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报喜的人到了府中,消息传到他的耳朵后,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原本,他心中的期望也不过是希望这个儿子这次参加考试,能中个进士,他就阿弥陀佛了,却没想到成绩竟然那样好,以至于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一时之间都有些不敢相信,最后还是身边的人提醒,他才回过神来。

第一个念头,就是报给老祖宗,让老祖宗高兴高兴。至于同样中了,而且名次还被三儿子靠前几个名次的四儿子,竟然让他自动忽略了。

可他没想到的却是,自家娘亲这一高兴,竟然高兴过头了。结果,府上就是一阵兵荒马乱。

当然,府上还有人是相当不高兴的,英国公夫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将她房内桌上摆的最名贵的那一套茶具给摔了个粉碎。

为什么?为什么那个混世乐王也中了?不是说这个考试能中的人不多吗?什么时候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也能轻松地中了,这让她情何以堪?

不仅如此,就算那个混世乐王也中了,可自家的儿子也中了,不仅中了,还要比那个乐王的成绩好一些,为何,官府的人报喜之后,自家的夫君和婆母只为那个不成器的材料高兴,却忽略了自己的儿子,难道自己的儿子不是他们嫡亲的孙子和儿子吗?为什么,这么偏心?为什么?

婆母竟然兴奋过度,笑的停不住了,活该,这个死老太婆就是活该,为何不干脆笑死过去呢?此时,英国公夫人心中的怒火,就像燎原的大火一样,熊熊燃烧着,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要说,以前这个继子让她只是觉得碍眼,可现在她心中则有了恨意,如果不是有这个继子的存在,老祖宗和自家夫君有怎么会忽略自己的儿子,她请了最好的先生教儿子念书,就是希望儿子不像京城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家子弟,只知道吃喝玩乐,可到头来,却没想到,养废的继子竟然给了她这样一个惊喜。

不,她决不允许这个继子永远夺了自己儿子的宠,让自己的儿子永远在阴影中暗淡无光,她绝不——允许。

太医来了之后,李老祖宗终于停住了笑声,英国公这才松了一口气,让老祖宗休息之后,这才想到,从接到喜信到现在,他还没有见到那个不孝子呢?既然有了参加殿试的资格,不在家中好好温书,这人又跑到哪里胡闹去了。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功名,就算这次殿试,成绩仍然是最差的,就凭这个进士资格,也可以谋一个出身,帮这个不孝子找点正事做,可怕的就是,这小子等不到殿试,就不安分了,要是再整出个什么事来,被取消了功名,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了,想到这里,他忙问身边的管家:“三公子人呢,马上将他给我找来。”

“国公爷,三公子一大早就出去了,小的马上就派人去找。”提起找人,管家前些年可是分外头疼呀,不过,这些年来,总算是好了一些,为何呢?为了寻找李三公子的踪迹,英国公府这几年专门培养了一批追踪高手,目的就是为了时时刻刻把握李三公子的踪影,李三公子闹出什么事情后,英国公府的人好方便善后。

此时的贡院门墙外边,也是一番繁忙的景象,每届秋闱后成绩出来后,都会在此地张贴得中的名单,此时长长的红榜前,就站满了看榜的人。

至于英国公府,或者其他有权有势的门第,为何会先接到报喜的喜信,而不用派人去这榜前查看,这也是身份带来的便利,每届成绩出来之后,自然会有一些机灵的,有路子的,在榜单没有贴出来之前,先得到消息,这些人被先一步,有选择的去报喜。

这些报喜人,就仅报喜这一项,一次就会得到这些人家的打赏,可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呀。

此时,与那些没有权势,成绩出来之后,只能自己亲自来看榜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成绩单另一侧的围墙边,来了几人抬着一张桌子,还有一些人手中拿着一些疑似书籍,到这墙边站定之后,为首拿着一把这扇,走路,有些摆来摆去的年轻公子哥吩咐道:“将东西都摆上来,今个本公子要大赚一笔。”

“是,三公子。”得到吩咐的随从很快将那书桌摆正,然后将那些书籍都堆到了桌子上,另一名护卫模样的人从怀中掏出一个布条,刷地一下,将那布条抖开,挂在了那书桌前,仔细一看,上面写着笔体鲜明的就、几个大字,“出售进士考中秘籍,欲购从速。”

“小四,开始吆喝吧。”说话的人是谁呢?能做出如此另类事情的人不是别人,真是京城名人李三公子,此时,他坐在书桌一侧,笑嘻嘻地看着那边看成绩的举子们,这次,参加考试的举子,有几千名,可取中的只有三百六十名,相比较而言,落榜的可是一大堆呢!这两日,日子有些太无聊了,又不能去见窦姑娘,那总要找个事情消遣呀,这不,出售进士考中秘籍,是个多么具有创意的主意呀!试想想他李三公子这么不学无术的人都能的中,不用说,一定是秘籍的功劳。这是多么好的榜样呀!

“大力出售进士得中秘籍,初级每本一两银子一本,中级每本十两银子一本,高级每本一百两银子一本,预购从速,过期不候,各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小四喊过几声之后,示意身边的其他人也开始招揽生意,但心中却在腹诽,他想过自家公子中了进士后千万种反应,却没想到,公子竟然被刺激成了一个奸商,贩卖得中秘籍,天知道,这秘籍,不过是公子从书局中搜了几本书,随便地东抄西拼了几句,就开始让人印出来,摆出来卖了。

------题外话------

实在抱歉,又食言了,实在是柳絮今年的运气不好,事情特多,生病,我奶奶病重,国庆前后向单位请了半个月假,回来本来打算12号以后正常更新的,结果回来单位上全是事,盘回家时还丢掉了,修改的钦差的那个文的稿子全没了,现在出版编辑一天几遍催着要稿子呢,我都狼狈死了,20号后一定正常更新,网站编辑也在催更,悲剧,坑爹的我呀!

正文 116,给个糖吃,皇上看景

小四这个一吆喝,还是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特别是那些参加秋闱,落第的举子。

原本还萎靡不振的样子,一下子就像活了一样,涌了过来。

接下来,就是一番兵荒马乱。

这些落第的举子,虽然有些人参加考试,等到现在,身上的银钱已经囊中羞涩了,可许多人也抵抗不了秘籍的诱惑。

就算掏尽身上所有的银钱,总要买一本秘籍看看。

就算有个别不买的,也免不了上前凑凑热闹。

这些人之所以这么有购买欲,也与李三公子这个活招牌有关,在京城住了一段日子的人,就不会不知道李三公子这位京城名人。

现在红榜已经出来了,比起考试的前几名来,李三公子的成绩那可是有目共睹的,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竟然考了那样好的成绩,其中如果没有什么猫腻的话,一定是有什么捷径的,所以,这些落第的举子们对现在正在贩售的秘籍能不好奇吗?

不仅这些没有考中的好奇,想看看这个秘籍,等三年后再试,那些考中的,也对李三公子的成绩保持怀疑态度,自然也想看看这秘籍到底是什么东西。

“别急,一个一个来,一手交钱,一手拿书。”这书桌太小,桌前堵的人太多,一时之间,就成了贡院外一景。

在贡院对面,有一座酒楼,这酒楼正对着贡院这边。

此时,这楼内靠窗的地方坐着一位六十多岁,很有威仪的男子,他从名单出来时,就留意着这边的动静,此时,看到李三公子贩卖秘籍的盛况,向站在他对面的一中年男子道:“那是怎么了,都挤在那边做什么?”

“微臣这就派人去查。”旁边站的这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今科秋闱的中考官,礼部尚书冯大人。

看坐在窗前的皇上没有反对,冯大人忙走出包厢,对立在门外的随从之一道:“马上去看看,贡院门前,那些人都凑在一起做什么。”

“是,大人。”随从领命后,急急地下楼而去。

冯大人又重新回到了包厢内,这次,秋闱,他可以用项上人头保证,绝对没有什么弄虚作假,考场舞弊的事情在内,可没想到,皇上竟然在成绩出来的日子,到这里来看风景。

虽然问心无愧,可他还是希望贡院那边不要闹出什么乱子才是。

且说贡院这边,由于购买秘籍的,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大圈,外边的人怎么挤都挤不进去,这可急坏了英国公府前来找人的人。

他们家三公子呀,永远就不是个可以消停的主,这不,刚中了进士,就闹了这么一出,而且还闹的这么大。

这时,人群中让人侧目的一幕出现了,咋了?

原来,有一个举子,看年纪,已经五十多了吧,这次又没中,没中也就罢了吧,偏偏这人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想的中。

无奈这人这些年来,一心只读圣贤书,家中贫困,这次参加考试的学费都是好不容易才凑齐的,等到考试完后,身上基本就没钱了,实在凑不出一两银子来。可这举子又不甘心失去购买秘籍的机会,所以,这人干脆扑通一下跪倒在李三公子脚下,抱住李三公子的腿哭号起来。

这一哭嚎,将在场的许多人的目光都引了过去。

“乖,别哭呀,这么大的人了,你还哭什么呀,要哭也是对考官哭呀,你对本公子哭做什么,乖呀,不哭了哦。”

李三公子见状,并没有一脚将这举子踢开,任凭他的鼻涕,眼泪一把抓地全涂到了他的衣袍下摆上,然后蹲下身去,摸了摸这举子的头安慰道。

在场的人见状,都想晕倒,试想一下,一个五十多的老头,胡子都快白了,李三公子却摸着人家的头,让人家乖,不要哭了,这场面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可人家哭的事想要秘籍呀,你不发话赠送秘籍,人家只好继续哭呀。

“乖,别哭了呀,再哭,嘴巴就歪掉了呀。来本公子给你一颗糖吃,有糖吃的孩子不哭呀。”李三公子从怀中摸出一颗糖来,顺手塞进了这举子的口中。

当下,这举子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差点被这糖块噎着。人家不要糖呀,要的是秘籍呀。

终于还是有个人看不过眼,将自己手中买的书,塞到那举子的怀中道:“别哭了,这书送给你看好了,读书人,竟然在大街上哭哭凄凄,成何体统。”

就是,这时,购买秘籍的其他人脸上也露出了不屑之色,这人这么大年纪了,还没考中,采才学不够也就罢了,竟然连读书人的风骨也没有,就算有了秘籍,下次考中了,又有什么脸面为朝廷出力,为百姓做主。

那举子书到手了,也觉察到其他人不屑的目光,也顾不上其他异样的目光,起身就抱着那本书,推开人群而去了。

这边闹剧刚结束,英国公府的下人们终于挤了进去。

“三公子,国公爷请你马上回府,有事找您。”

李三公子正为自己的主意能有这么多人捧场,暗自得意呢?来人一说,也不想在这个日子跟老爹对着干,当下恋恋不舍地看了一下,还剩着一半没有卖出的秘籍,这些秘籍,他走了,可没有他的亲笔签名了。

可惜,可惜呀!

“小四,剩下的这些就交给你们了,售完为止,公子我先回府了。”

“是,公子您快回府吧。,小四保证,将它们买的一本都不剩。”小四巴不得自家主子先回家去,他总觉得自家主子好不容易中了一个进士,就买起进士的中秘籍来了,未免太高调了,这要是引起其他的麻烦,可就不好了。

“嗯,那就好,公子我在府中等你。”李三公子站起身来,这些没有的中的举子自动让开一条路来,他一手摇着折扇,一边上了一边的马车,快速向府中而去。

从头到尾,李三公子都没发现,他的所作所为竟然被人给盯上了。

片刻后,对面酒楼包厢里有一人跪在那威仪男子的面前禀道:“回皇上的话,贡院那边是刚的中的进士李梦阳三公子在售卖进士的中秘籍。”

“李梦阳?这个李三,他这次竟然中了进士,冯大人是怎么看的?”皇上唇角带了一丝笑意道,他当然知道李三这个混世乐王,想想这孩子从小到大闹出的事情来,他每次听了,都有些哭笑不得。

正因为哭笑不得,才给他这个皇帝也提供了一些放松的笑料,这也是他为何抱着纵容的态度看那孩子的缘故。

原本,他听说这孩子竟然浪子回头金不换,要参加秋闱了,以为这孩子知道马上要成亲了,收敛起来了,却没想到,这才安生了几日,又搞出这样的事情来。

“这——皇上,微臣可以用项上人头保证,李梦阳的中,臣绝对没有徇私舞弊。”冯大人忙表明自己的清白。

“这么说来,冯大人也认为这李梦阳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的中的?”

“这个——”冯大人头上的汗就下来了,虽然他可以保证自己与这个李三的的中没有任何关系,可不能保证其他人也没有动什么手脚,更拿不准这个李三到底有多少斤两,最郁闷的是,这李三还有参加殿试的资格,如果殿试时,皇上亲自一考,这李三答不出来,露馅了怎么办,他现在要是回答的不对,那可就是欺君之罪呀。

好在皇上还算仁慈,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下去,将目光转到了跪在面前的随从身上。

“——进士的中秘籍,书呢?拿来让朕瞧瞧。”

“是,皇上。”这随从闻言,马上恭敬地起身,将刚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的书送到了当今皇上的手中。

当今皇上接过手中的书,随意地翻了翻,才开口道:“看起来,倒是有几分意思,只是这书,从写成到印出来,至少也得五六天吧,难不成,这成绩没出来,这李三就知道自己会中?”

李三公子上了马车之后,才知道李老祖宗因为自己的中,高兴过头了,竟然笑的停不下来,最后请了太医扎针才治好,也担心李老祖宗的身体,赶了马车就急急地向府中而去。

进了府门,就下了马车,向李老祖宗的房中而去。

李老祖宗由于先前大笑浪费的精力过甚,李三公子进房时,她正在沉睡。

李三公子问了身边侍候的丫鬟几句话,得知李老祖宗并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坐在祖母的床前,注视着李老祖宗的面容,心中却另有一番滋味,他没想到,自己不过就是考中了一个进士,竟然让老祖宗这样高兴,如果早知道这样,他就应该早点去考才是,只是,从前,好像没有人提过让他去考取功名,这次,还是窦姑娘的功劳。

想到未来的娘子,他的心又一下变的香软香软了。

这时,琴儿进房来,给李三公子使了一个眼色,李三公子见状,到了隔间问道:“何事?”

“回公子的话,窦姑娘派人送来口信,请公子帮忙。”随即低声将口信的内容说了。

“知道了,这事不要外传。”

想到未来的娘子求自己办事,李三公子又眉开眼笑起来,吩咐琴儿好好照顾老祖宗,就起身出了门,打算出府,去找两位太医。迎面正碰上府中的总管,在身后喊道:“三公子,国公爷请您到他书房去呢。”

李三公子脚下只顿了一下,却没有回头,向府外而去。

------题外话------

字数太少,实在写不了什么,只是这几天实在没时间多写呀,悲催呀!另外,钦差相公仵作妻那文等柳絮改完后,重新发一次,以前看过的,还有没看过的亲再去看。

另外,推荐好友古乔的新文《非常闺秀》一夕之间由战地记者变成口不能言的书香闺秀,从枪林弹雨到深宅大院,爹早亡,娘出家,没人疼也就罢了,还处处被人算计,前世胆大心细、果敢睿智的她,今生又岂容他人肆意践踏!

感兴趣的亲们可以收藏一下,支持一下。

正文 117。找医无门,是你做的

半刻钟之后,英国公的书房传来东西破碎的声音,茶盅的碎片躺在地上,发着冷幽的光,英国公在书房里等儿子来报道,结果,左等右等,没有等到人影,找人一问,才知道那不肖子被找回来,只在老祖宗那里坐了片刻,根本就把他这个爹忘到九霄云外了。

他能不生气吗?

这个不肖子为何就不能让他省省心呢?

书房的门被推开了,英国公夫人走了进来,吩咐身边的人把地上茶盅的碎片打扫干净,然后来到英国公身边温婉地道:“国公爷,阳哥儿一向就这个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何必能这么大的气呢?要是气着了,让妾身着心里——这心里——”英国公夫人虽然不是年轻姑娘家了,可这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哎!好在四哥儿还算是个省事的。”英国公也知道那个不肖子不在眼前,就算他再气的不成,也气的是自己,看到自己的继妻,不免就想到了另一个儿子。

英国公夫人闻言,眼睫低垂,心中暗恨——为何只有这个时候,自家夫君才能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果不是她刻意将那个继子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国公府那里还有他们母子的容身之处?

李三公子出了英国公府,并没有耽搁,先去了秦太医家。

秦太医家距离英国公府的距离并不远,也不过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李三公子就到了秦太医家的大门口。

李三公子这么多年在京城胡作非为,最大的好处就是熟知京城的人和事,找起一个人来,不费什么功夫。

秦府并不大,所以大门与京城许多世家官宦家的大门相比,就显得寒酸了许多,此时大门紧闭。门前也没有什么来往的行人。

李三公子上前,用手指扣了扣上面的门环,门里面就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道:“来了,来了。”

片刻后,门从里面打开了,探出一个有些苍老的容颜。是个大概五十多所的守门人。

“去,禀告你家老爷一声,就说李梦阳求见。”

“这位公子,实在对不起,我家老爷今日不在家,出诊去了。公子如果有什么事的话,请晚间再来。”那守门老头上下打量了一眼李梦阳,开口道。

“不在?那等你家老爷回来了,告诉他一声,离三在鸿运楼等他。”

“是,等我家老爷回府后,小的一定告知我家老爷。”这守门老头应完就想关门,却被李三公子的手给挡住道:“告诉秦太医,别想着躲,想想他的宝贝胡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守门老头闻言,脸上的神情一僵,但又很快挤出一抹笑来:“三公子说笑了。”

“本公子这么巴巴地来,你看我像说笑的样子吗?别忘了把本公子的原话告诉你家老爷,现在,你可以关门了。”

李三公子说完,身子向后退了一步,这守门老头动作稍微有些踌躇,最后才慢慢地将门关上了,一点也不想先前那样急切。

等秦府的门彻底关上后,李三公子却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站在门前,用手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然后才大踏步向薛太医的府上而去。

与此同时,秦府守门的老头关上大门后,小跑步向秦府的书房而去。

其实,秦太医从崔家回来之后,并没有继续出诊,他倒不是猜到李三公子回登门拜访,而是几年前,李三公子剪了秦太医最宝贝的胡子后,给秦太医和秦府的人留下了心理阴影,最后,秦太医对府中守门的老王头下了一个命令,那就是——以后李三公子上门不准这个混世乐王进门,就说他不在。

虽说这事都过去几年了,可这守门的老王头记性很好,可是记得牢牢的,再加上,李三公子本就是京城的名人,许多大户看门的人都认识他,更别说他今天上门还很难得地报出了他的大名,让老王头想忽略都难。

虽然老王头将李三公子给挡在了门口,可他却没忘了去通知自家老爷一声。

果然,秦太医回家后,本在他的药室里鼓捣手边的药,听到老王头的禀告,手当即就顿住了,李三这个混世乐王今日怎么找上门来了?不是说他这次参加秋闱中了吗?既然中了,不在国公府大肆庆祝,跑来找自己做什么。

重要的是,这李三找自己会是什么好事吗?怕的就是不好的事,他的胡子可是好不容易重新长成美须的。

尤其李三还丢下了威胁的话,他不去那个鸿运楼也不成呀,躲是躲不开的,哎!

秦太医此时倒是没有把今日在崔府看诊的事情和李三公子联系起来,虽说他也知道李三公子和窦子涵定了亲事,可他绝对没有想到窦子涵竟然会怀疑他和薛太医对崔老祖宗看诊后下的诊断结论。自然就不能把李三公子的行为与崔老祖宗的病联系起来。

既然躲不开,秦太医只好愁眉苦脸地打算晚饭后去赴约了。

薛太医的府上距离秦太医的府上那可是隔了七八条街的,距离可不近。

这是窦子涵第一次求李三公子办事,虽然李三公子对崔老祖宗也没有什么观感,可秉持着爱屋及乌的心态,他对崔老祖宗的身体健康还是极度关心的,毕竟,这崔家,对他未来娘子最好的就是这老太太了。

抛开这一点,再过四个多月,他就要和窦姑娘成亲了,如果这老太太有个三长两短,那作为嫡亲的外孙女,窦子涵可是要守孝的,这怎么成?他都觉得现在这几个月都等不及了,如果让他再等,那还憋死他。

救命如救火,抱着这种心态,李三公子那能不着急,明知回府没去见老爹,会让老爹生气,也顾不上了。

李三公子也没有骑马,毕竟在大街上骑马要是奔跑的话,还容易惹出事端,还不如他用自己的轻功去薛府。

薛太医虽然是太医院最年轻的太医,但薛府却是医药世家,所以,薛府比起秦府来,明显要富贵地多。

薛府的守门人到没有像秦府那样,刻意将李三公子挡在外边,只是,薛太医也不在家,他从崔家出来后,直接去了魏国公府,也没在家。

李三公子只好继续赶往魏国公府,魏国公府对李三公子来说,更熟了,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魏国公府就是英国公府的邻居。

这样的话,就算李三公子会轻功,薛府到魏国公府的距离还要比到秦府更远一些。可想而知,李三公子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那个郁闷呀!

但更郁闷的是,当李三公子花费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到了魏国公府时,却被魏国公府的人告知,宫里的茗画郡主病了,薛太医被宣进宫去了。

天色都晚了,李三公子也饥肠辘辘了,没什么事,他也不能随便进宫呀,现在只能先去鸿运楼去看秦太医到了没?只要找着一人,就算他用用手段,也要帮窦姑娘找出答案来。

李三公子站在魏国公府的大门口,正碰上府中出去采买的一个管事。

“三公子,您站在这里做什么,府中应该开始用晚膳了吧。”虽说,李三公子这个主子平日里的行为让他们这些做下人的很头疼,可李三公子在英国公府下人心目中还是很有亲和力的。

“哦,知道了。”

李三公子虚应了一声,又拔腿向鸿运楼走去。

崔府崔老祖宗还在继续沉睡,现在房中只余下窦子涵和崔四姑娘还有几个丫鬟守着,崔大夫人要处理府中的其他事情,自然不能一直守在崔老祖宗房中。

至于崔四姑娘,窦子涵这个外孙女都守着,她这个亲孙女怎么能不守着呢,如果回房休息,传出去,可对她的名声不好。

先前,她坐了几日牢房,还被南平侯府退亲,名声本就受损了,如果还传出一个不孝的名声,她的亲事就更困难了。

崔二夫人和崔三夫人则是打算晚上再来替换窦子涵二人,此时,就先回自己院子里安排自己房中的事情去了。

至于崔家的几个男丁,此时都在外间神色凝重。

崔大公子面无表情,崔三公子身子歪斜着,一点坐相都无。崔二老爷难得地没有去外边谈论风月,只是神情呆滞,不知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