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最擅的便是隐忍和隐藏。越是愤怒在意,他就越是藏得深沉。可越是这样,就叫她越是担心——作为一直跟着李邺的内侍,想来王如和周意也是了解李邺这一点,所以才会如此担心。

陶君兰点点头,将此事儿放在心里:“我知道了。”

王如又看了一眼周围的丫头,见只有红螺在旁边服侍,这才放心的将剩下的话禀告了:“顾小姐被皇上宠幸,封为了庄嫔。”

王如只当陶君兰不知道此事儿,可是殊不知陶君兰却已经从八公主那儿知道得一清二楚了。不过陶君兰也没细细解释,只颔首道:“我知晓了。”

因李邺就在后头,王如也不敢久留,忙又告退出去。只装作从未来过。

陶君兰又在心里细细的思量了一番,想着如何劝慰李邺,又该如何提出自己先前考虑的事儿。正思绪复杂呢,就听见外头丫头禀告李邺回来了。

陶君兰忙起身往门口迎了过去。刚到门口正好李邺就掀开了帘子进来,带着外头的寒气铺面而来。登时就叫她忍不住的打了一个寒噤。

李邺看在眼里,忙站着不敢动了,又蹙眉责备:“快去炭盆跟前烤烤火。待我脱了外衣也去烤一烤。”虽说陶君兰看着没大碍了,可是到底是身子弱了许多,得处处小心着才好。不然寒气入体,因此伤寒了又怎么办?”

陶君兰却是不肯,执意笑着伸出手去帮他除披风:“好了,又不是纸糊的没人灯,这样小心作甚?不过是一时没防备才如此。哪里就真打紧了?”

李邺却是不肯,“小心驶得万年船。”

两人说着话,李邺倒是自己将披风脱下来了,随手扔给了红螺。他又牵着陶君兰去炭盆跟前烤火。只看着那动作神态,倒是和平日里并无什么不同之处的。

陶君兰心里却是越发的担心:寻常人遇到这样的事儿,哪里可能这样平静?李邺毕竟也是凡人,可并不是圣人。所以他只会是将这些情绪都埋在了心里,藏在了面具之下。

心里微微有些发疼,让她一下子就忍不住握住了他的手。本想说几句,却是突然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笑:“我替你暖暖手罢。”一面又使了眼色示意红螺带着人退下去。毕竟,说私房话的时候,丫头们在一旁杵着算是怎么一回事儿?

李邺的手并不凉,反倒是比起陶君兰的手更暖一些;

。李邺当即便是笑起来,反握住她的手拢在手掌里:“怎的你是这样冰?还是我替你暖罢。”

被李邺的手包着,陶君兰只觉得暖得厉害,甚至那股热气似乎都能一直到了她心底。轻叹了一声,她忍不住问李邺:“你在我面前,也要这样藏着掖着,拼命忍着吗?”

李邺的表情顿了顿,有那么一瞬间的不自然,微微的停顿了那么一下。待到再恢复的时候,却是显得僵硬多了:“说什么呢?”

“我都知道了。”陶君兰轻声言道,用力握住李邺的手指:“你还想瞒着我不曾?”

李邺的手指紧了紧,随后将却是一下子又颓然的松开了。接着连双肩都垮了下去,面上的温和笑容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苦涩僵硬的表情,就连声音也似比平日更低沉嘶哑几分:“你说,是不是很可笑?”

陶君兰知道李邺说的是什么,当下叹了一口气:“是很可笑。”

做父亲的和儿子抢女人,说真的这样的事儿是真不多见。也的确是可笑到了一定程度了。她当然不是不想安慰李邺,只是面对李邺这样的问话,她却是陡然发现,她连一句违心的话也说不出来。

她能说皇帝并不是不顾念父子之情,只是太喜欢顾惜了,只是情不自禁?

自然是不能的。再怎么情不自禁,可也不是皇帝这么不给李邺脸面的理由。更不能抹平这个事实。而事实上,她最后说出来的,只能是她的心里话。

李邺忽然也是笑起来;“是啊,可笑可笑,真可笑!”最后一句,李邺却是几乎嘶吼一般的从喉咙里逼了出来。也正是这一句,一下子便是显露了李邺的情绪。

果然并不是不生气不恼怒,只是一直隐忍不发罢了。

“好了好了。总会过去的。”陶君兰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李邺,最后只能索性像是哄拴儿那样将李邺揽住,将他的头轻轻靠在自己肩上,又拍着他的肩膀轻声言道。

李邺并没再说话,只是靠在陶君兰的肩上一动不动许久。待到许久再起身,却是眼圈儿都有点儿发红了。

陶君兰心中震撼惊讶,却又更加心疼。不过又顾着怕李邺不好意思,就只当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只是说起别的:“你也别老放在心上。只能说人各有命罢了。顾惜不进咱们府其实未必也不是好事儿。与其蹉跎了她的青春,倒不如让她另谋幸福。你说是不是?”

李邺只哭笑不得,却也慢慢的平复下来。“倒也是这么个道理。”

陶君兰便是笑着将自己的打算说了:“既然院子收拾出来了,咱们若是就这么偃旗息鼓了到底不妥,不如还是选个人进来罢。太后身子不好,许知道了这个事儿,心情也会高兴些。只是,咱们可先说好,就算新人进府了,你也不许过去。”

这话本就是玩笑。不过李邺听了却是又好笑又得意,道:“既然收拾出来了,就叫静灵搬过去罢。她带着果姐儿,换个大点儿的地方住着也合适。至于新人——暂时却是不必要;

。他给的烂摊子,他自会收拾。”

这个他,自然指的是皇帝了。

陶君兰想了想,倒是也觉得在理,便是点点头:“也好,静灵跟了你这么些年,又养着果姐儿,就算如此也能占得住理。不去算唐突了。”

此事商定了,李邺忽然又摇头道:“八公主如今越发的和你要好了。这样的事情也拿出来与你说。”

陶君兰怕他觉得八公主太过成长舌,便是道:“她也是怕我不知道,到时候闹了笑话,这才过来好心提醒一句。说起来倒是该感谢她才是。”

李邺觉察到陶君兰的心思,当下好笑:“我是那起子不知好歹的人吗?”

陶君兰讪讪的一笑,忙挽回:“我哪里有那个意思。”

“八公主可有和你说细节?”李邺忽然又问了这么一句:“她都和你说了什么?”

陶君兰一怔,有点儿不明白李邺这话的意思。随后却也是将八公主的那些话都了。

李邺点点头;“英嫔倒是个消息灵通的。”听那语气,倒是有几分赞许的意思。

瞧着李邺心情书彻底平复下来,陶君兰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便是斗胆问道:“那事情真和八公主说的一样了?真是顾惜遭了人算计?”

若真如此,太后必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就是皇帝,也未必愿意被人这么算计。只怕宫里又是一番腥风血雨了。甚至说不得会波及到了朝堂之上。

说句不好听的,谁和顾惜有仇?至于这么陷害顾惜?好女不嫁二夫,若是顾惜气性大些,只怕都是要自裁了。说白了,顾惜此番出事,陶君兰觉得还是冲着李邺来的。为的就是叫李邺难堪——若非如此,又何必对一个小姑娘费这样的心机?

毕竟出了这样的事儿,李邺对皇帝心里肯定有怨言,而皇帝看着李邺也未必还会觉得自在。这样的情况下,父子两人的关系能好得了?既然父子不睦,那么李邺失宠也就迫在眉睫了。

想来想去,最后陶君兰还是将目标锁定在了皇后身上。在宫里,皇后想动点手脚,也是再简单容易不过了。

李邺素来和陶君兰便是默契,当下只看了一眼就猜到了陶君兰心里的想法。点点头又却是又摇摇头,最后只道:“事情并不只是这样简单。若只是相遇,他也未必就会失了理智。”

皇帝不是什么糊涂人。凭着一张脸就能迷惑住皇帝,那是绝不可能的事儿。李邺心里是很清楚这一点的。毕竟,这些女人其实在皇帝眼里,更多的不过是个物件儿一样的存在。连皇后也不例外,又何况一个顾惜?

顾惜长得再像,终归也不是。当年就是自己母妃还在,也未必就有了例外。所以,顾惜就更不可能了。

只是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儿,李邺的心里还是依旧不得劲儿。依旧是觉得跨不过这个坎儿。

而陶君兰此时也是因为了李邺一句话想明白过来,脸色都有些微变了:“是了,只怕是没这么简单。”;

第一卷 第488章 不安

见陶君兰心里不安,李邺反倒是转过头来安慰她:“你也不用怕,这事儿咱们端亲王府横竖是吃亏的。既然吃了亏,谁也不会拿咱们撒气。反倒是说不得还要有什么补偿呢。”

陶君兰见李邺这样说,也就点点头不再提起这事儿,只说别的琐事儿将话题岔开;

当然,她也清楚不提就不代表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事儿的影响只怕还得好几日呢。待到夜里,李邺从梦里惊醒一回,呆坐半晌不言的情况出现后,她心里更是越发的明白,就是李邺心里这个坎,也不是那么容易过去的。

虽说安慰并不是半点作用也没有,可是却还是不代表李邺就真不在意这事儿了。

陶君兰也不说话,陪着李邺枯坐半夜,二人互相依靠着,等着情绪渐渐平复下来。最后陶君兰连自己什么时候睡过去了也不知道,只知道第二日醒来的时候身上被子盖得好好的,李邺也不见人了。

叫了人进来服侍了自己洗漱穿衣,陶君兰又问春卉:“王爷什么时候走的?”

春卉一面麻利的将熏笼里的残香取出,又换了另一种味道的香进去。又用银签子拨了拨底下的炭火,一面答道:“天刚亮了没多久出的门,红螺姐让小厨房给做了一碗汤面,王爷吃了才走的。”

陶君兰满意的点点头。这么冷的天儿不吃东西就出门,被冷风一吹又冷又饿可不好。汤面暖和,吃一碗浑身都暖了。纵然到了衙门,也不会觉得身上冷。红螺考虑得周到,当之无愧是沉香院的第一人。

一时洗漱穿戴好,陶君兰刚用过早饭,宫里就传了消息来,说是太后让她去侍疾。又想拴儿,让带着拴儿一起去。

陶君兰闻言倒是不意外:太后许是想叫她去交代吩咐几句,毕竟这事儿得好好善后不然一个不妥当那就让人看笑话了。

“你回去回禀太后,就说我随后就到。”说完这话,陶君兰就转头让人去将拴儿收拾出来。既然要进宫,拴儿也是要仔细穿戴打扮的。

考虑宫里的气氛不佳,陶君兰没敢给拴儿穿得太鲜艳,一身宝蓝色的袄子,底下红绫的裤子,再一双黑色厚底子的鹿皮小靴子,通身也就一个项圈和腰上的一个小玉佩,还有狐皮帽子上的红珊瑚雕的小麒麟。

拴儿听说要进宫,犹豫一下问:“妹妹去吗?”

陶君兰摇摇头:“太冷了,妹妹不去。不然会冻坏的。就咱们两个去。”

拴儿点点头,又像模像样的去亲了亲明珠权当告别,这才依依不舍的跟着陶君兰出门了。

陶君兰抱着拴儿坐在暖轿里,只觉得心神不宁——说实话,她是不想在这个当口进宫的。宫里气氛不好,她怕吓到了拴儿,也怕到时候自己尴尬难堪。

只是太后召唤,她哪里有拒绝的余地?且话又说回来,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倒不如早点了断得好。

一时进了宫去,因为太后心疼拴儿,所以是吩咐了人在那候着,派了自己的暖轿在那候着的。所以一路倒是也没受冻,直接就进了寿康宫的大门,

太后因身子不舒服,所以就在软榻上窝着,身上还搭着棉被。陶君兰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次只怕是真闹大发了——太后的脸色很难看,整个人都恹恹的,似乎苍老了好几岁似的。

要知道,太后已经算是十分高寿了;

。若不是保养得好,寻常百姓哪里活得到这个岁数?如今再这么一折腾,说句实话,太后瞧着已经不大好了。

陶君兰拉着拴儿请了安,然后推了推拴儿:“拴儿,去给曾祖母请安。”

拴儿到底还小,见太后这般竟是有点被吓到了一般,迟疑着不敢上前了。只紧紧攥着陶君兰的衣裳不肯松手。

陶君兰有点儿尴尬,又有点着急担心:太后看见了,心里必然也是不好受的。虽说不会将拴儿如何,可是肯定不开心不是?

当下陶君兰又催促一声。可拴儿还是不动。

倒是太后开了口:“别吓坏了他。叫人带他去别处玩吧。”

陶君兰看了一眼拴儿,只能无奈的给碧蕉使了个眼色,叫她抱着拴儿去别处了。

“太后。”待到拴儿走后,陶君兰轻唤了一声,便是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了。顿了顿才道:“不管如何,您的身子才是最要紧的。”

太后勉强笑了笑,“有什么要紧的,一把老骨头了,早就碍着人眼了。”

陶君兰听了这话只觉得槮得慌,忙蹙眉反驳:“太后这是什么话?您寿元绵长,不知道多少人欢喜还来不及呢。”

太后只是摇头:“谁高兴谁不高兴,我心里清楚着呢。今儿叫你来,是想嘱咐你几句话。”

“太后您说,我听着。”太后都这般了,纵然她心里对太后有诸多不满和不痛快,也都烟消云散了。平心而论,她是不希望太后出事的,太后对李邺来说,不仅是疼爱他的祖母,更是他的一个靠山。就算不说做些,她也是希望太后能长寿的。

太后叹了一口气,声音低了几分:“庄嫔的事情,你应是知道了罢。”

陶君兰点点头:“知道了。”

“那你打算如何应对?”太后又问。

陶君兰将自己做的和盘托出;“我已经吩咐府中之人不许乱说。另外,府里收拾出来的院子,我和王爷商量了一下,打算让静灵带着果姐儿挪进去——毕竟那是王爷的长女,也该更体面些。”

太后连连点头,赞许的看着陶君兰;“你做得很妥当。”这样一来,倒像是院子本就是为果姐儿收拾出来的,和顾惜就没什么关系了。对外也可宣称端亲王府本就是没打算进新人。

太后难得夸奖一回,陶君兰却是没有半点欢喜。只勉强一笑:“太后谬赞了。”

“庄嫔是端亲王的表亲,如今获了封也是好事。你既进宫一趟,便是也去恭喜恭喜她吧。让外人看看,咱们顾家的子孙,不管怎么着也还是一体的。”太后说这话的时候激动了一些,便是一口气喘不上来,咳嗽了许久。

陶君兰吓得忙上去替太后顺气,只觉得心里越发的担忧——太后这样,冬日可熬得过去?本来天热的时候太后就病了一回伤了元气,这会子又来了这么一出,怎么能叫人不担心?

待到太后平复下来,陶君兰便是松了一口气,又劝道:“太后好好养着身子,别太操心这些事情了才是;

。毕竟事已至此,也无可挽回了。”

太后用帕子擦了擦唇,苦笑一声;“老了,不中用了。”

顿了顿,太后又道:“说实话,这次的事儿,也是顾惜被人算计了。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算计了她。”

陶君兰见太后这般分析,本不想插话,可最后却是摇摇头到底还是忍不住插话了:“我倒是不这么认为,庄嫔到底只是一个姑娘家家,谁会费这样大的心思?说到底,还是冲着王爷去的。这事儿一出,王爷脸面没地搁不说,就是王爷和皇上的父子情谊说不得也是要受这事儿的影响。”

陶君兰不知道的是,她这番话将太后的一句话却是堵在了喉咙里。

太后的喉咙动了动,到底最后也是点点头:“被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像是。”这个分析,的确是各方面都说得通了。只是这样一来,原本怀疑的人,却是要重新筛一次了。毕竟目的不同,会做出这事儿的人也不同。

比如,只冲着顾惜去,那陶君兰就首先要被怀疑。可若是冲着李邺去的,那陶君兰立刻就被要被排除出去。

太后久久沉吟不语,陶君兰在一旁也是心思白转。

“我叫人给你准备了贺礼,你去庄嫔那儿一趟罢。”太后回过神来,想起时辰也不早了,便是如此言说了一句。“拴儿就留在我这里,别带过去了。”

陶君兰没想到太后准备得如此周详,便是忙点头应了。至于拴儿,她也的确是不想带过去。

只是少不得还要嘱咐拴儿两句。不过没想到的是,也不知道碧蕉怎么劝了拴儿,拴儿再进来的时候倒是不怕太后了,反倒是还凑上去亲热的叫了曾祖母。这个让陶君兰意外了好一阵子。

太后也是欢喜起来——比起之前那些勉强的笑容,此时太后的笑容显得真心多了。

张嬷嬷见了也是松了一口气,又笑着逗拴儿:“拴儿一会儿看着太后喝药可好?太后若是喝完了药,我就给拴儿拿点心吃。”

拴儿郑重其事的应了,又提要求:“要桃花酥。”

太后被逗得发笑,却是一口应下:“好好好,桃花酥。”

见了这情形,陶君兰倒是松了一口气,也能放心的出去了。庄嫔虽说是临时获封,可是因为宫殿是现成的,所以倒是也是直接就有了自己的宫室。

陶君兰走在路上,心里便是盘算一会儿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

只是这些都想好了,她却还是只觉得忐忑。待到到了庄嫔的咸福宫,陶君兰看着巍峨精致的宫室,脑子里忽然就想到了一件事情:太后之前以为是有人针对顾惜,那太后怀疑的人是谁?!

(作者的话:这是月票满五十的加更~下一次加更是在月票一百!现在月票75张,还差二十五章又可以加更啦~另外,喜欢本书的童鞋,欢迎加阿音创的聊天群一起聊天~直接搜顾婉音就行~);

第一卷 第489章 可怜

想来想去,那个被太后怀疑的人,只能是她了。

想明白这一点,陶君兰只觉得身上一阵阵的发冷,更是半点也笑不出来了。站在咸福宫门口,她只觉得身上似有千金重,根本一步也迈不动了。

怪不得那会儿太后在她说了那番话之后神色是那般。当时她只觉得奇怪,并未多想。可如今细细想来,却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若她没说那话,太后会怎么说?大约会质问她罢?太后一直觉得她心眼儿不少,这次想来也不例外;

。也是,她也的确是有理由做这样的事情的。她明确的在太后跟前表示过,她不愿意顾惜进门。虽说没反对,可的确是不欢迎。

心里微微有些失望,可更多的却是一种恍然:太后这样想,才符合太后对她的一贯看法不是吗?

失望虽然有,却好在不多。毕竟她也没想过太后会如何相信她。只是觉得自己有些可笑罢了。她还没想过,自己会被认为有这种可能呢。

一旁的宫女看陶君兰呆愣愣的看着咸福宫不挪脚了,心中虽然纳罕,却也不敢贸然开口。只是却是频频抬头偷偷看陶君兰。

陶君兰回过神来,拉了拉自己的袖子,将手掩在里头。就愣神了这么一小会,她觉得手脚已是冰凉了许多。当下也不敢再耽搁了,继续抬脚往咸福宫里去了。

到了宫门口,守门的小宫女问了几句,便是有人立刻进去禀告了。而陶君兰则是缓缓的往里行去。

咸福宫看着很不错,草木繁盛有序,布局也是十分精心。整个宫室看起来既华美宽敞又不失秀丽。

陶君兰心道:纵然是被算计了,可皇帝对顾惜还是十分宠爱的。只是不知这份宠爱到底是源自太后,还是源自顾惜本身。

这两种可能,她更倾向于后一种:否则的话,李邺也未必会那样在意难过。

到了屋门口,陶君兰就看见一个体面的大宫女迎了出来,笑吟吟的冲着她请安:“陶侧妃快请进。”

待到进了屋子,陶君兰越发觉得皇帝对顾惜的态度的确是如同猜想的那般——虽说没看过其他妃子的屋子是什么样,可是皇后那儿比起这里,也不见得就真好到哪里去了。

当然,这些她也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她今日来的目的,是在顾惜身上,可不是去看东西的。

环视一圈,她却是没看见庄嫔。当下疑惑的看向了出来迎接自己的那宫女。

“庄嫔娘娘病了,正静养着呢。请侧妃随我来。”仔细解释两句之后,那宫女便是示意陶君兰跟去内室。

陶君兰想起庄嫔那身子,倒是也不觉得奇怪——其实就算身子好,突然遇到这样的事儿,怕也要不好了。

一时之间,她倒是有些同情顾惜起来了。说起来,顾惜也是无辜。被牵扯到了这个事情里头,无端端的就做了炮灰。

待到进了内室,陶君兰一眼就看见了病恹恹歪在床榻上的顾惜,也就是庄嫔。

陶君兰上前去率先见礼:“庄嫔娘娘。”

顾惜的眸子都因为这个称呼微微暗了暗,最后才苦笑道:“陶侧妃这样多礼,却是见外了。”一时又吩咐其他宫人:“你们都出去罢,我和陶侧妃说说话。”

这就是要说些私房话了。

待到人都退了出去,顾惜的眼泪也是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更是扑进了陶君兰的怀里:“表嫂,我该怎么办?”

顾惜的声音里透着迷茫和无助,叫人听着便是忍不住心酸;

陶君兰下意识的搂住顾惜,轻轻叹了一口气:“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你只管好好的就是了。别的不用管。这不是你的错。”

顾惜的眼泪一下子流得更凶,也更委屈了:“我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明明是想出宫,可却……”

陶君兰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只能一下下的轻轻安抚拍着顾惜的肩膀。

哭了一阵子,顾惜总算平复下来。可却叹了一口气苦笑的说了这么一句话:“表哥是不是特别没脸?表嫂你是不是也觉得我不要脸?”

陶君兰忙摇头:“怎么会?我都说了,这些并不是你的错。你也别一味的往自己身上揽。”

顾惜呜呜的哭着,说不出的伤心委屈:“之前我就说过不想嫁给表哥,可太后和父亲都说必须如此。可早知如此,我倒是不如早嫁个普通人了事!”

从顾惜这些话里不难听顾惜的无奈和懊悔怨恨。怎么能不怨?换做是谁也会觉得怨恨。自己的命运自己不能做主也就罢了,偏还遇到这样的事情。

可陶君兰除了几句苍白的安慰之外,却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最后,她甚至不得不提醒了顾惜一句:“这些话以后还是不要说了。既然如今已经是庄嫔了,那就要为以后考虑。你以后非但不能提起险些进了端亲王府的事儿,反而还要当成你一开始就打算进宫一般。唯有如此,才能将脸面彻底的圆上。而顾家,也才不会被牵连。你记住了。”

顾惜瑟瑟的颤,却又乖巧的应了:“记住了。我不会连累表哥和顾家。”

陶君兰叹息一声摸了摸顾惜的头发,除了怜惜之外还是怜惜。

“多谢表嫂提醒我这些话。”顾惜擦了擦泪,含笑道谢。只是那笑容,到底是带着泪意,看着就叫人心里发苦。

“这是太后叫我提醒你的。”陶君兰想了想还是将太后拉出来做了挡箭牌:“我哪里又能想到这些呢?太后如今病着,你倒是该快些好起来,好去太后跟前,让太后开心开心,也早日好起来。”

太后如今,是顾惜在宫中唯一的靠山了。若是顾惜聪明,最好就要在太后山陵崩之前站稳脚跟,否则在顾家不够强势的情况下,那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

当然这话陶君兰也不可能直接说出来,只能这般隐晦的提点一二也就作罢。至于顾惜到底听懂没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陪着顾惜说了一阵子话,陶君兰便是捉摸着该告辞了。

不过,她还没来得及将告辞的话说出口,顾惜却是忽然幽幽的问出了一句:“表嫂,你说我到底是得罪了谁,竟是让她这样害我?”

顾惜的一双眼睛雾蒙蒙的,乌黑的眼珠却是定定的看着陶君兰,无端端生出了一股倔强和执拗。

陶君兰摇摇头:“我也不知;

。”她本想实话实说,可是一旦顾惜知道了真相,那又会不会怨恨李邺怨恨端亲王府?而且,最关键的是,她也并没有真凭实据不是吗?

所以,她并不敢直接将实话说出口。

顾惜一脸失望,那神态叫陶君兰看着更加的不忍心。随后干脆陶君兰便是起身告辞道:“时辰不早了,我也该出宫了。”

顾惜垂着头更是失望;“表嫂多陪陪我可好?”

陶君兰只得又坐下,陪着顾惜坐了一阵子。只是顾惜不开口,陶君兰也不知说什么好,倒是颇有些大眼瞪小眼的意思。

最后,陶君兰是在是耐不住了,只得再次告辞。好在这次顾惜却是没再挽留,放了陶君兰出来。

出了咸福宫,陶君兰吐出一口气来——和顾惜在一处呆着着实是有些憋闷了。她虽然同情顾惜,可是毕竟说实话却是和顾惜也没太深的感情,安慰几句之后着实也是没什么话说了。

待到去接了拴儿,陶君兰便是没敢多呆就出宫了。好在一路是坐暖轿,加上冬日里也没什么人在外头闲逛,倒是也没再遇到什么人。

一路回了端亲王府,陶君兰就叫了静灵过来说起搬迁的事儿。

静灵自然是惊讶得不行;“我搬过去?这不妥当罢?我这样的身份——”一个姨娘住那样大的院子,和两个侧妃都平起平坐了,怎么看也不妥当。

陶君兰苦笑一声:“这个时候你还推辞什么?放眼整个府中,除了你还有谁有这样的资格?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为什么急着让人搬进去住着。”

这话一说,静灵也就沉默下来了。半晌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搬罢。”顿了顿又嘲讽一笑:“不过只怕府里又该有人心里不痛快了。”

陶君兰知道静灵说的是桃枝,当下微哼了一声;“且让她不痛快去。再说了,她敢将你如何?有我在呢,你怕什么。”

静灵微微挑眉,一副傲然的样子:“我怕她?不过是觉得不耐烦罢了。”

“且不去理她就是了。”陶君兰直接言道。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桃枝的情绪?当然,话又说回来,就算没有这档子事儿,也犯不着去顾桃枝的情绪。

“尽快搬过去,眼看着就要落雪了,待到落了雪可就不好搬了。”陶君兰反又吩咐一句,心里倒是恨不得明日静灵就能搬过去。

静灵也知道这事儿越快越好,当下也应了。

夜里李邺回来的时候,陶君兰却是发现有些不对劲——李邺这幅样子,是不高兴了?

“怎么了这是?”一面替李邺换上常服,陶君兰一面玩笑的问道:“可是掉了银子了?”

“从明日起,我便是开始装病罢。”李邺却是淡淡的吐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装病?!陶君兰的心登时就沉了下去:好好的,为什么装病?;

第一卷 第490章 心寒

陶君兰到底没问李邺为什么装病,只笑着说道:“好,正好这几日天儿冷,你在家里陪我和拴儿明珠,果姐儿也都快记不得你了。咱们一家子好好团圆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