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用早膳的时候,杨氏起身给老太太盛粥时,就见旁边的顾蓉不知为何,手里的碗却是一下没拿住,一碗粥正好泼在了前襟。

“你这孩子怎得这般不小心,”杨氏一转头,便心疼地说道,还拿出自己的帕子亲自给她擦。

顾蓉显然是被吓着了,她抬头看了大太太一眼,方才她只觉得自己的手肘被突然顶了一下,于是碗就被打翻了。

她此时看着大太太的表情满带着委屈,可杨氏只笑了一下,便对身后的人说:“还不赶紧扶着二姑娘回院子换身衣裳,可别被烫坏了。”

待二姑娘被扶着离开后,就见老太太有些不满道:“都多大的姑娘了,还这般毛躁。”

“都是媳妇教导无方,”大太太立即起身回道。

“你到底是嫡母,该教导的时候就要好生教导,”老太太教训。

等众人用完早膳后,便各自回了院子。女眷出行可不是简单坐了马车就走,即便只是出门看个龙舟,都有不少讲究呢。

碧鸢准备了一套衣裳带着,就是为了防止姑娘的衣衫污了,还可以更换。至于香炉这等东西,阿璇嫌麻烦便没让她们带着。

等到了门口的时候,正好遇到大太太带着自己的两个姑娘过来。众人远远就看见对面犹如一团流云飘来,只见阿璇穿着浅碧色宽袖衫,里面是白色粉荷花纹裙子,颜色倒是格外清爽怡人。

只是随着她行走之间,不管是衣衫还是裙摆在阳光之中都流露出流光溢彩的美,隐隐能见到波光流连,而那衣衫的质地更是轻薄如纱,如天上的流云般,透着舒意流转。

阿璇走近时候,便看见这几人各不相同的表情,顾蕙那嫉妒都在脸上掩饰不住了,而顾菀则是微微长着嘴,显然是从未见过衣裙可以这般轻薄如流云,再配上阿璇这样的美貌,只觉得这真是只应天上有。

顾菀这会再看阿璇的胎记,都替她五姐姐惋惜,这样的美貌有了瑕疵,还真是让人扼腕啊。

“五姐姐这裙子可真好看,这料子我倒是头一回见,”顾菀笑道。

阿璇很是满意众人的反应,这烟云纱乃是她舅舅特地从扬州让人送来的,是扬州最好的绸缎庄新出的料子。

不过之前的顾令璇因胎记之事,生生将自己的爱美之心掩藏住,把自己活得像是长伴青灯古佛的尼姑。结果阿璇这会要去看龙舟,便将这衣衫找了出来。

果然,效果还不错,最起码能镇得住人。

待众人准备上马车时,就见有丫鬟匆匆从里面出来,见了大太太便道:“太太,二姑娘说身子不舒服,不想去看龙舟了。”

“这丫头,都这会了,居然说不来就不来,”大太太似乎因顾蓉的不懂事而有些尴尬。

老太太瞧了那丫鬟一眼,只淡淡吩咐:“好了,都上马车吧。”

阿璇上了马车之后,就见卫氏正在哄双胞胎,今天双胞胎穿了一模一样地衣裳,除了脖子上佩戴的长命锁有些不同,旁人乍看一眼还分不清呢。

卫氏搂着顾应启,轻声道:“不许再和你哥哥闹了,要不然娘现在就送你回去。”

“不要,”顾应启一听送自己回去,登时就老实了,搂着卫氏的腰身就撒娇。

旁边的顾应承则是安静地坐在阿璇身边,阿璇问他:“承哥儿喜欢看龙舟吗?”

“还行吧,”顾应承马马虎虎地回道。

“我喜欢看,”旁边的顾应启立马回应阿璇了。

阿璇登时便笑着说:“是,是,是,我们启哥儿最喜欢凑热闹了。”

“我真是太高兴了,”谁知顾应启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阿璇逗他:“你高兴什么?”

“姐姐陪我们一起来看龙舟,以前姐姐从来都不来的,”顾应启认真地说。

阿璇心中一感动,谁知下一刻顾应启就又说:“姐姐,给我买吹糖人吧。”

这孩子还真是不吃亏,阿璇登时有些无奈。

马车上一路行驶,大概是端午节的原因,这一路上热闹非凡,外头小贩叫卖的声音,简直把两个小孩子都要勾出去了。要不是卫氏拦着,顾应启恨不能从车窗跳下去。

等到了观龙舟的东湖时,周围早已是热闹非凡。阿璇下车的时候,就听见格小贩的吆喝声,糖葫芦、吹糖人、耍把戏的,此起彼伏地叫卖声,别提多热闹了。

此时顾家的马车队到了,周围等着看龙舟的百姓都不由往这边看热闹。待马车停下之后,女眷便是陆续下车,而阿璇则是等着卫氏和双胞胎下车之后才下去。

等她下车时候,带着的白色帷帽已将自己的面容遮住。

当她将手轻轻伸出扶在丫鬟手臂上时,那纤纤玉手,如白玉般,此时微风拂过,将她的宽袖吹起,而当清风掠过她的帷帽软纱时,只见那软纱微动,就见缀在下面的银质镂空铃铛在空中晃了晃。

就在此时,一行锦袍少年从旁边路过,只见一个手中拿柳条的人,指着那边的马车便问:“那边是顾家的马车吧?”

经这人一提醒,众人纷纷朝那边看去,正看见穿着浅碧衣衫的少女正在下马车,当清风吹佛而过时,白色帷帽下的轻纱随风轻动,却丝毫让人瞧不见她的容颜。

可越是这样见不着,却越让人好奇这帷帽之下是何等容貌。

“立堂,你应该都见过顾家姑娘吧,”那拿着柳条的少年一脸调笑地问。

此时顾家的女眷正好朝这边,姹紫嫣红别是多彩,姑娘们都带着帷帽,而身边的丫鬟却都是各个貌美。

崔谨立即谨慎道:“望舒,休得胡说。”

顾家是往河提上的观台而去,这一行少年郎忙往后退了两步。虽众人都是身份贵重官家子弟,到底是少年心性,在顾家女眷经过时,还是忍不住抬起了头打量了一番。

崔谨本不想看的,可是他一转头,那一抹浅碧衣衫就陷入眼帘之中,又是一阵和风拂过,只留下一片清脆的铃音。

“也不知那位浅碧衣衫的姑娘是顾家的哪位姑娘。”

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竟是将崔谨的心声问了出来。

☆、第二十一章

阳光正浓,清风拂过河堤两旁的垂柳,细软地柳条随着风的方向,随意第摆动着自己的身体。一碧如洗的天空之中,云团漂浮,不时有飞鸟从天际翱翔而过。

此时河堤两岸早已是彩旗招展,绑着各色彩带的龙舟已等在河岸,都是蓄势待发地架势。而龙舟之上的人身穿着统一的汗衫,露出两只精装的手臂,不停地朝着岸边的人群挥手。

河的左岸都扎着帐篷,连绵几里而下,远远看着极是风光热闹。至于河右岸边则是什么都没有,这是留给城中百姓的。此时已有不少人挤在这里,不过在河边还是放着木质栏杆围着,就是为了防止百姓被挤掉进河中。

这是阿璇头一次感受到古代百姓的热情,此时河对岸不断发出欢呼声。而走在她前面的顾蕙则是忍不住羞恼道:“真是的,怎么能让这些人在对岸,还让不让我们好生看比赛了?”

顾菀则是微微转头,在瞧见对面乌鸦鸦地人群之后,也是忍不住抱怨:“这样多的人看着我们呢。”

倒是顾应承、顾应启两个小家伙一点不在意,指着河里的龙舟便开始议论纷纷。

顾应承喜欢地是扎着红色花簇地龙舟,上面的龙舟队员们也是穿着红色汗衫,各个看起来精壮极了,他说道:“红色的肯定会赢的。”

“我觉得蓝色才厉害呢,”蓝色龙舟上立着一杆幡旗,此时河上的风似乎大了些,刮地彩旗呼呼作响。

“我们要不要和崔夫人打个招呼,”大太太看了看前面的帐篷,问老太太道。

“大嫂,这里这么多人,咱们还是早些进帐篷吧,免得这对岸地人一直盯着几个姑娘看,”卫氏立即出声道。

此时这边也来来往往不少人,确实不少人朝这边张望着。

等进了自家的帐篷,老太太才有些不满地说道:“如今这世道可真是越发不行了,商贾居然也能和我们平起平坐了。”

士农工商,顾家自然是士族,偏偏她们刚刚就遇到商贾家眷,是以老太太才会这般说。

杨氏没开口,倒是卫氏淡淡一笑,开口劝道:“知府大人这会开恩,说是只要商贾捐了银子,便可在这河岸也有一处帐篷,这几日倒是修了不少桥和路了。”

阿璇登时明白了,原来这个崔知府是借着这帮商贾给自己冲政绩。虽说这个法子不错,不过在顾家这种传统士族看来,未免还是有些落得下乘了。

不过阿璇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这种想法自然是不行理解。相反她还觉得这个崔知府确实不错,毕竟不管这银子是怎么来的,人家是真正地做了好事为百姓谋得福利了。

此时崔家的帐篷之中,崔夫人又送走一批女眷。一直站在旁边的崔沅,便忍不住抱怨:“就是看个龙舟,都不让人安生。”

“好了,你少抱怨两句,若是待会让你爹听到,又该教训你了,”蒋氏教训她。

崔沅赶紧上前,便是揽着她的手臂,说道:“娘,这顾家可真无理,要不是您,他们家岂能有这样好的位置,竟是一声谢都来说。”

“这也是你一个姑娘家该说的?上回的教训你还没记着呢?”蒋氏是京城的名门贵女,规矩自然严谨,立即出口训斥道。

崔沅立即觉得委屈极了,辩解道:“谁知道她那般娇弱,竟是旁人一眼就能病了。我看连公主都没她这般难伺候吧。”

这么说着,她心里对阿璇自然就更加不喜了。上回因阿璇的事情被她爹爹知道了,她可是被罚地抄了百遍的女则呢。

蒋氏其实心中也觉得阿璇未免太娇弱些,对丈夫这样草草的举动更加不喜。可上回也确实是自家理亏,便不愿再提。

崔沅又说道:“周家姑娘今个要办诗会,娘,你就让我去吧。”

她这话题转得有些快,蒋氏一时也没说话。

此时顾家帐篷之中,何芸给三位长辈行礼之后,就见老太太很是客气地笑道:“你祖母还在庄子上住着吗?”

“回老太太,祖母如今在庄子住的不知多开心,我上回去看望,谁知她老人家竟跟着庄子上的人学起了种菜,”何芸是个性子活泼开朗,如今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任谁看了都觉得是个可爱又甜美的小姑娘。

老太太立即也笑了,说道:“还是你祖母会享受,这庄子上可不就有趣。如今还种上菜了。”

“可不就是,我娘都带着我去请她老人家三回了,可祖母说了,她可舍不得离了她那些菜,”何芸此时笑颜如花,她脸上带着梨涡,一笑两边就显出两个可爱的梨涡。

阿璇坐在一旁看着,论相貌何芸是真不如她,可是她性格开朗大方,便是同长辈说话也很得体。况且她说话很有些滴水不漏,说她娘带着她请了三回祖母,那就是向顾家人表明,她们家可没什么婆媳不和,她祖母之所以住庄子也只是自己愿意而已。

就这么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便这般可怕,也不知天生就心思深沉,还是后天所学。

“阿璇,待会赛龙舟结束后,周家姑娘办了诗会,你同我一块去吧,”何芸一坐下后,便脆生生地问道。

阿璇没想到她来竟是为了这事,她想了想还是摇头道:“我诗文上并不出色,去了也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

“不过都是姑娘们之间举办的小聚会而已,哪有这般严重,我比你还不爱读书呢,”何芸立即便说。

此时,她又笑着朝对面笑道:“蕙姐姐和菀妹妹也去吗?”

“方才周家姑娘已亲自派人同我说了,我正要和娘说这事呢,”顾蕙淡淡说道,不过她说话之时,眼睛不经意地朝阿璇的脸上看着。

阿璇自然注意到她的打量,不过如今她自个大大方方的,又怎会在意旁人的眼光。况且她就是脸上有胎记,可还是比顾蕙她们好看。于是阿璇挺了挺脊背,微微颔首朝那边看过去,看得顾蕙心里腾地冒起邪火。

就是要嫉妒死你们,阿璇脸上带着笑,心中却得意地想着。

此时卫氏见何芸拉着阿璇说话,那一副亲密地模样,心里不知有恨,可偏偏脸上还不能表现。她可不会简单地放过何家,可是何芸外祖家又是京中的伯府,如今只能等丈夫来信,再商量着如何报仇之事。

“伯母,你就让阿璇和我一块去,阿璇平日里都在家里待着的,这难得参加姑娘们的聚会,”何芸又笑着对卫氏说。

卫氏看了阿璇一眼,便笑言:“我们阿璇一向这般安静,只怕人多了,她反而待不住。”

何芸脸色一僵,没想到卫氏居然这么直白地拒绝自己。

此时外面传来阵阵鼓声,顾应承和顾应启一下子欢呼道:“要开始了,赛龙舟要开始了。”

“这要开始了,我也该回去了,”何芸便站了起来。

阿璇见她冲自己眨了下眼睛,又用手捏自己的手,便笑着说道:“我送你到门口。”

待到了门口,何芸便立即压低声音道:“你上回不是说那药膏用没了,正好我哥哥回来了,这次还特意给你带了。你待会可一定要来。”

阿璇有些惊讶,但何芸已掀了帐门出去了。

等龙舟赛开始后,小孩子便直接冲到外面去看,此时河岸上早已经人山人海,不少夫人都领着姑娘站在河堤上看龙舟。众人都被激烈的龙舟比赛吸引着,倒也忘记了那样的繁文缛节。

阿璇因要拉着顾应承和顾应启两个小家伙,也有些辛苦。谁知何芸偏偏挤个过来,她家的帐篷离顾家就隔了一个而已,她笑着指着红色龙舟说道:“阿璇,我哥哥说红色龙舟肯定会赢得,咱们赌一赌吧。”

阿璇没说话呢,就见何芸突然朝那边叫了一声,就见一个高大的少年转过头。此时这里也是人头攒动,但这少年身材高大挺拔,很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当然这也和周围多是女眷有关。

何祁朝这边看了一眼,却并未走过来,只含笑点了下头,便又转头看着河里的龙舟比赛。

何芸贴着她耳畔笑声说道:“你别管我哥哥,他就是性子羞涩而已。”

何芸这句话,说的就好像何祁和阿璇有什么私交一般。

幸亏她是贴着阿璇的耳边说的,要不然阿璇定然一巴掌扇在她脸上,再狠狠地问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现在还不是和她撕破脸的时候,阿璇咬着银牙隐忍下来,却又忍不住朝那边看了一眼。

大概是察觉到这边的视线,何祁又转头重新往这里看,两人视线相碰时,他这会却不再是若无其事的转过头。

何祁自然知道阿璇在偷看自己,这次他目光微动,眼中流转着说不清地情绪,似乎在双目交接之中,想让阿璇沉溺在其中。

他看着不远处娇滴滴的小姑娘,如那莲叶上含苞待放地的莲花,此时还只露出顶端淡淡的粉,但那样的美却让谁都忽视不得。

当然她也看见她额头那点小小的瑕疵,不过没关系,只要她跟了自己,这点小小的胎记,自己既然会帮她消除。从何芸那里,他已知道阿璇对这胎记又多在意。

他甚至能想象日后,阿璇在胎记消除之后,欢喜地抱着自己地模样。

阿璇看着这何祁,长得倒是英俊大方,偏偏这眼神太过露骨。他还真当自己是未见过市面的小姑娘,以为这么看两眼就能将姑娘看得芳心暗许不成。

做梦。

虽这么想,阿璇却还是很给面子地‘娇羞’垂下脸。

果然何祁见到这一幕时,分外得意。

等龙舟结束之后,阿璇便拉住她问道:“要不咱们别去诗会了吧。”

“也好,反正我也不喜欢,不如咱们便在东湖南边的普照庵见吧,听说那里景致也是不错呢,”何芸笑道。

此时阿璇笑着点头,可心里却嗤笑不已。

等龙舟比赛结束之后,顾蕙和顾菀姐妹便去参加周姑娘的诗会,而阿璇则拉着顾应承和顾应启两人。

“你一人带着他们两个可还行?”卫氏皱着眉头问。

阿璇立即笑道:“娘,你只管放心吧,他们两个可是和我保证过,一定乖乖地呢。”

“娘,我们肯定乖乖的,”顾应承作为哥哥,立即说道。

卫氏点了点头,却又轻声道:“那你小心些。”

于是阿璇便带着顾应承两人往河岸去,这里本就是信阳府最繁华的坊市,如今又有这样的小贩在吆喝,简直比过年时还热闹。

不过走到一半,阿璇便微微弯着身子对两人说道:“承哥儿,启哥儿,咱们今个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什么游戏啊?”

“变装游戏,你们会玩吗?”

两个小家伙果然乖乖摇头,阿璇笑得一脸温柔,“那姐姐教你们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