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不!我们没有!

第24章 好开心好开心

姜启晟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明明是很倒霉的一些事情, 听了苏明珠的话, 换了个方向来看, 确实又变成了好事, 忍不住说道:“这般说来,他们确确实实都是好人,做了好事。”

哪怕有过再多的愤怒和伤感, 在遇到苏明珠后, 姜启晟忽然觉得值了。

就好像一辈子的好运气都用在娶苏明珠, 姜启晟竟然还觉得赚了。

苏明珠笑嘻嘻地说道:“不过你身上肯定有什么值得他们图谋的东西, 要不他们也不会这样前仆后继的接近你。”

姜启晟心中也隐隐有猜测。

苏明珠忽然问道:“只是……那个假冒你表叔的人,是不是也是觉得你以后会连中三元呢?”

姜启晟如今是解元,离三元及第还差两个。

但是想要三元及第, 不仅要文采好, 运气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同的考官欣赏的类型也不同,更何况雍朝也有那种因为状元长得太好,最后被放在探花位的事情。

不过姜启晟能再中会元的话, 前几名相差也不大,闵元帝也可能直接点了姜启晟为状元, 毕竟三元及第也是佳话。

倒不是苏明珠对姜启晟没有信心, 而是三元及第不仅需要文采学识好, 还需要运气, 毕竟不同的主考官对文章都有偏好的, 他们是怎么确定姜启晟一定能三元及第的?

姜启晟也不明白,更不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图谋的。

苏明珠单手撑着脸:“难不成这世上真有未卜先知之人?我倒是看了一些杂记中有记载,可是那样的人,无一不是万里挑一很优秀的,他们几个……”

甚至称不成优秀,更担不起万里挑一四个字。

姜启晟也是不明白。

苏明珠却不再想,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香如斋和杨姑娘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姜启晟:“所以你说你身上有麻烦,我身上也有麻烦的,你会嫌我麻烦吗?”

姜启晟还不知道这些事情,如此也明白了苏明珠先时说的那些话,闻言看着苏明珠,声音温柔笑道:“不会,谁让你漂亮呢。”

苏明珠满脸得意:“嘻嘻,我也觉得。”

姜启晟就喜欢看苏明珠神采飞扬的样子。

不过他倒是觉得四皇子可能不单单是想要利用苏明珠,其中多少都有些真感情在里面,只不过他不会说出来,毕竟那人也算是自己的情敌了。

苏明珠问道:“如果确定了写话本的是个姑娘,要怎么处理?”

姜启晟看向苏明珠:“我只想她不管什么目的都不要再打扰到我。”

苏明珠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也好办,交给我好了,你就安心读书,既然都觉得你能三元及第,那你更要努力,到时候……那些人百般算计终成空,哎呀想想就觉得解气。”

姜启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可是听着苏明珠娇软的声音,兴致勃勃的语气,他不仅没觉得有压力反而多出了一种豁出去一切的洒脱:“那我可得好好用功了。”

苏明珠觉得和姜启晟聊天真的很开心:“反正不管结果如此,你到时候就来我家提亲就是了,我会把媒婆这些都准备好的。”

姜启晟觉得有些怪异,怎么听苏明珠的安排,有一种……他才是被提亲的那个人的感觉。

苏明珠已经开始絮絮叨叨了:“其实我觉得写那个话本的人和最近想要嫁给我大伯的人,认知上都有些奇怪。”

大致把一心想要嫁给她大伯然后生双生子的柳姑娘的事情说了一遍,只是没有说诗词的事情,毕竟这首诗牵扯到了白芷然。

苏明珠下了结论,“如果说生的多就是福气,怕是彘早被人供起来而不是端上餐桌了。”

姜启晟没忍住笑出声来。

苏明珠嗔了他一眼,不像是生气更像是撒娇一样:“说正经的呢。”

姜启晟笑得停不下来,也不知道武平侯夫妻是怎么把苏明珠养大的,才能让她有着如今这样聪慧却还带着天真的性子,这样的耀眼让人心动。

苏明珠气呼呼的样子,看起来格外的娇俏,姜启晟开始期待两人成亲的日子了。

姜启晟看着苏明珠的样子,忽然说道:“其实我不仅会做火锅,做别的东西味道也不错。”

苏明珠眨了眨眼睛,看了看姜启晟俊美的容貌和那白皙的双手:“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

姜启晟学着苏明珠眨了眨眼:“所以呢?想吃吗?”

苏明珠没有丝毫犹豫:“想。”

姜启晟笑得温柔:“那以后做给你吃。”

苏明珠语气轻快:“好啊。”

姜启晟看出苏明珠其实还不懂情,可是他可以慢慢教会她,撒着诱饵一点点把这颗明珠圈养到自己的地盘上:“那位柳姑娘,我虽不知道她是什么心思,却觉得并不是她所说的喜欢或者情不自禁,若是真喜欢一个人,应该光明正大而不是给人带来困扰的。”

苏明珠没有任何预兆地问道:“那你喜欢我吗?”

姜启晟嘴角微微上扬,笑的很轻很浅,却有一种惊心动魄超越了性别的美。

苏明珠不自觉动了动脚趾头,微微垂眸避开了姜启晟的视线,她心中觉得怪怪的,又说不出来哪里奇怪。

姜启晟没有回答,苏明珠也没有再追问,这让姜启晟觉得有些失望,可是看着苏明珠的样子,体贴的换个话题:“不过我觉得不管那个杨姑娘还是柳姑娘,对苏公子甚至侯爷都有些误解。”

苏明珠觉得旁观者清,她也想听听姜启晟的意见。

其实她心里明白,父亲特意让他们两个离开书房也是给她机会,让她亲口把杨姑娘和两位皇子的事情告诉姜启晟,而不是让姜启晟最后从别人那里听到。

姜启晟没有让苏明珠失望,说道:“她们两人的身份都算普通,那柳姑娘虽说算是官家小姐,家境也只能算是一般,身为普通人的她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底气来瞧不起一个圣眷正隆的侯爷和侯爷的嫡子呢?”

苏明珠不自觉思考了起来,确实是她没想到的一点。

姜启晟说道:“比如我在第一次登府的时候,心中也是有些惶恐的,侯府对我来说,是高不可攀的。而她们呢?不管成功不成功,那样的行为难道不怕被报复吗?”

苏明珠明白了姜启晟的意思,哪怕他没有直言,可是其中却提到了,普通人对皇亲国戚的敬畏,不说皇亲国戚,就是对一般官员也会心存敬畏的,因为苏明珠自幼在侯府长大,反而忽视了这些。

不管是杨姑娘和柳姑娘都缺少了敬畏,甚至杨姑娘不仅踩着她哥哥,还想算计四皇子。

姜启晟见苏明珠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声音温和:“所以她们有什么样的底气呢?”

是啊,她们有什么底气。

苏明珠觉得只要查出这些,很多事情都能有了解释。

姜启晟心中算了下时辰,说道:“厨房快该准备午膳了,不知苏姑娘能带我去厨房吗?”

苏明珠也不再去想:“好啊。”

火锅味道很好,而且是每个人一个小锅,喜欢什么就可以下什么。

只是这火锅更适合冷天,哪怕武平侯夫人让人在屋子里放了冰盆,还是把人吃出了一身的汗。

等用了饭,武平侯夫人让苏博远把姜启晟带回了院子重新梳洗了一番,还特意找了武平侯没有上身过的新衣给姜启晟送去。

其实姜启晟一直以为藏书楼的丙字阁可能放着关于盐政的书籍,还下定决心绝对不翻阅,一切都等春闱以后,他清楚自己现在的重点应该放在科举上。

只是没想到,真的看到丙字阁的书籍时,姜启晟觉得自己最实在想得太多了,根本没什么盐政的书籍,都是关于科举的。

还有不少朝廷大臣的文集,这些大臣也不是随便选的,而是可能当主考官的。

其中最珍贵的就是当今圣上的诗集。

这样的东西,想来是圣上送给亲近人的。

失望吗?

丝毫没有,姜启晟感觉到了武平侯对他的关心,若不是真的把他看在眼里,武平侯府根本不需要收集这些东西的。

苏明珠早就知道这里是什么东西了:“还有一些字帖,你的字很好,父亲说已有几分火候,只是你的字有些锋芒。”

姜启晟听的认真,这些都是亲近的长辈才会关心和叮嘱的事情。

苏明珠找出字帖递给了姜启晟:“父亲说,你这几个月再练练字,四平八稳才是最妥当的。”

剑走偏锋总不是长道。

姜启晟下颌一紧,心中暖暖的带着点酸涩:“我知道了。”

苏明珠踮着脚尖拍了拍姜启晟的肩膀:“少年,我父亲很看好你哦。”

武平侯的所有衣服都是武平侯夫人精心选的料子和花样,做工不仅细腻还比一般男子的长袍要精致一些,一向偏爱素净的姜启晟穿着不仅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多了几分雍容华贵的感觉。

苏明珠看着姜启晟的侧脸,口气格外的真诚:“他们真是好人。”

把这么好看的一个推到了她的面前,好开心啊。

第25章 权势当用得用

在太阳落山之前,武平侯府的马车把姜启晟送回了小院, 除了那些书籍外还有不少滋补的药材, 而被姜启晟放在怀里的除了苏明珠的回信外, 还有一个提神的香囊。

姜启晟摸了下香囊, 想到苏明珠当时理直气壮地告诉他,香囊是绣娘做的,药材也是特意找了太医问了方子, 然后让人抓回来的, 可是药材是她亲手放到香囊里的, 所以让姜启晟记得随身携带。

其实就算苏明珠不说, 姜启晟也会放在身边格外珍惜的。

不管是不是苏明珠绣的,这都是她一片心意,若没有苏明珠的吩咐, 不管是绣娘还是太医都不可能来弄这些东西的。

姜启晟觉得和苏明珠比起来, 他现在能给予苏明珠的实在太少了,不过他们两个人以后的日子还长着,他会一直对苏明珠好的。

苏博远在家吃了一顿火锅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去白府献殷勤了, 还把当时给姜启晟打下手的厨娘一并带走了。

武平侯去上朝,家中武平侯夫人正在教苏明珠看账本和管家的事情。

本来武平侯夫人没想过让女儿太早嫁人, 这些事情都任由苏明珠性子想学就学, 不想学就扔到了一旁, 她只要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 可是如今却不行, 武平侯夫人狠下心来压着女儿来学。

苏明珠也知道母亲是为了她好,所以格外的乖巧,哪怕心中不愿也没表现出来。

而柳府的人和苏政齐的贴身小厮也是这个时候找来的。

武平侯夫人的贴身丫环玉桂问了情况后回禀道:“夫人,说是大老爷被人堵在了柳家姑娘的房中,柳家要求侯府给他们一个交代,若是不能让他们满意的话,他们就准备告官了。”

被人堵在了房中?

苏明珠看向了母亲,她倒是觉得更像是自己这个伯父中了仙人跳。

武平侯夫人听完神色没有丝毫的波动,连见都没见直接说道:“与我说有什么用,带他们去见嫂子。”

玉桂应了下来,当即出去了。

等人离开,武平侯夫人见女儿还盯着自己,忍不住笑着戳了戳她额头:“怎么了?”

苏明珠挪到了母亲的身边,亲亲热热地和母亲靠在一起:“母亲好厉害。”

武平侯夫人眉眼柔和:“这有什么厉害的,本来就不关我们的事情。”

苏明珠觉得母亲身上又香又软的:“怕是一会伯母就要来找母亲了,而且最后这事情还是要落在父亲身上。”

武平侯夫人搂着女儿,低声说道:“哪怕还住在一个府上,可是早已离心了,总不能让他们一直觉得,我们一家帮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苏明珠觉得母亲的裙子上的牡丹花格外的好看,多看了几眼又觉得有些眼熟,心不在焉地说道:“也是,更何况大哥的儿子都三岁了,二嫂也都怀孕了,伯父的烂摊子早该交到他们手上了。”

武平侯轻轻拧了下女儿的耳朵:“你二哥和二嫂也不容易。”

苏明珠哎哟叫了一声:“我挺喜欢二哥和二嫂的。”

武平侯夫人想到这个侄子,也挺同情他的,到底是别人家的事情,她不会插手太多的:“不过柳家怕是急了。”

苏明珠终于想起来为什么会觉得母亲裙子上的牡丹花眼熟了,这是父亲前段时间画的花样子,当时被她看到了很喜欢,父亲说给她画个扇子,没想到扇子还没到手,就被母亲穿到身上了。

果然女儿不如妻子重要吗?

苏明珠偷偷抠了下,只当出了气,这才开开心心说道:“可是从大伯的描述中,我倒是觉得柳姑娘不该出这样的昏招。”

哪怕她原来的手段也没高明到哪里。

而如今更是昏招,就算被柳家堵在了房间又如何?告到官府了,最后是怎么样也说不清楚。

苏政齐和柳姑娘不是第一天认识,从武平侯查到的一些事情中,他们两个可时常出双入对的,苏政齐对女人一向大方,在这段时间可没少给柳姑娘买金银首饰。

柳家告官,能告什么?苏政齐欺辱良家女子?

只要略微一查,苏政齐和柳姑娘这段时间接触的事情就瞒不住。

如果是苏政齐和柳姑娘素不相识,被人堵在房里,告官的威胁还有点用处,如今……

不仅如此,恐怕还毁了柳姑娘以前的布置,柳姑娘并不是想要当妾,她想要的是正妻之位,出了这样的事情,怕是连苏政齐都不愿意娶她,真要进门也不过是个妾室。

武平侯夫人推开撒娇的女儿,把账本放到她手边:“不过是狗急跳墙了。”

苏明珠略一沉思说道:“母亲的意思是,柳家着急了?”

武平侯夫人嗯了一声。

苏明珠偷偷把账本推开一些:“那母亲觉得父亲知道这件事,会说什么?”

武平侯夫人自然看到女儿的小动作了:“你说呢?”

苏明珠笑嘻嘻地说道:“我猜父亲会让柳家告官,或者他自己就让人告官了。”

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武平侯夫人再次把账本挪回来点了点。

苏明珠见转移话题失败,只能继续乖乖看账本了。

武平侯夫人和苏明珠所料不差,没多久苏政齐的妻子王氏就哭着找了过来。

王氏到底是武平侯夫人的嫂子,自然不能像是下人那样直接拦在外面,武平侯夫人让人把她请了进来。

王氏不过比武平侯夫人大两岁,可是和武平侯夫人相比,好似两辈人一般。

倒不是说容貌,而是身上的气质,武平侯夫人日子过的舒心,又有丈夫数年如一日的疼爱,她身上还有些少女的感觉。

而王氏恰恰相反,苏明珠记得母亲曾提过,刚成亲时候的王氏容貌艳丽,甚至在她之上。

可如今,苏明珠觉得王氏的眼神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好像满是刻薄和哀怨。

王氏一进来就哭个不停:“弟妹,你要为我做主啊。”

苏明珠:“……”

武平侯夫人倒是神色不变:“嫂子这话,我倒是不敢应了。”

王氏拿着帕子捂着脸:“我都不要活了,若是真的让人告官了,侯府的脸面怎么办?”

苏明珠都觉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话说的好似苏政齐等代表武平侯府的脸面一般。

武平侯夫人:“我有些不明白嫂子的意思。”

王氏哭个不停,说话却丝毫不含糊:“弟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

武平侯夫人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镯子,金镶珍珠的镯子格外的别致漂亮:“嫂子说什么,我倒是没听清楚。”

王氏眼神随着那镯子动了动,等听到武平侯夫人的话,心中一颤,她并不觉得自己说错了,却不敢得罪武平侯夫人:“我也是因为太过伤心才说错话了,弟妹别与我计较。”

武平侯夫人开口道:“嗯。”

王氏被噎着难受,只能低声下气说道:“弟妹,绝不能让柳家人去告我家老爷啊。”

苏明珠一直安静地坐在一边,看着母亲的动作和表情,认真学习着。

见武平侯夫人没有开口,王氏接着说道:“而且若不是那女的不检点,老爷也不会……”

苏明珠眉头微皱,哪怕她不喜欢柳姑娘,可是王氏的话也让她觉得很不舒服。

王氏此时才说出最终目的:“这样的女子,当妾都有辱门楣。”

苏明珠这才明白王氏来这一趟的意思,怕是她早就知道丈夫想要休妻另娶柳姑娘了,好不容易让她抓到机会,肯定是要把人踩到泥土里来保住自己位置的。

武平侯夫人却不接话:“这是你们家的事情,你们自己决定就好。”

王氏也不哭了:“我们可是一家人,弟妹不帮我,谁帮我?”

武平侯夫人口气淡然:“那就抬进府好了,反正已经养了你们家那么多人,多一口也养得起。”

王氏愣了下又准备开始哭。

武平侯夫人说道:“或者我让人送嫂子去柳府,大伯和嫂子自己商量就是了。”

这话一出,王氏也不敢哭了,她根本不敢见丈夫,万一丈夫非要休妻娶那小贱人,她要怎么办?

武平侯夫人问道:“嫂子还有旁的事情吗?”

王氏赶紧摇头,就怕多说一句,武平侯夫人真的让人把她送到柳府去了。

武平侯夫人说道:“那嫂子就先回去吧。”

王氏不敢多言,起身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