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那谢没谢谢你张婶?咱家的孩子,让人家老两口去伺候着,我和你爸心里是真挺过意不去。”更何况这媳妇还这么好?老太太咋想,都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谢过了,妈你就放心吧,我和明远都说好了,今后过年过节的,我都去我张婶家看看,也算咱们的一份心意。”看了看时间,她站起来给母亲拿药,这药是长林找人给配的,一天好几样,按时按点换着吃。

“到时候买东西我给你们拿钱。”一直没出声的宋老爹开口了,二儿媳妇对他们好,他这当公公的不能有啥表示,让闺女去看看亲家,确实也是个意思。

“爸,没多少钱,再说巧芳对我妈好,我去看看也应该。”她爸这丁是丁卯是卯的,也太客气了。

宋老爹瞅了眼闺女,点着了烟袋直接道:“别看明远脾气好,就太欺负人家,人家心里不傻,给你们娘俩花多少那是他乐意,家里的事,不用你出钱。”

后到一起本就是非多,好的时候怎么都好,不好的时候这些都是把柄,他只盼着闺女俩人,能和和睦睦的过下去,自己老两口别给她当拖累。

“爸,我知道了。”宋长霞心里是又酸又涩,嫁人了,她还是让父亲最操心的那一个。

宋母心里有了盼头,精神一好,这身体也逐渐渐强,老两口在家里算着时间,和儿子也通了电话,就等着俩月后去呢,结果才一个多月,大儿媳妇王淑琴来了。

这位和张巧芳天生不对付,可两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两人在公婆面前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别,以至于她想找麻烦,都找不到借口,没想到这次,终于让她给抓到把柄了。

“妈,你还不知道吧?巧芳她爸妈回来了,不只人回来了,还带了对金耳圈,就那耳圈,能有这么粗,一看克数就不带小的,听说是三闺女两口子给买的,这有钱不给自个儿妈买,长林也太惯着媳妇了。”说完这话,王淑琴心里说不出的敞亮,四年了,打从那双胞胎哥俩出生,自己终于能在婆婆面前露回脸,太不容易了。

宋母一听,虽然没王淑琴想的那么气愤,心里也确实有点不满,想着儿媳妇平时的好,她嘴上没说什么,表情上却多多少少带出那么几分。

王淑琴心里一顿,觉得这不符合当婆婆的标准,谁家婆婆见媳妇往娘家倒腾,心里能乐意?她婆婆咋没反应?

宋老爹刚刚见儿媳妇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就怀疑没好事,因为开窗开门的能听到,他这当公公的也就没进屋,坐在外屋一听,心里这火是蹭蹭的往起窜,没等起身呢,就看到后跟来的大儿子,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走了进来。

老头心里的火,顿时有了发泄的地方,只见他冷冷的对儿子道:“长山,告诉你媳妇,巧芳获奖的那一副绣品,人家就卖了八万块,他们家里的房子花销,有大半都是人家张巧芳挣下的,如果你媳妇有那本事,别说给自个儿妈买对金耳圈,就是往娘家搬回去个金山,我老宋家也没意见,要是没那本事,就少四处嚼舌根,免得让人说我老宋家的媳妇,都这么小肚鸡肠没有教养,再连累了巧芳,我们家儿媳妇不都这样。”

宋长山止住了脚步,黝黑的脸被父亲说的青一片紫一片的,他知道,这是那败家媳妇,又开始找二兄弟媳妇的麻烦了。

与此同时,屋里的王淑琴也是满脸通红,她光顾着挑拨了,竟然忘了张巧芳能挣钱?而且还挣了那么多的钱?

见父亲绑着手里的扫帚把不再看自己,宋长山大步进屋,指着媳妇狠狠的道:“好日子不过把你烧的,给我滚家去消停待着。”他就不明白了,巧芳是招她惹她了?她咋就总看人家不顺眼?二兄弟媳妇每次回来都给婷婷买衣服,这要是让人家知道了,心里该咋想?真冲着那句话去了,养不熟的白眼狼?

见儿子骂骂咧咧的拽着媳妇走了,宋老爹绑好了手里的扫帚,拿着烟袋进了屋,看着炕上的老伴,他沉声道:“你柜子里那四季的衣服,是巧芳一件件挑的,你看这二十一寸的大彩电,是儿媳妇提议买的,你一天天吃的药,更是儿子媳妇花的钱,现在他们小两口,就给去伺候月子的亲家母,买了对金耳圈,你这啥也没干的老婆婆,要是还有想法,就趁早在家待着,也别去治病了,真瘫炕上我伺候你,别把脸丢到媳妇面前去,再让我儿子也跟着没脸。”

“我,我也没说啥啊?”看到那大彩电,宋母的心顿时平衡了,没错,儿子媳妇还是向着家里,这么一对比,耳环还真没这值钱。

宋老爹见老伴这恍然大悟的样子,无奈的一叹:“你这耳根子软的毛病,啥时候能改改?谁好谁坏你自己看不出来吗?咱俩岁数都大了,今后动不了了,你还想靠谁?两边都是父母,人家也没缺了你,为了点不值当的事,真伤了孩子的心,老了那天,你有脸过去吗?”

这次的一场病,不只是宋母害怕,连宋老爹也承认自己老了,闺女好不容易有个家,有心他也不想拖累,小儿子说生意不能耽搁,把妞妞接走就算完事,大儿媳妇倒是来做了几顿饭,可没个酱油了都得告诉你一声,更不用寻思她给你出一分钱,今后不指望长林,还能指望谁?

宋母第一次听到老伴这么说话,他以前都是不耐烦的告诉你,你该咋样咋样,今天这类似于劝阻的话,却让她心里发酸:真的老了?是啊,老了,该想想今后咋办了。

170第 170 章

宋长林不知道,因为这对耳环,家里差点又来场事端。他按照定好的时间来到了车站,见到从车上下来的父母,满面欣喜的迎了过去:“爸妈你们来了?妈你腿咋样?坐了这么久的车,疼没疼?”

面对儿子的关心,宋母只感到说不出的舒心,她一眼眼不住的打量着,半年没见的儿子,嘴里笑着道:“妈挺好,没疼,其实就现在这样保持下去,不治都成。”

来之前,宋长霞不放心的回家一趟,知道了金耳环的事,又和她妈好一顿磨叨,说她这腿的药钱,就不知道花了多少,再加上今后的治病,比那耳环只多不少,听的老太太又心疼钱了,当时就打了退堂鼓,要不是被老伴狠盯着,她都不想来了。

想到闺女的话,宋母拉着儿子低声问:“长林啊,跟妈说实话,这腿都下来得多少钱?其实妈真觉得好多了,今后吃点药盯着就成。”

“妈你放心吧,没多少钱,那药只能缓解,又不能根治,万一冬天天凉了再犯咋办?你就安心的在这治病,只要你身体没问题,咱家不差那俩钱。”真瘫到床上,可就不是花钱那么简单的事了。

听到儿子这话,老太太心里热乎乎的,这些日子她一直在后悔,就为了那么点地,媳妇月子没来不说,还让二儿子跟着操心,瞧她这事办的?

想起媳妇的月子,她笑着对儿子道:“我听长霞说,我孙女长得胖乎乎的,可好看了,现在孩子省事不?巧芳奶咋样?”对于老人来说,胖乎乎就证明着孩子健康,绝对是好词。

见母亲提起闺女,宋长林脸上的笑容更大了,忙和他妈显摆:“妈你不知道,我闺女乖着呢,那丫头和小佐小佑长得可像了,谁见面都能认出是一个妈生的,而且明明和她哥长得差不多,却咋瞅咋秀气,长大了一定比她妈好看。”

当爹的认为,他闺女是他们老宋家,所有人当中最好看的一个,俩侄女都没得比。

“像她俩哥哥?那指定能好看,咱小佐小佑白白净净的,看着就像电视里那富家少爷,今后准有出息。”想起半年不见的俩孙子,老太太顿时笑眯了眼,俩孙女长时间在身边,这俩孙子多久才见一面,她能不想吗?

不只是她,连宋老爹在一旁也翘起了嘴角,想到就要见孙子了,这老头眼里都透着兴奋。

可惜的是,这俩人注定要失望了,因为孩子上幼儿园了,没回来。

宋老爹狠狠的瞪了眼儿子:明知道自己来还不让孙子在家?这儿子要着有啥用?太不孝顺了。

被瞪的儿子没感觉,他正陪自个儿妈看闺女呢:“妈你看,琦琦好不好看?”见过他闺女的人,就没有说不好看的。

“好看,真好看,这丫头的水灵劲儿像她妈,咱巧芳就是会生,三孩子一个比一个好看!”老太太不错眼珠的瞅着小孙女,虽然最疼的还是自己从小照顾的妞妞,却也不得不承认,仨孙女中,最好看的就是这小的,那姐俩掐到一起都比不上。

宋老爹也凑了过来,见到孙女甜甜的笑脸,老爷子心里也带着喜欢,轻摸了摸小家伙的脸蛋,他从兜里拿出一个小银锁,给小孙女带到脖子上:“保佑我孙女平平安安的,越长越漂亮。”

这是来时打的,他总觉得媳妇生孩子没来是个亏欠,想着有了这个,也能证明他对仨孩子一视同仁,不偏不向。

“呦,爷爷还给带小银锁了?琦琦,咱们谢谢爷爷奶奶。”张巧芳逗趣的晃着闺女的小手,小家伙不懂妈妈在说什么,只觉得这么多人看着自己,心情一好,笑的更欢了。

看完了孩子,宋家老两口开始看房子,这俩人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进楼房,一时间看着墙也好,瞅着柜也棒,厨房卫生间都参观下来,宋母是连连夸赞,宋老爹是心中暗爽,都觉得儿子家现在这日子,绝对是小康。

宋母的病不是急病,所以也不急着今天看,老两口在儿子家吃过了午饭,又眯了一觉,睡醒了的宋父,强烈要求去接孙子,不得不说,这老头是偏向,孙女就算长的像朵花,他心里惦记的还是孙子,谁让他觉得,那才是他们老宋家的根儿?才能给他传宗接代?

他爹要去,宋长林还能说啥?陪着吧。

今天来的也凑巧,正赶上小哥俩的班级上室外课,一班二十多个小朋友,宋父一眼就看到,自己那俩宝贝疙瘩,怕给孙子丢脸,他没好意思喊,暗暗的拿手指头,捅咕身边的宋长林:“孩子啥时候放学,还没到点吗?”

“还差十分钟呢,爸,我就说咱们来的太早了。”没到点就催催催,照着他爸那时间来,非得提前半小时不可。

听说没到点,再瞅瞅四周零零星星的几个家长,都在外面等着,宋老爹忍住心中的焦急,耐着性子继续等。

“哎,你看那俩孩子多好玩?一模一样的,连动作都不差。”全做错了。

一模一样?说的是俩孙子?宋老爹精神一震,指着宝贝孙子和那对小两口搭话:“那双胞胎是我孙子,从小哥俩就在一起,干啥都一样。”

“真的?大爷您太有福气了,我就羡慕人家双胞胎,怀我儿子的时候肚子特大,当时我带着老大希望了,结果肚里就一个,白高兴了…”那小媳妇也是个敞快人,连说带比划的,把宋老爹乐的哈哈大笑,和平时一比,完全是俩人。

宋长林钦佩的看了眼小媳妇,能把他爹乐成这样?绝对是高人。

正想着,就听到里面的高秀芝扬声道:“好了,小朋友们,有家长来接的和家长走,没来接的别着急,排着队和老师进班级。”

“爸爸——”小佐小佑早就看到自个儿爸了,听到老师的话,撒腿就往这边跑,至于爸爸身边那老头?他们倒没在意。

宋老爹见孙子撒欢似的往这跑,连连笑着应道:“慢点,慢点,别摔着。”这位光顾着兴奋了,完全没听见孙子嘴里那声爸,等看到俩孩子,直接扑到宋长林的怀里,他伸手的动作一僵,抬头怒视二儿子,这小子,竟然敢和自己抢孙子?

被瞪的宋长林一咧嘴,忙低头对俩儿子道,“快,小佐小佑,没看到爷爷在这吗?爷爷来接你们来了。”

爷爷?俩孩子对爷爷这个人并不陌生,因为经常打电话,回头看到个带胡子的老头,虽然有点眼生,也都乖乖的扬起笑脸,甜甜的叫了声爷爷。

这声爷爷,瞬间让老爷子忘了所有的不满,一张老脸乐成了菊花样,一手一个,拉着孙子就往回走。

“小佐小佑,想没想爷爷?”

听着他爹这充满期待的语气,后面的宋长林忍不住扶额,孩子都不认识他了,能想才怪。

可小哥俩是好孩子,凡是这种问题,都是一个答案:“想了。”至于真想假想,长点脑袋的都知道。

问题是,一向明白的宋老爹,只要碰到他孙子,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一听俩孩子说想,美的北都找不到了,兴冲冲才对孩子道:“我俩孙子真乖,想吃啥?爷爷给你们买。”看那劲头,他孙子就是想吃鱼刺,他都能下海捞去。

好在俩孩子没那么高的要求,瞅了瞅身边的爷爷,小佐笑眯眯的道:“我想吃茄盒。”外面的茄子嫩嫩的,里面的肉馅可香了。

“茄盒?”这不是儿媳妇的事吗?咋和自己说?

小佑也开心的举手道:“我想吃地瓜挂浆。”还能拔出丝来,好吃又好玩。

地瓜挂浆?宋老爹的满腔爱心,瞬间被打掉了一半,他停住脚步,弯腰和俩孩子商量:“小佐小佑,咱们让爸爸去买菜,回家让妈妈给做好不好?”虽然没见媳妇做过,但孩子提出来了,应该是会做吧?

“爷爷不会做吗?”小哥俩好失望。

“乖孙子,这做饭是妈妈的活,爷爷不会啊。”不会做饭的宋老,爹第一次觉得很丢脸,他顶天能煮个面条,还总是糊汤。

“我姥爷都会做,爷爷为什么不会?”不都是老头吗?有啥不一样?

宋老爹剩下那一半的爱心也枯萎掉了,他这是被孙子嫌弃了?嫌他比不上亲家公,不会做饭?

后面的宋长林赶紧救场:“小佐小佑,咱们到前面的小市场,让爷爷给你们买茄子和地瓜,回去让妈妈给做,妈妈做的一样好吃,不比姥爷差。”他爸在家连碗都不捡,还做饭?儿子,你太看得起你爷爷了。

小哥俩仍旧不甘心的看着爷爷:“那爷爷会用树叶吹曲子吗?”姥爷接他们的时候,天天吹好听的曲子,爷爷这个总该会吧?

宋长林很想说,你爷爷会吹烟袋,可为了免受皮肉之苦,他只能把脸一板,不满的对俩孩子道:“小佐小佑不乖了,爷爷又不是姥爷,会的东西能一样吗?你们怎么能这么问爷爷呢?”最主要的是,再问下去,你老爹我又要挨骂了。

宋老爹一听儿子的话,忙赞同的点了点头,他又不是亲家公,会的东西当然不一样。

“那爷爷会什么?”小哥俩的脸上重新挂满了期望,其实倒不是非得会啥,可俩孩子都觉得,姥爷在的时候,家里特别有意思,所以对新到的爷爷充满了期待。

第171章

会什么?宋老爹被难住了,他会种地,会扎笤帚,小时候还放过羊,问题是,这些东西有用啊?会让孙子崇拜自己吗?

这老头冥思苦想,亲家公会那么多东西,他咋也不能被比下去吧?

最后一咬牙,他神秘的对俩孙子道:“爷爷会玩泥巴。”

“噗…”

宋老爹怒视宋长林:你有意见?

宋长林忙无辜的闭上了嘴,摇头示意:没意见,他啥意见也没有。

“玩泥巴?”小哥俩果真被吸引住了,对于村里孩子长玩的游戏,他们俩还真没见识过。

看孙子那兴奋的小眼神,宋老爹心也平了,气也顺了,拉着俩孙子的小手,慢慢往回走:“爷爷和你们说啊,这和泥可是很有讲究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把泥和的不软不硬,咱们才能用泥巴捏小人,捏大马。”小时候他可是孩子王,这种游戏绝对没问题。

捏小人?捏大马?“爷爷,捏小人,捏大马不用和泥吧?”小佐觉得,爷爷的玩法太费事。

“对啊,和面也一样,然后上锅就蒸了,熟了还能当馒头吃。”小佑则是觉得,能吃的大马更好一些。

宋老爹得意的神情一滞,回头瞪视宋长林:你们家孩子拿面玩?还能再败家点吗?气死他了。

“妈妈——”小哥俩一进屋,就笑着喊妈妈,声音和以前相比,倒是低了不少。

“我孙子回来了?快快,让奶奶看看。”屋里正看着琦琦的宋母,一听声音忙迎了出来,拉着俩孩子的手好顿亲,然后把有些不情愿的小哥俩,拽进了里屋,祖孙三人唠家常去了。

“呃,爸这是咋的了?”笑着迎出来的张巧芳,见公公冷着脸,跟着进了里屋,她有些诧异的低声问丈夫,出去的时候可是笑容满面的,这是怎么了?

宋长林正憋的肚子疼,听媳妇一问,忙拉着她进了厨房,把自个儿爹的囧事和媳妇一起分享。

张巧芳听的满头黑线,没想到是为了这个?犹豫了半分钟,她决定装作啥都没看到,自己爹是亲民形的,公公走的是□□路线,多少年都这样了,她能怎么办?

忧郁的宋老爹,心中泛起淡淡的忧伤,他觉得孙子在自己心里的地位,那妥妥是第一名,可自己在孙子心里的地位,好一好是倒数第一名。

亲家公会做饭会吹曲子,自己比不了。儿媳妇会用面团蒸大马,而且那是亲妈,自己还是没发比。更让他郁闷的是,老伴都比他会哄孩子,叠的那些小青蛙,小狐狸,把孙子都哄她身边去了。

就像现在,自己形单影只的往这一坐,对面的老伴身边围着俩,看的他这个心啊,拔凉拔凉的,堵得都没缝了。

憋屈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宋老爹出去遛弯的时候,终于想出了个,让孙子喜欢自己的好办法。

“爸,这是黑背吧?长大了一米多长,这楼上咋养啊?”瞅着盒子里,那哽哽唧唧要往外爬的小黑狗,宋长林第一次发现,原来他爸也有不靠谱的时候。

而且更让他担心的是,他闺女才俩月,即使比小狗大着一个月,可论生长速度来说,那绝对是拍马也赶不上,会不会被欺负啊?

张巧芳瞅着这一扎来长的小黑狗,无奈的扯了扯嘴角,她很怀疑,公公到底想没想过,这狗会长大?

宋老爹确实没考虑过,狗会长大的问题,他一心就想着,咋讨俩孙子的欢心了,现在听儿子这么一说,他也有点后悔,可狗都买回来了,他当然不能承认是自己不对。

所以这位,一脚踢飞了刚刚升起的心虚,不耐烦的对儿子挥手道:“你当你爹我跟你似的,没心没肺?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不知道这是啥狗?买回来就是让孩子养俩月,高兴高兴,大一大你就送人,那个海山家不是住平房吗?你送他们家去,还能看个家护个院,不是挺好吗?”得,他连地方都给选好了。

宋长林无语的看着自个儿爹,这是养俩月的事吗?养出感情了再送人,儿子们能不伤心吗?正想再说点啥,屋里睡觉的小哥俩醒了,俩小家伙迷迷糊糊的,本想再懒一会儿,突然耳尖的听到,外屋有小狗的哼唧声,俩孩子的瞌睡虫一扫而空,光着小屁股就跑了出来。

“小狗?”

“真的有小狗?”

嘴里惊喜的喊着,小哥俩兴奋的冲过来,蹲□子就想摸小狗。

“不许碰!”张巧芳的阻止声,引来俩孩子的疑惑,更引来宋老爹的不满。孩子喜欢,为啥不能碰?

“你们俩先去把短裤穿上,今后不穿短裤,不许和小狗玩。”冲着公公的面子,这狗暂时是不能弄走了,既然决定留下来,那就得先立个规矩,别的地方咬一口不怕,关键位置她总得给儿子保护好了。

俩孩子不懂妈妈为啥这么说,可听说穿上裤子就能玩,都扫去心里的疑惑,开心的撒腿就往屋里跑。

宋老爹明白过味来,心里一惊,而后不住的点头:“还是巧芳想的对,今后孩子要看住了。”这要是真被咬了一口,他连哭都没地方哭去,这么一想,他有点后悔了,这狗是不是不应该买啊?

心里的那点犹豫,在看到孩子兴奋的小模样时,又瞬间烟消云散了,村里养狗的人多了,只要告诉孙子小心,没问题的。

吃过了早饭,送走了对小狗依依不舍的俩儿子,宋长林拉着父母去了医院,本来张巧芳想陪着来的,可当爷爷的,瞅瞅床上那软软的小孙女,实在是不知道哭了应该怎么哄,最后决定他陪着老伴去,媳妇还是在家哄孩子吧。

送走了公公婆婆,张巧芳想进屋看闺女,刚走到门边,就见被俩儿子命名为小黑的小狗,颠颠的从小屋里跑了出来。

她这才想起来,家里还有这么个小家伙没解决,来到小黑近前,她蹲□子,两手掐起小黑肉肉的小身子,直视着对方的眼睛道:“从今后,不许咬小佐小佑和琦琦,不许上床上沙发,不许在屋里拉尿,都记住了吗?”嘴里说着,精神力将那些图片印到了对方的脑子里,见小黑没有排斥的全盘接收,她才笑着放下了小黑,还好心情的,在对方脑门上拍了两下,“乖,那就好好待着吧。”

儿子有个小玩伴也不错,至于今后大了怎么办?呃,到时候在说。

十点多,张巧芳哄睡了闺女,刚要做饭,宋长林带着父母回来了。

其实张母的病,就是日久年深的风湿病,生头俩孩子的时候,都是夏天,天热不说,家里闲人也多,倒也没做下啥毛病,可等生宋长林和宋长荣的时候,一个是刚开春,一个是刚入秋,地里正是忙的时候,哪有时间让她细养?这不是,两次月子都没做好,就落下个腿疼的病根,再加上这么多年的生活条件,一直不咋地,岁数大了,才会越来越重。

这种病人家大夫治疗的太多,确诊了后,连治疗方案都不用细想,刷刷刷,先把张母按到床上,插了一排的银针,这边往张母身上插针,那边往老太太心里插针,一大摞的药包,连吃的带熏的,看的老太太眼都直了,这得多少钱啊?

作者有话要说:亲爱的们,今天上午回来的,写的少了点,大家将就看吧,晚上11点二更。

第172章

因为心里惦记,她这眼睛就一直盯着外边,当看到儿子掏出的钱数,把这一向刚强的老太太,差点心疼哭了,扯脖子喊大夫,说啥要拔针。

她不治了,亲家公一包止疼药才几毛钱?而且自己吃还不花钱,这大夫也太黑了。

针都扎上了,哪是她说拔就拔的?宋长林忙把钱递过去,然后一脸尴尬的跑进了里屋,好顿劝,才把他妈又按了下去,听着母亲不住的磨叨,今天扎完,明天说啥也不扎了,他心里庆幸,多亏自己一次□□了一个疗程的,不然每天来这么一出?丢不丢脸不说,他怕人家大夫心烦,留那么一小手,都不够他妈遭罪的。

为了做他妈的思想工作,宋长林都到家了还在劝呢:“妈,咱在那不能说家里的去痛片,一块钱能买好几十片。”还和临床大娘推销,说那药止疼效果特别好。

“干嘛不能说?我说的是实话,巧芳爸上次给我拿了一大帘,我连一毛钱都不用出。”哪像刚刚那家,十几包药就那么多钱?简直是明抢。

“妈,去痛片要是好使,咱还看啥病啊?”还不是他老丈人治不好了,才来让人看吗?

知道儿子说的有理,可那是钱啊,自己和老伴一年才能挣多少?心疼的态度占了上风,老太太决定和儿子讲道理:“长林,其实妈最近真的没那么疼了,前些日子是妈不对,不该赶那点活。”更主要的是,她没想到吃的药会花那么多的钱,“今后妈指定不犯这毛病,回去吃点药养养,疼的时候,再用你爸给拿那去痛片顶顶,真不用针灸了。”那一张张的大票,她儿子得挣多久啊?

宋长林差点没被他妈给气死,他钱都花了,她又不用了?这是她看到的,知道心疼了,没看到的,自己花的还少吗?

眼瞅着丈夫要发火,张巧芳忙把掐腰运气的丈夫推到了一边,而后笑着劝婆婆道:“妈,那去痛片就是个顶着药,它治标不治本的,而且你别看现在天热,你觉得渐强了,天冷咋办?咱们这,一年差不多有半年都是冬天,你要是像春天那么重,地都下不来,我们这做儿女的得多担心?再说了,妈你别觉得,那钱花的多,我们亏的晃,你和我爸在这也不是白待的,你们帮我看着琦琦,接着小佐小佑,我能把哄孩子的时间用来绣花,咱这钱也出来了。”而且花的钱也就那些了,她每天晚上再帮着按按,一疗程下来,想不痊愈都有点困难。

宋母一听,觉得媳妇说的挺有理,可再一想,她拉着媳妇很期待的道:“巧芳,妈知道你是孝顺孩子,啥都舍得,可妈腿真的不重,而且妈就是不治病,在这待些日子,看看孩子也成。”那样的话,儿子的钱也省下了,媳妇的钱也挣下了,双赢啊。

张巧芳被这大公无私的婆婆弄无语了,宋长林瞅着他妈脑门都见汗了:“我的个妈哎,你就治吧,别看我现在一把掏挺多,可治好了,今后你不遭罪,我也不用再花钱了,要是你这病不好,今后零揪的钱也不带少的。”她咋就不明白这个理?

“可是…”真的好多钱啊!

“别可是了,既然儿子媳妇都说了,那就治吧,孩子钱都交完了。”宋老爹在一旁犹豫再三,终于说话了。其实他也觉得那钱太多了,村里人向来皮实,哪难受的吃个小药,挺挺就过去了,可儿子说的话也在理,万一真瘫炕上下不来呢?儿子媳妇既然有这份心意,那就治吧,否则真有那一天,估计倒霉的还是长林两口子。

唉,孝顺的出钱出力上火着急,人家不孝顺的,倒是啥都不用管,落得个心宽。想起那两个儿子,老爷子说不上是啥心理了。

听到父亲的话,宋长林忙赞同的点头:“没错妈,这一疗程的钱我可都交完了,你就是不治,那钱人家也不还了。”

儿子后面的话,宋母虽然没全信,可四口人仨人都让治,她还能说啥?治吧,可这病治的是真憋屈,她儿子的钱啊。

当晚,张巧芳烧了一大盆的热水,把那药泡开了,给宋母泡脚,凉了就兑热水,凉了就兑热水,把老太太热的一身大汗,直说腿上舒服。

泡完了脚,借着这舒服劲,张巧芳又给婆婆好一顿按,最后直接把老太太按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起床,这位只觉得神清气爽,全身上下说不出的轻快。

当天去针灸,她啥也不说了,别看才一天,却让她见到了效果,真正信服了那治病的大夫。

虽然张巧芳一直在暗中出力,可明面上的这顿忙活,也让宋母心中领情,每天家里这点活,老太太几乎全包了,家里人的衣服脱下来就洗,那叫一个勤快。

张巧芳放下绣线从小屋出来,就见她婆婆又在那用洗衣板搓衣服呢:“妈,那被单啥的,咱家有洗衣机。”半个月一洗,她都不用手搓了。

“没事,妈闲着也是闲着,你爸看琦琦呢,我孙女可乖了。”更主要的是,洗衣机费水费电还费洗衣粉,这人工的啥都不费啊。

这么一想,老太太搓的更带劲了。

做儿媳妇的突然发现,有个太能干的婆婆,也是一种压力。

她刚想转身进屋,衣服下露出的一块红,引起了她的注意,嗯?那是…自己的胸罩?

张巧芳的脸刷一下就红了,这次是真红,绝对不是装的,这是她昨晚换下来的,当时公公婆婆还没睡呢,当着他们的面,自己拿进拿出的也不好意思,就塞到柜子下面,想着等家里没人的时候洗,婆婆怎么翻出来的?

“妈,这个我自己洗吧。”她干笑着把自己的胸罩拽了出来,想赶紧找个地方,毁尸灭迹。

“哎呀,自己婆婆外道啥?你大姐的我也不是没洗过,你这媳妇和闺女有啥两样?放着吧,妈一起洗。”刷的一下,老太太又给拽回去了。

“可是…”

刚可是了一声,就被宋母自认为了解的笑着打断了:“妈知道,你们年轻人讲究,内衣要单洗,妈洗完被单一定换水,你进屋吧。”说着,老太太动作迅速的,把胸罩塞到了身后装满清水的空盆里,这才转身继续搓被单。

张巧芳一咬牙,就想豁出脸面的蹲□来,当着婆婆的面,洗完算了,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她闺女却不配合的哭了,紧接着就传来宋老爹中气十足的叫喊声:“巧芳啊,孩子饿了,快来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