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贤妃想摆出长辈的架子,可惜顾莞宁根本没理会,直接一句孝敬公婆就堵了回来。

孙贤妃心里窝火,却挑不出顾莞宁半点毛病来。

这位顾二小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

而王皇后,在听到最后一句话时,眉头已经舒展开来,看着顾莞宁的目光里,也多了和善和赞许。

妻妾和睦什么的,其实都是男子们臆想出来的美好画面。

其实,妻妾天生就是对头。

身为正室,看着丈夫左右拥抱,心中岂能不膈应难受?就算是身为中宫皇后,也不例外。

顾莞宁当众噎了孙贤妃,王皇后看着自然解气。

再看顾莞宁,就觉得格外顺眼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觐见(三)

“你今年有多大了?”王皇后含笑问道。

顾莞宁恭敬答道:“回娘娘的话,我今年十四,是四月生辰。”

王皇后笑道:“十四岁的姑娘家,正是鲜花一般的年纪,最是鲜嫩水灵。本宫这儿有几匹上好的软烟罗,色泽鲜艳,最适合小姑娘穿。本宫就赏了给你吧!”

转头吩咐秋韵:“今日还由你送顾二小姐回府,走的时候别忘了将那几匹软烟罗装好带上。”

秋韵忙笑着应下了。

顾莞宁少不得要露出一个受宠若惊的表情,一脸感激地谢了恩:“多谢皇后娘娘赏赐。”

软烟罗十分珍贵少有,价格高昂,一匹软烟罗就要百两金子。

每年宫中的贡品也不算多,只有位份高又得宠的嫔妃才有资格分到一两匹。位分低的,就只有眼巴巴看着的份了。

王皇后一张口就赏出几匹软烟罗,几位年轻的嫔妃心中俱都不是滋味。

身段玲珑面容妩媚的郑婕妤按捺不住了,张口笑道:“皇后娘娘今日真是慷慨,一张口就赏出几匹软烟罗。臣妾看着,都觉得眼热了。”

郑婕妤只有二十多岁,既年轻又有风情,进宫几年,一直颇得元祐帝宠爱。

王皇后目光扫过郑婕妤年轻娇媚的脸庞,扯了扯唇角,淡淡说道:“不过是几匹衣料,你也觉得眼热。好在皇上不在,不然,听了这等话,怕是会以为本宫平日薄待了你。”

郑婕妤城府不够深,被王皇后敲打几句,顿时一阵心慌意乱,忙起身请罪:“臣妾刚才只是随口说笑,绝没有半点别的意思,皇后娘娘千万别误会。”

王皇后淡淡道:“本宫也是随口说笑罢了,郑婕妤既不心虚,又何必紧张。”

郑婕妤语塞了片刻,才陪笑道:“说来说去,都是臣妾口舌愚笨,扰了娘娘兴致。”

“你还不算笨,知道扰了本宫兴致。”王皇后笑容一敛,凤眸一扫,流露出令人屏息的威严:“不会说话,就老老实实坐着,听别人说就是了。”

郑婕妤被呵斥得灰头土脸,坐下之后,再也没脸吭声了。

其他嫔妃也各自收敛了几分笑意。

顾莞宁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好一个心思深沉威风赫赫的王皇后!

明着是在训斥郑婕妤,其实是有意杀鸡儆猴,变相地敲打孙贤妃几句。

孙贤妃倒是神色如常,宠辱不惊,微笑着坐在一旁。仿佛没察觉到王皇后是冲着她来的。

椒房殿里稍稍安静了片刻,很快,窦淑妃便又笑着打破沉默:“皇后娘娘今日特意召了顾二小姐进宫来,不知皇上是否知晓?”

王皇后目光一闪,看似随意地笑道:“本宫特意向皇上提起过,皇上自是知晓。说不定,皇上散了朝,也会到椒房殿来。”

顾莞宁被召进宫来的目的,众人都很清楚。

元祐帝竟肯亲自到椒房殿来,足可见元祐帝对太孙亲事的慎重。

窦淑妃眼中闪过一丝嫉色。

元祐帝共有六子两女,两位公主都安然长大。五皇子年幼夭折,大皇子成亲后病逝,如今剩下的是太子齐王魏王韩王。

太子有两子三女,齐王有三子四女,魏王韩王子嗣也颇为兴旺。算起来,这一辈的皇孙和皇孙女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个。

太子的两子都住在宫中,齐王魏王韩王只留下了长子,其余的子嗣都带到了藩地。这么算来,长期住在宫中陪伴元祐帝的皇孙,一共是五个。

齐王世子文武双全,魏王世子勤勉用功,韩王世子聪颖好学,安平郡王聪明伶俐。元祐帝对他们几个也都颇为喜爱。

可和太孙的圣眷一比,就都黯然失色了。

元佑帝对太孙的偏爱,宫中内外,无人不知。

上元节的宫宴上,元佑帝匆匆吃了两口,就提前离开,直到宫宴将散才回来。当时没人敢多嘴询问,到了第二日,众人才得知元佑帝特意去了太子府探望太孙。

这份恩宠,实在令人艳羡。

今日王皇后召顾莞宁进宫,显然也是出自元佑帝授意。元佑帝还要亲自到椒房殿来看顾莞宁…

以后轮到韩王世子的亲事,元佑帝也会这般上心吗?

窦淑妃心里暗暗泛酸,面上却不敢露出分毫,还要挤出欢喜的笑容:“这可真是太好了。既是皇上也要来,臣妾今日就厚着脸皮多待上片刻。说起来,自上元节宫宴过后,臣妾就再也没见过皇上了。”

窦淑妃是韩王生母,位分高,年龄也大了,早在数年前就不承宠了。说起这些话来,也没什么可忸怩害臊的。

王皇后分明看出了窦淑妃的口是心非,也没说穿,随口笑道:“别说你,就是本宫也有数日没见到皇上了。”

顿了顿,又瞄了年轻美貌风姿妖娆的几个年轻嫔妃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道:“皇上平日忙于朝政,偶尔得了闲空,自是要找温柔可人的解语花陪伴。我们这几个年纪一把都快做祖母的,满脸都是皱纹,别说皇上,就是自己照镜子也看不下去。也怪不得皇上不乐意见了。”

此话一出,以郑婕妤为首的几个年轻嫔妃,少不得又要诚惶诚恐地起身请罪。

王皇后闲闲地一笑:“本宫不过是说笑几句,瞧瞧你们这副又惊又怕的样子。难道本宫是那种蛮不讲理胡乱迁怒的人吗?”

众嫔妃请罪不是,不请罪也不是,各自笑得僵硬尴尬。

性子最温和的孙贤妃今日也格外沉默,并未张口打圆场。

气氛陡然沉闷下来。

顾莞宁冷眼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暗冷笑一声。

宫中嫔妃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位号称“吃斋念佛”的王皇后,和慈祥仁厚也扯不上半点关系。

就在此刻,一个内侍恭敬地走了进来禀报:“启禀皇后娘娘,李公公来宣皇上口谕,散朝后,皇上就会驾临椒房殿。”

原本还战战兢兢的嫔妃们,心中俱是一喜,眼睛也各自亮了起来。

王皇后凤眸一扫,淡淡说道:“你们随本宫一起迎驾!”

第二百九十六章 面圣(一)

王皇后领着一众嫔妃出了椒房殿的正殿,恭迎元佑帝圣驾。

宫中最重规矩,迎驾时站的顺序按着位分高低排开。

王皇后为首,孙贤妃和窦淑妃各自站在王皇后的身后,再后面,是几个年龄较大位分较高的嫔妃,郑婕妤等年轻嫔妃,只能站在最后面。

至于顾莞宁,自是落在众人身后,远远地站在不惹眼的角落处。

不过,众人都清楚她才是今日真正的主角,元佑帝就是为了看她这个未来孙媳才特地驾临椒房殿。

等了约莫盏茶功夫,元佑帝终于来了。

朝会刚散,元佑帝依旧穿着龙袍,面容严肃,不怒自威。龙目一扫,无人敢和他对视,俱都俯下身子行礼:“臣妾见过皇上。”

在这一片“臣妾”声中,唯一的一个少女声音就显得格外惹眼了:“顾氏莞宁,见过皇上。”

元佑帝目光一闪,不着痕迹地看了过去:“都平身吧!”

王皇后率先应下,随后站直了身子。其余嫔妃,才跟着一一起身。

顾莞宁熟知宫中礼仪,耐心地等了片刻,等众人都站好,才不疾不徐地站直了身子。

元佑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不愧是定北侯府的嫡女,礼数周全,挑不出半点错处。

离得远,又隔着这么多人,元佑帝年龄大了,眼神也不算好,一时看不清顾莞宁的面容。元佑帝半点都不急。先冲王皇后笑了一笑:“朕今日要在椒房殿里用膳。”

王皇后立刻应道:“臣妾这就命人去御膳房吩咐一声,准备几道皇上喜欢吃的菜肴。”

身后的嫔妃们都眼巴巴地看着,王皇后场面功夫也做的好看,不等元佑帝发话,又笑道:“难得今日皇上有空,诸位妹妹也都留下一起陪皇上用膳吧!人多也热闹些。”

众嫔妃哪有不乐意的,立刻一一笑着应下了。

王皇后看向元佑帝,含笑道:“朝会刚散,皇上便赶着过来了,一定累的很了。先进殿内坐着歇会儿吧!”

元佑帝对结发妻子也颇为敬重,闻言徐徐一笑:“也好。”

然后,帝后携手,一起进了正殿。

窦淑妃抢先一步跟了上去。

孙贤妃眼中闪过一丝讥讽,并未争抢,微笑着跟在窦淑妃的身后。

两人都高居四妃之位,也都育有皇子,论身份地位,本不分高下。不过,窦淑妃的儿子只是藩王,她却是太子生母。

母凭子贵,从这一点来说,她早已稳稳胜了窦淑妃一筹。

眼下王皇后犹在,一时显不到她。等太子继位了,又有谁能压得过她一头?

经过顾莞宁身边时,孙贤妃淡淡地瞄了一眼。

那一眼,看不出喜怒。不过,以孙贤妃平日“温柔”的性子来说,已经足以表示出不悦了。

顾莞宁神色不变。

就连元佑帝和王皇后,也没能令她动容。区区一个孙贤妃,妄图令她低头诚服示弱讨好,实在是可笑。

元佑帝一进来,众人坐的次序也随之有所变动。

王皇后将上首让给了元佑帝,自己坐在元佑帝的左侧,笑着询问:“臣妾也有几日未曾见过皇上了,不知近来皇上龙体如何?”

元佑帝笑着叹了口气:“朕如今是真的老了,批几本奏折也觉得疲累。这几日便没进后宫,批完奏折就在福宁殿里歇下了。”

平日朝会都在文德殿里,福宁殿离文德殿颇近,是元佑帝日常批阅奏折之处,里面也设有寝室。

王皇后关切地说道:“臣妾知道皇上日日为朝政操劳,十分辛苦。不过,皇上也得保重龙体,万万不可太过劳累,免得伤及龙体。得了空闲,不妨到后宫休息片刻,有人伺候皇上就寝,臣妾也能心安。”

年龄大一些的嫔妃,如窦淑妃孙贤妃,俱都不承宠了。平日元佑帝去了她们的寝宫,也不过是坐上片刻说说话罢了。

年轻的嫔妃们,眼中却都闪出了希冀的光芒。

尤其是郑婕妤,已经忍不住看向元佑帝,眼中闪着希冀,俏脸上也浮出了讨喜的甜笑。

元佑帝看在眼里,心里微微一动。

郑婕妤擅舞,腰肢纤软,极有风情。

王皇后看在眼里,心中冷笑一声,不动声色地笑道:“云昭容最擅抚琴,皇上今日晚上不如去云昭容那儿,听上几曲解解乏。”

王皇后既是元佑帝的结发原配,又是统领六宫的皇后。安排嫔妃为皇上侍寝,也是皇后职责之一。

元佑帝自然不会为了这点小事扫了王皇后颜面,略一点头:“皇后提议的甚是。朕确实很久没听云昭容抚琴了。”

王皇后含笑扫过郑婕妤错愕的俏脸,落在云昭容的脸上:“云昭容,你也听到皇上的话了,今儿个回去就好生准备着,别让皇上扫了兴致。”

郑婕妤:“…”

郑婕妤又嫉又羡又暗暗咬牙。

云昭容就坐在郑婕妤的身侧。

比起郑婕妤的妩媚,云昭容的相貌略略逊色了一些,却也是身形苗条面容娇美风姿楚楚的美人,闻言忙起身谢了恩典:“多谢皇后娘娘提点,臣妾记下了。”

王皇后不动声色间,就已收拾了近来风头太盛恃宠生娇的郑婕妤。

其余嫔妃见识到了王皇后的手段,哪里还敢再出风头,各自垂了头。

元佑帝也无心再看嫔妃们这些眉眼官司。

对一朝天子来说,要打理繁琐的朝政已经足够耗费精神,哪里还有心思过问后宫这些小事。

年轻貌美的嫔妃们个个都会尽心伺候,召幸哪一个对他来说其实都没太大区别。

只有生下子嗣的嫔妃,元佑帝才会另眼相看。譬如孙贤妃和窦淑妃。

当然了,所有的嫔妃都无法和原配正妻相提并论。

宠妾灭妻此类事情,是内宅大忌,也是乱家根本。

元佑帝在这一点上看得格外清明。哪怕长子年纪轻轻就病逝,元佑帝也从未有过另立皇后的打算,对王皇后素来敬重有加。

元佑帝看向一直静默不语含笑而立的顾莞宁:“你走上前来,让朕看一看。”

第二百九十七章 面圣(二)

顾莞宁微微一笑,应了一声,不疾不徐地走上前。不等元祐帝张口,便略略抬头,正好和坐着的元祐帝平视。

元祐帝也终于看清了顾莞宁的脸庞,不由得眼前一亮。

好一个冷艳夺目的少女!

只静静地站在那儿,已如明珠灼灼,光华难掩。

家世出众,又有这等相貌气质,确实是世间难寻举世无双。

就连阅遍群芳的元祐帝,也有惊艳之感。

太孙果然好眼光!

元祐帝一见之下,心中颇为满意,眼里流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你就是已故定北侯顾湛的女儿?”

顾莞宁微笑恭敬地答道:“是,我父亲正是顾湛。”

“你和你父亲倒是生的颇为神似。”

回忆起顾湛,元祐帝也有几分唏嘘感慨:“朕还记得,当年顾湛去边关之前,还未到弱冠之年,站在金銮殿上向朕自动请缨。英姿勃勃,神采飞扬。这么多年,依然历历在目。”

“一转眼,顾湛的女儿都已经长大成人了。”

而顾湛,却已为国捐躯,长眠地下。

想到忠心耿耿善于领兵征战的顾湛,元祐帝对眼前的美丽少女更多了几分好感。

太子因为顾湛的原因,对她另眼相看。今日在椒房殿,元祐帝也因为英年早亡的父亲,对她格外和善。

想及此,顾莞宁心里涌起微妙难言的滋味。

因为沈氏,顾莞宁对已故的父亲顾湛一直有些怨怼。怨他识人不明,怨他太过糊涂。可身为顾湛的女儿,她分明又一直活在父亲的光环和福荫下。

哪怕顾湛去世已有几年,众人提起他来,依然满口都是赞誉。

太子如此,元祐帝也是这样。

“多谢皇上盛赞父亲。”顾莞宁听到自己清亮悦耳的声音在回答:“说来惭愧,父亲离开京城的时候,我还未及周岁,对父亲毫无印象。”

“四年前,父亲战死的噩耗传至京城,我才惊觉自己竟连父亲生得何等模样都不清楚,实在是枉为人女。”

“多亏三叔,特意画了一幅父亲的肖像给我。我看了之后,才知道我和父亲原来竟十分肖似。”

是啊!父女两个不但容貌相似,气质也颇有类似之处。

说话时略略扬头的从容自信模样,简直如出一辙。

元祐帝眼中闪过追忆之色,口中笑着叹道:“定北侯一走,朕痛失左膀右臂。大秦江山,也少了一个能征善战的猛将。”

现任的定北侯顾淙,虽然也是顾家儿郎,领兵打仗却远不及顾湛。

“你的闺名是莞宁,朕直呼你的闺名,你不会觉得唐突吧!”元祐帝的态度格外和气。

顾莞宁笑着应道:“皇上肯称呼一声莞宁,是莞宁的福气,怎么会唐突。”

宠辱不惊,不卑不亢。

看一个人顺眼时,总是越看越顺眼。此时的元祐帝,就是如此。

“好,那朕就叫你一声莞宁。”

元祐帝身为天子,说话行事从无顾忌,此时兴致又好,竟是直言不讳地说到了太孙:“朕去探望太孙,太孙在朕面前可是对你赞不绝口。”

换了脸皮薄的,现在怕是羞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顾莞宁也觉得脸颊隐隐发烫,表现得倒是磊落大方:“莞宁之前曾和太孙殿下有过几面之缘,也曾交谈过只字片语。没想到殿下竟对我赞誉有加。日后若有幸再见太孙殿下,我一定会当面对殿下致谢。”

元祐帝对顾莞宁的从容应答十分满意。

彼此都知道今日进宫是怎么回事,避而不提显得小家子气。顾莞宁这样就很好。虽未主动提起太孙,在他说到太孙的时候,也是落落大方的。

最疼爱的长孙娶顾湛的女儿为妻,倒也合适。

至于王皇后之前的些许微词,诸如“听闻顾二小姐脾气刚硬不够柔顺”之类的,元祐帝并未放在心上。

做皇家的孙媳,尤其是做太孙妃,只有柔顺怎么行?

闵氏倒是够柔顺够听话了,却不堪大用,只能在内宅里打转罢了。

真正有眼光有本事有决断的女子,又怎么会是面团一般的柔顺脾气。

元祐帝笑着转头,对王皇后说道:“到底还是姑娘家嘴甜讨喜。朕和你身边只留了几个皇孙,高阳又早早成了亲住进了郡主府,忽然觉得身边怪冷清的。”

王皇后和元祐帝夫妻数十年,对元祐帝的性子十分熟悉,一听这话,便知道元祐帝这是相中了顾莞宁,顺着元祐帝的话音笑道:

“几个皇孙如今年纪都不算小了,太孙和齐王世子过了年都十六了,魏王世子十五,韩王世子十四,就连最小的安平郡王也有十三岁了。也都到了说亲的年纪。”

“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儿孙,到了十几岁的年龄,做长辈的也要提前相看。臣妾和皇上的身边就有五个皇孙,少不得要操心了。”

“等他们日后一个个都成亲娶了媳妇,臣妾和皇上身边也多了一堆孙媳伺候。到那个时候,皇上就不觉得冷清了。”

元祐帝也被说得笑了起来:“皇后说的是。”

元祐帝和王皇后说说笑笑,就像一对寻常的老夫妻闲谈。

坐在一旁的嫔妃们,神色就微妙多了。看着顾莞宁的目光里,也多了些许近乎艳羡嫉恨的意味。

这位顾二小姐,简直是天生的好命!

出身比别人好,长得比别人美,得了太孙青睐,现在又博得元祐帝和王皇后的赞许。这太孙妃的位置,看来是跑不了了。

日后还会是太子妃,六宫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