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君自然不会往前凑,程秀梅也不方便过去,环姐儿心里极为担扰父亲,便要带着丫头过去。

程秀梅忙劝道:“你放心,你父亲不会有事的。这里是京城又不是战场,可能是与人比武较量时刮蹭了一下,不会严重到哪里,况且咱们府上的辛先生医术极好,说不定正在治疗伤口呢,你去了也不中用,反易添乱。”

小丫头也忙道:“看大公子的精神倒好,并无大碍,只是肩上受了伤,流了点血。”

环姐儿仍不放心,程秀梅只得派了嬷嬷们跟着一起去了。

环姐儿赶到时,老太太、沈夫人及沈大嫂等人正等在外面,那两位侍妾也捧着肚子低眉顺眼地立在一边。

沈夫人看到环姐儿来,忙招手让她到自己跟前来,安慰道:“我不是说不让你来的吗,小孩子家家的见血不好,怎么还过来了?你父亲没事,只是比武时肩上不小心中了暗器,辛先生正在往外取呢。”

环姐儿便道:“孙女实在担心,还是守在这里安心些。父亲是被何人所伤,既然是比武,怎么能用暗器?”

沈大嫂便狠狠看了一边站立的两个妾,对女儿抱怨道:“今天就是晦气,也不知冲撞了哪里的瘟神,竟然会遇到六皇子,偏六皇子非要拉着你父亲比试一番,唉,这中间的事也一时说不清楚。”

环姐儿听了不由叫道:“皇子就了不起吗,暗箭伤人,小人一个。”

沈大嫂忙捂了女儿的嘴,小声道:“我的祖宗,你小声些。也是你父亲今天倒霉遇到了他。”

沈夫人不满地瞥了沈大嫂一眼,对环姐儿说道:“六皇子使暗器,是你父亲同意了的,兵家最忌轻敌,你父亲在此事上有些狂妄了,幸好只是自己人比武,不然将来到了战场,可就不是受点轻伤的事了,但愿此事能给你父亲一个警示。”

老太太听了却觉得刺耳,冷笑着正欲说话。此时却听到沈昭英在里面一声闷哼,众人的精神便都被吸引到了屋里。

沈大嫂的心便提了上来,忙要进去。却被赵管家拦在外面道:“暗器已经取出来了,正上药呢,少夫人还是不要进去的好。”

过不多时,就见辛先生擦着汗走了出来,对老太太等人说道:“已经没事了。一会我让人送来药,每日好生换药,别让伤口碰到水。”

院子里的一群女人闻言顿时松口气,谢过辛先生后,呼啦啦地进了房去看沈昭英。

见沈昭英精神还好,伤口也敷了厚厚的药。一番关心叮嘱后,才各自散去,只留了沈大嫂在旁伺候。

沈昭英说道:“我的伤不怕挪动。这几日你就安排她们安顿下来,咱们也该回自己院里了。”

沈大嫂忙答应着,沈昭英又道:“我之前就和你说过了,从前那些妾侍落胎的事我不会追究,只是她二人不同。不提她们是正经的妾,只说如今我离开了鲁地。过几年免不了人走茶凉,她们家里虽门第低,却是极紧要的位置,将来定能用到,你别整天捻酸吃醋,也要拿出正房太太的气度来,有事没事地刺过来刺过去的,有意思吗?”

沈大嫂听丈夫之言,明显是听到自己所说的话,心里更是汪满了醋,却也没有办法,只得诺诺地应了。

沈秋君当晚也听说了沈归英是被六皇子所伤,虽与丫头们谈论时也只说是他们男人们天生好斗,争名抢利的,可这心里却免不了往别处想。

沈父早就得知事情经过,回来后去看了一回沈昭英,免不了又教训了他一顿,要以此为诫,不可再犯轻敌的错误。

沈昭英心里气苦,却也不可奈何,谁让自己一时不察,被六皇子激得同意他能使暗器呢,只当吃一堑长一智吧。

第二日,六皇子便带着药材上门来探视沈昭英。

彼时沈昭英正在换药,沈大嫂看着那伤口心疼不已,看到六皇子便格外得气恨,又轻看他是不受宠的皇子,虽说名声很不好,但谅他也不敢在永宁侯府放肆,口里说的话就有些难听。

六皇子听了也不生气,笑着对沈昭英说道:“我听说沈兄与敌人交战多次,想着定是利害非凡,哪里想到竟还不敌我这三脚猫的功夫,看来功夫也不过尔尔,我知你轻视于我,我也不生气,只当帮着南边的百姓们提醒一下沈兄对敌时万不可大意了。”

沈昭英被六皇子堵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沈大嫂在旁看了便冷笑道:“两兵交战,可不只看统帅的功夫,而是排兵布阵,战略战术。”

六皇子不由哦地笑看着沈昭英道:“我几次三番提醒你,我要扔暗器了,你初时还知躲闪,后来竟无视于我的提醒,终于是受了伤,这也算我送给沈兄的饯行大礼:何为兵不厌诈。”

沈昭英被个没上过战场的毛头小子教训,心里自然憋闷不已,偏又无法反驳,只得气红了脸不作声。

六皇子又看了沈大嫂一眼,对沈昭英皱眉:“男人家说话,又是正经的军国大事,一个后宅女人插得什么话,莫非沈兄以前做战也都是靠着夫人指挥不成,怪不得与我较量时会失了手。你们两口子谁指挥作战外人无话可说,只要胜了就成,可如今却正儿八经地跑来陪男客,这沈家的规矩,啧啧,真是,唉…”

沈大嫂原本是帮着丈夫换药,一时没走,此时却被六皇子如此说,不仅沈昭英暗自瞪她,她自己也满面通红,只得退了出去。

沈昭英终于熬到六皇子告辞,对着六皇子暗自吐口水:呸,一个不得宠的皇子也敢跑到永宁侯府摆威风,如果不是沈家,还不知有没有你呢!

沈秋君早就得了消息,想了想便带着雪香二人去了花园子。

六皇子自沈昭英春晖院里出来,一路上磨磨蹭蹭,看到沈秋君正在一个小厅子里坐着,不由眼前一亮,便笑着迎了上去,引路的婆子忙忙阻拦。

小成子便拉着她,笑道:“我们爷有正事要与你家小姐说。”

那婆子犹不信,还要阻拦时,沈秋君已经冲她点了点头,她只得束手站在厅子外等候。

六皇子见此,越发笑得见牙不见眼,走到沈秋君面前只笑也不说话。

沈秋君摇着扇子也站起身来,看着他问道:“好好的怎么想起要和我大哥比武呢?还用暗器伤人。”

六皇子搔搔头,低头笑道:“我听说他对你很不好,你二人闹翻了,他既然是你的敌人,自然也是我的敌人,我便稍稍出手教训他一下,省得他闲得没事,老和你过不去。”

沈秋君点头笑道:“看来六爷是在我们府上安了人手,随时监视我们沈府中人了。”

六皇子忙道:“我哪里安什么人手,不过是辛先生欠了我人情,情愿帮我留意着你的事罢了。奸细之事是不做的,毕竟是府上养着他,他要真做了我也不会饶了他的。”

沈秋君原本就猜着是辛先生多的嘴,如今得知倒是真的,可六皇子说的明白,倒不好再指责,又不由想起前世之事,看来是自己低估了六皇子与辛先生之间的联系,只是不知药丸之事是否也是出自六皇子的授意呢,可惜毕竟是前世事,今生看来是寻不到答案了。

沈秋君顿时觉得索然寡味,又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便起身要走,六皇子多日不得见沈秋君,见她要走,心里便有些急躁,一把拉住沈秋君,小声求道:“再坐一会吧。”

沈秋君忙拿扇子格开六皇子的手,看着他哀求的眼神,心里不由慌乱起来:“有什么可坐的。”

六皇子看了看四周,也知道沈秋君如今在府里不比前几个月,与自己长久在一处,还不知老妖婆们会说出什么难听的来,保不准就传扬出去坏了她的名声,也不便拉扯她,只得呆呆看着沈秋君离去。

沈秋君回到房中,脸上犹是热热的,心里更是乱成一团麻,一系列的事情,都说明六皇子他真的起了什么心思,可是自己不仅仅比他大三岁,实际年纪做他母亲都绰绰有余了。

此时程秀梅带着人走了来,心有余悸地样子:“听说你在院里遇到六皇子了,可怕我给吓了一跳,幸好没出什么事。”

沈秋君笑道:“在沈府能出什么事,我又没得罪他,他能把我如何?”

程秀梅也笑了:“别人总传他如何如何毒辣,这心里就恨不得离他十万八千里才好,如今想来倒真是将他给妖魔化了,对他虽有些不公,不过应该离着他远些才好。”

姑嫂二人又闲话几句才分开,沈秋君也将那团麻放下,只当是六皇子少年慕艾,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况且还有个李瑶琴呢。

生活很快就又恢复了正常,沈昭英一家搬了回去,不过沈夫人道院里三个孕妇,需要时刻小心,三个孩子还小,就不用过去挤着了,环姐儿姐弟三人便仍是住在正院。

正文 第一五九章 昭英离京

沈大嫂不敢再公然与婆婆对抗。从前在鲁地受老太太的影响,对沈夫人起了轻视之心,然回京城后几次较量,不得不说,婆母就是婆母,自己再怎么藐视她,面上也必须恭恭敬敬,不然一个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她可是吃不了要兜着走的。

至于老太太也无话可说,也可能是因为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她也没精力寻事了。

家里一时倒是平静了许多,六皇子又来看过沈昭英几次,也只偶然碰到过沈秋君一两次,只不过是打个招呼擦肩而过,六皇子虽心中不足,却也没有办法,只得愁苦有何办法,明年可以求得皇上同意,聘娶沈秋君为妻。

二人小心翼翼地相处,自认做得机密,外人不得知,却不知早就被老太太看在眼中。

老太太活了一大把年纪,什么事没见过,又是身处局外,自然就发现了六皇子对沈秋君的那点小心思。

说实话,她心里倒是蛮佩服沈秋君的,竟然真勾得阴险毒辣的六皇子的情思来。而越是这种看似别扭无情的人,一旦动了情思,却往往总是执拗地吓人,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

尤其是年纪这样小就动了情思的少年,对于他来说往往是刻骨铭心的,不论他将来如何娶妻纳妾,最初勾得他心动的那人却会一生深埋在他心中,永难忘怀。

老太太倒有些后悔,当日回京城时,不该与沈秋君闹僵了。虽然当今皇上不太可能让一家出两个皇子妃,然动动手脚使点小手段,未必不能成。一旦成了,六皇子是太子的人,说不得将来贤王谋大业时。就派上了用场。

不过老太太很快又释了怀,管他们二人将来会如何,反正六皇子只要真对沈秋君动了情,沈秋君说的话做的事就一定能牵动他的心,而沈秋君当年之事也是个极好的把柄,不怕拿捏不住她,拿捏住了她,也就相当于拿捏住六皇子一半。

老太太不由得意,当年她福至心灵地给沈秋君起了扶玉的小名,如今看她历经那样的事。本以为是枚废子,没想到竟枯树遇春般地成了枚有用的棋子。

于是老太太不再寻沈秋君的麻烦,还劝告了沈昭英兄妹。虽仍是不和沈秋君说话,面上却不再那样冷漠无视,面上倒也过得去。

事有反常即为妖,沈夫人母女二人心中纳罕,她们可不敢乐观地认为。老太太经过这段短短的时间,就一下子想通了,可又不猜不透她为何改了态度,百思不得其解,便也随着她去了,就这么凑合着过下去也不错。

程秀梅仍是有些苦恼。她虽然已经明白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样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可她不敢打保票自己一定能抵住外面看人下菜碟的势利眼。也不敢保证抵御得了老太太关于权势的那一番诱惑。

不想这日却诊出她已有了身孕,她自己高兴自不必说,沈府众人也是一处沸腾,这二房也该有身孕了,只不过是怕给她压力才不提这事的。如今见她终于有了喜,沈夫人等人也就放了心。

沈夫人一边笑不拢嘴地拉着程秀梅交待怀孕中的禁忌。一边特意交代大厨房拨几个人出来专门做二少夫人的饭食,一时又担心自己说得太多累着儿媳,便又将自己身边的几个老成的嬷嬷拨了过去,时时提点着程秀梅些。

程夫人当天也得了消息,不仅特意来沈府相互贺喜,也派了几个人来服侍女儿,沈夫人也不在意,反正都是为了自己的嫡孙好。

沈夫人又特意叫来儿子吩咐道:“这女人生产就是一只脚踏进鬼门关,你媳妇嫁进咱们家也有段时间了,现在才怀上胎,之前必定心情郁郁,你可要顺着她些,不然真有什么意外有你后悔的。”

沈昭宁忙笑道:“儿子又不是小孩子,子嗣事大,如何不懂?一定不会惹她不开高兴的。”

沈昭宁确实是不敢大意了,他成亲也近一年时间了,妻子却仍无身孕,虽说外人都会说媳妇肚皮不争气,可老是无孕,倒象是自己能力不够似的,提起来也是面上无光,如今终于怀上,他也是大大松了口气,,男女先不管,开了肚就好。

沈夫人又道:“你媳妇是个明事理的,你也脾气温和,只你二人我倒也不担心你们会吵起来。我叫你来主要是嘱咐你一句:子嗣为大,你就先委曲些日子,等嫡子落了地,你媳妇能辖制住你也好,还是管不住你让你胡闹也罢,只要不出格,我也懒得管你们房中事,只是现在决不能纳通房。”

沈昭宁的脸就红了,呐呐答应着。

大户人家妻子怀胎,一般都会在房中放个丫头,他倒不是没想过,不过终是决定先不考虑这一方面,一来是嫡子事大,怎么也要让妻子平安产子,二来他与妻子还算新婚,感情正浓,实不愿插进个人来闹得夫妻不和,三来则是他宫中差事也多,也懒得费那精力,况且程秀梅品貌俱是上上等,见识了这样的人,寻常人也就难入他的眼了。

程夫人母女二人心中倒是着实捏了把汗,大半个月过去了,见沈家半字未提安排通房之事,对自己仍是天天的嘘寒问暖地,便知他们为了让自己好好养胎,不会再提此事了,这心才放了下去。

傻瓜才会充贤良的主动为夫安排丫头呢,程秀梅便也装没想到这一层,只安心养胎。倒是老太太心疼孙子,提过一次,沈夫人便道:“他们还是新婚夫妻,蜜里调油一般,现在也不能安插下人,先多生几个儿子,过几年再说吧。他们小夫妻的房中事,做老的也难插手。”

程秀梅听说后,心里的石头越发落了地。如此一来,老太太出门也没个晚辈跟着,再加上天越发的酷热起来,老太太只好整日躲在春晖院里消暑。

倒是沈大嫂免不了吃醋,心中不忿:同样是怀有身孕,这其中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不过想到丈夫的身体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便极力撺掇着他早日起程赴任,这样自己也可以从容跟去,她现在巴不得赶紧逃离京城,去过自己逍遥的小日子。

不过她又担心婆婆会留在京城挫磨她,一时又暗在心里打叠些话。

果然沈昭英一提出要起程,沈夫人便道:“你早早去了也好,免得误了日子,不过你媳妇她们有孕孩子又小,实在不适宜跟着一起赶路,不如让她们先留在京城,等过几年再说吧。”

其实沈夫人倒是真想将沈大嫂留在身边,倒不是为了锉磨她,而是这个沈府早晚是老大家来接管的,偏老大两口子心不正行事鬼祟,沈夫人便想留在她身边,言传身教,别只两眼盯着权势。

不过后来又想到沈大嫂定是不想留在京城,而且就是留下她来,老太太也不会任由她与自己亲近的,况且儿子只身一人在外,她不放心,丫头婆子们哪有自家媳妇知道疼汉子。

再则儿子原本姨娘通房一大堆,现在却光杆儿一人去赴任,指望着他自此洁身自好,守身如玉,基本等同于痴人说梦,有媳妇在身边跟着也能拘束一二,免得糟蹋坏了自己的身子。

于是沈夫人说了留人的话后,便坐等儿媳讨价还价。

最终,沈大嫂不得不只带着她肚里的孩子随丈夫远行。

临行前,环姐儿毕竟大了知些事体,知道自己怕是一两年内是看到了父母了,便忍不住泪眼婆娑。

两个小的还不能明白离别之苦,且想到没有父母在身边,日子定是过得更加快活自在,虽说过后几日,他二人忽然反应过来,大大痛哭了一场,但此时脸上反倒有些喜色。

气得沈大嫂直在心里骂他们是两个小白眼狼,但还是很不舍得,不过她也明白,便是她留下,婆婆也不会让她接近几个孩子的,倒不如跟着丈夫出去,至少肚里这个还能保证完完全全是属于自己的。

两个妾自来了京城,一直都是闷不作声,凡事全凭主母做主。如今见沈大嫂去了南边,心中均暗喜。

沈大嫂之前的手段,她们也有所耳闻,如今同处沈府,也仍是暗暗防备,如今她人已去,她们心中的弦便着实松了下来。

她们也是好人家的小姐,本可以嫁个小康之家做个太太的,如今为了家族富贵不得已做了妾,深知自己这辈子别想有出头之日了,只愿生个一男半女后半生有靠。

对于她们来说,留在京城反倒更好些,只要有孩子在手,沈夫人一个当家主母,也不会和儿子的妾过不去,份例月钱自然一个儿不少,自己也不是正经儿媳,用不着去立规矩,只在自己院里养胎,将来则逗弄孩子,日子倒也不难过。

自此两个男孩子在外院读书习字练武,环姐儿则另有老师教她读书女红和规矩,闲了就与程秀梅沈秋君一起承欢在沈夫人面前,倒显得老太太孤寂不已,于是沈夫人便命蔡高两位姨娘搬去春晖院陪着老太太。

老太太哪里看得上那两个妾,也不大理会她们,最后又让她们挪到春晖院临近的小院里去住了。

正文 第一六零章 北蛮来人

很快夏去秋来,天气变得凉爽,算着还有一个月就是沈秋君的生日,程秀梅不易动针线,便将要做礼物的针线活儿都交给环姐儿来做,她只在旁指点。

环姐儿这几个月一直在练习针线,做个双份自然不惧,没想到两个小的得知后,也求着环姐儿帮着做件针线,以为小姑姑的芳辰贺礼。

气得环姐儿大叫:“你们就是拿泥巴捏个物件也是自己的心意,让别人做算什么事。”

可惜那两个小的仗着自己年纪小,根本就不和环姐儿讲道理,扔下两句话就走了。

众人见环姐儿气急败坏的样子,也不由得捧腹大笑。

沈秋君则安心等着收礼。

这时北蛮的使者也来到了京城,于是便注定了要发生些事儿了。

北蛮这几年的日子实在是难过,本就耕地少,织染落后,还连年天灾,偏偏因早年与大齐有些嫌隙,便是想拿钱买粮食布匹都没处买去。

一时北蛮百姓怨声载道,北蛮国主承受不住压力,只得派太子带着使者前来向大齐示好,欲结成兄弟之邦。

大齐自上到下的臣工们也认为如今大齐边界不平,倒不应与北蛮再起战事,不过一个小小的北蛮怎么当得兄弟之邦,便是不是附属之国,也万万不能与大齐平起平坐。

接待北蛮太子一行的人是贤王。这让北蛮使者有点不太舒服,不敢求大齐皇帝亲自招待,怎么也是大齐太子,这才对等啊。

贤王见自己被轻看了,也是心头恼火,呵呵笑道:“本王一直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皇上想着我也该从小处学着做点事了,这不就把这个差事交给我了。”

北蛮使者个个气得怒目相向,幸好北蛮太子也知自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忙悄悄使了个眼色,暂时压制住众人,装作没听见一样,随着贤王来到驿馆安歇,以备第二日朝见大齐皇帝。

等贤王走后,北蛮太子的亲信萧将军便冷笑:“只会打嘴仗的东西,有本事战场上见。”

北蛮太子叹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这次是求于大齐,只希望顺顺利利,可别节外生枝。你与他的私怨等以后有机会再算吧。”

萧将军却不以为然,他心中早就有了计划,只道:“殿下不必担心,他和李意书搅了我们的好事,怎么能就此白白便宜他们去。我有办法让他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说不得还能大大赚一笔银子呢。”

北蛮太子看向萧将军的眼神就有了几分冷意,却也不敢严厉训斥,只得警告道:“你不许胡乱施为,一定要事先告知于我。”

萧将军倨傲答道:“殿下放心,我自有分寸。”

北蛮太子见此也无可奈何。毕竟萧家在两国边界处颇有势力,自己对萧家以后还有诸多仰仗之处。便是之前也多亏他家与大齐暗中做了那些生意,才让他能赚得有大量银钱,故此不得不对这个浑人诸多忍让。

萧将军自然也知道自己家族对太子的意义。时日久了便不免骄傲跋扈起来,且之前一直与大齐有权势之人做粮食布匹生意,偏偏自去年被李意书和贤王两两联手断了财路,心中就把他二人恨上,如今又见贤王不将北蛮放在眼中。越发要想法子报复他了。

第二日北蛮使者进殿拜见大齐皇帝,递上国书。一是送上百匹好马及数名美人给大齐皇帝陛下,以示诚意,二则是欲为太子聘娶大齐公主为正妻,两国结为兄弟之盟,三则是请求大齐能在边界互市,卖给北蛮粮食等物。

不几日大齐便一一作了答复:马匹及美人如数笑纳,娶大齐公主,太子还不够身份,北蛮国主倒是可以做天子之婿,互市暂不能开,不过如果北蛮有需要可以向大齐朝廷购买粮食与布匹。

北蛮太子倒是松了口气,虽然不能达到自己所要求的,但总算有些进展,且也在预料之中,当然自己这边不能一口答应下来,便与大齐扯皮讨价还价,比如希望嫁到北蛮的是位真正的公主,不要是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偏支宗室女,另外仍是希望互市,而不是只与大齐朝廷做生意,因为通过与大齐百姓做交易,说不得就能得非粮食布匹以外的东西。

京城众人在对北蛮人进京稀罕了一阵子,又为即将和亲的公主惋惜后,便又继续自己日常的生活。

而此时那萧将军也制定了自己的报复计划:李意书有个清秀聪慧的妹妹,而贤王则有个美貌明艳的小姨子,均是待嫁之身!

可怜那两位还不知危险将至,竟毫无防备。

先说沈秋君得知北蛮使者来京,并不十分放在心上,前世北蛮也是此时来的京城,事态进展也如前世一般。

当然今生也定会有的变化的,前世最终是选了一位宗室女封了公主嫁去北蛮,贤王为了拉拢那宗室,还曾想让沈秋君去劝说一二。

但被沈秋君拒绝了,如果是想卖女求荣的,就不值得去劝,便是劝了过来,也中不多大用,如果是真心疼爱女儿的,那么所有的劝说,便都苍白无力,说不定还会被迁怒,出力不讨好。

倒是李瑶琴极为同情那位公主,得知那公主不愿出嫁,甚至寻死觅活,便自告奋勇前去劝说。没想到她倒是个会说话,真就劝得那公主斗志满满,最后还写了一首昭君诗相勉,引得贤王一阵称赞。

沈秋君想到此,心里一阵冷笑,对于李瑶琴的行为,她不做评价,但是今生只怕是要沈丽君去劝说了,也不知她又会如何做呢。

再说李瑶琴看到事情一如前世发生,是既放了心又有些心酸,同时还暗自鄙视当今皇上,就为了那个北蛮国君岳父的名头,却害了一个女子,不然如果嫁与北蛮太子也算年纪想当,说不得就能产生感情了呢,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却不得不嫁给一个行将入木的老头子,唉,也不知今生谁是那个劝说公主释怀的人。

李瑶琴感叹完那位公主后,不由又感慨着自己的人生来。

不知是不是因为穿越女的特质,她今年为数不多的出行,总是会不期遇到贤王或者林景周。

对于重生后自己所做的决定,李瑶琴已经说不清自己是不是后悔,但世事已变,她与贤王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了,不提沈丽君比之前世的沈秋君要难缠的多,而且她是决计不会做小三的,故面对贤王时已经开始疏远了。

却没想到反而更引得贤王注意,李瑶琴发现几次相遇,怕都是他的刻意为之,不由得心酸又心疼,矛盾不已,毕竟二人前世是那样相爱。

反观与林景周的相遇,倒让她放松不少,而且每每听到他宠溺地叫自己小丫头时,心弦便被轻轻拨动,泛起阵阵涟漪,又想起前世时,他最初也是如此叫自己的,但在自己嫁入贤王府后,才不得不改了口,后来情到浓时,自己还曾承诺来生定弥补于他,如今看来真是天意了。

李瑶琴叹口气,来到母亲房中,说道:“哥哥派人来报了平安,女儿想去寺里还愿。”

李夫人知道女儿是个有主意的,自己也难拦她,况且又是为了儿子平安祈福,便同意了,然后想着最近自己哪日无事,也好陪同她前去。

李瑶琴知道家里定有林景周等人的耳目,怕是到时与自己再来个不期相遇,母亲见了倒不妥,便忙道:“只是去常去的那家小庵堂,我还了愿就回来了,倒不必再累得母亲陪我过去。”

李夫人心中暗叹,便也只好点头,不再过多插手女儿的事情。

于是选好了日子,李瑶琴便一早就出发,却浑然不知,那北蛮人已然探得她的行踪,忙忙报告给了萧将军。

且喜的是,贤王与林景周也分别知道她要去城外小庵庙里还愿,恰好俱无事,便不约而同地前往城外而去。

李瑶琴还了愿后,因日头已高,天气有些热,便带着几个贴身丫头暂且来到一处禅房歇息,其他人则在庵庙外随意歇坐了。

李瑶琴一入禅房便觉得有些不对劲,果然此时便有几个男子忽然出现,只拿了帕子将丫头捂住口鼻,那几个丫头便委顿在地。

李瑶琴吓得呆住了,那几个人已鬼魅般地退了出去,然后进来一个身材魁梧笑容猥琐的青年男子来。

那男子笑道:“李意书断了我的财路,我收了他的妹妹,再拿笔嫁妆,倒也值得。”

李瑶琴不由大惊,此时她已经看出这个人应是北蛮的人,她怎么也没想到今生竟会有这样的变故。

看着那人渐渐逼近,李瑶琴急忙拔下头上的簪子对着自己的喉咙,叫道:“你出去,不然我便陈尸于你面前,到时你也难走出大齐。你若退去,我便可当没发生过此事。”

男子大笑:“你这一套也只吓吓那些文弱书生罢了,你要死便死,我倒是听人说,人刚死去身子还是温的呢,我不会介意的。再则死无对症,谁能拿我怎样,你死了,还有沈家三小姐呢,听说她可是个美人儿。贤王与你哥哥不让我好过,我只好拿你二人出出气了。”

正文 第一六一章 接二连三

李瑶琴看到那男子的反应,一下子傻了眼。

那一招明明是经过无数女主验证过的,若对方是个良心未泯的人,他很可能会因此对女主的视死如归而另眼相待,若对方是个人渣,也大多会觉得白白要人一条命却无利可图,反易惹上其身后的家族而罢手。

没想到在成功吓退太子后,竟然在这个人面前失了灵,再听眼前这个人渣龌龊的话语,便是死了也不得清白,更加地让人不寒而栗。

看着眼前五大三粗的男子,李瑶琴不由握紧手中的簪子,自忖道:二人如果真扭打起来,自己不是他的对手,硬拼也是不成的,只能智取。

一时又想到按照惯例,贤王或林景周也许不多一会就能到,唯今之计,先用拖字诀,多多延长些时间,若是他们不能及时赶到,再见机时事。

李瑶琴也不将簪子放下,只是问道:“你说什么是我哥哥坏了你的财路,只怕是你弄错了吧,他在北边不过是个小小的百夫长,哪里有那个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