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拉着自己的辫子看了看:“我是没法子,那时候在庙儿胡同,饥一顿饱一顿的,头发跟干草一样,梳都梳不通,只能剪了。”说着低头拽了拽衣裳,有些忐忑:“我这样能混过去吧,会不会被侍卫认出来把我一刀咔嚓了,到时候我这可爱的小脑袋就没了。”

五王妃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放心吧,你这小脑袋没不了,走吧,趁着早还凉快儿,一会儿日头大了热上来就不好了。”

五爷的园子离着西苑并不近,道上走了有半个时辰方望见西苑的宫门,到了宫门便是五王妃也要下来走着进去。

门前守卫的禁卫军实在不易,大热的天也是全副武装的,头儿是个大胡子黑脸的汉子,见了五王妃先行礼,查验了进宫的腰牌才放行。

跟着来的丫头婆子本来有八个,大都留在了外头,只有自己和五王妃的贴身丫头荷香跟了进来。

刚才进宫门的时候,那个黑脸汉子扫了陶陶一眼,把陶陶吓出了一身冷汗,走进来方松了口气。

五王妃瞧着她笑:“我们爷还总说你这丫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怎么今儿进了一趟西苑就吓的脸都白了。”

陶陶:“刚那个大胡子一个劲儿看我,他腰上挎着大刀片子呢,要是把我当成刺客,一刀下来,我的小命可就交代了,能不怕吗。”

五王妃笑的不行:“他瞧你怕什么,你是跟着我进来的,便是觉得你有些眼生,也不敢放肆。”说着指了指旁边:“难得进来一回,还不赶紧瞧瞧这西苑的景儿。”

陶陶这才侧头不禁道:“好美…”

两人正站在长廊上,侧面便是老大一个人工湖,近处绿柳成荫,玉带横桥,远处山峦起伏,清澈的湖水映着亭台楼阁奇花异草,远近交汇如一副最天然的图画。

徐徐清风从湖面拂过来,驱散了身上热气,只觉通体舒畅,怪不得皇上会搬到这儿来呢这西苑依山而建,又挖了这么大个人工湖,古木参天,绿柳成荫,比五爷的园子还要凉快许多,还真是避暑圣地。

五王妃见她眼睛都看直了,笑着拉了她的手:“可不能在这儿站着,走吧,前头有的是好景致。”

陶陶跟着五王妃沿着长廊走了一会儿,拐了个弯从甬道就瞧见侧面一处宫院,门口有两个当差的小太监,瞧见她们忙行礼。

五王妃抬抬手,迈脚往里走,陶陶忙拉住她,小声道:“那个,我还是在外头等着姐姐吧。”五王妃还未说话,从里头出来个老嬷嬷,微微躬身:“老奴给主子请安。”说着目光在陶陶身上停了停:“这位想必是陶姑娘了,娘娘□□叨呢,说让七爷带姑娘进宫来,七爷嘴里应着,却总不见人,今儿可算来了。”

陶陶再傻这会儿也明白过来,五王妃是有意带自己进来见贵妃娘娘的,想想也不奇怪,前头那两档子事儿出来,估摸自己已经恶名远播了,贵妃娘娘是七爷的亲娘,担心自己儿子是正常的,那个亲娘也不会允许一个祸害待在儿子身边。

这么一想,陶陶只觉后脊梁直冒凉气,贵妃娘娘不是想把自己给料理了吧,这么想着小脸有些发白,下意识抓着五王妃的手。

五王妃侧头看了她一眼,知道这丫头是怕了,低声安慰她:“你别怕,母妃和善着呢,就是瞧着七弟的面儿上,也不会为难你。”说着拉着她走了而进去。

事到临头硬着头皮也得上了,陶陶稳了稳心神,仔细想了想,五王妃跟自己没仇没怨的,没有害自己的理儿,况且,她既然敢带自己进宫来见贵妃娘娘,想必七爷也是知道的,既然知道就不会要了自己的小命。

只是若贵妃娘娘一看自己就讨厌,就算这会而没要自己的命,也难保以后,所以,自己既然在七爷府里头住着,就得把七爷的亲娘哄好了才是一劳永逸之法,不然,早晚得倒霉。

而一般亲娘对自己儿子身边的女人,都下意识挑剔,就算一点儿错没有都能挑出错来,更何况自己这样恶名在外的,只怕心里早有成见,憋着劲儿要挑剔自己呢,怎么才能扭转贵妃娘娘的成见呢?

陶陶一低头瞧见自己的鞋,忽有了主意,对了,自己是小孩子啊,又不是大人,自然不会祸害七爷了,而且,小孩子博得长辈的喜欢也比大人容易的多,自己嘴甜点儿,没准就能混过去。

有了主意,心里便也不怕了,跟着五王妃绕过松鹤延年的影壁进了一处宫室,陶陶抬头,见上头写着漪澜堂三个字,想来是贵妃居住的正殿了。

从廊上过了正殿进了右边垂着连珠帐的外间,一进来就闻见一股兰香,幽幽淡淡若有若无,沁人心脾。

陶陶跟着五王妃进来行礼,听见一个格外温柔好听的声音响起:“这想必是老七跟前儿的陶丫头了,我叫老七领这丫头来进宫来,却一直不见人,今儿要不是你领了她来,还不知多早晚才能见着人呢。”

五王妃推了陶陶一把:“这丫头年纪小,七弟是怕她不懂规矩,进宫来给母妃添乱,陶陶还不给母妃请安。”

这会儿可不是硬抗的时候,再说,这位贵妃娘娘是七爷的亲娘,也算长辈,自己给她磕头也没什么,想着跪在地上:“陶陶给娘娘磕头,娘娘万福金安。”

从这丫头进来姚贵妃就注意她了,今儿就是为了瞧她,本来儿子跟前儿的人,自己一贯不大干涉,尤其老七的性子,虽有些冷傲却极有分寸,断不会乱来。

况且,老七的眼光高,寻常想入他的眼也不易,这些年瞧过来,也就对先头的秋岚有些不同,却也是秋岚出事儿之后,自己瞧着他那伤心的样儿,方才知道,之前倒也没瞧出来他对秋岚如何着紧。

自己对老七一向放心,不想却冒出这么个丫头来,虽听说了些影儿,先头倒不大信,可后来提了几次叫老七带这丫头进宫让自己瞧瞧,老七却只是找借口推脱,姚贵妃方有些信了,若是老七痛快的把人带来让自己瞧瞧,倒没什么,越是这么护着,自己便越得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丫头,这么得老七的意,别是个狐媚子吧。

尤其还是秋岚的妹子,这点儿让姚贵妃心里多少有些膈应,秋岚美是美,可那模样儿带着股子薄气没福的相,还是个死了丈夫的寡妇,自己心里便不大喜欢,却碍于是老七瞧上的人,又见秋岚的确伺候的好才罢了,后来果就出了那样的事儿,便不怨秋岚,到底也是她那模样惹得祸。

这秋岚死便死了,忽又冒出个妹子来,叫她怎能不担心,尤其还听说老七对这丫头大不一样,更是担忧。

本以为秋岚的妹子,便没有秋岚那样出挑的模样,也该是个美人儿,却不想竟是个没长大的小丫头,瞧身量儿还是个孩子呢,心中的恶感不觉消了些,语气也柔和了些:“抬起头来本宫瞧瞧。”

陶陶倒也听话仰起脑袋,看向炕上坐着的人,微愣了愣,炕上坐着一位宫装美人,皮肤白皙体态微丰,眉眼间颇熟悉亲切,陶陶暗道,原来七爷的长相随了贵妃娘娘,怪不得这么漂亮呢,这位怎么看都不像有五爷七爷这么大儿子的母亲,瞧着也就三十出头的样子,整个人就如这满室的兰香一般,气韵高华,美丽尊贵却又不失温婉祥和,想来姚贵妃得宠也不全是因为姚家的势力。

姚贵妃也有些意外,心里暗道,这丫头倒生了一双格外漂亮的眼睛,就像这西苑的湖水一般澄澈清明,一望见底,配上圆乎乎红润润的小脸,微微上翘仿佛带着笑意的唇角,瞧着格外讨喜,叫人实在讨厌不起来。

见她望着自己,不禁道:“你瞧着我做什么?”

陶陶:“娘娘真好看,只是脸色有些不好,想是这几日天气热,着了暑气,陶陶知道一个熬粥的法子,最是解暑,陶陶给娘娘做来可好?”

姚贵妃看了她一会儿,见这丫头大眼睛满含期待的盯着自己,这样的目光叫人很难拒绝,挥挥手:“嬷嬷领她去小厨房。”

陶陶跟着嬷嬷退了出去,暗暗松了口气,自己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吧,以后就看自己的运气了。

各宫室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就在侧面的小院里,小厨房里有七八个婆子,正为娘娘的午膳发愁呢,娘娘这几日胃口不好,吃不下什么,每天做什么就成了难事,见姚嬷嬷带了个小丫头进来,还纳闷呢,听姚嬷嬷说是来给娘娘做粥的,忙退到了一边儿。

姚嬷嬷把陶陶放到小厨房,赶上宫女来回事儿,便出来料理,等再回厨房的时候却发现陶陶跟厨房的婆子已经有说有笑的极熟络。

这丫头一口一个婆婆的叫着,小嘴甜的跟抹了蜜似的,加上这丫头本来就生的讨喜,把这些婆子哄的心甘情愿的给她打下手,不一会儿就熬了一碗粥出来。

姚嬷嬷好奇的瞧了一眼,就是最寻常的绿豆粳米粥,不禁道:“这就是姑娘说的最解暑的粥。”

陶陶点点头:“嬷嬷别看这粥简单,却最解暑,老百姓家里到了暑天几乎天天都熬呢,早晚吃上一碗,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让厨房的婆子找了个漂亮的白瓷盅装了,放到托盘里,自己亲自端了过去,放到炕桌上。

姚贵妃看了一眼,见雪白的细瓷盅里,清亮亮的绿豆粳米粥,光瞧颜色就叫人舒服,吃了一口,不是很甜,却很清爽,倒勾起了些许食欲,不一会儿就吃了半盅下去,真觉好了些,挥挥手叫撤了下去,漱了口看向陶陶,见她眨着大眼看着自己,一脸求夸奖的样子,不禁失笑:“你这丫头熬得粥本宫很是受用,这会儿真觉着好多了。”

陶陶顿时绽开个大大的笑:“娘娘要是觉得好,晚上再吃一盅,明儿就全好了,我回去跟七爷说了,七爷一定会夸我”

一句话说的姚贵妃笑了起来:“还真是个孩子,不用老七夸你,本宫先赏你,姚嬷嬷把昨儿皇上赐的荷花酥拿过来给这丫头尝尝。”

见姚嬷嬷要带陶陶出去,抬手指了指对面地上的小桌:“外头怪热的,就在那边儿的小桌上吃吧。”

陶陶谢了赏赐,就到对面的小桌上吃点心去了,御厨的手艺真不一般,这荷花酥做的既好看又好吃,口感松脆还带着淡淡的荷香,美味至极。陶陶狼吞虎咽的,不一会儿就吃了半盘子下去。

见她还要吃,姚贵妃忙道:“这孩子可真是饿了不成,再吃可要耽误正经饭了。”叫姚嬷嬷把剩下的荷花酥收了起来,瞥见这丫头噘着嘴,不禁笑了,冲她招招手:“陶丫头你过来,那点心虽好,却不能多吃,吃两块甜甜嘴也就是了,没说当饭吃的,瞧这样还真是个孩子。”

五王妃:“可不是孩子吗,母妃不知道,七弟府上如今备的最多的就是山楂糕,专门给这丫头消食的,这丫头吃东西没个节制,一眼瞧不见就积了食。”

姚贵妃笑道:“小孩子嘛,哪有不贪嘴的,不是什么大事,回头大了就好了。”

陶陶:“还是娘娘好。”

五王妃看着她笑:“这话让老七听见不定多难过呢,一准说你是个没良心的丫头。”

陶陶:“七爷也好啊,不过没有娘娘好就是了。”

五王妃:“母妃听见了吧,这丫头可是个小马屁精,哄人的本事一等一,刚进来的时候还说害怕呢,这会儿您听她这张小嘴巴巴的多能说。”

姚贵妃笑道:“这是个实诚丫头,说话也有趣,以后别光在府里待着,多来宫里陪我说说话儿…”

姚贵妃留两人在漪澜堂用了晌午饭,才放她们出宫,临走还赏了陶陶一个赤金的项圈,下头坠着一把金锁,明晃晃金灿灿的戴在陶陶的脖子上。

出宫门,上了马车,五王妃指了指陶陶脖子上的金项圈笑道:“一碗绿豆粥换了个赤金项圈,你这丫头果真是做买卖的,打的好精细的算盘,刚在漪澜堂外头见你吓的小脸都白了,我还替你担心来着,不想,你却有这样的本事,哄的母妃把这个项圈都给了你。”

陶陶把项圈摘下来递了过去:“这个姐姐喜欢,就送姐姐戴吧。”

五王妃假意接在手里,见这丫头没有丝毫不舍方笑着给她戴好:“我逗你玩呢,这是小孩子戴的东西,我戴上成什么了,再说,是母妃给你的,哪能送人,好生收着吧,母妃如此喜欢你,是你的福气。”

陶陶也觉着跟做梦似的,她也没想到贵妃娘娘如此和善,不管怎么说,这一关总算混过去了,以后不用担心贵妃娘娘会为难自己了。

到了五爷的别院,一下车就瞧见站在大门外的七爷,脸上有些焦急担忧之色,五王妃不禁打趣道:“大晌午头上,日头正毒,七弟站在外头做什么,莫不是怕这丫头受委屈,特意等着我们呢。”

一句话说的七爷俊脸微红,颇有些不自在:“我也是刚出来。”

五王妃笑了一声:“原来是刚出来,倒是我误会了。”说着瞥了陶陶一眼,先一步进去了。

等五王妃走了,七爷忙上下打量陶陶一遭问:“母妃可为难你了?”

陶陶捏起自己脖子上的项圈给他瞧:“这是娘娘给我的,说让我戴着玩。”

七爷伸手摸了摸那项圈:“倒是我白担心了,你这丫头真有些傻运气。”

陶陶不乐意了:“什么叫傻运气啊,本姑娘是人见人爱好不好。”

七爷嗤一声乐了,伸手捏了捏她的脸:“你这脸皮越发厚了,哪有你这么自卖自夸的。”

陶陶却抬头看着他:“娘娘想见我,你就直接说呗,拐这么大的弯子做什么。”

七爷低头看了她一会儿:“若我说带你进宫,你能答应?”

陶陶:“有什么不答应的,娘娘对我这么好,其实,娘娘在宫里挺寂寞的,七爷若没事儿多去陪娘娘说说话儿吧。”

七爷沉默良久方道:“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即便是母子也不能想见就见。”

陶陶愣了愣,仔细想想,这些皇子也挺可怜的,生在天家虽有无上的尊荣,却失去了世间最平常的亲情,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了。

见他那神情忍不住抓住他的手想安慰他,却给他反手紧紧抓住,这一刻,陶陶觉得自己跟这个男人近了了许多,她能真切体会到他心里不能诉于言表的无奈,她有些心疼这个男人了…

第54章

姚嬷嬷进来,姚贵妃道:“那丫头说了什么?”

提起这个,姚嬷嬷忍不住笑了一声:“这是个啰嗦丫头,临出去还一再嘱咐我,别忘了晚上再熬一碗绿豆粳米粥伺候娘娘吃下去,说这么着才能消了娘娘的暑热,不成想是这么个讨喜的丫头,跟她姐竟不大像。”

姚贵妃也带了一丝笑意:“跟她姐不像才好,我瞧这丫头是个有福的,那张小嘴巴巴的真能说,说出的话还有趣,听着就叫人发笑,心眼也实,不像那些装腔作势的丫头。”

姚嬷嬷:“这丫头心眼子可不少,刚在小厨房,老奴就出去一会儿,再回来,这丫头就跟小厨房的婆子混熟了,一口一个婆婆叫着,哄的那些婆子甘心情愿的听她使唤,年纪不大这本事大了去。”

姚贵妃笑道:“是个聪明丫头,怪不得老七这么疼她呢,这头一回见,叫我怎么也厌烦不起来。”

姚嬷嬷:“娘娘哪是不厌烦,娘娘对这丫头喜欢的紧呢,不然,能把那个金项圈给了她吗,那可是娘娘带过的东西,上回子萱小姐跟您要,您都没舍得给,今儿却给了这丫头。”

姚贵妃:“人说母子连心,兴许这丫头就是投我们母子缘分来的,老七瞧着她好,我瞧着她也格外顺心,一想起她那张圆乎乎的小脸,心里都就舒坦,只是这丫头年纪有些小,还是个孩子呢,这见了她倒叫我想不明白老七对她是个什么心思了,嬷嬷你说,老七把这么个丫头放在身边儿打的什么主意?”

姚嬷嬷:“娘娘可真是操不够的心,您瞧着这丫头是个孩子,是疼她,论年纪也不算小了,过了年就十二了,民间十二的丫头嫁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再说,七爷一贯对这些并不上心,之前娶的那位,不也就那么回事儿吗,府里纵有几个伺候的,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娘娘先头不也为这个着了几年急吗。”

姚贵妃:“我是着急他们哥俩儿至今也没个后,你瞧瞧其他几位皇子,哪个不是有子有女的,偏老五跟老七如今都没给我生个皇孙,我能不着急吗。”

姚嬷嬷:“可也是,七爷性子冷,不大近女色也还罢了,五爷府里可是有几个伺候的,怎么也没音没信儿的。”

姚贵妃脸色微沉:“子惠这丫头哪儿哪儿都挑不出,可就是心量窄了些,眼里容不下人,偏身子又不争气。”

姚嬷嬷道:“娘娘是说五爷跟前儿那些侍妾怀不上,是五王妃…”没敢往下说。

姚贵妃叹了口气:“咱们在宫里这些年,什么龌龊手段没见过,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虽是我的猜测,想来也*不离十了。”

姚嬷嬷:“五王妃这可是糊涂了,有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别管是谁生的,王妃不也是嫡母吗,五爷的性子若是知道,只怕要闹起来呢。”

姚贵妃:“正是顾虑这个,才不好挑明了说,子惠毕竟是我嫡亲的侄女,我这亲姑姑也不好太逼她。先头想着横竖还有老七,可老七先头那个媳妇儿,木呆呆的不讨喜,老七瞧不上眼,还是个短命的,过门儿半年就没了,也没留下个一儿半女的,先头的秋岚,倒有些影儿,可也是个没福的命,如今好容易有个老七自己瞧上的了,却是这么个小丫头,如今老七对这丫头怎么个心思都不知道,就别提以后的事儿了。”

姚嬷嬷:“娘娘可是糊涂了,这男女之间喜欢了自然上心,若是不稀罕,看一眼都嫌烦,哪会这么疼着护着,您瞧七爷对这丫头的着紧样儿,几次三番寻借口推脱,就是不带进来让您瞧,生怕您难为这丫头,若不是心里头喜欢的不行,哪会如此。”

姚贵妃点点头:“我倒是希望如此,就是怕老七是因放不下秋岚才对这丫头格外照顾。”

姚嬷嬷:“开始便是因放不下秋岚,后来却不一定了,当初七爷对秋岚可不像这丫头这么心心念念的护着,都没舍得安置在别处,就搁在身边儿日日夜夜的看着,要说没心思至于这么着吗。”

姚贵妃愣了愣:“你是说老七把这丫头安置在了身边儿?”

姚嬷嬷:“可不是吗,这丫头如今就在王府的西厢里头住着,两人吃饭起卧都在一处,好着呢,纵然如今这丫头年纪小,也是早晚的事儿,娘娘就别着急了,这些年都等了,还在乎这一年两年吗,等这丫头再大些,跟七爷你情我愿恩爱起来,给娘娘生几个皇孙还不容易。”

几句话说的姚贵妃笑了起来:“倒也是,这丫头如今年纪小,身子也弱,好好调理几年才好生养,一会儿你跟着许长生去老五哪儿给这丫头瞧瞧脉,掂量个调养的方子来,这调养身子非是一两日之功,即早不即晚。”

姚嬷嬷应着去了。

再说陶陶,跟七爷回了住处,五王妃知道陶陶喜欢水,叫人把听涛阁收拾出来让他们住,这听涛阁是个二层的小楼,院里有几颗参天古松,听李管家说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却仍蓊蓊蕴蕴生机勃勃,正好遮在听涛阁上头,加之又临着湖,暑天里住在这里,格外阴凉。

陶陶尤其喜欢躺在窗下的竹榻上睡午觉,叫小雀儿把两边儿窗子打开,闭上眼只觉凉风习习,松涛阵阵,惬意非常。

七爷一回来就见她躺在竹榻上,上身一件儿海棠红的轻绸衫子,下头一条葱绿的绫子裤,裤脚散开,脚上的罗袜脱了下来,丢在一边儿,一双脚担在榻边儿上,指甲上染了凤仙花汁儿,映的一双小脚雪白剔透。

七爷目光落在上面竟忍不住有些燥热,忙别开头,定了定神,去里屋里拿了夹纱被出来轻轻搭在她身上。

不想一搭这丫头却醒了,揉揉眼,见自己身上搭着纱被,三两下踢了下去:“好容易凉快些,做什么又盖这个,再说小雀儿刚给我染了指甲,还没晾透呢。”说着把自己的手举起来在七爷眼前晃了晃:“我都不知道凤仙花还能染指甲,脚上也染了。”说着又翘了翘脚:“你瞧,好看吧。”

七爷有些不大自在,点点头:“嗯,好看是好看,却容易着凉,招呼小雀儿过来给她把袜子套上。”

陶陶却不乐意:“大暑天里,不中暑就是好的,哪能着凉,我还觉着热呢,穿什么袜子啊。”说着拉着七爷:“咱们一会儿下去划船吧,摘几个莲蓬回来,叫厨房熬莲子粥。”

七爷看了她一眼,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是馋莲子粥了还是想划船?”

陶陶:“都想,正好一举两得。”

七爷瞧了瞧外头:“这会儿日头正大,过会儿日头落了再去。”见他应了,陶陶高兴起来叽叽喳喳说今儿去园子里瞧见的好景致,又说贵妃娘娘多美多美:“原来七爷随了贵妃娘娘,要不然这么好看呢。”

这话听多了,七爷也习惯了:“好看有什么用。”

陶陶:“你是自己有就不觉着稀奇了,要是我也能长的这么好看就好了。”七爷笑了一声:“怎么总说自己不好看。”

陶陶:“我这是有自知之明,如今养的胖了些,比之前是顺眼了些,可远够不上美人儿的边儿,也就眼睛能看,眉毛太粗,鼻子太大,嘴唇有些厚,皮肤也不像人家那么白,个头也不高,姚子萱都比我好看。”说着嘟嘟嘴,颇不满意。

七爷忍不住笑了起来,伸手摸了摸她的脸,纤细的手指从她眉上划过轻声道:“我倒觉得眉毛粗些好,看着精神,你的鼻子也不大,正好,太小了不好看,至于嘴唇厚,是你这丫头爱撅嘴,以后别使性子就好了。”说着手指点在她的嘴唇上。

陶陶忽觉一股莫名的电流从他手指上传了过来,电的自己麻酥酥的,撑不住脸一红,想躲开却又有些舍不得,美男当前她可禁不住诱惑啊。

忽听外头咳嗽了一声,陶陶一咕噜从竹榻上跳了下来:“子惠姐来了。”

姚子惠笑眯眯的走了进来,瞥了竹榻上的老七一眼,心说原来这老七也有这样的时候啊,先头见他不近女色,还当是神仙呢,原来是没遇上,遇上了可心的也成了俗世中人,亏得这丫头年纪还小,身子没长成呢,等过个一两年,老七还能忍的住,自己就服了他。

七爷站起来见礼:“五嫂怎么这时候来了?”

五王妃:“我也不想来,奈何这丫头进了一趟宫,小嘴抹了蜜似的,哄得母妃欢喜,说今儿天热,怕她跟我走这一趟着了暑气,叫姚嬷嬷领了许长生过来给这丫头瞧脉,说小孩子家身子弱,只怕禁不住这么折腾,你说说,我这隔三差五就往宫里头去的,母妃也没说问一句,这丫头才去了一趟,母妃就担心她禁不住,这是得有多偏心啊,母妃是不知这丫头先头在外头怎么折腾,要知道断不会这般。”

陶陶一听许长生就想起上回的苦药汤子,忙道:“娘娘的好意陶陶心领了,改日得机会再去给娘娘谢恩,这许太医大忙忙的,我又没病,就别耽误人家了,屋里怪闷的,我去外头逛逛去。”说着就要跑,却给五王妃一把抓住:“这会儿日头毒,有什么可逛的,姚嬷嬷都带着许太医来了,不给你瞧瞧,回去怎么交差。”

陶陶:“我没病,看什么太医啊。”

“母妃吩咐的,没病也得瞧。”说着把她按在竹榻上,叫小雀儿拿衣裳给她换了,才叫人请了姚嬷嬷跟许长生进来。

陶陶一见姚嬷嬷立马甜甜的叫了一声婆婆,跟许长生打了个招呼,叫他许大夫,又叫小雀儿上茶,还上赶着问娘娘的身子可好些了,格外周到,。

姚嬷嬷笑着点头:“吃了你那个绿豆粳米粥,晌午睡了一觉,我出来的时候,刚醒过来,精神好多了,就是担心你年纪小身子弱,今儿又热,怕你禁不住,请了许太医来给你瞧瞧。”说着跟许太医道:“劳烦许大人了。”

许长生忙欠身,叫随从打开诊箱拿出软枕来放在旁边的小桌上,给陶陶诊脉,过了会儿抬起手来。

陶陶眨眨眼:“许大夫,我没病吧。”

许长生看了她一眼:“姑娘身子极康健,只是有些积火,饮食上注意一些就好。”

许长生话说的婉转,可谁都听的出来意思,是说陶陶贪吃积了食火。

五王妃抿着嘴乐,姚嬷嬷也笑了一声:“既没事儿,老奴这就回宫去了,娘娘哪儿还惦记着呢。”领着许长生走了。

等他们走了,陶陶嘟囔了一句:“这许长生是庸医啊,怎么每次都说自己有火,不是蒙事的吧。”

五王妃笑了起来,指着她:“不说你贪吃,倒编派起许太医了,许长生的医术可是远近闻名,多少疑难杂症都治好了,难道你一个积了食火还能瞧错,虽说是小症候不打紧,也得注意些,需知火生痰,痰火一气,说不得就成大症候了。”撂下话转身去了。

陶陶嘟囔了一句:“什么大症候,我自己没觉着哪儿不好啊。”却听七爷叫小雀儿去厨房传话,把晚上的荤菜都换了,忙道:“干嘛换啊,我不喜欢吃素,我要吃肉。”

七爷哄她:“今儿先吃素,我叫厨房做你爱吃的菜,你不是想去摘莲蓬熬莲子粥吗,咱们这就去,叫厨房熬了,晚上就能吃了。”

陶陶知道这男人看似好说话儿,可真要是决定了的事儿,就改不了,自己再不乐意也没辙。

不过,一连吃了三天素之后,再也忍不住了,这天一早,说去庙儿胡同看房子,一溜烟跑了。

五王妃笑的不行:“老七你真放这丫头出去啊,这丫头的眼睛可都蓝了,这一去看房子是假,开荤是真,你不怕她再吃出病来。”

七爷:“在屋子里闷了这些日子也差不多了,让她出去散散也好。”

五爷:“老七你就是狠不下心,瞧着心硬,其实比谁都软,这丫头的性子生生就是让你纵出来的,这丫头本来就野,你还纵着她,纵出性子来,以后有的你受了。”

七爷:“陶陶前头受了那样的苦,如今我就是纵着她又有什么。”一句话把五爷噎了的没话儿了:“行,行,你纵着吧,以后有你后悔的时候。”气哼哼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