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头坐了约莫一二十名学生,一色的淡青纱质学子服,带着儒生帽,人人面前也都摆着一架七弦古琴,微微仰头,聚精会神的听着。

那教师说了一回,便伸手指了一个学生道:“郭游,你把我方才说的那两段弹一回来听。”

潘一舟来了兴致,眼带笑意地看向那名学子。

他虽于音律方面不是很精通,可也知道规律,明白这两句只由宫商二音组成,可其中却蕴藏多重变化,难度极高,非功力深厚者不能弹奏。

就见那学生应了一声,舒展双臂,神色从容的往那两根琴弦上略抹了一回,指尖便流淌出一串低沉有力却又百转千回的乐声,真个浩浩汤汤,气势不凡,叫人听后心中无端升起一股壮志豪情来。

不待教师夸赞,潘一舟先就轻轻击掌,连声道好。

这一下当真惊动了学堂内的师生众人,众人纷纷要起身见礼,潘一舟却已经朗笑着走了进去,摆手道:“无需多礼,无需多礼。都云非礼勿视,非礼勿闻,我却在外头偷听,原是我的不是。如今又扰了你们上课,越发罪过了。”

众人原都不知他竟会如此宽厚温和,不拘小节,一时间俱是惊喜交加。

潘一舟先随口问了那教师几句,然后便径直走向郭游,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郭游深深一揖,虽激动却不失礼,落落大方道:“学生郭游。”

潘一舟点点头,略想了一回,突然笑了,说:“可是前年陈安县案首郭游?”

见知府大人竟知道自己,郭游不由得心神激荡,再次一揖到地,声音微微发颤:“正是学生。”

潘一舟点点头,亲自抬着他胳膊扶他起来,道:“音如其人,我听你琴声便知你却是一位君子。好的很,可有字?”

郭游忙道:“并无。”

时下男子20岁便算成人,由师长和长辈亲自为其取字以作日后之用,眼下郭游恰恰刚满20,可却不是任何一人的入室弟子,家中长辈也无力取字,故而仍悬而未决。

哪知潘一舟一听却又笑了,十分亲切的说:“我闻你乐声洒脱,胸襟开阔,旷之二字最是妥当。”

同堂许多学子面上顿时露出艳羡之色,郭游也不免十分喜悦,忙行礼道:“多谢大人赐字。”

潘一舟似乎十分看重郭游才华,有亲切地与他谈了几句,这才离去。

后面又有书法和绘画的课堂,潘一舟也都颇有兴趣,进去指点几句,又对几个表现出众的学生夸赞几句,可却再也没有做出诸如取字,或像对郭游那样和颜悦色的动作来。

中途经过一座八角亭子,潘一舟见上头刻着一副对联,字迹笔走蛇龙、铁画银钩,不由的走上前去轻轻抚摸,又面露惋惜道:“元顺元年状元公江桂的对子。”

山长点头:“正是。”

潘一舟长叹一声,拍了拍那刻着对联的柱子,道:“真是天妒英才。”

众人听了也都十分唏嘘,纷纷回忆起一段往事来。

那江桂是元顺元年头一名状元公,有名的才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32岁那年一举中了状元,圣人对他赞不绝口,本欲当堂点他为驸马,哪知江桂却当场拒绝,言道:“家有糟糠妻,曾共患难数载,不忍弃之。”一时传为佳话。

圣人听后,非但不怒,反而十分称赞他这份情怀,当场赏赐许多,又奖赏他的妻子。

哪知天公不作美,江桂在35岁那年竟一病死了,其夫人当真与他伉俪情深难舍难分,跟着撞柱而亡,如今都葬在一个墓里,每年去上香的人都络绎不绝。

又走了几步,潘一舟隐隐听到不远处有马嘶和喝彩声,便问道:“那里是什么地方?”

山长道:“便是骑射场所在。”

潘一舟一听,立即纠起眉头,脸上的笑意也迅速淡去,不咸不淡的丢出一句说:“倒也罢了。”

山长见他并不似之前热情,便试探着问:“大人是要去看看呢,还是?”

潘一舟索性一甩宽大的袍袖,冷冷道:“大吆小喝汗流浃背,简直有辱斯文,有甚好看的。”

说罢就要打道回府。

山长及几名教授相互对视一眼,并没言语,只是有些意料之中的失落。

如潘一舟此等重文轻武的心思,乃是眼下的大势。民间倒还差些,一旦到了朝堂上便壁垒分明,武将便十分受气:同一品阶的武将莫名低人一等,许多文臣也都十分轻视,说他们粗鄙不堪,不屑与之为伍。

这种想法其实十分矛盾,甚至是滑稽可笑的。

说到底,文臣又凭什么轻视武将呢?且不说同在朝为官,同为一个国家效力,一但边关有了战事,或是哪里发生动乱,抛头颅洒热血战死沙场的还不都是他们素日里瞧不起的武将?若没有武将出生入死马革裹尸,又哪里有他们的安宁日子,能在朝堂上安安稳稳的逞口舌之利?

******

作者有话要说: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原因也是很复杂的,后面我会慢慢说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到了傍晚, 新任知府对郭游青眼有加,甚至亲自为其当场取字的事情便如长了翅膀一般传遍整个府学内外。

无数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不熟悉的人纷纷前来对郭游大道恭喜。

无论潘一舟究竟为人如何, 这毕竟是桩好事, 当夜牧清寒便作东,力邀陈安县一派学子们一起聚会。

师出同门的自然不必说,日后一旦同朝为官, 那边是天然一根绳上的蚂蚱;除此之外便是同乡, 往往自动结为一党,是以饶是牧清寒心中对潘一舟十分警惕, 然而他看重郭游,至少目前为止, 对陈安县一派来说便是大大的好事。

杜文擎着一大杯酒,对郭游笑道:“郭兄啊, 不,日后便要称你为旷之兄了, 旷之兄,如今眼看着你便要发迹了,日后可别忘了我们这一班同窗同乡, 合该提携的时候, 万万不可省力气。”

众人哄笑出声, 直把向来大大咧咧的郭游笑的微窘。

“不过一时运气而已,莫要打趣我。”

这实在是一桩难得的大喜事,连一贯稳重的洪清也忍不住加入了起哄的行列, 拍着他的肩膀道:“人生在世,谁不想要一点运气?旷之兄今日有此等机遇,便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他日未必不会飞黄腾达,何必自谦?这可不像你素日为人。”

众人便都乱哄哄的上来敬酒,饶是郭游天生海量,也被灌得两眼犯晕,步伐踉跄。

趁他们都在那里瞎闹,牧清寒与杜文借着解手,一前一后出来。

两人站到外头走廊上,对着窗子吹了会凉凉的晚风,这才觉得清醒了些:刚才实在喝的狠了点。

牧清寒率先开口道:“此事,你是个什么看法?”

杜文拍拍额头,也不知是喝多了酒还是单纯想不通,眼神显得有些茫然:“这里新任知府大人实在叫人看不透,照常理来说,他与老师分属两派,应为死敌。郭兄虽不是你我同门,可他到底是陈安一派,又是在先生当政期间考上的,本来根上就同我们亲近,他这样做,莫不是存了拉拢的心?”

他本就不擅长,也不屑于揣摩人心,若在之前遇到这样的事,早就推开走了,哪里还能与牧清寒商议!

也就是在府学这些日子,后来又有山长、肖易生、洪清、牧清寒乃至杜瑕一众人不约而同的先后劝解,他这才稳重了些,如今能想到这一步着实不易。

牧清寒听后也深以为然,点头道:“我也是这般猜测。只这事对于郭兄而言,实在是一桩大大的机遇,我便有心提醒,此时却也开不得口了!”

凡事都讲究个出身门派,尤其科举为官更是如此,若是能得名师指点,或是得了某些位高权重者的青眼,那么他的仕途必然事半功倍。

之前郭游都只是跟着私塾的先生学习,便是入其他学堂也没正经拜过师,可如今他一朝得了潘一舟青眼,头一回见面就蒙其赐字,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好机遇。若是这个档口,牧清寒和杜文跳将出去,抓着他说潘一舟很可能心怀叵测,叫他当心……

想到这里,两人不禁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苦恼,不由得轻叹一声,揉着额头,再次陷入沉思。

此事当真是,有些棘手了。

********

自从得知府大人赐字之后,郭游的生活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有好些原先几乎没说过什么话的人主动过来同他交际,然后渐渐的不知从哪里传出话来,说他本就是陈安县案首,又是有名的才子,本该如此。以往不过是杜文仗着自己年纪小些,又有位做知县的先生撑腰,这便不知天高地厚上蹿下跳,抢了他的风头罢了。

便是那个什么文武全才的牧清寒,也不过一身蛮力,只会舞刀弄棒,浑身铜臭而已,不过是商人之子,举止粗鄙不堪,不值得与之为伍。

渐渐的,这些话就传到了郭游、杜文乃至牧清寒本人的耳朵里。

书院内人多眼杂,心思各异,都想着出风头,石仲澜之流甚多!兼之素日里这三个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极其容易出风头,早就引了诸多人眼红心热,此刻众人便都纷纷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希望看一场好戏。

一年中举的人就那么些,他人中了,自己的希望便就小了。且大家原本也没有什么交情,那几个小子来了以后又十分张狂,不将旁人放在眼里,大家都很乐意见着陈安县一派自己窝里斗,最好先自断臂膀,也好省些事。

什么时候他们把自己整死了,我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那才叫好呢。

于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和心思下,诸多流言便如同眼下这干燥炽热的烈日一般,在空气中熊熊燃烧,大有燎原之势。

怎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郭游、杜文和牧清寒之流虽出身不同,际遇各异,可也都是颇有性格之人,又有些个才气,从小也没少受了周遭人的排挤嫉恨,再应付起这些来也十分得心应手。

再者他们本就心旷豁达,并不将此等流言蜚语放在心上,此刻听了这些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一开始郭游还会耐着性子与那些人解释道:“杜兄牧兄断不是这种人,如今大家都是同一书院的同窗,你们莫要再说这话。”

然众人如何肯听!更有许多巴不得看他们打起来的,自然不愿意如此轻轻揭过,便要越发的怂恿。

后来郭游也不耐烦了,觉得这起子人当真无趣,终日里不想着怎生读书,竟只把心思放到歪处!端的浪费时光!

有这工夫,我还不如多偷偷看几本杂书,练习几首古曲呢!

后来郭游再听到这些话,便干脆连解释都懒得解释,扭头就走。回头他与杜文等人一同说笑、吃饭时,便拿这些闲话来下酒做耍。

杜文牧清寒等人本没往心里去,因他俩谁也不是那等会看着别人的脸色、听着别人的评判过活的人,故而外头的议论与他们而言不过乱风过耳罢了。

只是有些担忧,到底郭游与他们既不是一同长起来的,也不师出同门,说到底终究隔了一层,相互了解不多,郭游心中究竟作何感想,就连洪清也不敢下定论。

故而他们也颇为担心,担心郭游被外界舆论所左右。

若他们自己先乱起来,岂不是叫亲者痛仇者快,遂了那些用心险恶的人的意?

然而无论杜文还是牧清寒,都不是那种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急急忙忙冲上去解释的人,且郭游性情何等高傲,若他们误会了,话一出口便覆水难收,显得他们心胸狭隘猜忌人?故而只能在一旁静静观看。

如今看过,郭游自己就不当回事,也都放下心来。

只是此事到底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杜文,午夜梦回时再想起来,也时常觉得有些感慨与后怕,觉得果然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呀!

也就是这一次,他才空前认识到: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竟真的得罪了这样多的人!

而最令他想不通的却是,其中跟着推波助澜的人中不乏平日与自己称兄道弟,笑脸相迎,高谈阔论之辈。大家素日看着都极好,极真诚,怎得如今一夜之间都变了嘴脸?

若有意见,为何不当面告知?若是不服气,为何不在文辩会上一决高下?

牧清寒见他接连数日都有些恹恹的,立即猜出他心中感想,便宽慰道:“往日我们说你,你不大往心里去,如今见了,可信了?”

杜文幽幽一叹,并不言语,只是看着眼神却沧桑不少,不再似从前澄澈单纯。

此刻杜文心中究竟作何感想,牧清寒不知,可他非但没解除对潘一舟的警惕,反而进一步加强了:

若此举是潘一舟无意为之也就罢了,可若此举是他深思熟虑后故意为之,那这人着实可怕。

只不过漫不经心的一个简单举动,竟就挑动了泰半书院学生的阴暗心思,并叫他们集中起来对己方……

*******

举人和秀才之间只隔着一场考试,可不管待遇前途亦或是社会地位都截然不同,说是云泥之别也不为过。

说白了,秀才所能享受到的也不过免除包括自己在内的两人赋税,而前提却是本身就有田产商铺之类,不然也是白搭;再者成绩格外优秀者,还能享受每月银米供给,然该类名额太少,通过整个大禄朝也不过三五百人,可谓凤毛麟角。

是以除了那些家境殷实者,绝大多数秀才竟都十分清贫,其中不乏三餐不继者。

然一旦成了举人老爷,那日子便大大的不同了。

想当年大禄朝建国不久,各处人才极度匮乏,许多人只要考中举人,竟就能直接担任官职!如今虽旧景不再,可一旦成了举人便是一只脚迈入仕途,即便日后不得中进士,也有极大的希望能够捞个七品乃至以下的官儿当当,可为此生有靠。

故而倘若某人一朝得中举人,身份地位便立时不同了,多的是人巴结,更有甚者干脆跑上门来攀亲,或是送银送屋……、

乡试如此关键,说不得便有人铤而走险,朝廷自然更加重视,每科都会由圣人亲自点了主考官和副主考奔赴各地检查,当地知府只起辅助作用,怕的就是徇私舞弊。

眼下乡试在即,可偏偏又出了大旱灾,各地官员一面要全力以赴配合考试,一面又要使出浑身解数平定灾情,一个个苦不堪言。

潘一舟也不例外,甚至同他一样被临时派往各地接管的新任官员一样,因为是仓促接管,他们对当地政务自然有些个生疏,更要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保证不出错漏。

不过短短半月,潘一舟便被累的脱了形,原本可体的官服穿在身上也有些飘飘荡荡,显然瘦狠了。

这日,圣上钦点的正副考官都来了,潘一舟说不得又要亲去应付,回来时已是三更,可连饭都没正经吃一顿。

他刚换了家常衣裳,叫了一碗青菜蘑菇素面吃,外头就通报说一个心腹求见,有要事相商。

那心腹进来之后二话不说,先偷偷往他面碗里瞥了几眼,又偷眼瞧见他穿的半旧绸子素面里衣,一丝绣花也无,张嘴便奉承,盛赞他勤俭朴素云云。

“外头许多人一日只得稀粥果腹,更有甚者挖野草啃树皮,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如今却还有精细白面吃,叫甚么节俭!”潘一舟不大耐烦的擦擦嘴,拧着眉头道:“时候不早,若有事你便直说,若无事自去歇息,我且用不着这些白话。”

那心腹脸皮极厚,被斥了也不以为意,继续面不改色道:“大人说的是,在下却是想来问问,乡试在即,大人有什么打算不曾?”

潘一舟挑了一筷子素面吃,如同品尝珍馐一般细细咀嚼了,头也不抬的问道:“什么打算?”

那心腹心头一喜,遂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那杜文与牧清寒少年成名,还有一个叫洪清的,十分得意,更是唐党肖易生的入室弟子,几人往来亲密,在下私以为”

话音未落,潘一舟就重重的将筷子拍在桌上,黑着脸呵斥道:“混账!文人的名声,生生叫你们这起子小人搞坏了!”

“大人?!”

心腹尤在惊愕之中,潘一舟已然指着他怒骂起来:“正混账!科举一事何等郑重,能否得中全凭本事,哪里由得你存这样的龌龊心思!当真是本官瞎了眼,识人不清,亏我素日还以为你是个有主意的!”

见他罕见的动了真火,那心腹岂能不知自己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已然跌坐在地,面额惨白,痛哭流涕道:“大人明鉴呐,小人当真一颗真心全为了大人,明鉴呐!”

事已至此,想要抵赖却是无用,为今之计只能豁出去拼了一试,或许能得峰回路转。又或者这只是大人对自己的考验呢?做官的,谁不会个唱念做打?谁还不要个脸面不成?

然而他却打错了算盘,潘一舟并不愿意考验,也耻与继续同他言语,只背着一只手在屋内狂转,厉声斥骂道:

“老师与人不睦是真,可你也是长了鼻子眼睛耳朵的,他老人家同唐贼斗了数十年,你可曾见他们戕害国之根本?科举意在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你不想着如何为国分忧,竟意图作乱,那便是国贼了,国若不存,你我又去给谁当官?我眼下不过小小知府,虽不敢说为国为民,可也应当做的问心无愧。”

派系斗争何其残酷,潘一舟自然也对唐芽极其一干弟子无甚好印象,私下径直唤其为“唐贼”,但对杜文等几名小小秀才却颇为宽容,并不欲将朝堂恩怨带到科举中去。

争斗争斗,却也分个君子之争,亦或是小人之斗!

骂了半天,潘一舟尤不解气,朝桌上狠拍几下,震得碗筷直跳,又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才华横溢者众多,若人人都如你这般,不能拉拢的便尽数毁去,朝堂便要垮了,还谈甚么施展抱负!”

“便是要斗,我潘某人自然也要看他们有没有那个本事,他日若得进士及第,同朝为官,再斗个你死我活便罢!胜负只凭个人本事。如今他们不过府学学生,我便耐不住加害,同那起子小人有何分别!”

“来人呐!”说罢,他竟冲门外扬声唤道;“将此人叉下去,暂且收押到后院柴房,考试结束前不得外出!”

外头立刻进来两名如狼似虎的衙役,一言不发拖了那心腹边走,其中一人见他满嘴只嚎叫不休,更熟练的抓了腰间布团,抬手给他堵上了。

有潘一舟的贴身小厮听见动静进来,见桌上的面都凉了,便小心翼翼的问道:“老爷,要不换一碗吧。”

如今天热,且刚又被惹的肝火上涌,哪里会怕凉!

“不换!”潘一舟兀自气闷,既气那心腹,亦气自己误用奸人,当即气鼓鼓坐下,挽了袖子就埋头扒面,吃了几口又愤愤道:“真是不知所谓,你出去告诉后头的人,一日两餐只许给他稀粥窝窝,饿不死便罢!”

************

济南府那头不安生,陈安县这边也不平稳。

秋闱之期一日□□近,外头的灾情却未有明显好转,各路官员的头发都要愁白了!

本应是准备秋收的时节,可如今田地间处处龟裂,无数作物都干瘪了,堪称颗粒无收,如今库中存粮尚且不知能撑多久,待到冬日形势必然更加严峻,稍有不慎便是饿殍满地!

原本杜瑕一家还打算赶去济南府陪考,结果现下这个样子,外头竟乱的很,据说路上突然冒出许多打劫的来,十分不太平。故而莫说出城,众百姓但凡无事,当真连家门都不大敢出了。

素日繁华的街上也都没有什么行人,灼热的空气扭曲着,压抑的叫人喘不过气来。

王氏不止一次的看着提前准备好的香火叹息。

原先她还打算去城外庙里上香求签,惟愿文曲星君眷顾家中两位儿郎,只如今……

她只得在家里细细翻了黄历本子,挑了良辰吉时,虔诚求拜。

家中一干下人也都跟着跪下去,口中念念有词,脑袋磕的砰砰响,瞧着竟比杜家人更加虔诚。

也说不得是这样,皆因他们中不少人都签了死契,一辈子便是跟着主人家讨生活,主子家好了,他们自然水涨船高待遇也好;可倘若主子家败落,他们自然也就什么都不是。

更何况如今文人地位崇高,不管是杜文还是牧清寒这位姑爷,注定了都要走科举之路,日后便是前途无量,便是那些签了活契的也都在琢磨是不是找机会换成死契,也好显示忠心……

杜河、王氏和杜瑕顶着大太阳,亲自焚香祷告,又特意对着文曲星君的像行了大礼,待拜完之后,结结实实出了一身大汗,里外三层衣裳都湿透了。

王氏扶着小英的胳膊站起来,先揉了几下腿脚,又接了帕子抹汗道:“这天儿真是热得狠了,叫人打从心底里难受,我总觉得心里慌慌的,也不知究竟是个什么缘故。”

杜瑕也不耐热,这会儿脸都晒红了,也用小燕递来的蘸了凉水的帕子捂着安慰道:“外面受灾呢,谁心里不慌?若说是科举的事,且不必担忧,哥哥他们如今年岁尚小,中了固然好,不中也罢了。许多人考到三五十岁都未必能中秀才,他们多等一两届磨砺一下,也未必是坏事。”

王氏听了也点头道:“你说的我何尝不知道,只到底是亲生骨肉,他素日里那般用功,日日起早贪黑的,谁瞧了不心疼?若能得中,岂不是早一日解脱?”

听了这话,杜瑕就笑了,一边往里走一边说:“娘想的也忒简单了!考上便能解脱了吗,君不见那些为官做宰的,哪个又轻快了?真真儿忙的脚打后脑勺,一天到晚都没喘气儿的时候。前儿我去见肖姑娘,她也不免同我诉苦,说都已经连着七、八日天没见过亲爹的面儿,肖知县便是同人日日吃睡在前头衙门里,和衣而卧,这几日累得脱了形,脸上也晒得脱了皮,好端端的大老爷,远远看着竟像个农夫了!岂不都是些重担压在头上?毕竟人命关天呐,听说圣人雷霆大怒,好些地方都吃了训诫。”

杜河跟着叹了口气,道:“正是,人活一世,谁不想着往上头爬呢?做买卖的想做大,种田的想多买几顷地,当官的自然也想着当大官。”

杜瑕点头夸赞道:“真不愧是爹,看得如此明白透彻,这些话外头再听不见的。”

得了女儿夸赞的杜河当即笑的合不拢嘴,搔着脑袋,还有些不好意思。

王氏瞧不得他得意,笑骂道:“真是禁不住夸的,瞧喜的这轻狂样儿,没得给人看见了笑话。”

说罢又感慨道:“谁说不是呢,只什么样的官才算大?依我说,知县老爷便已经很了不得,就跟那天边的云彩似的摸不着影儿,哪成想听着那些个戏文里头,便是圣人还时常想着长生不老呢……”

一家人回了后院,王氏跪的骨头疼,本想躺下眯眼歇歇,哪成想前头圈里鸭子嘎嘎叫个不休。

王氏无奈翻身坐起,一面自己抓了扇子摇,一面指着前头笑骂道:“又是它,不必看我也知道必然是那只头顶上长了红毛的扁嘴畜生!当真吵死个人,大热天的也不叫人安生!”

一席话说的杜瑕并几个丫头都捂着嘴笑个不住,一屋子花枝乱颤。

王氏自己也先痛痛快快的笑了一回,倒觉得畅快了些,想了下又对小英道:“你去跟刘嫂子说,把这畜生杀了,晚间就用酸笋炖一锅吃!再叫它叫!”

小英笑着去了,不多时便麻利的回来道:“刘嫂子已去了,又说今日格外热,晚间便用之前晒好的干菜泡发了,细细切成丝儿,用油盐酱醋和麻油拌个开胃解暑的小凉菜,吊在井里头镇一镇再端上桌可好?”

王氏点点头,道:“大热天的,也没甚胃口,且接下来秋冬还有的熬呢,再要几个简单小咸菜,这些也就够了。”

晚间刘嫂子果然用砂锅炖了一个酸笋鸭子,中间小心撇去浮油,故而汤汁清亮,然而味道却很浓郁,又用酸笋吸饱了荤油,十分开胃过瘾,并不油腻。

可惜杜瑕畏热,接连几日食欲不振,也不过略捡了几块鸭肉吃,倒是就着那一碟子凉拌小菜和梅子姜喝了大半碗粥,然后就推了。

杜河与王氏知道她素来胃口极好,见了这般情景,都急的了不得。

杜河搓手道:“吃不下去饭,这可如何是好!”

“可怜今儿在大太阳底下晒了这么久,必然是中了暑气,”王氏转头忙喊道:“去叫刘嫂子煎两盏豆儿水来吃。”

又心疼的拉着女儿的手道:“瞧,这镯子带着竟晃荡了,也是瘦狠了,如今这般情景,外头竟也没有卖冰的了!”

倒是杜瑕不以为然,笑道:“爹,娘,不过畏热罢了,再者我如今长身子呢,抽条了,自然瞧着瘦。”

然杜河与王氏却不听。

如今杜文孤身在外,他们鞭长莫及,唯一能守着的只有杜瑕一个,若她再有个什么,真是如同挖了心肝,故而两个人四只眼睛总是紧紧盯着。

少顷外头送进来豆儿汤,王氏又特地叫人去水位大降的井里头镇了,这才盯着看她喝下。

杜瑕一家三口只在陈安县等着秋闱结果,日夜焚香祷告,殊不知济南府内外也是水深火热,不仅府学内的杜文等人每日起早贪黑十分辛苦,便是牧清辉也需面临极多考验。

济南商会的老会长本就年事甚高,平时没有大事显不出来,倒也游刃有余。不成想现下又逢上几十年不遇的大旱,顿时精力不济,中间竟出了几次疏漏,若不是发现及时,必然要酿成大祸。

他勉强撑了两个月之后实在支持不下去,便欲推牧清辉上位,自己退居幕后安度晚年。

怎奈牧清辉却推托自己年纪尚轻,不足而立,难以担当重任,且又在热孝期间,理应尽一尽为人子的本分,不问外事,故而实在无法应承。

老会长听着派出去的人给自己的报告,面上喜怒不显,沉吟片刻,摆摆手道:“再去。”

牧清辉现下二十过半,任会长一职着实年轻了些,然他老谋深算,天生一副商骨,便是年长一二旬的人也未必玩的过他。如若他不担任会长,且不说庸者身居高位、能者反受压制,必然给商会造成隐患,便是下面的人也未必挑得起这副担子。

传话的人去了又再回来,说牧清辉还是不肯。

老会长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又叫他去请第三遍。

待派出的人第三次回来,老会长索性撑着拐杖站起来,平静道:“抬我去。”

众人惊愕,却不敢反驳,竟真的准备了一副软轿,将他抬了去。

那头牧清辉也听到了消息,匆匆迎到门外,顶着大太阳行大礼,诚惶诚恐道:“老会长亲自登门,实在愧煞我也,这叫我如何当得起?”

老会长颤巍巍的从轿子里出来,又咳嗽几声,几缕雪白的胡须在灼热的空气中飘飘荡荡,努力颤抖几下,显得格外虚弱。

他喘了几口气才道:“我派来的人都被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发回去,想是份量不够,说不得我只得拖着这把老骨头亲自过来说服你。”

牧清辉越发惶恐不安,没奈何,只得亲自扶着他往里走。

到了内堂,牧清辉欲叫老会长坐主位,老会长却执意不肯,说这原是你家,我不过是一介访客,如何坐的主位?

两人相识也有些年头,老会长来牧家也不是头一回,往日也坐过几回主位,哪知今日却一反常态,分外推辞。

牧清辉像是没注意到这个细节,也不肯退步,只说他原是会长,又是商界大前辈,便是单看年纪也这般大了,又亲自过来,着实叫他惶恐不安,若再不居主位,只怕要一头碰死。

两人如此这般相互推辞了几个来回,终究是老会长气虚体弱,拗不过他,坐了主位。

人活一世争的就是一口气,谁不爱面子呢?

原先老会长几次被他驳,又大热天的拖着病躯亲自过来,还是来退位让贤的,便是如何深明大义,心里终究有些不自在。此刻见牧清辉这般诚恳礼让,又做足了姿态,面上也好过了些。

宾主落座之后,牧清辉又亲自捧了茶给他斟上,也不问来意。

如今酷热难当,这屋子周围的人工湖也都齐齐降了水位,室内摆的冰盆还同往年一样多,可觉得还是热的很。

现下缺水、酷热,外头的冰也便奇货可居起来,身价倍增,等闲富贵人家竟是用不起了的,可牧清辉却像吃个饽饽、喝完粥似的那样容易,轻飘飘的叫人再去添两个冰盆过来。

只这么两盆冰,如今外面已经不知炒到多少银两,养活几个寻常人家不成问题……

温度渐渐降下来,暑热去了,唯剩一股沁凉水意淡淡萦绕。

老会长也不禁舒展了眉眼,慢慢吃了几口茶,拿了精美的苏绣帕子,轻轻沾沾嘴角,再次说明来意。

牧清辉自然又是推脱的,理由听上去也很充分。

“承蒙错爱,实在叫我受宠若惊又惶恐不安。但我如今年纪实在太轻,经验也浅了些,到底压不住,且商会中都是我的大前辈,如今若叫我去做了会长,诸前辈们的面子上,如何过得去?再者我如今也在孝期,又要处理家事,实在是□□乏术。”

说着,竟就掉下几滴泪来。

只道:“家母早逝,父亲小十年前就病了,我实在惶恐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又要稳住人心,又要四处求医问药,当真眼睛都要哭瞎了。我天资愚钝,光家中诺大一个摊子就要压弯我的腰!如今老天没眼,父亲竟也撒手去了,实在狠心。我正不知该怎么办呢,又哪里担得起商会这般重任?”

说完,越发悲切起来,当真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老会长也跟着长叹一声:“生死由命,实在强求不来,谁没有这一天呢?不过早晚罢了。令慈令尊已然如此,你也该学着放下。你如今只看我就知道,也不过强撑着这口气熬日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