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沈秋君昨天确实是出了门,北蛮太子心里越发肯定了几分,一面派人出城寻打,一面又特让人去沈秋君昨天的去的庵堂附近查找。

在庵堂里自然打探不出什么来,她们不敢得罪沈府,更不敢得罪六皇子。

最终还是在别的地方寻到了萧将军及其手下的尸体,萧将军的尸身已经凌乱地看不出真假,还是靠着他身上的衣服碎片及身旁的手下,才勉强分辨出来。

看着萧将军等人的尸体,北蛮太子不由得心中暗喜,对于此次自己能顺利完成出使大齐的任务,凭添了几分信心。

正文 第一六四章 求为媵妾

北蛮太子即刻把萧将军等人的尸体交由大齐,请求大齐缉拿凶手,给北蛮一个交待。

大齐上下的官员见此亦是一片震动,自来两国相交不斩来使,而且看到萧将军的惨样,更让人心底发毛,这手法太象六皇子做下的了。

但是六皇子向来不沾北蛮人的边,虽然萧将军失踪那两日,六皇子也曾出城,可当时只带了三五个人,这萧将军手下可是十多人呢,从那些人身上受的伤可看出,皆是真刀实枪被放倒的。

就连六皇子听说,跑去看了一眼萧将军的尸体,也不顾北蛮人在场,连声叹道:“好手段,若是寻得此人,我定要收他为徒,实在太像的我手笔了,也算是做个衣钵传人了。”

因为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这凶手的缉拿自然是难于上青天了。

北蛮使者便以此为借口,重提互市等一系列的事项。

大齐朝虽然理亏,可又不想互市让北蛮人得了便宜,只得有力无力地在那里扯皮。

不料那两个北蛮人嘴倒是硬,什么手段都使上了,愣是没撬开他们的嘴,六皇子顿时烦躁不已,听说北蛮的重提互市之事,不由冷笑道:“这买卖做的好,也不知从哪里找来的阿猫阿狗的,剁碎了拿来假冒什么萧大将军,就这么勒索一通,爷自认脸皮厚做事无赖,如今看来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真是长了见识受了教了。”

北蛮使者听了,不由怒目相视,牙齿咬得格格直响。

六皇子哪里会怕他们,又道:“说不定那个阿猫阿狗的,还是我大齐人呢,没想到死了还不得安生,帮着北蛮人来算计自己人。啧啧,真是死不瞑目啊。”

话虽有些无赖,却也不是没有道理,大齐官员听了,脸上便放松了许多,心里不仅不理亏了,还隐隐有种被人算计了的委屈呢。

北蛮太子怒道:“他可是我北蛮堂堂的戍边大将军,若真如你所说,以后可是要隐姓埋名不得见人一辈子,这让一个在战场中历练出的汉子如何忍得?”

六皇子不以为然道:“一个人的不得见人。却可换得整个北蛮所需的粮食布匹,若是再互市,不仅能淘澄些铁器家伙。或者也可以让北蛮的奸细遍布天下,哦,怪不得这萧将军的尸首没个人模样呢,原来是本人已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等着北蛮众奸细来大齐后。他好部署领导,果然是见不得人的啊。”

北蛮太子实在没想到,这大齐皇子中竟然还有连个证据都没有,就这么信口开河的,这不就是个市井无赖吗?

就在北蛮太子要开口反唇相讥时,六皇子又凉凉说道:“但愿是被我说准了。不然带着那么多人还被砍成那个样子,可见说他是草包都是对草包的侮辱。”

众大齐朝臣虽平日里看不上六皇子,不过此时是一致对外的时候。也都很捧场地呵呵大笑。

看着北蛮太子气得扭曲变形的脸,六皇子心情这才顺畅了些,又道:“不过,我仍是觉得你们在唱苦肉计,不然为什么总没有一点线索呢?”说罢大笑着扬长而去。

经六皇子这一插诨打科。大齐众臣也以此事情况不明为由,理直气壮地与北蛮谈判。双方拉锯了几天,最终议定大齐每年售于北蛮的粮食布匹在原有基础上赠加两成。

能多加一石是一石的,北蛮太子暗暗松口气,他实在没想到就因为六皇子的几句颠倒黑白的话,本来大大利于北蛮的局势竟然变得暧昧起来,不过总算是有点成果了,可是将来回国后如何给萧家人一个交代呢?

北蛮太子其实已经怀疑是沈家人捣的鬼,可惜却一丝证据都抓不住,他思索良久,最终对大齐言道:“当日来京时,萧将军就曾对孤说道,他久慕永宁侯府三小姐的美貌和城安伯之女的聪慧,请求孤求此二女为媵妾,将来回国后赐他为侧夫人。孤当时不忍她二人离国远去,故严词拒绝了,如今他却遭此不幸,孤心中实在不忍,在此恳请让她二人为公主媵妾,以慰萧将军在天之灵。”

大齐诸臣愕然,历来公主出嫁外邦,为有个帮手,选几名媵妾也是有的,如今公主身边就带有两位媵,如今再加两位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北蛮竟是让她二人去守寡,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北蛮太子又道:“萧将军倒也有几房妻妾,生得几个子女,等她二人到了萧家,我会作主让她二人各收养一子,也算是终生有靠,萧将军在天之灵也得以瞑目了。”

这事便被摆在了大齐皇帝面前,皇上只道:“朕会酌情考虑的。”便让人都散去了。

小成子通过内侍们听到此事,慌得急急忙忙跑去告诉了六皇子。

六皇子先是一愣,继而冷笑:“这北蛮太子莫不是也想要变成萧将军一样?”

小成子急道:“爷,快想想办法吧,晚了,沈小姐可就…”

六皇子笑道:“慌什么,我自有办法。”说完,脸上却可疑地红了起来,灿若桃花。

小成子看得有些呆了,忽然心头一亮,笑道:“莫非爷要去沈府求娶沈三小姐?”

六皇子的脸越发的红了起来,踢了小成子一脚,微眯着凤眼,笑道:“不急,现在还不是时候,不是还有李氏吗,贤王可是一门心思地对她,这不顾家国的罪名,怎么也不能让玉姐姐背啊。”

小成子皱眉道:“贤王最会权衡利弊的,又怎么会为一个李氏做傻事呢?”

“到时就知道了,他未必舍得放弃城安伯一家对他的支持啊。”六皇子嗤笑,一时又叫过杨远来,说道:“你让人去查查最近城安伯府的情况,怎么会无端说出李氏来,这其中定有些牵扯。”

沈秋君也一早就得了消息,不由苦笑:这算是怎么回事,自己怎么总与那些倒霉事连在一起?莫非自己与那李瑶琴真是缘分不浅,前世共侍一夫,今生仍是连在一起?

沈秋君如此想着,顿觉好笑至极。

这时沈夫人正惶恐不安地逼问丈夫可有良策以对,沈父笑道:“放心,这件事必不能成的。”

沈夫人见丈夫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忙笑着赞道:“夫君果不愧是一方霸主,这才多长时间,就有了对策了。”

沈父笑道:“好了,别给为夫戴高帽子了。皇上也是战场中历练出来的,平日里看着温和,却也是个极有脾气的人,他怎容得那北蛮小儿做地起价,明明是都商量妥当的了,他又来提要求,皇上可不是他能拿捏着玩的。”

沈夫人也觉有理,一时又担心道:“求人不如求己,万一皇上为了大局着想同意了怎么办?”

沈父捋须道:“这也有可能,不过夫人放心,大不了我拼着这个侯爷不做,也定不会让秋儿去北蛮守寡的。”

沈夫人叹道:“只怕秋儿又成了沈家的罪人了。”

沈父摇头道:“不是罪人,而是有功之人。以我沈家的功劳及皇上的为人,若真闹到那一步,失去宠信,被冷落倒是真,也就仅此而已,于全族性命富贵无碍,只是没了权势而已,却可以自此退出皇子夺位的漩涡之中,独善其身。”

沈夫人叹口气:“如果真能保得全家平安,权势富贵不要也罢。”一时又笑道:“我去告诉秋儿一声,免得她又胡猜思。”

沈秋君听了母亲的话,不由感动地抱住沈夫人,含泪笑道:“能得您与父亲如此疼爱,女儿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沈夫人轻轻拍着沈秋君的肩背,摇头叹道:“傻孩子,做父母的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是人之天性吗?生在大家族,总会为了利益有所取舍,只是我们年纪一大把,该经历的也都经历过了,名利上就看得淡了些,我只希望此生都不要发生将你与家族利益放在对立面相权衡的地步。”

沈秋君眯着眼,心中暗道:此生不会了,再也不会发生那样的事了。

沈夫人正与女儿闲话时,丫头来报:六皇子来了。

沈夫人便对女儿说道:“你好好养伤,我去看看。”

沈秋君忙笑道:“若是六皇子不急着走的话,你和他说完话,请他过来一下,我有些话要对他说。”

沈夫人刚想反对,可看到女儿神情坦荡,想来还是为了那萧将军的事,便只得勉强点头同意。

六皇子也是担心沈秋君得到消息会惊慌,故特来沈府准备劝慰一番的,偏偏沈侯在家,只得干笑着应酬,快要坐不住时,沈夫人又来了,他本以为沈夫人会直接下逐客令的,没想到寒暄几句后,竟然告诉他,沈秋君有话对他说。

六皇子的心便通通狂跳了起来,一路上又惊又喜,莫不是她也与自己想到一块去了,这是打算开口求自己娶她吗?那自己是立马答应她呢,还是矜持一点,过一会儿再答应她呢?

一口就答应,倒象自己对她早就图谋已久,只等着这个机会似的。可是拿了姿态再答应,万一她误会了,伤心了,也是很不好。看来还是一口答应的好。

正文 第一六五章 公主嫁妆

小成子看到六皇子兴奋得脸上通红发亮,不由有些鄙视自己向来英明无比的主子:如果真是沈家想把女儿嫁给主子以避祸,也该是沈侯夫妻出面,断没有让个未出阁姑娘家亲自求的理。

偏偏六皇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时就会错了意,小成子有心提醒,身边又有沈府的丫头引路,倒不好明言,只得咳嗽清嗓子地暗中提示六皇子要矜持些。

六皇子此时哪里把小成子看在眼中,只觉得头发晕,走路飘飘悠悠地就进了沈秋君的院子。

沈秋君因为腿伤未愈,再加上重生后因六皇子一惯对她的态度,礼仪方面就不知不觉松懈下来,故也不起身,只在床上坐着笑看六皇子走进来,说道:“恕我失礼了!”

六皇子径直走到内室,沈秋君笑指着床前绣墩请六皇子坐下,又对雪香说道:“去给六爷沏好茶来。”

六皇子自进屋时,那心就怦怦跳个不停,又见沈秋君招手,身子早就酥了半边,一矮身就坐下来了。

此时见沈秋君把丫头打发了出去,那颗心更是要跳出胸膛来,又想女子面皮薄,守着下人说那番话,心里难免会不自在,也忙对小成子说道:“你也过去看看吧。”

小成子怜悯地看着自家激动得手脚都不知放到何处的主子,一声不吭地走了出去。

六皇子这才抑制住兴奋,咬了咬嘴唇,笑道:“听说玉姐姐有话对我说,你尽管说,我都会答应你的。”

沈秋君便笑着说道:“你可看过长宁公主的嫁妆单子?”

六皇子闻言如一盆冷水泼在心头,瞬间呆住,慢慢抬眼看着沈秋君。恼羞成怒道:“问这个做什么,难不成你也还真要跑到北蛮去守寡?”

沈秋君忙呸了一声,说道:“我怎么会让自己的名字与那个禽兽连在一起,谁愿去谁去。”

“那你为什么要打听长宁公主的嫁妆单子?”六皇子瓮声瓮气地问道。

沈秋君被六皇子问住,不由低下眼眸:自然是女人睚眦必报的小心思作崇。

萧将军对自己所做的事,随着他的死去,自己只受点轻伤,也算是就此揭过去了,可没想到北蛮太子竟然凭此提出让自己去给那个人畜牲守寡,沈秋君是可忍孰不可忍。心中把北蛮太子就恨上了。

于是沈秋君这心里便开始琢磨要整治报复一番北蛮太子。

她不敢起了除去他的心思,一个将军已经死在大齐,就闹出这许多事来。如果再有个太子死在大齐,只怕两国就该开战了,她可担不起挑起两国战争的罪责来。

再则北蛮太子身边守卫不少,如果事不成,偷鸡不着蚀把米。只怕事情会更糟。

可就这么算了,沈秋君也是不甘心,没想到这时,倒让她想起前世的一件事来。

长宁公主嫁去北蛮后,金银珠宝绸缎布匹自然带去不少,为了辅助公主做好两国的关系。能人异士也有做为陪嫁的,这些还真算不得什么,最关键的是她的嫁妆里竟有一部分书籍。陪嫁的人中也有一些能工巧匠。

当然那些书籍是为了给长宁公主解闷舒缓异国他乡的愁苦的,那些能工巧匠们也是为了让公主在异国他乡过得舒服些,故在长宁公主初嫁给北蛮国君时,也没人重视这些,且国君年老对女色上有限。公主基本等同于打入冷宫,尊贵体面是有的。却不过如笼中的金丝雀一般。

几年后,北蛮国君去世,太子登基,北蛮素有子妻父妻的习俗,长宁公主便得了亲国君的宠爱,不知是因为亲国君的敏锐,还是长宁公主对大齐皇帝任由她二嫁继子的怀恨,亦是因为生子有了想头,总之,她带去的那些书籍和能人巧匠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里仍是大量购买大齐粮食,暗地里却悄悄发展耕作染织器械等技能,慢慢变得强盛起来,总之,贤王夺位时,虽然北蛮人亦是暗中支持,但贤王那时却不敢小觑北蛮实力,故仍是严令众人加强对北蛮边界的守卫。

先不提北蛮强盛,会给两国之间带来什么影响,沈秋君为着北蛮太子算计自己,也不愿看他得意洋洋的样子,他也就只配孙子样来大齐求着买粮食吃。

只是有些对不住长宁公主,不知没有这些,她是否还能得到北蛮太子的欢心吗?

另外,不知这样算不算是间接帮着贤王了呢,沈秋君叹道:北蛮太子之事,机会太少,稍纵即逝,先算计了他再说,至于贤王,反正时间还长着呢,再寻机会就是了。再则,此事若是成了,礼部尚书就是渎职,便是不受责罚,也定是失了圣心,也算是个算计贤王的机会吧。

沈秋君看着六皇子小心说道:“我听说那长宁公主颇爱读书,倒是学识渊博的才女呢。”

六皇子鄙夷道:“你听谁胡说的,倒是听人说她不过会念两句酸诗罢了,哪来什么学识。”

沈秋君忙笑道:“我也忘了是听谁说的,之前听人说,她读书涉猎很广,可不是我们这些沽名钓誉的闺中女子只学点诗词歌赋的,人家可是连农耕之类的书都看呢,而且我隐约听说这次陪嫁的有不少的能人巧匠,到时好做些大齐物什,以解长宁公主思乡之苦,也不知是真假,想想都为她心酸。”

六皇子闻言心中一动,笑道:“那又如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到时两国真有什么冲突自有皇上和守边的将士呢,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沈秋君正色道:“这大齐是你庄氏的大齐,你身为庄氏子孙,自然有义务维持你庄氏的江山社稷,况且一个国家强盛并不是三年五载就能成的,到时说不得就是太子登基以后的事呢,到那时你未必真能置身事外。”

六皇子不以为然,只要大齐不倒,就影响不到自己,他们爱打仗就打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处若真到那时,为避新帝猜疑,自己早就放手一切,带着妻儿们过富贵王爷的生活了。

不过,如果自己照实说,只怕会被沈秋君小瞧,好似没什么责任心似的,再者北蛮太子欺人太甚,让他在大齐面前永远和个孙子似的,想想也挺痛快。

六皇子便握住沈秋君的手,说道:“玉姐姐说的对,倒是我考虑不周了。今后我若有什么做不到想不到的,还望玉姐姐不吝赐教。”

沈秋君被他这么一说,倒有些不好意思,此时被他握着手,也不知怎么就鬼使神差地没及时抽了出来。

六皇子这时也发觉了这个异状,心里又激动起来,又觉得沈秋君的手柔滑细腻,不由拿拇指在其手背上轻捻了一下。

这行径确是轻浮的很,活脱脱算是调戏了,沈秋君不由又羞又恼,把手抽出来,将头转向一边,说道:“时辰不早了,六爷赶紧回去吧。”

六皇子只得恋恋不舍地站起身来告辞。

沈秋君听得六皇子走出房去,好半天才转过头来,犹拿帕子遮了脸。

而此时贤王也正与林景周说起李瑶琴之事。

贤王叹道:“意书临走时将他家中托付于他,只怕我要食言了。唉,想想真是对他不起啊。”

林景周迟疑道:“看皇上的意思,倒是不同意的成分居多,只是毕竟北蛮使者死于大齐,一时不好明确拒绝,如今又迟迟不动作,怕是让她两家想办法呢。”

贤王说道:“如今她二人最好的办法,只怕是早已定了亲事不能二嫁。可如今这个时候,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出头的,毕竟皇上还是要给北蛮些面子,出头之人,便免不了受冷落,而且身份够不上的,也不中用。”

林景周心中苦笑,他亦是如此认为的,他是极爱李瑶琴的,只是父亲向来明哲保身,他刚一有要去城安伯府提亲的意思,便被父亲断然拒绝:天下淑女何其多,犯不上为了他向来看不上眼的城安伯的女儿,就让他们定国公府趟进这浑水中,一个可以背弃前朝皇帝改投大齐的人,品性如何自不必说,他的女儿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况且定国公府也份量不够。

林景周心里极为难受,如今看贤王对她情意不同一般,倒不若先借助贤王之手让她先避了此祸,至于后事,再思量吧。

林景周强忍心中醋意,笑着提议贤王可以暂以侧妃之位,救李瑶琴一命,方不辜负李意书的一番信任,又与城安伯府更进一步。

贤王便顺水推舟与林景周商量一番,然后着人前去布置。

六皇子来到礼部,段清正早就避了出去,礼部尚书带着众位属官陪笑相迎。

六皇子直接说道:“长宁公主的嫁妆是你们置办的吗,拿来我看看。”

礼部诸人脸色大变,以为六皇子是来打劫的。

六皇子见了不由冷笑道:“我只看嫁妆单子。”

礼部尚书忙冲旁边的小吏点点头,小吏战战兢兢地取了单子呈给六皇子。

六皇子展来大体看了一眼,指着上面一处问道:“新书五十本,都是些什么书?还有工匠都是做什么的?”

正文 第一六六章 太子进言

礼部尚书忙道:“不过是些诗经词赋佛家经书罢了。至于工匠则是北蛮与咱们生活习性不同,到时跟着去了,也好改善一下公主的饮食起居。”

六皇子冷笑道:“那些书,他们蛮夷人能看得懂吗?至于长宁公主,她去和亲本就是加强两国相交,入乡随俗是必不可少的收买人心的把戏,依我说,都撤下来吧。”

礼部尚书忍气说道:“这都是陪嫁常例,那些书并不是给北蛮人看的,不过是给长宁公主解闷的,且嫁妆单子已经送过去了,再改怕是不妥吧,皇上也早就看了,并没有提有什么不妥之处。”

六皇子冷冷看着礼部尚书,直看得他额头冒出汗来,六皇子这才道:“只怕准安郡王也少不了陪嫁,你可知他都是陪嫁的什么?”

礼部尚书忙道:“那是他家的添妆,并不算是这里面,到时自会制成单子,与此一并交由北蛮。具体是什么,臣还不知。”

“那可就是你的失职了,”六皇子将嫁妆单子啪地一声扔到桌上,说道:“你马上命人去细细查看,将陪嫁之物一一清点了,万一王府的人松懈,送了不该送的,可就是你的失职了,另外把他家的那些书和工匠都给我扣下来。”

礼部尚书却恭身答道:“陪嫁这些书和工匠都是惯例,还请六殿下见谅,恕臣不能违制,另外臣说句不当的话,殿下现在未在朝中当差做事,更是管不到礼部来。实在是没有权力命令臣如此做,除非是圣意。”

六皇子闻言大笑起来,上前拍着礼部尚书的肩膀说道:“好,是个硬骨头,不愧是大齐的贤臣。只是我有句话不明白,大齐此前并没有真正将公主嫁入外邦的先例,不知您老是遵循的哪里的例,莫不是前朝的?”

说罢,也不等礼部尚书解释就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礼部尚书不由心虚地抹了一把汗,旁边的属官们便劝道:“不若就按六皇子说的去做,何必去得罪他呢。”

礼部尚书冷笑道:“没有圣意,你们谁敢去搜长宁公主的嫁妆?我倒要看看他能做到哪步?”话虽如此,他心里却想着还是该想法在皇上面前吹吹风,免得六皇子恶人先告状。

六皇子自礼部出来。见天色不早,便先回了住处,第二日一大早就来到东宫寻太子说话。

太子此时心情倒是颇好。先是李意书害他断了财路。后又有李瑶琴那日拒绝于他,这些都令他很是恼恨,只是迫于诸多因素,他一时也不能整治了李意书兄妹二人,如今看到李瑶琴将要去北蛮做妾守寡。怎不让他心花怒放:一个外邦寡妇怎比得太子良娣,未来的贵妃呢?

见到六皇子过来,太子忙起身接住,笑着拉他进屋喝茶,一时又忍不住幸灾乐祸地提起北蛮要媵的事来。

六皇子便道:“说来也奇怪,她二人也未闻名天下。那北蛮太子如何非要她二人呢?”

太子此时已经猜到情由,只是有些事是不能让六皇子知道的,便支唔道:“谁知道那北蛮人如何想的。反正与你我无关,管他呢。”

六皇子见太子如此,心中起疑,面上却不显,想了想。笑道:“我方才去礼部看了长宁公主的嫁妆,啧啧。这北蛮娶个公主,可真是笔划算的买卖,那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太子哼道:“放心,将来他还不是要拿来买粮食,那些金银也不过是暂且让他保管一下罢了,将来还是咱们大齐的。让他们空欢喜一场。”

六皇子陪着太子大笑了一顿,又道:“我看到陪嫁里面有些耕作的书,你说他们将来会不会吃着咱们的粮食,然后悄悄省下他们的口粮当作种子,种出很多的粮食,就不用到咱们大齐来买了呢。”

太子听了神情一怔,迟疑道:“不能吧,他们多少年了一直都吃不饱啊,就凭几本书就能种出粮食来。”

六皇子靠近太子,小声道:“一年两年未必成,但是十年八年之后呢,我听说这次有不少我大齐的能工巧匠也一同陪嫁,他们鼓捣出好使的农具来,再按着书上的耕种庄稼,到那时很可能是大哥当政,没有可以遏制北蛮的,难不成真由着他们从属国变成兄弟之邦?后世人不说是因为长宁公主陪嫁之故,只当大哥功绩不如前人呢。”

太子一听,猛然站起身来,说道:“对,决不能背这个黑锅。我要和父皇说去。”

六皇子笑道:“大哥英明。还有礼部尚书那个老匹夫,这些事还用得着我们操心吗,他早就该想到,哼,我都当面问了,他还一脸鄙夷神情,居心叵测啊!”

一时又闲话几句,六皇子便告辞而去。

太子本想立时去见皇上,想了想还是命人去请徐戒来商量。

徐戒听了,沉吟半响,也觉得太子所言有些道理,虽说临时改了嫁妆面上有些不好看,不过为了将来继续压制北蛮,却也顾不得了。

一时又与太子细细商量如何对皇上说起此事,却无意中自太子口中得知是六皇子的提议,徐戒心中一动,这个六皇子的心思够细够长远,但愿他只是一心因为辅佐太子,不然,以后只怕又有得操心了。

皇上听了太子的一番陈述,点头道:“你说的极有道理,我会好好考虑的,你先回去吧。”

看着太子退下去,皇上问身边的曹公公道:“我好象听说,昨天老六去礼部想勒索长宁公主的嫁妆不成,寻他们的不是,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曹公公陪笑道:“昨日是有两个小内侍磨牙说起此事,老奴想不过是六殿下淘气,也不是什么大事,皇上为天下事操心,这点小事倒不必拿到御前,便自作主张喝令他们不许再提,没想到还是让皇上听到了,老奴该死。”

皇上笑道:“那两个小子就撵出去吧,是有人想让朕知道老六又做了混账事,只是这手伸得太长了些,你做得很好。”

曹公公这才放下心来,小心说道:“老奴一定会查个明白的。”

皇上摇头道:“不必,就当给他们个警告吧,不过是递递话,朕也想多听听,其他手段借他们胆也不敢做。”

曹公公忙诺诺应了,一时又道:“昨日六皇子为嫁妆闹礼部,方才又去了东宫,如今太子又来说这么一番话…”

皇上见曹公公停顿,便笑道:“这老六…心眼也够小的,也不知那北蛮人如何得罪了他,这就寻上不是了。却也够细,这点子事都能想到,也不知他每日里都在想着什么。”

曹公公小声道:“不管如何,太子之言还是颇有些道理的,不知皇上…”

皇上眯着眼,冷笑:“那个萧将军若是个安分的,如何会惹上杀身之祸,必是罪有应得,北蛮不过是仗着我大齐目前不易与他开战,步步紧逼,我大齐的贵女也是他想要就要的,这让大齐国威何在,我本还想寻点子事,整治一下北蛮,如今正好遇着此事,倒合了我心意。去,把礼部的人叫来。”

礼部尚书见皇上张口就问嫁妆中的书与工匠,知道定是六皇子来告了状,幸好他此前就打好腹稿,刚要说话时,却被皇上一本书砸了下来,骂道:“朕要你们何用,这点关都把不住,我前头卡住他们的口粮,你们后头就把耕作方法及工具给人送去,吃里爬外的东西。”

礼部尚书见皇上一来就给自己定了个叛国通敌的罪名,吓得赶紧趴下请罪,哪里还敢巧言辩解。

幸好皇上也知道这礼部尚书是个正派人,只是办事有些迂腐了些,只让他回家思过,然后叫过太子来,将此事交由太子全权去做。

这可是个得罪人的活,太子犹豫了一下,说道:“六弟昨日还和我抱怨,说是自己一个皇子整日家游手好闲的,也没个正经事,十分想为父皇分忧,所以儿子想这事就交给他去做吧,若是做得好了,也好正经给他个差事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