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当时就说了类似今天说的话,虽然有些出入,意思却大同小异。

琳怡看向蒋氏,蒋氏神情平常,蒋氏若是和她一样记得前世之事,现在定会露出些奇怪的表情,蒋氏倒对琳怡的注视有些奇怪。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蒋氏一定没有想到这番话会将她对前世的记忆勾起来,琳怡在蒋氏的目光下微微一笑。

蒋氏谨慎地看看周围“是不是我说错什么了?原是不该议论政事。”

大家私下里都在说,也不光是她们。琳怡笑着摇头“偶尔说说也没什么。”

蒋氏坐了一会儿向琳怡要了几张花样子回去做。

琳怡去了东暖阁里稍作歇息,可是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前世的种种回忆。不想去思量可是却不由自主地顺着脉络去回想。

她在蒋家过了一夜,外面杀声震天,又有歹人趁乱行窃夺之事,不要说外院值夜的家人不敢阖眼,就是内府里被保护的女眷何尝不是提心吊胆。

还好蒋家人心善,第二天,蒋太太没有赶她走,而是让她安置在内宅里,还让家人妥帖侍奉。蒋老爷官职不高和成国公也没有过节,知晓了陈家和林家的事,蒋大太太就劝琳怡“安心在这里住下来。等到一有机会你就跟着我们一起去京外。”

蒋家在京外有亲戚接应。

要不是蒋家帮忙,琳怡主仆说不得那时候就会死在叛党刀下。也是蒋家人素日行善积德,一开始并没有叛党登门,可是后来京里愈发乱了。就有叛军到处抓男丁逼迫从武,武将抓文官上朝议事,这样一来叛党不管是哪家大门,砸开就闯进去,蒋家旁边的程家钱财被洗劫一空,家人也都被官兵锁了去,程家的小姐因被贼人抓了一下。晚上就上了吊。

这样朝不保夕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头,蒋家商议还是准备出京。如今京里这样乱,大家都觉得只要逃出去就能有一条活路,所以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明百姓只要有机会就涌去城门,守城门的是成国公的嫡系哪肯将人放出去,若是有人硬闯就是死路一条。

蒋家人出去打听,说是也有人贿赂城门守将携家眷出城,蒋大人便让人上下打点。希望能争得一线生机。

蒋氏还和她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父亲从前最厌烦城外做生意的叔叔。而今却要依靠叔叔保命。”

琳怡正思量蒋氏的话,就有人捎来消息,说林家人找了过来。琳怡放下手里的东西迎出去,就见到了院子里的林正青。

林正青正谦恭地和蒋老爷说话,感谢蒋家收留他妻房。林正青凡事都是利益为先,没有筹码就别想和他谋利。

林正青边说话边看她,仿佛对她满腔柔情,英俊的脸上浓浓的担忧,让人看了心生感动。

送走了蒋老爷,林正青走到她跟前。想要拉起她的手,却被她躲避开来“听说蒋家人要想法子出城去,我不放心就这样让你跟着蒋家女眷出城门。”

林正青的意思不言而喻,琳怡抬起头看向林正青“蒋家女眷要出城。我们非亲非故自然不能跟着。”她原本就没打算要出京,父亲和母亲都情形不明,她出京又如何?

林正青目光流转“我才打听过,陈家已经遭过贼匪,听说掳走了钱财和丫鬟,你若是回去陈家,下次贼匪进门还不知道要掳谁,现在最好的法子还是先出京躲避,你娘家族里在三河县,蒋家人也要到通州坐船,正好结伴同行,蒋家花了银钱打点,我们必然不能欠他们的,等出了城我们再将银票奉上。”

听起来是事事为她考虑,琳怡对上林正青闪亮的眼睛“如今公婆如何了?家中情形可还好?”

这样的询问让林正青有些意外。

琳怡心中讥诮一笑,林家若不是遭难,林正青哪里会找到蒋家来。她来到蒋家不是一日两日,林正青若是为了她登门就不用等到今日。

这几天林正青放任她在蒋家住下,何尝不是握住了一条退路。

琳怡这样追问,林正青露出难过的表情“叛军进了家门,父亲和几个弟弟被抓走了,母亲也受了伤,若不是我在京中四处寻你,说不得现在也被抓了…”

说的好听,还不是丢下家人自保,这倒是和林正青的一贯作为相符。

林正青道:“我托蒋大人带你和母亲、妹妹一起出城,暂时去陈氏族中,你好好照应好母亲,我留在京里想法子看看能不能将父亲和弟弟救出来。”

若论大义,林正青哪有这般胆色。琳怡眼睛一闪“大爷不和我们一起出京?”

林正青皱起眉头,眼睛里却在笑“我走了父亲要怎么办?”

孝子贤孙的戏份要做足,否则将来林大爷回到京里要怎么做人?林正青想留在京中,林大太太却万万不肯让唯一的儿子在京里等死,想方设法也要将林正青一起带走。到时候有母亲相劝,又有她这个妻房无依无靠,林正青只好答应先将林大太太和她安顿好。

这样一来,林家就顺理成章和她一起住在了陈氏族中。

三河县离京城不远,不但能避祸又能打听各种消息,叛军若是被朝廷〖镇〗压下去,林正青就会恰时出去为国效力,白白就能捡来好前程。

琳怡佩服林正青,不止是因林正青聪明,还有他的厚颜无耻。林正青早就想到这一步,否则不会让人从大火之中将她救出来。

琳怡和林正青四目相对,所有的事不用再说,彼此心知肚明。

“你哥哥也被送去了三河县,你去了三河县至少能和你哥哥团聚。现在岳父被陷害的事,你哥哥还不知晓,若是你不说,你哥哥说不得就要被瞒一辈子。”

林正青上前几步“若是你我都死在京里,你这辈子就永远是我林家的媳妇。”

林正青是算准了她定会想方设法活下来。在京里没有人能帮她一家,现在也只有去族里求助。

“我母亲病着,大爷若是能将我母亲接来,我自然肯走。借口也好寻的很,就说我病不可治,我母亲定会拼命也要见我最后一面。”

既然都要算计利益,她也不必和林正青客气。

林正青微微一笑“既然如此…也好。”

“大爷要保我母亲平安,否则我万念俱灰,只能留在京里等我父亲,蒋家的好意我也只能婉拒。”她不走,林正青总不能让蒋家带他母子出城。就算林正青豁出了脸面,她在蒋家人面前将林正青的真面目揭开,到时看蒋家是否能容得下这只中山狼。

“外面兵荒马乱,陈家距此也不近。”

“大爷才要万般小心。”林正青有本事来蒋家,就有本事去陈家。将母亲从陈家带出来虽然凶险,却比留在陈家等死的好,活路就是要拼了命才能争出来的。

琳怡坚定地看着林正青。林正青一步步地逼近,眼睛里冒出危险的光芒,琳怡依旧不肯退缩。

林正青不知为什么忽然一笑,神情倒柔软起来“好,那就都依你”说着伸出手捏起琳怡的下颌“如此聪明的女子我还从未见过,你要好好活着,将来咱们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在一起。”

琳怡伸手做了个福“那就请大爷早些去安排。”

林正青想要平平安安出城,只得依照琳怡所说的去安排,琳怡第二天夜里见到了小萧氏。

短短几日,小萧氏瘦得皮包骨,坐在炕上空喘气,琳怡好一阵子安慰,蒋家又拿来上好的草药煎给小萧氏吃下。

小萧氏见到琳怡精神也好了些。

蒋家那边花了几千两银子打通关节准备出城,大家准备等到天一黑就出去,琳怡和小萧氏卸掉身上的头面,和几个丫头一样穿了素净的衣服挤在蒋太太的马车里。

林正青和林大太太、林家几位小姐乘坐一车,临走之前林大太太果然拉着林正青不放,哭喊着若是林正青不肯答应走,她就一头撞死在这里。林正青不敢违逆母亲,只好照办。琳怡看着林家母子演戏,只觉得好笑。

第二百五十三章前世死因(中)

琳怡紧紧握着小萧氏的手,两个人手心里都是冰冷的汗。听着车辙声响,生怕哪里会忽然钻出个人来。车厢外跟着的丫鬟、婆子都不敢出声,车厢里的女眷呼吸也是小心翼翼的。

毕竟是刀剑不长眼,到底能不能顺利出城谁都不知晓,万一情形骤变,所有人都会死在这里。

多亏了蒋老爷做生意的弟弟,许下送给守城将领田产和铺子,否则那些人收了眼前的金银何必再将她们放出城去,蒋老爷也是仗着这点才觉得此行稳妥。

小萧氏十分害怕,将琳怡护在怀里,琳怡摸着小萧氏瘦瘦的手指,心中顿时一阵难过。想及才进京的时候,他们一家是多么的高兴。

蒋太太低声道:“应该不会有事。”

小萧氏点点头,这样一来大家好像都多了几分信心。

琳怡也相信至少有八分希望是能出城的,守将既然贪财就不止是贪蒋家这一笔银钱,他若是反悔杀了蒋家,日后还会有谁将钱财送上门来,那不是断了他的财路?做了买卖就要有诚信,守将这点思量还是有的。

马车走到城门口停下来,蒋太太使人去打听。不一会儿功夫家人来道:“前面还有马车出城,让我们先等一等。”

还有马车出城?车厢里的女眷诧异地对视。虽然已经想及城门守将不止是放蒋家一家,可也没料到会和别人撞在一起。

“马车还不少”车外的婆子小声道“恐是京里的显贵。”

京里的显贵也被放出城。琳怡向问那婆子有多少辆马车,却不好意思开口,毕竟那是蒋家的家奴。

蒋太太没有问,可是不多时候,又有马车声传来,琳怡挑开帘子向外看去,只见有不少的防风灯笼在闪烁。马蹄声响不绝耳,甚至有官兵来招呼马车出城。

琳怡就看向蒋太太“这么多人出城有些奇怪。”

蒋太太也觉得蹊跷,想贿赂出京也不容易。蒋家是托了许多人才到了守将那里,守将不是谁的银子都肯接的,之前也有不少达官显贵要走这个路子都被拦了回来。

往小了想是守门将领贪财,往大了想“…是不是京里政局有变?”琳怡看向蒋太太。

蒋太太也弄不清楚,摇摇头“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老爷已经将银钱交了过去。我们现在反悔,恐怕那守将疑心我们,反而会对我们下手。”

现在这时候不能做任何决定。蒋家下定决心要走,琳怡和小萧氏也只好跟着。

大家等了一会儿,就有脚步声响起,外面的婆子道:“太太将帷帽戴上吧,官兵要来查验了。”

之前商议好的,必然是这个步骤。否则不知道马车里都是谁。

琳怡和小萧氏、蒋太太几个人戴好了帷帽只等着官兵掀开马车车帘来看。谁知道那些人迟迟不肯来,车外的婆子正着急,蒋老爷走过来道:“就肯放行了。大家再等一等。”

竟然没有查验就要放行,这和之前想的大不相同。

守门将领为什么会急着将人放出城?不查验只会是两个原因,要么是放心蒋家,要么是根本不需要再查验,如果马车里的人不可能活下来,当然没有查验的必要。守门的将领在京城内不会杀人,可是出了城,那些官兵万一追上来杀人灭口可要怎么办?

琳怡这才真正紧张起来。

思量中马车已经开始前行,听着车辙的声音,马车离城门越来越近。琳怡真切感觉到生死只是一瞬间。

城门特有的青石砖,马匹踩上去声音格外的大。不知道到底走了多久,让人觉得有一个时辰那般漫长。

终于马蹄声变了,车里众人都松了口气,琳怡反而越发紧张起来,若是起变端就在这时候。

车外的婆子低声道:“太太。没事了,咱们出来了。”

出了城门不知道外面有没有驻军,也是奇怪,之前叛军和皇上派来的军队还在城外打杀,这两日反而没有了声音,蒋太太道:“到了那边更好说了,我们是从京里逃出来的,不会将我们怎么样,再说我家老爷官小,就算上面怪罪,也怪我不到我们头上,我们反而是不肯和叛党同流合污。”

所以大家才觉得出城比较安全。

在蒋太太安慰下,小萧氏拉着琳怡的手松下来。

蒋家吩咐马车快些走,也能早些和蒋家接应的人汇齐。

蒋太太道:“也不知道之前走的那些人和我们是不是走一条路。”

平日里早已经打听出来,这时候却谁也顾不得想这些,更不知道那些人到底去了哪里。

出城的路还算平坦,只是夜里看不清楚,难免要颠簸,这样的颠簸倒让人心安下来,赶路虽然不容易好在没有人阻拦。

琳怡和小萧氏互相靠着慢慢平静下来,曾有一阵子好像是要睡着了。琳怡正迷迷糊糊着,马车却忽然停了。

蒋太太还没问,外面就传来婆子的声音“是赶上之前的那些马车了。”

本来两家的马车就是前后脚出城,如果走的是同一条路,说不得就会遇见。

又过了一会儿下人打听出来“前面的马车是国姓爷家的。”

国姓爷家的车马,国姓爷家不是一般的达官显贵,怪不得有那么多辆车。

守门的将领定是拿了不少好处,竟然连国姓爷一家也敢放出去。

马车停顿了片刻,女眷们喝了些水,正准备要接着走,就有人看到有火把向这边聚来,外面的男丁吓了一跳,蒋老爷立即吩咐车马前行。

一大家子人,再怎么走也比不上那些骑马来追的官兵。

很快就听到追兵的马蹄声响,外面的仆妇乱成一团。

马车是最显眼的,车厢里有灯,车外还有提灯的下人,蒋太太正不知道如何是好,蒋老爷过来道:“我们和国姓爷家分开走。”

蒋太太应了一声。

外面传来林正青的声音“让下人将灯笼都灭了吧,车里的灯也灭了。”

蒋老爷觉得好,就在前面岔路和国姓爷家的马车分开。

灯虽然灭了,车马仍旧会有痕迹,可是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只得盼着追兵去追国姓爷一家。

往往是事不如人愿。临到天亮的时候以为将追兵甩了下去,谁知道却又遇见了国姓爷家的马车。两家在一起躲避,蒋太太让人去向国姓爷家的下人打听,这才知道原来是国姓爷家周大老爷和大太太带着儿女出京。

女眷这边听着些许消息,蒋老爷和林正青也从前面探了情势过来。

蒋老爷脸色凝重,林正青目光闪烁。

蒋太太顾不得别的,开口就问蒋老爷“老爷有没有打听出什么?”

蒋老爷欲言又止。

林正青低声道:“周老爷车上恐是带了旁人出京,遮遮掩掩不接近,那些官兵应当是追国姓爷一家,我们还是早些和她们分开的好。”

国姓爷家带了谁出京?

蒋太太道:“我就说,太后娘娘还在宫中,国姓爷一家是太后娘娘的母家,怎么能这时候不管不顾地逃出京城。原来女眷不过是帮忙做遮掩,到底国姓爷家是做大事的,人家心中都是政事,女眷也帮着走这一趟,不像咱们只是顾着逃命。”

蒋老爷叹口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一家平安就好”说着看向跟车的婆子“伺候好太太、小姐们,我们要走了。”

婆子答应下来忙将车厢整理好,蒋家下人都跟上,大家又要开始前行。

车夫还没有将马驱走,就又有人大呼小叫起来“快…官兵过来了…杀…杀人了。”

蒋太太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车夫心里一慌,拉紧了缰绳,马匹似是也受了惊吓,不安地来回踏动着四蹄。

紧接着就是林正青的声音“还愣着做什么?快走。”

一路上经过不少波折,都是化险为夷,这次感觉到叛军离他们很近,马蹄声响传过来,好像能闻到血腥味儿。

让人难以抗拒的恐惧感,随着外面家人的惨叫越来越强。这下子谁也不能再镇定。已经出了人命,那些人定不会手软。最后一线希望也就此破灭,只要被追上就是死路一条。现在大家都开始后悔,早知如此就不应该想方设法出京,这样也就不会遇到国姓爷,自然不用被牵连。

马车被逼停下来。外面传来蒋老爷辩驳的声音“我们是太原府蒋家,车里都是女眷,我们是和守城的…”话音不自然地戛然而止。

外面传来仆妇们惊叫的声音。

蒋太太再也坐不住,撩开帘子看出去。

第二百五十四章 前世死因(下)

蒋太太这样一看,整个人立即瘫软在那里,嘶声喊道:“老爷,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