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六皇子自从被陈安政讥笑为爹不疼娘生厌的可怜虫,便时时想着要报复回来。毕竟这也是他心中一生的伤痛,他向来是自己不痛快也不想让别人好过的主,如今见陈安政已经有了求生的意头,便想要他也尝尝那个滋味。

因为把敌方的将领绑缚两军对阵之时,也是惯例,六皇子又振振有词,郑将军也不好阻拦,讲好六皇子只管看好陈安政,不要贸然插入战局,也就由着他去了。

此时六皇子已经转了头,看着陈安政笑道:“你我果然是难兄难弟。原来你的兄弟也是恨不得你死了,好取而代之。不过我比你强些,我的父亲当年至少还派了侍卫及兵士来救我,而你的父亲却是要亲手取你的性命。”

陈安政恨得两眼通红,牙齿紧咬,可方才父亲听了二弟的话,要取自己性命也是事实,倒让他不好反驳,除了怒视六皇子,心里也暗自警醒自己:方才既然捡回一条命来,决不能再轻易放弃,否则将来母亲与妻儿们靠谁。

大齐自从得了新甲后,遇着使用箭弩的陈兵,自然不惧,两军混战时,也是组了方阵,铁甲与新甲相互辅助进攻防守,战不多时,陈兵便明显落了下风。

陈王狠狠瞪了六皇子一眼,少不得打起精神指挥作战,只是这一局败势已显,陈兵明显士气不振,任他如何排兵布阵,总不能改变战局。

六皇子看着陈王狼狈的模样,不由叹道:“原来陈王竟已经老成这般模样。当年他攻入我大齐都城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发下斩杀我的命令时,又是何等的威风,如今看他这般年纪还要亲上战场,我都觉得他可怜,也罢,我本就是个心善的人,不如就成全他,让他好好休息一下吧。”

陈安政闻言,知道六皇子定没安好心,正要开口质问,却被旁边的杨远塞了嘴,这边六皇子已经搭好弓箭,对陈安政笑道:“都说你们陈人箭法娴熟,今天也让你赏鉴一下小弟的箭法如何?怎么说你我都是同母兄弟,我大人有大量,不计较你以前对我做过的事,而且还会以德报怨,替你寻回这一箭之仇。”

陈安政说不出话,只急得满额头的大汗,六皇子屏气瞄准,对着远处的陈王便射出箭去。

PS:

呵呵,编编给了个封推,明后两天会一日三更!

正文 第二三三章 夫妻离心

六皇子虽然射得极准,陈王也疲于应付,不过他身边的亲卫们却也是时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听到风声,便将那箭挡了下来。

六皇子不由“嗐”了一声,重又拉弓上箭,除他身边的几个负责他安全的侍卫以外,其他人也都对着陈王那边一阵乱射。

虽不曾射伤人,却也令陈王那边阵脚大乱,再加上主战场失利,陈王急令回兵后撤,大齐自然要追杀过去,六皇子也趁机又乱射一气,竟把陈王头上铁盔鹖羽给射了下来,对陈安政说道:“今日便算是稍稍为你出口气,来日便取下他的头颅,为你报仇。”

陈安政不能说话,只恨恨地看向六皇子,六皇子笑道:“你不必如此见外,你我总是兄弟,这点子事我还是可以办到的。”

大齐也不敢十分去追,怕中了埋伏,已在打扫战场,六皇子便命人把陈安政装入囚车押了回去。

此时容妃也正带着众人焦急地等侯陈王的归来,远远看到陈兵辙乱旗靡垂头丧气的样子,便知这次战斗又失利了,虽然心中失望,倒也知兵家胜败乃常事,不到最后关心,一切都不好说,便仍是打起精神迎接陈王等诸将领。

陈王看到容妃,心里不由发堵,令众将士先歇息一下,再入帐好生商议下面的战事,说罢便去了主帐。

容妃忙跟着过去伺候,眼见陈王盔帽被射破,从没有过的狼狈,便心疼地开口道:“那些亲卫们真是该重罚,怎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幸好王爷有上苍庇护。”

陈王心里糟透了,如今见容妃还往枪头上撞,说话间便没了轻重。冷冷看了妻子一眼,恨恨道:“这都是你那好儿子做出的好事。”

容妃大奇:“这关政儿什么事?他也不愿意做阶下囚…”

话未说完,陈王已经指着门外,怒气冲冲说道:“难道你就只有一个儿子吗,你被人抢走,是我没本事,也怨不得你,可你为什么要生下那个孽障来?这也就罢了,我知你在那里的危险,可当年我接你回来时。依着我就该立时杀了他,偏你还念着什么宝藏,如今宝藏的影儿都没有。我的性命却险些交代到他的手中。你出去,我现在不想看到你。”

容妃这才明白,原来竟是六皇子所为,欲要解释,可众将士已经开始过来议事。不得不委屈地退了出去,一路走到寝宫,眼中的泪水便止不住流了下来。

她承认自己当年在大齐生下儿子,是有那么一点私心,可说到底也一种保命的法子,若是自己害了六皇子的性命。在大齐皇帝眼中便没有利用价值了,只怕小命不保。

再者当时大齐已隐有占据天下的架势,田氏家族又频频对自己施压。希望自己为了家族利益,暂将儿女私情抛下,也怪自己无法拒绝家人,这才造成如今这不尴不尬的局面。

但是,她与陈王少年夫妻。向来恩爱,虽在大齐皇宫。她的心却是时时在他父子身上的。便是生下六皇子,也不曾真正疼爱于他,只想着夫妻还能有重逢之时,忍辱偷生。

后来她终于得了大齐皇帝的宠信,六皇子也入了大齐皇帝的眼,细细谋划未必不能应了术士之言,在这样的优势之下,她仍毫不犹豫地抛下一切归了东陈,这一切还不能说明她对陈王的爱意吗,为何总是揪着那些陈年旧事不放。

当年六皇子的凄厉求救,确实也让她心下不忍,不管如何说,他总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多年来母子相依,也是有感情的,又因为田老太爷不信自己,将宝藏之事偷偷说给了六皇子,于是她便想将六皇子带到东陈,细细询问宝藏之事,将来陈王得了宝藏,如虎添翼,六皇子得了活命,也是双全之策,没起到最终六皇子却被大齐夺了回去,倒让陈王这些年以为她对大齐那对父子有情。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容妃抹一把眼泪,深叹一口气,自嘲道:自己如今都是作祖母的,还学小儿女想什么情啊爱的,隔阂已经产生,再补救也不会恢复原状了,不管如何,陈王之所以如此,也是对自己仍旧有情的缘故,也罢,自己只好生看着儿孙们吧,只要他们好好的,自己这一辈子也不算亏了。

容妃想罢,重整心情,正好田氏上来伺候,因见自己眼睛不显红,便让她进屋里来。

却见田氏红着眼睛,走上前来。

容妃不悦道:“你这是做什么,如今政儿不在,你更该坚强些,也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只知一天到晚地抹眼泪,政儿便是有些福气,也得被你嚎丧没了。”

田氏泪珠子便断了线地滚落下来,泣道:“姑妈只知道骂我!我愿意哭吗,我是为了夫君所受的委屈而哭的。”

容妃不由愣了一下,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田氏号啕大哭道:“姑妈向来消息灵通,还在这里哄骗我吗,他是您的亲生儿子,您怎么就能无动于衷…”

容妃不由怒道:“到底什么事,说起话来怎么这么没头没脑的,将来如何辅佐政儿,担起一国之母的重担来。”

田氏见此知道容妃定是没有听到消息,忙止住哭泣,小声说道:“今天父王在两军阵前,亲自拉弓射箭,欲杀死夫君,可怜夫君为了东陈便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竟落得这么个下场!”

容妃也急了,忙道:“政儿有没有事?你快详细讲来。”

田氏忙把今天两军对战的情况原原本本讲了出来,容妃听说儿子无恙,放下心来,说道:“这只是大齐的攻心之术,王爷也是瞅准了他们的意思,才会如此做的,你放心,王爷对政儿向来寄予厚望,他不会舍弃政儿的。”

田氏却道:“这话我可不敢相信。那箭可是正对着夫君而去,如果不是庄承荣出手快,只怕今日就…如果不是陈安国挑唆,父王”

田氏到底心疼夫婿,那后面的话怕咒着陈安政不敢说出口,只恨恨道:“本来父王是不忍心那样做的,都是陈安国挑唆的,哼,看来不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就是信不过。”

正是当着矮有不说短话,容妃此时只觉得田氏之话格外的刺耳,便淡淡说道:“行了,你回去照顾孩子们去,我这里不用你伺候了。这事,我心里有底,自有分寸。你也不要老是天塌下似的大呼小叫的,免得被有心人利用。”

田氏走后,容妃却陷入深思,从理智上讲,陈王在阵前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错,而且事后也证实他的推测也是正确的,可是将儿子的性命托付于一个情绪变化无常的敌人手中,这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假设当时是自己领军在前,她是万万不会射出那一箭的,她不敢拿儿子的性命开一丝一毫的玩笑。

果然女人看重的是亲情,有野心的男人,看到的只是前程,是大局,政儿一日不归东陈,陈安国兄弟二人便要重用一日,如今就开始算计政儿的性命,将来还能有他们田氏一脉的立足之地吗?

容妃咬牙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过两个没什么才能又无战场经验的少年罢了,战局有他们没他们都不会有所改变,却会最终影响到政儿,倒不如为了东陈添些斗志,也不枉了他们为陈氏子孙一场。”

倒是陈王与众人商议妥当,来到住处,心烦意燥,再看到那些鲜花嫩柳们,全无心思,那些年少女子们,不过是闲暇无事取个乐罢了,真有什么事,可不能指望她们成了解语花。

陈王想到今天对着妻子发的一通无名火,越想越惭愧,又担心她误会今天战场上的事,少不得过去亲自解释一番。

容妃见陈王过来,自然高兴不已,又见陈王解释战场之事,反安慰他道:“这事王爷做的没错,也是当时情势所逼,不得不为,况且又是政儿主动要求的,王爷如此做,也算是没白费了他的一片苦心。”

陈王越发心里过意不去,又为今天自己的失言道歉,容妃笑道:“以前的事情不要再提了,事事非非一时也缠绕不开,索性不要再想了,总得说来,是我对不住你,这事搁到哪个人身上,我都只有以死谢罪的份。幸而得你怜爱,包容了我,还给了我现在的荣耀,得夫如此,我心足矣。只求今生白头到老,生同寝死同穴,来生再做对恩爱夫妻,”

陈王紧拥着妻子,叹道:“我今生得你为妻,也是我最大的福分,愿你我生生世世都做一对恩爱夫妻。”

容妃又道:“可叹政儿不知可能保得命否,也不知何时能归,以前他再不济也能帮着些,如今看你一人支撑着,我实在心疼,这段时间我瞧着安国安邦二人倒也有些才干,还望王爷多多教导,将来也能依为臂膀。”

正文 第二三四章 陈王殒子

陈王没想到妻子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由看着她沉思。

只因为他素知田氏一族极力防着两个庶子,而他也因为向来看重嫡庶名份,不想将来儿子们自相残杀,故也处处压制着庶子,如今嫡子被捉,他才不得不从大局考虑,提了两个儿子上来。

容妃看着陈王的表情,不由笑道:“你不必疑我,你我既然是夫妻,荣辱与共,他二人也是我的儿子,走到天边,也是这个理,如今政儿不知会如何,王爷也该早做打算,不至将来没个依靠,我虽无才德,却也知大局为重,都是一家子,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才是。”

陈王不由赞叹妻子的明事理,后来果然听容妃之言,对两个儿子渐渐委以重任,全力栽培。

齐陈之战仍在继续,六皇子也时常带着陈安政来到两军阵前观战。

陈安政如今也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势头,再不充什么英雄豪杰,从羞愧到后来的面不改色。他自从上次之事,也想得明白,六皇子如今投鼠忌器,不敢真取了自己的性命,既然如此,他又何未非要去死,倒是便宜了两个庶弟,也苦了妻子老母,韩信能忍跨下之辱,他自然也能忍下这口气,留得性命,也图后谋。

东陈的众人初时被陈安政的视死如归感动,及至后来,见他仍苟活于世,这心里倒不由的犯嘀咕,到后来见他已不拿丢人现眼当回事,越发的低看了他,颇有些为自己有这样的主子感到耻辱。

倒是一些老成些的将士们,反倒有些佩服起陈安政来,有道是站着死易,跪着活难,他现在能这样表现。竟是卧薪尝胆了,将来一旦逃离大齐的掌控,只怕定非常人能比。

沈秋君倒着实有些担心陈安政。他到底是东陈高高在上的世子爷,又向来养尊处优,未必能受得了这等耻辱,若真有个好歹,只怕又重蹈前世的覆辙了。

于是便劝说六皇子,还是留些脸面给他,六皇子笑道:“我做事自有分寸,他如今练得脸皮已经很厚了。等闲的嘲讽话,已经对他不起作用了,再过段时间。只怕青了蓝更胜于蓝,颇有要胜过我的架势。”

沈秋君不由被六皇子的话逗乐了,笑道:“说得好象你脸皮多厚似的,我从来没觉得。”

六皇子哼道:“你少在这里哄我。我如果没有那么厚的脸皮,也不至于好好长到现在。当然现在我不用再受这样的罪了。如今有个亲兄弟接了下来,天子之母?天下最厚脸皮之母吧。”

沈秋君听了这话,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想着六皇子应该有分寸,便转移话题。玩笑道:“照你的意思,你二人皆是不凡之人,说不得将来都是一代枭雄呢。”

六皇子也随意笑道:“我本就是一代枭雄。至于陈安政嘛,以前也就是个托赖父辈的无为之辈,现在在我的训练下,倒也有那么点意思了,说不定将来还真能有点作为呢。”

沈秋君见六皇子在那里大吹大擂的。不由撇嘴暗笑:果是个脸皮极厚的人。

而东陈这边,田氏仍是时不时跑来在容妃跟前吹些风。无非就是陈安国兄弟如何意气风发,如何小瞧了田家。

容妃只听并不说话,最后只淡淡说道:“先由着他们去,人在做天在看,到时自有分定。”

之前她太过在意陈王的感觉,对于大齐的事向来不闻不问,现在她的心理已发生了转变,便也开始留意各方的消息。

随着知道关于六皇子这些年的点滴,容妃心里越发的心惊,直觉得自己果然生下一个变化无常的恶魔来,虽然知道沈秋君能钳制住他,但是容妃已经不再相信男女之间的情爱,她不敢把赌注全放在沈秋君身上。

既然不敢保证儿子一定能回来,这就逼得她不得不为后半生好好打算一番。初时她倒也想过,先观察一下那两个庶子,看是否能作为依靠,将来儿子回来更好,若是有个万一,也能暂时维持,等孙儿长大,再做图谋。

可惜那两二人以为陈安政几乎没有回来的可能,而且他在东陈的威望已经降到尘埃里,就是回来,也不足为惧了。

再加上现在被陈王全力栽培,众星捧月,吐气扬眉,再不是当年躲在一边畏畏缩缩的下作样子,这天差地别的,内心便急剧膨胀起来,说话办事,也一幅世子爷的架势,再看着田氏一族,也拿出主子的款来。

这样没成算的人只怕是烂泥扶不上墙,没什么大作为,反要担心他心胸狭窄,一朝得势,便猖狂起来,公报私仇,反对政儿一脉不利,倒是该早早将此隐患拔了去。

容妃到底是个女子,还做不到害人能心中平静,况且还是自己的庶子,想到与陈王的夫妻情分,更觉得对不起他,只为了子孙,她必须狠下这个心来。

故唯有在心里暗示自己:六皇子虽是自己肚子里生出来,却因为不是陈王的骨肉,所以陈王定要取他性命,同理,虽然陈安国兄弟是陈王的子嗣,却不是自己肚中所出,自己害他们有何不可,何况如果他二人能在心里敬重自己这个嫡母,自己也不会与他们势同水火。

此后,齐陈之战虽各有胜负,但在大齐的强势攻击下,东陈终是节节败退,随着东陈主要关口的失去,大齐渐渐进入到东陈的地盘中,战线便全在拉开,大齐皇帝看在眼中,喜在心里,又连连调派将士支援这次战争。

陈王此时已不能只据守一处,不得不分出兵力,全面抵抗,于是陈安国兄弟也成了重要将领,独自带兵镇守一方。

除此之外,陈王又重金送于之前的那些部落,并阐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乞求其发兵相助。正所谓国与国这间,没有永远的敌人,那几个部落也深恐被大齐顺手灭了,如今既得了实惠又有了面子,于是真就派兵助打大齐。

初时他们这些联盟利用熟悉地势的优势,的确打了几场胜仗,陈王也极大方,缴获所得,一粮一草都不取,尽数拱手让于那些部落,于是那些部落更加积极,唯陈王之命是从。

郑将军等人连吃几场败仗后,心是急红了眼,却又一时奈何不得他们,只得在别处找补,纵观之下,发现倒是陈安国兄弟二人最弱,于是暗暗齐中兵力攻打了过去。

陈安国兄弟已经被有心人捧上了天,且东陈又接连胜了几场,不免有些轻敌,兼东陈的财神爷田氏家族在里面暗暗活动,于是不几日二人便被大齐各个击破,等到陈王得到消息时,已然晚了。

这次没有六皇子回护,再加上大齐连番吃了败仗,损了好几员大将,俘获了他二人之后,二话不说,先砍了祭奠死去的大齐将士。

陈王得知后,顿时痛切心扉,昏死过去,东陈众将士都着了慌,急忙施救,总算是救了回来,士气却不可避免地低沉了下去。

容妃看到陈王一夜之间就足足苍老了十多岁,倒有些风烛残年的风景,心中也是悲恸,不免后悔自己动手太早,可是又想到自己的孙儿们尚年幼,不能养虎为患,自己没有做错。

只是到底有些对不住陈王,容妃跪在陈王面前,沉痛说道:“都怪我乱出主意,当时只想到提他二人上来,只想着为你分忧,却没想到竟要了他二人性命,我当不该多嘴,早知有今日,我情愿舍去这条命,也要换他二人回来。”

陈王想着两个儿子就这么没了,不由老泪横流,可是此事怪不得妻子,就算没有她的提醒,他也会慢慢分担子到两个儿子肩上的,见妻子如此自责,他少不得劝道:“这事和你没有关系,是他们没有福气,好男儿当战死沙场,他们至少曾有过建树,也算是没白来人世间走这一遭。”

容妃见陈王没有怀疑到别处,心里放松的同时,更加的愧疚,更发小心殷勤地照料陈王。

陈王心中充满的仇恨,只在床上躺了十天,便起身带兵出战,要为儿子们报仇。

沈秋君知道陈安国兄弟的下场,心中不免凄凄,她深信这件事定有容妃的手笔在里面,也就是说她的挑拨见了点效果,可她心里没有计谋得逞的窃喜,相反心里却有沉甸甸的负罪感。

前世陈王的两个儿子一直活到陈王兵败被杀,他兄弟二人借着外家的势力,一边与那几个部落纠缠,一边暗自组织东陈各方势力为陈王报仇,几次动乱后,才被活捉,押到京城砍了,今生他们生生比前世早死了好几年。

沈秋君心中不安,这几日便悄悄为他二人在菩萨面前诵经超度,并暗自祈祷:虽然他二人或因自己早早枉死,但看在以后会有不少的百姓可免死于动乱之中,望菩萨能以此功过相抵,宽恕信女,如果不能,则只降祸于信女,万不可牵连亲人。

正文 第二三五章 治国之道

因为陈王及陈安国兄弟的外家一心要为他二人报仇,故陈兵此次反击力度很大,双方之战如火如荼,六皇子此时反倒闲了起来。

以前战局小,他还能带着陈安政出来溜达一下,现在全面战争,他二人就没有出现的必要了,只好做回老本行:负责押送粮草,顺便打探打探前方的战况。

这样一来,倒是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且身份不同,也没人敢管,甚至还巴不得他别去前面捣乱,免得将来不好和皇上交代。

看到沈秋君这几日因为陈安国二人心中不安,六皇子知道沈秋君钻到牛角尖去了,认为是因为她的挑拨,才使得容妃暗地里下黑手,害了他二人的性命。

于是他便上前笑劝道:“两国交战,刀箭无眼,死在对方手里很正常,况且他们还是敌军,与你我又无交情,死了就死了,怎么反倒象欠了他们似的。须知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他们多死几个人,我们大齐的士兵才能少伤亡,那些折在他们手中的人,在天之灵必会感激你的,如果他们不死,还不知折在他们手中多少人呢,说起来也是你积了阴德,再说了,这也是他们的命,他们合该那时死,阎王要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沈秋君本还因为六皇子的话有些宽慰,直到听到最后一句,心头又发虚,他二人的性命可不是提前被勾了吗,不由讪讪笑道:“你什么时候也讲起功德来了。”

六皇子见沈秋君仍不能放怀,便自责道:“也怪我一时逃避,把你推到前边去了。你又是那样心慈的人,自然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以后这些私阴事,你还是不要沾手了,免得总心神不安的。要我说。你不必把这事放心上,若真有个什么,一切都在我身上呢。我煞神下凡,等闲小鬼也得绕着走,有我在你前边,你只管安心地过日子。”

沈秋君心里甜蜜,不由把头靠在六皇子怀中,笑道:“你别这么说,倒象我只能躲在你身后的琉璃人似的,也太小看我了。再说这种事你也不方便出面。罢了,当日既然曾如此谋划,就该知今日结果。倒是我想不开了。”

自此,沈秋君便也真放开了心怀,倒是六皇子担心她心情抑郁,便整日在她跟前说笑,连她与儿子亲近的事情也视而不见了。

这日。六皇子讲了些趣事,逗得沈秋君抱着儿子笑的前仰后合,松哥儿见母亲如此高兴,也跟着咧着嘴露出几颗小牙傻呵呵地笑,沈秋君越发开心,捧着儿子的小脸蛋就亲了起来。

六皇子看了心中不忿:老子在这里和个小戏儿似的。好容易逗笑了人,倒是他得了便宜。

这一寻思,心里为数不多的笑话便忘个精光。沈秋君此时又抱着儿子笑看着六皇子,等他讲下文呢,六皇子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好容易想出一件事来,便笑道:“要我说这世上最傻的莫过于老百姓了。一点小恩小惠就能买了人心去。就说这段时间,陈王因损了两个儿子。这东陈的老百姓们就在心里为他悲戚,好像得他多大的恩惠似的,不过是赋税略比前朝时低了些罢了。都说皇帝不好当,要学什么帝王之道,依我看,实在是简单的很,只要轻徭薄赋,就能得天下民心。”

沈秋君听了,笑道:“哪有你想得那么简单,就算君主体查民情,不穷奢极欲,却也不敢说下面就一定政通令行。就好比说咱们庄子上的佃农,如果一个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你我面上也不好看,况且也不指着他们省下的那点租子,自然让着他们几成,可是保不准那些庄头们从中渔利,倒是白白糟蹋了我们的一片好意,反让佃农们以为咱们是喝人血吃人肉的呢。这要上升到朝堂上来,事情又复杂的多了,这治国之道,御人之术,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六皇子笑道:“这历朝历代的皇帝有明君也有昏君,还不是一样过,你我也不必操这些闲心,只过好自己的逍遥日子便是了。”

松哥儿见没自己什么事,便乖巧地在一旁打起瞌睡来,沈秋君忙把儿子放到小床上,轻轻拍着入睡,六皇子被冷落一旁,少不得狠狠瞪了儿子一眼,悄悄出去了。

沈秋君见儿子睡着了,便也在一旁合目歇息,脑中却止不住地思考六皇子的话。

陈王在东陈一带极得民心一事倒是不假,今生百姓会为了他痛失两子而悲伤,前世也曾为了给他报仇而几次动乱,使得朝廷屡次派人前去剿灭乱党。

今生容妃母子又是个棘手的,最终少不得放了他们去,将来陈王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只怕这笔账又落在六皇子头上,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陈安政的影响力又比他两个兄弟强的多,万一纠集了恋旧主的东陈各方人士,免不了又一阵闹腾,到时六皇子里外不是人。

沈秋君正在苦思时,六皇子又蹑手蹑脚拿来,看到儿子已然睡熟,便上前把儿子抱起递给一边的奶娘。

沈秋君睁眼看了,忙起身小声说道:“他刚睡着,挪什么地方,小心醒了,没睡够再哭闹。”

六皇子摆摆手,奶娘忙悄悄退下去,六皇子这才拉着沈秋君笑道:“你天天就知道儿子,我这些时日统共也没在家待几天,如今好容易在家,你也不理我一下,枉我还在一边费心逗你开心呢。”

沈秋君看他那无赖样子,转身躺下闭目睡了。

六皇子也顺势靠着她躺下,手却不老实地摸来摸去,沈秋君忙按住他的手,轻斥道:“大白天,你做什么呢。”

六皇子涎着脸笑道:“你这段时间老心事重重的,我这不是帮你找些乐子,也好放松开心一下。”

沈秋君闻言,又见六皇子手上仍是不规不距的,脸便红了,又羞又气道:“说的什么话,我不开心,就靠这个寻乐子,我成什么人了。快住手,我还有正经事说呢。”

六皇子笑道:“我这也是正经事,你天天被那小子霸占着,也该均些空出来给我。有什么事,过会再说。”

一时二人翻滚一团,半天,沈秋君才得空说了自己的担忧,然后便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

六皇子却正儿八经地躺在那里考虑起来。

若是陈安政真集结了人为父报仇,自己少不得就会被派过来应战,天高皇帝远的倒也过得逍遥,可是这打仗总要时时盯着战事,哪里能象现在这样惬意地在府中生活,反使一家子总处在分离状态,这样不好,还是想个法子,来个祸水东引才成。

第二日,六皇子打定主意,打点好人马,对沈秋君说道:“你考虑的极周全,我已有了主意,你不要在这上面费心思了。”

沈秋君忙问道是何主意,六皇子笑道:“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省得到时又过意不去,以后有什么忧虑的事只管提点我,我自然帮你解决,至于如何解决,你还是不要过问了。”说罢,便带人往前边去寻郑将军去了。

正好郑将军此时也正吃饭,于是请六皇子一起做下喝酒,说话时自然就会谈到当时的战局。

郑将军气哼哼地说道:“只要把东陈灭了,一定要顺手把那几股小势力也消灭掉。当日皇上派了使臣去,给了他们多少好处,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当时答应的痛快,定帮着大齐两面夹击,如今倒好,陈王给点好处,他就倒戈相向,这样不重诺言的小人,早晚得收拾了他们。”

六皇子笑道:“他们不过是一群见利忘义的蛮人罢了,又是极没远见的,将军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不过话又说过来,他们地势险要,咱们人生地不熟,真要全力歼灭,恐怕代价小不了,况且别看他们一盘散沙,到底曾是一族,若是逼得急了拧成一根绳,更是不好办。我看皇上的意思,是只要收伏中原地带,再往东穷山恶水,冥顽不化之邦,只要他们臣服大齐,年年上贡,倒也可就此罢手。”

郑将军嗟叹道:“一想到他们出尔反尔,这心里就不舒服,我也知皇上的意思,总觉得便宜了他们这起子小人。”

六皇子笑道:“这口气还是要出的。他们既然反复无常,陈王的一点小恩惠就能降了他们,咱们也可以再把他们收买回来,而且那个诱惑绝对比陈王的小恩惠更要吸引他们。”

郑将军忙道:“愿闻其详。”

六皇子笑了笑,却话题一转,说道:“如今咱们已经进入大齐的腹地,将军对陈王的治下有何感想?”

郑将军不由叹道:“要说这陈王倒也有几分才能,这东陈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倒都能安居乐业,渐渐也有些繁荣气息,只可惜他心太大,看不到自己的有几斤几两,不愿臣服于大齐,只想自己建一番宏伟大业。简直是痴人说梦。”

正文 第二三六章 东陈覆灭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一系列治理方案,确实为他赢得了民心,这边老百姓私下里无一不说他的好话。”六皇子接口说道。

郑将军点头道:“这倒是实事。就拿前段时间砍杀陈王二子之事,我听着倒有不少人为他可惜甚至痛哭,这足以说明了他极得民心。”

六皇子又笑道:“我大齐为了夺下东陈,代价很大,将来说不得也要自这里找补些,那赋税怕不会如此时那样低,就算皇上大度不和他们计较,可也不敢保证来人就是清廉能干的,百姓们本就极为同情爱戴陈王,若是陈王死于大齐之手,他们虽不敢言,心里却必给大齐记上一笔,说不定还暗想着为陈王复仇。那时再被有人心煽动,这里怕是不能太平了。”

郑将军闻言不由眼前一亮,忙道:“您的意思是把陈王之死的仇恨从大齐引到别处去?”

见六皇子点头,郑将军又叹道:“如今只有那几股番人势力可用,只是要多大的筹码才能让他们下了决心取陈王的性命呢?”

六皇子答道:“国主之位!只要他们依附大齐,他们谁取得陈王的首级,大齐就扶持谁做番人国主。他们自前朝破裂后,几股势力都想自尊为王,然因实力相当,不能成行。如今,有大齐做后盾,就不一样了。”

郑将军闻言,也赞道:“这个主意真是妙啊,这样一来,让他们狗咬狗,既能省了咱们的力,还把东陈百姓的仇恨引到大齐以外。”

二人越谈越投机,又细细商议一回,最后由郑将军上书皇上。提出为了早日擒住陈王,为了东陈以后的长治久安,可以用利益引那番人与大齐合作。

皇上看了,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很快就作出批示,并再次秘密派人前往那些番人部落。

没有人不爱权势,“国主”这个诱惑实在巨大,陈王如今后继无人,一旦被大齐攻下东陈,他便再无翻身的机会。故前后不过几个月的时间,那几处势力便都神不知鬼不觉地与大齐建立了盟约:前事一概既往不咎,只要献上陈王首级。他就是番人国主。

陈王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先是丧子之痛,接着又战局不利,早就把他弄得心力交瘁,越发的苍老起来。

此时容妃是真的后悔了。后悔不该受沈秋君的影响,早早出手除了两个庶子,自削臂膀,使得丈夫受了重创,不仅身体垮了下来,还因报仇心切。在战事指挥上频频失利,如今只能一边在心里暗骂沈秋君毒妇,一边一心一意地照料着丈夫。

不过这两天陈王等人脸上又有了笑容:陈王身边的一个田氏侍妾平安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当时初知道那侍妾怀胎时,容妃还是有一刹那的犹豫,不过想到都是出自田氏家族,不论那孩子是男是女,以后说不得都会成为儿子的一个助力。故命她好生保胎。

后来看到陈王因庶子之事备受打击,容妃心中不安。有意弥补,越发地让人好生伺候,还时时在陈王面前提起,好使他开心,如今见生下个儿子,容妃心中不由松快了一些。

那个侍妾并不算受宠,且只是怀了胎又没有生下来,故陈王之前并没有放在心上,如今看着白胖胖的儿子,他的心里喜悦至极,更是生出股子不输年轻人的豪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