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听得有人说什么“五不娶”、“有娘养无娘教”,无论说的是不是他家的事儿,他的耳朵都竖了起来。心里一万个不乐意是说他家的事儿,孩子还小,听这个话会是会记一辈子的。

岂料贺敬文这辈子的运气就没好过,才听完那一句,紧接着便有一个极耳熟的声音冒了出来。熟到即使气得变了调儿,他还能听得出来是他闺女。

只听贺丽芳的嗓子瞬间变了调了,大骂道:“呸!小叫花子好不害羞,人口齐全地讨饭去吧!”

先前那把声音便回一句:“你才讨饭!你全家都讨饭!讨到京里来了。”

罗五一听,便知要坏,忙与贺敬文快走过去,待要分开这些孩子。岂料那边贺瑶芳的声音又响起:“呵呵,听口音你是西边儿来的吧?你是京里人么?究竟谁讨饭讨到京里来还未可知!”

前太妃平生有几句话是听不得的,她自己自嘲可以,旁人说了,谁说她记恨谁。一曰“有娘养无娘教”,二曰“讨饭”,三曰“讨债鬼”,都是前世继母柳氏留下的病根儿。龙有逆鳞,触之即怒。原本想着这条街上住的都是官宦人家,是个官儿都比她爹身份高,并不想惹事的。成年人比孩童,总是会审时度势一些的。况且,她自矜身份,又以活了两世,不必与小孩子一般见识,胜之不武。故尔本是劝阻长姐,要拉她回家的。

岂料听到了对方不解她一片苦心,说了她最听不得的几句话儿,贺丽芳或者对“五不娶”不甚了解,贺瑶芳却是明白的。上辈子,她们姐妹,统统没有那个命格儿去“婚嫁”,这又是前太妃心中一恨事!便是她能忍,她姐已经气得掉泪了。

闻得此言,养尊处忧二十余载的太妃之魂怒了。登时开口,阴恻恻地将对家底细戳穿了。

童声本就尖细,话语更是刻薄:“看到点子首饰眼珠子都不会转了,真是眼皮子浅,还说是大家闺秀?大家闺秀身边儿丫鬟都没这么不值钱。”

罗五听了,登时腿软。

这鸡爪胡同里住的并不是全积年的老街坊,过不多少年,便有调任的搬进搬出,是以不像老街坊那般和谐。更兼都是做官儿的人,你是这个侍郎的学生、我是那个尚书的拥趸,又或者都争同一个向上的机会,彼此有嫌隙的时候也不少。却又顾着些儿面子,多是暗讽,并不会如市井泼妇般站在街上叫骂。

哪想到,这贺家搬来不到三个月,这就吵上了,还几乎撕破了面皮。快步走到跟前儿,各家大门也都打开了。鸡爪胡同住的,原就不是深宅大院的人家,外面闹成这样,自然是要看上一看的。

各家先将孩子拉回家里细问,待家里当家的男人回来了,再作区处。这一回,闹得却是有些大了。

贺敬文回到家里,虎着脸问:“究竟怎么回事儿?”

贺瑶芳抽了抽鼻子,贺丽芳听到这声音,福至心灵,跟着哭了起来,她一哭,小妹汀芳也跟着哭了。贺成章听了,先说贺丽芳:“姐,别顾着哭,先将正事办完再哭。二娘,你也别哭。”又让洪姨娘哄汀芳。

贺瑶芳抬起头,给她爹看了她的黑脸:【谁哭了啊?】

贺成章一噎。你没哭抽抽什么啊?

贺瑶芳闻到了脂粉味儿!这味儿还不怎么好闻,一闻就是廉价的、浓郁的,不是什么正经人搽的。【你娘!儿女在家里被欺负,你去喝花酒啊?!】

这却是冤枉了贺敬文。贺敬文脸比她还黑,对她道:“二姐儿,怎么回事?”

贺瑶芳口齿伶俐,偏偏语速不快,吸一下鼻子,颤声道:“我们一处玩,江家的看着我们的镯子好,必要看。阿姐原要给她看的,哪知陈家的说江家的‘看了也戴不起,何苦为难自己?’江家的就生起气来,两下吵了起来。我怎么知道她们就说到我们身上了?说我们纵有了好东西……也没什么好羡慕的……呜呜……后来她们就说了些个也不知道是谁教的混账话……我想忍来的,实在忍不下了。”

小孩子吵架,能有什么章法?原本有章法的,人多嘴杂,也要失了分寸。话赶话,就越说越难听了。

贺敬文自己深受无父舆论之苦,很是感同身受。罗老安人却很担心,怕得罪了做官的街坊,于贺敬文有许多不便。眼见孩子哭得惨,也不好再罚,命乳母将人带下去洗脸。孩子还没回来,罗五来了,却是奉了父命,请几家人一处坐坐,将此事了结。

都是街坊,哪怕相处不甚愉快,也不好因小女孩子几句话结仇。何况罗焕以为,外甥还要在此久居,总要和气生财。以罗焕的意思,他给贺敬文出头,再请何家从中调解,又有江、陈二家也有矛盾,将此事糊弄过去便罢。各家将孩子唤了来,父母长辈发一句话,小孩子能懂什么,依旧玩到一处去。也算将此事揭过。

罗老安人道:“就是这个意思。宋家的,叫姐儿们也跟着过去罢。”

贺敬文只得不情不愿地随罗五走,路上,罗五还说些宽慰的话,又将这胡同里的一些情报告诉他:“江、陈在争一个外放的肥缺,盐道上的,是以闹得更厉害了,侄女儿们,真是遭了池鱼之殃。”

贺敬文发狠道:“总是看我不是官身,才这般放肆,欺辱我女。”

罗五陪笑道:“小声些儿,只当是孩子们的事儿,你要再闹起来,就是大人间的事儿了。”

贺敬文这才收声。

到了罗家,往罗焕下手一坐,问过舅舅好,向罗焕讲了女儿所述之事。罗焕道:“小孩子口角,童言无忌,说得难听。不过,你也是该张罗门亲事啦,不然这家里没人管没人问的,像个什么样子呢?”

贺敬文沉默不语,他亦有此心,却又忌惮着继妻,怕如柳家一般难缠。罗焕已经习惯这个外甥在人事场上的棒槌了,也不催他,只说:“等会儿千万不要生气,你顺着我说就是。”

贺敬文答应了。

罗焕以为此事不过喝杯茶便能了结,岂料那江家却将孩子带了来,听那江家姐儿说:“做甚么怨我?分明是他罗家七姐说的!”话音一落,她父亲江郎中的脸就仰了起来,对罗焕道:“府上孙小姐真是好算计,见小女爽直,就推小女出来当枪使呢!”

贺敬文不敢置信地看了一眼这江家姐儿,将小女孩子看得哭了:“就是她说的!说不过是一家南蛮子,有点钱罢了。有新镯子又有甚用?还不是……唔唔。”剩下的话被她爹捂在了口里。江郎中一手钳着闺女,一手撑着椅子站了起来,揪着女儿往外走,口里道:“你们的家事,我们不便管了。告辞。”

贺敬文便看罗焕。罗焕脸上挂不住了,转看孙女儿。两个小女孩子才开始读书,胆子也不甚大,心眼儿还没长太多,吃祖父一瞪,又有父亲作势要打,反口将亲娘给招了出来。往常有事,总是寻母亲来解决的,这一回,自然也是请母亲收场了。一声声的“娘”,叫得贺敬文眼冒金星:“有娘的孩子,可真好呢!”

说完,领着两个女儿回家了。连罗焕在外面叫他,都当没听到。

贺瑶芳的脸黑如锅底,她比贺敬文更恨。上辈子上京,她就没见着罗家的人!亲妹子死了,亲外甥没了,也不见他们寻一寻遗孤,真是让人齿冷。她原是以为罗家寒微,没有门道,找寻不到。现在看来,竟是心里也不怎么亲近的。不亲近便罢了,竟然这样背后恶语伤人。

贺家父女回到家里,贺敬文命女儿去休息,自见了老安人,如此这般一说。老安人原就对嫂子有些不满,冷静下来更发现哥哥虽然有些亲近之心,实则更重罗家。再听儿子这般说,已是信了十分:“才多大点的孩子,没有大人教,她哪里知道这些事?我这么多银子,竟是喂不熟这白眼狼!”

贺敬文切齿道:“我今再不踏上他家门的!说我两句便罢了,如何背后说几个孩子说得这般难听?”

罗老安人哭道:“在家时,我还骂李家不是东西,哪知道自己娘家也不是好人!长此以往,怕还有更坏的事儿呢,”哭了一阵儿,又说,“现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又与虎狼为邻,不可不慎。且先忍着,含糊着,咱们好歹弄个官儿,赴任去罢。”

贺敬文还是想再考一科的,进士的诱惑,委实太大。然而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又让他难以舍下。罗老安人见他犹豫,便说:“尚书侍郎虽欠你些许人情,却不可一再麻烦人家。不到万不得己不好轻动,不若请张先生来商议。”

贺敬文道:“正是,正是。”

张老狐狸已经从小女学生那里知道了始末,师生二人已经商议过了。贺瑶芳以为“未必他是便是舅爷的意思,然则那家人多心不齐,有人生心阴暗,也未可知。却正好借此机会,早早绝了科考这路,谋个外放罢了。”

张老先生深以为然。

见了罗老安人母子,只当什么消息都没听到,又重听了一回贺敬文的愤愤转述。待贺敬文说:“我今举目无亲,无人可倚,所赖者唯有先生,还望先生教我。”

张老先生道:“虽说疏不间亲,还请东翁恕我直言。东翁可先静想,尊舅是否可信,是不是要再听他辩解、信他辩解。若信不过尊舅,东翁还有何处可去?府上本家的人,是否可倚?还是如尊舅一般,久不走动便疏远了?若两处不可信,东翁不若去同乡会馆看一看,若搬离此处,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他知道贺敬文还是想科考的,然而若离了此处,若是小女学生当家,许还好生活,这母子二人,只怕会有畏惧的。而两处亲戚,嫌隙已种,当此之时,以贺敬文的直脾气,怕是不想与他们相处的。

母子二人听着在理,贺敬文打定主意,次日一早便去同乡会馆他果然是信不过这两处亲戚的。

贺敬文才走,罗太太便亲自登门来解释。且将两个儿媳并两个孙女儿带来,命她们磕头请罪。罗老安人暗忖,眼下一切未定,邻居里又有仇人,还须倚着兄嫂镇一镇人。待儿子定下来要走了,便将此处宅子一锁,谋个官儿,远远上任去。老家不能呆了,京城也不好住了,还不如谋个官儿走呢。

于是一个是真心请罪,一个是假意原谅,也算是和气。罗太太以为此事揭过,也没脸再留下来,带着儿媳妇们走了。罗老安人却被张老先生一句话问住了:“这不过是小孩子口角,等小娘子们长大了,说亲时被人诟病,可如何是好?”若是高门大户,亲爹有能耐,有没有娘教养,又能怎样?贺家的门第却又不高,难免要被人挑剔的。

罗老安人也愁。张老先生便说:“总有一份师生之谊,我如何忍心?”因说了择一家贫能干之女,既能弥补贺敬文之不足,又不致虐待前妻子女。

罗老安人眼前一亮,连连称善,忽又忆起一事来:“既这样,我带上二姐儿去求个签儿!不不不,将孩子们都带上,也是散散心。白生了一回闷气,何妨去佛祖面前清净清净?小孩子手灵的。”

张老先生一笑。

当天后半晌,贺敬文从同乡会馆回来,脸是阴的,眉是皱的。回来一脸死灰,对老安人道:“京城米贵,居大不易。然若以举人补官,却要排老长的队,有数年无功而返者。”

老安人此时却有了决断:“那便先排上号儿,能授便授,到明年再试一场,兴许明年就中了呢?”哪怕不中,也排了一年的队了,至少往前排了一些,并不耽误时间。又说自己已经接受了罗太太的歉意,拖住了罗家,暂时居住在这里还是无碍的只要江家不要太找麻烦便好。

又说了续弦之事。

贺敬文此时的心里左右摇摆,一边中心灰意冷、身负家计不如补官去做官去,强如在这里受气,另一边是三十年来受到的“中进士、登阁拜相”的期许,于续弦之事,却懒待去管了。听老安人说:“这张先生真是奇人,能者无所不能……”讲了这样的条件。贺敬文也觉得娶进这样一个女子,那是很不错的。且京城这地方,富贵者极富贵,贫者亦是不少,穷秀才更是比旁处多些儿,这样的岳父,好找。便说:“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竟是允了。

罗老安人道:“旧年在家里,我去为你的姻缘求签,带上了二姐儿,小孩子手气极好的。抽的那个签儿,再看看那推官的人品,岂不是灵?”

贺敬文等文人之流虽“敬鬼神而远之”,却有一种“奉母命权作道场”的情怀,悚然而惊:“是极!是极!咦?听说城外老君观很是不错,今上又崇道,不如去那里。”

老安人是信佛的,但是听说皇帝也是信道,又想这是天子脚下,兴许道观更灵验呢?下令叫孙子孙女儿都装束了,又邀了张老先生,明日往老君观去踏青。

贺瑶芳不大喜欢道家,她对《道德经》与《逍遥游》极熟,也是为了哄那位皇帝的,与那位天子沾了边儿的东西,她都不喜欢。然而此时不是怄气的时候,还是得陪着罗老安人去求签儿。

一路出城,走到了地头儿上,才发觉这老君观的占地颇广,自山脚一路逶迤而至山顶。今上崇道,又最喜此处,有传闻今上或微服至此,真武大殿里至今还供着个黄纱罩起的蒲团是今上坐过的。是以老君观香火鼎盛,寻常人想乘轿上去也难。

贺敬文张望了一下道:“这一路像是有些房舍,走一阵儿,歇一阵儿,也便上去了。”

一行人只得下车缓行,罗老安人扶着小丫环的肩膀,还不忘对宋婆子说:“打听一下儿,这里这般大,要到何处烧香求签最灵。”宋婆子去不多时便回来说:“这里无论正殿偏殿,皆借着神仙星君,都是灵的。要论起来,自然是要到最后的老君殿才好。”

罗老安人道:“那便去罢!”于是掺的掺、抱的抱,贺瑶芳伏在胡妈妈背上,被背到山上去。路虽长些,胜在走不多远即有一处殿宇,老罗人见神便拜,走走停停,也不是很累。到得老君殿,老君观果然是香火鼎盛,人挨着人,求签的也是极多的。罗老安人命上了供奉,却还要排号儿。

正在等着,却听着个小道士对一个年轻女子打招呼:“善人来了,前面请。”

罗老安人很是诧异:怎地此地可以插队?若是个前呼后拥的,她也还能理解,为何这女子布衣荆钗,年不过二十上下,还背着个头发花白的妇人,居然也能插队来?

一个眼色下去,宋婆子便去打听了来:却是这女子父亲早亡,母亲受了刺激,几欲疯癫。亏得信了道,渐次好转,旬日即来上香求签。子女家贫,不特要操持家业,奉养母亲,还要背着母亲登高求签来,三、四年间,风雨无阻。老君观里的老神仙偶然遇着了,感其纯孝,特许了她的。

贺瑶芳听到老神仙,心头一动:这老神仙是受今上推崇的,她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盖因她入宫时,此老便以百二之寿,羽化登仙了。娘娘常识,若这老神仙还活着,兴许那皇帝不会这么难缠。贺瑶芳到了老君观,猛地被勾起了心事,便极见他一见。只是想也知道,那等老神仙,不同于小庙住持,胡乱捐几个香油钱便能见的。真真是遗憾。

正思忖间,四周似有攘动,老大一片阴影兜头罩了下来。贺瑶芳惊愕抬头,却见一袭灰袍裹着个须发皆白的清癯道人,道人葛衣布冠,持一柄拂尘,微笑问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小善人,是欲行天道么?”

贺瑶芳脸上血色褪尽!她重生以来,曾发愿,誓要护着家人到底,自己却又不肯为帝王妾。却不是舍了泼天富贵,太妃尊荣,而换一家平安么?

这老神仙看出了什么?又……有什么看出而没说的么?

譬如……两世都压在心底,再不能提起的……杀夫弑君!

前太妃的瞳仁缩成了针尖儿大小,直直地射向这老神仙仙气十足的脸上。老神仙微笑不语,似在等她的答案。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是“五不娶”不是“三不娶”。

第34章偏不告诉你

长夜漫漫,万籁俱寂。

全家都进入了梦乡。

忽地,青纱帐内,架子床上,锦被里一个小小的身躯猛地一抖,倏地坐了起来。轻而长缓地舒了一口气,眨眨眼睛,贺瑶芳侧耳细听,何妈妈和绿萼母女俩在外间一深一浅交替的呼吸声稳稳的传了过来她们都睡着了。

贺瑶芳没有叫人,轻轻揭开被子,趿了鞋子,到窗户下面的小榻上坐了。推窗向外,初夏微凉,月上中天,贺瑶芳怔怔地看着月亮,颇有种物是人非之感。上辈子,她晚上无眠,也喜欢看着这广阔天空上的月亮,很有一种直要乘风归去之感,仿佛能忘了一切忧烦。

人呐,就得学会了让自己看得开,将烦恼从心里挪开了,才能冷静地面对。

老君观里见着的那个老神仙,将她的许多回忆都勾了起来。原本以为都沉在心底,不会再浮起来的情绪,又统统泛了上来。她以为可以忘却的前尘,可以不再提起的旧事,又摆在了眼前。她以为此生不至遇到那样的威压凶险,可以装成一个和气可人、老成持重,为了全家安乐殚精竭虑的好人,可以披上层层的伪装,忘了手上的血腥。

一见那位仙长,自己在便在心里将这一层层的掩饰剥去,直面自己的本性。

仔细想来,她真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只不过时日久了,学会装了、知道作戏了而已。哪怕是上辈子,家道中落之前,纵是继母也没有翻脸,相反,是好好地供着她、惯着她的,竟将她颇养出了一丝丝娇贵小姐的脾气来。情势比人强的时候,还能勉强忍着,一旦有得了喘息的机会,她就要作起乱来。

那位天子,在外人眼里,对她可真不坏,能容她在帝后诡异的夫妻相处中间左右逢源,让她生下皇子,还颇为抬举她的儿子。

最恨便是这份“抬举”!中宫有嫡,偏要抬举她的儿子来敲打太子,对着十岁的孩子使这等下作的手段,简直不知所谓!她本是与人做妾的,平日里将她当作未驯的马、不服的猫来调弄她便忍了,谁叫她不是人正经老婆呢?可要动她儿子,离间了她与娘娘,却是万万不能忍的!拉一个打一个,再转手调过来重玩一回,对朝臣是这样,对后宫是这样,对亲儿子还是这样!这是想让手足相残,还是想要她和娘娘反目?旁的本事没了,就拿孩子来做伐子,真是没了一丝人味儿!简直禽兽不如!

她从不后悔动了手!我们有了儿子,还要你做甚?!治国之道,娘娘比你熟多啦!

最快意不过是一位濒死时费力吐出来的话:“为什么?”

呵呵,为什么?你还觉得对人很好么?

我偏不告诉你!

一个字不吐地闷死他,让他带着永世的不解而去,可真是痛快!你不是喜欢“敲打”、“暗示”,喜欢叫人提心吊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猜着你的心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么?不是喜欢“高深莫测”么?今番也叫你试一试这滋味罢!

稚嫩的脸上浮现出令人惊骇的笑意,贺瑶芳在榻上站了起来,对月吞吐。许久,才缓缓下了榻,重又登床,放下帐子。阴暗的光线里,口角含笑:哎,当年那般脾气,其实也挺好的,何苦压抑?眼前情势,只恐己方用力不够,何须再将本事藏着掖着呢?只是不晓得张夫子是不是又要吓一跳了。

闭目养神,前太妃不久又沉入了梦乡。

贺瑶芳虽中途惊醒,想通了事儿,复又沉沉睡去,此后无梦,睡得竟是出奇的好。不被旧事所扰的人却是辗转反侧。

罗老安人年高,心里又存着事儿,觉便少,一遍一遍地回忆着白天的情形。看着个道人与她孙女儿答话的时候,她是担心的,她又不认得这么个道人,很用几分看人贩子的眼神儿看这个道士。还是那引路的小道士一句“仙师”,将她惊醒。

这仙师说话,总是叫人半懂不懂的,但是孙女儿的话她是听明白了:“我若有余,情愿损与骨肉血亲。”这些年总算没有白疼她。只她那个儿子,实在是让人无言以对。总在最不该说话的时候插嘴,一老一少话还没完,他便说:“我怎么能折儿女的福寿来换自己的风光?”

翻了一个身儿,老安人踢踢被子,被窝里进了一丝凉气,缓了身上的燥热。那仙师说得也令人放心:“君有此心,必有福报。”话一出口,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还是有些烦躁,老安人索性推开被子坐起身来,外面守夜的小丫环似乎惊醒了,迷迷糊糊叫一声:“安人?”

罗老安人不吱声,丫环又睡下了。罗老安人怔怔地想,若是有福报,则那仙师为何又看着她的儿子摇头皱眉呢?为何追问又不答,只对孙女儿说:“顺其自然,从心而为。”

可是作怪!

哎,也不知若是求到了签,会是吉还是凶?当时瑶芳竟不敢再求签了。罗老安人自己颇信鬼神之说,见她不动,也不强求,便是自己,也不敢求签,损了些香油钱,一家人便匆匆回去了。

此时辗转难眠,又想起签来了好歹给个信儿,也好叫人不那么提心吊胆呐!

一样睡不着的还有张老先生,老先生对鬼神之说,半信半不信的。听了那老神仙的话儿,又有贺瑶芳自己的话做佐证,已是猜着几分。只是不知道这重活一回,前头的变了,后面又能变成什么样子呢?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以后会有怎样的精彩呢?

张老先生越想越睡不着,爬起来点上了灯,打开了《志怪录》一遍又一遍地看了起来。

次日一早,贺瑶芳活蹦乱跳地起来了,先给罗老安人请安,得了一句:“昨儿你从山上下来,跟霜打的茄子似的,今儿又跟入了水的虾子似的,精神这么好了?”

贺瑶芳笑道:“是啊,跟又活过来了似的。”

罗老安人:……

顿了一顿,罗老安人小心地问道:“二姐儿,今儿还出门与她们一道玩耍么?”

贺瑶芳抬头一看,见罗老安人颊上已经有些下垂的皮肤僵硬地微动了一下,不必想便知她这是有后话。她们姐妹才与街坊家怄过一回气,连罗家人都不肯理了,还要出去玩个大头?!多半是要借着“五不娶”说事儿,后娘要进门了。

于是贺瑶芳故意道:“我还要跟着先生读书呢。”

罗老安人咳嗽一声:“也是,去罢。”却又命宋婆子先一步去张老先生那里,央他细讲“七出三不去五不娶”,借机让孩子们“明白些事理”,不要哭着闹着不要继母。这回就算再哭闹,那也是必得有新人进门儿的。

岂料这一次,连贺丽芳这等直脾气都没有暴起反对。大约是街坊间拌嘴的事儿,给她的印象太深。贺瑶芳是希望有一个后母进门的,照着张老先生的建议来说,只要仔细筛选一个合适的人,那就很好。

罗老安人得了回复,紧赶慢赶,命人去寻了媒人来,讲明了条件,许了事成之后另有重赏,这才略放下半颗心来。另半颗,须得等到贺敬文拿定了主意,去挂名排号,以举人身份等外放才好。

贺敬文十分犹豫,极不愿意放弃科考之路。一直犹豫未定,罗老安人劝他时,他觉得补官也是不差的,一回头,又想再试。至今犹吊着罗老安人的心。罗老安人情知这读书人认死理儿,她的丈夫,当年屡试不中,弃了科考之路,哀叹了好几年才渐渐缓过来。她也不愿意儿子再受同样的罪。奈何形势不好,拖家带口的又没倚仗,那老君观的张仙师看贺敬文的表情也是罗老安人心病。

贺瑶芳却轻轻松松去上张老先生的课去了。师生见面,都不再提什么续弦、外放的事儿,做先生的顶着两只黑眼圈只问:“那位张真人?”

贺瑶芳道:“我以前没见过的,他现在已过百龄了吧。据说,某次天子要请他时,他已羽化,有人不信,悄悄地开了棺去看,棺内只有一只鞋子。”

张先生讶然道:“居然是真的?”

贺瑶芳道:“传闻而已,我亦不曾亲见。”张老先生忍而又忍,贺瑶芳只当没看见,并不主动说明什么前世之事。难道要告诉他,上辈子她弄死了皇帝?张老先生总觉得,打从老君观回来,这小女学生身上的气质又为之一变,愈发地深不可测了。想了想,还是咽下了,反正他定主意跟着贺家看热闹了,张真人那等神仙他盯不住,贺家这一亩三分地儿盯起来还是绰绰有余的。重又拿起书本,考起贺瑶芳的功课来。

如果又匆匆过了七天,罗老安人忍不住再问贺敬文之时,京城忽地攘动了起来。顺天府的衙役与锦衣卫等四下出动,禁人口乱走,又有许多禁忌,连炒豆子都不许了。贺家消息不甚灵通,还是罗焕派人来说:“京城有时疫,宫里大公主都染上了。”

罗老安人不安了起来,怕家里孩子也染上病,下令闭门不出每日只派两人出门采买。所买必要鲜鱼水菜,外面整治的食物一应不要,唯恐带进病症来。连贺敬文也不许他出门吃酒,更不须他外出打探什么消息,只要人安全了就好。罗老安人甚至动念,若是时疫太过,回京也可,总好过丢了性命。

哪知好的不灵坏不灵,到得五月初,汀芳竟然一病不起。罗老安人急得了不得,一面将丽芳、瑶芳姐妹俩挪到了自己房里看着,一面延请大夫,且在供奉的白衣大士面前许了重诺。

瑶芳心神不宁,拜在菩萨面前,连经都念不动了这位大公主,乃是皇后所出,不幸夭折。娘娘因此伤心,又与皇帝有隙,竟致要到十余年后,才再育一子。这位大公主要是去了,不知道娘得有多伤心呢。她倒不甚担心汀芳,上辈子,汀芳可是活到了十二岁上,才惨死在了柳氏手里。眼下柳氏自身难保,自然是害不到汀芳了。

丽芳却急得不得,手下木鱼几乎要被她敲碎了:“菩萨,只要我妹妹平安渡了这一劫,我抄百遍经文。”

许是菩萨心疼她,竟不让她这般劳累抄写,五月末,大公主薨逝,六月初,这层阴霾还未散去,汀芳也步了大公主的后尘。

贺瑶芳傻了:“这不可能!”

贺丽芳哭到一半儿,听妹妹这么说,慌得丢下了死的那一个,抱着活的这一个说:“你醒醒啊,她已经去了,你别再傻了,你别吓我啊!”

鸡飞狗跳!

罗老安人满头包,还要张罗着小孙女儿的丧事儿,还要命人看好洪姨娘,休要让她过份哭闹。这嚎得四邻不得安,像什么话儿呢?得亏这街上还有几家也有人过世,一家是陈家一个老仆,另一个则是江家的媳妇儿,罗大奶奶也染上了病,前后脚的功夫,也去了。

一场时疫,京城去了不少人。

汀芳幼年夭折,不可大办,然远在京城,墓地便是件麻烦事儿,要与在京城的本家协商。罗老安人又要操持自己家的事儿,又要往哥哥那里安慰,还要给街坊邻居道恼,忙得像个陀螺,再次恨起没个帮手。

贺瑶芳毕竟不同常人,初时惊讶过后,很快恢复了心神。对着不乐往罗家去的贺丽芳道:“还是去磕个头罢,这世上,死了的都是好人。”

贺丽芳没听清楚,反问道:“难道坏人就不死了?”

贺瑶芳道:“死,死了就是好人了。走罢。”

贺成章听着姐妹们对话,眉头一皱。吊唁回来便扯过妹妹来:“往后当着外人的面儿,不要说那样的话。叫人听着不好。不要问我为什么不好,我现在也说不上来,但是听着不舒坦。”

【……你操心得也太多啦。】

贺瑶芳无奈地伸手捏捏哥哥的脸:“知道啦。”

贺成章小俊脸儿一红,挥手,没打,轻轻拿下妹妹白嫩嫩的爪子:“不要动手动脚的。”

说话间,贺丽芳跑了过来:“不得了,我方才听到媒人来给阿婆回话了。”

贺成章不喜道:“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