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下车前,和士开微笑着,柔声说:“小欢,如果有人问你,就说是我的小妾郦姬留你听琴观舞,我也会这么对兰陵王说的。”

顾欢听他这么顾念自己的体面,心里还是感激的,便点了点头,轻轻地道:“多谢。”

和士开抚了抚她的脸,低声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便会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并不需要大声疾呼,四处张扬,弄得尽人皆知,那样很危险。”

“我现在就明白。”顾欢略带苦涩地一笑。“跟你是我心甘情愿的,你不必安慰我,我没事。”

和士开看着她晶莹的脸,充满稚气却又有些成熟的神情,以及那双如黑宝石一般明亮的眼睛,忍不住俯过身去,轻轻吻了吻她的颊,在她耳边温柔地说:“有些事情,你现在不会懂,以后才会明白。”

顾欢有些疑惑,却没有发问,因为车子已经停下。

和士开先下车,然后将她抱下来,体贴地道:“你去歇着吧,我去跟兰陵王谈。男人跟男人之间,有些话可以说得比较透。你一个女孩子,就别听了。”

“嗯。”顾欢没有犹豫,立刻点头答应。

和士开的年纪比她和高肃加起来都大,又在宫廷中浸淫将近二十年,经历了高演和高湛联合夺位等风波,处理这些事情来自然比他们要有经验得多。顾欢前世是集团的战略策划部负责人,可对政治上的倾轧却不怎么在行,对古代的官场更是不甚了了,最好还是让和士开来劝高肃,只怕比她的话要管用得多。

她实在很疲惫,进府后便与和士开分手,让管家带他去白云轩,自己则径直回到绿漪阁。

秋燕和春喜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等得坐立不安,一见到她,便惊喜地迎上来,关切地问:“小姐,怎么样?那人没找你麻烦吧?”

“没有。和大人是堂堂宰相,怎么会找我一个小武官的麻烦?你们别在那儿胡思乱想,该干嘛干嘛去。我累了,你们都别吵我,让我好好睡一觉。”顾欢把两人赶出去,换上睡衣,倒头便睡。

直到暮色苍茫,她才醒过来。

这一觉睡得太舒服,她感觉好多了,还没睁眼便翻了个身,惬意地伸了个懒腰,随即被身体里隐隐的刺痛激得皱了皱眉,这才老实了一些,平躺在床上,慢慢睁开眼睛。

高肃斜斜地倚在床头,看着她的一举一动,本来尽是忧郁的眼睛渐渐有了些愉悦。

顾欢立刻感觉到身边有人,便侧头看去。

屋里没点灯,光线很暗,但高肃那苍白而美丽的脸仿佛自己就能发光。顾欢把他眼中的忧思看得很清楚,便摸索着握住他的手,轻声问:“伤得那么重,很疼吧?”

“还好。”高肃温柔地说。“在战场上受过的伤比这重多了,这个算不得什么。”

顾欢不敢乱动,怕碰到他的伤,便略带责备:“你怎么过来了?该在屋里躺着好好歇息。外面又在下雨,一层秋雨一层凉,你要受了寒怎么办?”

“我想来看看你。”高肃握紧她的手,淡淡地说。“就几步路,哪那么容易就受凉了?”

顾欢很自然地往里挪了挪,拉开被子一角:“快来躺下。”

她穿着雪白的丝绸中衣,乌黑的长发散落在枕上,神情慵懒。仅仅过了两天,原本纯稚少女的圆滑线条就变得清晰鲜明,出落得水灵灵的,十分诱人。

看着眼前的人,高肃怎么也拒绝不了她的话,便起身脱掉外衫,然后躺到她身边。

他浑身是伤,仍然疼得厉害,不想多动,顾欢更不敢碰他,两人就这么并肩躺着,听着外面嘀嘀哒哒的雨声,心里便感觉很安宁,很舒服。

良久,顾欢才平静地说:“长恭,你成亲吧,别再违抗皇上的意思了。”

高肃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闷闷地道:“我不愿意委屈你,想娶你做我的王妃。”

顾欢轻轻叹了口气:“你的心意我明白。可是,形势比人强,何必为了一个名份拿命去拼?将来的事将来再说,现下你先答应着。如果娶了她,能换得长久的太平日子,那也是值得的。”

高肃又沉默了,过了很久,他才问:“你仍然坚持不肯嫁给我?”

顾欢轻叹:“长恭,我父亲不会答应我给别人做妾,我义父也不会肯的。”

高肃苦笑:“有时候真想不顾一切,大不了一个死字。”

“话不是这么说。”顾欢很冷静。“长恭,我们现在太年轻了,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他们抗衡,就只能先忍耐。先这么熬着吧,我相信,我们总有出头的时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高肃听着她的话,忽然激动起来,猛地转了个身,随即疼得“咝”了一声,又倒在床上。

顾欢吓了一跳,连忙撑起身看向他:“你怎么样?干吗做这么猛的动作?伤口会迸裂的。”

“我忘了自己有伤,没事没事。”高肃笑道。“欢儿,我只想问你一句话,如果我与别人成了亲,你还会和我在一起吗?”

顾欢看着他,肯定地说:“会。除非你让我离开。”

“这是不可能的事。”高肃说得斩钉截铁。“我绝不会让你离开我。”

顾欢小心翼翼地抱住他,将脸埋进他的颈窝,很轻很轻地说:“你放心,我不会走的。”

“好。”高肃搂住她的腰,安心地笑了。

下午,和士开与他的谈话并不长,只闲闲地说:“做人首先要审时度势,可以拍案而起,但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力量,否则,就得忍辱负重。作为男人,更要为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心爱的人担负起重担,而不能因一时的鲁莽毁了一切。娶一个无关紧要的女人,换取长久的安宁,这是很划算的事。我真不明白,王爷为何如此固执己见?如果王爷喜欢一个人,要怎么安排都不过是小事。究竟是名份重要,还是两人长长久久地在一起重要呢?如果自己都不在了,那自己在乎的那些人与事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他说得句句在理,高肃无言以对。

和士开便起身告辞。

他呆的时间很短,对高肃的冲击却不小。他认真考虑了很久,知道自己必得答应成亲,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才会与顾欢有将来。想着,他忍不住挣扎着起身,来到顾欢住的地方,久久地凝视着她,这才能下定决心。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他都一定会咬着牙,坚定地走下去。

第二天,他带伤进宫,向高湛诚恳地承认错误,表示经过皇上谆谆教诲后,他痛定思痛,已经知错,今后一定痛改前非,待到禅位大典之后,便挑个黄道吉日,迎娶郑氏小姐。

高湛龙颜大悦,当即夸奖了他一番,又赏赐了不少金银细软,然后一冲动,便封他为司州刺史。

高肃赶紧推辞。

司州并不算大,可邺城就在司州辖区内,这个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危及皇城安全,责任重大,又在皇帝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得谨慎,高肃情愿呆在兰陵郡,那要自由得多。

高湛不由分说:“你不单是王爷,还是尚书令,本来就该替朕分忧。我国三大名将,段韶守北塞,斛律光守西疆,你替朕守好皇城,朕将这江山交与太子,也就高枕无忧了。”

高肃只得领旨谢恩。

很快便是中秋,禅位大典顺利进行,在富丽堂皇的宫中,伴着钟磬声声,各品级的官员站满了殿内殿外。和士开主持大典,颂读禅位诏书,然后请九岁的新皇帝高纬登基。

众人山呼万岁。

这一切顾欢都没见到,她只是高肃的下属,没有资格进宫去参加盛典,这却正中她的下怀。那边众显贵卑躬屈膝之时,她带着秋燕和春喜上街去闲逛,买了不少新奇的玩艺儿,开心得很。

有些事情既然决定了,她就不打算再去想了,索性放开心怀,珍惜手中此刻拥有的,既不去奢望将来,也不会怨叹曾经的失去。

很快,高肃便去司州走马上任,顾欢自然随行。

司州距邺城很近,快马只要一个多时辰即到。每隔两、三天,和士开的爱妾郦姬就会派车过来接顾欢,理由五花八门,或是新得了一块衣料,要她去帮着参谋参谋,看什么样的衣裳款式最好,或者是府中的歌舞班子又排了什么新曲,请她去欣赏欣赏。顾欢从不推辞,高肃自然也不会过问。

只要去了,顾欢总会在和府过夜,第二天一早和士开要上朝,她便先到兰陵王的别院去补眠,然后再回司州。

别院中的管家是看着高肃长大的,对他十分忠心。顾欢为了救高肃的性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除了和士开和顾欢这两个当事人外,他是惟一心中有数的人,见她每次过来都是筋疲力尽的模样,回到绿漪阁里就沉睡不醒,心里又是感动又是疼惜,却又没办法,只能变着法子做些好吃又滋补的汤菜,希望她能多吃几口。

顾欢的性子渐渐变得沉静,但过去的豁达大度、诙谐可爱依然存在,这使高肃着迷,也同样让和士开欢喜。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金黄的秋叶落尽,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了起来。

冬天来了。

第20章

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雪,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

司州刺史府也是银装素裹,树挂晶莹剔透,池塘的水面上结着一层薄冰,几点残荷默默地伸出冰面,更见凋零,假山石、屋顶、路面,到处都是积雪,寒风一吹,便渐渐结冰。

一早,府里的下人便出来扫雪铲冰。他们全都穿着很厚的棉衣,仍然冷得缩着脖子,却个个不敢偷懒,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后院的主人卧房里,高肃和顾欢都醒了。

屋里烧着地龙,很温暖,高肃翻身压住顾欢,笑着与她缠绵起来。他本就年轻,血气方刚,有无穷精力,初尝情事的美妙滋味后便欲罢不能,每日里都很热情。顾欢与他两情相悦,自然也是沉醉其中。

云雨之后,两人慵懒地歇息了一会儿,便翻身起床,沐浴更衣,各自提着刀走出门去。

除了发生意外,他们每天一早都会练习武艺,风雨无阻。

顾欢在北疆数年,冬天总是冰天雪地,而突厥却最爱在那种气候下发动偷袭,她多次在雪地里与敌鏖战、追击,也曾在风雪中长途奔袭,对这样的天气已是习以为常。

高肃也屡次在冬季与敌激战,冰雪寒风都算不得什么。

两人穿着紧身的短褛长裤和轻便的鹿皮靴,各自活动了一下,舞了一套刀法,接着便打了起来。

顾欢使的刀法是家传的,而高肃的刀法却另有明师指点,与高氏一族没什么关系,不过,两人的刀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短刀轻灵,适合近战偷袭,长刀大开大阖,威力无比,自是用于战阵之上。

自从顾欢到了兰陵郡,两人几乎每天都要打一架,顾欢往往输多赢少。高肃在其他事情上都很宠她,惟独在武艺上,绝不会让。战场上生死相搏,性命攸关,武功好不好十分重要,他时常指点顾欢的刀法,与她相斗时却从来都是全力以赴。顾欢很高兴他这样做,每次都想尽办法赢他,不知不觉间,她在武艺上便有了长足进步。

天空阴云密布,一点一点的小雪花慢慢地飞扬,两人浑然不觉,在院子里的雪地上趋前退后,盘旋飞舞,刀光霍霍,带起阵阵呼啸,锋刃相击,发出清脆的声音,在安静的府里传得很远。

两人打得酣畅淋漓,只斗了半个多时辰,高肃才瞧出一个破绽,长腿飞旋着踢出,顾欢连忙收刀退后,急切间脚下一乱,便被高肃按倒在地上,刀刃架上了脖颈。

顾欢放平身体,躺在雪上,郁闷地说:“什么时候我才能赢你啊?”

高肃将手中刀放在地上,把她抱住,拉了起来,一边替她拍打雪粉一边笑道:“我要连你都打不赢,也就该解甲归田了。”

“喂,你这话什么意思?”顾欢瞪了他一眼。“重男轻女?”

“绝对不是。”高肃忍不住亲了亲她的脸。“因为你比我小,力气没我大,学武比我晚,经验没我多,这跟男女没什么关系。”

顾欢认真思索了一会儿,便连连摇头:“不对,你也很年轻啊,那些比你大好多的武官都比不上你,周国那些将军基本上都比你老,可很多都打不过你,那又怎么解释?”

“因为他们蠢。”高肃张口就说。“可你很聪明。”

顾欢哈哈大笑:“好吧,就算你说得对。”

高肃捡起刀,拉着她的手回屋,换上官服,便去用早膳,然后就到衙门去处理公务。

一州的刺史权力很大,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几乎等同于一方军阀,但要将州府郡县全部治理好,却也并不容易。高肃不过才二十二岁,初涉政务,自然想努力做到最好。顾欢也不再如过去那般懒散,积极协助他处理政务、军务,还得想办法收拾那些拖拉成性的大小官员。虽然日日从早忙到晚,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做起事来有商有量,都感觉十分愉快。

两人在衙门里忙到午时,便有和府的人送来一张请柬,称第二天是和士开的生辰,邀请高肃与顾欢明日午时至和府赴宴。

高肃微微皱眉,转头问顾欢:“你去吗?”

顾欢轻声道:“去吧。”

高肃沉默片刻,轻叹一声:“我不想与他走得太近。这等佞臣,权势再盛,地位再高,总是为人所不齿,巴结他的都是些无耻之徒,我不想与他们同流合污。”

顾欢轻轻咬着唇,心里有些难堪,过了好半晌,她才低低地道:“既是同朝为官,人家又下帖子请了,总不好不去,这是起码的礼仪。我相信,凡是和士开请到的人,没有不去的,即使是恨他的人也一样。”

高肃便知她说的是事实,虽然心里有些别扭,还是决定准时赴宴。

时间太紧,顾欢立刻张罗着准备贺礼。

她以前没做过这种事,但与和士开相处了三个多月,对他的喜好还是知道一点。外面风传他第一爱权势,第二爱财富,第三爱美人,第四好舞文弄墨。其实他没有读过书,这本来没什么,本朝重武轻文,很多官员都没读过书,但和士开偏又喜欢吟诗作赋,写字绘画,附庸风雅,而那些真正有才的名士却也只得恭维他,将他几乎夸赞成一位古今罕有的大才子。

这就是权势的作用,顾欢很明白,这是任何时代都有的现象,没什么奇怪的。

她把高肃和自己身边带着的所有钱财都拿出来,到城里的商铺逛了半天,终于买到一尊用极品和阗美玉雕成的弥勒佛,应该是拿得出手的,算是高肃的贺礼。而她自己则没再买什么,手上也没钱了。

回去想了一会儿,她到书房去写了好几幅字,挑了一幅比较满意的送去裱好,这才自言自语地说:“就这样啦,应该没问题吧。”

高肃没有过问这些事,第二天上午处理完公事,便与她一起骑马赶到邺城,在午时之前到达和士开的府邸。

从街口直到府门,堵得水泄不通,高肃护着顾欢,随从们在前面开道,奋力挤了过去。

门口有许多和府的下人,有的验看请柬,有的记录客人送来的礼物。许多人送上的都是华丽的礼单,随从挑着扎着红绸的礼物,一拨一拨地进去。

相形之下,高肃和顾欢的礼似乎就太轻了。两人却也无所谓,将礼物呈上,便走进府门。

顾欢来过多次,府里的几个管事都知道她现在是最得和士开宠爱的人,对她自是加倍热情。顾欢赶紧叫他们去忙,不用管自己。

前厅和花园的暖阁都十分热闹,看上去倒有点像现代的酒会。来宾有的坐,有的站,有的四处走动,或喝茶,或吃点心,或聊天说笑,气氛轻松,各人都觉得很自在。很多人携了女眷前来,与和士开的姬妾在偏厅聚会,从正厅便能看到衣香鬓影,不时听到女人的笑声。

顾欢与高肃走进暖阁,便看到和士开坐在当中,脸上带着愉快的笑,与川流不息过去道贺的人寒暄。

高肃停住了脚,对顾欢说:“我不想上去,那些人…都是…和大人的干儿子…”

顾欢看着那些人。他们大多二、三十岁,有的似乎比和士开的年纪还大,居然会叫他“干爹”,那确实是趋炎附势的无耻小人。看着那些人谄媚的笑脸,她不屑地撇了撇嘴。

他们两人一进来,和士开便注意到了,却没有主动打招呼。看到顾欢的表情,他不由得露出了真正愉快的笑容。如果有别人这么做,他的心里会立刻盘算着要怎么对付,可换上年少可爱的顾欢,他便只觉得好玩。他何尝不知道身边围着的都是些什么人,可他需要这些人为自己做事,自然就会接受他们的献媚。

顾欢和高肃站那儿看了看,便想退出去,先在花园里走走,虽然外面很冷,但是清静。

刚走了两步,便听到有十来个人聚在一起,挤眉弄眼地说着什么。

“听说开府仪同三司平鉴将自己的爱妾刘氏送了过来。”有个文士模样的中年男子一脸诡秘地说。“好像和大人应允了,要升他为齐州刺史。”

“真的?”另一人有些惊讶。“那刘氏在下曾经见过,确实是羞花闭月,平鉴爱得不得了,这都舍得?”

“这有什么?能升官发财,要找多少漂亮女人都可以。”有人嗤笑。“送一个爱妾算什么?人家还送老婆送女儿呢。”

又有一人慢条斯理地道:“平鉴对人说:‘老公失阿刘,与死何异?为自身计,不得不然。’似乎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如此。”

听了他的话,不少人都冷笑:“算了吧,和相爷又不缺女人,他一个小小的仪同三司,还不是想巴结上相爷,这才忍痛割爱,却在那儿装模作样,令人作呕。”

顾欢不想再听,扭头便走出门去。

高肃紧跟在她身旁,陪着她走过百花凋零的园子,来到水边,坐到凉亭中。

“官场是这样的,很污浊。”高肃搂着她的肩,柔声说道。“你一个女孩子,自是听不得这些,我也很厌恶。但我约束不了别人,只能做到洁身自好。”

“我明白,水至清则无鱼。”顾欢倚靠着他,心里平静了许多。“这样就很好。”

两人坐了很久,闲闲地聊着家常,忽然,和府的一位管事急步走来,满脸堆笑地对他们抱拳躬身,热情地道:“王爷,顾将军,我家相爷有请。”

高肃“哦”了一声,便和顾欢慢慢走回了暖阁。

午时已过,接到和士开请帖的人都来了,这里便开始展示宾客送的贺礼,自然又是一番攀比。送的礼得了和士开赞赏的人喜得眉开眼笑,得意洋洋,如果和士开的脸色淡淡的,送礼之人便在心里打着主意,准备事后再补送一份厚礼。

高肃贵为王爷,送的贺礼自然排在前面。那尊玉雕玲珑剔透,极是名贵,却又不算过份,大家看了都礼貌地夸赞了几句,和士开也客气地对高肃欠了欠身,微笑着说:“多谢王爷。”

然后便是按着官职高低,分别展示别人的礼物。

珠光宝气,琳琅满目,便连几个素来清廉的文官也送了几幅珍贵的前朝名人字画。随着一件一件礼物被拆开,拿上来展示给和士开观赏,人们的赞叹声此伏彼起,始终没有停歇。

在座的宾客中,顾欢的品级最低,直到最后,她送的礼物才被呈上来。

那是一幅丈二长卷,人们又以为是珍品字画,纷纷引颈观望。

四个家人小心翼翼地地将卷轴展开,和士开只看了开头两句,便露出惊讶之色,随即笑着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人群里的顾欢,和颜悦色地道:“这不是前朝的字,而是当世一位年轻才子的佳作。”

众人轰地一声,纷纷议论起来,有猜卢思道的,有猜萧放的,还有猜江南几大名士的。

和士开对身旁坐着的一位男子说:“那肱,你是武将出身,这首长诗必得你这样的人来诵读方可有气魄,可否劳你大驾?”

此人正是另外一个大权臣高阿那肱,他是武将世将,其父军功卓著,他少工骑射,每每随父出征,以矫健的身手而闻名,在征讨契丹和柔然的战事中立下大功,又谄媚、取悦和士开,与他的关系相当亲厚,于是青云直上,现在为骠骑大将军,别封昌国县侯爵位。听得和士开这么说,他立刻点头,笑容可掬地说:“理当效劳。”

顾欢写的是李白的《将进酒》,想着就算这礼不值钱,毕竟是自己亲手所书,总是尽了一份心力,和士开看了,一定不会生气,没想到他会让人当众朗读,心下不免有些惭愧。

李白啊李白,实在对不住,借用了你的大作,却没办法事先征得你的同意啊,因为你还要等三十多年才出生啊。

那四个和府下人慢慢转了个方向,将长卷朝向宾客的方向。

高阿那肱站过来,看着上面龙飞凤舞的大字,朗声念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便有人在下面低低地赞叹:“真真好诗。”

和士开听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由得笑意更浓,丹凤眼微挑,闲闲地看向那个看似英俊少年的女孩。

顾欢紧紧握着高肃的手,有些忐忑不安。

高肃看着那幅字,双眼闪亮,暗中回握住她的手,示意她放心。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高阿那肱被这首豪迈的诗篇激得逸兴横飞。“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大家听到“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都觉得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正对今天的景,等得听到“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都被逗得笑出声来。

和士开也笑,目不转睛地盯着顾欢看。

顾欢很喜欢这首诗,便写了下来,没想到居然很对今天的主题,而且还有一句诗隐隐调侃,暗示他小气,不由得也笑了。

高阿那肱深吸一口气,高声念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他的话音刚落,人们便忍不住齐声叫好,随即掌声雷动。

长卷上首的题款是“贺和相生辰,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下面的署名是“寻欢学笔”,还有一方小小的印章“绿漪居士”。大家都想不起这个寻欢是谁,也不知谁的号是“绿漪居士”,纷纷左顾右盼,互相询问。

展示这件礼物时唱了名的,人人都知是顾欢所送,便都向她看过去。

顾欢的脸涨得通红,不由自主地退了一步,躲到高肃身后。

和士开微笑着赞道:“小顾将军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令人佩服。”

顾欢没办法,只得探出头来,谦逊地道:“和大人过奖,末将献丑了。”

大家便明白过来,全都感到惊诧,没想到一个小小武将竟然能写出这一笔好字,更没想到她如此年少,却能吟出那样大气磅礴的好诗。

和士开轻轻一挥手,那四个下人立刻将这幅字慢慢卷起来,放于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