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茹雪身形纤弱,生产时吃了不少苦头,只说了几句话,便有了倦意。

顾莞宁也未多说,安抚几句,便退出了屋子。正好看到太孙和韩王世子斗嘴,仔细一听内容…

顾莞宁不由得哑然失笑。

在父母眼中,当然是自己的孩子举世无双,谁也比不上。他们认真地辩论这种问题,真是幼稚至极。

倒是魏王世子,还算沉稳。一直默默地听着,并未多言。

到了第二天,顾莞宁就决定收回原来的想法。

素来低调少言的魏王世子,抱着刚出生三天的女儿,在众人面前大夸特夸了一番。还特意将女儿抱到了太孙面前:“堂兄看看我的女儿,和阿娇相比如何?”

太孙:“…”

顾莞宁:“…”

众人:“…”

平心而论,魏王世子怀中的女婴确实生的白净可爱。比玥姐儿和阿娇出生的时候都漂亮得多。

不过,魏王世子你当众这么说可就过分了啊!

太孙扯了扯唇角,颇为中肯地说道:“和阿娇相差无几。”

对太孙来说,这已经是了不得的夸赞了。

魏王世子显然有些不满意,继续抱着女儿四处炫耀。

顾莞宁进屋子探望傅妍的时候,便将此事当成了笑谈说给傅妍听:“真没想到,堂弟竟这般疼孩子!”

傅妍在孕中胖了一圈,生了孩子之后,也未瘦多少,依旧是圆润白胖的富态模样,气色极好。闻言无奈地抿唇笑了起来:“是啊!世子这几日告假在府中,时常抱着孩子呢!笨手笨脚的,将女儿弄哭了几回。我让他不要抱,他就是不肯。”

娇嗔中,满含着幸福。

顾莞宁笑着打趣:“看来,日后在堂弟心中,你这个世子妃只能排到第二位了。”

傅妍口中抱怨,心里其实颇为高兴。

原本盼着生儿子,结果生了女儿。刚生完孩子,她不免有些失落。

没想到,魏王世子却未抱怨半个字,抱着女儿一副稀罕得不得了的样子。也一改往日的少言少语,每日对着女儿说话。傅妍看在眼中,心里那一点点的失望顿时烟消云散。

女儿也是自己的亲骨肉,是心头宝。

反正她还年轻,想要儿子,以后再生就是了。

众人一片高兴欢腾,只有王敏一副不合宜的满脸幽怨。

为何傅妍生了女儿,魏王世子还这般高兴?

第五百九十二章 孩子(二)

也怪不得王敏心里不平衡。

同样生了女儿,她和傅妍的待遇却是截然不同。

齐王世子对她冷冷淡淡,对女儿也不甚热情。偶尔回府看上一眼罢了。离开京城去修皇陵,也没见齐王世子有多少不舍。

瞧瞧魏王世子,一脸骄傲自得地抱着女儿四处炫耀,仿佛捧着掌上明珠一般。

这一相比,愈发显得她这个齐王世子妃可怜了。

一屋子人高高兴兴,唯有王敏摆着一张自怜自苦的脸。将心中的幽怨不甘,表露无遗。傅妍看在眼里,也觉得膈应。

孩子洗三礼,是桩喜事。谁乐意看着这么一张酸苦的脸?偏偏又不能不顾颜面地将人撵走。

傅妍正有些气闷,熟料更令人气闷的还在后面。

王敏竟走到床榻边,对傅妍说道:“弟妹生了女儿,为何还这般高兴?难道心里就没有半点遗憾么?”

一向圆滑伶俐的傅妍被气了个半死,皮笑肉不笑地应道:“堂嫂说这话是何意?莫非我现在应该哭泣抹泪不成?同样怀胎十月,同样受了生产之苦,同样是亲生骨肉。我为何不该高兴?”

王敏被噎得哑口无言。

傅妍最擅话里藏刀,如今被王敏气着了,自不会客气,故意笑道:“其实,我刚生完孩子,知道是女儿的时候,也有些失落。可世子却喜欢得不行。还说女儿乖巧听话,比儿子更好。我心里这才释然。”

王敏本就敏感脆弱,听了这番刺心的话,面色果然泛白,愈发难堪。

傅妍稍稍出了心头这口恶气,也不再去看她,转头又和顾莞宁说笑起来。

韩王府魏王府接连添丁进口,宫中的元佑帝也是格外快慰。到了孩子满月的时候,宫中皆有厚赏。元佑帝也特意为两个孩子赐了名。

韩王世子的长子赐名萧天朗。

魏王世子的长女赐名萧明瑜。

两府的满月礼也都各自办得热热闹闹。

太子妃如今甘愿待在府中照顾孩子,这些出头露脸应酬的事,一律交给了顾莞宁。

顾莞宁连着出府两日,俱是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倒也罢了,一整日看不到孩子,心中实在惦记得很。

“母妃,以后还是我留在府中照顾孩子吧!”顾莞宁笑着叹道:“孩子还小,我一出府,心里总是惦记着。”

女子一旦做了母亲,就多了牵挂,再不复往日。

顾莞宁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份牵肠挂肚。

太子妃只得笑道:“好好好,下次再有应酬,就换我去。”

其实,她也舍不得一双可爱的孙子孙女,还有麒哥儿麟哥儿。

太子妃随口问道:“魏王府的满月礼操办得如何?”

韩王府不必说,有了子嗣,大肆庆祝操办。魏王世子妃生的是女儿,就不知魏王世子是否和齐王世子一般反应了。

顾莞宁一听便知太子妃问的是什么,笑着说道:“凛堂弟可是很疼瑜姐儿呢!满月这一日,是他亲自抱着孩子出来。”

太子妃失笑不已:“这个阿凛,平日里看着沉默少言的,没想到如此疼爱女儿。”

是啊!

人不可貌相。

她只知萧凛看似少言实则城府颇深,却没想到,萧凛还是这样一个爱女如命的慈父。

顾莞宁对魏王世子的赞誉,听得太孙满心不是滋味:“我也很疼阿娇。”

连这也要吃味。

顾莞宁暗笑,一本正经地夸赞:“殿下疼爱阿娇,也疼阿奕,又对我百般体贴。这样的好夫婿,打着灯笼也难寻。能嫁给殿下,定是我前生修来的福气。”

太孙殿下欣然笑道:“能娶如此贤妻,才是我的福气。”

太子妃默默抽了抽嘴角,然后撵人:“你们夫妻两个回梧桐居去说话。”

孩子都两个了,还整日这般恩爱甜蜜黏黏糊糊。

太孙被撵了,也没觉得不好意思,笑眯眯地应了一声,便拉着娇妻的手,一起离开。

太子妃看着小夫妻两个亲昵并肩的身影,眼角眉梢俱是欣慰。

有些婆婆,见不到儿子儿媳感情好,为了拿捏儿媳,总喜欢往儿子身边塞人。太子妃饱尝过丈夫冷落正妻的心酸滋味,也从未生出过这样的念头。

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幸福的日子,岁月安稳,多好啊!

折腾来折腾去,只会将福气都折腾没了。

夜晚。

齐王世子正在烛火下看信。

烛火跳跃不定,齐王世子面无表情的俊脸忽明忽暗,显得有几分阴沉。

这是齐王的来信。

父子两个一直维持着半个月通信一次的习惯。来修皇陵之后,半个月一次的书信也未断过。信中依旧让他隐忍等待…

到底要隐忍等待到什么时候?

这里远离京城,杳无人烟。除了工匠之外,再无任何人。

他是尊贵的皇孙,是齐王世子,衣食住行半点未曾受过亏待,也无人敢让他受闲气。工匠们做事颇为勤勉,所谓督工,也无从谈起。他每日只要露个面就行了。

然后,便整日地冷清无事。

他曾有过被禁足的经历。当日触怒元佑帝,他被禁足在齐王府长达半年之久。可王府里人来人往,并不寂寞。有侍卫陪着他骑马练箭,有长随陪着他读书习字。再不济,还可以在府中四处走走。

这里,却是真正正正的孤寂。

长日漫漫,长夜漫漫。

日子过的极为缓慢,仿佛凝滞不动。他也像被众人遗弃了一般。

齐王世子用力地捏紧了那张信纸,眼中闪过怒意。

然后,放下这封信,又拿起另一封。

这是齐王府里送来的家信。王敏送信来更勤快,每隔三五日的,便打发人来送信。满纸幽怨,令人看了心烦不耐。

这一封也不例外。

信中细细描述了韩王世子魏王世子的长子长女满月礼的热闹。有意无意地提起魏王世子对女儿的疼爱,少不得又自怨自艾一番…

齐王世子没心情再看下去,将信扔到了一旁。

最后一封信,却是从西京送来的。

齐王世子眸光一闪,迅速拆了信,匆匆浏览一遍,嘴角扬了一扬。

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长

顾莞宁每日陪伴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一日一日长大。

到了五个月的时候,阿娇便能坐着玩耍。阿奕躺在阿娇身边,笑呵呵地流口水。

六个月大的时候,阿娇会偶尔冒话了,爹喊得模模糊糊,娘喊得十分清楚。阿奕也勉强会坐了,继续笑呵呵地流口水。

待七个月大的时候,阿娇长出了两颗牙。

阿奕嘛,谢天谢地,这次总算比姐姐强一些,已经长出了四颗牙。不过,还是喜欢流口水。还喜欢将手放进口中,吧唧吧唧地吮得津津有味。

如今两个孩子个头都不小,阿奕长到了十八斤,白白胖胖,眉清目秀,憨态可掬,十分讨人喜欢。

阿娇更胖些,足有二十斤。一张圆溜溜肉乎乎的小脸,手背上长出了几个小肉窝,胳膊胖胖的,像两截嫩藕一样。

太孙依旧坚持女儿生得最水灵。

顾莞宁默默地看一眼如小猪一样的女儿,对太孙的夸赞不予置评。

不过,阿娇确实十分早慧,明显比弟弟阿奕更机灵。只要看到顾莞宁或是太孙,就仰起包子一样的小脸,笑得露出两颗白白的小牙。

让人觉得不抱一抱都说不过去。

阿奕也不算笨,当发现爹娘都喜欢抱着姐姐时,口中便嗯嗯唧唧。

“臭小子,现在倒是机灵多了。”太孙俯下身子,抱起儿子,一边低声笑道:“就该这样,会哭会闹才有糖吃。”

顾莞宁一边为阿娇擦拭小手小脸,一边嗔道:“阿奕还小,你教他这些他又听不懂。”

太孙却道:“这些道理,就得从小就教起。等他大了,性子定了型,再教就迟了。”

…好吧!在教导儿子的问题上,她确实没什么底气发言。

前世的例子摆在那儿。一想到要如何教导阿奕,她便有些踌躇犹豫。倒不如太孙来的胸有成竹。

“你说的有理。”顾莞宁难得地退让:“以后阿奕就由你教导。”

太孙对她的心结了然于心,温柔地看了过来:“阿宁,你不用担心。我们的儿子一定会聪明又孝顺。”

顾莞宁抿了抿唇,随意地嗯了一声。

碍着屋子里还有丫鬟乳母,太孙不便多说,将儿子高高地举起,阿奕果然被逗得很开心,咯咯笑了起来。

阿娇被笑声引着看了过来,顿时急切地扭动胖乎乎的身子,冲着亲爹伸出小胳膊。

太孙立刻笑了起来:“阿娇别急,爹这就来抱你飞。”

待抱起阿娇,太孙陡然觉得胳膊一沉,往高举起也颇有些吃力。举了几回,额上便冒了汗。

太孙忍不住嘀咕一句:“阿娇似乎又胖了。”

顾莞宁无奈地笑着叹了口气:“是啊,阿娇的胃口好,比阿奕能吃的多。也胖了一些。再这么下去,怕是要长成小肉球了。”

太孙立刻道:“孩子还是胖一些可爱。”顺便抹黑瑜姐儿几句:“你瞧瞧瑜姐儿,细胳膊细腿的,看着单薄,哪里有我们的阿娇白胖可爱。”

这话就连身为亲娘的顾莞宁都听不下去了。

“瑜姐儿的身形不胖不瘦,哪里单薄了。”顾莞宁好笑地白了太孙一眼:“而且,瑜姐儿的样貌承袭了凛堂弟和弟妹的优点,小小年纪,已经眉目如画十分好看。长大以后,不知会出落得何等美丽动人!”

过了百日之后,瑜姐儿的眉眼渐渐长开,精致又漂亮。任谁见了,也得夸一声水灵。

至于阿娇,奉承之人更多。不过,大多是白胖可爱机灵之类…也只有太孙觉得自己女儿生得漂亮好看天下无双了。

太孙依旧不肯承认瑜姐儿更好看的事实,坚持道:“我们的阿娇半点不比瑜姐儿差。两个孩子各有千秋。”

顾莞宁嘘了他一声。

太孙笑着亲了心肝宝贝女儿一口,休息了片刻,有了力气,继续将女儿举高。

夫妻两个正在说笑,太子妃领着麒哥儿麟哥儿来了。

麒哥儿麟哥儿如今都快满两周岁了,如今走路颇为平稳,说话也不再限于几个字。

尤其是麟哥儿,伶牙俐齿。一见面就喊大哥大嫂,还有模有样地夸小侄儿小侄女:“阿奕真乖,阿娇也乖。”

顾莞宁和太孙都被逗乐了。

麒哥儿病了一场,至今脑中的淤血都未完全清除。时间短了看不出来,时日一长,麒哥儿到底受了影响。

原本兄弟两个说话走路一般无二,现在麒哥儿说话不及麟哥儿伶俐,反应也略显迟钝了些。

待麟哥儿说完了,麒哥儿才咧嘴笑道:“都乖。”

太子妃心中有些酸涩,面上却未显露,冲麒哥儿笑道:“麒哥儿也乖。”

顾莞宁看在眼里,也有些唏嘘。

徐沧尽力为麒哥儿医治。眼下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麒哥儿的智力发育,受了些影响。长大以后,怕是不及常人。原本聪明可爱的孩子,算是被毁了。哪怕日后衣食无忧一生富贵,却无法建功立业。只能这样被养在府中…

每每想及此,太子妃便恨得咬牙切齿。

这些心思,自然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也正因为麒哥儿如此,众人都对他格外怜惜几分。

“麒哥儿到大嫂这儿来。”顾莞宁冲麒哥儿招招手。

麒哥儿欢欢喜喜地来了,睁着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大嫂叫我么?”

顾莞宁笑着嗯了一声,将桌子上的糕点拿了一块给他吃:“这是你最爱吃的核桃枣泥糕,刚做出来的,又甜又热又香。”

麒哥儿道了声谢,轻轻咬了一口,眼中露出“哇真好吃”的惊叹。

麟哥儿看着嘴馋,又不好意思张口讨要,眼巴巴地看着顾莞宁。

顾莞宁笑道:“麟哥儿也过来。”

麟哥儿这才高高兴兴地过来,兄弟两个吃得不亦乐乎。

太子妃又看了麒哥儿一眼,将到了嘴边的叹息咽了回去,转而对顾莞宁说道:“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今年多了阿奕阿娇,你无暇帮我打理府中琐事,只怕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想着让衡阳来帮着打理庶务。”

顾莞宁点点头。

琳琅匆匆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异样地禀报:“启禀太子妃娘娘,益阳郡主出事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 落水(一)

太子妃眉头动了一动。

顾莞宁看了琳琅一眼:“到底出什么事了?仔细说来。”

琳琅应了声是,唯恐惊到了孩子,压低了声音道:“益阳郡主时常闹着要往外跑,宫女和嬷嬷们整日看着郡主,不敢擅离半步。今日不知怎么地,竟被益阳郡主窥到空闲,偷偷跑了出去。”

“益阳郡主跑到了水塘边,摔了一跤,顿时落了水…”

说到这儿,琳琅顿了一顿,声音更低了几分:“当时水塘边无人,益阳郡主又不会水,很快便沉进水塘里。”

“郡主身边的人,见郡主不见了踪影,也分外着急,在府中四处寻找。直到刚才才找到…找到郡主的尸首。”

“郡主身边的宫女先去雪梅院报信,得知太子妃来了梧桐居,便又特意跑到梧桐居来。奴婢惊闻噩耗,不敢迟疑,立刻来禀报。还请娘娘示下。”

屋子里安静下来。

琳琅低着头,没有去看主子们的脸色。

半晌,太子妃才说道:“生死有命,益阳年纪轻轻就夭折,委实令人惋惜。我这就打发人到宫中送个口信。后事如何处理,等殿下回来再做决定。”

顾莞宁应道:“母妃说的是。”

听到益阳郡主的名字,麒哥儿的小身子微微颤抖,眼中露出惊惧之色。

那一日被推落假山,在麒哥儿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阴影。平日一听到益阳两个字,就会吓得全身发抖。

太子妃看在眼里,愈发心痛,走上前,将麒哥儿搂进怀中,心里默默念道。

麒哥儿别怕,有母妃在,谁都别想再伤害你。

在水中溺毙的人,死前会十分痛苦。

益阳郡主的尸首被搬进了生前的闺房里,躺在床榻上,远看着像睡着了似的。

走近了一看,便会看到一张痛苦扭曲毫无生气的脸孔,一双眼睛睁得极大,令人心中生出阵阵寒意。

宫女嬷嬷们俱是一脸大难临头的恐惧。

主子落水死了,她们也活不成了。

就在此时,门被咣当一声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