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命令,颇有些不近人情。

顾柏却毫不犹豫地应下了:“属下知道了。”

太夫人想了想又道:“每年府里都会买进一批下人。这件事以前都是由沈氏经手操办。如今当家的人是吴氏,不过,她行事不够仔细,我信不过她。今年买人的事,也一并交给你。”

顾柏领命之后,很快就退下了。

顾柏一走,太夫人也强撑不下去了,一脸颓然地靠在椅背上,目中露出软弱难过。

顾莞宁心中一阵酸楚,靠在太夫人的肩膀上,一声声地唤着祖母。想抚慰太夫人心底的难过。

也只有在顾莞宁面前,太夫人才放纵自己流露出脆弱和伤心:“宁姐儿,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这么疼他。就因为我不同意他和你的亲事,他就要这么对我们顾家。他的良心都哪儿去了?”

太夫人口中的他,当然就是齐王世子萧睿了。

齐王府派人来盯梢的事,不管是否出自齐王的授意,亲口下命令的都一定是齐王世子!

但凡他还有一点良心,都不该这么做。

太夫人的眼中又闪出了水光。

顾莞宁满心晦涩,声音也有些低哑:“祖母,齐王世子性情高傲,出身又尊贵,顺风顺水惯了,哪里容忍得了我的拒婚。在他看来,我这是另攀高枝,背叛了他。心中也对我生出恨意,自然也牵连到了顾家。”

“对不起,如果不是因为我,祖母也不必经历这样的伤心难过。”

太夫人惨然一笑:“傻丫头,这怎么能怪你。顾家到底是他的外家,哪怕亲事不成,也还有往日的情分在。”

“他这么做,不仅是在记恨顾家,也是在提防顾家会靠向太子府。所以才会让人盯着我们侯府里的动静。说到底,是他野心太大,贪恋太重。否则,顾家和太子府结亲,他怎么会这般愤怒?”

“祖母活了这么多年,不至于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

“祖母只是在伤心,这么多年的付出,都白费了。他根本就是一个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说到这儿,太夫人的声音断断续续,哽咽着难以继续。

顾莞宁用力地咬咬嘴唇,狠狠心说道:“其实,今天我在太子府去探望太孙的时候,也碰到齐王世子了。”

“他当时的脸色十分难看,看着我的眼光一片冰冷,像是在看仇敌一般。”

“祖母,我担心他心中记恨,日后还会做出更过分的事情来。”

长痛不如短痛!趁着这个机会,先让祖母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才好。

太夫人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两行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滑落。

太夫人哭了一场。

顾莞宁扶着太夫人进寝室歇下。

太夫人闭上眼睛,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顾莞宁坐在床榻边,看着满脸疲惫眼角皱纹格外明显的太夫人,心中满是酸涩和心疼。

这半年来,府里的事一桩接着一桩。

太夫人虽然熬了过来,到底伤了元气根本,身体大不如前。整个人苍老了许多,头上也多了许多白发。

紫嫣轻手轻脚地进来问了一回:“二小姐,晚饭已经备好了,是不是喊太夫人起身吃了晚饭再睡?”

顾莞宁压低了声音道:“祖母刚睡不久,先别喊了。将饭菜都放在热水里温着,等祖母醒了再吃。”

紫嫣应了一声,又悄悄退下了。

姚若竹独自一个人,也没吃晚饭的胃口,也到了太夫人的寝室来。见到面色晦暗的太夫人,不由得吓了一跳。

“姑祖母的脸色怎么这般难看,莫非是出什么事了?”

顾莞宁没有解释的心情,再者,齐王府派人盯梢顾家的事,也不宜让太多人知晓,随口道:“祖母就是累了,睡一会儿就好了。”

姚若竹最是细心敏锐,岂能听不出顾莞宁的言不由衷?

不过,她是姚家的女儿,寄住在顾家再久,也不是顾家的人。顾家的事,她也不便追根问底。

顾莞宁这么说了,姚若竹便不再吭声,默默地坐到床榻边,和顾莞宁一起守着太夫人。

太夫人醒来的时候,屋里只燃了一盏烛台,光线不甚明朗。

“祖母,你醒了。”顾莞宁忙扶着太夫人坐直了身子,姚若竹扶着太夫人的另一只胳膊,两人合力将太夫人扶着下了床榻。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太夫人的声音有些沙哑。

顾莞宁轻声答道:“快到亥时了。”

她这一睡,竟然睡了快两个时辰。

太夫人自嘲地叹了口气:“果然是年纪大了,一耗神,就要睡上这么久。”顿了顿又问道:“你们两个都吃了晚饭没?”

顾莞宁打起精神笑道:“我和姚表妹都等着祖母醒来一起吃呢!”

太夫人嗔怪道:“我若是一直睡,难道你们今天就不吃晚饭了不成!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有姚若竹在,祖孙两个都有默契地闭口不提齐王府的事。

姚若竹也识趣地没有多问,只笑着哄太夫人:“姑祖母没醒,我们哪有吃饭的心情。现在可算等到顾祖母醒了,我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待会儿可得多吃两碗才是。”

然后,一左一右地搀扶着太夫人去了饭堂。

太夫人不想让顾莞宁担心,明明没胃口,也勉强吃了半碗饭。

顾莞宁将太夫人的强颜欢笑看在眼底,心里沉甸甸的,愈发不是滋味,随意吃了半碗,也搁了筷子。

很快,便有丫鬟来禀报。

顾海回来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崔家(一)

顾海一大早就去了崔府,到了亥时才回府,算起来,竟是去了整整一天。

顾海在崔家显然喝了不少酒,满身都是酒气,好在步伐还算稳健。

姚若竹找了个理由,先一步告退了。

待姚若竹走了之后,顾海才笑着夸赞了一句:“还是母亲会调教,竹姐儿行事有规矩有章法,比起普通的闺秀强多了。”

换在平日,这样的夸赞,肯定会哄得太夫人开怀一笑。

今日太夫人心情烦乱不佳,没有说笑的心情,随意地扯了扯唇角。

顾海立刻察觉出了不对劲,下意识地看了顾莞宁一眼。

顾莞宁暗暗叹口气,不等顾海追问,便将顾柏今日禀报的事情说了一遍。

顾海越听面色越难看,酒气也随之上涌,英俊的脸孔上满是愤怒的红潮:“齐王世子竟然命人来盯梢定北侯府!他这般对自己的外家,也不怕寒了顾家人的心!”

连他这个做舅舅的,听闻此事都怒不可遏。太夫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经过这半日功夫,太夫人的情绪已经平稳多了,见顾海这般愤怒,反倒张口劝慰了几句:“老三,你也别太生气了。说到底,他是皇孙。我们顾家只是他的外家罢了。”

“他和宁姐儿没缘分,记恨迁怒之下,对顾家提防一二,也是难免的。”

说到这儿,太夫人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里透着几分苍凉:“以后只怕他连登门也少了,何苦再计较这些。”

顾海见太夫人这副低落消沉的样子,心里颇不是滋味,将怒气按捺下来,轻声道:“母亲能想明白就好。”

“他心中记恨顾家,只怕不全是因为莞宁。也有忌惮顾家将和太子府结亲的意思。在他心里,怕是早就将我们顾家当成了齐王府一党。殊不知,我们顾家效忠的是朝廷,绝不会掺和到皇家的事情里。”

“大姐嫁给齐王,做了齐王妃。将来莞宁嫁到太子府,就会是太孙妃。她们都是顾家的女儿,顾家永远都是她们的后盾。却也不会因此就站在齐王府或太子府一边。”

“齐王世子和我们顾家亲近的时候,我们一直待他不薄。现在是他自己先行一步推开了顾家,日后也怪不得我们凉薄无情。”

顾海冷静理智,爱憎分明。出了这样的事,让他以德报怨像往常一样对待齐王世子,是绝无可能了。

想到齐王世子,太夫人心里一阵阵刺痛。

事已至此,隔阂已生。想得再多也没用。

太夫人打起精神笑道:“罢了,不说这些让人气闷不快的事情。你今日去了崔家做客,崔家反应如何?说来给我听听。”

顾莞宁也惦记着此事,立刻看向顾海。

顾海也没卖关子,很快便将此行经过道来。

“今日我去崔家,崔侍郎领着三个儿子亲自招呼我。我当着崔侍郎父子的面,将谨行差点中了吴莲香算计的事说了出来。”

“崔侍郎听了之后,脸色着实不太好看…”

想想也是难免的。

就在议亲的关口,听到这等事情,谁能不生气冒火?

崔侍郎为官多年,颇为城府,除了脸色稍微难看些,倒也没说什么难听话。崔侍郎的三个儿子可就忍不住了。

“顾三叔,你今日亲自登门说这些,是不是想告诉我们,顾家和崔家的亲事就此作罢?”崔大郎沉声问道。

崔二郎也皱起了眉头,淡淡说道:“好在议亲的事还没传开,此时作罢也没什么。彼此婚嫁都不受影响。”

世事就是如此。男子成亲前有些风流事,最多被人说嘴几句。女子沾上了这等事情,以后想嫁人都难了。

吴家不趁机赖上顾家这门亲事才怪。

虽然吴家上不得台面,却也是顾家姻亲。顾家总不能就此和吴家撕破脸。

在国子监读书的崔三郎和顾谨行同龄,和顾谨行也相识,说话还算委婉客气些:“这件事,也怪不得谨行。毕竟是他的亲表妹,自是少了些提防。”

崔侍郎任由儿子们将自己不便说的话都说了出来,然而才咳嗽一声:“行了,你们几个都别吭声了。顾贤弟亲自到崔家来,半点都没隐瞒地将此事相告,这份坦荡磊落,已经颇令人佩服。不然,若是等到亲事定了再说,我们崔家又能如何?还不是得捏着鼻子将女儿嫁过去?”

姜还是老的辣。

崔侍郎一张口,就连脸皮厚度如顾海的,也有些吃不消。

顾海立刻苦笑道:“崔兄这么说,真令我汗颜。我们顾家行事一向光明磊落,怎么会做出这等不知廉耻的事情来。”

“今日我到崔家来,一来是将此事如实相告,二来也是为了表明我们顾家想结亲的诚意。”

还没定亲就闹出这样的事,还想和崔家结亲。当崔家的女儿是这么好娶的吗?

崔大郎一脸不快地想说什么,被崔侍郎瞪了一眼,顿时讪讪地闭上嘴。

崔二郎和崔三郎对视一眼,也都不吭声了。

顾海只当没看见这一幕,继续说道:“我知道此时再提亲事,你们父子几个心中都有些疙疙瘩瘩地不痛快。不过,若是为了这件小事就让两家的亲事作罢,委实可惜。”

“母亲对崔三小姐一直颇为喜欢。今日登门来致歉,也是母亲特意叮嘱我来的。”

“崔兄请放心,只要崔家肯点头答应亲事,吴家表姑娘的事,我们顾家一定会处理妥当,给崔家一个交代。日后崔三小姐进门了,顾家上下都会善待于她,绝不会让她受半点闲气闷气。”

顿了顿,又意味深长地暗示了一句:“如今府里由大嫂当家理事。等儿媳进门了,大嫂也就能享享清福了。”

崔家父子听了这话,俱都动容。

顾家人素来一言九鼎。这话既是由太夫人授意,又是顾海亲自登门说的,自然不会有假。

顾家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只要崔家既往不咎应下亲事。崔珺瑶一嫁到侯府,不必受婆婆的磨搓,立刻就能掌家理事。

第二百六十七章 崔家(二)

崔珺瑶是家中唯一的嫡女,深得父兄疼爱。

精心教养了多年的女儿,到了婚嫁的时候,崔家当然不会轻忽随意,自然是精挑细选。明里暗里打听流露过结亲意思的,也不止顾家。

一家有女百家求,崔家将流露过结亲意图的人家梳理一遍,最出众的是顾家和赵家。

赵阁老为官精明,做人圆滑,是只笑面虎。赵平是赵阁老的嫡长孙,本人才学出众,又身为齐王世子伴读,也算是京城里有数的出众少年。

只是,赵阁老私下和齐王一直来往密切。

坚持正统的崔侍郎,对赵家并无太多好感。

顾谨行也是勤奋好学的翩翩少年,顾家是大秦第一将门,虽然顾谨行的出身略低了些,不过,太夫人让官媒登门的时候,已经透露出顾家日后会由长房承袭家业。这么一来,顾谨行唯一的缺憾也被补足了。

也因此,崔家很快松了口风,有意应允了这门亲事。

谁想到,中间横生枝节,顾谨行偏又出了这等事!

好在顾家结亲的诚意十足,开出的条件也实在令人心动。一嫁进门就能当家理事,满京城也没第二家会做出这样的承诺。

只要顾家能将吴家的事处理干净妥当,这门亲事,还是可行的。

崔侍郎心中权衡片刻,缓缓说道:“结亲不是小事,顾贤弟总得容我们再商榷考虑几日。”

顾海暗暗松口气,笑着说道:“崔兄慢慢考虑,等来年过了上元节,再给答复也无妨。”

顾家是有意求亲,诚意十足。不过,崔家也不能一味地拿捏。从现在考虑到来年元宵节,算来也近一个月的时间了。

同意就定亲,不同意,顾家就要求娶别家的闺秀了。

崔侍郎闻弦歌而知雅意,不动声色地笑着应了。

再之后,就无人提起此事了。

几人谈些朝堂内外的事,到了晚上,推杯换盏喝了一通酒,顾海才告辞回来。

“…崔家父子四人对着我一个,好在我酒量不错,不然,今晚在酒桌上可就要出丑丢人了。”

顾海谈笑风生话语诙谐,终于逗得太夫人有了笑容:“看来,崔家已经意动了。”

不然,崔家人哪还有耐心陪顾海喝酒。

顾海目中精光一闪,淡淡说道:“崔三小姐嫁进门来就有母亲撑腰,不必受大嫂磨搓,很快就能当家理事。日后谨行继承家业,崔三小姐日后就是一品的诰命夫人。”

“还有,莞宁日后若是做了太孙妃,日后少不得有入主中宫的一日。顾家成了后族,对崔家来说也是好事。这样的好亲事,崔家岂能不动心?”

崔家确实心疼女儿,不过,也得考虑门第和家族的未来。

错过顾家,崔家到哪儿给女儿再找这样一门好亲事?

至于吴莲香,对崔家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此时的勋贵官宦,谁不是娇妻美妾在旁?只要崔珺瑶做了正妻,区区一个妾室也翻不出风浪来。

太夫人笑了一笑:“只要崔家动心就好。能娶到崔家姑娘,也是行哥儿的福气了。”

崔家和顾家相隔不远,彼此熟悉。太夫人也算是看着崔珺瑶长大的,对她的印象颇佳。

太夫人相中崔珺瑶,第一考虑的确实是家世。崔珺瑶本人的出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崔家精心教养了多年的嫡女,绝不是吴莲香这等眼皮子浅薄的闺阁少女可比。

太夫人自己的三个儿媳,除了方氏还算老实本分之外,一个比一个不省心。如今到了孙媳这一辈,无论如何得娶一个端庄贤惠的回来。

顾莞宁也笑道:“崔姐姐性情娴雅,端庄大方,容貌才情样样出众。她做我的大嫂,确实是极好的。”

顾海挑眉一笑:“哟,莞宁还从没这样夸过一个人。可见崔三小姐确实优秀出挑。”

顾莞宁出言抗议:“三叔这是在说我眼高于顶目中无人吗?”

“我哪里敢这么说顾二小姐。”顾海笑着打趣:“谁不知道顾二小姐有祖母撑腰,顾家上下谁人敢招惹。”

两人一唱一和,逗得太夫人展颜笑了起来。

“行了,我知道你们两个是在哄我开心。放心吧,我这把年纪了,什么事情没经历过。这点坎坷,还压不夸我。”

顾海和顾莞宁的心意,太夫人岂能看不出来?再多的伤心难过,此时也都悄然淡去。

顾海收敛笑容,认真地说道:“母亲知道我们的心意就好。不管遇到什么事,母亲都要坚强地挺过去。定北侯府少不了母亲这个顶梁柱,我和莞宁也需要母亲。”

顾莞宁也张口道:“三叔的话都说到我心坎里了。祖母,你一定要好好的。”

这一刻,顾莞宁和顾海脸上的神情竟出奇的相似。

同样的恳切,同样的在意,同样的执着。

太夫人心中一暖,郑重地点头应了:“我答应你们两个,不管遇到什么事,我都会撑下去。”

顾海又沉声道:“大姐是齐王妃,这么多年来,看在大姐的颜面上,我们定北侯府和齐王府走动得颇为密切。想来也让齐王父子生出了误会,以为我们顾家是齐王府的党羽。现在看来,以后还是稍微拉远距离为好。也免得日后生出别的波折来。”

这个话题显然有些太沉重了。

说完之后,三个人都沉默了下来。

过了片刻,顾莞宁笑着张口打破沉默:“祖母,再过两日就是闵三小姐出阁的日子。祖母身体不佳,不宜出府。到时候我随着大伯母一起去登门道贺。说不定还能碰上崔姐姐。”

太夫人打起精神说道:“崔家既是有意结亲,你见了崔家小姐,也多亲近亲近。”

太夫人思虑深远。

顾莞宁日后总有出嫁的一日,顾谨行和顾莞宁关系虽好,到底是男子,不便时常登门。到时候少不得要娘家嫂子出面来往。

趁着此时多和崔珺瑶亲近培养感情,也是好事一桩。

顾莞宁很快听懂了太夫人话语中的深意,点点头应了下来。

第二百六十八章 长房

隔日,吴氏知道了顾海此行经过,高兴地合不拢嘴,一张脸几乎笑成了一朵花。

吴氏狠狠地夸了顾海一通:“…这次可真是多亏了三弟出面。日后谨行娶了崔家小姐回来,一定要好好孝敬三叔才是。”

顾海很清楚吴氏的性子脾气,笑着调侃道:“大嫂现在这么说,以后别怨我就行了。”

崔珺瑶一过门就要当家理事的事情,吴氏现在还不知道。等日后知道了,怕是要气的跳脚。

不过,此事也由不得吴氏乐不乐意。

经过吴莲香一事,太夫人已经对吴氏彻底失望了,决意要扶持着孙媳掌家。吴氏到时候再生气再反对也没用。

吴氏没听出顾海话语中的深意,顾莞宁却是心知肚明,和顾海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

吴氏还在喋喋不休。

太夫人轻咳一声:“行了,此事到底还没真正定下来,现在不宜声张。吴氏,你的口风也紧一些,别早早地宣扬出去,万一出了差错,岂不是成了笑柄。”

吴氏忙笑着应下了。

然后,吴氏便和太夫人商议起了去闵家道贺的事。

“…我们和闵家往日就有往来。此次闵家嫁女儿,我打算带着莞华莞宁登门去道贺。”

顾谨行亲事一定,接下来就轮到顾莞华了。吴氏带着顾莞华出门做客,显然是有意让顾莞华露一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