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若晨不理他这话,又道:“我知道你在秀山上为何不动手。就是为了如今这般。你一旦动手,便脱不得干系。束手就擒,反而有脱罪的可能。”

“我原本就是个无辜路人。”

“可是光靠‘无凭无据’这个理由你定不会安心在牢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纸是包不住火的。你既是带了同伙上山,定有图谋,那庵庙是个线索,静缘师太是人证,福安县里藏着许多破绽。你连中兰城都不敢住,闵公子被我们查了出来,如过街老鼠,你引以为戒。”

唐轩盯着安若晨,忽地对姚昆叫道:“大人,这疯姑娘究竟何人,你找不到关押我的理由,便找个疯子来胡言乱语,故意诬我吗?”

姚昆不说话,他明白安若晨的用意了。唐轩的反应,确实可疑。安若晨是想让他亲眼看一看,这种怀疑的感觉确确实实扎入心底是怎样的。

安若晨不理会唐轩的反应,她继续道:“你冒了风险,是觉得在牢里比在山上杀出一条血路更安全。为何安全?你在城里有内应?会有人替你周旋,为你掩盖,将你放了?”

牢里寂静无声。

“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有太守大人在呢。无论你的帮手是谁,无论你背后有什么人,太守大人都会牢牢盯住你。你根本不可能在这牢里脱身。”

姚昆心里一动,等等,原来不是让他看看唐轩可疑的态度,而是防着他。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堵住他疏忽放跑唐轩的可能。他看看安若晨,再看看唐轩。

唐轩这时候道:“太守大人明查秋毫,自然会查出我是无辜之人。”

姚昆皱起眉头,颇有自己被这二人夹在中间猛捅刀子的感觉。

“你在这牢里呆得越久,你的同伙在外头就越担心。太守大人确是明查秋毫,所以他会查出来你的底细,找出你的破绽,从你这儿找出你同伙的线索。你活着,就是对你同伙最大的威胁。”安若晨平板板地道:“你们最擅长刺杀了,想杀谁就能杀谁,是不是?”

唐轩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静缘师太那张脸。她若回来,发现庵庙被官府封了,会如何?别人就算了,静缘那婆娘疯起来还真是什么都敢做的。

姚昆看着唐轩,不知道他会不会被安若晨威胁住。若是唐轩自己能松口,那自然再好不过。大家都省事了。于是他配合着开口道:“唐公子若是重要人证,我自然会派人严加保护。”

唐轩的目光从安若晨脸上移开,对姚昆笑道:“大人说笑了,我做人证,只能证明自己无辜被捕,还被个疯子打扰。这些,都是大人放任的。大人需担责。”

“若被你逃脱,大人才需担责。”安若晨麻利接话。

得!姚昆简直头顶冒烟,又感觉自己被夹在中间猛捅刀子了。

“大人。我的话说完了。”安若晨很潇洒地捅完刀子走了,还不忘与姚昆施礼。

姚昆皱眉再看唐轩,从唐轩盯着安若晨背影的目光中,读出了算计。

这个人,确实太可疑了。

第103章

姚昆严查唐轩。他将唐轩所述的那些相关人等——茶庄、茶楼、饭馆老板伙计等人都找来问话。又派了人去福安县唐轩的居所查证。所有人的供述都与唐轩说的差不多。都说唐轩是个茶商,石西郡云河县人,与他们商谈茶叶的买卖,还带了云河县的特产茶叶给他们品尝,又与他们打听了平南郡茶叶生意的状况,问官府对关贸管制的情况等等。

大家都对唐轩茶商的身份无任何怀疑,因为唐轩聊起茶来头头是道,大萧各郡的茶叶状况,行情价格他也清楚,且也能品出茶的好坏,确是干这一行的。

姚昆问不出什么疑点,但他入官场二十多年,太守也做了十七年,什么案子没见过。这案子里确有一个安若晨指出的疑点——时间。

所有人证里,最早确认见到唐轩的,是在去年12月底,至今不过月余。这个时间,也正是他们开始通缉细作闵公子的时间之后。说是“确认”,是有两家茶老板说唐轩说了两年前曾来过与他们洽谈买卖,茶老板因每年见得人太多,对唐轩并无印象。但唐轩与他们叙话时,能说出两年前茶叶行情状况,这般想来,他两年前确实应该来过。

但这个对姚昆来说不算实证,记不得这人,只凭这人说的话来推断他来过,再推断他数年来一直是做茶叶买卖委实有些牵强了。姚昆派了人拿了衙门查案的公函去云河县衙门查证唐轩身份去了,他又审了一次唐轩,问他另一个疑点:“既是想通过关贸将茶叶卖到南秦,又想与中兰城里的茶行做买卖,为何要住到福安县去?”

唐轩苦笑,答得很镇定:“大人,若大人找那几家茶老板问过话,该是知道,草民的买卖并未谈成,中兰是郡城,处处花费皆高,我欲多逗留些时候,自然不能一直住在中兰。福安县就在隔壁,往来也是方便,我住在那儿更便宜些,再者中兰商机不大,我也想争取争取福安县的机会。”

听起来也算合理,姚昆实在找不出什么破绽,但他有心偏向安若晨的判断,还是觉得唐轩可疑。于是他想出个办法,在全郡发了悬赏令,若有人能提供唐轩身份行踪举动的有用线索,有赏。

这一赏赏出了动静,市坊各类人等都开始绞尽脑汁在回忆里琢磨“有用线索”,车夫说他载过一个圆脸细长眼中等个头的男子,年纪也是相仿的。卖烧饼的说他卖过两个烧饼给这模样的公子。种田的说曾经见这公子在哪儿哪儿走过……衙门负责接待记录的文书先生忙得不可开交,一日下来,得到的全是没用的东西。

而姚昆的疑虑更深了。一个外来的商人,在这城中留下了蛛丝马迹,却没有扎扎实实的踪迹。人生地不熟前来找买卖机会,总要住个客栈,与人交际,攀攀关系,找个人脉靠山。只是意思意思找茶行老板们聊一聊便算完了?一个多月,他为自己的买卖做的事也太少了些。再有,年底才来到中兰城,大过年的,这时机可不是太好。

姚昆觉得这般查下去,他定会有所斩获。可这时候他接到个帖子,钱裴约他见面。姚昆非常意外,想起蒙佳月提过安若晨的疑虑,心里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

姚昆赴约了。钱裴约他在一家酒楼见面。姚昆轻装便服,以免惹人耳目。

钱裴见了他微微一笑:“原是遗憾你我师生情谊淡薄,如今看来,我们还是有几分默契的。”

姚昆可不想与他套近乎,只问:“这般找我,所为何事?”

“想帮帮你。你虽已不叫我一声先生,我却还惦记着曾经教导过你读书识理。”

姚昆听得这话态度稍缓,道:“你想想这些年你的所作所为,钱大人多少次为了你的事来找我想办法。我们能护你的都护着了,你半点不顾及我与钱大人的声名与官职,这声先生确是难叫。”

钱裴笑道:“人生苦短,若不及时行乐,岂不白活。”

姚昆真不想再白费口舌与他理论这些道理,于是转回正题:“这回又是何事?”

钱裴又笑:“你总想着你护着我,可别忘了我也帮了你不少。”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递给姚昆,“看看,这回我又帮你了。”

姚昆一头雾水,接过一看,这是安之甫写的状纸,状告他姚昆和龙腾护国大将军强抢民女,干预破坏他为大女儿安若晨定下的婚事,还强行将女儿从他安家除籍。霸官欺民,民不聊生。

姚昆没好气,这是哪门子的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且这罪名也编排得太牵强了。强抢民女从何说起,他与那安若晨半点关系都没有。且他干预民间婚事,那是因为安若晨自己来击鼓报官了。再有,安若晨破了细作案,那也是记录在案,明明白白的。她出了安家,入军效力,那都是摆在台面上的事。

姚昆哂笑道:“安之甫是被我罚了几棍子,打算再来诬告一次朝廷命官吗?”

钱裴也笑:“说起来他也是蠢的,平白无事的,跑去状告什么商舶司。刘德利那一身烂账,有他什么事。”

姚昆白他一眼,将那状纸塞怀里。“安之甫是被你拖累,别当我不知晓。我说过了,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有个底线的。你的钱财够花了,莫要再折腾那些不干净的事。刘德利那头我未逼着问你的事,你就莫往前凑了。”

他顿了顿,道:“这状纸,与你是否也有关?你打的什么主意?欲报龙大夺妻之恨?莫傻了。一来安之甫有诬告案录在衙门,他再告谁,这事都会被拿出来编排一番。何况龙腾大将军,那是二品大将,为国立下的战功写成单子怕是比安之甫家的财产单子还长。再有安若晨破了细作案,也是拿得出来称颂的。他凭什么告?当初解除婚约和出籍文书都有他的签字按印,如今翻脸反咬一口,是嫌板子吃得少了。他不清楚利害干系,难道你不懂?莫搅和,当心引火烧身。”

钱裴道:“我是清楚利害干系,是担心太守大人糊涂。这状纸送给大人,就是想给大人提个醒,除个后患。大人觉得自己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不怕告,可大人莫忘了,巡察使要来了,巡察一出,严查酷审。别管大人有理没理,安之甫跑去闹一闹,再被有心人利用,大人真能笃定自己没麻烦?”

“有心人?”姚昆看着钱裴,“你便直说吧,要做什么?你找我来,可不是要给我什么状纸。状纸这东西,这张没了还有下张,后患从来都是人,可不是什么状纸。”

钱裴哈哈大笑:“大人是聪明人。既是如此,那大人便该将唐轩公子放了。”

姚昆一愣,板下脸来。“你疯了吗?”安若晨对钱裴的指控立时在他脑子里涌了上来。“钱裴!你到底做了什么事?你是不是参与了叛国之事?帮着细作办事吗?”

钱裴啧啧道:“你紧张什么,我日子过得好好的,做甚要去帮细作办事。那唐公子不是细作。”

姚昆瞪着钱裴,看到他一脸淡定自若,疑虑更深:“那他是什么人,与你是何关系?”

“他是云河县的茶商,与我有些买卖上的合作。你也知道,做买卖想赚到钱银,就得有这样那样的手段,总不能太干净。但那些都是些小事情,且不是在平南郡发生的,只是你若追究太甚,搞什么悬赏,有心人见利心喜,编排出什么罪状来,一来你被错的口供迷惑办了错案,二来闹到云河县去,唐轩回去后无端被翻查老底,惹下麻烦,买卖不好做了,我也有损失。”

姚昆可不信:“若是他与你有买卖上的关系,为何在供述时半个字都未曾提到过你。”

“这不是有安若晨在呢,他原本清清白白都能被安若晨疑心编排罪名,若是知道这人与我相识,还有合作关系,那有理没理,有据没据,罪名都得板上钉钉了。”钱裴带着些许讥笑,道:“自龙将军来后,太守大人可不似从前威风了,照我看,颇是被将军牵着鼻子走。龙将军夺妻之仇,我是不敢与他计较,但他可有不与我计较的样子?他不计较,安若晨却是恨意难消。她编排我多少事,时时找我麻烦,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知道,可这唐轩又如何知道?”

“这不是男人间多喝了几杯,便说了些混话。唐轩知道了我与安家姐妹的恩怨纠结,又听得我说安若晨的姿色与叛逆,便好奇了。他是见过安若晨,但那可不是跟踪。他与我提过,去招福酒楼吃饭时听着别人喊安大姑娘,便多看了她几眼。安若晨被龙将军宠得上了天,自以为是,又时时想着抓细作讨好龙将军,所以看谁都像细作,我估计便是这般,她觉得唐公子多看她那几眼是有所图谋。”

姚昆瞪着钱裴:“那他几次上那秀山,又是如何?”

“安若晨前一段总往尼姑庵跑,我猜是不是她在找安若芳,庵庙确是个藏人的好地方。她脱了安家籍薄,安若芳却没有。若是能将安若芳找到,我打算再迎她进门的。难不成龙将军要再夺我一妻?”

姚昆气得,指着钱裴好半天挤出一句:“你怎么就这般混账。”

钱裴不理他,理直气壮地道:“我让人替我在各庵堂打听了,后听说秀山上也有庵庙,于是让唐轩路过时帮我上去瞧瞧,他是生面孔,没人会注意。这般我能瞒过安若晨把安若芳找到,便能好好报复于她了。”

姚昆忍不住拍了桌子:“你这般年纪,就不能修身养性,多思量些贤德之事?怎么非一头扎在这淫性女色里。你这是损了多少阴德。我与你说过了,莫要再与安若晨斗气,你为何非要纠缠于她。”

钱裴施施然道:“她欺我如此,半点不将我放眼里,我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她马上就要嫁给龙将军了。”姚昆警告他。

“说起这个,龙将军自己掂量着吧,强抢民女,霸官欺民,奉皇命驻守边关,却被女色所迷,耽误军情,酿成大祸。巡察使一来,他可是麻烦大了。”

“巡察使梁大人可是站在龙将军那边的。人家在朝中一直与龙家交好,对龙将军视为自家后辈,关怀有加。”

钱裴冷笑:“龙将军若没麻烦,那就是大人有麻烦了。”

“你……”姚昆气不打一处来。

“总要有人担责,梁大人既是要护着龙将军,那有任何麻烦自然就得往大人身上推。大人如今还悠闲得意,未曾思危,我也是替大人着急。安家是个大麻烦,安若晨是个大麻烦。安若晨诬陷唐公子是细作更是大麻烦。大人查了两日,可查出什么实证来?我不出面,便是知道我办的事不体面,不想拖累大人,用心良苦,大人当能体会才是。”

姚昆气得直瞪眼,体会个屁。他还有脸说知道自己办的事不体面。

钱裴也不等姚昆回话,接着道:“我们是升斗小民,犯的小错受些罚便罢了,大人可不一样。大人仔细想想,若是梁大人查得大人你随意拘禁良民,办的冤假错案,再认真追究起来,从前的事情也深挖细究,一不小心,查到十七年前……”他故意拖长了话音,没再往下说。

姚昆脸色一白,气焰顿时灭了。

“旁的便罢了。我只是担心大人的夫人知晓了真相,伤心难过。”

这话如同给了姚昆心窝一剑,姚昆抿紧了嘴,半晌说不出话来。

钱裴看着他,慢悠悠地道:“所以,大人还是将唐公子放了吧。唐公子清清白白,除了些买卖上的事,大人不可能再查出什么问题来。但唐公子这人是个刺头,我是知道他的。他会抓住机会讨回公道,我可劝不住他。届时梁大人正愁没人替龙将军挡祸,这白送上来的机会,他不用才怪。”

姚昆瞪着钱裴。

钱裴道:“大人帮了我,未阻断我的财路,我自然也会为大人守口如瓶。”

姚昆静默半晌,钱裴耐心等着。

姚昆咬咬牙,道:“唐公子有所隐瞒,安若晨自然疑心。她定会告诉龙将军,我若无周全对策,将人放了,如何交代?”

钱裴笑起来:“所以我说大人糊涂了,大人是一郡之首,怎会无周全对策?十七年前的事大人都有对策,何况今日。”

姚昆僵坐当场,沉脸不语。

安若晨每日都到衙门打听唐轩一案的审案进度,看到姚昆布了悬赏令,心中颇宽慰,这般一来,不论拿到的线索是真是假,都能以此为理由将唐轩多扣押些时日。她相信只要时间足够,定能找出破绽来。

可惜的是,这三日秀山静心庵一直没有动静,卫兵们搜山无果,而静缘师太就似凭空消失了一般,再无人见过她。

安若晨担心这个重要人证遭了毒手,她让陆大娘悄悄嘱咐好全城的探子秘密查探,同时也盼着龙大的回信。她需要将军的指点,非常迫切。

离秀山不远处,有座江定山,山腰上有个结实的木屋子。安若芳一身村娃的打扮,在捡柴火。静缘师太也一身村妇打扮,坐在屋子门口沉思。

安若芳抱着柴火回来,静缘拿出帕子给她擦汗。安若芳仰着小脸乖乖让她擦,问道:“师太,我们要在这儿呆到何时?”

“呆到城里的麻烦结束。”静缘道。解先生被捕了,那表示细作之事在城里很快就要解决。待风波平静,她去将钱裴杀了,把安若芳送回安家,之后便能安心远走。

静缘说不清自己心里是难过还是不难过。夜里头她与安若芳挤在一个铺上睡时,安若芳梦见了母亲。她抱着静缘的胳膊,钻进她怀里,嘴里无意识地喊“娘”。静缘心如刀割,睁眼至天明。那夜起,她就决定还是将安若芳送回安家。只要细作组织瓦解,她再杀了钱裴,安若芳回到母亲身边,便安全了。

“别着急,我会送你回家的。”静缘抚着安若芳的脑袋安慰着。

钱世新看准了机会,到牢狱里见唐轩。

四下无人,他道:“先生且再耐心等等,我会想办法的。”

唐轩道:“这事你莫插手。任何人与姚昆说情放我,都会惹他猜疑。”

“可总得想法子让先生出来。”

“已有人去办了。”

钱世新皱眉:“谁?”

第104章

唐轩眨了眨眼睛,未答。

钱世新反应过来自己越界了,遂道:“此事不好处置,我是担心那人办得不妥当,若是有我能帮忙的地方,先生但说无妨。”

唐轩道:“暂时不用大人做什么。对这事大人越不知情越好。”

钱世新仍觉不妥:“我不是总有机会进来的。”换言之,出了问题,他也不是总能第一时间知晓安排。

“大人放心,大人身份重要,后头有更紧要的事需大人办。在此之前,大人切勿引得任何疑心为好。之后时机适当时,大人自然会知道谁人办妥的此事。”

“好吧。”钱世新道:“先生有把握便好。”

唐轩笑了笑,似乎胸有成竹。他道:“只是有另一事得拜托大人。有关屠夫,我得与大人说说。大人于官方着手处置,方便些。”

钱世新附耳过去,唐轩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与他说了一番。

姚昆回到太守府后,有些魂不守舍。蒙佳月两次唤他他都未曾听到。蒙佳月问:“大人有何烦心事?”

姚昆想了好半天,道:“夫人,霍先生在平南丧命,无论如何,这责任我们大萧得担下。想来不日便得打仗了,要不,夫人带着文海到外郡避一避吧?”

姚文海是他们的独子,蒙佳月婚后四年才得一子,对其相当宠溺。姚昆心疼妻子,不再让她生育,也未纳妾,一往情深的姿态,令许多人对蒙佳月羡慕不已。

蒙佳月吃惊地看着姚昆:“大人这是怎么了?如若当真开战,我也定是陪在大人左右,哪有自己躲开的道理。”

姚昆有些心虚地避开她的目光,轻声道:“我只是顾虑文海,他毕竟年纪小。”

“他已十二了。你当他是稚童小儿?这年纪,该是懂事明理的时候。如若开战,大人领着我们母子坚守中兰,这才是给百姓的表率。哪有仗还未打,便想着逃跑脱身。大人是一郡之首,是顶在前线将兵身后的坚实靠山,大人若有一丝一毫的胆怯畏缩,前线将兵当如何,我平南郡百姓又该如何?”蒙佳月说着说着有些生气,扭身坐到一旁。

姚昆忙哄道:“我不是为我自己,是考虑你们母子。我既是平南郡太守,自然是与平南郡共存亡。”

姚昆说完这话怔了一怔,想起最后这句是当初蒙太守常说的话。他生前的最后三年,也是大萧与南秦开战的三年。那三年,龙轶龙老将军领兵,从寻江镇一路打到四夏江,那时候还没有驻防大堤,江东大战,鲜血染红了四夏江。边境数县的难民涌入中兰。石灵崖上被火烧得寸草不生,石灵县一度被南秦攻占,福安县筑高城墙,拒马枪林立,为中兰城做最后屏障。

姚昆想起当年自己热血为国,舍命奔走,想起蒙太守带着十六岁的女儿蒙佳月登高一呼,对百姓承诺:“中兰在,我蒙家人便在,平南就算只有一镇一村尚存,我蒙家便绝无一人退逃。你我齐心,共护家国。”

可是后来怎么会发生那样的事呢?是他被迷了心窍。

一念之差,许多事便会改变。

也许今日他便不会是太守了,但他的良心会舒坦许多。

“佳月。”姚昆柔声唤着妻子,却没脸看她:“我……我只是个自私的人。”

“大人确是自私的。”蒙佳月咬牙,“大人自己甘愿为国舍命,却是瞧不起别人。”姚昆看都不看她一眼的样子让她更生气。“大人,我也不配陪着你走到最后一步,是吗?只能陪你共富贵,不能陪你同患难。大人心里是为别人好,可也想想别人的感受。”

姚昆心烦意乱,没领会她的意思:“你这是说到哪里去了,什么配不配的?”

“当初战乱,大人故意以无出之名休掉发妻,让她回乡去了。大人想保她的平安,宁愿伤她至深。如今大人也要这般对我吗?”蒙佳月太过气恼,脱口而出,说完看到姚昆吃惊怔怔的表情,又有些后悔。

骆氏。姚昆的原配妻子。那是蒙佳月心头的刺,她对她又羡慕,又愧疚。羡慕的是当初姚昆对骆氏情深意重,宁背负恶名也想保她平安,愧疚的是如今她成为了姚昆的妻子,享有了骆氏原本拥有的幸福。

蒙佳月认识姚昆时才十三岁。她幼时丧母,蒙云山忙于仕途操劳公务,一直未再娶。当时姚昆二十五,被蒙云山赏识,提拔为主薄。姚昆辅佐蒙云山的公务,也帮着照应蒙佳月。他教导她诗书琴画,为她排忧解闷。蒙佳月一直被父亲忽视而寂寞内向,认得姚昆后渐渐开朗起来。可是当时姚昆已有妻室,蒙佳月芳心虽动,但深藏心里未透露半分。

后来两国开战,时局不好,人心惶惶,姚昆与其他一众官员一般,向蒙云山宣誓以命保平南护大萧,至死方休。但他转身便以无出为由将妻子骆氏休回老家,让她离开了平南郡。夫妻二人别离时执手相看泪眼。休妻后,蒙佳月无意撞见姚昆偷偷伤心抹泪的模样,便觉这男子情深令人动容。后来,听说骆氏要改嫁了,姚昆几乎是散尽家财,全给了骆氏做嫁妆。蒙佳月当时心中羡慕之极,此生得一人如此相待,足矣。

蒙云山死后,蒙佳月伤心欲绝,亏得姚昆时时陪伴,让她振作。后姚昆抓到凶手,又担起重任,与南秦和谈,促成两国和平。蒙佳月与姚昆日日相处,互相扶助,最后终是表白心迹,与姚昆结成了夫妻。这一路走来,颇多坎坷。故而听到他以开战为由让她带着儿子避祸,蒙佳月心里是极不舒服的。

姚昆也想到了骆氏,他长长一叹,哄道:“我就是随口说说,你多心了。我是如何待你的,你还不知道吗?”只是他心中的愧疚与不安,他希望她终此一生都不知道。

夫妻二人各怀心事,暗自叹息。

安若晨这头与姚昆截然不同,她是另一番心情。她收到了龙大的信。信里指示,惊闻霍先生离世,他有许多问题待查,又顾念前线情势可能转眼即变,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故而让安若晨与曹一涵一起,到四夏江来见他。

安若晨大喜。将军啊将军,果然不负她心中所托,他明白她信里的意思了,又也许他的主意原本就与她相同。总之她可以理直气壮地带着曹一涵去见将军了。

安若晨高兴地打圈圈,后又坐下细斟酌。霍先生丧事还未办,曹一涵可否会执着在这事上。太守也定会有自己的算盘。她得想好说辞如何应对。

姚昆也收到了龙大的信。信里说了说前线状况,后面的内容就与安若晨的信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对外人的口吻,一个是对内人的口吻。若是这信早一天收到,姚昆定会觉得曹一涵不能走,他留他下来是有用意的,握在手里的筹码怎能轻易放出。但如今姚昆的想法却不一样了。

姚昆嘱咐蒙佳月为曹一涵准备行囊,要送他去四夏江军营见龙将军。蒙佳月很惊讶,姚昆只道:“龙将军开了口,不好推托。”

“不与各位大人们商量商量?”

“又不是什么紧急事务,龙将军关切霍先生之死,想当面问问曹先生罢了。问完话就没事了,这还要商量?”

蒙佳月不语。有些忧心姚昆近来压力太大,情绪不太对劲。

安若晨被姚昆叫来,听得姚昆所言也惊得愣愣。白准备了半天辩驳之词了,结果不用她劝说,反而是姚昆主动嘱咐她与曹一涵一起去。姚昆甚至还帮他们想好了:“正好头七,行过礼,明日火葬。骨灰先供在我这儿,我夫人会请高僧继续办法事。这般,就表示曹先生还会回来,你们路上也能安全些。”

安若晨简直要对姚昆刮目相看,太守大人中邪了吗?居然丢掉他那套为官避祸的作派了?

安若晨的疑心病又犯了,她问:“大人,那唐轩一案,可有什么新进展了?”

“还未得到有用消息。你先去见将军吧。我会继续查的。”姚昆答得若无其事,安若晨终是放下心来。此时此刻,能去见将军是最重要的事了,她有太多的话要跟将军说。

曹一涵却有些抗拒:“先生生前留在大萧,便像是被你们押着的人质。如今人死了,遗骨却还要做人质。”

姚昆没说话。安若晨听得也是难过。但她觉得姚昆说得有道理。霍先生的遗骨留在这儿,细作便不会太在意曹一涵的离开。

曹一涵和安若晨上路了。蒋松领兵护送,一路平安。马车行得慢,他们花了两天两夜顺利到达了四夏江。曹一涵一路沉默不语,低落抑郁,安若晨受其影响,也很不安。

临到四夏江时,曹一涵忽然悄声对安若晨道:“若我出了什么意外,或是回不去了,你能否帮我保管霍先生的骨灰?若我不死,定会回来接他。若我死了,可否麻烦你将他送回去?”

安若晨用力点头。曹一涵告诉了她一个地址,说是霍铭善想安葬之处。安若晨记下了。

此后曹一涵再无话,一直发呆到了四江夏。

四江夏的兵营比中兰城外头的总兵营简陋,但气氛更紧张严肃,防务显然也周密些。安若晨和曹一涵等了好一会才得龙大将军召见。龙大先见的曹一涵。安若晨在外头耐心等着。等了好一会,忽听得曹一涵厉声大叫:“是你害死了霍先生!”紧接着霹雳啪啦地一顿响。曹一涵尖叫大骂不断,似是被制服了。

安若晨吃惊着瞪着军帐,帐外卫兵更是刀已出鞘,就等将军一声令下往里冲。

过了一会,帐门揭开,龙大将曹一涵丢了出来,对卫兵道:“将他绑了,关起来,等我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