来,拿钥匙开了锁,自里面取出一张纸来,递给妻子道:“你看看吧,做个参考!”

沈夫人眉心一跳,心下已经明白,颤抖着手,哆嗦了半天,才打开来看,一眼望去,差点昏了过去,口内直道:“怎么会,怎么有这么些人?”

沈父淡淡道:“当日进庙里的只有贤王、林景周和宁儿三人!但那些人虽在外面守候,却也都不是傻的,心里焉能不会胡乱猜测?他们虽保证守口如瓶,可为了秋儿的一辈子,但凡与他们沾些边的,都不在秋儿夫婿人选中!”

第四十一章 指点银楼

更新时间2013-4-12 8:01:27 字数:2307

 沈夫人闻言,眼中便有了戾气,恨声道:“你当日怎么不把他们都杀了,只有死人才不会开口说话,一时心软,倒让那么多人捏着秋儿的把柄,以后却如何让秋儿嫁人!”

沈父苦笑:“你当我还是鲁地霸主,想取谁的性命就取谁的性命!他们小小年纪就在京城大乱中,担起保家卫国的担子来,也是可敬的人。当日跟随贤王寻找秋儿也是一番好意,又都立了血誓的!我便是为了秋儿把他们都除了去,他们都出自京城世家大族或武将之家,也难做到人不知鬼不觉。”

沈夫人便泄了气,瘫坐在床头,半日,才气若游丝地说道:“这京城各世家,谁家不是彼此结亲,牵牵扯扯,难道秋儿就只能嫁给底下不入流的人家里?咱们这样人家,倒不非要求他家富贵,但以秋儿的身家品貌,嫁得太低了,外人更只道秋儿会不妥,可秋儿还是清白女儿身子,怎能受此委屈!”

沈父劝道:“姻缘自有天定!这京城里总能寻着好的,再则秋儿出生那年,你不是请人给她批的命是忌早嫁吗,可不是正应在这上面!”

沈夫人长叹一口气,抹了把泪,把纸笺放入匣子里,同沈父商量道:“京城不适合秋儿,把秋儿嫁到鲁地老家去吧!那里有你的老部下,又是咱们家根基所在,秋儿嫁去,没人敢给她委屈受。”

沈父看着妻子,叹道:“这事得从远计议,你别想太多了,秋儿是个有福气的,以后定会有转机的!”

沈夫人却滴了泪,哽噎道:“把老太太接到京城来吧,我这做儿媳的也该尽尽孝心了!另外让英儿夫妻也都进京,让宁儿去鲁地,有宁儿护着她,必能安保无虞!”

沈父叹道:“又胡说了!英儿驻守在鲁地是皇上的意思,宁儿资历不够,况且便是宁儿现在去了,等再过几年,天下太平,皇上必要收回兵权,到那时宁儿不是进了京城,就是去了边关,将来秋儿又得一个人孤零零在那里了,你能放下心来?”

沈夫人无法,只好叹道:“也罢,慢慢看着吧!”

第二天,沈秋君再见母亲时,惊见母亲神情萎靡,似一夜间苍老了许多,心中大惊,忙小心陪侍着,终还是忍不住问出口来。

沈夫人看着面前乖巧的女儿,勉强笑着说道:“也没什么事,你别大惊小怪的!不过是中秋已近,想着你大哥如今在老家,也有好几年不见了,前段时日,听说你大哥身边的侍妾又有了身孕,如今我老了,孙子孙女也都有了,却无一人环绕膝下,不免想的多了些,夜里没睡好!”

原来是母亲想念大哥了,沈秋君在心下算了算,大哥回鲁地也有三四年光景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时常书信来往,却终不如见上一面。

沈秋君忙笑着拿话开解母亲,旁边的人也都凑趣,才让沈夫人神情好了些。

这时,宝源银楼的内掌柜带着珠宝首饰来了,沈夫人忙命她进来。

沈家也是宝源银楼的老顾客,所以银楼掌柜对府中众人的喜好也了解的差不多,故带来的首饰倒件件如沈夫人的意。

沈秋君见了,也暗暗点头,选了几样上好的来,又与母亲商议着再打什么样式的钗环。

沈秋君此时早就息了要开首饰铺子的念头。

前世因为贤王花费太大,沈秋君看在眼中,便有些着急。

李瑶琴便献策可以设计首饰出售,她当时就给否了,这首饰铺子可不是别的,那是需要真金白银珠玉宝石,本钱太大。

却没想到,李瑶琴竟有本事与安乐王一唱一合,让宝源楼为了受庇护于贤王羽翼下,甘心送干股给贤王。

李瑶琴又趁机提出入技术股,设计好些高雅新奇的首饰来,使得宝源楼的生意更是兴隆,贤王也因此得了大笔的银子,对李瑶琴更是另眼相看,只安乐王这个傻子为他人做嫁衣,做了恶人,犹不自知。

沈秋君清楚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没有设计首饰的才华,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势强逼宝源楼低头送干股,可又不想白白便宜了李瑶琴。

沈秋君指着一对镶金嵌宝如意簪子,笑道:“这簪子也是难得的,只是日日只见双喜如意的,虽尽显富贵端庄吉祥,却未免显得古板了些,又是常见的,倒不显好!”

那掌柜的听了,面上便带了兴趣,笑道:“还是小姐见多识广,我们做这行的时日久了,眼界便有些禁锢,还请小姐不吝指教!”

沈夫人见此,便笑着端了茶喝,这些做生意的,最会说嘴奉承人的,凭空都能吹出花儿来,却也不过是为了多卖件首饰,便也不插言。

沈秋君笑着伸手把那簪子拿过来,用手指遮了一部分,笑道:“如此是不是显得轻快了很多,不仅夫人们可以戴,姑娘家的也能戴,而且有金有珠子的,也不轻浮,却凭添了丝活泼!”

那掌柜的这才真正郑重起来,自己拿了簪子,比划起来,又另拿了其他的首饰,进行比对。

沈秋君不由笑看向母亲,却见沈夫人的心腹李嬷嬷走来,悄悄在沈夫人的旁边耳语几句,沈夫人的面上便带了喜色,见女儿正疑问地看向自己,便笑道:“你大哥派人送上来中秋节的节礼了。”

沈秋君也是高兴,笑着奉承道:“果是母子连心!昨夜母亲还挂念着,今日这节礼就到了!也是哥哥的孝心!”

银楼的掌柜也忙凑趣说了两句,因见沈家母女也选得差不多了,知她们必是急着去看礼物,也不愿在这里碍事,便起身告辞。

沈秋君的首饰论倒也不急在一时,故不甚在意,只拉着母亲,要去看大哥今年送自己什么礼物,又对掌柜的笑道:“若是大哥送的首饰不合我心意,少不得要麻烦贵处帮着再改!”

掌柜的忙笑道:“这可是要折杀我们了!小将军送的,必是极好的,哪里还用得着改,下次来时,只求小姐也让我开开眼,若是能借鉴一下,就更好了!”

沈夫人此时却觉出李嬷嬷扶着自己的手一紧,她瞥了李嬷嬷一眼,便想起往年旧事来,忙对沈秋君笑道:“我先过去看一眼,你先在此,把你对首饰的改进法子,告诉邱掌柜的,下次就让她照着你说的拿几套来,岂不省事!”

邱掌柜极有眼色的人,便忙上前对着沈秋君作礼,道:“我就斗胆,请小姐不吝赐教!”

沈秋君忙扶住邱掌柜的,笑道:“我不过是厚颜说了几句外行话罢了,哪里当得你如此!也罢,我就说些自己的浅薄见识,望不要见笑!”

就在邱掌柜连声说不敢的当口,沈夫人已经与李嬷嬷等人一起出去了。

-----谢谢喑茈莘香1和毛巾被被1986亲的打赏!

第四十二章 昭英送礼

更新时间2013-4-12 16:00:21 字数:2217

 沈秋君对邱掌柜的说道:“以前时人多看重端庄厚重,但时下天下太平,布帛衣衫花样便多了起来,若是得一些灵气的钗环,才好相配。”

沈秋君见邱掌柜的不住点头,便又笑道:“我观虫草花鸟皆可入画,细微处便可见真章,这便是师傅们的事了,我这外行就不献丑了。而且这钗环名字,若是取个文雅有典故的名字,怕更易得闺阁女子的喜爱。”

邱掌柜连声说道:“真是当局者迷,幸得小姐指点,令我茅塞顿开!真是不知该如何感谢小姐!”

沈秋君笑道:“这不值什么,只是若真设计出好的来,我先选上一两件,宁愿多出些银子,得个独一份!”

邱掌柜眼睛变得更加明亮,真心夸奖道:“幸亏小姐生在侯府,若是生为小门小户的,哪还有我们的活路呢!小姐如此蕙质兰心,将来怕福份不小,以后还请小姐多多关照!”

沈秋君得了夸奖,毕竟剽窃了李瑶琴的,不免心虚,忙笑道:“我不过是班门弄斧卖弄一番罢了,掌柜的可不要笑话我,我就是这么随口一说,可做不来这些!咱们也是相熟的,不过是随意说笑而已,若真能帮你,也有我的好处,这一年来,总寻不到好看的簪花,若是你们真有新式样的,我也能多个选择不是!”

邱掌柜的忙求道:“等我们做出新的来,先拿来请小姐帮着过过目,万不要推辞!”

沈秋君点头答应,二人又说了些话,见眼前的首饰已无可选的,邱掌柜也知机告辞而去。

沈秋君颇为愉悦地品着香茗。

前世李瑶琴虽然设计了不少受人欢迎的珠宝首饰,不过那些经年做这个的师傅们也不是吃素的,李瑶琴的一番作为,仿佛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给了他们一个新思路,做出的各色首饰比之李瑶琴的更有韵味。

如今做首饰的思路有了,如何推广的意见也提了,不知李瑶琴该如何再去以技术入股呢!

沈秋君笑了起来,接着却又叹了气:李瑶琴是个知识广博的人,这里不行,自会有别的法子的。

不过,总是要走条新路的,少不得自行摸索,至少不会如这熟门熟路的松快!沈秋君暗自安慰自己。

再说沈夫人看着手中的礼单,又把长子沈昭英送给贤王府及永泰侯府两府的礼单比对后,直气得浑身发抖,骂道:“这个逆子!”

李嬷嬷忙呈上茶,请沈夫人消消气。

沈夫人却不接茶,只坐在那里生闷气儿。

因为路途有些远,沈昭英送给各家的节礼便一同先送到家里来,然后照着礼单给两个妹妹家送去。

另外除了各家的节礼外,沈昭英又格外给家人都送了礼物,都在礼单上点明了的。

沈夫人泣道:“幸好是你提醒了我一下,不然,秋儿可不是要伤心死了!英儿也真是的,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怎么就容不下她呢,又不是她的错!难道非要她死了,才心里快活!”

李嬷嬷是沈夫人的陪嫁丫头,也是看着沈家兄弟姐妹长大的,个中情由自然都明白,便耐心劝道:“大公子也是一时想不过来,时日长了就好了,到底是手足!”

沈夫人咬牙恨道:“先前没有秋儿的礼物倒也罢了,我体谅他,我不让他操这份心,可我前脚才送去东西,让他再送回来,他怎么做的,把那些东西分给了丽儿和惜儿,总是我的女儿,我也认了,可,可他为什么,为什么非送来条白绫和经书,这是我生出来的吗,怎么就这么狠心呢!”

沈夫人越说越伤心,趴在李嬷嬷怀中大哭了起来。

李嬷嬷也不由伤心落了泪,一边帮着沈夫人擦泪,一边劝道:“等三小姐嫁了人,他们兄妹不见面也就好了!大公子不疼,三小姐还有老爷夫人疼呢!”

沈夫人哭了一会,心里方才好受些,又恨道:“总是血脉相连的兄妹,怎会如此狠绝,必是英儿媳妇挑唆的,她最是守规矩的人,怕秋儿的事,妨碍她女儿说亲,哼,这种心肠的人,也配做世子夫人?”

儿子总是自己的好,不好的人却总是别人家的孩子,李嬷嬷倒也清醒,知道是沈夫人迁怒于儿媳,也不敢随意附和,只小心劝说。

沈夫人又看了一眼礼单,便起身从自己的首饰里选了一样年轻时戴过的,又带着李嬷嬷来到沈父的小书房里。

拿随身的一把钥匙,打开一扇暗门,这便是沈父的私房了。里面全都是沈父的一些珍爱之物,及不好入公帐的东西。

沈夫人比对着礼单,和李嬷嬷商量着准备挑几样差不许多的来。

只是每选一样,沈夫人便忍不住替女儿委屈流泪,幸好李嬷嬷在身边劝着,费了好半天的时间,终于才选好了。

可这心里实在难受,沈夫人靠到床上,让李嬷嬷帮着顺了半天的气,再看眼睛已哭得红肿,沈夫人只好吩咐李嬷嬷道:“你去服侍秋儿,中饭我就不吃了,只让个小丫头过来服侍我就行了。”

李嬷嬷便出来,去了沈秋君的院子。

虽然前世大哥一向与自己不亲近,但是他每年送自己的东西,都要比两位姐姐的好,可见还是最疼自己这个小妹的!

因此沈秋君心情极好,正一边逗着小雀儿,一边让雪香她们猜,这次大哥会送自己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