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么下去,总有一日烂摊子是无法收拾了。就算能收拾,累的不也是李邺?

越是往深处想,越是想得多,她就越是觉得皇帝是真该去死了。

不过这个念头她是丝毫不敢表露出来,只是死死的压在心底。不管皇帝再如何该死也好,她这种想法毕竟都是大逆不道的。

当然,除开让皇帝去死的主意,让顾惜去死也是个折中的法子。除了顾惜,陶君兰想来想去,倒是还真没想出一个能这样左右皇帝,让皇帝迷恋到如此地步的妃子。

或许没了顾惜,皇帝也就会慢慢的恢复理智了。

太后认真的考虑了一下这个提议,最终便是点点头道:“若真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你也不必手软。虽说她姓顾,可她却根本不是我顾家的女儿!我顾家的女儿没有这样的!”

太后又动了怒。然后心窝子又疼了。

太后捂着胸口,等到缓过劲儿来才苦笑了一下:“也不知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多久。我一日不死,皇帝一日还顾虑些。可我若是一旦死了”

太后这话让陶君兰只觉得心都是剧烈的跳了一下。太后这番话说得很平静,可是话里的无奈却是深入骨髓一般的叫人感同身受。

另外,太后也算是给他们二人提醒了一回:皇帝如今顾虑的也只是太后罢了,若太后真的没了,那皇帝会怎么做?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若死了,就让顾惜陪我老婆子先走一步罢。”太后笑了笑,然后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屋中沉默良久,最终李邺才应了一声:“好。”

“若你父皇真的昏庸无道,你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人老了,颐养天年好好的种种花养养草,含饴弄孙也挺好的。”太后这句话有些轻,不过却还是很清晰。

陶君兰听得清清楚楚的,可是心里却是更加复杂了。太后这话的意思在明白不过必要时候,让李邺直接登基,然后让皇帝做太上皇去颐养天年。

这样的结果,其实也算是一个极好的结果了。

毕竟,若真放任皇帝昏庸下去,受害的只是这江山和百姓,以及李邺。可若是按照太后的法子来,至少可以兵不刃血。

太后嘴上生气皇帝,恨不得和皇帝断了母子关系一般,可是到底心里还是有皇帝的,不然也不会这样说。

陶君兰在那一瞬间,甚至觉得太后应该已经是洞悉了她心中的一些龌蹉想法:比如弄死皇帝。

从太后的寿康宫出来,陶君兰和李邺的心情俱是有些沉重。而且不知怎么的,今日太后这般交代遗言一样的说法,让陶君兰心中生出了一股不祥来。

李邺一侧头看见陶君兰紧锁眉心的样子,倒是收敛了情绪,笑着来宽慰她:“也别想太多了。太后如今身子不好,难免多想些。你也就别跟着参合捣乱了。太医说了,太后身子也没什么,好好调养也就慢慢恢复过来了。”

陶君兰苦笑了一下,也没说话,不过李邺却是明白了她的意思。

“你如今怀着身孕,若是思虑太多会影响孩子的。”李邺伸手轻轻的在陶君兰肚子上点了点,似乎这个动作让他心情好了不少,他甚至笑了笑:“外头事情有我,你别操心了。好好养着身子给我生个白胖的儿子,到时候太后不知道多高兴。”

陶君兰听了,也勉强笑了一下:“嗯。”

李邺见她兴致不高,也就没再多说。只是心头叹了一口气,又觉得有些烦躁事情太多了,压力也有些大。若不是还有陶君兰陪着,只怕他是真要疯了。

李邺苦笑着想:早知如此,他就真该当个闲王。兴许现在早就带着陶君兰去了封地四处游玩了。一家子和和乐乐的,岂不是优哉游哉?

不过这样的年头也仅仅是一闪而逝的。即便是时光倒回再给他一次选择机会,他还是只能选择现在这条路。他不可能真的甘心做一个闲散的王爷,庸庸碌碌的过完这辈子,连自己的仇也是不报了。

好在接下来事情倒是也没有再生出什么变化来。顺顺利利平安无事的到了武王回京的日子。

武王回京,这又代表着另外一个风波生起了;

跟着武王一起回京的,还有王家的一个将领,唤做王焕志的。这人虽说是王家旁支,可是偏偏他父亲却是参与了陶家的事情中,如今被陈大人“请”了过去问话。

就凭着这个,只怕王焕志也是不会轻易罢休。毕竟王焕志这次是立了大功的武王遇袭受伤之后,几乎全靠着他带领将士们一鼓作气的将那些反贼剿灭了。

这样的功劳,哪怕是李邺暂时也不好去动王焕志。不然的话,便是寒了天下人的心情了。

陶君兰估摸着,若是王焕志提出要将他父亲放了,皇帝也是会同意的。

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怪只怪王家的人太有本事了。怪只怪朝廷没了其他可用的人。所以,哪怕她再怎么恼恨,却也不能多说一个字。

是,她说了或许李邺会答应也会去做。可是这样一来却也不过是给李邺出难题罢了。

这段时间连番的事情,已经让李邺身心俱疲了,她如何还能忍心再给李邺添麻烦?尤其是那日替他梳头的时候看见了他头上竟然生出了一根白发,她心里更是心疼无比,恨不得帮他将所有事情都办好了。

可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她能做的,只是叫人去通知了陶静平,对于王焕志先行忍耐一番,不要硬来。

当然,她也没打算放过王家的人。只是在这个当口上,她也不好多做什么,于是自然只能忍耐一番。等到遇到合适的机会,再一击必中就是。

让陶君兰没想到的是,皇帝居然最后让她和李邺代替帝后前去迎接武王和王焕志,再替二人接风洗尘。

皇帝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顾惜的缘故。顾惜这几日身子不好,人很不舒服。皇帝抽不开身,一直陪着顾惜呢。

当然,皇帝让李邺代替他这种行为本身也是可行的,虽说缘由有些奇葩,可是毕竟也有先例,也完全说得通。

李邺太子的身份也足够贵重了。

只是陶君兰没想到自己也要去按说她是不想去的,不过皇帝既然都发了话,她自然也不好推脱。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不过如此一来李邺却是怎么也不放心,叮嘱了许多话不说,更是让人紧紧跟着她,一定要将她照顾好了。

她怀的这一胎,李邺似乎格外的紧张。陶君兰想可能是因为刚怀孕就摔了一回还受了伤的缘故,那一次想来是将李邺给吓坏了。

为了照顾李邺情绪,她自然也是处处小心,不怕别的,就怕让李邺担心了。

因迎接之后便是接风洗尘,所以陶君兰是和李邺一起出的门这样一来,也可让李邺完全放心。且出门之前就用了些吃食。以确保不会饿肚子。而且,在宴会上她是不打算吃任何东西的。

八月十五那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呢,她不警惕防备一些,自己心里都是不安稳。;

第一卷 第675章 商量

在看到武王的时候,陶君兰不动声的便是将武王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

不得不说,武王穿着金甲,戴着金盔的样子倒是真有那么几分气势。只见武王大阔步的走上前来朝着李邺一拜,口中只称道:“二哥;

!”

说实话,陶君兰着实也没看出来武王是受伤的人。按理说,武王受的伤应该不会这么快就好了。除非武王强撑着或是干脆直接就是在伤势上撒了谎。

对于武王这般只称李邺为二哥的行为,陶君兰忍不住微微眯了眯眼睛,然后心头踹则武王的意思:到底武王是想套近乎呢,还是觉得李邺不配当这个太子?

就在陶君兰一晃神的功夫,李邺已经是一把扶住了武王:“你辛苦了!你出征这段日子,我这个做哥哥的日日都是十分挂心,好在你如今终于得胜归来!走,哥哥今儿替你接风洗尘去!”

李邺的语气也很真诚,丝毫没有半点虚情假意一般。不过仔细看,不管是李邺也好,还是武王也好,二人的情谊都是只浮在脸上,而不是从眼底满溢出来。换言之,也就是说,他们不过都是在做戏罢了。

就在李邺和武王两人说话的时候,陶君兰注意到了另一个将军打扮的人。此人想来就是王焕之了。当下便是笑了笑:“这位便是王将军罢。”

李邺也就趁机和武王拉开了距离,笑着上前来热情的问候王焕之。将他的温和亲厚展露无余。

一杯薄酒犒劳三军之后,几人便是返程回宫。

陶君兰自然和李邺是同乘一车的太子辇车自然是华丽又宽松的。就是在里头睡觉也没问题。至于武王自然也就和王焕志一个车了。

陶君兰低声问李邺:“那个王焕志,只怕不是善茬。他看你的时候,明显是不服气的。你要多留心他。”

李邺笑了笑:“嗯,我心里清楚呢。”

既然李邺知道,陶君兰也就没再多说,只是又说起武王的变化:“出去了一趟之后,倒是大不相同起来。我看比起庄王都还要更有气势一般了。而且,还圆滑了不少。”

“不然怎么说军队里才是最磨练人的地方?”李邺轻声言道,似乎有些乏了一般揉捏了一下眉心,又微微合上双目养神。不过嘴里还是继续说着话:“你一会儿差不多了就先走罢。横竖庆功宴上你留下也是干坐着,怪没意思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李邺担心陶君兰。

陶君兰也不欲多呆,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同意了。

一时回了宫中,宫宴已经是准备好了。陶君兰和李邺今日代表的是皇帝和皇后,自然也就居于正位。武王次之,王焕志更次之。而另一边,则是庄王和七皇子。

七皇子如今伤势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虽说腿脚还有些不大灵便,不过却也能行动了。所以今日他也来了。

武王妃因之前并未跟着一起出城迎接军队,所以此时见了武王,便是给众人上演了一出深情款款的戏码来。

李邺身子微微向陶君兰靠了几分,面上神色不变只是嘴唇轻轻开合:“其实武王在那边寻了几个绝色女子,他受伤的时候,便是由那几名女子照顾。”

陶君兰听了这话,讶然一挑眉倒也不是太例外;

。武王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了,身边没个女人似乎也都有点儿说不过去。只是知道了这个,再去看武王和武王妃的“深情款款”,她就觉得有点儿莫名想笑了。

七皇子倒是不客气的怪笑了一声,故作打趣状:“哥哥嫂子要谈情说爱,也该回家去才是。这般在弟弟跟前炫耀,这是故意让弟弟羡慕的?”

被七皇子这般一打岔,原本的“深情款款”登时就变成了尴尬无比。武王悻悻的瞪了一眼七皇子,有些微恼:“七弟也该娶亲了,回头哥哥帮你物色物色,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子,只管告诉哥哥才是。可千万别不好意思。”

七皇子倒是不怕,反而笑嘻嘻的一口应了,还朝着武王道谢:“弟弟也是觉得如此,那就多谢哥哥了。”

登时武王就噎着一口气半晌都缓过来。

李邺似乎是故意和七皇子配合,笑道;“七弟,我听闻武王在外头收罗了不少美人,不若你要一个过去?”

七皇子眼前一亮,巴巴的看住武王:“哥哥可别藏私啊!”

武王脸上的肌肉跳了跳。

武王妃的面色登时就变了。

总之好好的一顿宫宴,最后气氛着实不怎么高,还没等到陶君兰找个借口走了,武王便是直接起身来;“我身子疲乏,想先行一步,不知太子可否允许。”

武王都告辞了,王焕志自然也是跟着请求告退。

李邺笑呵呵的都应了,又看向庄王和七皇子:“我也有些乏了想先行一步,你们二人呢?”

七皇子抢先道:“我和二哥一起,二哥可得送我一程。”

庄王还能说什么?自然是什么也不能说,拉着庄王妃悻悻的离去了。

七皇子笑得狡黠,然后冲着庄王的背脊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

陶君兰看得分明,强忍着笑提醒他:“你如此也不怕娶不到媳妇!”

七皇子一僵,随后摇头:“娶媳妇有什么好的?我才不想娶媳妇呢。”那副样子,倒像是认真的。

陶君兰笑而不言,也不去提醒他这事儿可不由他做主。事实上,懿贵妃已经在物色人选了。只是……看了看七皇子身边的那个宫女,她心头微微叹息一声,又挪开了目光。

七皇子其实还是很享福的。运气不错。得了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宫女。只是对这宫女来说,有这样一份心思,却不知道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不过,这些事情她也插不上手,更不可能去插手,所以也不过是在心头默默感慨一番罢了。

回端本宫的路上,李邺闭目小憩了一阵子,等到下轿的时候,忽然又睁开眼睛对着陶君兰言道:“好戏就要开场了。皇后接下来,想来就该对付庄王了。”

陶君兰想了想皇后当时知道这事儿的神情,便是由衷的点点头;

。之前她还想着皇后为什么迟迟不对庄王下手,如今才算是明白了,皇后是在这里等着呢。

庄王此时大约心里是很不痛快的上头李邺压着,下面被武王追着,他夹在中间可想而知是个什么心情。

最重要的是,李邺贵为太子,而武王也立下功勋,只有他一人似乎并无什么可圈可点的事情。而以前,武王甚至还是他的跟班,处处以他马首是瞻。可如今呢?武王今儿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

最让人烦躁的是,武王还和皇后联手了。

陶君兰想起了王家人手里捏着的那十万兵马。又想了王夫人说的那番话。如今武王都回京了,这件事情就该有着落了。

到时候谁说真话谁说假话,也就一目了然了。

不过,那十万兵马,她却是可以保证必然是会落在李邺手里的。

不出陶君兰和李邺所料,第二日武王妃就递了帖子进宫给皇后请安。

这种事情陶君兰自然也不可能拦着,所以武王妃便是直接见到了皇后。皇后这段时间安分了许多,一直不曾有过什么动作,几乎过上了深居简出的日子。

武王妃去见皇后目的是什么,陶君兰心里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若不是怀着孕,其实她倒是想去凑一凑热闹。不过凑不成热闹不要紧,她还是叫了春卉过来:“你去送点东西给皇后娘娘罢。新下来的柚子不错,你抬一筐过给皇后娘娘,顺带也让武王妃带回去尝尝。”

一时春卉往皇后宫里去了,陶君兰则是领着两个孩子去给太后请安了。

到了寿康宫一进屋,陶君兰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如今虽说还不算特别冷,可是寿康宫里已经是开始生了火盆了。当然,这是因为太后的缘故。

陶君兰看着太后越发的瘦了一些般,心里就叹了一口气。太后本来微微闭着双眼,听见动静便是睁开眼睛来,只是如今太后的眼睛似乎也不如以前明亮了,开始有一点点的浑浊起来。

屋子里还有一股子的药味,太后看了看拴儿和明珠之后,也就让人将他们兄妹两个带走了。随后又责备陶君兰了:“怎么又来了?”

“闲来无事,便是过来走走。也让拴儿他们过来找慎儿玩。”陶君兰笑了笑,故意不提给太后请安,只用别的理由。

太后笑了笑:“你又何必找理由?你是为了什么,我心里清楚呢。不过你也来得正好,其实我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

陶君兰一怔,倒是有些意外事实上太后已经很久没跟她这样说过话了。大多数时候她来了,其实太后精神并不好,略微说两句,问问孩子之后,太后也就打发人她走了。

太后说得更多的,是让她不要再来。今儿突然太后来了这么一句,自然陶君兰也就忍不住奇怪。

不过,她还是很快笑道:“太后只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自然都是会尽最大努力的。”;

第一卷 第676章 惊怒

见陶君兰答应了,太后的面上便是出现了一丝笑意来。“这事儿你自然是能做到我的。”顿了顿,似乎是酝酿了一下,太后这才又继续说下去:“我想我若是去了,就由你养着慎儿。将慎儿记在你名下”

陶君兰一怔,下意识的便是皱眉反对:“这不妥当罢?且不说慎儿生母还在,只说他如今不是已经记在了王妃的名下”

“你我都清楚,那不过是吓唬姜氏的一个手段。”对于陶君兰的拒绝,太后倒是丝毫也不觉得恼怒,反而耐心的解释了一番。最后又道:“而且你也清楚,刘氏毕竟是死了,纵然记在了她的名下,可对姜氏来说其实差别不大。她毕竟是慎儿生母,一旦亲近起来,血浓于水的血脉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陶君兰当然知道太后说的是事实。只是这件事情她却还是无法接受。想了想,她叹了一口气:“可是我已经有了拴儿,而且肚子里还有一个。这不合适。姜氏绝不会同意的。”

她不知道太后到底是如何忽然想到了这件事情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她都不愿意。虽说养着慎儿也不用她操心太多,宫人自然会照顾好慎儿。可是她总觉得,若真是记养在了她的名下,如果她不能够给予和对自己孩子一样多的关爱,那对慎儿来说,也不过是一种伤害。

可慎儿并不是她的孩子。她的胸怀……远远没有那样博大。

“我知道你肯定不乐意。”太后叹了一口气,却仍是没有不高兴,只是继续解释:”你也先别忙着拒绝,听说跟你说一下利弊罢。这事儿我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提出来的。并不是贸贸然做了决定。”

太后都这样说,于是到了陶君兰嘴边的拒绝话语只能又咽下去。

“慎儿是太子的二子。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且不说你肚子里这一个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说你就算真生了男孩,也不过是多了一个嫡子。多了一份保障。而慎儿还是依旧重要。他也是个聪明孩子,这点我是再清楚不过。这聪明人若是一旦长歪了,做起事情来才让人觉得可怕。你说是不是?”太后说这话的时候,自然是一脸肃穆的。不过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太后微微笑了笑,缓和了一番。

陶君兰不得不点头承认太后说得其实很对。很多时候,越是聪明人,他就想得越多,也越容易生出事端来。尤其是他们这样的人家。毕竟天下之主这个诱惑,大约算是天底下最大的诱惑了。能抵挡得住的人,显然是不多的。

太后见陶君兰赞同这话,便是才又继续说下去:“太子就这么几个孩子,我也真心盼着每一个孩子都好。他们之间也别有什么争斗才好。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让你养着慎儿的缘故。如果养在你名下,慎儿和拴儿也好,和之后的孩子也好,那都是兄弟兄妹了,虽不说相亲相爱,可到底也多了一份感情维系。我也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慎儿长歪了。”

陶君兰皱了皱眉:“其他人养,我也不会允许慎儿长歪了的;

。而且,并不是非要养在我的名下,我才能看顾慎儿。”

“那你觉得,端本宫里还有谁能养着慎儿?”太后反问陶君兰,同时端起茶盏来悠然的喝了一口,似乎半点不担心陶君兰说出别人来。

陶君兰沉吟片刻,最后只是忍不住的苦笑起来。端本宫里,除开她之外,着实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姜玉莲显然不合适。那么就还剩下桃枝和静灵,以及一个古玉芝。只是古玉芝……这个基本不必再提了。桃枝更不可能。至于静灵……

静灵的身份太低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静灵养着果姐儿,已经是受尽非议了。而且,静灵其实并不得宠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且她出身不高,养一个女儿也就罢了,养儿子却着实也没有那个资格。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竟是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太后的问题了。只是纵然别人不合适,那难道一定就要让她去养着慎儿?

一想到这个,陶君兰心里甚至多了几分烦躁来。

太后也不急着开口,一时之间气氛便是沉凝了下来。如此一来,屋里自然也就显得安静得可怕了。

“除非你愿意给太子寻两个出身高的女人,否则慎儿给谁也不合适。”沉默了许久之后,几乎是等到了陶君兰有些不自在了,太后这才又徐徐开口。

“其实就是你自己心里也明白,最合适的只有你。”太后拍了拍陶君兰的手臂,似乎安慰一般道:“我也知道此事儿你一时半会并不能接受,毕竟我也是做母亲的,我也知道其中的滋味。所以,这事儿我也不急着逼你,你回去好好想想。”

陶君兰点了点头,心里只觉得十分疲累。说句实话,她一想到慎儿以后要叫她母亲,她就只觉得有点儿无法接受和不自在。

不过,起身走了两步,陶君兰又回过头去看太后:“那若是我答应了这事儿的话,太后您打算如何安置姜氏?”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一个最紧要的问题。若是姜玉莲活着,她将慎儿养在自己名下,到底有夺人子嗣之嫌疑。可若是……那姜玉莲就不能再活着,或者再留在皇宫里。

总之,总要给姜玉莲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让她失去养孩子的资格。

“我虽老了有些心慈手软,可为了这江山,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宁,我手上沾一点血腥又算什么?”太后笑了笑,一脸的坦然和淡然,仿佛说的不过是一句再普通平凡不过的话。

陶君兰被太后这话镇了一镇。

太后又看着陶君兰,缓缓的言道:“其实,你作为太子妃已经做得十分好了。只是你还缺一点东西。那就是心狠。上位者,哪一个是真的心慈手软的?就是我,当年手上沾染的血腥也是不少的。也就先帝去了之后,我才没再沾染那些。”

“要护住在意之人,没有一点狠辣的手段,如何护得住?“

太后这句话,一直到陶君兰出了寿康宫回了端本宫,依旧是不停的在她耳边响彻。

陶君兰将自己关在屋里想了许久;

。这事儿别人是没法给她建议的,更没法劝她。她只能自己做出决定。

太后自然也没逼着她非要她答应此事,只是陶君兰却是忍不住想:若是她不答应,慎儿会如何?虽说她不养着慎儿,慎儿也不一定会长歪了。可若是有那么一日慎儿真的长歪了呢?到时候又该如何?

太后的法子算是未雨绸缪,在那之前就做好准备,尽量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虽说让她养着也不一定就能保证慎儿不长歪,可是至少比起别的方式,几率是小很多的。

就算真的慎儿长歪了,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她必然也是可以立刻觉察,从而做出相应的防范和打压。而她成了拴儿名正言顺的母亲后,不管是她控制慎儿以后的势力,还是她将来在慎儿身边安插人,或是指一个没什么势力的王妃,那都是再简单容易不过的事情。

太后的确是想得十分长远。

可是陶君兰却还是不能轻易的说服自己,所以她叹了一口气。

心里装着事情,陶君兰便是显得整个人有点儿心不在焉。她这般自然也是引起了李邺的注意:“这是怎么了?心事重重的样子。”

陶君兰勉强一笑:“就是有些事儿。”

李邺走到她跟前坐了,伸手握住她的手:“什么事儿,同我说说?”

陶君兰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没忍住在李邺温柔宠溺的目光里说了:“太后想让我养着慎儿。”

李邺一怔,随后便是问:“你的意思呢?”

陶君兰摇摇头:“我心里有点儿不乐意。慎儿毕竟是有亲娘的,这算是怎么回事儿?再说了,我这里有拴儿和明珠,马上还要添一个,着实也是……”

“既然不愿意,这事儿就算了罢。”李邺垂眸,温和的言道。

陶君兰便是想要与他分析利弊,不过还没出口,便是陡然反应过来:或许李邺是早就知道这个事情了。

当下她神色一变:“这事儿,是你向太后提出来的罢?”

李邺一惊,又迟疑了一下,却是到底没否认。

陶君兰见他默认,心里登时就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了。她以为这是太后突然想起来的,可是没想到更多的还是一种失望。她和李邺是夫妻,日日想见,夜夜同眠。李邺自然有大把的机会和他商量此事儿,可是李邺非但没有开过口,更是去寻了太后……

这股失望让陶君兰心里很难受,半晌她才艰难开口:“你先出去,让我静一静。”

李邺一听这话顿时急了,忙解释道:“你听我说”

“出去!”陶君兰再忍不住霍然起身,将手猛地从他手里抽了出来,怒声道:“我说我要一个人静一静!你难道非要和我吵架吗?”

李邺从未见过陶君兰这般的样子,顿时几乎是惊住了,茫茫然有点儿不知所措。;

第一卷 第677章 等不及

李邺回过神来后想要张口辩解,不过在看见陶君兰微红的眼眶之后,他还是只能闭上嘴,默默的叹了一口气退了出去,心道还是缓一缓再解释吧,不然这会子再待下去陶君兰也只会更加难受和生气。亲亲

在李邺退出去之后,陶君兰这才趴在桌上狠狠的哭了一场。

说生气自然是有的。可要说是因为李邺要将慎儿塞给她生气,却也不全是,更主要还是因为李邺这样的作法。

除了生气还有就是委屈,甚至她难免的去猜测:李邺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又是怎么想的。是为了慎儿吗?还是为了别的……

她不相信李邺会不明白她的想法和心思。从始至终,她就从未曾想过要将慎儿据为己有,否则的话一开始她就完全可以做了,而不是要等到今日旁人来提起。

可没想到李邺却是主动和太后提起了这个事情。没想到李邺居然会生出了这样的想法。李邺必然是知道她的心情的,可李邺却还是这样做了。

那么,李邺到底至她于何地?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却是不愿意再深想了。在她心里,李邺绝不会是她猜测的这样。

哭过之后,她心情自然也是平复了许多。然后也有点儿不大好意思:其实今日这个火,发得莫名其妙的。纵然李邺有错,可是她的态度却也不见得好。

叫了宫人打水进来之后,陶君兰洗了一把脸,然后才哑着嗓子问:“太子呢?”方才那般凶了李邺一回,她这心里也是有点儿不大自在的。又怕李邺真因为这个也不痛快,所以便是问了一问。

她本以为李邺这个时候是该在书房的。可没想到宫人却是答道:“太子出去了,不过并曾说去哪里。”

陶君兰微微怔了一怔神,心里说不上来是意外还是失落更多一点。总觉得李邺没有像她猜测的那样,心里多少有些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