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还巢 作者:我想吃肉

传说中的文案废

哭个灵而已,怎么就把自己给哭到小时候了呢?

不解:恩仇皆已还报,重活回来做甚?

那么,遗憾呢?

刷到满级又被扔回来建小号的人伤不起

我们的目标是:这次一定不要再被爹抢戏!

内容标签: 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贺瑶芳 ┃ 配角: ┃ 其它:

震惊的太妃

贺太妃是被阵阵乐声吵醒的。

浑浑噩噩地睁开眼,但见满目素白,隐隐传来磬、铙、鼓铃兼杂着哭喊的声音。正欲唤人来问话,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四下一看,瞬间便恢复了清醒这地方不对!

家俱的式样看着有丝亲切,头上顶着素白的纱帐,身下倒是张有雕花的架子床,屋子里什么家什都不缺。墙是雪白,窗纱碧绿。看来也是殷实之家,较之太妃该有的待遇,却是差得远了。虽则这氛围很对贺太妃前一刻正是在皇太后的灵前哭来着。

现在,却落在不一张不知是谁的床上,直挺挺地躺着,听着外面的人哭灵。

【我这是在做梦么?!】

贺太妃一抬手,惊出一身的冷汗她养过孩子,一看这白白嫩嫩的胳膊,就知道这胳膊的主人顶天了也超不过五岁!这不是她的身子!悄悄儿在被子里掐了一把大腿,生疼!不是梦!

亏她方才还以为听到的是太后灵前哭灵的声音!现在倒好,不但换了个地方,还换了个身子!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贺太妃咬着指甲,仔细回想

太平七年冬十月,太后宾天。

内外哭成一片。

皇太后名声颇佳,死得又恰到好处,正是儿子将将十七岁,娶完了媳妇,将要亲政的时候。当今天子哭得尤其惨,将内阁急得团团转,绞尽脑汁想劝皇帝行那“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临三日即止”的遗诏。

无奈今上母子情深,一听这话头儿就哭得要昏死过去,弄得首辅想要上吊。最后,还是容阁老想了办法:“今上与吴王手足深情,吴王生母贺太妃又久居深宫,颇得帝心,且是长辈。何妨请太妃相劝一二?”

首辅便央自家夫人往内递了个话儿,贺太妃记得,自己听到这首辅夫人之言,心如刀绞。她十几岁入宫,就蒙彼时还是皇后的皇太后照拂,万没想到,做到了皇太后,宾天了,儿子想多哭几天都不行。贺太妃一个伤心,便扑到灵柩上又哭了起来:“娘娘……”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许是脚下不稳,撞到了棺椁,撞昏了,醒来就到了眼下这么个地方儿!

贺太妃乍逢大变,心中忧怖,恐有神灵作祟,又怕被当作夺舍的厉鬼,将她灭了,那便再难入轮回。若谁个告诉她,此时死了,便能回到自己家去,她倒宁愿死上一回。只可惜,这屋里看了一圈儿,也没见个能自尽的物什儿!这家人养孩子倒是养得尽心。

思忖间,便听到脚步声,贺太妃断了去找面镜子照照脸的心,往床上一躺,将眼睛一闭,先拖延些个想办法的时间。

贺太妃心思电转:既是在做丧事,小孩子眼睛干净,受了冲撞也不是没有的。幼年遭逢大变,性情变得沉稳了,正是个好借口。

却听得一口吴侬软语,十分耳熟:“可怜,这么小,就没了娘,生生哭昏了过去。”说话的人还伸手拂了拂她额上的碎发。

太妃前世正是南方人,南方地广,不同地方的方言差别也不小,这妇人的言语她却听得极熟。入得耳内,心下一怔,不特方言耳熟,这把声音,也有些个熟哩。又想,原来这幼童是小小年纪死了娘,那必是要可怜了。

慢慢张开了眼,然后整张脸都僵住了,反将那摸她脸的青年妇人吓了老大一跳:“天爷,莫不是魇着了?”怎地面上这般吓人?

贺太妃受到的刺激比这青年妇人还要大!

她认得这个妇人!

这是她的乳母何氏,陪到了她十岁上,因家道中落,乳母便被她继母发卖了。难道?她并不是夺舍,她依旧是她自己贺瑶芳。

她这是回到了自己三岁、生母过世的时候?这可真是……

贺瑶芳放声大哭:“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呢?”

不怪她哭来,上辈子,自从她娘死后,贺家便噩运不断。亲爹屡试不第,抑郁而终,偏偏给她留下个后娘。不久,她祖母、胞兄皆亡,家道中落,一家子几乎死绝。有心算无心,她自己也险些被继母卖得远远的,连舅家也吃了这继母好大一记闷亏。幸而遇上了好心人,才逃过一劫入了宫。尔后步步艰辛,才做到太妃。

再来一次……她还能有那样的好运么?还能“恰巧遇到”肯帮她的忙的贵人么?要是没有上辈子的运气,这辈子让她被人作践了,那还不如现在就死了算了!

贺瑶芳深觉老天爷是在坑她,哭得更厉害了

瑶芳的决心

小孩子的身体不顶事儿,更兼这经历太过离奇,着实费思量。贺瑶芳哭不一会儿,便有些头昏脑胀。乳母何氏倒是个认真的人,抱着拍着哄了一阵儿,见她比以往哭得时间还要长些,不由有些发急,换着法子来哄她。

一时说:“你娘去走亲戚了,过几年就回来。”一时说:“再哭你娘就不回来了。”

这等话,真要哄个三岁的孩子,也是行的,可惜,贺瑶芳现在不是真的三岁,也没心情听她说这些个。一想到自己现在才三岁,说的话也没人肯听,想做什么,怕是有一堆人拦着不叫做,就够她再哭一回的了。

何氏无法,只得将她抱到妆台前,自坐在凳上,抱她去看那菱花镜,口里道:“看看看看,这镜子里的小娘子是谁?怎地这般俊来?”口里啧啧有声,又说,“哭便不好看了,人都不喜欢了。别哭了,咱们洗洗脸,吃糖粥。”

贺瑶芳偷空瞅了一眼镜子,心头一松,虽是年纪还小,瞧这五官依旧还是自己的。被这一打岔,何氏又当她是孩子似地哄着,贺瑶芳也不好意思再哭了。

渐渐收泪,却又起了疑心:看这人的举止,是自己的乳母并没有错。何氏颇为忠心,一时帮扶着她,直到被发卖。为何在自己母亲的丧事上,反要哄教自己不哭?真是可疑!难道自己先前都猜错了?不行!她必要将这事儿弄清楚不可!

又有,自己尚有同胞兄姐,并一个庶出的妹妹,怎地也不见了?上了年岁,经历得又多,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得只剩个影子,像是被水洇过的画儿,怎么也看不清楚了。

毕竟是一路做到太妃的人,初时的慌乱过后,贺瑶芳复又精明了起来。当务之急,是弄明白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情形!连上辈子忠心耿耿的乳母都不好相信了,她得自己想办法去探听消息。一时又想起儿子来,她儿子还在那一边儿呢,刚才懵了没想起来,一醒过味儿来,她便挂念儿子了。哪怕要回去,也得想办法死上一死,困在这屋里,以她这小身板儿,死都没法死。

她记得,自家原本是个殷实人家,使奴唤婢,然而仆役的人数却也不是很多。她家里兄弟姐妹几个,倒是配得起一人一个乳母,顶多再添一个小丫环罢了。

家里办白事,人手必是缺的,除了乳母照顾着自己,小丫头定要被抽调去帮忙。只消将乳母支了出去,她便能自己行动了。悄悄去转一下,听一听。这等人来人往的人事场上,听消息最是方便不过了。

打定主意,她便用力一点头:“吃糖粥!”她知道,这会儿厨下当忙着张罗各处吊唁的宾客的茶水、做法事的僧道的饮食、哭丧亲戚的茶饭……要吃糖粥,以何氏的性情,备要亲自给自己熬粥去的。

果然,何氏先往铜盆里投了张帕子,给贺瑶芳擦了把脸。揭开妆台上一个小小的瓷盒子,闻那香气,当是面脂一类。小孩子常哭闹,又或淘气,常会脏了脸要洗,次数多了就会皴裂,是以家中是常备这些东西的。何氏才揭开了盖子,又叹一口气,将盖子合上了:“这也太香了。二娘忍一忍,这会儿不好花红柳绿的。”死了亲娘,怎么好带着一身香?顺手又将另一盒胭脂也收了起来,免得小孩子胡乱抓了摸到脸上去。

何氏给她又理了理衣裳,将她抱到床上,小声叮嘱:“小娘子,咱们可说好了,不要往外头跑,外头乱。别烦着老安人,可就要饿饭了。”

贺瑶芳心里一震:原来我阿婆还在!因着何氏哄她不哭,又不领她往灵堂去,令她生疑。担心此生与前世她知道的不一样,唯恐冒然说出要见祖母而祖母并不在眼前,惹出事端来。

今听得祖母安在,终于放下一颗心来,却又别生一种怀疑:祖母安在,何以不令人哭来?又不带我去见?

真是样样可疑。

胡乱答应了何氏的嘱咐,等何氏去煮糖粥了,贺瑶芳跳下床来,穿了鞋子,推门便往外跑。既非游园别业,正经的房舍布局都是大差不离的,她略一辨方向,便寻对了地方。人矮脚短跑得慢,却有一桩好处不低头便看不见她。越往灵堂去,人便越多,乱乱糟糟的,只有“没娘的孩子可怜。”、“他舅家又来人了?”、“贺举人还没回来?”

贺瑶芳心头一震:是呀!我还有舅家呢!只可惜被继母柳氏那贱人害得不轻,柳氏面儿上对她们说,她舅家如何好,背里却下阴手,贺瑶芳记忆里竟是再没有见过舅家人。今番若能联络上了,提醒舅家早作提防,常常来往,断不至于受那柳氏的气。

将将奔到灵堂,见门口已经聚了一群看热闹的闲人。她三钻两钻,从人缝儿里钻了进去,迎头就撞上条青色的裙子。然后便听到一声有些尖锐的斥责:“你要死!”

贺瑶芳怔住了,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这是她的长姐,贺丽芳,一个 “已经死了”二十年的人。万没想到,此生还能再见。一瞬间,她又不想这么早回去见儿子了,想多看两眼这些亲人。

贺丽芳却没顾得上搭理妹妹的情绪,恨恨地仰头扫了一圈看热闹的人,一跺脚:“何妈妈呢?就放着你一个人出来?”左手牵着弟弟贺成章,右手牵着妹妹瑶芳,还抽空狠狠瞪了围观的闲人,又骂管事的:“还不将这些闲汉驱散了?!”

贺瑶芳泪眼朦胧里,往左一仰头,恰看到贺丽芳紧绷着的一张小脸儿。面上犹带着些湿气,不知是气出来的汗还是刚哭完的泪。贺瑶芳心头一震,她总有二十多年未见这位姐姐了,幼年多蒙这位姐姐看护,才免受了许多苦。只可惜,长姐却没能等到她翻身的时候便早早的故去了。这时的长姐不过七岁而已,又有一双弟妹要护持,从小看起来便像只乍开了毛的刺猬。

贺丽芳左手边的贺成章,极聪慧、读书极好,去世得更早。贺瑶芳犹记得他小大样的背着说,挺着胸脯说:“且忍忍,一切有我呢!”他倒是说到做到,多少次回护着姐妹们。

可再智计百出,也抵不过孝字当头,又未成年,如果能拗得过柳氏?终落得个“意外身故”的下场。他死后,姐妹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咬咬牙,贺瑶芳打定主意,哪怕再想儿子,再想死回去,也不能扔下这一兄一姐不管。罢罢罢,在这里多熬几年也无妨,总不能明知道自家兄姐会被人所害,却袖手旁观。

贺瑶芳就不是一个认命的人,真个认命,早便遂了继母的心,木偶一般由人摆弄,好换些银钱了。也不至于能一路挣扎到做了太妃,只可惜,到了那个时候,维持过她的兄姐都已不在人世了,终成一世遗憾。

哭死了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不过是给看客添一笔谈资,让仇人看着开心罢了。也许,这回不是老天坑她,反倒是疼她呢?给她个机会,别再有那么多遗憾我若死了,这哥哥还得叫人治死,这姐姐也难有好下场。既然叫我重活一回,必不能叫这家败了,叫这些亲人枉死了。

思及些,贺瑶芳便将寻死的心给压了下去。

只是……要怎么做呢?低头看一看这短腿儿短胳膊,前太妃一张小脸儿阴得能滴出水来年纪太小了,说出来的话也没个肯听的呀!

沉着一张脸,贺大姐一手一个,拎着弟弟妹妹到了自己的房里。她的乳母跟在后面,一句话也不敢说,直到贺丽芳问道:“何妈妈哪里去了?”

才说:“人多事杂,许是给二娘熬糖粥去了。”

贺丽芳恨恨地看着妹妹:“你要死!这样的时候也敢乱跑?!”

贺瑶芳只管沉浸在兄姐失而复得的心绪里,无暇顾及长姐这口气出乎意料的重,说的话也不像是个七岁的孩子。她小声问道:“爹呢?”

他们的生父贺敬文,乃是一个举人,极好面子,又重规矩,妻子的丧事,自当露面主持的,可方才这一路,却仿佛听说他并不在,真是奇也怪哉。

贺成章见姐姐脸色不太好,缓声对妹妹道:“爹赴京赶考了,就快回来了。回来教你认字。”

贺瑶芳:……

贺丽芳大口喘着气,她已经七岁了,多少晓得好些个事儿,母亲病重这一段日子,让她快速地成长了起来。见有弟弟哄着妹妹说话,捏了捏拳头,对自己的乳母胡氏道:“胡妈妈去听着,看前面有什么事。”

胡氏也是个干净的妇人,先前不敢说话,此时却不得不劝道:“大娘,这不是你能管得了的。一头是你舅家,一头是咱们老安人,你……”

贺瑶芳本听着贺成章跟她说:“你回来乖乖的,不要乱跑,我教你写字儿,我已经认得三百多个字啦……”忽听到提及舅家,忙扭头去看胡氏,巴不得胡氏多说几句关于舅家的事儿她还打着与舅家联络的主意呢。

贺丽芳怒道:“我叫你去,你便去,怎地看我年纪小,便不把我当一回事么?纵我亲娘死了,我还是贺家的大娘!”

胡妈妈被吓了一跳,忙说:“这就去,这就去……去不去的,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儿么?舅家来收回奁田,无论要不要得走,都是坏了交情。大娘,听妈妈一句劝,这会儿两头都在上火,插不进手的。”

一天之内,贺瑶芳吃了两记惊雷,后一记尤狠原来,她舅家不是被继母整坏了的无辜倒霉蛋儿。

心里又有一丝明悟。柳氏从来不让人在她面前说她舅家的坏话,故而她每向父亲、祖母提及要见亲舅家,便要吃好大一记白眼。这等内宅妇人的手段,当时看不破,现在却是一眼即明。你不晓得这是个恶人,总为他说好话,旁人也当你是同流合污了。连柳氏劝人的话她都能猜得出来:“她还小,何必让她知道亲舅家为人不堪,徒惹气闷呢?”

这有些时候,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犯错。

只是,如今舅家不可靠了,她该怎么办?前太妃再次看了看自己丁点儿大的小拳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没娘的孩子

直到何妈妈端来了糖粥,一口一口喂着她吃,贺瑶芳还在想:这要怎么办呢?

出了这等事,舅家是靠不住的,祖母与父亲也要怨上舅家做事难看。父亲不消说,最好面子,爱讲究,定是要恨上这舅家的。否则,也断不至于从此姻亲没了来往。贺瑶芳的记忆里,直到自家上京,都没有见过舅家的人了。

至于祖母,更是好猜。只怕过不多时便要想着给父亲续弦了。此时父亲年未三旬,已经是举人了,算得上是少年得志,怎能久做鳏夫?贺瑶芳是做过母亲的人,最能猜着祖母此时的心意。旧亲家不堪,当然要结一门能帮衬的新姻亲了。

亲娘已死,父亲正值壮年,只有她哥哥一个儿子。她祖父这一支,到了她哥哥这里,便是五代单传。如何能不续弦?

此事却是极难拦的。

贺瑶芳晓得她祖母是个精明人儿,凡事都要权衡个利弊。自打祖父早年过世之后,这家就是祖母在管,种种得失,以家族为重,却不会在乎几个孩子的想法了。

孙子孙女儿再亲,能亲得过亲生儿子?亲得过开枝散叶?便是她的亲哥哥,正子嫡孙,在没长成、没能娶妻生子光宗耀祖之前,在这位老祖母的心里,也是重不过亲生儿子的。便是已经成家立业了,儿与孙,孰轻孰重,也是不好说的。何况,他们的舅家还做下了这等不留情面的事情?如此看来,继母进门、贺家败落,竟似避无可避。

看着妹妹呆呆地吃粥,何妈妈递一勺到口边,她便张一下口,不喂,她便不动。贺成章一张秀气的小脸上布满了忧愁:妹妹别是哭傻了吧?

贺丽芳身为长姐,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见弟弟“眼巴巴地看着妹妹吃糖粥”,那个妹妹呢,又傻乎乎地“瞪着大眼只知道吃”,小姑娘深深地叹了口气,颇觉身为长姐,真是责任重大。先吩咐自己的乳母:“妈妈要是不想往前面去,便去煮碗糖粥吧。”

胡妈妈顺着她的目光往贺成章那里一看,便明白了她的意思。与贺成章的乳母张氏交换了一个眼神,张氏忙说:“还是我去罢。”

贺丽芳不置可否,张氏嘱咐一句:“大郎在这里坐着,我这便就也给你煮糖粥。”

贺成章:……他是担心妹妹,不是馋了!不是馋了!

贺家大小也算是个士绅人家,讲究些个养生之道,饮养总是禁暴饮暴食。贺瑶芳年纪又小,何氏给她拿来的糖粥只有一小碗。听闻要给贺成章煮粥,忙说:“那头小厨房锅里还有,在窗根底下那个小灶上。”

胡妈妈巴不得不掺和这“偷听”的事儿,忙说:“你照看二娘,我去,我去!”

胡妈妈之“深意”,贺丽芳居然颇能明白。她气鼓鼓的点点头,望着胡妈妈的背影,暗想:娘说的果然没错,这些人,净会偷奸耍滑。

原来,她生母李氏自知天不假年,恐儿女受亏,晓得丈夫、婆母不甚靠得住。只怕新人进门,自己留下来的孩子就要受罪。特特将孩子里年纪最大的贺丽芳唤过来千叮万嘱,命她照顾好弟弟妹妹,又拼命往长女脑子里塞了好些识人的窍门。

譬如“甭管她嘴上多甜,只管看她做了些什么”、“要是一个奴才,嘴上说得再好,你觉得再舒坦,回头见你吩咐的事儿她总是不办,却又为旁人办事,这便是刁奴了”、“多跟你阿婆学学,只要棍棒不落到你们姐弟头上,不要与她硬犟”、“哄好你爹”。连贺成章都唤过来嘱咐几句“要自强自立”、“别轻信了旁人”。唯贺瑶芳太小,说了也记不住,只叮嘱“要听你哥哥姐姐的话”,就这一句,还让贺瑶芳给忘了。

贺丽芳才多大?能记着这些个嘱咐已是不易。如今行事,不过是比着这死记硬背来的“秘决”一样一样地对着。连训斥下人说的话,都是东拼西凑鹦鹉学舌来的。

现一看胡妈妈是“刁奴”,便想法子将她支了开去,又对张妈妈道:“三娘不知道醒了没有,张妈妈去看看,别再也乱跑了!”说完,又看了贺瑶芳一眼。倒将何氏看得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摆了,端着糖粥的胳膊都僵硬了这大娘变得好生厉害。

贺瑶芳闷头吃糖粥,胡妈妈的心思,她一眼能看到底,她所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总觉得这几个乳母之间的气氛也很奇怪。上辈子,她小时候憨吃憨玩的,上头还有一兄一姐,直到继母翻脸,她都没操过什么心。小时候没留神的事儿,等到想留神的时候,乳母们都被打发走了,哪里还能知道她们之间的暗流汹涌?

贺丽芳却是知道的,胡妈妈和张妈妈是祖母罗氏给安排的,倒是这个何妈妈,才是她生母亲自挑选的。

将两个“刁奴”打发走了,贺丽芳背着手,在地下踱了两步,忽然走到门口,叫住了一个扫地的小丫环:“阿春,你过来。”

叫阿春的小丫环跑了来,叫一声:“大娘。”

贺丽芳便让她去前面听壁脚。阿春倒是答应得极爽快,她是李氏为长女挑选的丫头,预备着好养作心腹来使的,比贺丽芳年长一岁,两人平素倒是玩得极好。何氏目瞪口呆,心道,这大户人家的孩子,可真是……

阿春前脚才走,胡妈妈便回来了,一看张妈妈不在,怔了一下:“咦?”

贺丽芳截口道:“我让张妈妈去看看三娘好不好了,也不知道洪姨娘躲到哪里去了!”

胡妈妈笑道:“怕是见着来了生人,躲了。咱们这样的人家……”

贺丽芳到底年纪,已经对她有些不耐烦了,打断道:“我舅家也是生人么?”

胡妈妈一听“舅家”头就大了一圈儿,又将她一阵儿好哄:“可洪姨娘是贺家的妾,与李家是不相干的。”

贺瑶芳吃完糖粥,嗓子里甜得发腻,可为了多听一些情报,还是硬忍着一点一点吃完了何氏旁的都好,只有一点让人发怵,凡她下厨,甜便极甜,咸便极咸,口味极重。由着何氏给她擦了嘴,忙追了一句:“我要喝水。”

又多赖了好一阵儿,却一点消息也没听着。倒是亲眼见着了管事娘子祖母罗氏用老了的一个陪房亲自揪着阿春的耳朵一路提将过来。

贺丽芳脸色都变了,贺成章好些,也在不停地深呼吸,给自己打气。贺瑶芳倒是沉稳,可惜年纪小,没人注意到她。

那管事的宋婆子将阿春一搡,对姐弟几人行了个福礼:“哥儿姐儿好,老安人说了,家下乱,不要乱跑。这丫头好长的腿!亏得是我遇着了,採了她来,叫老安人看着了,非打折了她的腿不可!”罗氏娘家是北方人,与南方人的称呼有些不同,自幼称呼习惯了,至今也没改过来。

贺丽芳见阿春含着一包泪,吓得不行,便说:“是我叫她去前头看看,什么时候许我们去我娘灵前来着。哪有儿女不在亲娘灵前守着的?”

宋婆子看了贺丽芳一眼,心道,没娘的孩子长得快,才几天的功夫,就越发的似模似样了。可惜了,跟全乎人家养大的还是不一样,这满身长刺了都。口上都颇为恭敬地道:“能去时,老安人自然会唤哥儿姐儿过去的。既然是姐儿吩咐的,便饶她这一遭罢。告诉姐儿一声,前头乱得很,隔壁容大人家又遣了人来。那是守礼的人家,要见着咱们家丫头小子满地乱蹿,是要笑话的。”

轻声细语,说得贺丽芳越发气闷了。

贺成章忽然问道:“间壁容大人家?”

宋婆子道:“是呢。”看向贺成章的眼睛里,就透出些慈悲的模样来。亲舅家上不得台面,这孩子也是可怜。

贺丽芳有心再问什么,宋婆子又匆匆告辞了:“我得盯着前头的茶水,可不能怠慢了客人,哥儿姐儿有什么事儿,只管叫你们的奶嬷嬷去做。老安人吩咐了,这几天,她们旁的不用做,只管照看哥儿姐儿。”

贺丽芳两颊鼓起,像只小青蛙,看得贺瑶芳“噗哧”笑了出来。贺丽芳瞪起眼睛,才要骂,又小大人似的摇了摇头,忧愁地道:“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贺瑶芳:……

阿春怯生生地上前,小声道:“我才往前去,就遇上了宋妈妈。”

贺丽芳道:“算了。”

出师未捷!

让贺丽芳更想不到的时候,自此之后,家中便绝了舅家的消息。凭她怎么问,只得一个:“不知道。”更有甚者,便是哄“你舅家搬走了”,又或是劝“小孩子家,休要管这些事”。

阖家上下,好似被下了封口令一般,再没人提及。偶有一二窃窃私语者,不是被打板子掌嘴,就是被发卖,不消半月,便再也无人提及此事了。

贺瑶芳却从何氏口里,探听得一些风声出来,听了之后,便觉有这等舅家。

她年纪小,晚间睡觉便由何氏搂着睡。钻到何氏怀里便说:“妈妈,我想娘了。”弄得何氏泪涟涟的,她自己也觉得难过,两人抱作一团,也不管暑热,好生哭了一场。这才小声问何氏:“我舅家怎么了?怎么不能提?”

何氏一脸的惊惶:“二娘只要知道,提了就要挨打。”

贺瑶芳岂容她蒙混过关?这个乳母,心地是好的,忠心也是有的,只是脑筋不是很灵光。这满家上下,贺瑶芳能套出话来的人,目前只有一个。于是可怜巴巴看着何氏:“舅舅是娘的兄弟,现在不能提舅舅了,是不是以后,就不能再提我娘了?”

说得何氏眼泪又掉了下来:“没娘的孩子,可怜。”

贺瑶芳趁机再添一把火:“好妈妈,跟我说吧。纵别人忘了,我也好记着。”

何氏原就有些笨,只当是她没了娘,一下子变得成熟了起来。实在是被她缠得没法儿,只好说:“你舅家人不好,又赌,又摊上了人命官司,害死了人。这才不叫提的。可千万不能说出去!说出去我就死了!”说完了又想,这么丁点儿大的孩子,她知道什么?

贺瑶芳却是真的知道!心里已经是惊涛骇浪了!原以为舅家只是贪财不要脸,没想到,还犯了这样的法!则舅家着急要奁田的原因,当是要拿钱买命,疏通关系。怨不得柳氏能整垮她舅家,继母柳氏的父亲,恰是州府的推官,推官正掌刑狱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