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爱的是昔日的沈梅君,母亲爱的是荣华富贵,一母同胞的顾莞宁视她如卑贱尘泥,同父同母的顾谨言也不屑认她这个姐姐。

呵呵!

无妨!

她已经不是昔日那个任人宰割的沈青岚了。如今的她,救了太子一命,是太子宠爱的侍妾。日后太子还会抬她做侧妃。

等皇上归天,太子就是世上最尊贵的男子。她只要牢牢地抓住他的心,她想要的一切唾手可得。

到那个时候,顾莞宁也要匍匐在她脚下。

还有辜负了她的齐王世子萧睿…

想到齐王世子,沈青岚用力咬紧嘴唇,目中满是恨意,俏脸也有几分扭曲。

绿儿在一旁看着,愈发心惊,战战兢兢地说道:“小姐,叶太医适才命人送了新配好的伤药来,奴婢给你上药吧!”

沈青岚随意地嗯了一声。

她是想伤得重些,可不是不想要命。

前面还有锦绣荣华等着她,她要好好活下去。

太子和太子妃一起坐马车进了宫。

一路上,夫妻两人并未说话。

太子神色阴沉,太子妃的脸色也没好看到哪儿去。一个盘算着要借机除掉手段凌厉的儿媳,一个想着要如何保住儿媳的名声地位,俱是殚精竭虑。

到了椒房殿外,李公公进去禀报,太子才张口叮嘱:“进去之后,不要胡乱说话。”

太子妃敷衍地应了一声,压根没将太子的吩咐放在心上。

过了片刻,李公公才出来:“皇上让殿下和娘娘进去。”

太子和太子妃一前一后进了殿内。

此时,太孙和顾莞宁并肩跪在正殿中间。元佑帝坐在上首,神色深沉,看不出情绪如何。王皇后也收敛了所有的情绪。

太子一时拿不准元佑帝心意,也没敢胡乱张口说话,先上前行礼问安。

太子妃紧随在太子身后。

趁着行礼起身的刹那,太子妃迅速看了儿子儿媳一眼。见两人神色还算镇定,才稍稍放了心。

看来,事情还未到最坏一步。

“你们夫妻两个来的正好。”元佑帝喜怒难辨的声音响起:“顾家的事,想来你们也知道了。朕想问一问你们,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太子立刻道:“一切但凭父皇做主。”

毫无新意毫不出奇的回答。

去了冀州一趟,看着似乎长进了不少。一遇到事情,就没了决断,总想揣摩他这个天子的心意。

元佑帝微不可闻地哼了一声,又看向儿媳:“闵氏,你是怎么想的,说来给朕听听。”

太子妃倒是没怎么犹豫,很快张口应道:“父皇,儿媳以为,这等家事,不宜宣扬。定北侯府是国之栋梁,于大秦有功。出了这等丑事,想遮掩保全名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怪不得他们。”

太子忍不住斜睨侃侃而谈的太子妃一眼。

太子妃却未看他,继续说道:“至于莞宁,一直隐瞒不提,确实有错。也应该挨罚。不过,除了这件事之外,莞宁并无其他过错。”

“她嫁到府中三年多,行事有度,从不逾矩。将阿诩的衣食起居照顾得周全,对公婆也颇为恭敬。还生了一双儿女,精心教导抚养,堪称有功…”

太子听的脸都黑了。

这个闵氏,竟在这关口对顾莞宁满口赞誉之词。

真是昏了头!

万一元佑帝是想一杯毒酒赐死顾莞宁,或是直接命太孙休妻,她这么说,岂不是拂逆了元佑帝的心意?

可恨的是,当着元佑帝的面,他没机会阻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子妃继续滔滔不绝:

“儿媳以为,这既是家事,还是从轻发落为好。只要莞宁知错能改,以后不随意隐瞒,也就是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 激流(四)

太子妃长篇大论完之后,才住了嘴,目中流露出期盼之色。

太子嘴角连连抽动,掐死太子妃的心都有了。

元佑帝听了这番话,不知是喜是怒,竟扯起了嘴角:“闵氏,你做了朕多年的儿媳,朕还是第一次听你说这么多话。”

她倒是想说,平日也没这个胆子啊!

今天是鼓足了勇气,破釜沉舟啊!

太子妃心里默默想着,挤出一丝笑容应道:“儿媳怎么想便怎么说,若有说得不对之处,还望父皇不要见怪。”

元佑帝未置可否,转头看向王皇后:“皇后,你觉得如何?”

王皇后心念电转,很快做了决定。

她和太孙顾莞宁之间,早已势成水火。

经过此事,更是结下仇怨,绝无和解的可能。既是出了手,务必要一击就中,利用这个大好机会,除掉顾莞宁才是。

王皇后肃容张口:“皇上,臣妾以为,此事绝不能姑息。”

“闵氏说这是家事,臣妾不敢苟同。天家无小事,所有家事,都是国之大事,关乎着国运。更何况,顾氏身份不同于其他孙媳,她是阿诩的原配正妻。日后是大秦太子妃,也会是一朝国母。理应聪慧明理,身世清白。”

“可顾氏生母沈氏,品性不端,不忠不贞,贪恋虚荣,偷~人生子。寻常人家娶孙媳,尚且要计较女方家世清白,想做我们萧家孙媳,单凭这一点,就不够格。”

“当日皇上赐婚,曾召顾氏进宫。顾氏对此避而不提,分明是贪恋荣华居心不正。”

“这等心机深沉的女子,实在不配为太孙妃。”

一席话,听得太子妃变了脸色。

跪在地上的太孙,目中也蹿出了火苗。

顾莞宁唇角抿得极紧。

元佑帝淡淡问道:“听皇后的意思,莫非是想让阿诩休妻另娶?”

王皇后答道:“阿诩对顾氏一片情深,不肯休妻另娶。顾氏活着一日,阿诩心意就不会断绝。倒不如直接赏顾氏三尺白绫,此间事了,过上一年半载,阿诩自然就会想开了。”

太孙忍无可忍,冷笑着张口回击:“皇祖母素以仁厚著称。今日却因为昔日一桩陈年旧事,就想要了阿宁性命。这份‘仁厚’,实在令孙儿不敢苟同。”

王皇后见元佑帝没有出声,心中暗暗振奋不已。

往日太孙对顾莞宁百依百顺,元佑帝因为欣赏顾莞宁,便不以为意。现在元佑帝正在气头上,太孙不管不顾出言相护,元佑帝心中怕是更加不喜。

如此重情重义,如此儿女情长,岂是成大事者风范?

王皇后摆出一副慈爱的嘴脸说道:“阿诩,你和顾氏是少年夫妻,情意不同寻常。所以失了理智,只想着护着她的平安,却忘了自己的身份。”

“过了今日,顾氏生母之事只怕就会传开。到那个时候,流言四起,人人在背后议论纷纷。你这个太孙,也会随着顾氏一起被推到风口浪尖。”

“本宫是你祖母,疼爱呵护你之心,丝毫不弱于皇上。为了你的名声,本宫甘愿担下心狠手辣的声名。”

太孙脸上再无半丝笑意,寸步未让:“照皇祖母这么说,妻子娘家出了什么事,立刻就休妻另娶,或是直接杀妻。这便是皇家行事风范吗?”

“皇祖母是皇祖父发妻,数十年来,皇祖父一直待皇祖母十分宽厚。若是皇祖父像皇祖母说得这般行事,只要皇祖母犯错,动辄赐死,皇祖母早已不在人世,哪里还有今日坐在椒房殿里的光景。”

“阿诩!”

太子的怒喝和太子妃担忧的惊呼同时响起。

这般顶撞自己的祖母,还是当着元佑帝的面,堪称大逆不道。

然而,素来孝顺恭敬温和的儿子,今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俊美的脸孔一片坚毅冷漠之色:“皇祖母口口声声说疼爱孙儿,可行事狠辣,步步紧逼,明知孙儿和阿宁夫妻情深,却硬逼着孙儿休妻杀妻。这样的‘疼爱’,孙儿愧不敢领受。”

王皇后被顶撞得心浮气躁,面色十分难看。

元佑帝的神色也冷了下来,仿若罩着一层寒冰:“阿诩,朕今日才知道,你竟如此能言善辩。”

太孙直直地回视元佑帝:“皇祖父素来精明睿智,今日之事,处处都是疑点。皇祖父定然有所察觉。”

“顾家这桩隐秘,知道的人寥寥无几。那个沈青岚,为何能从西京到了父王身边?皇祖母又是从何得知定北侯府的隐秘,又正巧在今日揭露出来?”

“这分明是有人在暗中设局算计阿宁,皇祖母只怕也成了他人手中的棋子。皇祖父若被蒙蔽,做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决定,必有后悔的一日。”

元佑帝重重地哼了一声。

太子对元佑帝敬畏入骨,见元佑帝动怒,心里便阵阵发凉。

这个顾氏,是真的不能再留了!

不然,迟早要连累到儿子。就是太子府也会受牵连。

太子心中有了决断,大步走上前,拱手道:“父皇,请听儿臣一言。”

“儿臣赞同母后说的话。不论如何,顾家有意隐瞒在先,顾氏生母不贞也是事实。儿臣万万容不得这样的女子为儿媳。”

“阿诩是儿臣长子,儿臣对他期许甚深。这几年来,父皇对阿诩也寄予厚望。儿臣相信,父皇也一定希望阿诩身边有一个聪慧贤良的女子为伴。”

“赐毒酒确实过了些,休弃也有损皇家体面。不如将顾氏送到静云庵带发修行,正好和长嫂做个伴。”

太孙第一次真正变了脸色。

太子妃心里也是一沉。

静云庵是什么地方?

那是皇室宗亲女眷犯错会被送去的地方。离皇陵颇近,附近数十里没有人烟。进去之后,想出来难之又难。

这些年被送去的宫妃或是宗亲女眷,还没有一个能再出来的。

太子口中的长嫂,正是大皇子妃王氏。她如今就在静云庵里,位分既尊,又是主动去修行,身份超然。

顾莞宁若是进了静云庵,无疑是落到了王氏手中。

第六百七十五章 惩罚(一)

没等太孙张口,太子妃已经上前一步,急急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堂堂太孙妃,被送到静云庵里修行,传出去于皇家颜面也不好看。”

太子瞪了太子妃一眼:“有什么不好看的。大皇嫂一去就是十几年,人人提起她都只有敬重二字,何曾损过皇家颜面?”

太子妃急切之下,口不择言:“大皇兄病逝,大皇嫂做了寡妇,将高阳郡主留在母后身边,自己去了静云庵。阿诩活得好好的,你就让儿媳带发修行,岂不是在咒阿诩早亡?”

太子:“…”

太子被堵得哑口无言。

太子妃又看向神色深沉的元佑帝,恳切地说道:“儿媳斗胆,恳请父皇饶过莞宁这一回。阿娇阿奕还小,他们两个离不开亲娘。就是看在孩子的份上,也不能让莞宁去静云庵。”

王皇后自不肯放过落井下石的好机会,冷然道:“闵氏,你好生糊涂。犯错就要挨罚,太子所言,本宫也觉得甚有道理。这次为了孩子放过顾氏,她有了依仗,日后岂不是变本加厉?”

太子妃从不是能言善辩之人,性子又怯懦,往日在王皇后面前,别说大声说话,大口喘气也是不敢的。此次为了救下儿媳,将生平所有的勇气都拿了出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太子妃朗声道:“这是圣人之言。可见圣人也会犯错。莞宁虽有过错,这惩罚却是太重了。儿媳相信,莞宁不是那等恃宠生娇变本加厉之人。经过此事,她日后行事定会多几分小心。”

王皇后今日打定主意要拔掉顾莞宁这颗眼中钉,冷笑一声道:“闵氏,真不知顾氏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你对她倒是比对阿诩还要上心。你不怕别人取笑阿诩,本宫这个皇祖母却容不得阿诩受半分委屈。没让阿诩休妻,已经是看在阿娇阿奕的份上宽容忍让。你休要再胡搅蛮缠!”

太子难得和王皇后想法一致,立刻张口怒斥太子妃:“此事自有皇祖父皇祖母做主,哪里轮得你在此胡言乱语,还不快住嘴。”

太子妃被接连训斥,也有些慌乱,一时不知该再说什么。

可她并未后退,依旧站在顾莞宁身前。

顾莞宁一抬眼,便能看到太子妃不算高大略显单薄的身影。

坐在上首的,是当今天子和六宫皇后。

站在身侧的,是大秦太子,是太子妃的丈夫。

以太子妃的性子,此时心里不知有多惊恐惧怕,却强自撑着站到了她身前,为她据理力争,为她张口求情。

顾莞宁心口又热又涨,鼻间泛酸,泪水在眼眶里闪动。

她从不畏惧暴风骤雨,更不怕阴谋诡计。可此时此刻,有太孙竭尽全力地护着她,有太子妃竭尽所能地为她求情。她忽然觉得无比温暖。

有了他们,重生这一世,真的值得了。

太孙转过头,目中露出歉然和痛苦。

元佑帝直到现在都未松口,显然是要重罚顾莞宁。他口口声声不让妻子受委屈,事到临头,却无法左右元佑帝的心意。

顾莞宁知道太孙的心意,冲着太孙笑了一笑。

她的眼中犹有泪光,绽放在眼底的笑容,依旧美得耀目。

太孙心里一紧,忽然有了不妙的预感。

“皇祖父,”顾莞宁忽地张口说道:“不论如何,孙媳当日确实刻意隐瞒了母亲不贞的事实。如今这桩隐秘曝露,到底损了皇家颜面。皇祖父惩戒孙媳一番,也是应该的。”

“父王让孙媳去静云庵带发修行,孙媳并无怨怼。只是,对外还是有个合适的理由为好。免得父王落下刻薄儿媳的名声。”

太子的脸都快黑了。

王皇后先是错愕,旋即闪过阴沉之色。

元佑帝平板无波的脸孔终于有了表情,张口道:“闵氏,你且让开。”

太子妃只得让了开来。

元佑帝的目光落在顾莞宁平静的脸孔上,淡淡问道:“顾氏,你真的心甘情愿去静云庵吗?”

顾莞宁张口答道:“是,孙媳绝无怨言。”

太孙情急地打断顾莞宁:“阿宁…”

顾莞宁转头看了过来,那双美丽坚毅的眼眸,竟出乎意料的平静:“殿下,你对我情深义重,我相信,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不会忘了我。”

事已至此,只能以退为进,还能给元佑帝留下敢作敢当的印象。

萧诩,一时的挫折不算什么。

我相信,你一定会风风光光地接我回来。

短短瞬间,太孙便明白了顾莞宁的心意。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日她主动领罚,至少还能保全他。他不能彻底失了圣眷!只要他安稳地在宫中立足,他们夫妻总有翻身的那一天。

太孙鼻子一酸,目中水光一闪而过,用力地咬紧牙关。

齐王世子!王皇后!

有朝一日,他一定会百倍奉还!

夫妻对视片刻,便各自移开。

顾莞宁抬起头,看着元佑帝:“孙媳有一事相求,还请皇祖父恩准。”

“此事皆因孙媳而起,孙媳甘愿领罚。恳求皇祖父饶过孙媳的祖母,也饶过顾家隐瞒真相一事。”

元佑帝定定地看了顾莞宁片刻,目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好,朕答应你。”

顾莞宁恭敬地磕头谢恩:“孙媳谢过皇祖父恩典。”

“这几年来,孙媳承蒙皇祖父厚爱,一直颇为风光得意。如今令皇祖父震怒失望,孙媳实在愧对皇祖父的圣眷隆恩。”

“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皇祖父。孙媳在静云庵里,一定会为皇祖父祈求长寿平安。也衷心地期盼大秦社稷延绵,江山永固。”

说完,又磕了三个头。

元佑帝默默地凝视着顾莞宁。

眼前这个女子,是他最欣赏也最得意的长孙媳。

她美丽骄傲聪慧果决,她坚毅勇敢倔强固执。哪怕是对着他这个天子,也从不畏怯。

今日,是她第一次折腰低头。为了保全定北侯府众人,也为了保全自己的丈夫和婆婆…

苍天确实不公,偏偏让她有那样一个生母!

第六百七十六章 惩罚(二)

不知不觉,已是半日过去。

太夫人木然地坐在椅子上。自从进了这间屋子之后,她一直维持着同一个姿势,动也未动。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夫人的心也愈发冰凉。

顾莞宁还在宫中,一直未曾回来。

元佑帝到底会如何发落她?

定北侯府隐瞒沈氏不贞一事,一定会令龙颜大怒。元佑帝又会如何对付定北侯府?

沈青岚如今成了太子身边最得宠的美人,万一太子真的抬她做了侧妃,日后她风光得意了,少不得要在太子耳边进献谗言。

沈氏死有余辜,顾谨言却是无辜的。如今真相大白,顾谨言又该何去何从?

种种纷乱的思绪涌上心头。

太夫人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无能为力的痛苦。

只凭着她一人之力,如何能护得住心爱的孙女?如何能护得住定北侯上下?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才响起了脚步声。

门咿呀一声被推开了。

太夫人这才惊觉,原来天已昏黄,即将天黑了。

“太夫人,”来人是顾莞宁身边的大丫鬟琳琅。

太夫人陡然回过神来,急急地起身:“琳琅,宁姐儿人呢?”

琳琅秀丽的脸庞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小姐从宫中回来了,请太夫人到梧桐居相见。”

回来了!

平安回来了!

太夫人长长地抒出一口气:“回来就好。”

琳琅没说什么,上前搀扶住太夫人的胳膊,一路沉默着到了梧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