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嘉一扬眉:“这是自然。”

胤礽有一个特点,与康熙很像,就是仔细。以前不理会这些细务还罢了,如今正好跟老婆说到了,气氛还好,也就略想了一下,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些门道:“蛋黄莲蓉馅儿的,可以赏出去,不要太多,多了就显不出金贵来了,叫膳房仔细些,今秋之前不可把方子漏了出去。汗阿玛那里多进些,”品味了一下味道,“汗阿玛应该喜欢的,其余的,按身份给…”

淑嘉:他笑得好奸诈!

然后,是悄悄地命做了月饼模子,共两种,一是‘毓庆宫谨进’一是‘毓庆宫制’,前一种专进皇太后、康熙处,后一种就是馈赠佳品了。非但各宫主位处有,连独自在家的大福晋都得了,尝到甜头的皇太子也是个讲理的人他对他大哥越发显得好了,好得显得有点儿软弱。

至少,一向跟太子互别苗头,总认为太子很二很矬的大阿哥是这么认为的:老二他萎了、萎了!

塞外行营的人都得了皇太子的东西,除了康熙,其他人得的并不算贵重,也都有新式月饼,当然还有各处贡上的鲜果。不过,很有人情味儿。

但是,大阿哥坚决不这样认为。他的脸上带着怪异的讪笑,看着他爹说老二送大家的月饼好吃吧?一脸感动相,胤禔更不舒服了。切~老二就是怕了!看吧,汗阿玛这次带了索额图和明珠两个人来,但是明显的,跟明珠说话的时间比跟索额图说话的时间多多了!

康熙不知道他大儿子正在心里说他宝贝太子的坏话,他正在感动着。

胤礽如果想做一件事,倒还真是有模有样,给康熙送了各种馅儿的月饼与水果不提,还写了封情深意切的信,特意说:‘宫中诸人皆安好,又有奉石榴二十篓,不知可还够用?又有,儿子手制新式月饼奉上,皇太后祖母尝了月饼,说味儿还好,不知合不合阿玛口味…随附给哥哥兄弟们也尝尝。是儿子媳妇…总想吃奇怪的东西,嬷嬷们说孕妇常这样,起初不以为意…觉着这个好吃,阿玛许就爱吃了…做了送来…’

最后扭捏地说我不会和面拌馅儿,可那模子上的字可是我写的他们刻的,还有,进上的月饼,那是我亲自把面团儿按到模子里的,也算是我做的!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康熙看了信就笑翻了。

擦擦眼角的小泪花,康熙揭开点心匣子,香气扑鼻,康熙不由吸了吸鼻子,真香!咽了咽唾沫,掂起一个,掰开了一尝,甜中带咸,初时有些怪异,但是味道很美!魏珠连忙使托盘托了热茶毛巾,康熙在托盘里放下啃了一半的月饼,擦擦手,喝了口茶,然后…继续吃。

吃完了,清清嗓子:“这一匣子收起来,”又看另一匣子,是一样的月饼,满意了,“这个放好,赐蒙古诸部宴的时候,朕要用。”

提笔写信,又放下,问:“都还有谁得了这月饼?”

梁九功从旁道:“哎哟,奴才问过东宫派来送东西的人,道是一共有两种,一种是您和宁寿宫里的,另一种花纹儿不一样…随驾的阿哥们得了,索相那里也有,其余…倒没多少人得了,宫里主子们都有,大福晋等处也有,又裕亲王、恭亲王那里也有,再就是东宫詹事府僚属得了赏,原先的师傅也得了些…太子妃给石家也赏了点儿。就这些了。”

康熙满意了,儿子越来越懂事儿了,满意地回信:‘…很喜欢…’

倒叙完毕

宫中不知塞外事,欢宴月圆夜。

淑嘉笑道:“您看上边儿,也有记号儿的。”又指记号给佟妃看,两人认了一回。荣妃道:“要不怎么说太子跟咱们太子妃小日子过得蜜里调油呢,这么有灵性,又会过日子,我都喜欢了。”淑嘉脸上一红:“我就是…这会子想吃这些。”

话题转到孕妇经上了,皇太后找到了话题:“我昨儿梦到了月亮,不知道是不是应了这个孩子?”

老太太,梦太阳梦月亮要孩子的妈梦到了才灵的!还有…您真是梦到了月亮不是月饼?蛋黄馅的那种?

皇帝不在,大家一方面是不用太拘束了,女人们开始叽叽喳喳了。另一方面也无趣得很,很快,小孩子们看了一回兔儿爷,兴奋了一阵之后…透支了精力就睏了。睡得最快的是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两个男孩子,两人正在活泼好动的年纪,追逐了一阵儿,又鄙视了一下毓庆宫大阿哥蔫蔫的样子:“唉呀,你是男孩子,得多动动才有精神。”还抢了皇十三女手里的月饼把她逗哭,又还给她,最后终于累了。

瞌睡是会传染的,小孩子们相继打盹儿了,宫妃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可以很长时间接触已经搬离了的孩子,皇太后老人家,吃多了一点儿也睏了,正好散场。

毓庆宫的家宴,才刚到开始的时候。

算来宫里的成年男丁,只有皇太子一个。偏偏老太太周围的宫眷们,大多数是他庶母,他得回避。而裕亲王等近支亲属,还有伴驾还去的,拢共也没几个人陪他。

所以当淑嘉带着李甲氏、李佳氏还有两个孩子回来的时候,磕完头就被迫回避的胤礽是相当高兴的。

淑嘉此时的心情又有点不好了。李甲氏、李佳氏是作为她的侍从跟着去宁寿宫的,以前呢,这俩人因为各种原因困在撷芳殿不得出门儿,今天不能不让她们、尤其是她们的儿子露个脸。

宁寿宫开家宴,总不能让皇太后见曾孙(还是唯二的俩曾孙)、太子不见儿子吧?

然后,淑嘉猛然想了起来,这两个侧室,在编制上、规矩上,是要给她当服务人员的,也就是说,她其实…应该把她们带在身边的。如四福晋,到宁寿宫请安的时候就带着宋氏,李氏当时正在做月子。不过那时候正在修撷芳殿,太子妃不带侧室还算有理由,这以后?

八月十五的,遇上这个事儿,实在是…有够让人讨厌的。淑嘉发现了,现实它就是个大后妈,每每在你高兴的时候,给你兜头浇盆冷水!

一家人团坐,胤礽觉得生活很美好,妻贤且不丑且跟他有共同语言,妾…虽然不新鲜了还有点人老珠黄,但是他有儿子。笑着举杯:“连日事忙,竟不得一家团聚。”大家一起举杯。

淑嘉在听到‘一家团聚’的时候就有些,心不在焉哪怕不算小老婆,那两个也是他儿子。如果胤礽把儿子不算成一家,淑嘉心里又要有另一种别扭了。

胤礽与淑嘉是一排坐在上首的,此时歪头看她:“是酒么?你现在不能喝酒,在宁寿宫也喝了?”又看向李甲氏、李佳氏,“你们是跟着太子妃的人,都怎么伺候的?”他这话是有原因的,往常红袖等跟着的时候都没出过事儿,这次貌似有点不妥,当然要怪这两个新手,你们还都生过俩孩子呢,怎么能这样?

淑嘉眨眨眼,咧了好大一个笑容:“不碍的,没喝,不用怪她们。”

胤礽这才作罢,又看了两个小老婆一眼,都有点楚楚可怜的味道。唔,这儿还有人在盼着我呐,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太子非常得意。不过!不过…这是八月十五!大节!老婆为这个节怀着身子还在忙,他还因此得了汗阿玛表扬,做人不能没良心、没规矩。太子殿下毅然踏进了老婆的屋里,当然要跟老婆一起过。

与此同时,塞外。

赐宴,巡幸塞外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笼络蒙古,康熙像天下所有得瑟的爹一样,非常不舍又非常骄傲地拿出一匣子月饼,切成小块儿,给大家分享。一匣子一共十二只月饼,还不很大,那么一小块儿,味儿是不错,就是太小。蒙古诸部、旗、盟的王公台吉们刚尝着味儿,就没了。

还要觉得很难得。因为皇帝跟他们得瑟:“这是朕的太子手制进给朕的,很好吃!”还让太监展示了一回上面的满汉合璧的文字,说是他儿子写的。有机灵的开始拍马屁,说“皇太子至孝啊,大皇帝对大家真好啊,把这么好的东西拿来给咱们。”

大阿哥听得心里抽啊抽,还得跟着陪笑。九阿哥跟八阿哥关系不错,但是对老大就没什么敬意,跩个屁!你哪点比得上我八哥?还在八哥那里摆架子!真以为你已经当皇帝了?一副‘我拿你当贤王看’的嘴脸,你以为你是谁?

余下众人各有心思,场面话还是要说的。胤祉道:“儿子阅遍古籍,未曾见此制法,很是新颖呢。”胤禛只说:“滋味不坏。”大阿哥也跟着哼哼了两句。索额图心里得意,太子不在跟前又怎么样?东西一送,你们在皇上眼里还比不上一块儿月饼!

明珠坐索额图对面儿,一看他的更情就知道他不想好事儿。明珠开始唾弃自己:我怎么跟这个二货当了几十年对头?他越来越蠢,我居然还没扳倒他,要反省、要反省。阿米豆腐。

九月里,康熙带着两耳朵蒙古人对他儿子的夸奖回来了,特别高兴!行围收获也不小,等到他回来之后,第一件事,见儿子,第二件事,带着儿子见老娘。狠夸了一回太子,皇太后也乐:“皇太子很好,太子妃也好。”

康熙问胤礽:“是么?”胤礽面色诡异地道:“倒是不吐了,成天想吃奇怪的东西。儿子…看她吃,有瞧着好的,尝两口,觉得不错的就叫底下人去做,有些进了皇太后祖母…”

皇太后抢先接口:“都好吃!”

你们是皇城吃货二人组么?至尊父子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得知未来的嫡孙没事儿,康熙大度得很,行围所得之物悉命毓庆宫先行择拣,特别吩咐:“兔皮不给,太子妃所用之物,毋以兔皮为之。”

好细心!淑嘉头一回真正被康熙感动了,他确实是个细心的皇帝。嬷嬷们知道孕妇最好不要跟兔子沾边儿很正常,皇帝知道还想到了,你就不能不感动。

我也不白拿你的,我给你个好儿子就是!淑嘉暗下决心。她如今与胤礽基本上什么话都能说了,有时候你得承认,怀没怀孕、有没有孩子、相处了多长时间这些对夫妻相处都很重要的。

比如淑嘉借各种机会,就很问了许多原本不知道的朝廷局势,夫妻俩当然要讨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就如这回中秋节,淑嘉与胤礽说起给某家什么什么东西的时候,胤礽如果心情正好,也会说到这家家族很大,要多赏一些。

如果淑嘉说,马上某某的妻子、母亲要生日了,等。这要赏些东西下去。然后,就有可能说到这个官员,胤礽会有点点评,渐渐地,不着痕迹地接触到了一些政务。知道某人办过什么事情,胤礽认为他怎么怎么样…

淑嘉越来越觉得,也许,胤礽能熬到最后…她与他是一体,一定要达成他的心愿。

马上,她就不这么想了。

三福晋、四福晋连袂而来。笑意盈盈,来了就先谢毓庆宫的月饼:“头前都没吃过这样儿的,着实不错。”然后送了贺礼,她们两个都随丈夫去了,自然有收获的。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福晋、四福晋羡慕太子妃怀孕,太子妃羡慕她们不用愁未来。说了一会儿话,两人告辞,直到这个时候,淑嘉的心情还是非常好的。

衣食饱暖思X欲,不幸老婆在怀孕。

这是太子殿下的真实写照,好在,他还有小老婆…味道,在已经很饿了的太子眼里,也变得能下咽了。看不见就算了,八月十五忽地看见了,在禁欲挺长时间的太子那里,不由有点意动。

不过,才禁了一个月,是不是不厚道了点儿?太子的心思摇摆不定,终于,九月里,康熙回来了,手上的事务交出去了,太子有点儿想了…

淑嘉想,她听到崔太监的小道消息:“太子问撷芳殿哪个方便。”的时候,她的脸是青的。其实,她只是微微变色而已。崔太监见好意已经带到,又悄悄跑去当差了。

回去就看到太子爷似笑非笑的脸:“太子妃怎么样了?”崔太监心里咯噔一声,陪笑道:“太子妃用过了点心,正在看书。奴才想…晚间爷要是晚了,总不好叫双身子的人等着不是?太子妃安歇了,大家才安心呐。”

胤礽的脸很扭曲:“哪个叫你多嘴的?!”崔太监抱头,还好,他的头现在是安全的。

太子殿下事后想,他真是来对的,做个好人是对的,可以听到老婆的情话。

当太子妃用惊喜的眼光看着他,然后被他调戏:“是在等我么?怎么不睡呢?睡不安稳么?”还是没我就睡不安稳呢?

淑嘉有小腹已经凸起了一些,双手按在小腹上,又垂下了头:“也没什么,睡着倒好,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看着你,心里踏实。”

对一个MM说:我想和你一起睡觉这是流氓。但是,如果说的是:我想和你一起起床你就是徐志摩。

皇太子被太子妃成功地KO掉了,感动地、小心地把耳颈泛红,双后放在小腹上,泛着母性光辉的太子妃圈到怀里,低头小声说:“以后咱们天天一块儿起。”

皇太子就这样把自己打包卖了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情圣了一把…

第79章 太子妃的时间账

饱经应试教育荼毒过的同学为了写作文,都会背各种名人名言、先人事迹来为言论文作论证,其中一条就是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刚背的时候是扩充了知识,后来是背得烦了,现在看来这些东西不管是真的还是伪造的,还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太子妃就成功地用两百年后的徐志摩TX了两百年前的太子爷,效果还不错。

中秋之后,胤礽依旧见不着他的侧室们。如今撷芳殿的工程已经停了下来,不敢再乱动,摊子却还铺在那里,撷芳殿的人进出都不容易。再者,康熙要回来了,胤礽一思及老大跟着康熙还不知道都做了什么,就立意要把朝中的动向再重新梳理一回,等康熙回来,一定要比老大更出彩才行。

皇太子频频召见留守大臣,把近期的事情都写了简报,又择要背了一些重大事件,再回来召询了宁寿宫中人,把皇太后的情形也了解了一下,准备好了等康熙来考。其实宁寿宫的事情不用问别人,太子妃就了解:“皇太后祖母自己说的…如今胃口也好,入秋之后天气凉爽,睡得也香…”

第一手情报到手了,比召卢云来问还清楚呢。

另一方面,淑嘉也有了危机感。姨娘不只是用来打帘子的,小老婆也不仅仅是用来守屋子的。她是太子妃,这些都是她的奴才,却不能随意处置了。怀了孕的太子妃确实憋屈了。

把人家母子几人一起人道毁灭了,那是贾南风这样BH的太子妃才能做得出来的,胤礽又不是司马衷,顶上还有个康熙。再说了,只要有康熙在,没有了李甲氏,也会有李乙氏、李丁氏…

还不如留着这几个,装门面也是好的,装贤惠也是好的。留下吧,花多了,就是花海,谁还会关注哪一朵长什么样儿呢?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不会干掉,那是因为…它已经不能算是水,而是海的一部分了。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喜欢一个,我就给你俩,早晚让你审美疲劳了。话是这么说,心里还是不舒服的,但是…胤礽已经做了初一,淑嘉就要做到十五,你敬我一尺,我就要敬你一丈。

侧室们如今偏安于撷芳殿,已是深秋,正是各种疾病爆发的另一高峰期,毓庆宫大阿哥病了,李甲氏得照看他对于这一点李甲氏毫无怨言,甚至在李佳氏投来羡慕的目光的时候还略有点感激太子妃了。

太子妃要是生下个儿子来,她的儿子是没法儿比的,不如老实把儿子养大了,日后至少也能封个王自己也能享享儿子福。要是太子妃生了个闺女,她的儿子保不齐就要被抱去养,更要趁此机会跟儿子联络联络感情。

至于李佳氏,她连丧两女,打击太大,自己也病了。

淑嘉索性做个好人,叫来崔太监:“撷芳殿那里,李甲氏育有二子,也是一件功劳。李佳氏的女儿没站住,没功劳也有苦劳。你去跑趟内务府,就说是我说的,是不是能给她们把份例给添一添?若是不合规矩,从我的份例里批出两分来给她们添上。”

太子妃因其地位的关系,说话比较有力。崔太监打了个千儿,歌功颂德:“哪能分了主子的东西呢?给内务府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呢。主子慈悲,奴才这就去。”

太子身边的心腹太监带着太子妃的命令来的,内容完全合理合法,内务府是不敢扯皮的。让他们扣了太子妃的东西给撷芳殿,就算是有太子妃的话,他们也不敢呐!只好打报告、备案,给撷芳殿添东西,反正是把皇帝家的钱花到皇帝家的人身上,他们犯不着心疼、背黑锅,直接走明路多好。

内务府关于宫中各人的待遇问题是这样处理的,在最初调整的时候,肯定要上报让上头知道,后面就按月发放不用等大BOSS签字了,撷芳殿待遇问题,是初次更改,要报的。如今康熙不在,这些事情要往上报,总要过太子的手的。

胤礽理所当然地看到了,把这一本折子单拣出来放到一边,处理完了其他的事情,把折子一揣,拿到后面找淑嘉:“这是你叫的?没的费神。”

“我还嫌想起来得晚了呢,这些日子事儿多,竟是耽误了。她们两个服侍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总要抬举一下她们。”

“那你就传话给内务府了?”

淑嘉一笑:“前头也没个例,我也不知道给她们多少算合适,宫里规矩大,不好胡乱吩咐,内务府是办惯了事的老人了,索性都交给他们了。”

“凭你给多少,都是赏下的,谁还有话说不成?”太子现在对家人上心了,不过这个家人目前算来只有三个:皇太后、康熙、老婆,其他人,太子爷不太丰沛的情商暂时还照顾不到。

“那不一样,我私下给了,是我得了贤良名声,这不好。内务府给她们添了,也算是走了明路,叫大伙儿都知道。况这本是有道理的,何必官盐当成私盐来卖?”

胤礽不以为意:“这倒也罢了。我看照贵人的份例给李甲氏,李佳氏那里照原样翻一倍就是。你不用再为她们伤神了,仔细你自己的身子。”

淑嘉肚里惊讶,贵人的份例?贵人的待遇大部分比皇子侧福晋要差一半儿,也就是说,皇太子殿下的眼里,即使李甲氏给他生了现在唯二的两个儿子,孩子娘的还是没多少地位的。那生的可是儿子!

介绍一下皇子的老婆制度,大老婆,称福晋,当然是皇帝指婚的,手握指婚之旨,上得了玉牒入得了族谱,老公有明确职称的如太子妃还有上岗证拿。小老婆,就分好几种,最高的是侧福晋,同样玉牒有名,出身也是八旗秀女,但是,侧福不是好当的。

八旗秀女指婚,目前为止,除了嫡福晋,康熙还没给自己们直接指个侧福晋的,都是侧室,比侧福晋的待遇差很多,顶多算个庶福晋,皇子家的叫得好听一点称为庶妃,再次一点的是包衣出身,

而侧室想要做侧福晋,在目前的情况下途径有二:一、康熙指婚的时候就定名份,二、皇子给他爹打报告爹,我要给这女人升职,原因如下bulabula。

撷芳殿里人的名份问题,那是需要太子去打报告给康熙的,在名份问题上,太子与康熙的观点是一样的:因礼而封而不能因爱而封。况且好几年过去了,爱也不剩什么了。数数康熙的后宫就知道了,主位们,除了德妃,基本上都是八旗的,皇后、皇贵妃、贵妃更是重量级出身。就是德妃,也是生育有功,三子三女,家世差一点的荣妃,也是生了一堆的孩子。

可以说,康熙对女人的地位,主要看两个方面:家世、生育。别的标准,没有!再漂亮都没用。胤礽也袭承了这一观点,太子妃的位置,稳如磐石。在宫中的地位稳、在太子心中的地位也很稳。

关系很好的皇太子夫妇,倒也琴瑟和鸣,说完了这一桩事,开始腻歪。太子妃的肚子已经微微凸起了,太子的最大爱好就是盯着太子妃的肚子看,用眼神传递希望,儿子,一定要比老大家的好一万倍!

淑嘉伸出一根指头按在胤礽的光亮的额头上:“脑子趴这么低,脖子不酸么?”

胤礽一脸疑惑:“老大前几年跟我显摆,他老婆怀孕的时候胎儿动了,咱儿子怎么不动?”刷地站起来,“传御医!”

淑嘉一把拉住了他,表情很正经:“得到五个月的时候才能觉得出。”好吧,皇太子的妇科知识,还是有缺陷。

胤礽有些怏怏:“还要等一个多月?”语气里非常不满意,皇太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偏偏儿子不听话。

淑嘉道:“要不你给他读读书?叫他快点儿长大?”绝对是开玩笑的语气,胤礽却当了真了:“读什么?”

“呃…你随便挑着,要不简单点儿的?”

“不行不行,不能随便。我差点儿忘了!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胤礽开始背书,“这时候听的见的都不能马虎了!你也是,以后不要多看大嫂那张衰脸,也别多跟钟粹宫那个不会教儿子的女人多说话,最好听些看些有益的…bulabula”

淑嘉:…“知道了,你说的很对呢!《史记》、《列女传》我也读过的,竟没记起这一段儿来,还是你记性儿好。既这么着,你说,我听。”

跳了圈儿的太子浑然不觉,略有得意:“也是你说了我才想起来的,原先我也没记起,”念叨着,“那是当然,我想想,《论语》就不错,《庄子》这会儿不能读…《资治通鉴》倒好…”列胎教计划表,真是个好爸爸。

挖了坑的太子妃开始算数学题:一天十二个时辰,工作、读书、练习骑射、跟太子党搞阴谋阴大阿哥、给汗阿玛写信至少要占了六个时辰,吃饭加起来至少一个时辰,他还要睡觉(纯睡啊)最少三个半时辰才能保证健康,这是多少了?

还剩下一个半时辰,三个小时。

扣除给皇太后请安的平均每天二十分钟,允许一天发个十分钟呆,还剩两个半小时。来去走路、课间休息,全天至少四十分钟。夫妻俩说说闲话,宁寿宫的见闻、毓庆宫的人员配置,又半小时过去了。

太子的空余时间为一小时二十分钟!

原来还有读书会的,自从诊出喜脉之后就少有讨论了,说是怕伤神,咱们上回的几何证明题还没算完呢。现在好了,你给我读书吧。

读个几段,再讨论一小会儿,喝点茶,写写字,讨论讨论孩子日后的教育问题,这么点儿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除非他潜入霍格沃茨去偷了时间转换器,不然就是把小老婆放到跟前,他也没时间出轨!

哎~

第80章 婚姻危机第一弹

太子夫妇的生活在紫禁城里称得上是楷模了,生活是过得越来越顺了,相互之间也了解了一些脾气秉性。淑嘉越来越发现胤礽有不少优点,胤礽对怀孕的妻子也更有了几分包容,总的来说,相处不错。

康熙在九月里回来了,胤礽的每日行程里又翻出来了一项:当面跟他爹肉麻来肉麻去。

康熙的心情很好,儿子越来越懂事儿了,一直书信不断不说,写得也是情真意切,现在天天跑过来嘘寒问暖,康熙的人生瞬间圆满了。胤礽也挺满意的,康熙对他亲近依旧,一回来就把别人放到一边先跟他聊天儿。

父子俩关起门来开小会。

康熙从一见着面儿就开始重新打量儿子,依旧那么地顺眼,依旧那么地省心,连月书信来往堆积起来的好感就这么迸发了出来。更稳重了,眉眼还是那副眉眼,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了。有比较才有鉴别,较之先前,康熙头一次觉得,太子已经在向一个成熟男人进化而不再是个孩子了。

唏嘘感叹。

胤礽在康熙面前是从来不知道畏惧的,甚而至于,他从来不会揣度康熙的心思。我觉得这样做好、我觉得你该喜欢就这样做,少有设身处理为别人想,这个别人也包括康熙。所以说,正常的家庭生活很能教育人。

康熙漫先说正事儿:“京中一切可好?”

胤礽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一一回了种种细务,从朝政说到宫廷,大多数是在奏折、信件里写的。康熙听着,心里暗记下要点,等胤礽说到奏折与信件中没写的事情的时候,他才会细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胤礽便答:“是三日前,因不知后效,故而没有具折上奏。”

康熙一点头:“你接着说。”

久别重逢要说的事情总是多的,时间总是不够用的。

转眼到了吃饭的时间,胤礽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他真没拿自己当外人,直接对康熙说:“阿玛,给我添双筷子吧。”

康熙顺口答:“你不会自己吩咐他们?”

胤礽憨笑:“蹭饭的自然要等您点头呢,您不会这么狠心吧?”

康熙跟着笑了:“你都坐在这儿了,还问这多余的。”

跟着胤礽的太监见已成定局,抬脚就回了毓庆宫告诉太子妃:“太子留在乾清宫了。”

话刚出口,抬头一看,见太子妃还是那么柔和的面容,但是感觉…像是淡了点儿。别介啊,太子天天陪您吃饭呢,陪会儿皇上也是应该的。

他猜错了,太子妃不是因为太子跟皇帝感情好而郁闷,她是另有所愁。

淑嘉在犯难,跟胤礽的是生活不止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还有其他的烦心事儿。康熙回来了,随驾的自然也回来了。三福晋、四福晋过来说话的时候,就说到了送礼的问题,这两位原是想来请教一下太子妃有什么主意的。

十月初三是皇太后的生日!

要送什么好呢?胤礽是结了婚的人,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不太讲究。而结了婚的人,这些事情都是交给老婆处理的,当人老公的只要在老婆把事情都准备好了之后跟他说一声,他最后拿个决定意见就好。

这件事情淑嘉早就在准备了,此时张口就来:“不怕你们笑话,我也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大事呢,中秋的时候两宫分在两处,圣驾在外,稍有不妥也因隔得远更重情意而掩了,如果都在一处,由不得不仔细呢。原可问问大嫂的,偏她身上又不好。我倒是打听过了,千秋节、万寿节送的礼便是一家子也是分开来进的,女的送衣物够都猜不等,男的送珍宝一类。”

三福晋道:“原来是这样?”

淑嘉点头:“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定下的规矩了,一家子的礼要分成几处,像头所那里,已经有几个格格了,每个侄女儿甭管多大,也要凑一份子。到时候都要列成单子与礼物一道儿递上的。”

四福晋便问:“不知道可有什么定例没有?整寿必与旁的不同,常例是什么呢?”

嘉叹道:“常例…自从入了紫禁城,大嫂是头一个住这里的皇子福晋,自然是她怎么做,我们只好依样画葫芦了。”

三福晋四福晋面面相觑,三福晋道:“难道内务府那里没有成例?”

淑嘉摇头:“内务府那里,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要是有例可循,我就不用这么急了。”

三福晋与四福晋也是越来越熟,张口就问:“你原先在娘家的时候可听到过一点风声的?”

四福晋之父费扬古娶的是褚英的曾孙女为妻,四福晋乌拉那拉氏正是费扬古的幼女。说不定能知道一点内幕呢,而且,她的姨母乃是鼎鼎大名的端敬皇后的继母呢。

四福晋也摇头:“并没有听说过什么。”

这时候,淑嘉猛然想起一件事儿来:“对了,汗阿玛也是要给皇太后祖母祝寿的,备的礼可不要跟乾清宫有冲撞。”

说完她就后悔了,该注意的人只有她。只有她家库房里的东西比乾清宫的还好==也只有她才会翻遍库房找东西,搁胤礽以前,都是顺口吩咐下去,也不用心的。

三福晋、四福晋还没想到这一层,估计是还不知道毓庆宫的家底子,只想:这是个大问题,送礼撞车是很正常的,都是送寿礼,左右不过那几样,但是不能跟乾清宫的礼有冲突是真的,万一跟乾清宫送了一模一样的,这个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也可以说是没有眼色。

两人又说了一阵儿路上见闻,并谢了中秋节礼。淑嘉笑道:“你们捎来的东西我也用了,也很好。咱们还客气什么呀。”

沟通目的达到,两人相偕而去,留下淑嘉就开始伤脑筋了:不能跟康熙的重样儿也不能越过了康熙去,就意味着之前准备的东西里,有不少好东西是用不上了,胤礽的东西里有些与康熙的收藏只是质量或者数量上的差别东宫的好,皇帝的次。

淑嘉自己那一份子针线活倒是好办,康熙不会诡异的送各种针线活,为难的是胤礽的那一份,康熙给的,只能自己用,或者是封存。内务府进的,最好自己用,顶多赏少数的几件给下面的人。不如…出宫采办?

然后,一个长期存在又被忽略的问题重新提上了桌面:他们两口子挺缺钱的。

思前想后,淑嘉想起一个人来胤礽说过的德住。

正好,淑嘉对他的印象也不算坏,不可否认,长得好的人在生活中总是占便宜的。

德住算是外臣,虽有胤礽之前说过的话,淑嘉要见他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的。先跟胤礽说:“十月初三是皇太后祖母生日,我寻思着,有些东西是不是要到宫外采买?咱们这里虽有些,却都是内务府制的或是外头进上来的,这些都是好东西,拿到外头也很晃眼,在这宫里却都是寻常之物了,保不齐旁人也有,弄得一样了就不好看了。”

胤礽大方地同意了:“这个叫下头人就能办,开了单子就行。”

然后淑嘉再让太监去召德住,有些东西要亲自吩咐。送寿礼大都差不多,不过是在原有东西的基础上加上特殊的纹路,寿字纹啊、麻姑献寿图啊、寿桃的样子啊…难的是用心,既要符合生日特点,又要显得新颖。

淑嘉想,大家送佛像、经书一类的多,毓庆宫就不如送插屏一类的摆件儿。一样一样想好了,叫王太监去传德住来。

架起屏风相隔,淑嘉让太监把单子传给德住,问:“能办得齐么?”

德住道:“奴才必定竭尽所能,只是日子有些紧了。”

淑嘉咬咬嘴唇,她也知道日子紧了些,谁叫准备的时候只想着这是第一次全员到齐的大日子,只顾拣好的了呢。现在重新准备,当然吃力。

但是不能松口:“月底我要见着东西。”官僚作风什么的,咱又不是没见过,德住也不是一个人跑断腿去搜罗东西的,他手下也有一大批人供使唤的。胤礽把他带到跟前来,说明这事儿胤礽都心里有数了。

德住心里早想好了,从太子让他拜见太子妃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各种东西,就等太子妃一声令下,他好拿出来。这回单子上的东西,他倒准备了六七分,恰好,这种玉雕桃树的主意他也想到了,自觉新颖,还没见人送过,密密地藏好了,打算献宝来的。其余的哪怕没有,也不很难办,多数就能买了来。眼下所差的也不过是插屏,这个要难一点,上回在哪里看到有呢?要怎么弄来呢?

还是先糊弄过了太子妃好了,深宫妇人,再精明又能如何?先要让她知道这事儿难办,咱再把事儿办好,她就该知道咱会办事儿了。

德住的主意打得很精明,他原是跟着太子混的,与崔太监有点竞争关系,但是并不明显,毕竟一主外一主内,利益冲突并不严重。

现在来了个太子妃,不能说里里外外一把手,至少内部事务交给她太子是不反对的,于是崔太监的最大权利与利益被剥夺了。即使太子妃不说什么,也依旧用着他,渐渐地崔太监在内里说话就不那么灵了,太子妃身边的几个精明丫头说话越来越有份量,从她们的行事上,大家也对太子妃这个主子更敬重了几分。

崔太监的生存空间遭到了挤压,必须要寻求突破,两条路可走:一、干掉太子妃,继续把持内政,这是不可能的;二、干掉德住,把他捞外财的机会给拿到手,这是可能的。

有规矩家法在、有太子对太子妃的情份在、有两宫主子在,太子妃稳如泰山。德住就不一样了,他与胤礽亲近是不假,但是能抵得上崔太监这个贴身伺候的人么?德住手里的差使分为两部分,一部在明即努力上进、一部在暗即的捞点黑钱办点暗事。这些事可能是索额图也无法插手的。

德住渐渐觉得,崔太监这个不男不女的东西,他要造反!开始把手伸向自己的业务范围里来了。与在宫中的熟人花喇、额楚说起来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额楚是个清秀少年,把嘴一撇:“自来太监没有不爱权、钱的,下边儿没了,什么乐趣也没有了,就只有一门心思钻营了,你可得小心。”

花喇身形削瘦,年纪比额楚还小些:“要我说,他不仁,咱也不义,先前太子爷在宫里的时候他把着,来了太子妃,他也并不松手,他想着两头都讨好儿,这可由不得他。”

德住眼睛一眯:“太子爷如今与太子妃正好着呢,他投向太子妃…这个…”

额楚一声嗤笑:“太监能办什么大事儿?太子妃真有大事,他必办不成的,到时候可不就显出你来了?办得漂漂亮亮的,太子妃自然高看你一眼。主子们总要有能办事的人。”

主意打得不错,总的来说,效果达到了,德住赶在九月底把东西都凑到了毓庆宫,得了太子妃的当面夸奖。次日,胤礽也说:“太子妃与我说,你办事很尽力,以后还这样,爷亏待不了你。”

看到崔太监的苦瓜脸,德住就觉得快意,叫你跟我抢!

皇太后的生日,今天不算整寿,没有大操大办,却也热闹非常。看着儿孙满堂,自然快意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