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娘子也有一儿两女,儿子略大些,女儿倒与贺家两个女孩子年纪相仿,也是一长一幼,长女名敏,次女名毓,她们的哥名海。彭家的女孩子并不像她们霸气外漏的母亲,反而显得十分斯文。随母亲到了后衙,乖巧地向韩燕娘敛祍而礼。韩燕娘喜欢有礼貌的孩子,笑道:“不必拘礼。大姐儿、二姐儿,快见过你们彭伯母。”

贺丽芳姐妹俩也乖乖地向彭家娘子施了一礼,彭家娘子也笑得很开心:“都是好孩子。”韩燕娘见两家孩子都颇知礼,笑盈盈地道:“你们先前见过的,大姐儿,领着你妹妹,招待客人呀。”

贺丽芳大大方方地答应了,对韩燕娘和彭娘子一礼,方牵着妹妹的手,招呼着彭家两个姑娘往她那里去:“我们才来这里,不知道这里有什么时兴的玩艺儿,倒是从京里带了些来,大姐儿给看看?”

彭家虽不是本地人,却也是祖籍南方,对这北方的称呼颇觉怪异,彭敏心道,怪不得外面说他家里的人怪,不特家里哥哥姐姐管妹子叫“姐”,谁逮着谁都叫姐姐,还有娘管闺女叫姐的?心下纳罕,见贺家姐妹依旧是有礼的样子,彭敏的面上也作斯文样儿,也牵着妹妹的手,轻声道:“有劳了。”

贺丽芳自己是个爽快的性子,对看起来温和的人却不反感,痛快地将人领到了自己那里。彭毓还有些娇憨跳脱,已经朝贺瑶芳伸手在空中虚挠了两下。贺瑶芳冲她笑笑,她也回以一笑。还没出正房,四人都没放开了说话。看起来略有些生疏,却没有冷淡的意思。

两位母亲看她们虽略有拘束,倒也相处融洽,情知是因为还不熟悉之故,也都不以为意。眼见得她们的身影过了一个转角不见了,这才说起自己的体己话儿来。

韩燕娘少时即担负家计,对人颇为敏感,直觉很是灵验,在彭娘子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善意,自然投桃报李。彭娘子见韩宪娘待她亲近,又让两家孩子多多交往,也是诚意十足,也以诚相待。寒暄毕,问了罗老安人身体如何,又关心一下韩燕娘对此处饮食可曾习惯一类。便给这新朋友透了个信儿:“我虚长娘子几岁,便托个大儿,与娘子说个事儿,就当是我倚老倚老提个醒。”

韩燕娘忙说:“我初来乍到,有人提点,求之不得。”

彭娘子道:“我家那个死鬼,新年时往湘州府那里去了一回。这外放的官儿,做官儿也有讲究。譬如今年,大令(贺敬文)不曾领着我家死鬼还有教谕他们去见汪府台,这就不大好。外事儿场上,逢年过节,又有上峰和太太的生日,是必送礼的。大令头一年过来,虽是水土不服,可汪府台那里怕是种了仇了。”

韩燕娘道:“谁说不是呢!这些个,我在京里也常听人说起的。不瞒您说,京里头啊,官儿忒多,说这些个事儿的就多,就算是街边的乞丐听多了也能聊两句。我这镇日,也愁这些事情来着。我们家那个,呆呆的,只知道做事,就不明白这些个。”

彭娘子道:“那可不得了,可得小心着。娘子知道外头已经有些个不大好的话儿传过来了么?”

韩燕娘忙问:“什么话?好嫂子,与我说说,我好有个数儿,别蒙在鼓里被人当傻子瞧了。”

彭娘子凑上前去,韩燕娘会意,附耳过去,听彭娘子小声说了几个字。说完,彭娘子即回了座儿上坐了。韩燕娘却并未发作,只绷着脸,愤愤地对她道:“我有几句心里话,只对嫂子讲说她我是个悍妇,我认了,悍妇总比怨妇强。”

此人真是知音!彭娘子右手四指指尖猛拍桌面,旋即提起:“着啊!就是这样!一群活囚徒,贤惠的什么?我家厨下宰鸡的时候,那扑腾得厉害的,要被骂,可经扑腾出去了,就活了一条命。那不扑腾的,乖乖被宰了,放血拔毛,烹熟上桌,我嚼着它的骨头也要夸它‘省心’哩。”

韩燕娘:……这做人与做鸡,有这么类比的么?顿了一顿,韩燕娘续道:“说我们老爷是个呆子,我也认了,只要肯做实干别做傻事,呆就呆一点,呆呆傻傻保平安。可说我家哥儿姐儿不好,我就不乐意了。我好好的孩子,哪里怪了?”

彭娘子晓得,知县娘子是续弦儿,却对贺知县前妻所出的三个孩子颇为疼爱。哪怕说她是悍妇的人,也得承认她是位慈母,亲生母亲也不过如此了。忙说:“那是他们不识好儿。要不是我家那小子与府上小郎君年岁差太多,我倒想将他们送到一处哩。”

韩燕娘虚虚试了一下眼角:“怪孩子是难交到朋友了,少年时结交的朋友,总比日后的朋友更加贴心又真诚。可如今,要怎么办好呢?离京的时候,容翰林倒要留俊哥儿在京里读书,家里老太太和我们老爷舍不得孩子这么早就离开父母,这才没答应的,哪里知道,到了这里却……嫂子当初,可遇到过这样的事儿?又是怎么应付这等事儿的?”

彭娘子道:“我们那死鬼不比大令年少有为,他补这官儿时,我家那小东西已长得如许大了,跟教谕那里说说,悄悄儿地塞到县学里听课来。府上小郎君,委实年幼。”

韩燕娘急道:“我家先生是极好的,只是有一桩,他如今在家里,只有姐妹们做伴儿,再没有年纪相仿的男同学,我可真是着急。”儿子对本地方言也是一窍不通的,又身负全家的希望,被关起来读书,他自己也不往外跑,韩燕娘很怕这懂事的孩子读书读傻了,变得跟孩子爹一样,那就不好了。

实在不行,就把孩子送回京城请容家看顾吧。韩燕娘宁愿再欠这一份人情,也不想把贺成章给耽误了。她在京城虽然不是富贵人家,然京城人多、传闻也多,她也算见多识广,晓得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是顶顶要紧的,总要开阔些眼界才好。宁乡本就比京城偏僻,没有更高等的人让贺成章结交,带他更好。要再连相仿的朋友也没有,只怕气度难以养成,不如到京里!反是孩子到了二十岁上下,才要狠管一管,不令他过于热血、出去鬼混,以免铸下大错。

彭娘子心道,果然是有京城的门道的。便问道:“那容翰林?”

韩燕娘道:“还有几个容翰林?便是容尚书的亲兄弟。”

彭娘子因说:“说起来,孩子前途要紧。再者,有孩子在京里,也好叫容尚书想起来大令还在这里受苦。不是我说,这里头门道多。这湘州府有河,娘子见着了么?过往的商船,要抽税的,过的多少,有无随着官船路过,这可比土里刨的难说。有汪府台牵着头儿,别看这里不比旁处繁华,做官儿的手头是一点也不紧的。汪府台还要孝敬他上头的人,好有一多半儿是从这里出的。如今流民多,兼并也有些多了,田地的主意不好多打。我看大令,像是被排挤了。”

韩燕娘长出一口气:“排挤就排挤吧。混进去了,到那些人精儿的手里,还不定被搓磨成什么样子了呢,不值。”

彭娘子道:“我也是这般说的,能分一点小利,也拿着,分不着,也别凑。就我们这样的,并不是两榜出身的人家,与其想这个,不好教好孩子,有个同进士,我也是知足了。”

两人心意相通,又说许多话儿,韩燕娘与彭娘子彼此都得了些内幕消息,俱是心满意足。

韩燕娘虽忧虑汪知府不怀好意,却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把儿子送到京里去!张先生虽好,却还兼着师爷,能兜着贺敬文不犯傻已经不易。本地的塾师,韩燕娘一京城人士,还是有些瞧不上眼的。只是,还要问计于张先生,再看看儿子自己的意思,最后再跟婆母、丈夫讲。

彭娘子说了这许多,也是心中畅快,又想起女儿来:“不知道小娘子们怎么样了。”

韩燕娘道:“是呢,不如去看看?”

彭娘子欣然同意。

小姑娘们相处却还好,正在那里下棋呢。

贺丽芳的小院儿,正房三间,拿门板间开了,东边儿是卧房、西边儿是书房,中间便是个小厅。厅上正中也有一个罗汉榻,上面摆着一方小矮几,地下两溜一共六张椅子。贺丽芳正与彭敏在榻上对奕,两人的妹妹各在自己姐姐身边坐着观战。丫鬟们捧茶。

小丫头们下棋也没很专注,一头摆棋子,一头还说话。想是先前已经寒暄过了,渐渐熟了起来,看对方都不难相处,有些话便也都说了出来。彭敏听说贺家姐妹也是南方人,赞道:“你们官话说得好。”

贺丽芳略有一丝得意,却又故作淡然地摆一摆手,道:“我阿婆便是京城人,去年我们还在京里住来着。”彭敏一抿嘴儿,笑道:“那也是本事来。”彭毓年纪小,嘴就快:“京里人爹娘管女儿叫姐姐么?”

彭敏瞪了妹妹一眼,解释道:“她又不知道哪里听来的混话了。”

贺丽芳脸颊鼓了鼓,压下了火气,贺瑶芳已经装成天真模样地跟彭毓说:“是呢是呢,我也觉得奇怪哩。我们在家也是,好好的叫大娘二娘的,有一天,阿婆说叫改口啦。说,北方人觉得南方人奇怪,管闺女叫娘。”

彭家姐妹从未到过北方,听着也有趣,贺丽芳见状,索性停了手,一齐说起南北的差异来了。什么北方人高大、南方人矮小之类,又有争执,道是贺敬文也是南方人,却身量颇高,在京城也见过矮子,比如容尚书家那个京城土生土长的门房。

两位母亲站在窗外悄悄看了一阵儿,见她们相处融洽,韩燕娘伸出一指,指了指月亮门外,彭娘子会意,两人又悄悄地出去往韩燕娘的正房里坐下了。这回却不再说什么汪府台的小话了,只说些衣裳首饰吃食一类。彭娘子笑道:“外头还说你们家哥儿怪,管妹子叫姐姐呢。原来不过是南人不懂北方的事儿。”

母女连心,贺丽芳的房里,彭敏也是这般说的。贺丽芳听了,两条眉毛一竖,险些发作,又忍下了,咬牙道:“管他们放气!反正这里说的鬼话我也听不懂也不想说。”彭敏掩口而笑:“我们到现在也不大会说,其实呀,也不用怎么会讲,大概能听得懂就行了。不说这个了,我哥哥悄悄给我在外头带了几本书呢,要不要看?”

贺丽芳没哥哥,也没有给她在外面带书的人,只觉得新鲜:“是什么书呢?画书么?我也有的。”她在京城里与一些小伙伴没翻脸的时候也搞到过几本。

彭敏道:“不是的,是一些话本子,怪有趣儿的。”

贺瑶芳也来了兴趣,问道:“讲的什么?”可千万别是“落难公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

彭敏道:“怪杂乱的,有些是佛家道家的因果报应录,还有些奇怪的,”拿眼睛瞄了瞄两个小的,见她们都没在意,正挤在一处你捏捏我的手,我捏捏你的手,捂着嘴巴小声对贺丽芳道,“什么私奔被卖作……的……”

贺瑶芳手上逗着彭毓,耳朵支起老高,听得此言,手上一个没注意,把彭毓给捏疼了。彭毓“嗳”了一声,她低头一看,忙给彭毓吹吹,彭毓又笑了。

两个姐姐已经趴在一起咬耳朵了,前太妃猛然发现她的姐姐,已经开始“长大了”。彭毓见她姐姐不理她,叫了一声:“阿姐。”不想彭敏与贺丽芳说得投机,竟没听着。那彭家丫鬟抬高声音叫了一声:“大娘,二娘唤你。”

两个姐姐一齐答应:“哎~”说完方觉有些不对劲儿,彼此看了一阵儿,又笑得弯了腰。

彭敏道:“说话都是大娘二娘的,也分不清是谁个了,我单名一个敏字,你唤我阿敏便是,我妹子名毓,叫她阿毓就好了。”说着,伸手在空中比了一个毓字。贺伸手蘸了点茶水,在矮几上写道:“我名丽芳,我妹妹叫瑶芳。”彭敏伸头看了,笑道:“好名。”

这一日,无论大人孩子都十分尽兴。到彭娘子看天色已晚,要带着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尤在榻上笑作一团。

临行时,各依依不舍,便约定此后常来常往。两家母亲关系既好,孩子也很投缘,贺家姐妹此后不是你到我家来,便是我往你家去。只是彼此的兄弟都要读书,都没见着,女孩子们却日益熟悉了起来。四月初六是瑶芳生日,彭娘子还带着女儿们过来给她庆生也是寻个由头聚一聚的意思。

令瑶芳意想不到的是,贺敬文也回来了。这可真是奇事一桩,听说过为老娘生日回来的,没听说为这么丁点大的闺女回来的啊!然而不知为何,瑶芳得了一套文房四宝作礼物时,居然没能从贺敬文脸上瞧出什么端倪来,只得去寻张老先生问一问。

张先生因拐了个谷师爷过来,与谷师爷轮流跟着贺敬文日子过得倒比先前轻松许多。先是被韩燕娘请去问了应否将贺成章送回京城的事情,张先生心里,贺成章回京不止是前程的事儿,还有一样安全。日后楚地要谋反,贺敬文除非附逆,否则便是十分凶险,留个根苗,是再保险不过了。

况且,此番贺敬文出行,是要检查水利工程的,去年拨款不足,今年就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将还能支撑的先不管,毁坏严重的修一修,何处要多少工、工钱几何等等,都要计算。可偏偏贺敬文写文章可以,算数儿比做人还傻。他自己也知道不足,拼命在实践中学着,收效也不大。照说不该回来耽误时间的。只因近来发生了一件大事楚王病重。

朝廷重视楚王,楚王病重了,皇帝降旨,要本地官员去探望。湘州府的公函发了下来,贺敬文也不得不从。正好便宜了瑶芳,多收了一份儿亲爹送的生日礼物。

张先生原本对于小女学生所言楚王谋反之事将信将疑,只凭着良心“宁可信其有”地留了下来。现听说楚王病重,心头咯噔一声,想起瑶芳先前说的楚王活不过这二年,此后世子袭爵,惑于妓妾而谋反。路上遇到的流民,本地官员之贪腐……

越想越心惊,也正要跟小女学生通个气儿。

见了小女学生的面儿,看她行礼,笑一句:“长高了些,也瘦了些。”便转入了正题,却是拿韩燕娘过来说贺成章上京的事儿做引子。最后说,楚王病重。

瑶芳一拍脑门儿,苦笑道:“我困在这副皮囊里久了,有些时候儿脑子就不够使了,想事情也没有先前那么周到了。正是!先叫俊哥躲过了才是正经,至于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吧。来都来了……”先前总想着自己“年纪小”说话不顶用,暗中努力一回,见事不成就立即收手再想旁的办法。也是这环境太过安逸了,整天说着愁这愁那,其实并未认真起来。

张老先生道:“我想着,若真如此,悄悄盯着王府,再暗中请令尊加固城墙,留意周围的事儿。每天冬天都要修一修河道水渠,募人也方便。我的意思小娘子与令堂令姐,还有老安人,能回京还是回京,我在这里守着令尊,总不叫他办糊涂事儿。只有一样,楚王他,到底什么时候反?”张老先生到最后,还是以一个正常男人的思维,将老弱妇孺排除在牺牲计划之外了。

瑶芳道:“今年是元和二年,年底,今上为世子定下胡阁老的孙女儿。明年,正月,胡家送女完婚,三月悼哀王薨。新王为爱姬求封而不得日渐癫狂,再过……唔,我想想,平叛用了两年多,那开始的时候是……元和八年末!”

张老先生道:“那倒还来得及。怎地这么久?”

瑶芳道:“来的路上您也看着了,有不少流民呢,按了个葫芦起了个瓢,这头楚王带头作乱,旁人想趁火打劫呗。”平了这事儿,日后到娘娘主政的时候,还有闹的呢。

张老先生毕竟男子,纵信了瑶芳所说,心底还是对一介女子能挑动战争之事难以深信,听完了瑶芳所述,当时信了,过不许久,依旧觉得是楚王府久藏祸心。只因近来情势紧迫,才侥幸地道,“小娘子知不知道那个祸水姓甚名谁?是何来历?现在何处?若能将她先送得远远的,或许能免此一劫。”

瑶芳道:“这主意我也想过的,却是行不通我亦不知她的来历,有说是犯官之女的,入了贱籍,名姓都改了,只留了个花名儿。后来为掩其事,冒姓谢,名宁馨。只恨无法监视世子,不知道他是如何与青楼沾上边儿的。”

张老先生道:“说不得,只好一试了,我与王府的侍卫们倒还熟。从他们那里,或许能打听到些消息。且看年底,是否是胡氏。”

瑶芳因与他说起设法送贺成章上京的事情,又触动另一番愁肠:她与彭家姐妹交好,觉得这两姐妹一个斯文懂事一个娇憨可爱,若事先不知道消息,多半是折在乱军之中。这消息,偏偏是不能告诉人的。便问张先生:“能多送几个人走么?”

张先生因问何人,瑶芳说了,张先生笑道:“她们是有父母的。我原本是想慷慨赴难,能救黎庶最好,与这里的人相处久了,心也软了,竟不想他们遭罪,更不想一将功成万骨枯,旧时亲友成枯骨,是以才问祸水。”

瑶芳恨道:“只恨我当时没记下。”

张先生宽慰她道:“无妨,只管尽自己的心意就是了。我便去打听!”

直到十月里,瑶芳只收到张先生一句:“世子妃果然是胡阁老女孙。”

至于那位谢美人儿,至今杳无音信!照说这会儿他应该已经与美人勾搭上了,总会有些风声传出。可他现在却在勤勤恳恳在给父亲侍疾,寸步不离,楚王是个傻子,身边为防意外安排的健壮妇人不少,美貌少女却一个也无。而世子那里,如今只有侍卫和太监,连宫女都不带!

前太妃和张老狐狸傻眼了。

第46章 第一个案子

“你们家瑶芳怎么了?没精神的样子?”正在和丽芳有一搭没一搭下棋的彭敏轻轻碰了碰丽芳的胳膊。

丽芳抬眼看了妹妹一眼,见她恹恹地伏在熏笼上,小脸儿被熏得红扑扑的。这妹子最近又长了一些,当然,也更瘦了一些。她总觉得小姑娘要瘦一点才好看,可见着妹子真的瘦了,她又担心亏了身体。每每在这两种心境中间摇摆,令贺家大姐痛苦不已。

略抬高了点声音,丽芳道:“瑶芳你再趴那儿,仔细把烧烤坏了。”

瑶芳抬起头来,半死不活地看了她一眼,眼角瞄到一旁的彭敏,心里一顿,又趴了下去:“这么冷的天儿,烤烤火又怎么啦?”

丽芳转对绿萼道:“看着姐儿些,别叫火燎了她的衣裳。”

绿萼脆生生地应了一声:“大姐儿放心,我看着呢。”说着还近前了一步,将瑶芳大毛衣裳的毛边儿给抚了抚。又去一旁端了碟桔子来:“姐儿,我给你剥个桔子吃?烤火了嘴干。”

今天彭毓没有过来,她极怕冷,到了冬天就不肯出门儿,其余三人便戏称她是猫儿,要不怎么“猫冬”了呢?

瑶芳胡乱点点头,不再去看彭敏,惹得丽芳又多看了她一眼,安抚道:“阿毓不能过来,咱还不能过去么?瞧你这蔫儿的。赶明儿看哪天风小,咱们跟娘说,也去阿敏家里。”

彭敏也笑道:“是呀,阿敏在家里也闷呢。你去了,她必是开心的。”

瑶芳背对着她们摆了摆手,她一点也不想面对彭家人。因为,她才不久才做了这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她一点也不后悔,却不能没有一丝愧疚。

我是倒叙的分割线

闻说楚王世子身边并没有那么一位美人,先生和学生面面相觑,都不大敢相信这么个消息。先生还好些,毕竟不曾亲历过那么一件事情,敬畏之情便要少许多,只因有一颗宽容的心,才选择没把学生当疯子,愿意就近观察。前太妃心里就是惊涛骇浪了!

“这不可能!”瑶芳跳下了交椅,在室内踱步。张先生也不催促,他心里也觉得奇怪,这样的大事,照说小女学生不会拿来开玩笑的。难道是哪里出了什么差错不成?

瑶芳连转了三圈,猛地停住了脚:“我不相信!一定是她太会躲了!楚王死了好二年她才被揪出来,还不是谁有那么能耐,是她自己耐不住,又出头露脸儿,叫人认出来了。现在,也许只是会躲而已。”不是这样,还能是什么?瑶芳不敢想!答案一定是令人震惊且不安的。

张先生见这番言行,耐心地解释道:“王府里并没有藏下这么个人,外面也打听了,世子等闲并不出府,出府也带着人的,没有,没见着有什么青楼女子。况且,世子近来也不出门了小娘子真没记错?”

瑶芳斩钉截铁地道:“不会有错。柳家的事儿,可曾错了?家父中进士了么?世子妃不是胡阁老家的?”

没错!全都中了。要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跟你玩儿呢?对不相信的人,张老先生通常是爱搭不理的,可不会这么周旋。

这两个人,一个是有学识有见识,之前却从未涉及这么高等级的事儿;另一个前辈地位是高了,活动的范围却是在后宫。凑到一块儿,却又不能立时将大事看透。两人都想不透这里面有何关窍。

张老先生试着分析道:“或许,等到明年?他要纳妾,总是要上表的,许与不许,都是一件大新闻。只要小娘子没记错,不久就会有消息的,再者,离元和八年还有整六年的时候呢,不要思虑过重。”

瑶芳按下心中的不安,草草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又想起一事,“先生,俊哥……家里究竟是个什么章程来的?这都大半年了,是走是留,也没个动静,他们是什么主意呢?”

张 先生道:“看人呐!本朝至今,只有一位连中三元,”说到这里,张先生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他也不是京城里养出来的,也不是什么鱼米之乡文风大盛的地方养 出来的,论家境,与府上相差仿佛,也没遇什么明师。不过呢,府上的情形又有所不同,这里是需要京城照顾的,容尚书家也不会亏待了俊哥。只是……让人不忍心 呐!”

瑶芳认真听了,这些道理她也都明白的,确实不大忍心,然而她深信楚王会反,必要先将哥哥给保住了。拼死拼活这几年,最后告诉她大家都还是要死的,这种结果她是万万不肯接受的。道:“送走,送走!”

张老先生道:“我也是这么与令堂讲的,令堂这些时日,大约是在与家里商议吧。你们姐妹,不走么?”

瑶 芳心道,用拳脚商议么?若是夫妇俩都同意了的事情,现在的老安人也反对不得了。没见着她老人家现在一天到晚泡在小佛堂里了么?口里答道:“男孩子送去读书 也就罢了,哪有将我们也送了去的呢?不过也不怕,阿姐今年十岁了,过不几年就得思量婚事了。宁乡离家太远,想来家里也是不乐意的,况且,我父在此为官,不 得在此婚嫁。要么是回京、要么是回老家,不会长久在这里。爹做官轻易离不开这里,那就是阿婆和娘带我们走了。”

张老先生掐指一算,严肃地道:“也行,到时候哪怕令尊令堂没有这个打算,我也会提的。若是我活不到那个时候,小娘子自求多福。”

前太妃:……“好。那王府那里?”

“我再接着打探看看吧,若是……小娘子!”张老先生忽然严肃地道,“会不会是……这当初接任宁乡县的,不是令尊,是旁人。这美人,是经他的手献给世子的?”

瑶芳眼前一亮,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张老先生自己先摇头了:“还是谨慎些好。小娘子,事情与你知道的有出入,还是警觉些的好。”

“我……不敢深想,”她有些犹豫,“初时听来恼怒交加,现在要问一句,‘为什么?’我又想了一下,却又不寒而栗。”

张先生鼓励道:“小娘子智慧是有的,然而囿于内宅,吃亏在眼界不够宽,少有人与你说这些。今重新读书,也有好二年了,试言之。”

前太妃前世经的事儿不少,凡事儿喜欢多想,还总往些坏处想,张口便是:“我在想,会不会,不是‘知县’变了才令事情与我记的不一样了。会不会是有别的什么人里出了变故?”

自斟了一杯茶饮下,张先生边踱步边自言自言:“也是,一个知县,要是真跟这件事情能扯上关系,你不至于记不住吧?那……是哪里出了毛病了呢?”

瑶 芳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之后,越想越觉得害怕,所谓无知者无谓,全知便不疑,半知半不知的,可就要了命了。真是巧合,也还罢了,若是这中间有哪个人变了,这事 就大了!瑶芳最担心的便是,如果有一个人,与自己有一样的经历,这个人会不会发现宁乡县令换人了?顺藤摸瓜下来,会不会对自家造成危害?

得挖出这个人!

长久的经验告诉她,万事不可心存侥幸。可是要怎么挖呢?瑶芳深吸一口气,向张老先生说了自己的猜测。张老先生一惊,悚然道:“若是那样,我恐小娘子危矣!”

“我亦如此想,”瑶芳磨牙道,“事关重大,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了。头一样,要确定究竟是不是有人变得不同了。第一要紧的是那个小畜牲那里,他或是他的同谋要是有了不对劲儿的地方,第一个要倒霉的怕就是家父了!原本他不该做这个县令的。先生那里,有人手可用么?”

张老先生道:“这样的大事,连令尊令堂都不敢告诉的,不是调教好了的心腹,有人手也不能用。”他这里只有贺家给配的俩跑腿听差的小厮而已。

前太妃头一回觉得,有时候,没有权势还真办不成事儿。这会儿要跟上辈子似的,手底下光伺候的就几十号人,哪里用在这里愁这些个?

互望了一会儿,还是瑶芳先收回了目光,敛衽一礼:“先生,俊哥的事儿,可就拜托您了。”

张先生沉吟了一下,方道:“我怕里面有变故,又不敢多催,再打探一下罢。这事情在他们。若是不行,早早地,我想办法撺掇着他随你们一道回老家,他该考功名啦。考秀才,他得回原籍!”

瑶芳道:“迫不得已,只得如此了。我方才又想起一件事情来……”自家的退路想好了,她也就有心想别的事情了。

张先生道:“小娘子请讲。”

瑶 芳空捻了一下手指道:“若是真的生了变故,事情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得更坏。我们只想着,挖出那个贱人,将此事掐灭了,纵不能青史留名,却保全亲友。为 什么不想一想,真要没了这么个人,别处生了变故,那个小畜牲提前发动了呢?”这件事情太蹊跷,不由得她不多想。

张先 生:……!!!老先生飞快地道:“你们近期都要走,人有亲疏远近,彭家的人,你就不要多管了。我会留在这里,能拉就拉一把,要是为这个再拖累了你们,还不 如现在就嚷出去说楚王要谋反,看有几个信的。令尊写信给容尚书告过状来的,容尚书只说,稍安毋躁,事缓则圆。”

瑶芳沉默了,许久,方道:“我想请您帮个忙,我寻件衣裳,您给拿我爹的官印盖个印子。若是情况有变,我就想法子拿着这个上京去。”

张先生道:“若是那样,带上俊哥!”

“我省得。对了,家父还在巡视河堤?若有机会,请先生将重绘的地图,摹一份儿。”记得后来南方又有乱党的时候,地图还是挺有用的。

张老先生微一笑:“放心。”他,也是这么想的,只可惜贺敬文官儿太小,能弄到的,不过这一县地图,还不够塞牙缝儿的。不过若是拿去京里报信兼邀功,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用个官印对张老先生来说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不久即办妥了,还嘱咐:“真到那一天,不要拿出整件的衣裳,将盖了印的地方撕下来奉上即可。”

“我省得。”

那件盖了印的衣裳,贺瑶芳密密地收了起来,对何妈妈与绿萼特别嘱咐:“这个不要动,也不许旁人乱动,我要离开这儿了,甭管去哪儿,都得给我带上。”母女俩都习惯了听她的话,何妈妈也不问缘由张口就说:“姐儿放心,一定不叫人乱动了。”

瑶芳想了想,道:“那你们都跟紧了我。”她真怕出了什么事儿这俩人不要身边,她是不可能为了这母女俩叫自家人在危险的地方多等的。

母女俩摸不着头脑,也都答应下来了。

此后,张先生忙进忙出,因楚王病重,世子要定亲,附近大小官员对王府的事情都比较关注贺敬文除外,他将这事丢给张先生去管了,正合了张先生之意。

这些事情都做完,瑶芳也没了旁的心思,一颗心都在这件事情上,越想心思越重,几乎难以入睡。自重生以来,她靠着“先知”,虽多波折,也算无往不利。如今一旦与“先知”的事情有了出入,便是将手里最大的底牌给废了,下面如何,听天由命。

若是旁的事情,若可一争,这等军国大事,以她一人之力,想要翻盘,可能性微乎其微。又有彭家姐妹,实在是她这辈子交的第一个平等的小伙伴,明知道她们可能有危险,却不能提醒,这股憋闷之情,实是无法诉说。

倒叙完毕

瑶芳因有心事,整个冬天都没精打采的,韩燕娘与丽芳都问她,她也只是说:“这里比家里还冷,不想动。”因有彭毓这个例子,韩燕娘想她兴许也是在“猫窝”倒也不强求,只命她每日多少到院子里走走,晒晒太阳才好,不然会没胃口。

瑶 芳口上答应了,却懒待动,一有功夫就猫在房里,看那个装衣裳的柜子。韩燕娘看这样也不是办法,反正冬天到了,贺敬文又抖抖索索去看疏通河道的工程了,便将 她接到自己房里来照顾,一早一晚,将她裹成颗球,领她散步:“我小的时候,就怕自己动得太多,吃得多,家里供不起。你倒好,供得起了,也不多动动,多吃 吃。”

瑶芳忽然想起来,这位继母大人是能手刃盗贼的女侠!要是能有些拳脚功夫,以后活命的机会也大呀!瑶芳拉拉韩燕娘的手:“娘,我要学武艺!”

韩燕娘被她逗乐了:“咱们大家闺秀,不兴学那个。好好的小闺女,练那个做什么?”小嫩胳膊小嫩腿儿的,她舍不得。

瑶芳仗着韩燕娘疼她,便开始放赖,站在那儿不走了,裹得圆滚滚的身子还扭来扭去,加强无赖小孩的气势:“我要学,我要学嘛~”

韩燕娘一笑,伸一只手就将她给提了起来:“听话。”

好凶!

瑶芳闭嘴了。韩燕娘将她轻轻放下,牵着她的手道:“不闹啊,咱们去看阿婆。见了阿婆多笑笑,让她开心开心。”

罗老安人觉得自己就像那周公瑾,深悔初时默许了让儿媳妇出面做恶人,结果不但儿子被拿捏住了,连自己说的话,在家里都没有儿媳妇管用。是以这几个月她都憋闷得在礼佛,也不知道跟菩萨告状了没有。

韩燕娘对婆婆还是很恭敬的,可这种态度并不能让老安人开心一点,瑶芳打叠起精神来陪她,她的嘴角还是耷拉着,显得屋子里格外的阴森。韩燕娘见状,便领着瑶芳出来了。丽芳见状,也跟着退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