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娘到是心情大好,让念夏收拾着东西,“姨娘这样想可就错了,正是皇上赐的婚,包府才越发不敢小看我,那正妻还敢压过皇上的人?”

邓氏摇了摇头,她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女儿现在已经是不见棺不落泪了,现在说还让女儿烦,只等着她自己慢慢悟去吧,邓氏也回了自己的院子,这些年来夫人没有少她的东西,收拾起来东西也不少,可却让她一点家的感觉也没有。

迎香从外面走了进来,“姨娘,老爷来了。”

“父亲来做什么?我又不是府里的夫人,不过是个姨娘,总见娘家人也说不过去,你去问问他有什么事情?要是要银子,就说我没有,该给他的都给他了,再旁的事情我也做不得主。”邓氏一听父亲来了,就不由得头疼,又是伤心,“当初我给老爷做妾,他骂我丢他的脸,让我哭着出了家门,可是不过几天的功夫,就厚着脸皮到府上来找我要银子,让我在夫人那里都抬不起头来,这些年来夫人给我填的首饰我也都给他让他拿出去变卖了,那些银子够普通人家过上富裕的生活了,可娘家却像个无底的洞,怎么都填不满,我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是头,现在到京城里去也好,起码不用在为这个烦心了。”

迎香不敢多说,退了出去,可半刻中人就又折了回来,“夫人,老爷说一定要见你才说,人就站在外面等着,说不见到你就不走。”

“让他进来吧。”怕是又在外面输的没有银子了。

巧菊站在一旁对着迎香点点头,迎香才退了出去,回来的时候带着邓秀才走了进来,明明年岁不大,可一身的老态,像受了多大的苦一般。

邓氏看到父亲这样,心里就又是一堵。

“坐吧,”邓氏淡淡的开口。

邓秀才冷着脸,双手背在身后,教训起来人,“你现在到是身份高了,父亲要看你都要等这么久,你可莫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你在有身份也不过是一个妾。身份也端不起来。”

邓氏这些年来早就习惯了被父亲看不起,“父亲既知道我是个姨娘,不是府里的正妻,有什么事情也帮不得父亲,父亲来还找女儿做什么呢?”

“怎么?你嫁了人我就求不得你了?我想就这么连娘家都不管,休想。”邓秀才喊了起来。先前还不好意思开口,现在到也不在意了,“听说你们要搬到京城里去了。咱们家也不能就这样呆在铜川,你大哥也是要考秀才的。到了京城找一个好的书院,学习一年,一定可以的中个秀才,眼下王爷要登记了,姑爷又是从龙之功,府上荣华富贵在后头呢,你大哥怎么也算是姑爷的大舅子,就那点事怎么都能办到吧?咱们邓家可就指望着你大哥了。你不要说你嫁出去了,不能再嫁娘家的事,你要是不管,我就直接找姑爷那里去。”

邓氏知道父亲在吓乎她,要是父亲真有那个胆子,他早就找到老爷那里去了,又怎么会在自己这里张扬跋扈的,说起来父亲古板又迂腐,也只知道欺负她这个性子软的女儿。

“我不过是个姨娘,哪里做得了主。就是自己到了京城安置的事情还得看夫人的呢,父亲想去京城,那就跟老爷说去吧。以前父亲没有银子,我还有些首饰能让父亲拿出去卖掉,现在首饰也拿的差不多了,就是连院子我都不敢出去,生怕夫人问我首饰都弄到哪里去了,这副样子出去,让人说夫人刻薄去,也坏了夫人的名声,这事我还不知道怎么跟夫人那边交代呢。父亲现在又让求我这事,我实在没有脸去见夫人。父亲自己想办法吧。”邓氏说的是实话,也没有说谎。

这些年来。她把东西都给娘家拿回去了,这是府里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就是元娘那边的月银也都给了邓氏,邓氏也一起给了娘家,可那就像一个无底的洞,甚至有的时候大哥在外面酒楼吃的饭赊账的银子都要记在将军府的身上,开始的时候,莫氏还没有管,直到后来看到邓家越发的得寸进尺,就直接让酒楼的人找到了邓氏的面前,邓氏犹豫被人打了一个耳光,当了首饰才把帐还上,也让身边的丫头出去散出话来,以后记帐决不帮着还,邓家老大才没有再记帐在将军府上。

邓秀才一见女儿说起这个,脸也烫得慌,“不过是那点银子,你就在这里哭上穷了,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大哥出头了,你也有娘家能依靠了,是不是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在府里要点银子都伸不开手。”

“我可记得当年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父亲是怎么说的,说这辈子也不让我承认是邓家的姑娘。父亲觉得有我这个做妾的女儿给家里丢脸,那些话我可是都记着呢,一句也没有忘记过。到是父亲此时却忘记了那些话,况且我现在这个年岁,元娘的亲事也定了,还有什么需要依靠娘家的呢?当初我需要依靠娘家的时候,娘家的人在哪里?再说大哥中了秀才又如何?现在这个世道,想科举还要等些年,哪里像父亲说的那么简单。大哥也不是那块料,家里也有地,父亲还是让大哥好好在这边过日子吧。”

“你这是不同意了?我们可是你的亲人,等你老的那一天,没有儿子傍身,我看你那时候需不需要家人。”邓秀才见女儿根本不同意急了,“罢了,你早就指望不上了,我自己去想办法,没有你,我们也照样去京城。”

一甩衣袖,邓秀才怒气冲冲的走了。

邓氏独坐在那里抹泪,“这是逼着我不能活啊,把老爷叫姑爷,那也是他能叫的?也不想想自己的女儿只是一个妾,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却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这哪里是我的家人啊。”

迎香劝着,“等到了京城里就好了,姨娘也莫伤心了,这阵子为了二小姐的事情,你也瘦了许多,好好将养着身子才是要紧的。”

“如今我也不过是混吃等死罢了,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女儿不听话,更不给自己长脸。

邓氏摇了摇头,这是老天爷在罚她啊,当年她若没有那样的私心,哪里会像今日这般,也找个普通人家当个正经的娘子了。

ps:粉红票啊,丫头们

第135章:喜庆(二)

邓氏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也知道父亲不敢到老爷那里去,夫人那里更是不敢,只让身边的丫头收拾着东西,连着房间里的摆设,满了六口大霜子,加上主仆要坐一辆马车,她一个人就要两辆马车。

邓氏统计好之后,让人往元喜那里送了信,元娘让绿竹记录下来,赵元娘那里也派了人过来,她的霜子比邓氏的多两个,不过可以与邓氏的放在一个马车上,元娘和入画也叫了府里的下人问过,都没有愿意留下来,铜川的气侯不好,一年四季春夏的时候特别短,风沙又大,多少人想去京城却都去不了,此次能随着主子一起搬到京城里去,还能在那里安家,这可是求不来的好处,哪里有人会拒绝,何况还可以带上家人一起。

元喜和入画把要用的马车算了出来,一路到京城要走一个半月的路,有的时候就要睡在马车上,自然不可能三四个人挤在一起,扑人可以四个挤一个,元喜是打算父母两人一个,渊哥自己,她则和绿竹房妈妈一起,其他的就要三人或四人挤在一起,加上拉着的东西,怎么也要四十辆马车,算妥之后,元喜就让入画马上去马车行租车,各大世家都打算搬家,这个时候马车就紧张了,铜川原本就不大,又这么多人抢着用马车,怕到时想租也没有地方。

好在有上一世的经验,元喜在租马车的事情上抢了先,其他的事情到可以慢慢的来,毕竟还有二十天才上路,别人家还没有算到这里,元喜也算是先下手为强,把最重要的事情解决了。

有人愿回京城。有人却不愿回去,特别是赵元婉,打知道又要搬回京城后。整个人就一直闷闷不乐的,程氏把宅子里的东西都让人收拾的差不多了。才去了女儿的院子,发现女儿一点也没有动,挥手让屋里的下人都下去,才坐到女儿身边说话。

“等回了京城,以你父亲的官职,给你找个婆家也不难,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看你这样子,我的心里都不好受。”程氏想到儿子的婚事也是一阵的头疼。“文家那边想着亲王府,你大哥这边是指望不上了,不过上次在亲王府你也该看出来了,怕是亲王府早就有了人选,文家除非想把女儿当妾,正妻的位置他们就不用惦记了。”

“这还用多说,明眼的都看得出来亲王府中意的是赵元喜,而且还是王亲的意思,不然王妃怎么可能那样针对赵元喜,到是羡慕二姐姐。在外面的名声那般,还得了这样的好亲事,等世子成了太子。她可就是太子妃了。文家舍不得让女儿当妾,到是想着坐太子侧妃的位置呢。世子做了太子,可就不能只有一个正妻了,将来坐上那个位置,也不知道二姐姐能不能担当得起这个位置。”

程氏又是嫉妒却又怕女儿伤心,只挑坏的说,“她要是能坐稳那个位置,也不至于以前的名声那么坏了,咱们只管在一旁看热闹就行。到最后看看她落得什么样的境地。到是三房现在笑不出来了,好好的女儿给钟家做了平妻。要是能等一等,官家的小姐哪里会沦落去当妾?这也是老天爷开眼。好在这门亲事没有事,不然咱们现在后悔也没有用。”

“三婶子那样精明,心眼多着呢,到时还不知道会使什么法子呢,看着吧,安静不了多久。”赵元婉说起这事,总算有了些精神。

却又忍着不住担心,“早知道还能回京城,古家的亲事我也不会这样弄,我就怕古家怀恨在心,以后在朝堂上找父亲的麻烦,他家在外面一散播流言,别人家还不知道会怎么看。”

“放心,二丫头只要嫁进亲王府,别人家想巴结咱们还来不急,哪里会有人在乎古家传的那些话,这些你大可不必担心,相信我,一定会没事的。”程氏到是不担心这个,“古府也不敢得罪大房,所以他们什么也不敢做。”

赵元婉想了想母亲的话,点点头,“也是,他们不怕咱们,还有大房呢。”

脸上这才有了笑模样,“我院里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不过是些便宜东西,母亲看着不好的就不用带着了,把咱们来时带的东西收拾一下就行,至于在铜川这里买的带着也占地方,到了京城里什么样的好东西没有。”

“也好,那就按你说的办吧。”程氏站起身来,“你大哥那里还没有收拾,我也得过去看看,这边你自己来弄吧。”

赵元婉送了母亲出去,回来之后坐了一会儿,整个人才打起精神来,她知道现在不甘心也没有用,赵元喜总是比她走运,不管她怎么努力,赵元喜都会高傲的活着,唯一的区别就是她有一个可以仰仗的父亲,不然她哪里比得过自己?

与赵府的四房比起来,其他几房到是心情都不错,一直没有去过京城的莫家白氏也不知道怎么安排,就带着女儿莫霞去了大房。

莫氏拉着白氏坐着说话,让待书带着莫霞去了元喜的院子,元喜正和入画商量一路上的行程安排,也知道跟着王府走,他们都要看王府的行程,眼下只能把路上要吃的用的准备好,大体算一下要用多少。

看到表姐来了,元喜让入画先下去忙,叫绿竹了茶,招待人在榻上坐下,“表姐怎么有空过来坐了?是跟舅母一起来的吗?”

莫霞点了点头,捧着茶水,并没有喝,而是打量着元喜,“表妹是帮着姑母收拾东西吗?这一直去京城,表妹变了很多,到真成大姑娘了,也到了说亲的年岁了。这样姑母把表妹嫁出去也会放心,到不像我,什么都不懂,就是这次搬去京城,母亲还不知道要怎么收拾,才到府上来问姑母呢。竟想不到是表妹在主持这些。”

元喜对着莫霞一直不亲近,又摸不透她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客套几句。“我哪里懂这些,是母亲派了入画姐姐过来。我也只是在一旁听着中建立在学罢了。”

“不,我知道我没有看错,表妹是真的懂事了。不然亲王爷也不会相中表妹。”

莫霞直接挑破来意,元喜听了到是一愣。

“我不懂表姐这话是什么意思?亲王爷相中我?表姐没有弄错吧?”

“表妹不相信我的话吗?还是表妹觉得我不值信赖?这件事情,打亲王妃那样做了之后,世子与表妹的婚事,各家就都已经知道了,不过是等着什么时候消息被证实罢了。”莫霞抹嘴笑了几声。眉角一挑看向元喜,“难不成表妹还不知道吗?”

元喜被她这么一说,再细想王妃的举动,终于开始往这方面想了,神情微沉,迎视上莫霞,“这事我确实不知道,就是现在听着表姐的话,我才知道外面在传这些,若是表姐想知道是不是真的。到可以去问问我母亲,以咱们两家的关系,母亲一定不会瞒着表姐。”

莫霞盯着元喜。看她的表情,确实不像在说谎,淡淡一笑,“既然表妹这么说,那想来是外面在误传了,王妃的作法也让大家误会了。”

“误不误会,是别人说的,做好自己就行了,我在外面的名声太多。表姐只左耳听右耳过就行了,不必当真。像我这样的人。真要嫁给世子了,怕是王爷也不会同意。过不了多久,王爷就要成皇上了,世子就是太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到是表姐的出身和教养还有机会。”

“妹妹说笑了,婚姻大事自古由父母做主,哪里是咱们乱说的。”

“呵呵,表姐真是有趣,明明是表姐先提来的,现在却又说咱们乱说,弄的好像是妹妹做了不规矩的事情一般,说起来在京城里的时候,女子的心思可不就是这样一道道的,我都摸不清楚,所以才会吃那些亏。表姐这样的性子,到是合适起她们交往,也不会觉得无趣。”元喜抿嘴一笑。

莫霞的脸红了红,干笑两声,“表妹误会了,我不过是随心说说罢了,到没有旁的意思,与别人相交怎么样不重要,到是咱们表姐妹才是最亲近的,二妹妹原来一直有坏我名声的心思,我却一直也不知道,到是表妹虽与我接触的不多,上次却帮了我,我再分不清远近,就是个傻的了。”

“表姐抬举我了,我也不过是按着自己的心去做,并没有特意帮表姐的意思,哪里承受得起表姐的谢。”元喜表情越来越淡,“亲与远,也不是用嘴说的,以后咱们表姐妹慢慢处吧。”

莫霞也知道先前惹恼了元喜,不过心底的疑惑问出来了,她也没有多呆的必要,“既然表妹在忙,我就先去姑母那里坐坐,也听听她是怎么安排的,学习一下。”

“那我就不多送表姐了。”元喜把人送到门外,让绿竹把人送到莫氏的院子,自己回了屋里。

脸色却沉了下来。

她又不是傻子,到后来怎么看不出来表姐来她这里要做什么,也是啊,那个位置有哪个女子不盯着,若不是她重活了一辈子,怕是也盯着那个位置呢。

可这没有边的事情,不过有了些猜疑就过来探虚实,到真让人高兴不起来。

ps:感谢觑觑眼婷婷

赠送了礼物100起点币平安符

觑觑眼婷婷

赠送了礼物100起点币平安符

喵喵100

投了1张评价票

小香鱼

投了1张评价票

觑觑眼婷婷

赠送了礼物100起点币平安符

猫眼盗盗

谢大家再多多投票啊,嘿嘿

第136章:相邀(一)

莫氏自然不知道这边发生的事情,直到把白氏母女送走了,才从待书那里听说女儿似乎很不高兴,原本也没有多想,她是知道女儿与莫霞和不来。

“夫人只怕不知道表姑娘来找咱们小姐是为了什么吧?可是为了亲王府的婚事,那日在亲王府出了那样的事情,外面隐隐也传开了,相不到表姑娘第一个沉不住气就上门来寻问了,姑娘不知怎么回事,却也不高兴表姑娘问这些,当场也没有给表姑娘好语气。”待书也是从入画那里听说的。

至于入画,则是从绿竹那里听说的,都是莫氏身边的人,也是元喜信得过的人,绿竹也没有瞒着,就都说了。

莫氏大为惊呀,“霞姐这孩子,到底年岁小沉不住气,平日里看着她挺稳重的,到了紧要关头,就露出本性来了。那喜姐那边可相信了?”

此时,她担心的却是这个,就怕女儿会反对这门亲事,可连信物都收下了,又是世子的意思,王爷也是喜欢的,这两点也让莫氏对这门亲事有了信心。

扶着腰站起来,莫氏搭着待书的手往外面走,“过去看看吧,这事我想好了,总不能一直瞒着,待到了京城,这事也就要扯开来说了,现在霞姐这么一闹,喜姐又怎么可能不多想,还是趁着她没有透明白,把这事跟她说了,也省着她真生气。”

“姑娘知道了也不会怪夫人,知道夫人的良苦用心。”待书可不是奉承。

莫氏笑了,两人一路往东边的院子走,看着下人经条有序的收拾着东西,莫氏满意的点了点头,沙院里元喜正指挥着下人收拾东西。看到母亲过来,忙迎上前来,一边扶过莫氏。

“母亲怎么来了?”

“还不是不放心你。我有话和你说,让她们忙着。咱们娘俩到屋里说话。”元喜听了微微一笑,猜到了母亲要说什么。

母女两在屋里说话,也没有消退屋里的下人,莫氏更是不怕被人传出去,“你表姐今天说的事,你心里也有疑惑吧?这事是真的,王爷亲自定下的婚事,你父亲原是拒绝的。觉得你不适合那样的生活,可王爷说是世子亲自挑的婚事,也定不会委屈了你,只要你不愿意,自然不会让别的人近世子的身边。有了这样的保证,你父亲才应下。想着上一次的婚事,被人算计了,所以这次就没有先传开,想着等世子回来了,过礼了再通各家送信也不迟。”莫氏说的时候。一直看着女儿,见女儿并没有激动的吵闹,松了口气。

“父亲和娘的良苦用心。我明白,到是我让你们操心了。只是女儿也被吓了一跳,女儿哪里配嫁进王府啊。”将来的一国之母,她是没有想过的。

“这事到也没有想像的那么难,这将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即便不能平定江南,那也是一方之主,日子总不会难过。世子挑的你。你父亲也说过世子为了你而去关外,想来是对你有真心意的。原本我还想着你的婚事让你自己做主,却没有料到也有由不得我和你父亲做主的那一天。”莫氏也一脸的无奈。看着女儿长的越发娇媚的容颜,这样的样貌,也算是出挑了。

“娘啊,女儿也没有说这门亲事不好,只是怕担不起那份责任来,不过既然是他们选的女儿,做不好了想来也不会怪女儿。”元喜想到李习安离开时说的那句话,竟没有料到真的成真了。

他一直在京城那边,却关注着她这边,这样的用心,不管有几分真,与其他人比起来,却也算得上好的了。

或者说对她用心又是为了她好的,实在是不多,钟毅早就去了京城,想来到了京城他与聂倩茹的婚事也该提到了章程,而她即要嫁给李习安,想来见面一定会很尴尬。

“傻孩子,你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莫氏笑了,从怀里把玉佩拿了出来,“这是亲王府给的信物,你好好收着,日后也是你的东西,这事我原想着还能瞒着日子,可是你表姐都找上门来了,想来外面暗下里已经传开了,这样也好,即使真有什么打算的,也该知道忌讳一下才是。”

“有人想算计,咱们也躲不过,不过现在正是紧要关头,还没有人敢得罪王府,母亲也不用担心这个,毕竟回到了京城,他们还要指望王府官复原职呢。”哪个敢有小动作,那就是得罪王爷。

那些人可不傻,为了官位,其他的都不重要。

有了女儿的话,莫氏也更放心了。

各府忙着收拾东西,庄府里庄夫人最为高兴,“原本想着启源的婚事真要在这小地方办了,是老天爷开眼啊,又可以回到京城了,启源不但成了王爷身边的人,将来那就是皇上身边的人,又娶了第一才女,易家也官复原职,这喜事一件接着一件,看日后赵府还怎么敢小看咱们。将来到了京城,皇上需要的可是文臣,将来谁能独占鳌头还不一定呢。”

被赵府退婚,让庄夫人一直觉得没脸,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忍着这羞辱,好在儿子争气,先到了王爷身边,老爷又得王爷重视,最后定下易家的婚事,才让庄夫人心里舒坦了。

月展指挥着小丫头收拾东西,一边给庄夫人报备,“夫人是有福气之人,更大的福气还在后面呢。少爷现在在各家的公子里比较,现在也是拔尖的,等到了京城,王爷登基,公子也会有官职,那时与别人又是不同,夫人可真成老翁主了。”

庄夫人爱听这话,“就你嘴甜,你放心,易家的姑娘虽有才气,可照顾启源的事情我还是不放心,到时把你调回他身边去,生下一儿半女,也让启源给你一个名份。”

“夫人,奴婢只听夫人的。”月屏红着脸低下头。

对于月展的态度,庄夫人很满意。

主仆二人的对话,让站在屋外的庄启源紧拧起眉头,不让下人告诉母亲他来过,转身又回了自己的院子,这几天王爷要迁回京城,他也不用去王府当值,闲了下来,才发现心里空空的。

他知道是因为什么,所以今日才想到母亲这里来探探话,却想不到竟听到这些话,到也没有再探究的心思,他与赵元喜已不可能,她与谁订婚也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了。

独坐在屋里,听到八哥说古言来了,才回过神来,古言已经走了进来,身边还跟着李木开,李木开已被调进了大营里,此时穿着一员小将的衣袍,到多了几分刚毅之势。

“你怎么得空出来了?赵将军要跟着王爷一起时京,铜川这边让你留守,你一个人能抗住吗?”难得庄启源的脸上有了笑模样。

“先开始去大营还真不习惯,不过看着包易和聂思成他们几个能最坚持住,我还真咽不下这口气,就想着跟他们比一比,这半个月下来,才发现他们三个虽然在京城里不怎么样,可到了大营里却成了条汉子。”李木开说起来到多了几分的喜欢。

“这是自然,如今各家都盼着回京城,只有他们几个主动说去大营,还是从小兵做起,就从这一点看来,他们也能得到王爷的另眼相待,不过我看王爷的意思,不会让他们留在这里。”古言喝了半盏的茶,才慢悠悠的开口,“说起来,各府都得了好处,只有傅家、钟家和莫家还是原来的官职,到不知道他们心里会不会舒服。”

“有包府这门亲事,傅家到也算捡了便宜,只是先前是包家樊着傅家,眼下却是傅家又比不上包家,也不知道这门亲事日后会不会成。”李木开早就把这些世家的心思摸透了,语气里带着不屑。

庄启源心里不是滋味,“各世家也不过多如此,靠着联姻巩固自己家的势力罢了。这阵子小侯爷没有找你们吗?”

各府都好了,独前皇太后的娘家陈家落寞了,在路上又经了陈震轩勾引赵元婉一事,多让人对他越发的不待见,一时之间陈府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这次回京城不知道陈府回不回去,回去了也不过是普通人。”李木开感慨道,“到不如留在铜川这边,也不用看着惜日里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个居他之上。”

“到底相实一场,他若留在铜川这边,你也多照顾一下他。”庄启源看向李木开,李木开点点头。

古言听了冷嘲道,“就怕你有心,而他却觉得你是看不起他。”

庄启源和李木开对视一眼,两人知道经了赵元婉那件事情之后,古言是彻底的与陈震轩决裂了,面上虽没有表现过,可从古言的言谈举指就看得出来,不过到底面上没有对彼此难堪,两人也只当不知。

“没有几天你们两个也要走了,以后聚的时候不多,咱们三个也出去喝一口吧。”李木开笑着打破尴尬。

“说的好,不醉不归。”庄启源也想醉一次。

古言自然更不会拒绝,三人出府的时候,却意外看到曹雪与陈震轩走在一起,两人不知道在说什么,可是看着气氛很好,曹雪更是一脸的娇羞之色。

古言脸上闪过讥讽,“以前没看出来,现在总算知道他也是喜欢靠吃软饭,靠女人的。”

ps:粉红票,这个月才十六章啊,丫头们

第137章:相邀(二)

这样的事情哪怕是亲眼看到了,两个人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到底也觉得这样有失休面,三人继续往前走一定会与陈震轩走个碰头,撞破了大家都面上无光,最后李木开直接改了目地的,三个人拐进了一旁的酒楼里面。

却不想二楼里,曹家的两位公子正坐在窗口的位置,也正坐在窗口往外探头,显然也是看到了外面街上的情景,听到楼梯口有动静,兄弟二人回过头来,看到三人后,曹植的脸上闪过尴尬之色,到是曹木一全的笑意,还主动跟三人打招呼。

李木开暗叫倒霉,怎么走到哪里都能碰到不喜欢的人,偏又不好不打招呼,拒绝了曹家兄弟二人的邀请之后,三人在靠里面的桌子坐了下来。

“也不知道妹妹是怎么想的,与一个没有家世的人搞在一起,脑子越发的不灵光了。”曹木也不怕被不远处的庄启源三人听到,自顾的说着。

曹植只觉得面上无光,“不过是在街上遇到了,你说这些做什么,你若不喜欢在外面,只管回去,屋里的东西虽不用你收拾,可有些东西还是你自己盯着一些好,把平日里用的留些在外面,等着路上用。”

曹植原本是自己躲出来清静的,哪里知道弟弟跟了出来,这些日子因为弟弟的事情,他一直在妻子面前小心翼翼的,直到这阵子要搬回京城,妻子强势才少了些,明明知道以前是有求妻子,可现在还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松了口气,在府里呆着也觉得烦闷。

不想出来的时候,弟弟也跟了出来。弄的心情反而更糟糕。

“大哥不喜欢我直主,何必找这些理由。”曹木站起来,“我也正想着回府呢。那我就先回去了。”

曹木一点也没有生气,挑挑眉站起来。一派公子潇洒的起身往下楼走,说来也巧,下楼的时候正好碰到赵家的几个男子走上来,难得一见的赵鹤、赵镐二人走在一起。

打赵府败落之后,赵府三房和四房就不怎么走动了,眼下能看到两个人走在一起,怎么能不让人惊呀,曹木挑眉笑了笑。直接下了楼。

赵家兄弟两个看到楼上的人,一惊,原想找个小酒楼,却不想还是遇到了京城里的这些世家的子弟。

“鹤哥、镐哥,一起坐吧。”李木开笑着叫两个人。

赵稿向来是个嫉恶如仇的,看到庄启源在就有些不喜,当初因为元喜的事情,他与家人都翻了脸,不过叫他们的是李木开,平日里李木开为人不错。也没有看不起人过,到让他不好意思拒绝,不过今日出来。是鹤哥的主意,他到不好决定。

“那就打扰了。”赵鹤是二哥,他开了口,赵镐自然不会反驳。

看到形影孤独的曹植,李木开也相邀他过来一起喝酒,曹植也没有拒绝,这三人喝酒就变成了六个人,原本赵鹤找赵稿出来,也是想着说说家里的事情。打出了这些事情之后,堂兄弟之间的联系也少了。这次又要回到京城,赵府名声这么破。想扭转局面要堂兄弟之间先抱成团,才能让外人对他们改观,不想这次出来遇到了京城里的这些人,到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想来几家也在收拾东西回京城吧?不知道何时起程?可有相约的人家一起起程?”古言和善的问向赵稿。

赵稿面对古言时,还有一丝的尴尬,“听父亲的意思,好像是与王爷一起起程,古大哥,你家呢?也是同一日吗?”

古言点点头,“不担是我们府,这些去京城的,都与王爷一起同程。”

赵稿笑了笑,“那敢情好,一路上大家也有个照顾,也不会无聊。”

出了妹妹退婚那件事情,赵稿面对古言的时候,一直觉得不好意思,今日见古言对自己并没有厌恶之感,赵稿心下也松了口气,越发觉得妹妹不妥,失去了这样的好亲事,将来总有一天她会后悔的。

“是啊,怕是王爷也是这个意思。”李木开也笑着接过话。

庄启源与曹植的话不多,两个人只低着头在喝酒,赵鹤已成亲了,亲事说起来也顺利,在京城的时候就算是定了下来,哪怕是各家都在出逃,最后两家也结了亲。

所以哪怕外人眼里赵府不好,可三房的名声却没有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