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她又捏了捏儿子的小手,笑道:“快帮娘说和说和。”

阿壮虽不大清楚娘亲说的什么,只他也确实喜欢这个温柔和气的漂亮姐姐,也就乐呵呵道:“留下罢,姐姐!”

杜瑕噗嗤一笑,轻轻捏了捏他的小脸儿,遗憾道:“实在是不能。”

小小孩儿的便已不喜欢分离,见状也微微嘟了嘴巴,鼓起圆润的腮帮子。

杜瑕伸手抱了他,耐心解释道:“阿壮喜不喜欢爹?喜不喜欢娘?”

阿壮想也不想便点头,大声道:“喜欢!”

“那是不是想时刻同他们在一处?”

点头。

“这便是了,”杜瑕笑道:“阿壮想跟着爹娘,我也想呀。”

阿壮愣了下,便不说话了,只是有点闷闷的,过了会儿才小声道:“再来呀。”

这回杜瑕和商氏等人俱都笑出声,点头:“好。”

来的时候两辆车塞得满满当当,回去的时候也没空着,除却好些给亲朋好友带的礼物之外,更有许多牧家人的回礼,又有好些陈安县见不到的好书并上等笔墨纸砚。

王氏见了就笑:“当真不像个姑娘家,逛了一圈省府,竟连个首饰啊衣裳料子也不看,只买了这些。”

虽是抱怨的话,可只看她面上的笑意就知道,她心中必然也是极其得意的。毕竟在这个时候读书实在是一件值得大肆宣扬的好事,更别提是女孩儿家,说出去也极有面子的。

大城市就是不同,不仅各类书籍应有尽有,甚至因为印刷量大、更新换代很快,不少书的价格也都比下面小城镇便宜一点,因此杜瑕收获颇丰,带着的几百银票几乎花个一干二净。

她将那些新书翻看一遍,自觉十分满足,听了王氏的话也笑着答道:“我们哪里还需买衣料!不说来之前家里那些,这回牧家的回礼中就有三成是衣料、毛皮,就咱们几口人,又哪里用得完!”

王氏嗔道:“我又哪里要买,不过说一嘴罢了。”

杜河只看着妻女说笑,也不插嘴,自在一旁乐呵,又小心翼翼的碰碰那些文房,感叹一回,脸上的皱纹也跟着泛出喜意。

不怪他高兴,这个年过的实在好。

先不说他们见识了省府繁华,难得也见了未来姑爷的家人,见他们果然中意女儿,待她极好,杜河这一颗心也才算是彻底放下来。

在玩乐之余,杜河也悄悄打探了当地房价并其他诸般消耗,又亲自去看了几回,虽意料之中的被唬了一跳,可好歹心中有数……

一路奔波不必细说,回到陈安县后,一家三口说不得又要休息一夜,次日杜河照例去酒楼开工,也带些礼物送人。王氏原本要拉着杜瑕在家整理带回来的一车东西,哪知方媛那头得知她刚从省府回来,十分期盼,勉强忍耐一日,今儿一大早就派人来请,说不得要走一遭。

正好杜瑕也有不少礼物要送,都是提前分好了,贴了标签的,当即叫小燕跟着,立刻就走。

上车之后,杜瑕对王能道:“先去肖知县家吧。”

昨儿刚一回来,她就叫人去递了帖子,说好了是今儿去拜访的,于情于理,她也得先去元夫人那里露个脸儿。

前后将近一个月不见,元夫人和肖云倒也怪想她的,再次见面不免又是好一通寒暄。

杜瑕又将从济南府带回来的上等布料、手串、胭脂水粉等物奉上,只说并不值什么,不过是个意思罢了。

原先肖知县中举时,元夫人也曾托人专门给杜瑕捎了东西,这回见她转头送自己,一时也是有些感慨。

倒是肖云听杜瑕说起青山寺的素斋,啧啧称奇,只说自己从没听过,笑道:“这回我可知道这个好去处了,若是日后还能再过济南府,必得去一趟的。”

当初肖易生赶考,并未拖家带口,故而元夫人也只是在自家相公中举后才带着女儿和家当去的济南府。而几个月后肖易生便又得中进士,并授予官职,一家人自然又搬到京师,是以统共也只在济南府盘桓数月,且又忙于交际、应酬,并没有多少时间闲逛。

元夫人搂着她道:“你呀你,多大的人了,竟还想着吃。”

杜瑕与她们说笑一阵,见时候不早,便请辞道:“还要再去方家,实在不能久留。”

元夫人一听,便知她是回来后第一个来的自家,心中十分熨帖,刚要挽留几句,就见外头突然急匆匆进来一个丫头。

“太太,姑娘,杜姑娘,外头杜家来人,说是有急事要找杜姑娘家去呢。”

杜瑕一怔,忙问:“可知是什么事?”

他们家也算是经历风雨了,但从未有过这般跑到主人家喊人的时候。

元夫人也不等丫头回话,直问道:“来人在哪儿?想必是十分要紧的大事,立即请进来问清楚了。”

又对杜瑕安抚道:“莫要惊慌,且先听听究竟是什么事,若果然难办,还有我呢!”

杜瑕心下大定,先道了谢。

那丫头匆匆去了,不多时又带着王能家的进来。

王能家的头一次拜见官太太,也是唬的了不得,好在素日杜瑕也时常教导他们,倒还端得住,并未失礼。

她先认真行礼,见是知县太太询问,杜瑕也没拦着,便不敢隐瞒,直接道:“才刚碧潭村来人,说姑娘的伯母没了,老爷不在家,太太有些忙不过来,不得已才要叫姑娘回去呢。”

“啊?!”杜瑕不由的吃了一惊,本能的站起身来,“你说谁没了?什么时候的事?消息可信得过?”

实在不是她多疑,只是之前王氏就曾经遭遇过一回于氏诈病的经历,这一次又这么赶巧!

再者周氏身子不好不假,可这些年不也都这么过来了么!当初四丫闹得那样凶,周氏不也没事儿?前儿还连同于氏一起,要逼迫王氏呢!怎么突然刚过完年就没了!

可若说是作假,倒也不至于,毕竟这回说的可是没了……

杜瑕正想着,那头元夫人和肖云都说了节哀,又道:“既如此,确实是等不得的大事呢,我也不多留你了,如今路上也有些个霜冻,且当心些!”

眼下确实不是寒暄的好时机,杜瑕也不多说,匆匆别过,出了门之后先打发小燕去方家致歉,说家中突然出了丧事,现只把礼物送到,她这个人恐怕近期是过不去了的。

等上了车,杜瑕又问王能家的:“方才你还有什么没说的,这会儿就跟我都说了吧。”

王能家的忙道:“果然是瞒不住姑娘的,只一条,姑娘听了可别气。”

杜瑕冷笑:“我能气什么?”

她对那所谓的爷爷奶奶和大房三房一群人都没好印象,往日憋着不回去也就罢了,可现下出了这样大的事情,说不得也得跟着走一遭,想想就烦躁!

王能家的不敢再啰嗦,三言两语就将事情原委说明。

杜瑕听后愣了半晌,嗤道:“真是有她的!”

原来还是四丫,哦,也就是赵家那个丫头红杏闹得!

当初红杏跑到他们家门口求救,杜瑕一家都果断拒绝,结果红杏就被带走去干粗活,十分难熬。

后来管事儿的又分别去赵家和大房那边,问能否出银子赎人,然而都没有一个应承的。

红杏得知后自然是说不出的悲愤,又觉得一颗心都凉透了,又恨极了这一群人。

哪知她果然是个有心眼儿的,早就在一开始给自己留了后路:

红杏在赵家几年混的很是风生水起,暗中攒了不少银两,平时都偷偷使人兑换成了方便携带的银票。她警惕性极高,又贪财,谁也信不过,就都将值钱的首饰戴在身上,银票也俱都用防水的油纸包了,用贴身小布包紧紧绑在身上,果然稳妥。

上一回她出来,乍一看除了身上几件首饰外什么都没带,可实际上很有几百银子!

后来见众人都对自己避之不及,红杏也发了狠,挨完处罚那几日后自己交了罚金,又去客栈藏着,花大钱将明显粗糙了的皮肉狠狠养了几日,重新收拾光鲜后,便日夜埋伏在赵家少爷爱去的几处场所,果然叫她给等着了!

原本赵少爷就对红杏正在兴头上,当日听爹娘说红杏出去了还唏嘘良久,这回竟意外相见,且再看她越发妖娆妩媚,红着一双眼睛,雪白的腮上挂几点泪珠格外楚楚可怜,越发心痒难耐,当夜竟没回家,同红杏在客栈里胡闹到天亮。

红杏本就能说会道,此刻也知道自己彻底没了退路,唯有死死抓住赵少爷这一条路走到黑才能活命,越发使出十八般武艺,又添油加醋的搬弄是非,只哭的赵少爷一身骨头都酥了,次日竟就跟着回了赵家!

且不说蒋氏和赵三姑娘眼睛里直接能喷出火来,就是赵老爷也十分面上无光,虎着脸不许她进门。

经过前面一番闹腾,他们已然摸清杜秀才一家的态度,若再收留红杏,岂不是明晃晃的打人家的脸?日后还要不要过活了!

然而此刻赵少爷已经鬼迷心窍,被红杏拿捏住,又哪里肯依?

他本就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混账种子,这会儿见一家人都同自己作对,也恼了,只嚷嚷道:“你们素日里都是如何说的?竟是哄我的!爹也说整个赵家日后都是我的,便是金山银山也是有的,如何今儿我想要个丫头便不能够了?难不成这丫头竟比金山银山还值钱?亦或是日后我当不得家的?”

赵老爷和蒋氏都给气个半死,赵三姑娘听说后也眼前发黑,几欲昏倒,暗地咬牙切齿、赌咒发誓的说必要弄死红杏。

赵三姑娘恨得夜里都睡不着,只是到底已经嫁出去,隔得远了,鞭长莫及,倒是蒋氏实在恶心的不行,一连几天睡不着,牙花子都肿了,嘴角也起泡。

见儿子被一个女人就轻而易举迷了心神,赵老爷怒极,罕见的翻了脸,直接叫人将他抓了,拖回房去关起来,没他的命令谁也不许求情!

杜秀才一家的反应很好地说明了他们在这件事上的态度,饶是赵老爷原先被意外之喜冲昏头脑,如今也连那侥幸都破灭,不敢再有奢望,故而听了这话尤其震怒。

平时宠溺也就罢了,无伤大雅,可若要再放任他这样闹下去,惹怒了杜秀才事小,若再引得肖知县不满,岂不是大祸临头!

蒋氏虽然心疼儿子,如今却也知道个轻重缓急,前儿没约束好下人已然叫她十分后怕,如今早已将带头泄漏消息的几个人都打死了事,若儿子再自己捅娄子,这可不是打死就能完事儿的!

于是赵少爷便被顺利关了起来,门窗俱都封的死死的,一日只给丁点儿水米,几日下来就饿得骂也没力气骂,更别提逃走反抗。

他是个薄情寡义的,贪图红杏美色,却更留恋富足安稳的生活,如今略吃了几日苦头便将红杏丢在一旁,只连声告饶……

那边赵老爷也十分上火,食不知味,只绞尽脑汁的琢磨,如何能将将此事描补一番。

他本欲亲自登门,可那杜家打从一开始就没接茬儿,他若上门,吃闭门羹事小,被对方误会为上门威胁,强行攀扯事大。又或者再叫有心人瞧见了,继续编排更加不美。

无奈之下,赵老爷只得写了一封信,诚心道歉。

他没读过书,语句不通就罢了,难得更错字连篇,惨不忍睹,还是自己打了几遍腹稿,又特意叫了手下识字的抄写一遍,自己照葫芦画瓢描了几遍,这才送出去。

杜瑕一家接到信的时候已经决定要去济南府过年,听说是赵大户送来的,本能厌恶,只胡乱瞥了一眼就丢到一旁。

此时本来同他们无甚干系,却如何回复?

原谅?又不是他们家的事儿,说不着;不原谅?更加没影的事儿,索性当没看过。

两家本就素无瓜葛,管他赵大户家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杜瑕他们可不想因为这种腌臜事儿扯上关系!往后也只继续井水不犯河水罢了。

杜家这样刀枪不入,赵大户越发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灼起来。

这对策也得有对手出招儿才成呀,如今对方一言不发,却叫他们怎么处?

此时此刻,他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一悔当初买人的时候也没问清楚每一个下人的来历底细;二悔治家不严,竟没能第一时间封住下人的嘴,结果便将自己置于此般境地,只如被架在火上灼烤一般!当然最悔的,却还是当初竟然胆大包天,耍了小聪明,想得好处又不愿冒险,竟真叫红杏自己跑出去,谁承想便闹到这般田地……

然事已至此,后悔也无用,赵老爷硬是愁得添了几缕白发,叫了两个狗头军师,好歹想出点儿亡羊补牢的法子。

他同蒋氏商量几回,总算是挑了几个可靠的婆子,去外头打着同旁人话家常的幌子,解释说当初是误会了的,那红杏并未爬床,只是赵家几个早来的丫头嫉妒她得宠,又能当成陪嫁出去,这才陷害;而她也被吓坏了,这才毛毛躁躁的跑去杜秀才家求救,却又糊糊涂涂说不清楚。

而如今老爷太太已然查明真相,一应有份参与的都被打的打卖的卖,毫不留情。

对于该如何处置红杏,赵老爷同蒋氏翻来覆去琢磨好几天,到底不大清楚杜秀才一家人的底线在哪里,也没法儿上去问,自然不好如处理一般下人那样打杀或发卖。

最后索性就对外说知道她受委屈了,且如今她年纪也大了,便发回身契,不仅不要赎身银子,再给二十两,便放出去自行婚配自己过活。

外头的人自然有信的,也有不信的,只是赵家都这么说了,便是他们不信也没法子,如此一来,杜秀才一家自然解脱出来。

到底有人不大服气,只嚷嚷道:“即是被冤枉的,那杜秀才家也忒狠心了些,都是自家亲戚,为何闭门不出?”

当即便有信了的自动反驳,嗤笑道:“便说你是蠢的,当日那丫头可是逃出来的,这算什么?逃奴!私自收留逃奴是要下大狱的,莫说秀才家,便是寻常人家,也轻易不敢伸手!你又来装什么热心肠!”

再说红杏被送回碧潭村后,村中族老却不愿意再叫她留在村中,更不愿意将当初她把自己卖出去后便划掉的族谱上的名字再添回去。

便是如今风向转了,可她当初自卖为奴的事情依旧叫不少族人抬不起头来。

再者如今虽有赵大户主动替她“翻供”,可焉知日后不会再起什么波澜?终是隐患。

且不说前儿她还差点连累了村中好容易出来的秀才公,众族老早就怒不可遏,眼下见她又给人打发回来……

于是族老便同杜江商议一番,索性直接将她远远地嫁出去。而杜江早就对这个女儿冷了心,族老说什么便是什么,自然不会反对。

在大家帮红杏划拉人选时,周氏终究得到消息,偷偷去看,当即哭成泪人。

偏红杏自觉丢尽了脸面,又深恨关键时候无人出手相救,如今跌至低谷,自然也记恨上了周氏,拼着一口气也对她恶语相向!

然后伤透了心的周氏嗓子里一口气没喘上来,竟就这么死了!

村中诸人越发觉得红杏是个不祥之人,纷纷要求赶紧把人打发了。又怕她出去乱说,族老悄悄叫人给她灌了哑药,匆匆挑了个穷乡僻壤的半老鳏夫,就这么连夜送了出去。

杜瑕听后又气又叹,匆匆回到家后,见王氏果然已经换了一套素色衣裳,又叫小英包了一匹月白绸缎,拿了几两银子,俨然就要出门。

杜瑕忙道:“娘且等等,待我换了这衣裳。”

因眼下尚在年尾巴里,她出门访客穿的也是颜色鲜亮衣裳,带的也是金镶红宝的首饰,这样装扮必然不能出现在有逝者的场合。

“你等等,”王氏拉住她道:“你就在家里,不必跟我去。如今咱们已经分家,便不再是一家人,没得又是个媳妇,你小小孩儿的,待日后一应丧事都办完,若得空了去走个过场便罢。”

大禄朝如今立朝也不过二十载,前头战火连天,大口大减,到处死人,谁没有十几几十个没了的亲戚呢!若还按着前朝的法子守孝服丧,当真不必过活。

故而如今虽然略恢复元气,许多小地方也还是只给平辈及长辈服丧守孝,像杜瑕对周氏这种已经分了家的女眷,倒也没人细追究,只凭感情深浅自行处置便罢。

杜瑕本就不爱去,听她这么说,当即应下,也道:“娘说的是,我便在家了,只那边说不定乱糟糟的,娘一个人去我也不放心。这么着,叫王能夫妇都跟着,小英是你用惯了的自然也跟着,多几个人一来有个照应,二来若有什么急事也好有个使唤的,便是叫人回来报信儿也方便!”

“还有你爹咧,”王氏犹豫了下,终究点头,又道:“还是太招摇了些。”

话虽如此,可王氏对那边的人也没甚好印象,也还是带着人去了,又转道顺便去叫了杜河。

杜瑕送走了王氏,便回去收拾东西。

他们此次带回的东西极多,如今都乱七八糟的堆在库房里,瞧着就叫人头大。

杜瑕先把之前采购的清单看了遍,等所有物品尽数对上了,这才重新誊写,将它们分门别类的归置好,如此就废了大半天,

王氏同杜河这一去就直到月上枝头才回来,通身疲惫,眼皮都耷拉了。

这会儿杜瑕已经吃过晚饭,正在正厅等他们,刚要开口询问就听王氏道:“还有饭没有?随便给我弄些什么来,正肚饿呢。”

杜瑕忙催着小燕去了,那头小蝉先替他们倒了一杯热水,又把桌上一盘红豆糕推过去,才问道:“怎得,竟没吃饭?好歹先喝口热的,去去寒气。”

杜河不必说,今天做了不少体力活,又帮着忙前跑后,王氏显然也是真饿狠了,一口气填了两块点心,喝了两杯水才吐了口气道:“别提了,乱成一团!也不知那些人怎么过日子的,才刚过了年,院子里就如同牛棚马圈一般,真真儿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得。大嫂没了,刘氏和你奶素日都是不沾水的,又出了四丫的事儿……还是月前嫁了的三丫得了信儿回来奔丧,磕了几个头就挽着袖子干活……真是不像话!”

她一边揉着胃,一边摆手摇头道:“家里连口热水都没有,哪里还能吃饭!后头还是村长招呼人,牛嫂子等人帮忙胡乱张罗的,守着那么一群人,我也吃不下。”

入冬后,杜家厨房里就隔三差五的熬牛骨汤喝,今儿灶上刚好还滚着,厨房里就下了几缕面,又烫了剩下的一小把青菜,在里头卧了个鸡蛋,搁了一圈酱牛肉,又端了一碟梅子姜、一碟辣瓜儿出来。

丧事总是晦气,杜河同王氏净了手,又换了家常衣裳,这才出来吃饭。

因刚才已经略垫了垫,他们现在也不大着急,边吃边将今日回碧潭村的事情说了。

四丫被匆匆嫁到远处,当地无人认识她,这辈子便没了再见面的可能,此事便彻底了了。

杜江刚没了媳妇,可瞧着面上也冷漠的很,远不似当初分家那会儿夫妻恩爱,对谁都淡淡的,只围着杜宝这个儿子转。

只是杜宝……嗨,也是一言难尽!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杜瑕原本对碧潭村那伙人就没什么情分, 自打分家后当真不闻不问,专心上进挣钱,这会儿一听三丫竟然已经嫁了, 还愣了半晌, 回过神来又顺口问了几句。

王氏点头道:“嫁了,她毕竟年纪也不小了,周氏身子不争气, 也怕日后拖累她, 去年就强打精神,借着你哥哥中秀才的劲儿把人嫁出去了。听说是个庄户人家, 没什么大本事,好在一家子都憨厚, 肯卖力气,三丫也是个能吃苦的, 我琢磨着,嫁过去后过的反倒能比在娘家轻快些呢。”

得亏的嫁了, 不然如今周氏死了,她便得守孝三年,到时候年纪就大了。

王氏挑了一筷子面吃了, 又仰头想了片刻道:“必然是的, 现在回想起来, 她果然比之前略白胖了些,精神头也还好。”

杜瑕听后,半晌不言语, 可心里终究是松快了些。

她极其厌恶杜平、于氏夫妇,对三房也是敬而远之,又因着四丫的缘故,对大房也不待见。可真要说起来,四丫虽不是什么好货色,杜宝也恃宠而骄,周氏夫妇与三丫却还好些。

之前周氏虽逼迫过亲娘王氏,可说到底也是全心全意为了儿子,更有公婆与三房挑唆在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至于三丫,她是最无辜最干净也最可怜的,跟自己倒也说过几回话,是个很善良本分的姑娘,如今听她有了不错的归宿,杜瑕也替她欢喜。

想明白之后,杜瑕又问王氏:“头里娘也没跟我说,不知三,三丫嫁到哪里去了?我也没送点东西,现下知道了,倒觉得疙疙瘩瘩的。”

论起来,她该叫三丫姐姐的,可话到嘴边,却又实在说不出口,只得罢了。

王氏一怔,倒有些意外的看了她一眼,又笑道:“我是怕你心里不痛快,如今你能这么想倒真是难得的很。也罢了,三丫是个好的,只可惜托生在那里,只得说一句命苦罢了。头里我已送了一匹大红布,一对素银镯添妆,不算薄了。不过你若想再添些也无妨,左右如今咱们手头宽泛了,她也离了狼窝,倒能使在自己身上。”

杜瑕应了,回去翻了半天,次日果然收拾了两匹结实舒服又不打眼的毛青布,一匹月白带祥云纹样的棉布和一匹细腻鹅黄薄绸,便是担心扎眼,做里衣穿也很好。想了想,又添了两幅花样子,都叫王能家的送去了。

后来王能家的回来,说三丫十分感激,她公婆和男人待她也不错,反复道谢……

吃了面,又痛痛快快的喝光了牛肉面汤,王氏身上出了一身薄汗,先打发人去烧热水预备着,又对这爷俩儿道:“三房越发得意了,今儿刘氏像是有话要跟我说,几次三番的使眼色,我没搭理。”

杜河就点头,道:“不搭理就对了,我也远着老三呢!左右咱们也没事求他们,但凡他们求上门来的,必然不是好事,且远着吧!”

杜瑕也是这么想的,在心里合计一下才酌量着说道:“若我没算错,如今那边杜强十一岁了吧?便是两个小的,也九岁了,都上了学,说不定就是这上头的事。”

王氏微怔,猛拍大腿,道:“再错不了,必然是这个了!”

小的暂且不论,杜强已经十一岁,便要准备着过几年下场,可这几年村中书塾里那个老先生越发不济,说话颠三倒四,也开始忘事了,头一年又大病一场,整个人都有些糊涂了。听说不仅一年接一年去的新学生少了,便是村中但凡家境略好一些的,也都先后找了别处。

试问这样的先生,如何能教出好学生!

以往三房总以儿子多自傲,大谈往后有指望等等,可如今一下子三个小子都开始读书,这般巨大的花销着实叫人头皮发麻。

王氏略算了一笔账,便嗤笑道:“当年我们一家三口节衣缩食,也不过才供着文儿一个,这还时常觉得不凑手呢!小叔和刘氏又都好吃懒做,收入本就少些,偏爱多花,能攒下多少?这回一下子要供应三个,公婆那头也没了咱们的日常孝敬,还指不定紧巴成什么样儿呢。”

最近这些年杜瑕一直读书写字,对这些了解的再清楚不过,也点头笑道:“可不是,便是那勉强能用来练字的最次一等的青竹纸也要三十文一刀呢!初始练字时往往字迹极大,又容易写错,最是耗费。一刀纸听着不少,练字、描红、做文章什么不用?其实也使不了几天,原先哥哥一个人用都不大舍得买呢,如今三房三个学生,恐怕光纸钱一个月也得大半贯,这还不算笔墨书籍!”

一家三口唏嘘一阵,说笑一番,就各自回房睡了。

殊不知日里杜河与王氏回了县城之后,碧潭村那边也着实不消停。

因杜家出了碧潭村有生以来头一名秀才,族长并村长以及诸多有资历的老人都十分看重他家,今日不过一个女人死了,也有不少人过来帮忙。

族长先同杜河说了几句话,又夸他儿子有出息云云。一边说着,一边又在心中暗骂杜平老两口不着调,好容易生了这样有出息的孙子,非但不知好好笼络,竟然由着家人作践,如今倒好,直将人撵的远了,又伤透了心,日后还不知怎么样呢!跟本家都闹得不好了,若日后这一族一村的人想求个荫蔽,可就不好开口了。

杜河同一群男人忙前忙后,那边王氏也不清闲,亦有许多女人对城中生活向往非常,或是巴不得过来巴结,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好些人,其中就有三房刘氏。

只王氏对刘氏厌恶透顶,懒得搭理,周围人也乐得如此,是以刘氏竟一直没能插上话。

后面吃饭时,刘氏急的咬牙切齿,又给自家男人使眼色,杜海只得硬着头皮挤到自家二哥身边,刚笑嘻嘻的要说话,就听族老同村长低声说了几句后,突然咳嗽一声,示意有话要说。

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紧不慢说了几句场面话,又提到学堂的事,只说如今出一个秀才不容易,又那般年轻,不仅是一家的光荣,更是全村全族的脸面……

再到后头,竟隐约变成敲打!

什么“都需本分做人,莫要给碧潭村抹黑”,什么“莫要起歪心眼,需得自己用功”,以及“不许胡乱进城央求帮忙办事”等等。

旁人倒罢了,不过略有些不好意思,杜海同刘氏脸上却火辣辣的,怎么都觉得这话是在敲打他们!

杜海本还不服气,刚要插嘴,就被村长远远瞪了一眼,也就不敢吭声了。他不怕爹娘不怕兄弟甚至不怕媳妇,却着实怕这几个老不死的……

杜河同王氏都十分意外,临走前还好生感谢了几位老人。

族长摆摆手,叹气道:“没什么好谢的,也是为了大家伙儿好罢了。你们且叫文哥安心读书,也不必忧心这里的事,好歹还有我们呢!”

他们本就怕杜家一窝子糊涂蛋,彻底将杜文这个前途无量的读书人推得远了,方才又见三房夫妻两个一副算计模样,不用想也知道没打的好主意,这才表态。

需得知道,但凡一个地方能出一位出息的文人当真不易,不说自家,便是一村一族也都受益匪浅!

自打杜文年纪轻轻中了秀才后,外头多少人羡慕!又说碧潭村人杰地灵,是个得老天和文曲星君眷顾的所在,他们村的人便是出去也觉得面上有光。

如今杜文又入了府学,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摇身一变成了举人老爷,这碧潭村还怕不得助力?

杜河夫妻原本以为今日归来只得受气,没想到竟还有这般意外之喜,顿时欢喜无限,打定主意回头好好收拾几份重礼送上。

*******

杜家在说碧潭村的事,知县家里却也在说有关他们家的事。

晚间肖易生下衙归来,元夫人陪着他用过饭,又打发女儿肖云回房休息,这才跟相公说私密话。

“今儿你那学生的妹子又来了,带了些济南府特产回来,另有些个笔墨纸砚等雅致玩意儿。最值钱的怕就是那四匹布,碧潭村没有卖的,济南府内怕也不多,我估摸着便得值个一二百两银子。”

肖易生听了,翻书的动作一顿,随即点点头,道:“平日里他家最是谨慎不过,况且又是头一次去省府回来,略贵重些倒也不出格,收了吧。”

元夫人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原打算留她吃饭,再预备上等回礼,不曾想她老家那头出了丧事,倒也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人,就走了。”

夫妻两个说了一会儿,元夫人又试探着问道:“今儿瞧见杜姑娘,却又勾起我另一桩心事来。”

肖易生也不看书了,笑道:“你我夫妻多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他们两个少年夫妻,如今女儿都这般大了,期间经历无数风雨,光是守孝就有八/九年,当真同贫贱、共富贵,感情深厚。

元夫人瞧着他在灯光下越发柔和的面孔,心头一软,不由得放轻了声音道:“她定亲也有一年了,咱们云儿也这般大了,我琢磨着,是不是也该留心了?”

肖易生沉吟片刻,点头,问:“你既这么说,怕是心中已有人选了吧?说来听听。”

“也不是外人,”元夫人给他倒了一杯茶推过去,道:“便是你那学生杜文。我琢磨着,他学识那般好,你也说过必然前途无量的,难得他妹子又与云儿投缘,又很知书达理,日后成了姑嫂也必然没有不和的。他们爹娘虽说不读书,可也是少有的厚道人,素来不与人吵嘴拌舌,却也有些心眼……”

元夫人说完,却不见相公回声,抬头一看,就见他正若有所思,有一下没一下的用手中的书敲着掌心。

“怎么,”元夫人奇道:“你竟是不中意的?”

肖易生站起来,背着手走了两步,叹气道:“这可叫我怎么说?若违心的说他不好,便是世上也没几个好的了。咱们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没得什么门第匹配不匹配的,两人年纪也相仿”

话音未落,元夫人就追问道:“那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眼瞅着他也快十六岁了,听说常有媒人登门,若晚了,保不齐就给人家定去了。”

两人这辈子就只有这么个一颗独苗,事关她的终身,饶是元夫人平时持重大方也有些焦急了,肖易生见状也不卖关子,径直将自己的担忧和顾虑讲了出来。

“人是好人,却未必是良配。”

“那小子学识好,于其他方面却是个呆子,性格又冲,不撞南墙不回头,读书时就容易得罪人,日后若能为官,必然到处树敌!咱们云儿心思细腻,性子和软,又爱多思多想,身子又是那般,如何受得起三天两头的惊吓?且那小子也不会哄人,蛮牛也似,若是有分歧,必然是云儿退让……”

说到底,终究还是疼爱女儿罢了。

一番话说的元夫人也面露忧色,垂了头,不言语了。

是了,眼下还有他们这当爹娘的撑着,女儿只尽情欢乐便罢,万事不理,便是外头有什么风波也惊扰不到她。

可若是成了亲便是当家主母,远不似当女孩儿时候轻松,不说一应应酬往来便极其繁琐,若相公再不省心,可叫云儿怎么过!、

肖易生捏捏妻子的手,低声道:“罢了,你我这辈子就这么一个,也不求大富大贵,惟愿她一生平安顺遂,和乐安宁而已,即便仕途有限,好歹平安祥和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