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闻言叹道:“富贵权势逼人啊,当年我就想到这一点才反对你嫁入皇家,偏你祖母…”

沈丽君忙笑道:“命中注定也怨不得谁,再说那是皇命,怎能随意违背呢。”

沈夫人暗下叹息,女儿还是与婆母亲近,自己说她一句都不成,也罢,如今她儿女都有了,再追悔以往也没什么用处,倒是眼前的事情要妥善解决。

沈夫人心中暗自劝慰了自己一番,这才心平气和地说道:“你能自己想得明白也好,省得以后受煎熬。要我说,既然已有了嫡子,那就等桂哥儿长大几岁,再准屋里人怀胎,谁生下儿子,便抬为妾室,我看她们这几年倒都是老实本分的,以后等孩子大了,也可上表请封为侧妃,也不枉了她们侍候贤王一场,都得个善果。这样一来,贤王是妾室庶子都有了,想来你公婆也无话可说了。”

沈秋君神情愣了一愣,忙又笑道:“我的意思是,那些通房身份太低,将来有个什么事,倒丢了王府的体面,不如就在外面寻着正经人家的女儿,进了门也能帮帮女儿。”

这会儿又换沈夫人愣住了,半天勉强道:“你的心里倒是蛮大度的,天天面对那些人也够烦的,如今竟还要自己再加几个来,我真没想到我沈家竟然还能有如此贤良淑德的女儿。”

正文 第一二八章 算盘落空

沈丽君被母亲一顿冷嘲热讽,脸上青红交加,一时低声不语。

沈夫人见了,反倒不忍,只得叹息,又问道:“是谁家女儿,准备什么时候过门?”

沈丽君忙答道:“是河东温家的女儿,反正是个妾,也不用大办,过几日便抬进来。”

沈夫人闻言,想了一下,说道:“竟然是他家?”一时又冷笑道:“那样人家的女儿,你平日里也看不到,定然是贤王的主意了。”

沈丽君欲开口辩解,沈夫人一摆手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知道吗?你少在这里给他涂脂抹粉的。他既然看中了,就该自己想法子,怎么反让你当了首饰来筹办,这等男人,做事真让人看不上眼,既然没钱就不要学什么偎红依绿的。”

沈丽君听到“当首饰”几个字眼,心中大惊,下意识地否认道:“母亲怎么如此说,若大贤王府怎么会连纳妾的银子都没有?”

“我也在纳闷儿呢!”沈夫人冷笑一声,起身到内室将那套首饰拿到女儿面前,说道:“若是别的我也未必会看出来,倒个可是你祖母给你添妆的,再错不了的。”

沈丽君伸手打开盒子,看到那套红宝石首饰,脑中不由嗡嗡直作响,往日使常在那家典当的,看信誉也极好的,怎么会让这首饰流传出来?

沈丽君想要辩解,可见母亲一脸笃定的样子,终还是颤抖着手拿起首饰,一一验看,脸色渐渐白了。

沈夫人见了,不由冷笑道:“不要说是下人偷拿走卖了的,它是你祖母送你的,必会放得极妥当。而且我可不信,你连手下的那几个服侍的都收服不了。”

沈丽君默然不语。

沈夫人又道:“你的嫁妆如今是不是已经花空了?否则也轮不到去当这件首饰。我忖度着你和贤王不是挥霍无度的人,竟穷成这般,定是为了他什么大业吧。你要夫唱妇随,更上一屋楼,我不拦你。那温氏女自然也不是因为得贤王的喜欢,而是贪图她身后的家财吧,所以你也欣欣然地当了首饰也要纳她进来。可是她再不得贤王喜欢,也是正正经经的妾,你以后就不能拿她当可有可无的通房来看。今日是为了财纳温氏。明日就会为了势,再纳张家李家女进来,只是为了那虚无的皇后之名。你真就这难为自己,把后院里填满了各色美人?”

沈丽君这时抬头,面上已带了泪痕,泣道:“那我要怎么办?王爷是我的夫君,是我的天。是我孩子的父亲,除了顺着他助着他,我还有什么办法?”

沈夫人见女儿哭了,心里也是一痛,又听女儿之言,不由叹口气。是啊,世间男子的雄心壮志,又岂是后院女子所能阴挡的了的。

沈夫人上前帮着女儿擦泪。一边又叹道:“是啊,老天为何如此待你。贤王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夺那个位子,为了拉拢人,为了大事的财势,以后可不得还要往家里拉人。为此进来的妾侍们,你也会投鼠忌器。不能如何她们,这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沈丽君忙趁机说道:“还请母亲疼我,帮帮女儿吧。”

“傻孩子,母亲如何不疼你,可是这种事,又如何帮你呢,你自己 不都情意花光嫁妆也要帮着他纳妾。”

沈丽君扯着母亲的衣袖,哀哀说道:“还请母亲帮着我劝说父亲,让他就投了王爷吧,这样一来,沈家财势俱有,定必贤王另眼相看,而且也不会再想着在外面拉扯些没用的人。将来事成后,沈家既是头功,又是国丈,王位不好说,再少不了一个国公的位子,而女儿则可以成为皇后,自此都能过上好日子。”

沈夫人不由叹道:“傻孩子,你以为做了皇后就是最终的结果了吗,那才是开始啊,那些助了贤王的不要论功行赏吗,他们的女儿自然也要封妃嫔的,将来又都该乌鸡眼似的抢储君之位了。”

沈丽君见母亲心里终是松动了,自觉有门路,急忙说道:“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的,王爷对我的情意是做不得假的,那些人不过是他为了大位才加以利用的,将来必是以我为后,以桂哥儿为太子的。”

沈夫人闻言,再看女儿眼中的光芒,心中忽然警醒,忙道:“投靠贤王的事你不要想了。沈家如此已经鼎盛,实在不需要这夺嫡的功劳来锦上添花,况且若是事情不成,整个沈家便赔进去了,你别怪父母心狠不疼你,你与沈家,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沈丽君见如此仍是被母亲所拒,不由站起身来,冷笑道:“母亲果不是够疼爱我,如果是扶玉的话,母亲还能如此说吗?”

沈夫人被女儿指责偏心,不由难过起来,说道:“我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疼爱,可是此事关着整个沈家,我不能为了一已之私,而置沈家于不顾。”

见沈丽君不置可否,沈夫人又陪笑道:“不如我劝你父亲想法子逼贤王放弃夺位之事,你也时常劝着他些,他既然爱重于你,自然不会把你的话置若罔闻的。其实对于女人来说,荣华富贵都有了,便拘着丈夫,守着儿女安安分分过日子,免得他心思大了,你与孩子在他心中的份量便就越来越小了。”

沈丽君听到这里,心里便凉了,看来母亲是打算抛弃自己了,心中激愤,头脑一热,说起话来便不留情面,只见她冷笑道:“当日祖母就曾言道:母亲为了霸占父亲的独宠,竭力打消父亲欲通过联姻联合各派势力争霸天下之心。我还不信,谁会放弃唾手可得俯视天下的机会,今日看来果然不假,母亲口口声声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可当年为何为了自己的那点宠爱,就捆住父亲,落到今日仰人鼻息的下场,这就是母亲所追求的?”

沈夫人没想到女儿会说出这番话来,不由气得捂着胸口,指着女儿直哆嗦,“你…你…”了半日,也没说出什么东西来。

沈丽君说过之后,看着母亲气得脸色苍白,心里也有些愧疚,可是想到母亲总是只看到后院那点地方,当年挡了父亲的帝王之路,如今又欲遏住丈夫的志向,心里的愧疚也就所剩不多了。

哪知她转眸之间,却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不知何时,沈父已然走来,正站在门前冷冷看着她。

沈丽君总没见过父亲对自己呈现这种表情,不由吓住了,竟一时没了往日的伶牙俐齿。

沈夫人此时也看到丈夫,不由得羞愤交加痛哭起来:女儿这样忤逆瞧不上她,她又能说谁的不是去,还不是自己没管教好,又想着自己在女儿心中,竟然还是拉扯丈夫后腿的罪魁祸首,越发的有理无处可说了。

沈父看着女儿命令道:“还不快给你母亲赔礼道歉去!”

沈丽君却一下跪倒在父亲跟前,求道:“不说为了沈家的繁荣昌盛,也不提祖母的心愿,只说父母口口声声说疼爱女儿,难道就不能帮女儿一把吗?以前是母亲不想与人分宠,如今只要你帮着女儿,等女儿成了皇后,定将能带给沈家无上的荣光,您便是封不得王,国公之位定是跑不了,哪里还用委屈在侯爷的位子上。”

沈父冷笑道:“你不必在此巧舌如簧,我早将就话和贤王挑明了两不相帮。太子是不是什么好东西,贤王我也看不上。一个谋大事的人,不说在外打拼,时时靠着几个女人,这种吃软饭的人可真让人信不过。你还是好好和你母亲赔个不是,不然以后连你都难进沈家门。”

沈丽君见事情闹到这种地步,再僵下去也没意思,况且山不转水转,以后说不定另有转机,便起身走到母亲面前跪下赔罪。

沈夫人虽恨女儿,可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拭了泪,勉强说道:“你好自为之吧。”

贤王纳妾之事,仍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过十日,便接那温氏抬进了王府。

沈昭宁代表沈家人去观了礼,回来道:“那温氏长相一般,仅清秀而已,倒是嫁妆不少,银票就足足五六万两。”

沈夫人虽说当日原谅了女儿,可心里总是生分有了隔阂,闻言叹道:“不管她,日子是她自己要过成这样的,只希望她将来不要后悔。”

沈丽君此时就有些后悔了。

当日见温氏长相一般,也知此时温家还算老实,明确是奔着将来的家族封赏,而不是靠女儿来争宠。

可是到底是上了档子的正经的妾,贤王还是连着在她屋里歇足了三夜,便是以后每个月也要排了日子让她侍寝。

想到这里沈丽君心里一汪醋,可是看到贤王此后对那温氏情分平常,对自己仍是盛宠,这才心里好些,又想自己将来的皇后之位,以及带给沈家的无上荣光,只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倒是六皇子听说后,在沈秋君面前笑倒:“没想到堂堂一个皇子,大齐朝的贤亲王,五万两银子就被个商户女给买下了。真是英雄气短啊!”

正文 第一二九章 提前成亲

沈秋君等六皇子笑够了,这才慢慢说道:“他既然要图大业,哪里少得了钱与权,他们那点家底,只靠着俸禄和地里的出产,哪里有那么多的银子,这么做也是个捷径吧。要我说,你也得意的太早了,虽说现在皇上因你之言,暂时不打算更换太子,可是只要他一天不做上那个位置,皇子们就一天不能认命,太子自然也要花银子收买人心的。到时,只怕又着落在你的身上,不知你可有法子变出钱来?”

六皇子闻言不由凝眉道:“皇上如今看着生龙活虎一般,怎么也有十数年的活头,倒是个持长战,将来银子和人,果是大事。田家虽说巨富,可惜给了陈王不少,又藏了大半,如今虽也颇丰,怕是那么多年支撑下来,也是够呛。”

沈秋君笑道:“若是你要争皇位也就罢了,田家愿意倾其所有地助着太子?”

“自然愿意,因为我告诉他们,我现在实力不行,唯有先靠着太子,再图后谋,他们还赞我主意正呢。”

沈秋君暗叹:田家果然还是重亲情更胜于利益,六皇子便是真的反了太子,只怕在史实上也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了。

她想了想,担心道:“你就这么说了出来,就不怕他们将来在太子面前揭出来?小心到时你赔了夫人又折兵。”

六皇了冷笑:“你也太小看我了,若是拿捏不住他们,我会如此说?况且我手中的宝藏可比他们的家财多,手中又无兵,太子怎么也会更信我多一些。”

“这么说来,如果太子没了银子,你是打算献出宝藏?”

六皇子闻言不由看了沈秋君一眼,想了想。含糊道:“自然不会,太子还不值得我如此对待。”

沈秋君便道:“所以你也别五十步笑一百步了,一文钱能难倒英雄汉,贤王以身抵资固然可笑,却可以得到大笔银子。你又能做什么?”

六皇子笑道:“也不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办法的。比如可以官商勾结,可以盘剥百姓,得钱的法子多的是,反正这天下也不是我的天下,剐地三尺。我也不心疼!”

沈秋君没好气地说道:“这就是你的办法,还不如贤王卖身呢,至少在天下百姓眼中。他还是一个贤者,得个好名声,以你的法子,天下人不恨你才怪,将来太子大事成了。正好可以拿你开刀,以平民愤。”

“我还没那么傻,自然会留着后手的,再说了,等太子事成,我就退隐。再不管闲事,他还能再揪出我来。”六皇子不以为然道,见沈秋君面上仍有忧愁。心中一片温暖,忙又笑道:“放心,我会见机行事,实在不行,让太子也卖身就是了。总比亲王要值些钱吧,六万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沈秋君被六皇子的话给逗笑了。一时失语说道:“那不知六殿下的身家又是几何呢?”

六皇子正色道:“我可没他们那么贱,想要权利地位,有本事就自己捞去,没本事就一边躲凉快去,靠着女人成事,算什么本事。不就是权钱交易吗,说白了还是为了泼天富贵,那就明码标价好了,能助我多少银子,能助我多少兵,事成后,我就封你多大的官,大家说明白了,该干嘛就干嘛去,还非得遮遮掩掩的,好似真是为了那点情面,恶不恶心人。”

沈秋君不由怔住了,半天说道:“这种事又不好白纸黑字立下字据,送个人过去,也是人质或者凭证的意思吧。”

六皇子冷笑道:“所以说他们下贱啊,人家说送个人来,也不管丑俊胖瘦,他就赶紧接着,也太不拿自己当回事了,还亏得是皇子呢,人家花魁娘子还能凭着自己心意挑拣客人呢。”

沈秋君不由啐道:“呸,小小年纪不学好,什么花魁不花魁的!”

六皇子忙陪笑道:“是我错了,不该说那些来污了玉姐姐的耳。不过是前几日太子去寻了个新鲜而已,我哪能那么作践自己。玉姐姐只管放心,我去的时候,杨远他们都在身边,谁敢进前,直接一脚踹飞,不信,你一会叫进他们来问问便知。”

沈秋君嘀咕道:“我有什么放不放心的。”话虽如此说,脸上倒是有了微笑。

再说李瑶琴得知贤王纳妾一事,不由大吃一惊,温氏前世可是明年才进的王府。

沈秋君还为此和贤王大闹了一场,后来可能是灰了心,开始对钱财之事上了心,把温氏的嫁妆搜刮一空,后面进来的妾侍亦是如此炮制,就连府里的用度都开始苛扣了。

幸好那时自己是进府避难,她对自己还算客气,再加上自己又有些生财的主意,在自己未与贤王生情之前,二人还算是相安无事。

温氏提前进府,是不是表示边氏王氏等人也该陆续进府了,到时贤王身边娇妻美妾环绕着,又哪里会再注意到自己,看来今生自己终究是要错过贤王了,李瑶琴不由暗自叹息。

京城众夫人倒是都称赞沈丽君:抬进那样一个身份低相貌一般的妾,既得了贤名,又没添对手,还堵了公婆的嘴,怎么看都是招好棋。

沈夫人已经被女儿伤透了心,她也懒得理会此事,反正路是女儿自己选的,她现在在意的是女儿那日说的话,由不得她怀疑婆婆定是在小辈面前诋毁自己,不然女儿也不会那样说。

想到此,她不由暗骂婆婆,婆媳斗法把小辈们搅进来做什么,几个小的还好些,长子长女都是婆婆教导大的,如今长媳又在老太太跟前伺候,可怜自己一大把年纪,在他们眼中只怕就是个狐媚子形象了。

女儿们是迟早要嫁出去的,以后各过各的去了,可是儿媳可是要长久一处过的,大儿媳眼看是被老太太笼络过去了,小儿媳可不能再被她拉走了,婆婆可是个会说话有心计的人。

再则婆婆是个眼中只有权势的人,别到时再搅得二儿子家门不和的。

沈夫人想到此,脑中便生了主意,急忙忙找来皇历查看一番,又寻了个机会跑到寺院里,寻了大师给测算了一番。

沈秋君只以为是母亲算自己清修的日子呢,也不在意,哪知几日后,就听母亲与父亲商议道:“宁儿明年成亲不好呢,说是不利夫妻和睦,我看不如就提到今年成亲好了,他们也都大了。”

沈父对这些小事向来不甚在意,便笑着问沈昭宁道:“你觉得怎么样?”

沈昭宁满脸通红,若是同意倒象自己多迫切似的,可不同意又得等一年,只得小声道:“一切都听长辈的。”

沈父难得有心情,便逗儿子道:“这是你的终身大事,还是要听听你的意见。”

沈秋君见二哥窘得快趴到桌下去了,不由笑着对母亲说道:“父亲可真够坏的,哥哥明明是巴不得越早越好,还一个劲地问他。”

沈昭宁被家人连番取笑,不由瓮声瓮气地说道:“我吃好了,先行一步。”说着饿着肚子走了。

沈家众人不由都大笑了起来,这也算是自沈丽君上门之后,沈夫人笑得最开怀的一次了。

沈父又道:“还是得程家说了算,今年是有些赶了点,不知时间可测了没有?”

沈夫人忙道:“八月份和九月初都有几个好日子。”

沈父一听不由皱眉道:“这太也赶了吧,天气太热,母亲他们不易急赶路啊。”

沈秋君听了不由看了母亲一眼。

沈夫人也叹道:“也是没办法的事,谁知后年又是什么光景,宁儿也大了,早些成亲,我们也能早松口气,况且宁儿是孙辈,也不必劳烦老太太亲自跑来,等他们成了亲,到时让老二家的多在她跟前尽尽孝心就是了。”

沈父听了,也觉得有理,便不再多说。

程夫人听说明年成亲不利夫妻和睦,自然是万分重视的,今年的这几个日子是有些赶,可是后年万一再有个变化,女儿年岁大了不说,女婿年纪也大了,身边再添了丫头可就不妙了,只得挑了九月份的一个好日子。

沈家也觉得过意不去,聘金因不能越过世子,便比着沈昭英那会也是两万两,其他的都又加厚一成,程家人面上便有了光彩,也不再多挑理,双方都很满意。

两家便开始忙活婚礼,沈夫人的生日也就借口因有长辈在,不敢大办,一家人吃了寿面也就完了。

沈家各人自有礼物相送。沈丽君事忙不得来,让人送的是衣服,沈夫人只看了一眼,就让人收起到后头箱子里,她是不打算穿了;沈惜君正在养胎中,做不得针钱,着人送了对玉镯子,沈秋君也另送了套首饰,沈夫人当场作穿戴了起来,沈丽君听说后,不由叹了口气。

到了八月下旬,诸事都准备妥当,这时,送到鲁地报喜的信,也终于到了沈大嫂手中。

她并不拆开来看,而是先问了家中的情况,心中便有了底,这才把信放到玉盘中,托着去了后院。

正文 第一三零章 昭宁娶亲

沈大嫂带着丫头们刚进了院子,就见女儿环姐儿正蹑手蹑脚地向外走来。

环姐儿此时也看到了母亲,忙束手站在那里,眼睛却巴巴看着母亲。

沈大嫂瞪了她一眼,说道:“不好好陪着老祖宗,又要偷跑出去做什么?”

环姐儿撅嘴道:“天天佛爷似的,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闷死人了,我宁愿去绣花。”

还绣花?半年多了都没见女儿动过针线,不过女儿到底只有九岁,伴一位老人,又没有同龄人,觉得闷得慌倒也正常,况且老太太也是有意磨磨她的性子,让她能持重坚韧。

沈大嫂拿手指戳了女儿的额头一下,轻斥道:“胡乱说些什么,老祖宗是个胸中有丘壑的,你若能学到一点半星,就够你一生受用的了。”

环姐儿哼道:“那就让弟弟他们来学吧!”

见母亲又拿眼剜她,环姐儿忙嘻嘻笑道:“我也不是偷溜出去,而是老祖宗正瞌睡呢,我想趁这工夫赶紧回去写几个字。”

沈大嫂不信女儿这般好学,环姐儿见此,忙忙哀求地看着母亲,见母亲神情松动,她忙一溜烟跑了出去。

沈大嫂见些情景不由摇了摇头,悄悄走到门前,问打帘子的丫头道:“老太太何时休息的?快该起身了吧?”

小丫头还没回答,就见帘子被从里面掀开,一个气度不凡的丫头走出来,行礼道:“老太太请大少夫人进去说话呢。”

沈大嫂忙托着玉盘笑着走进屋去,就见一位眉目慈善鬓发如银的老太太正雍容地坐在床塌上。

沈大嫂忙赶上前施礼,笑道:“方才听环姐儿说祖母正歇息,还以为您老人家这会不得空呢。”

老太太笑道:“你娘俩在外面咕咕哝哝地,我如何睡得下,少不得打发了你。再歇着了。这时来见我有什么事?”

沈大嫂忙将玉盘呈到老太太跟前,笑道:“京里来信了。想着祖母一直挂念着京里,孙媳便赶忙送了过来。”

说话间,已有丫头上前接过玉盘,走到老太太跟前跪在地上,正好举到老太太的眼前。

老太太伸手接了,一边还叹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人不愁!”

沈大嫂忙笑着宽慰道:“谁不知我父亲是个大孝子,有祖母这样的母亲,也难教出不孝的儿来。”

老太太听了看着沈大嫂淡然一笑。然后眯着眼看起信来。

沈大嫂忙低了头,方才说话有点太过献媚了。

良久,老太太方把信放在盘中。冷笑一声,对沈大嫂说道:“你也看看,看看你婆婆做的事。”

沈大嫂忙接过信来,粗粗看了一遍,不由惊叫道:“前段时日来信。还道准备明年成亲呢,怎么说改就改了。如今算来只有大半个月的时间了,咱们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了。”

老太太此时面上已复归平静,坐在那里淡笑道:“你婆婆可不是正打着这个主意。”

沈大嫂不由讶异地看着老太太:办喜事自然是人多热闹,骨肉亲人也正好能借机团聚,为何婆婆却反其道而行之?

老太太转动手中的数珠。面上不喜不悲,慢慢说道:“你婆婆毕竟是败落家族里出身,胸中格局就那后院的一点。做些事来小家子气太浓。”

沈大嫂不敢说话,怎么说那也是她婆母,祖母可以说得,她却不敢表示那是对的,也不敢表示那是错的。唯有贡献耳朵一对,她对祖母分析事情总能切中要点而深感佩服。

老太太继续说道:“她是不自信。怕老二媳妇见了我,会与我亲近,这才想着占个先机,咱们还不定什么时候,她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到时婆媳关系自然就好了。”

沈大嫂听了,也不由暗话笑话婆婆: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办起事来就和孩子似的,想一出是一出,就为了这么点子私心,说提前就提前了,时间赶成这个样子,也亏弟媳家是个老实的,不然如何能愿意?

沈大嫂想了想,又道:“二弟成亲,乃是咱们沈家的大喜事,况且咱们沈家也好久不办喜事了,孙媳这就去库房挑选礼物,必拿最好的来,也让她感受到祖母对她的深深祝福。”

老太太对沈大嫂如此行事很是满意,口内却道:“不必如此,只按例行事就可,不要太打眼,我就成全你婆婆的如意算盘,让她在新人面前好好卖个好。一家人不好好过日子,就知道拉帮结派的,沈家在她手中真是萎缩得不成样子,以后你当家可万不要那样,就现在这个样子就很好。”

沈大嫂忙谦恭道:“孙媳何德何能,还望到时祖母多费些心,指点一番才好。”

老太太点点头,合上眼睛,手中的数珠也慢慢转动起来。

沈大嫂见此,忙悄悄退下处理此事。

听到沈大嫂离去,老太太这才又睁开眼睛,自言道:“感情可不是你想处就处出来的,尤其是婆媳关系,本就是天敌。我就让你先行一步,希望你到时不要太难受。”

说罢,看着自己手上的玉扳指,老太太又道:“追逐权利不仅是男人的专利,它对于女人来说亦是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当见识到权势的滋味儿后,女人更是不能抵挡那对权利向往的欲望,感情在它面前不值一提。”

沈府大喜的日子终于来了,府中自然是高朋满座,鲁地的人果然没来,连礼物都不能及时送到,见一切都如自己所愿,这让沈夫人颇为得意。

沈丽君也带着温氏来回娘家喝喜酒了。

那温氏虽是商户女,没想到进王府才短短几个月,便完全没了那股子小家子气,对着沈丽君也是毕恭毕敬,沈丽君对她也是和颜悦色,一幅妻妾相得的温馨画面,且一个明艳华贵,一个清秀恭顺,外人看起来,亦觉得颇为赏心悦目,因是内院,男子不得进,不然他们看到,就该艳羡贤王的治家有道了,得享齐人之福了。

沈秋君见了倒不觉得意外。温家是商户,虽出身低,但是能做到如今的这般地步,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他家投了贤王,本就是为了将来家族地位能得以提升,顶好将来能有个皇子外甥,至于女儿的封诰,就他们目前来说,还不敢存什么大的想头。

而那温氏也是个聪明有眼力劲的人,容貌又只是一般,沈丽君为了她的贤名,自然乐得有这么一个温顺不打眼的人做陪衬。

沈丽君见到众人赞赏艳羡的神情,很是满意,她今天带着温氏过来,就是让沈家人看看,虽为贤王纳了妾,但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也有那有些体面的妾侍随着主母来做客的,等到开席时,她们便坐在偏僻的一处,温氏本打算伺候沈丽君用饭的,沈丽君笑道:“难得出来一次,你也不用在此立规矩,好好松散一下,你去吧.”

温氏这才退出去,来到妾侍们用餐的地方,那些妾侍中本就有认识的,且又都坐在一处有些时间了,自然也都算认识了,此时见温氏过来,便都悄悄观察,心中却有些失望,温氏实在是太普通了。

这样的人竟然能做贤王爷的妾室,也算是有大造化的人了。先不说贤王爷年轻英俊,位高权重,只说大家伙可都暗中明白,他将来定能登上大宝,就凭着这些年的情分,将怎么也能封个妃嫔之位,再生下位公主皇子的,越发的福分大了,等闲的诰命夫人都得低头,同样是做妾,却是云泥之别。

就有人不甘心,便仗着说了几句话,与温氏热络了些,说道:“妾无私财,可你乃是家中嫡女,必有丰厚嫁妆,如今已经嫁入王府几个月了,想来定是贤王妃收着呢,她向来贤良,想来倒不会太难为你了。”

众人听了,都来了兴趣,大家都是做妾的,自然情况都差不多,手里那点子钱财便是没被那“贤良”的主母强行拿走,也定是被时时苛待,不得不慢慢拿出来打点没了,自己既然这样,自然也巴不得别人也是如此,这样大家心里才会平衡些。

不过她们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温氏笑盈盈地说道:“我倒是进门三天后,就要把嫁妆都奉与王妃呢,可她道:你与旁人不同,乃是正经聘的良家女儿,又是嫡女,不比那些家里头提上来的,自然可以自己手里握着嫁妆。”

那些人听了又羡又忌,直赞叹道:“倒是妹妹好命,竟遇着如此贤良的主母,将来再得个哥儿,说不得也是朝廷诰封的侧妃呢。”

温氏闻言,正色道:“我们只做好本分,爷与主母自不会亏待我们的。至于侧妃不侧妃的,我可不敢有此心,一切都由王爷与王妃做主。”

这番话自然没多久就传了出来,外面的男人直佩服贤王爷御妻妾有道,妻妾皆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