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兰进屋之后,看了一眼还跪着的古玉芝,心里叹息一声一片同情。这件事瞒不住,古玉芝做了什么皇帝知道后,必然是不会轻饶了古玉芝的。

古玉芝的下场,还不知道是怎么样。只是从皇帝如今的作风来看,好不到哪里去就是了。她这个太妃皇帝多少有几分顾忌,可是一个小小的良娣肯定是不会让皇帝有半点迟疑的。

果然,皇帝看过了九皇子之后,登时便是暴怒起来。重重斥道:“陶氏,你就是这么照顾九皇子的?”

陶君兰并不辩解,只是认错:“臣媳知错。”

皇帝却是不满意,“朕先前听说你主动照顾九皇子,还觉得你是个好的。如今再看也不过是欺世盗名罢了!你分明就是拿着九皇子做戏,好博个好名声!”

“臣媳不敢。”陶君兰并不多说,只是如此说了这么一句,并不承认这个罪名。她是有错,她自己也清楚。可是错在疏忽大意,没将九皇子照顾好。而她将九皇子抱来端本宫养,却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名声。这个她不能承认,更不敢胡乱承认。

“还敢狡辩!”皇帝似乎更加生气了,怒斥了一声。却不知是太激动了还是岔了气,随后竟是喘了起来。

顾惜忙上前去给皇帝顺气,又柔声劝道:“皇上生这么大的气做什么?九皇子如今虽说凶险,可太医也说了,并不难治。只是九皇子年岁太小,所以才会如此危险罢了。再说了,照顾九皇子的是他的乳母和宫人,哪里又是太子妃亲自照料的?宫人们不尽心,太子妃一时不觉察也是有的。也不能怪太子妃;

。”

随着顾惜的闻声软语,皇帝那如同老牛喘息一般的喘气声音中算是止住。又片刻后,才听得皇帝“哼”了一声,显然是不赞同顾惜的话:“端本宫都是陶氏在管,她若肯上心些,宫人又如何敢不尽心?”

这话也没错,不过看那意思皇帝却是觉得所有责任都在陶君兰身上了。

陶君兰依旧没分辨,只是承认错误:“是,是臣媳疏忽了。”

许是不想再生气,又或许是顾惜的劝说起了作用。也可能是觉得陶君兰认错的态度良好,皇帝的语气总算是缓和了几分:“且看九皇子的情况再说罢。若九皇子没事儿也就罢了,若九皇子有个什么陶氏,你且看着办就是了。”

一句“你且看着办”非但没说明到底要将陶君兰如何,反而是威胁意味十足。

陶君兰却也不能说别的,只能轻声应道:“是。”

其实不用皇帝这样说,若九皇子真有个什么,她必然也是自责得不行的。当然,她最盼望的还是九皇子没事才好。

“不过,好好的怎么就吃坏了肚子呢?”王夫人在气氛缓和下来之后忽然这般问了一句,看似关切实则却是将皇帝的怒气再度勾了起来。

陶君兰看了一眼王夫人,王夫人一脸坦然和关切的看着她,似乎一切都是她想多了一样。

不过不管陶君兰想没想多,皇帝的怒气的确是再度被勾起来了:“好好的,怎么会吃坏了肚子?”

这一次,不等陶君兰开口,顾惜便是温声将事情说了一遍。自然是不可能替古玉芝隐瞒半分的。于是古玉芝做的蠢事儿便是被赤裸裸的直接揭露到了皇帝跟前。

皇帝听完自然是怒不可遏,当即便是冷笑起来:“好一个古良娣,好一个古良娣!小小良娣竟然敢如此对待皇子,你当皇子的性命那般不值钱?竟是由得你作践乱来?你就是死千百次,也比不上九皇子一根手指头!”

古玉芝吓得忙跪下了,一个劲儿的磕头:“妾知错了,求皇上绕了妾这一次,妾再不敢了!”

“你还想有下次不成?”皇帝连连冷笑。末了直接吩咐:“拖下去,赐三十板子!若是打死了,直接丢出宫去!若是没死,充作军妓发配边关!”

充作军妓发配边关。这句话刚从皇帝嘴里吐出来,所有人都是愣住了这种刑罚可是好久都没听说过了。要知道军妓是什么?军营里全是男子,自然是有需求的。而这些男子的需求,全是由军妓满足。一般若不是罪大恶极的女子,是绝不会有这样的下场的。

陶君兰敢肯定,若是真让古玉芝做了军妓,古玉芝不出三天就一定会被折磨死。不,或许等不了三天,古玉芝说不得直接就自尽了。

没想到皇帝竟然这样狠。

陶君兰微微的打了一个寒噤,同时注意到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反应。就是顾惜,也是轻轻颤了一下。

对于女子来说,这算是最可怕的刑罚了。

而古玉芝,则是受不住惊吓双眼一翻登时就昏了过去;

。软软的伏在地上,被宫人拖了下去。拖下去自然也没有好事儿,三十板子还在等着古玉芝呢。

陶君兰心知肚明这三十板子古玉芝是逃不掉了。而三十板子下来,古玉芝也不知道熬得过来熬不过来。想当初她被打了二十板子就已经是那样……

不过板子古玉芝可以挨,可是充作军妓这个,陶君兰却是不赞同。当即便是直接开口:“皇上,臣媳觉得皇上的处置不妥。”

皇帝登时就将目光扫了过来。作为天下之主,皇帝身上的威严自然不是寻常人能承受的。再这么冷冷的将人看住,那种滋味更不必提。

饶是陶君兰,也是禁不住险些避开了。不过想到自己要说的话,她硬生生的将这股欲望忍住了,任由皇帝注视,只是将自己的话徐徐说出口:“打板子臣媳并无异议。古氏糊涂犯下大错理应受罚。只是充作军妓这一条,臣媳以为不妥。古氏毕竟是端本宫的人,是服侍过太子的。让服侍过太子的女子去军营做军妓,这让太子情何以堪?又让外人如何看?”

外人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只会觉得皇帝不给太子脸面。觉得皇帝这个做父亲的不仁慈。而同样也会觉得李邺窝囊,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

太子的女人怎可与旁人分享?传出去,李邺以后还怎么做人?还有什么脸面统领群臣?所以,古玉芝可以死,可以罚。甚至千刀万剐也不要紧。可唯独不能送去军营做了军妓。

这是李邺的脸面问题,这也是整个端本宫的脸面问题。所以这也是陶君兰不管怎么样,必须要开这个口的原因。

她当然知道自己开口可能引起皇帝暴怒,甚至牵连自身。可是她能坐视不管吗?显然不能。

皇帝冷冷的看着陶君兰,末了缓缓道:“陶氏,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质疑朕?是太子的良娣又如如何?朕莫非连个女人都处置不了?”

面对皇帝的威压,陶君兰却是寸步不让:“并不是质疑皇上,更不是臣媳非要护着古氏不让皇上处置。只是,皇上怎么处置都可以,却是不能将古氏充作军妓。”

“朕若一意孤行呢。”皇帝冷笑一声。

“皇上不会。”陶君兰觉得还是不可和皇帝硬碰硬,便是换了一种法子:“皇上乃是明君,绝不会与太子脸面不顾,让太子失了威信和体面。九皇子是皇上的儿子,太子同样也是皇上的儿子。想来皇上绝不会做这种厚此薄彼,为了一个不顾另一个的事。”

这是变相吹捧,也是变相的激将。她这么一说,皇帝若是还继续一意孤行,那就是昏君,那就是不慈之父,受人唾弃。

皇帝自然不可能听不出陶君兰的小心思。所以皇帝再度盯紧了陶君兰,冷声道:“陶氏,你在威胁朕。”

陶君兰却不承认,只道:“臣媳不敢。”一面说,一面郑重其事的跪下了。

(刚刚收到通知,这本书13号午夜到15号凌晨上限免活动,大家可以屯一下,等到那天看免费的哟~阿音已经回到家中,缓一缓之后就会开始加更了。);

第一卷 第647章 反驳

屋中静默良久,气氛有些诡异。

顾惜几次欲言又止,不过似乎惧怕皇帝的威严却终不敢开口;

至于皇后和王夫人,那就更不必指望了。

外头依稀还能听见古玉芝的惨叫声。陶君兰分神恍惚的想,大约古玉芝是熬不过的。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陶君兰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父皇,儿臣来迟了。”

是李邺。

陶君兰不知怎么的,一听见李邺的声音,倒是忍不住心头一松,顿时整个人都是放下了紧绷。只觉得不必再怕了。不得不说,她对李邺的依恋实在是太深了。

不过眼下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因为李邺已经温声开了口了:“这是怎么了?莫非陶氏惹了父皇生气?怎的跪下了。”说着便是来扶陶君兰。

不等陶君兰顺势起身,就听见皇帝道:“太子难道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你的九弟如今凶险万分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你便是如此嬉皮笑脸。可见你着实是个冷血无情的。”

皇帝一下子将话锋对上了李邺,登时就让原本已经有些缓和的气氛再度沉凝了起来。

谁也没想到皇帝会趁机借此训斥李邺,还一开口就是“冷血无情”这样严重的字眼。陶君兰刚放松的身子,顿时重新紧绷了起来。

李邺微微皱眉,疑惑的看住皇帝:“不是说只是吃坏了肚子有些呕吐?怎的听父皇这意思,竟是有些严重?”

李邺这话一出,倒是让皇帝一噎。李邺毕竟没在现场,不知道实际情况也是有的。虽说有宫人传话,可是传话让李邺没明白事情严重到了什么地步,也是有的。

李邺这样一来,算是很好的驳斥了皇帝说他“冷血无情”的话。但是,仅仅是如此李邺就满意了?自然不是,李邺很快沉声道;“我一直忙着九公主的事儿,倒是忽略了宫里。昨儿匆匆回来一趟,也没来得及去看九皇子,没想到竟是出了这样的事儿。”

陶君兰夫唱妇随,忙诚恳认错:“都怪臣妾照顾不周,还请太子责罚。”

李邺看了陶君兰一眼,却道:“你这几日因了九公主的事儿日夜担心,再加上还要去太后那儿,你有疏忽也是情有可原。只是,怎么的宫人却是也疏忽了?不是说没换人,用的还是一直服侍九皇子的人?”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臣妾只道既是一直服侍九皇子的奶娘和宫人,必然是靠得住的。谁知道一个错眼没过问,就出了这样的事儿。古氏也是糊涂,看着九皇子可爱就逗了一番喂九皇子吃了些点心。谁知道九皇子就闹了肚子,她怕我们责怪,便是和奶娘一起瞒住了这事儿,也没请太医。这才拖得严重了。说起来,她虽然给九皇子喂了点心,可也不见得就是那点心的问题,她怎么就这么糊涂?”

这些话,她原本是想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说的。这样一来,也算是替古玉芝开脱一二,替她自己也开脱一二。不过刚才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自然也就只能不提。如今李邺在,她再说这话自然合适不过了。

况且,这些本来也是实话。九皇子到底因为什么吃坏了肚子,谁也不知道。宫里的点心都是御膳房送来的,九皇子那儿自然也不例外。要说下药,那也不是古玉芝下的药;

所以,还是那句话。古玉芝真是蠢到家了。

若不是古玉芝这样愚蠢,事情断不会到了这一步。

李邺听完了陶君兰这番话,也是皱眉:“当初就该听我的,将人打发了。”

陶君兰低下头继续诚恳认错:“都是臣妾一时心软,又想着那是宜妃留给九皇子的人……早知如此,早就该将她们换了。也不至于连累了九皇子”

他们夫妻两人一唱一和,倒是将陶君兰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李邺见差不多了,便是向皇帝求情道:“父皇,陶氏也无大错,回头儿臣训斥她一番也就罢了。如今却是叫她起来吧。”

皇帝冷哼一声没开口。顾惜便是怯生生的解释:“皇上倒不是因为这个惩罚太子妃,而着实是太子妃和皇上起了争执,太子妃这才如此”

起了争执?李邺疑惑的看了陶君兰一眼,陶君兰不想让李邺难堪,便是没细说,只是再度恳求皇帝:“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宽恕古氏一二罢!”

当着李邺的面,皇帝倒是还真不好意思坚持要将古玉芝充作军妓。尤其是看着李邺和顾贵妃相似的那一双眼睛时。

不过李邺显然不打算就这么算了,因为他主动道:“古氏犯了大错,受罚也是理所应当。”

陶君兰看了李邺一眼,见他一脸淡然,倒是有点儿吃不准他的心思。既然吃不准他的心思,自然也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想了想,她最终决定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沉默下来。

皇后倒是“好意”开了口:“自然是该罚的。皇上已经下旨,赐了古氏三十杖刑。若是故古氏熬住没死,就将古氏送去做军妓发配边关。”

皇后这话一出,气氛顿时就沉凝得可怕。

众人皆是忍不住看向了李邺,想看看李邺会是个什么反应。

然而李邺脸上什么反应也看不出来,平平淡淡的,毫无变化。

皇帝看着李邺那张脸,不知怎么的,忽然有些心虚。随后他觉察到了自己的心虚,登时就是说不出来的恼怒:他心虚什么?难道作为老子,他连儿子都怕?

那岂不是叫人笑掉大牙?

皇帝正胡思乱想着,李邺却是淡淡开口问道:“敢问父皇,古氏犯了什么罪,竟是要如此责罚?”

李邺的态度很平静,平静得不像是在讨论自己的侧室,而像是在说别人的事儿。不过,正是因为他如此冷静,而又是这样一句质问的话,却是让皇帝心里又不舒服了。

皇帝觉得,自己对李邺那句冷血无情的判断,着实是没半点错的。瞧,李邺连对自己的女人,都是这么一副态度。那更别说对别人了。

心里如此想着,皇帝嘴上却而也是平淡:“古氏如此残害九皇子,如何能轻饶?”

“既是如此,那儿臣建议赐死古氏,以儆效尤;

。”李邺淡然言道,面上终于有了变化,露出了一丝不赞同来;“不过,却是不适合充作军妓。自古一来,除非妇人犯了淫乱之罪,或为叛乱之人的家眷之外,基本也不会用这样严酷的刑罚。古氏虽然有错,可还没这样罪大恶极,自然不合适。”

“朕是为了告诫其他人。不严厉些,他们如何会怕?”皇帝死咬着不肯让一步。

李邺看住皇帝,半晌没说话。

皇帝被看得有些心虚。

顾惜终于在此时出声:“皇上这又是何必?古氏虽说犯下发错,可她毕竟是太子的女人。纵然看在太子的面上,也不该如此。您刚才一时气恼说了气话,难不成这会子还要和太子置气?再说了,九皇子如今还不知情况如何,若真将古氏如何了,反倒是显得九皇子不好了似的。要我看,不如给九皇子积福,打古氏几板子也就算了,也不必再要古氏的性命。”

顾惜柔声相劝,皇帝的神色缓和了一些。再加上的确这么做也不合适,便是就坡下驴了:“罢了罢了,就照着庄嫔你说的来吧。但愿小九平安无事才好。”

皇帝一说这话,就代表古玉芝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陶君兰微微松了一口气,不过心里到底不大舒服。只觉得皇帝才是真正冷血无情的那个人他是完全没将李邺当成自己的儿子,全无慈父之态。

今日若是她不劝阻,而李邺又没有及时赶回来,只怕今日古玉芝的下场就凄惨了。而端本宫的脸面,李邺的脸面也是彻底的扫地了。

皇帝这么做,哪里是想以儆效尤警告他人?分明是趁机打压李邺,给李邺难堪罢了。

陶君兰心里替李邺叹了一口气,又看了一眼李邺并无什么表情的脸,更是难过。

而此时,九皇子的药倒是熬好了,太医亲自送了过来,又打算去给九皇子喂药。

陶君兰本想亲自喂的,不过却是被人抢先了一步。侧头一看,却原来是顾惜。

顾惜冲着陶君兰一笑,柔声道:“我来个给九皇子喂药罢。”

顾惜喂药的架势倒是也十分不错,虽说也洒了一些,不过大多数还是喂下去了。而且喂药时候顾惜脸上的神色,更是说不出的温柔。

药喂下去,九皇子半晌没吐,皇帝登时高兴起来,笑着夸了顾惜一句:“庄嫔颇有慈母之态。”

顾惜被夸得脸上绯红。

皇后则是低下头去摆弄手上的玉镯子。

陶君兰也觉得有些不自在。皇帝对顾惜的宠溺和喜爱,倒是丝毫没有掩饰,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合适吗?

顾惜羞涩腼腆了一阵,也不知想起了什么事儿,忽然又讷讷开口道:“其实,臣妾倒是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皇上觉得如何。”

皇帝眼睛几乎都要胶在了顾惜脸上,声音都是柔和了几分:“你说。”;

第一卷 第648章 吃惊

看着皇帝这幅架势,大约只要顾惜不提出太过分的要求皇帝必然都是会答应的。

陶君兰又看了李邺一眼,心中揣测他的心情;

。不知道他看见这一幕,心里会不会觉得难受?顾惜不仅长得像顾贵妃,更是差点成了他的女人……

别说是李邺,就是她这会子看着,心里也有些不得劲: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儿?

不过,仔细想想不管顾惜得宠与否,和她都没太大的关系。至少是利益上没有什么可争斗的,以后更是不必说了。所以,她完全可以当做是没看见就是了。

只是她倒是一下子想起了太后说的话来。顾惜的确是变了不少。太后倒是没说错半分。别说是太后,如今她也不大喜欢顾惜了。

尤其是想想今儿顾惜的所作所为,她更是只觉得厌烦。

而就在陶君兰心不在焉的分散思绪的时候,顾惜则是开口了:“其实九皇子养在端本宫也不合适。且不说太子妃就有一双儿女要照顾分不出那么多精神来看顾九皇子,只说九皇子本身也不该养在端本宫里。皇上您说是不是?”

皇后听了这话倒是开口附和一句:“这倒是实话。先前臣妾身子不好精力不够,倒是没想这些。如今庄嫔这么一说,倒也的确如此。太子妃养着九皇子,这着实不合适。”

陶君兰闻言之后,登时微微眯起了眼睛。顾惜和皇后,一唱一和的是想做什么?皇后的心思她能猜到几分九皇子在她这里,皇后插不进手来自然无从对九皇子下手。所以给九皇子换个地方那是最好不过的。至少是方便下手了。

可顾惜的心思,她却是看不明白了。再回想今日顾惜的所作所为,她就更觉得不对劲了。顾惜今日,颇有点儿频频针对她的意思。

陶君兰便是看了顾惜一眼。顾惜则是专注的看着皇帝,一脸的温柔和娇怯怯。

大约男人都是喜欢这种女子的,皇帝看向顾惜的时候,神色也是轻柔了许多:“庄嫔说得是。不过,交给别人养朕也觉得不合适”

几个高位的嫔妃都是有自己的儿子。静妃懿妃还有淑妃都有儿子,除了就是皇后。给皇后养皇帝自然也不乐意,所以这个倒还真是有些为难。

顾惜怯怯道:“若是皇上放心,不如交给臣妾试试”

顾惜这话一出,登时所有人都是看住了她。虽说顾惜这话有之前的铺垫似乎也不算突兀,可是众人还是忍不住惊了一惊。

谁也没想到顾惜竟然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来。真真是不客气到了极致!撇开别的不说,九皇子在别人眼里那是实打实的皇子,是李家血脉。所以,能抚养九皇子的话,作为妃嫔必然是一下子就不同了。就算分位不涨,那也是不同了。

哪怕只是养母,那又如何?将来九皇子长大之后还不是一样要孝顺?纵然九皇子将来只是个王爷,可那也算是有儿子了。

后宫妃嫔,有儿子和没儿子的区别,那就大了去了。

更何况,九皇子还是皇帝的老来子,在皇帝心里的分量极重;

。母凭子贵也不是不可能。若皇帝真应了这事儿,那么以顾惜的得宠,她和九皇子那必然是互利的。

以顾惜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请求简直是让人觉得错愕:顾惜才进宫多久?份位也不高……她这么开口,依仗的还不是皇帝的宠爱?不过即便是如此,那也有点儿大胆妄为了。

最主要的是,这么一句话登时就将顾惜的算盘全都暴露出来了。顾惜也真够大胆的。

皇帝看着顾惜,顾惜渐渐低下头去,似乎有些不自在和尴尬,面上渐渐红了。半晌才嗫嚅道:“臣妾也只是随口一说,皇上不必往心里去”

顾惜的语气有些怯怯,似乎都要哭出声来一样。

皇帝莞尔一笑,伸手握住顾惜白玉般的手指,轻轻拍了拍带着几分宠溺:“你呀,就是胆子太小。好不容易如今胆大一回,又立刻变回去了。”

皇帝这样的语气听着就让人觉得是有缓和的余地。

顾惜惊喜的抬起头来,眼里全是惊喜,以至于眸子里一片璀璨晶亮。她又惊又喜的不安道:“皇上”

“皇后你看呢?”皇帝倒是也没立刻允了,反倒是这么问了皇后一句。

皇后收回吃惊,笑了笑道:“那是皇上您的儿子,自然是皇上您说了算的。只是臣妾想着庄嫔没有生养过,也没个经验只怕是……”

皇后这话听着似乎也有点儿不赞同,不过这种不赞同却是十分浅淡的。更多的只是一点儿担心和更多的顺从罢了。不然,皇后也不会说那句自然是皇帝说了算这话。

而且,皇后的提醒也是恰到好处。既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让人抓不出她的不是来,又提醒了u皇帝这事儿的弊端。

陶君兰想,若她是皇帝,必然是觉得皇后挺好的。识大体,懂分寸,让人省心。也怪不得皇帝对皇后倒是一直和颜悦色了。

皇帝沉吟片刻,似乎有些犹豫不决。

顾惜低声道:“纵然臣妾不曾生养过,可是疼爱九皇子的心却是一样的。臣妾一定会好好学着照顾九皇子的。”

虽说没有直接求着皇帝答应,却也是表明了她的决心。

话说到这个份上,皇帝便是直接拍板了:“那好,就这么决定了罢。既是如此,那就择日不如撞日,今儿就将九皇子带去你宫里养着罢。”顿了顿,皇帝又看了皇后一眼:“后宫分位许久不曾变动过,如今四妃更是空出一位。就封庄嫔为庄妃罢。其他的,皇后你看着办。”

说完这番话,皇帝便是打算起身离去。

李邺倒是在这个时候忽然开口了:“父皇提起这个事情,儿臣倒是想替七弟讨个恩典。”

皇帝脚下一顿,“你说。”面对顾惜的时候皇帝尚且还是温和的样子,待到对李邺,却是俨然严厉冷淡了许多。这其中的差距,明眼人倒是一眼都能看得出来;

李邺倒是并不在意,仿佛没看见一般,面上神色并无半点波动。只是道:“这次七弟吃了不小的苦头,立下的功勋自然也不必提。七弟没有别的喜好,赏赐金银财物也好,爵位也好都是不见得能让他特别欢喜。父皇既想大封后宫,倒不如册封懿妃娘娘为贵妃。如此一来,也算是给七弟的赏赐了。”

陶君兰听李邺特特的提起懿妃来,微微一怔后倒是也明白他的意思提了懿妃做贵妃,算是培养了人和皇后分庭抗礼。压制顾惜等新晋宠妃。再则,也又腾出了一个妃位,到时候也就可以让八公主的生母英嫔也封妃。

当然,最直接的好处还是七皇子的身份一下越过了其他几位皇子,更加尊荣起来。而七皇子又是坚决拥护李邺的,这对端本宫的好处也是极大的。

皇帝深深的看了一眼李邺,末了不咸不淡道:“你倒是还记得老七。也不枉费老七对你的拥戴。既然你提起来,那事情就这么办了罢。”

对于七皇子这个素来受宠的皇子,皇帝还是十分疼爱的,所以也就没反对。毕竟,这次七皇子的确是吃了不少苦头,皇帝还是很想弥补七皇子的。

皇帝既是离开了,顾惜等人自然也是不会多留。只是顾惜却是对陶君兰笑到:“还请太子妃尽快的将九皇子送到我宫中来才好。”

顾惜今儿算是名利双收,好处都让她占尽了,显然她心情也是十分好,笑容格外的灿烂几分。

不过陶君兰看着顾惜灿烂明媚的笑容,却是只觉得充满了挑衅和得意的味道。当即她也回以一笑:“还没来得及恭喜庄嫔娘娘,这里我便是给庄嫔娘娘道喜了。”只是嘴上说着恭喜,语气却是平淡,笑容也是敷衍。

不过因担心九皇子,她便是又多说了一句:“还请庄嫔娘娘好好照顾九皇子。”

庄嫔笑容不减,“既是我的孩子,我必是会尽心尽力的。太子妃只管放心。”

陶君兰有些忍不住的挪开了目光不再去看庄嫔,不然她怕她一下子忍不住说出几句讽刺的话来。庄嫔这幅样子,实在是太过志得意满了,让人看着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陶君兰本不欲再和庄嫔说话,却是没想到庄嫔末了又含笑回头道:“说起来,我还要多谢太子妃您的成全呢。”

陶君兰心中一顿,看着庄嫔的笑容,淡淡开口道:“庄嫔娘娘心想事成,哪里又是我的功劳呢。”

庄嫔的笑容顿时一窒,似有些心虚的转过头去,假装什么也没听见,兀自离去了。

陶君兰看着庄嫔的背影,忍不住微微眯了眯眼睛。

好半晌,她才侧头去问李邺:“太子觉得这事儿可有蹊跷之处?”

李邺没说话,只是一点头。随后便是转身进屋。陶君兰慢慢跟上,想起古玉芝便是又问了红螺一句:“古良娣如何了?”

古玉芝的板子其实是没打完的,毕竟李邺都回来了,皇帝也就坡下驴收回了成命,古玉芝的性命自然也就这么保住了。不过,也是挨了不少板子就是了。;

第一卷 第649章 算计

古玉芝倒是没什么大碍,只是一段时间之内怕是只能躺在床上休养就是了。

不过既然没有大碍,陶君兰自然也就没多去关注。其实说白了古玉芝受这样的罪,也是自找的。也犯不着同情她。

倒是顾惜那头,陶君兰着实仔细琢磨了一番。只是越琢磨,她心里就越是不得劲。最后便是和李邺道:“我觉得今儿这事儿不是巧合。倒像是被人算计好了的。”

李邺正在喝茶,闻言淡淡的“唔”了一声算是肯定。末了却是又道:“这样也好,那孩子一直养在端本宫也不是回事儿。她既想养,扔给她就是了。横竖最后她的算盘也打不起来。”

顾惜不知道九皇子的真正身份,此时自然是喜气洋洋。可是在知道九皇子身份的他们看来,顾惜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若是普通皇子自然是怎么也能混个王爷当一当的,可是九皇子别说当王爷,就是想当个普通人都做不到。甚至说不定哪一日就没命了。顾惜从九皇子身上,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正想这个事儿,李邺倒是沉声开了口:“九公主应该很快就能找到了。”

陶君兰闻言顿时什么都抛开了去,抓着李邺的袖子就问:“果真?”

李邺露出一丝笑意,点了点头:“自然是真的。难道我还敢拿这个事儿和你玩笑?”

这事儿自然是不可能拿来开玩笑的。陶君兰当即便是欢喜的笑起来:“快说,怎么找到的?”既然李邺说了很快就能找到,那就说明他必然是十分有把握了。所以,她怎么能不欢喜不高兴?

李邺浅笑着捻起一个梅花酥饼吃了一口,道:“你猜猜看。”却是故意在逗弄陶君兰了,卖关子了。

陶君兰心急得像是猫抓似的,不过看着李邺那副样子,她就知道他必然是等着她去求他的。当即便是故意道:“不说算了,人找回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