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伸出指头点了点她的额头:“你这小脑袋瓜里除了银子还能惦记什么?”

陶陶撇撇嘴:“没银子就没吃的,没吃的就活不了命,所以银子是保命的根本,谁要说脑子里不惦记银子,一准是假话。”说着还不忘拍马屁:“当然,我说的是像我这样的俗人,三爷这样的佛爷已经快成神仙了,这些身外俗物自然不想了。”

三爷嗤一声笑了:“你这话可说差了,谁说我是佛爷,我可也不是什么神仙,佛爷跟神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可是个凡人,也是俗人,跟你这丫头一样。”

陶陶心说你的确是俗人,大大的俗人,只不过你心里惦记的不是银子,而是金銮殿上的龙椅,所图的也不是一时一刻的富贵安逸,而是这万里锦绣河山。

给这丫头一打岔,三爷心情好了许多,也没刚那么焦躁愤怒,喝了两口茶沉思半晌道:“若你是我,该如何?”

陶陶歪着头想了想:“若我是三爷才不把自己难成这样呢,我是爷,是领了皇差的钦差,出了京老子最大,怕谁啊,谁得罪了老子,就咔嚓砍了了事。”

三爷摇头:“胡说八道,父皇心忧江南百姓,方把这巡视河防的差事交给我,若如此胡为,岂非辜负了父皇的信任,且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陶陶呵呵笑道:“那个我说笑的啦,虽是说笑却也可以使唤使唤,这些当官的明知道您来江南是领了皇差巡视河防的,却依然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欺上瞒下挤兑您,莫不是依仗着一个心态法不责众,江南的官从上到下有多少,不说都是贪官也差不多,就算先头是清官,来了江南也只剩下一条路了,不同流合污就是死路,别人都贪你不贪,不把你弄死,大家都没好处,有道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弄点儿脏水往你身上一拨,看你还能活几天儿,不仅自己全家甚至九族都会跟着受牵连,到时候菜市口一推,全家砍了脑袋,纵然有冤也只能找阎王爷说去了。”

三爷:“你的意思这江南官场就是水泼不进了,纵朝廷也不能辖制,只能任由他们如此。”

陶陶:“由着他们自然不成,银子都让他们贪了,朝廷喝西北风去啊,朝廷得养着满朝文武,亲贵大臣,就是万岁爷也少不了银子啊,万岁爷住的紫禁城隔上几年就得修缮修缮吧,避暑的西苑,弄个心怡的亭台轩馆,瞧那位娘娘顺眼了,多赏几样首饰衣裳料子,哪一样不要钱,故此,这贪墨之风虽不可能禁绝,但也要不能助长其势 ,三爷爷不需着急生气,只需捡着领头的大贪官杀他几个,抄家灭族,杀一儆百,底下的自然就怕了,而且这些大贪官必然家资丰厚,别说一百万两治河银子,就是一千万两只怕也不愁了,如此,既有银子重修河堤坝,以防秋汛,又能把皇上交给您的差事完成的漂漂亮亮,体现了您卓绝的能力同时又让皇上知道了您的忧国爱民之心,最要紧您还得了民心,江南的老百姓知道巡河防的钦差大人就是三爷您,必回心存感恩,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陶陶说的太过得意,都忘了以自己的身份,说这些实在不妥,等到说完了见三爷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看,才回过味来,急忙咳嗽了一声:“我 ,我就是随便说说,随便说说,当不得真,那个,我哪儿还有点儿账要算,先回屋了。”撂下话转身跑了。

潘铎进来见三爷脸上带着些许笑意,不禁愣了愣,心说刚主子回来的时候,气的可不轻,脸色难看非常,江南这些当官的一个赛一个的精明,在官场混的年头长了,都成了官油子,面儿上恭敬万分,底下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拿准了爷不会把他们如何,说起来这江南的官场还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这么多年皇上几次三番要肃清,都因牵连甚广而作罢,如今就更难动了,主子这样手段的人,也束手无策。

三爷见他进来道:“你叫周胜把那些罪证呈上来我瞧。”

潘铎愣了愣,周胜跟自己一样也是□□的奴才,前些年外放到江南当了个七品县令,别看官职不大,能一外放就到江南的可没几个,这小子有些本事,连年吏部考评都是优,如今已升任扬州知府,去年过年的时候回京述职,穿着簇新的五品官服去□□给主子磕头,自己瞧着那身衣裳,心里都快羡慕死了,恨不能自己也成了周胜这样才好,不过他不着急,□□的奴才都明白一件事,只要一心为主子办差,都有体面机会,自己更是,周胜收集了贪官罪证也不是一两天儿了,爷一直未用,怎么这会儿想起来了,难道爷真气坏了,忙道:“这江南的官场如铁板一块,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了,主子犯不着为这些事着急。”

三爷:“爷这会儿就动动这块铁板,看看是他们的脑袋硬,还是爷的砍刀硬。”

潘铎心里明白爷这是要杀鸡儆猴,不禁道:“爷是领了差事来巡视河防的,若大开杀戒,万岁爷若是怪罪下来怎么好,这江南的官场里,可是有几位国舅爷呢。”

国舅爷,三爷冷哼了一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国舅莫非比别人多长了个脑袋不成,既是皇亲知法犯法更应严惩不贷。”说着目光一变:“陶陶那丫头没吃晚上饭就跑了,你去叫她过来,告诉她,算账什么时候算不成,非赶这时候做什么?”

潘铎应着要去,三爷又道:“叫人知会厨房,昨儿那个蟹黄汤包,这丫头爱吃,再蒸一笼来。”潘铎这才出去,心说这一趟江南过来,爷对这位可是又不一样了。

陶陶吃了一笼鲜美的蟹黄汤包,又喝了一碗莼菜汤就差不多饱了,陶陶口重,南边清淡的饭菜不大合她的口味,也就这蟹黄包还成。

见她吃饱了,三爷挥手叫撤了桌子,吃了茶,又陪陶陶下了两盘棋,而且对于陶陶悔棋,耍赖的行径,也都由着她了,这让陶陶颇有些不习惯,最后忍不住道:“三爷,您今儿的心情不错。”

三爷丢开棋子笑道:“爷难道还不如你这丫头想得开,再说你都给爷出了招儿,爷还愁什么,照着你的招儿使唤就是了。”

陶陶下巴差点儿掉下来:“那个,三爷,我刚就是胡说的,真的,您可别当了真。”真要因为自己一句话,弄的江南血流成河,自己这罪孽大了去了。

仿佛知道她想什么,三爷瞥了她一眼:“ 刚你说的那么慷慨激昂的,我还当你胆子多大呢,原来就这么个老鼠胆儿,你怕什么,还怕那些贪官变成鬼找你报仇不成。”

陶陶脸色变了变:“三爷您别吓唬我,我怕鬼呢。”

三爷笑了起来点点头:“怪不得你爹娘的灵牌叫小雀儿放的远远呢,原来怕鬼,怎么连你亲生爹娘也怕,纵然他们变成鬼,还能害自己的亲闺女不成?”

陶陶哪是怕鬼啊,是她心里有鬼,自己这个身子得的不明不白,能瞒得过别人,可瞒不过陶二妮的爹娘,自己一瞧见陶家二老的灵牌,就从心里头发虚,总觉得上头好像长了眼睛似的,盯着自己,让自己还他们家二妮子的命,所以才让小雀远远的放着,倒不想这样的小事儿,三爷竟然知道。

三爷见她小脸都吓白了,不觉有些心疼,把自己手腕子上一串紫檀的手串摘下来,把系绳紧了紧,套在她的腕子上,柔声道:“这是佛前开了光的,百邪不侵,你以后常戴着它,就不怕了。”

好东西见得多了,陶陶如今也有些眼力了,先不说这手串的料如何金贵,工如何精细,就是这盘磨的光泽包浆也是个宝贝,是宝贝哪有不要的理儿,奉送一句,师傅最好了,毫不客气的笑纳了。

第63章

陶陶刚从廊间的腰子门出来,就瞥见子萱在那边儿探头探脑跟做贼似的,陶陶也不搭理她,径自穿过她进屋去了,这里是织造府单独辟出的院子,专门招待秦王殿下的,看得出来颇费的一番心思,完全照着三爷的喜好布置的,低调简单,却处处透着精细,自己跟子萱住在三爷旁边的小跨院里,若是依着子萱是非常不乐意住这么近的,也不知这有怎么如此怕三爷,见了三爷跟老鼠见了猫似的,从心里透着惧意,恨不能躲得远远才好,这一路上,只要自己过去三爷哪儿,她必寻借口不去。

子萱跟着陶陶进来,看了眼小雀儿空落落的两手,不满的道:“我说你也太不仗义了,有好料也不想着给我捎回来点儿。”

陶陶翻了白眼:“谁拦着你过去吃了,是你自己不乐意。”

子萱:“你这不废话吗,要是三爷见了我也跟对你似的和颜悦色,温柔体贴,拦着我也得过去啊,可三爷一见我,那张脸跟这江南的天儿似的说阴就阴,对着这么一张脸,纵然山珍海味也吃不下去啊,我就指望着你给我捎点儿来打打牙祭了,你倒好光顾自己吃,把我丢脖子后头去了,我跟你说,自打上回吃了一次蟹黄汤包,我可馋老些日子了,我刚一回来就撞见管事提着一篓子活蹦乱跳的螃蟹去了后厨,就知道今儿一定是蒸蟹黄汤包了,都没吃饭晚上饭,这会儿饿的肚子都疼。”说着假模假式的弯着腰装肚子疼。

陶陶眨眨眼:“哎呦肚子疼啊,想是出去跑的着了寒凉,四儿还站着做什么,去厨房叫人熬一碗浓浓的姜汤来,给你们家小姐灌下去,保准就好了。”

四儿自然知道自家小姐是装的,更何况小姐最讨厌姜,平常炒菜都要嘱咐厨房,不能放葱姜这些东西,要是这一大碗姜汤下去…可陶陶吩咐了又不好不去,正为难呢,子萱摆摆手:“不用姜汤不用姜汤,我这就是饿的,弄一笼蟹黄包子来吃了,保管立马就好。”

陶陶听了,连着摇头:“这可不成,蟹黄乃大寒之物,便是康健之人都不能多食,更何况你这着了寒的,若吃了这东西下去,岂不是寒上加寒成了大症候可了不得吗,还是喝姜汤吧。”

子萱急了蹭的直起腰指着陶陶:“亏了咱们这么好,连笼蟹黄包子都舍不得,还非逼着我喝什么姜汤,你难道不知道我最讨厌葱姜,喝了姜汤非吐了不行。”

陶陶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接着装啊,怎么这么一会儿就露馅儿了。”

这时候厨房的婆子提了食盒子进来行礼:“这是陶姑娘要的蟹黄汤包,刚蒸熟的,这东西凉了腥膻,姑娘趁着热吃才好。”

陶陶:“小雀儿给妈妈抓把钱,大晚上的还跑一趟,有劳了。”

那婆子忙道:“姑娘可别客气,不瞒姑娘,能摊上这个差事,是老婆子的造化,我那些老姐们儿瞧着都眼热呢,以后姑娘想吃什么,只管吩咐,咱们这南边别的没有,时鲜倒不缺。”

她这么一说陶陶倒是想起了一样,开口道:“妈妈既如此说,那我也不客气了,你们这儿腌的那个小野笋,清脆可口,我倒是喜欢,不知可有吗?”

那婆子笑道:“有,有,咱们南边竹林子多,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不是什么金贵东西,一落雨那竹林子里头有的是,莫说府里,就是平常老百姓家里,谁家不腌它几摊子也野笋,或是晒成笋干,到了冬底下吃,姑娘若不嫌沉,回头姑娘走的时候,老婆子送姑娘几坛子。”

陶陶:“那我就不跟您老客气了。”

小雀儿送了婆子到外间,叫她稍等,去那边儿捧了个匣子出来打开,那婆子眼睛都亮了,搓着手:“这怎么话说的,还是小雀儿姑娘,给我拿吧。

小雀笑看着她:“我这手小,一把可抓不了多少,妈妈岂不亏了,我们姑娘既说让您老抓一把,您就别客气了,我们姑娘虽说不是什么大家的小姐,这点儿钱还不瞧在眼里。”

婆子这才抓了一大把放在荷包里,乐颠颠的去了。

子萱一边儿吃包子一边儿听着外头说话儿,这会儿见那婆子走了,才道:“怪不得都说你这丫头精明会办事儿呢,在这儿织造府做客,你都没忘了卖好啊,只是这婆子不过一个下人,你何必对她如此。”

陶陶:“你哪儿知道,越是这些下头的人,越不能得罪,她们要是怀恨在心,使个坏门儿,你连知道都不知道。”说着看了眼桌上的包子,坏心的道:“譬如说,她若对你不满,便明着不敢得罪于你,蒸包子的时候偷着吐口水,你如何知道?”

陶陶一句话,子萱差点儿没吐出来,吃了一半的包子,再也吃不下去了,放下筷子瞪着她:“陶陶你真恶心哎,你这么说我还怎么吃啊。”

陶陶无辜的摊摊手:“我就是打个比方,比方知道不,告诉你这些下头的人,最好别轻易得罪,尤其你这大小姐的脾气最好收敛收敛,免得稀里糊涂的着了道。”

子萱哼了一声:“等回去,我把府里的厨子都捆起来挨个审,问他们谁在我饭里吐过口水,问出来,一顿板子打个半死,看他们下回还敢不敢。”

陶陶:“你傻啊,就是吐了口水,人家也能认啊。”

子萱眼珠转了转,凑过脸去:“陶陶我知道你这是拐弯抹角的劝我对底下的人好些对不对,直说就好了,绕这么大圈子做什么 ,我也知道那些下人不易,以后不跟她们乱发脾气就是了。”

陶陶:“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这会儿是姚府的千金贵女,自然是众星捧月,可这富贵祸福哪说的准,万一有天不好了,那些你得罪过的人,若是心怀宽大的还好,若是心怀恨意的小人,有你的好果子吃吗,所以有句话叫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就是说凡事留点儿情面,别把事儿做绝了,日后便倒霉了也不会有太多的仇家落井下石。”

子萱拖着腮帮子想了一会儿:“陶陶你收我们姚家真会倒台吗,有我姑姑,还有五爷七爷呢,还有我们家祠堂那些有功的祖先,还有我爹,我大伯,别的叔伯,那个不是有功之臣,皇上便不念着姚家的功勋,好歹也得看我姑姑的面子吧,我姑姑可是皇上的贵妃呢,从选进宫一直到今天,二十多年了,一直宠冠后宫,皇上对我姑姑是真心的,姚家怎么会倒霉呢。”

陶陶:“那我问你,皇后娘娘薨了多少年了?”

子萱:“我还没出生呢,皇后娘娘就没了,我哪儿知道啊。”

陶陶点点头:“那就至少十几年总有了,贵妃娘娘既宠冠后宫,真心相对,怎么这么多年都未立后。”

子萱挠挠头:“这个我不懂,想来皇上对死了的皇后还有念想吧,故此未再立皇后。”

陶陶:“如此说来,我倒觉得皇上对死了的皇后娘娘,或许才是真爱。”

子萱:“皇后娘娘若是皇上的爱人,那我姑姑算什么”

陶陶道:“你真让说实话,你可别恼,从名分地位上来说,你姑姑是皇上的妾,而皇后才是妻,这妻妾之分,不用我给你普及,你自己也该知道吧。”

子萱蹭的站了起来,瞪了陶陶一会儿,又颓然坐下:“你说的没错,我姑姑是妾,再怎么尊贵也只是皇上的妾,皇上之所以不立我姑姑,就是防着姚家呢,如今是没找到把柄,若有朝一日姚家的把柄捏在皇上手里,抄家灭族也不新鲜,对不对就,陶陶其实我也不是真糊涂,只是有些事儿不敢想罢了。”

陶陶:“姚世广是你们家什么人?”

子萱愣了愣:“是我爹的叔伯兄弟,也是我的叔叔吧,你提他做什么?”

陶陶:“这人在江南任职你可知道?”

子萱道:“知道啊,临来的时候,我大伯还特意交代,让我捎了封信来带给他,我正想着明儿去走一趟呢,我大伯说他就在这儿当知府,我是晚辈,既来了,怎么也要登门见礼的,”

陶陶眉头一皱:“信呢?拿来我瞧瞧。”

子萱摇头:“我大伯写给堂叔叔的信,你看什么?”

陶陶异常严肃的道:“你若不想姚家这会儿就倒霉,赶紧拿来。”

子萱见她语气从没有过的严肃,想了想,便叫四儿拿了出来递给她。

陶陶看都没看,直接送到烛火下点了,小雀儿忙端了盘来,看着那封信在盆里一点点化成灰烬,陶陶才松了口气。

子萱没想她把信烧了,急的跺了跺脚:“你怎么烧了,这回去叫我怎么跟大伯交代啊。”

陶陶:“你大伯若问,你就说不防头丢了,你大伯还能罚你不成。”

子萱也不傻:“陶陶是不是我这个堂叔叔犯事了啊。”

陶陶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总之这些大人的事儿,咱们别跟着掺和就是了。”

子萱:“不知道就烧什么信啊,真是的,我去洗澡了。”嘟囔着出去了。

等她出去,小雀低声道:“是三爷跟姑娘透了什么话儿吗?”

陶陶:“三爷是何等谨慎之人,这样的大事儿怎么会跟我一个小孩子透,我是瞧见了三爷夹在书里的信纸上,有姚世广这个名字,猜着弄不好是姚家人,才问了一句,不对,三爷这样小心谨慎之人,怎会露出这样明显的马脚来,莫非是故意给我瞧见的?”

第64章

姚世广一进来,小妾燕娘忙上来服侍着换了衣裳,又捧了茶递在手里,见今儿老爷脸色不对,柔声道,爷若是心烦,不若燕娘给爷唱个曲子来解解闷可好,姚世广拉着她的手坐在窗下的贵妃榻上,抬头看着眼前的美人儿,燕娘本是青燕楼的头牌,多少王孙公子都争抢着给她赎身,却不想美人却不爱美少年,偏偏钟情自己这个年过半百之人且未用自己一两银子,自己赎身跟了自己,为奴为婢侍奉左右,白日里娇花解语,夜里枕席之上更是千般恩爱,这样的美人叫自己怎么舍得下,只是舍不下,自己的命弄不好就得搭进去,这美人跟自己的老命比起来,还是老命要紧的多。

想通了,开口道:“燕娘青春年少,跟我这样一个土埋了半截的人实在辜负了大好韶华,若我活着一日还罢了,若我去了,燕娘又该如何?”

燕娘是何等聪明之人,便她日日在这内宅之中,也并非耳聋眼盲之人,外头如今传的沸沸扬扬,她如何不知,秦王殿下奉命南下巡视河防,如今就在织造府里头住着呢,说是微服,可秦王殿下的船一淮河,江南大小的官就没有不知道的。

燕娘在青燕楼这几年,虽未见过这位秦王殿下,却也早有耳闻,这位爷是有了名儿的冷,听说性子极其严苛拘谨,做事儿一丝不苟,丝毫人情都不讲,皇上派了这位来,只怕是下决心要动一下江南的官场,而江南官场上下一心,早就是铁板一块,想动何其艰难,唯一的法子只能是惩治几个官,杀鸡儆猴用以立威,而这要杀的鸡,莫非是老爷?因此老爷才有这样的不吉之言。

想到此不禁道:“爷怎么想起说这个了,莫不是出了什么事儿?就算瞧着贵妃娘娘的体面,便有什么,也不该动到老爷头上吧。”

姚世广叹了口气:“万岁爷年年派皇子南下巡河,去年是魏王,按理说今年该是晋王殿下才是,若是魏王晋王,便来一百回,爷也不惧啊,虽是殿下,说到底还有一层甥舅之情,怎么也会留些体面,可偏偏是这位,这可是个六亲不认的主儿,别说我跟他八竿子打不着,就算真是他亲娘舅也没用,这一回凶多吉少了。”

燕娘:“爷何必如此,江南上上下下上百的官员,老爷不过一个江宁知府,便秦王殿下要发威,也没说从老爷这儿开刀的,便不瞧娘娘的体面,还有姚家呢。”

姚世广:“你糊涂了,秦王要立威,自然要拿个要紧的人才成,正是因为我是姚家的子孙,才最可能拿我开刀。”

燕娘:“听见说秦王这次来江南跟前儿还带了两个丫头伺候着,其中一个好像姓姚,跟姚家可有干系。”

姚世广点点头:“你说的是子萱丫头,是我堂侄女儿。”

燕娘:“这就好了,听说秦王殿下极宠跟前的丫头,这一路上过来,举凡到了一处必然要带着去逛一日,还特意叫人寻了江南的特色小食,每日送去,还找了有名的厨子去织造府做时鲜佳肴,可见传言并不假,既那位是老爷的堂侄女,只她帮着老爷说句话儿,有多大的事儿过不去。”

姚世广:“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殿下是带了两个丫头来,只不过子萱丫头是跟着陶家丫头来的,秦王疼的是陶丫头,听说两人私底下师徒相称呢,若是那陶丫头肯为我说一句情,或许还有些用处,子萱丫头不成。”

燕娘:“既如此也不难,托子萱小姐跟那陶姑娘说说不就得了。”

姚世广摇头:“哪有这么容易,况且只怕也来不及了。”

燕娘:“如此说,此事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吗?”

姚世广目光闪了闪:“如今倒还有一个法子可以一试。”

燕娘觉着老爷的神色有些不对:“什么法子?”

姚世广拉着她的手半晌才道:“事到如今,或许唯有燕娘才能救老夫一命。”

燕娘脸色一变,勉强道:“老爷说笑了,燕娘不过一个弱女子,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如何有这样的本事。”

姚世广:“燕娘莫小看了自己,当日你在青燕楼之时引得多少王孙公子慕名而来,趋之若鹜。”

若此时再不知姚世广打的什么主意,燕娘就白活了,她挣开了手,后退了一步,颤巍巍的道:“燕娘此等陋颜恐入不得贵人的眼,这残花败柳的身子,岂非玷污了贵人,况早闻秦王殿下并不好女色,只怕燕娘纵是九天仙女下凡,也无济于事,”

姚世广:“你不知,秦王殿下虽不好女色,却最喜欢琵琶,府里头养着好几个善琵琶的歌姬,况虽无好色之名,到底是男人,哪有不喜欢美人的,不然□□养那么多美貌歌姬做什么,可见秦王也并非如传言的那般清寡。”

燕娘闭了闭眼:“爷果真要把奴家送于秦王殿下。”

姚世广:“不是送,是给你选了一条更好的出路,只你伺候好了秦王殿下,跟着回了京,往后可是一辈子的风光体面,荣华富贵。”

“若燕娘贪慕荣华又岂会跟了老爷。”

姚世广心里也有些愧疚更有不舍:“燕娘,你就念在我们夫妻一场,帮我这一回。”

夫妻一场,燕娘惨笑了一声:“老爷严重了,燕娘不过一个奴婢罢了,爷既打算好了,燕娘答应便是。”

姚世广大喜:“明儿晚上,我在府里设宴请秦王殿下,到时就瞧燕娘的本事了。”

燕娘点点头:“那奴家现在便去准备。”说着蹲身一福下去了。姚世广虽不舍,却也只能忍痛割爱了,亲自写了帖子,叫管家送去了织造府。

今儿三爷难得空闲,就把陶陶叫了过来,查验她近日的功课,说到这个,陶陶心里一百八十个不乐意,这都多少年没做功课了,跑到这儿来,又成学生了,三爷嫌她字写得难看,逼着她每天写十篇大字,是她磨了又磨才改成了五篇,之前在京里,他在□□,自己在晋王府,虽在一条街上,到底是两个府里,自己耍点儿花活,找七爷捉刀代笔写一些,也能糊弄过去。

虽说每次求七爷帮忙的时候,七爷总会数落她这样一辈子都练不出字来,还说三爷这般是为了她好云云,最后还是禁不住她的哀求,帮她写一些,而且七爷模仿自己的字体惟妙惟肖的,别说三爷,自己都认不出来,真难为他能写得如此难看。

想到这个,陶陶就异常想念七爷,不知他现在做什么呢,西苑的戏台盖了多少,这一晃就是一个月,出京的时候还是七月,如今可都快中秋了。

陶陶把自己这几日写得大字拢到一起,挑挑拣拣了半天,找出还算顺眼的沓成一摞,拿着过去了,几乎是从屋子边儿上蹭进去的,就瞧这丫头心虚的样子,就知道必是没好好练字,三爷抬头看了她一眼:“怎么这么半天才过来,字呢拿过来给我瞧瞧。”

陶陶期期艾艾的道:“那个,这些日子坐船的时候多,那船上摇摇晃晃的,笔拿不稳,写出的字便也不大好。”

三爷挑挑眉:“丑媳妇儿总归要见公婆的,拿过来吧。”

陶陶只能走过去,把手里的大字放到书案上,见三爷一边看一边皱眉,嘟着嘴巴道:“没这么差吧,您看这个永字我写的还过去吧,还有这个字,还有这一撇…”嘴里说着,小手还不停的指指点点的夸自己。

三爷却不好糊弄,越看眉头皱的越紧,等看完了,脑门都皱成了川字,抬头看着她问:“先头那些字是谁帮你捉刀的,老七?”

陶陶吓了一跳心道,他怎么瞧出来的,心里发虚,低着头不敢吭声。

三爷脸色缓了缓:“知道错了还能认就好,若你今儿狡辩一个字,以后就不是五篇大字了,老七糊涂,这么由着你的性子,这字什么时候能练出来。”

陶陶见三爷的脸色不像太生气的样儿,胆子大了起来 :“我也不考状元不当官,干嘛非要写一首好字啊。”

三爷拉了她过去:“一人的字是门面,观字如见人,你说挺漂亮的丫头,写了一□□爬的字,多难看,这跟当不当官有甚干系。”

陶陶却高兴起来:“三爷真觉得我漂亮啊,您还是头一个这么夸我的呢”

三爷见她跟捡了捡元宝似的,眼睛都笑眯眯了,嘴角上翘,映着圆乎乎一张小脸,可爱的紧,伸手捏了捏她的苹果脸:“夸你一句漂亮,就这么高兴啊,老七没夸过你吗?”

陶陶撅噘嘴:“七爷说我长的不难看,那意思当我听不出来呢,就说我长得不好看呗,不过三爷真觉的我漂亮啊,听说□□里有倆弹琵琶的美人儿,难道我比她们还漂亮?”

三爷脸色略沉:“你是主子,跟她们比什么?以后不许胡说。”

陶陶心说,她什么时候成主子了,怎么她自己都不知道?

正说着外头潘铎拿着个帖子走了进来:“爷,姚知府下了帖子,邀爷明儿去府中赏月?”

第65章

三爷点点头:“你叫人回话儿就说我应了。”

潘铎:“主子,这个节骨眼儿,姚世广摆宴只怕是为了您查出亏空的事儿,这可是宴无好宴啊。”

三爷:“放心吧,再借姚世广几个狗胆儿,他也不敢把我如何,我倒是想看看,他还有什么招数,想必他心里也该明白,指望我看着姚家的面子放过他是绝无可能。”

陶陶:“江南这么多官呢,干嘛非要拿这位开刀,好歹他是姚家的人,三爷就算瞧在贵妃娘娘的份上,是不是该留些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