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就听到苗秀菊说:“咱家一下子得了这么多肉,咱得感谢谁?”

苗秀菊这一问,大伙都愣了,感谢谁啊?

苗秀菊说:“咱得感谢党,感谢新中国,感谢*主席,感谢咱平溪生产大队!”

大家伙都有些懵,不过还是猛点头:“对!”

苗秀菊又说:“咱还得感谢福宝和顾胜天总是去割猪草,感谢人家大队长陈有福对咱的照顾,感谢左邻四舍这些年帮着咱。”

大家伙:“……”

娘你到底要说什么,就直接说吧!

苗秀菊清了清嗓子:“咱养了一头大肥猪,人人都知道,这大过年的,自己躲起来吃肉香喷喷的,不让别人吃,这合适吗?别人眼馋不?”

一群儿子媳妇对视一眼,最后还是顾卫东上前说:“娘,咱这肉是不是得送给人家一点?要不这事你就做主看着办吧。”

苗秀菊点头:“我琢磨着,咱这肉,先不分,先给你胡奶奶一斤,再给大队长一斤,还得给你李大爷一斤,还有你舅舅家,你三堂伯家,还有你们姥姥家……”

苗秀菊掰着手指头数,往常欠的各种人情,谁谁帮过咱啥,谁谁在咱分家的时候过来庵主,谁谁在你们生孩子的时候送过红鸡蛋,这样那样,都数了一遍。

刘招娣听得心都疼了:“这些人,咱都得给肉啊?”

苗秀菊一挑眉:“咋地有意见?”

刘招娣本来想着,谁爱给,那就分到自己手里再去送呗,干嘛拿着大家伙的东西送人情?不过这话她不敢说。

苗秀菊看透了刘招娣的心思,冷笑一声:“分家的时候,人家帮的不是你们,平时没少麻烦人家,过年过节你就不能送点东西?到时候大房送了,二房不送,人家就会说你们二房小气不懂事,知道不?你们要是单独去送,那过去送一斤,四兄弟就得四斤进去了!”

她这操心都操得累,结果还有人不领情?

沈红英牛三妮却明白过来了,这样最好了,一家子一起送人家猪肉,到时候这情分也还了,但是送一份情摊到自己身上也就二两肉,这主意再好不过了!

于是她们赶紧点头:“好好好,娘,就依你说的办!”

顾卫国也反应过来了,作为老大,他第一个表态:“还是娘想得周到,这样人情也还了,又不会一下子给太多,要不然让我们自己一份份去还,那就是四份!”

那才叫要人命呢!

其它几个儿子媳妇自然也都赶紧点头,刘招娣虽然心疼,但是也不好说,勉强点头了。

苗秀菊就算了算,各种亲戚邻居要送的一共是十三份,那就是十三斤,而自己娘家当然得多送两斤,统共出去十五斤。

于是一百七十四斤,抛去送人的十五斤肉,最后落下来一百五十九斤。

一家合下来是三十一斤八两,苗秀菊从大队里借来了秤和刀,开始分肉。

分肉的时候,大家都抻着脖子盯着看,要知道虽然都是肉,但是有带骨头的有不带骨头的,有猪头有下水,这就大不一样了。

苗秀菊在心里叹了口气,她当然明白几个儿媳妇的意思,分的时候也特别留心,最后总算是切割好了,称了称,分成五份,让大家挑。

苗秀菊淡淡地说:“红英,你是老大,你先挑吧。”

沈红英一喜,顿时觉得苗秀菊对自己真好,她对着五份,挑来挑去,挑了半天,发现苗秀菊手底下还真公平,没哪个看着特别好,有的里面肥肉多,但是下水也有,有的瘦肉多,但是相对下水猪肉头就少。

最后她一狠心随便选了一份,接着就是老二老三,都选了,刘招娣得最后一份。

各自拿到自己的三十一斤八两肉,大家一个个都高兴得要命,先把肉提回自己屋里,又想着该怎么存放,放到地窨子里怕万一被偷了,最后想想还是赶紧剁了或者炖了,剁了的成了肉馅子,冻起来能放好久,有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吃,放在大篮子里,把篮子吊在房梁上,不怕丢,也不怕老鼠啥的来祸害。

刘桂枝这边得了猪肉,自然也得筹划着给娘家一些。其实前些天顾卫东就说,现在挣了钱,说拿出一些来给娘家买些东西,看看再把当时的本钱给还了。刘桂枝想着也是,就从四百二十块钱里拿出了七十块,准备给娘家。

如今恰好分了猪肉,她和顾卫东商量了,就割了十斤猪肉,又拿着钱和粮票,去集市上换了过年的点心果子,想着回头赶去娘家。

路过一个摊位的时候,看到有一个摊位正在卖头花,铺着一张塑料油布,油布上摆了各种自己制的头花,还有小卡子,小头兜,小蝴蝶结,头绳,都是小姑娘的玩意儿。

刘桂枝心里一动,看看旁边的福宝,福宝现在扎小辫子都是用的红头绳,虽然这样子也好看,但是总觉得太寡淡了。

她就蹲下来,看看那头花,想着给福宝买一个。

刘桂枝:“福宝你看你喜欢哪个,自己挑一个。”

福宝也跟着蹲下来,看了一番,到底是小孩子心性,小姑娘家嘛,也是爱美的,就喜欢自己好看。

不过想想,最后开口,问人家摊主:“多钱啊……贵不?”

摊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媳妇,把头发簪在后头用尼龙网兜兜住,看着挺利索的,听到这话,噗嗤笑了:“瞧这小姑娘,长这么水灵,又懂事,你可真是好福气,你看别的孩子见到头花都嚷着要,不舍得挪步,家长不给买都得哭闹一会,你这闺女可倒好,上来就问多钱,这以后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你这是有大福气哪!”

人家摊主是买卖人,会夸人,嘴甜,当娘的谁不爱听别人夸自己孩子,刘桂枝这边听得自然心花怒放。

她抬起手,摸了摸福宝的脑袋,笑着说:“福宝,你就可着挑吧,一个头花算啥,这大过年的,给你买个好看的,不差钱。”

现在日子好过了,当然想宠着一些,想给福宝买点好的,想要啥就要啥。

孩子太懂事,挑个东西还得问贵不贵,当娘的看着心疼。

福宝听了,眼睛忽闪了几下,留把手指向了那里:“娘,我想要那个,可以吗?”

刘桂枝看过去,只见那个不是头花,而是窄幅的红纱布,大概得两尺长,那纱布柔软透亮,红艳艳的,虽然没什么装饰,但是看着挺显眼的。

摊主夸:“这个好,过来赶集的都爱给闺女买这个,你回去把这个截成两段,正好一个小辫扎一个花。”

刘桂枝听着高兴,之前也见别人家闺女头上红纱花,但是她们的都没这么大,没这么好看,当下直接拍板买了。

刘桂枝花钱,福宝抿唇笑着,激动地把那红纱布花往头上比,顾胜天从旁边蹲着,托着下巴,小声嘀咕:“真没劲,好看吗……”

他觉得,一点不好看。

还不如买一把小枪,玩起来突突突的,那才叫带劲!

刘桂枝白了儿子一眼:“你知道啥!”

臭小子,就知道枪枪枪的,诶!

第83章 第 83 章

第83章过大年吃猪肉

收拾好东西, 打扮好福宝, 刘桂枝提了猪肉和果子,带着福宝和几个儿子回娘家去了。

往常她都不好意思把几个孩子都带着, 几个孩子都是能吃的年纪,去了那得吃多少东西,就是娘家嫂子人好,不嫌弃,但她心里却过意不去。

到了娘家,刘桂枝娘先拉着刘桂枝的手哭了一场,她听说了抓投机倒把的事,暗地里骂了一通, 说女婿运道不好。

刘桂枝把提着的东西和猪肉拿出来, 几个嫂子都看呆了:“买这些干嘛, 你现在日子也不好过!还带了十斤猪肉,你自己才多少啊!”

刘桂枝笑了下:“娘, 嫂, 现在分家了,过年我们分的粮食不少, 猪肉也三十多斤,我们想着自己吃一些,换一些粮食和钱,挺富裕的, 就给你们拎过来十斤猪肉,有这十斤, 咱过年就不用买肉了。”

农村里,即使过年也不可能大鱼大肉地吃,十斤猪肉剁碎成馅用来包饺子那是足足够了。

几个嫂子自是感动不已,十斤猪肉,搁哪里这都是不少了,今年过年都不用买肉了。其实她们知道小姑子今年养猪,可能会带点猪肉来,但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带来这么多。

一时几个嫂子热情地招待刘桂枝,又拿出来酥糖和瓜子花生的,分给福宝和几个哥哥。

那花生是炒的,带着一点点咸味,又酥又香。

酥糖甜丝丝的,一咬就在嘴里裂开,一嘴的碎屑,那碎屑在舌尖化开,丝丝缕缕的甜。

福宝的兜兜里塞了一兜兜,都是各种好吃的。

这时候几个表哥表姐的又拉着福宝顾胜天出去玩儿,小孩子最喜欢过年,过年不但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男孩子在那里放炮,砰砰砰的点着,几个小孩子就捂着耳朵赶紧跑。

很快到了吃饭的点,这时候刘桂枝娘把刘桂枝带来的那十斤猪肉剁下来两斤剁成馅,和大白菜一起包饺子。

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每人一碗。

这饺子是用白面做的,煮熟后透明得都能看到里面的馅料,薄皮大馅,咬一口汁液流淌在口中,满嘴香,真是好吃。

刘桂枝娘看着顾胜天笑:“这饺子皮劲道吧?这是用白面和红薯面和在一起做的,煮出来透明劲道,好吃不?”

顾胜天哪知道啥跟啥,正吃得不住嘴,嘴里嚼着饺子,连连点头,含糊地说:“好吃,好吃,真好吃啊!”

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

福宝吃得小腮帮子鼓鼓的,也使劲地点头:“好吃!”

刘桂枝娘忍不住笑起来,慈爱地看着这两个小家伙,再看看几个大点的,欣慰地叹了口气。

刚才背地里,刘桂枝已经把那钱拿出来给她了,她不要,非塞给她,说是让她先放着,要不然心里觉得对不起哥哥嫂子。

其实这钱回不回来倒是不要紧,关键是闺女这日子过好了,不愁了。

吃过饭,她摸了摸口袋,拿出来十几张崭新的一毛钱,分给每个小孩子:“这是你们的压岁钱,拿着吧。”

福宝和顾胜天都喜出望外,特别是福宝,她手里还没摸到过钱,没想到她也能有压岁钱。

一毛的钱呢!这对于福宝顾胜天这么多的小孩子来说,是一笔大财产。

几个大人看小孩子高兴的那样子,又聊起孩子的事,自然提起上学考试,刘桂枝说出福宝和顾胜天的考试成绩,把几个嫂子羡慕得不轻。

“还是福宝聪明,你看咱家那小兔崽子,才考了四十多分,这读一年有啥用?还不如回家赚工分呢!”

刘桂枝哥哥却不赞同:“还是得上学,好歹不做睁眼瞎。”

大家想想也是,又问起福宝咋学的,让她传授经验。

福宝想了半天:“就是老师讲,我认真听啊!”

对于福宝来说,她也没有太勤快刻苦,学什么都是和顾胜天一起学的,她也不明白为什么顾胜天有些题竟然不会。

在她的感觉里,听了,记住,考试的时候写上,或者算术题直接算算,那不就行了?

大家一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刘桂枝娘说:“这孩子聪明,天生聪明,桂枝你得好好供养!”

从刘桂枝娘家回来,几个孩子都蹦蹦跳跳的,尽管天都要黑了,却一点不觉得累,大家兜兜里都塞了好吃的,肚子里吃得饱饱的,再想起家里还有二十多斤猪肉,那更是满心美滋滋。

今年这个年过得真舒坦。

刘桂枝心里也很高兴,还了娘家这钱后,婆婆给的那个老袁头不用还,因为本来就是福宝捡的,这么一算,家里还有三百五十块钱呢。

以后她和男人也不用太费心,就和别人一样上工挣工分,一年挣三百六十斤的粮食,年底再分一点点钱,能混个温饱。

四个孩子上学以后可能需要钱,以及偶尔改善下生活给他们吃点好吃的,就慢慢地从那三百五十块钱里添补。一年花个二十块就足足能让自家这日子过得很好,这么一算,三百五十块钱能花十几年呢。十几年后,孩子都大了,成家立业了。

当然了,刘桂枝又暗暗地想,如果这十几年里再有点进项,能给三个儿子娶媳妇,再给福宝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那就更好了。

刘桂枝盘算完了将来的事,又开始盘算剩下的那二十多斤肉。

如果按照以往她的性子,那必然是自己留下几斤吃,剩下的都拿去换粮食换粮票和钱,可是现在——

她抿唇笑了,手里头有钱,犯不着那么俭省,可以都留下来慢慢地吃。

想到几个孩子在娘家吃肉饺子时的那个馋劲,她就觉得,也应该让孩子们吃点好的,过个好日子了。

“福宝,今天这饺子好吃不?”刘桂枝低头看看软糯可爱的女儿,忍不住笑着问。

“好吃啊!”福宝一派天真地仰起脸:“真好吃,皮劲道,馅香,我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

刘桂枝忍不住扑哧笑出声。

她心里松快,听着福宝这话,就觉得福宝真是可爱,她这么小,以前都是过得苦日子,当然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了。

“等几天过年,娘再给做这么好吃的饺子,也给你用红薯面和白面做,里面放上肉和大白菜,好不好?”

顾跃进兄弟几个都在回味着这顿美味的饺子,听到这话,不敢相信了:“真的?”

福宝纳闷地问:“娘,咱家哪能那样吃啊,白面饺子不是人人吃得起的。”

她知道她娘俭省,晚上都不舍得缝衣裳,只洗衣服,因为洗衣服可以摸黑干,而缝衣裳要费灯油。

刘桂枝却挽起唇来笑了:“傻孩子,娘让你们吃,你们就吃,自己吃了好东西自己偷着乐,可不能往外说,知道吗?”

顾跃进兄弟几个更加纳闷了,面面相觑。

刘桂枝收敛了笑:“我今天说的话,你们都记住了吗?”

刘桂枝以前是个软脾气,没法说话,也没怎么教育过儿子,不过她到底是有些主意的,如今正经起来,倒是让几个儿子有些意外。

他们赶紧点头,郑重地说:“我们知道啦,吃了好吃的肯定不能告诉别人。”

刘桂枝这才放心。

等这一天回到家里,她和顾卫东商量着,家里这二十几斤肉,干脆十斤剁成肉馅,另外十斤就炖烂了放起来,肉馅可以慢慢地放在粥里,熟肉可以哪天就切一点点直接当凉切吃。

不过看看灶房里的锅,被占着呢,沈红英这几天做各种过年的东西,一天有半天用,剩下的牛三妮和刘招娣排队继续轮着用,反正就没闲着过。

刘桂枝一看这情况,就和顾卫东商量:“要不咱干脆过去新宅子那边炖肉吧?”

整个冬天里,顾卫东也没太积极上工,经常抽空过去新宅子那里做土坯子,土坯子脱模子后晾干晒干了,就一码一码地垒在那里,虽然没屋子,但是垒成的土坯子能遮遮风。

为了方便,顾卫东已经用土坯和茅草搭了一个土棚子,土棚子里垒了一个灶台,新灶台没用过,现在倒是可以用来炖肉。

顾卫东其实早就这么想的。

毕竟他知道,几个嫂子肯定不舍得把家里的肉都炖了,到时候他们剁肉馅炖肉块的时候,几个嫂子看到了,肯定会纳闷他们怎么这么大方,到时候就不好说了。

顾卫东又把这件事给苗秀菊说了说。

他把自己挣钱的事也说了,还给了苗秀菊六十块钱,苗秀菊当然不要,义正言辞地说你们挣了是你们的,谁有本事谁享福。

顾卫东无奈,只好收下,不过想着自己现在有些积蓄,以后多对爹娘照拂,逢年过节多送点好吃的,也好让两个老人享享福。

顾卫东一说灶台的事,苗秀菊也同意:“早就烦你们了,一个个的赶紧出去修灶台吧,我可以清净清净了。”

顾卫东听到这话笑了。

他当然知道他娘就是这个脾气,刀子嘴豆腐心,心里是同意,只是说话就爱这么说。

以前小,不懂事,也倔过,但是现在他的儿女眼看着要长大了,他自己经历了这么多事,慢慢地就懂了,知道娘的苦楚和不容易,也知道娘的开明和体谅。

苗秀菊看小儿子竟然笑,不经意地说:“笑啥。”

顾卫东想了想,说:“娘,虽然分家了,但爹就是爹,娘就是娘,一辈子的爹娘,我现在条件好一些了,你二老想吃啥,给我说,我偷偷地给你买了送到你房里来。”

这话说的……苗秀菊冷不丁没绷住,差点落下泪来。

穷日子过得艰难,没想过那么多温情,母子间也不会说这种软和话,突然听到,竟然心酸又欣慰。

不过苗秀菊还是扔了一句:“过你的日子去吧,你娘我不缺吃的!”

等到小儿子出去了,她才背过身,悄悄地擦了擦眼泪。

诶,那个小时候最倔强最淘气的儿子终于长大了。

懂事了。

第84章 第 84 章

第84章过年炖猪肉

这边顾卫东和苗秀菊顾大勇说过了, 就开始搬动一些家什过去新宅子茅草屋那里了, 那个茅草屋虽然简陋,但是结实耐用, 以后等新房子盖起来就可以当灶房用了。

既然要搬,那就需要家什,大锅是之前苗秀菊用公家的钱给大家伙都买了的,剩下的就是碗和家什,这是之前分家各家都得了一点的。

顾卫东和苗秀菊带着两个大儿子拾掇东西,先把盐巴猪肉家什都提过去,福宝和顾胜天在后头搬一些柴火去新宅。

谁知道这个时候,恰好秀妮也过去拿柴火。

顾家是什么东西都分了的, 唯独这屋子后面的柴火, 当时没分, 说大家伙通着用,用完了就各自砍各自的去。

如今福宝在柴垛上往外抽柴, 她想着要炖肉, 不能拿那些不经烧的麦秆干草什么的,得抽几根大粗干柴, 这样子放在灶膛里慢慢地焖烧,炖出来肉香烂。

她挑了一根又长又粗的,那个最结实,也最耐烧。

福宝这么一抽, 正好来拿柴火的秀妮不愿意了:“福宝,我们也得用柴, 你挑上面的拿就行了,干嘛光知道挑好的?”

福宝:“这不是有好几根粗柴吗,咱一人抽一根大的回去不就行了。”

秀妮撇嘴,还是不太高兴。

她是看福宝不顺眼。

家里人人都喜欢福宝,大房二房的几个哥哥也都喜欢福宝,就连她的姐姐宝妮也总是觉得福宝挺好的。说起来姐姐也是傻,不知道娘不喜欢福宝嘛,还敢替福宝说话,也怪不得娘总是骂姐姐。

本来这些事,她心里多少有些酸,但是这种酸隐在心底深处,她一个小孩子家也未必意识到,毕竟还小呢,不高兴撅嘴瞪眼,也不会说心里就落下恨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