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皱眉,暗想也不知像了谁,就她生得这般好,平白无故就越过她两个女儿!

姜氏更不用说了,自打她生下陈宁柔,这两个姑娘每过一年,拉开的距离就大一些,如今,自家女儿是怎么也赶不上了的。

唯有太夫人很欢喜,拉着陈宁玉的手道:“同我一起坐车去。”

她带着陈宁玉走了。

姜氏不满道:“看看,就光疼宁玉一个人呢。”

张氏却不搭理她。

她才不愿在背后讲太夫人的坏话呢,虽说她心里也是有点儿不乐意,不过陈宁安的婚事总是定下来了,陈宁玉也是嫡女,太夫人多加关照也无有不是。

只是,这三姑娘,可是惨了,张氏看一眼陈宁华。

陈宁华咬着嘴唇,不知多难过。

眼下要定亲的可是她,并不是陈宁玉啊。

姜氏见到,心里一动,称赞自己的大女儿:“宁华,你今儿这身打扮真是好看,不过我瞧着缺了一样东西。”她把头上一支点翠金簪拔下来,插在了陈宁华的头上。

“这下更好了。”

陈宁华受宠若惊:“母亲,这使不得。”

“怎么使不得,我是你娘亲,送你一个簪子算得了什么。”

陈宁华只得谢了。

陈宁柔看见,气鼓鼓拉她母亲的袖子:“娘,你怎么送三姐东西呢?我怎么就没有?”

姜氏道:“我送你的还少了?不过一个簪子,你还来吃醋。一会儿到他们杨家,你记着点儿,别给我丢脸,你几个姐姐可都是很懂事理的。”

“我什么时候给娘惹出事了?”陈宁柔皱眉,“娘还不信我呢!”

在外面,她还是会收敛她的小性子的,也讨人喜欢。

姜氏便笑着揉揉她脑袋。

武定侯府在玉河街,也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老宅了,曾是一位王爷住的,很是开阔,不似惠英长公主府颇有江南园林之风,而是更像北方的风格,没有那么多小桥流水,只有一处园子,所以若说去武定侯府赏花玩乐,那真是随口一说的,实在是没多少花好赏,也没什么地儿好玩。

但是,武定侯府也有一样强项,那就是听曲儿。

不似别人家要听曲,都从别处请,他们侯府是自带的,只因这武定侯祖上出了一个特别爱听戏的爷,他不是侯爷,是侯爷的弟弟,上头有哥哥罩着,母亲疼着,就专玩儿。

后来也不知从哪儿就寻来了好些唱曲的伶人,南腔北调都有,这位爷自身又是个对戏曲精通的,悉心调教,这些伶人越唱越好,以至于比好些名伶还厉害,他弄出了名堂来,后来那些伶人在侯府安家,也成了侯府的人,世代都唱曲儿。

直到如今,那些伶人还保持着好功夫,好些富贵人家常来借用的,他们也能得不少赏钱。

故而太夫人一去,就同杨太夫人道:“今儿我得听听曲儿了。”

杨太夫人笑道:“刚才我儿媳妇们还提到呢,说每回请你,你都不来,只当你不爱听曲儿了。”

“这倒不是,只最近家里事情多罢了。”

杨太夫人挑眉:“不就是在家里打叶子牌么,说说,都赢了你那些孙儿,孙女多少钱啦?”

众人都笑起来。

太夫人啐她一口:“没得这样拆穿我的!”

杨太夫人笑道:“咱们这把年纪,还是多走动走动的好,不过今儿来咱们家,也没得什么给你们走着看,还是听曲儿罢,金铃他们都准备好了。”

这些伶人各有名儿,金铃是常唱主角儿的,还有银铃,紫铃,红铃等,都是以铃字为主。

太夫人连声道好。

众人都跟上去。

杨太夫人刚才已见过几位姑娘,这会儿同太夫人道:“宁玉真正是个美人儿,刚才我两个儿媳都称赞,说一年比一年好看呢。”

太夫人道:“是啊,也是我的心肝宝贝,得想着怎么给她寻个好夫婿,天天宠着她才好。”

杨太夫人道:“这样的姑娘,哪个不疼呢?还用得着你担心?”

“也是,也是。”太夫人笑。

说起陈宁玉,她也不是第一次来,一年总得来几回的,两家算是世交,不过她常去长公主府,倒是错过了好几回 。

杨家统共有两个姑娘,一个叫杨芙,二房嫡出,一个叫杨静,二房庶出,这会儿也都坐过来,与她们陈家姑娘在一起说话。

“一会儿你们要听什么戏?”杨芙长得颇像杨二夫人,瓜子脸,丹凤眼睛,容貌是很出挑的,性子也颇为泼辣。

陈宁安道:“我最喜欢银铃唱的了,就听打金枝。”

“我也爱听这个。”杨芙笑眯眯道,“银铃的嗓子很清脆,不似金铃,她声音低一些,男女都能唱。”

“我就爱听金铃的。”陈宁柔眨着眼睛道,“她唱男角儿的时候真好看,这世上都没有比她更美的公子了!”

杨芙嘻嘻一笑:“看你喜欢的,一会儿多赏些给她,她练这个也很累的。”她又转头问陈宁华。

陈宁华沉吟片刻道:“我喜欢紫铃。”

几人都有些惊讶。

只因紫铃是其中最不出众的。

陈宁玉侧头道:“紫铃虽唱功平平,可是那身段,念唱作打都很有不同的韵味。”

众人都道是。

等到丫环们上了茶点,戏台上的戏子们也开始唱曲儿了。

陈宁玉前世并不爱听这些咿咿呀呀的,可现在,倒觉得是一种享受,也许人都是这样,只要环境变了,很多不喜欢的,也会慢慢培养起来,甚至能听出其中的滋味。

她吃着瓜果,只觉得日子是那么惬意,又悠闲。

不知不觉,戏就听了好几出,等到唱完,众人都打赏了。

那些伶人纷纷来道谢。

太夫人笑道:“真是越唱越好了,赶明儿我过寿,一定得请你们来。”

“那是咱们的福气,太夫人福如东海呢。”金铃态度很恭敬。

杨太夫人叫他们退下去,一边道:“还用请,我自是要把他们送过来的,不过我记得,还得一年多罢?”

“是啊,正好想到,其实还远呢。”

杨太夫人道:“刚才也听得累了,去屋里坐坐罢,等会儿就用饭了。”

太夫人道好。

杨太夫人对姑娘们道:“你们要不也坐坐?”

杨芙笑道:“坐什么呀,祖母,咱们就四处走走得了,刚才坐久了,反是觉得不舒服。”

“也好。”杨太夫人便同太夫人几人走了。

“要不咱们去荡秋千罢?最近天还暖,等再冷一些,都不能出来玩了。”杨芙提议。

如今已是九月,等到十月,这天是该要冷了,到得十月底,雪都有可能会下,到时候,她们这些大家闺秀一般都得在屋里待到明年才能出来玩儿。

女孩子金贵,受不得冻。

各位姑娘都道好。

她们就去园子里荡秋千。

第16章 惊鸿一瞥

武定侯府这园子也不算小,花草不多,布局大气,多以石头为主,堆了好些假山,假山上还遍插绿木,连绵起伏,远远看去,真当是一片群山呢,又有水池环绕,很有气势。

陈宁安笑道:“每回来,都以为这就是桂林了。”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杨芙叹口气:“我是不大喜欢这些,可母亲说,早前就那么摆了,大哥又喜欢,总不能拆掉,也只得罢了。”

陈宁玉倒觉得很不错,武将侯门,这景总比用温婉的江南风景合适多了。

园子西边设了两个秋千,其秀气与此地有些格格不入,显然是后来才添加进来的,不过侯府总有姑娘家,不能也没个玩儿的地方了。

几人轮流上去,不时有欢声笑语传来。

只杨静一直不太说话,像是有点怕杨芙,问到才说几句。

玩得一会儿,她们累了,方才折回去。

谁料路上就遇到两位公子。

一个陈宁玉自然认得,乃是侯府的三公子杨延康,另外一个锦衣玉带的年轻公子,她并不认识。

杨芙,杨静见到此人,却连忙行礼,称他为三皇子。

陈家姑娘们都惊呆了。

陈宁玉后来一想,他们武定侯府的姑奶奶乃是贵妃,他们常去宫里,自然会认识皇子,只是,这三皇子今儿怎么会在武定侯府出现呢?

三皇子李常洛微微一笑:“打搅姑娘们雅兴了,不必多礼。”

虽然他这么说了,可几位姑娘还是得来见礼。

李常洛看过去,待见到陈宁玉时,呼吸不由一滞,目光便再也挪不开了。

他自小生在宫中,其实什么样的美人没有见过?可他就是没见过陈宁玉这样的。

她艳得比园子里的花儿还要扎眼,狭长的眼眸好像闪烁的宝石,轻瞥一眼,都带着说不出的妩媚,能叫人的腿都软了。身段又好,该丰满的丰满,该瘦的瘦,多一分少一分都没了这股风流。

杨延康看到李常洛的神态,暗地一笑,问道:“四姑娘,你上回好像没来呢?”

陈宁玉本不想说话,可杨延康问起来,她岂能不答,只得回道:“我去我姨母家了。”

她的声音清越动听,虽在此刻显得有些压抑,可那音调低了,却又有一种别样的味道。

李常洛停顿了一会儿,方才问:“姨母?可是我惠英姑姑家?”

“是。”陈宁玉把头垂的更低。

李常洛笑起来:“我姑姑从不曾提起过你呢,说起来,你也算是我亲近的人了。”

从未见过的人,谈什么亲近?陈宁玉沉默。

李常洛也不再强求她说话,转身走了。

杨芙瞧一眼陈宁玉,皱了皱眉,她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要说三皇子,杨延康是与他有来往,可这带回家,乃是第一次呢,她能认出李常洛,也是因为在宫中遇上的。

不管如何,她得快些去告诉祖母!

几人心情各自不同,去往杨太夫人那里。

杨太夫人本与太夫人说笑,谁料忽然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都反应不过来,忙问她大儿媳妇唐氏。

唐氏也不知,却心里暗自恼火。

杨延康可是她的儿子,如今带了三皇子来,作为母亲,竟是一无所知,实在是丢脸,杨太夫人自然会觉得她没有教好这个儿子了。

而太夫人从几个孙女儿口中得知,也是震惊的回不过神。

两位老夫人坐在一处。

太夫人有些生气,问道:“老姐姐你今儿请我们来,怎的三皇子会在?”

不止在,还说了这些话!

杨太夫人叹口气:“我这还在查呢,老妹妹,你得相信我,我是一点儿不知的。”

两个人多年交情,见杨太夫人这么说,太夫人自然愿意相信,毕竟如此隐瞒会坏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可她却一点坐不住了,带着女眷们就告辞而去。

杨太夫人立刻把杨延康叫了来,厉声询问:“今儿三皇子怎么会来?你不提前告诉一声?”

杨延康很委屈:“孙儿也不知啊,三皇子一早听说咱们府里的园子不错,总是抽不出空,今儿正好有空就来了,我难道还能拦着不成?”

杨太夫人盯着他:“你可说大实话了?”

“自然是实话,孙儿哪里敢欺骗祖母呢!”他信誓旦旦。

杨太夫人最后也没有问出什么。

其实依李常洛与他们府的关系,就是来一趟也没什么,只是恰好今日来,就有些得罪陈太夫人了,毕竟她们不知,什么准备都没有,最主要,李常洛还是直接见的他们永春侯府的姑娘们。

杨太夫人又把唐氏叫来:“延康我已经叮嘱过,叫他莫要与三皇子走太近,咱们家,不管是哪个皇子,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唐氏忙点头:“儿媳知道。”

却说太夫人回去之后,心里那是七上八下。

胡妈妈知道她担心四姑娘。

以四姑娘这姿容,不管哪个朝代,很容易便入了皇家,而太夫人并不想如此,可今日,那李常洛只同陈宁玉说话,谁都得想到那儿去!

“得让宁玉嫁出去了。”太夫人揉着眉心。

胡妈妈道:“四姑娘想嫁哪一家都不难,独独是怕找不到配得上她的。”

太夫人叹了口气。

她这几个孙女儿,她最疼陈宁玉,只因她从小就没了娘亲,虽然姜氏作为后母,也差强人意,但到底是比不上亲娘的,太夫人也就格外关心陈宁玉,这些年相处下来,感情自然是越来越好。

所以这孙女婿人选,也就成了问题。

“还得先把宁华嫁了呢。”

太夫人又头疼了。

第二日,她就早起不了。

张氏忙请大夫来。

大夫说是忧思过重,开了方子,叫她莫要多想,心境开阔些就好了。

张氏暗想,太夫人果真是怕三皇子看上陈宁玉呢!

其实,这算不得坏,不过么,也算不得好,这家里的人一旦跟皇家联系起来,总是比一般的官宦之家还是有些大起大落,也难怪太夫人担心。

姜氏带几个女儿去见。

陈宁玉看太夫人没有精神,坐在床边,红了眼睛。

倒不是她有多自恋,可是李常洛昨日突然出现,又只同她说话,总是容易叫人想歪,只是没想到还连累了太夫人,实在是过意不去。

太夫人道:“没什么,明儿就好了,你们这都过来,我倒不得休息。”

姜氏道:“咱们都担心您,岂能不来看看的?”

“这看完就走罢。”太夫人摆摆手,看一眼陈宁玉,“我好得很,只是起夜了几次,又有什么。”

陈宁玉想说什么,可又不知说什么,只握住太夫人的手。

太夫人笑笑,拍了拍她的手。

姜氏很快就领她们走了。

回到杏芳苑,陈宁柔轻声同姜氏道:“三皇子看着很年轻呢。”

姜氏好笑:“本来也才十七岁,你当多大呢?”

陈宁柔挽住姜氏胳膊,声音越发轻了,说道:“其实三姐嫁给三皇子也挺好的,不是?那可是皇上的儿媳妇,为何祖母不肯呢?”

姜氏忙道:“别胡说,你祖母不肯,自是有原因的。”

陈宁柔不明白。

姜氏叮嘱道:“这话以后千万别说了,被太夫人与你父亲知道,我可护不了你。”

陈宁柔越发奇怪。

那三皇子长得也算英俊,地位那么尊贵,怎么就不行呢?

其实姜氏私底下也觉得这是一桩好事,听说三皇子很得皇上喜爱的,怎么说,他们侯府与之结亲算不得坏,只她不敢违背太夫人与陈修罢了。

陈宁玉这几日都在惴惴不安中度过,幸好后来什么都没有发生,她倒是松了口气,太夫人也松了口气

到得十月,陈宁安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