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司徒赫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如此大事不能儿戏,既然自司徒赫口中说出,如若是假,便为欺君之罪。

景元帝一时竟不能言语,殿内静默无声。

唯太子百里御不动声色笑开,率先接受了司徒赫的推辞,顺水推舟道:“素来听闻赫表兄不近女色,原来竟是因了这个原委。方才赫表兄所言的相好之人,莫非我也认识?”

众人被百里御所言吸引过去,皆是存了一探究竟的心思,誓要司徒赫解释得清清楚楚。

司徒赫于是点头:“正是太子殿下所想之人。他乃一介庶民,罪臣之子,上不得台面,微臣自当恪守方寸,即便终身不娶,亦不会折损皇家颜面。”

“这…”季淑妃还不甚明了,与众人面面相觑。

太子却已笑对景元帝解释道:“从前的掌仪司司正,父皇应认识的。”

罪臣黎德庸之子,黎家满门抄斩的漏网之鱼,被拿到台面上来说,着实有损皇家颜面。

司徒赫无意搬出黎戍,可若想让陛下信服,必得是非曲折详尽,唯一可信之人只有黎戍,他不需费尽口舌,亦能自证隐疾。

可太子百里御这番提醒却不知是何用意,即便百里御为司徒皇后亲出,也再不可能如亲兄弟般可信,司徒赫只得再解释:“得亏太子殿下明察秋毫,赏罚分明,才能保黎戍一条性命。他本是无用之人,又出身微贱,着实令臣羞愧。”

太子仍温雅端方,颇有袒护之意:“他虽无用,赫表兄喜欢,我也不好再横加阻挠,父皇您说呢?”

“爱妃…”景元帝近来越发糊涂了,总以为近旁坐的是黎贵妃同司徒皇后,提起黎戍,他竟转脸朝右侧望去,待望见季淑妃的生疏面孔,这才回过神来。

相伴二十余载,人心果然是肉长的。巧言令色的罪妃也好,不卑不亢的皇后也罢,他的心虽有偏颇,却不可能无动于衷。

见司徒赫坚持,景元帝叹息:“赫儿,你父母都已不在人世,也是个可怜的孩子,此番你有此隐疾,可曾与你伯父言明啊?”

司徒赫再拜倒,以头点地,道:“微臣自当与伯父细说究竟,请陛下成全司徒赫之心。”

景元帝素来开明,无奈道:“罢了,罢了,此事压下,暂且不提,待与你伯父商量后再行定夺。即便你有此隐疾,可司徒家只有你一支独苗,若不留下子嗣,你让朕如何安心?”

“谢陛下隆恩!”司徒赫拜谢道。

一场端阳夜宴,掀起一番波折,众人再无心论婚嫁之事,宴席散后,司徒赫乘马车出宫。

席上多饮了几杯,酒入愁肠,昏昏欲醉。

途经长兴街,碧波阁灯火辉煌,呼朋引伴之声不绝,三月国丧已过,夜市繁华依旧。

马车在长兴街东侧的戏楼子前停下,有小厮立刻来迎:“司徒将军今日怎么有雅兴来此?”

司徒赫的亲卫队长周成一把将小厮推开:“少废话,叫人去!”

赵拓已将司徒赫从马车内搀扶下来,与周成交换了个眼色,叹息道:“我就说今日入宫赴宴准要醉,没错吧?”

“少给老子贫!你倒是劝住了啊?将军能听你的?”周成瞪他一眼,粗声粗气毫不客气。

“将军醉我能猜着,可这醉了要往戏楼子跑,我也是…”

“来了,来了!几位军爷!黎老板来了!”

赵拓正说着,那小厮颠颠地拽着黎戍小跑了出来。

端阳佳节,来听戏的不少,黎戍才唱完最后一折戏,脸上的粉彩胭脂还没来得及抹掉,眯着眼瞅了瞅这乱糟糟的情形,怪道:“咦,这是什么妖风把赫将军给吹来了?”

司徒赫一听他的声音,竟睁开了眼,手臂朝黎戍伸出去,脚下的步子也迈开了,往前走了两步,忽然朝黎戍栽去。

“…”黎戍张臂一接,扶却没扶住,还是周成和赵拓手快,从背后给搀住了。

“我的爷,这栽下去鼻子都要撞平咯!”黎戍抹了把汗,“怎么回事啊这是?”

周成如实说了:“将军指明了要来戏楼子过夜,不回元帅府。”

“黎…戍…”司徒赫喃喃了一句,在场的都听清了。

黎戍龇牙咧嘴没办法:“行,行,抬进去,抬进去吧!地方小,委屈赫将军在此过夜了!”

黎家被抄以后,黎家兄妹虽无依无靠,受尽冷眼,可好歹有司徒赫照拂,外加黎戍平日里积的德,日子倒也能过。

这本属黎家的戏台子被抄以后,由司徒赫买下,登台唱戏成了黎家兄妹安身立命的根本。

司徒赫被抬进黎戍屋里,霸占了他一整张榻,周成、赵拓待要打水为他擦洗换衣,只听他们将军魔怔了,道:“你们出去…黎戍…留下…”

黎戍见了鬼似的龇牙:“赫将军,你这是让小的为难啊!奴家清清白白的身子,这可…”

周成、赵拓听完黎戍的胡言乱语,咳嗽了两声,还是听命退了出去,顺便带上门。

黎戍顶着一脸的粉彩胭脂站在榻旁望着司徒赫,十分通透地问道:“我说赫将军,你这回是喝的什么滋味儿的酒啊?我想想,端阳节的好日子,宫里的雄黄酒可是一绝啊!”

最好的酒当属往年北郡府进贡的“忘忧醉”,如今北郡府已成叛臣自立为王,黎戍也不敢再提。

“陛下要给我指婚…”司徒赫闭着眼,平躺在榻上,半边脸上长长的刀疤遮不住他的俊朗英武。

“哦,指的谁?”黎戍一点不意外,才问完,却听司徒赫自言自语道,“我说我有断袖之癖,此生不会娶妻生子…”

“这…”黎戍目瞪口呆。

“我说相好之人是你…”

“嘿,司徒赫,你这就…”黎戍指着他要发作,却瞧见司徒赫睁开了眼,呆呆望着床顶,凤目似清醒又似迷醉:“…其实我想去法华寺看看婧小白,又怕她生气,她一定会气我终身不娶…可是,黎戍,我担心她在天上瞧着我难受,又担心地下太冷太黑她难受…”

司徒赫只是平静地说话,脸上无悲无喜,连一滴泪也再流不出。

反是黎戍越听越觉悲恸,眼眶不由地一热,连拿他出来当箭靶子的事也不好再追究,只叹息道:“哦,你司徒赫情深意重,为了自己心安,丢我出来让人指指点点。我说赫将军,这过夜费你可得付清了,不然就给大爷滚下榻来!”

司徒赫说完憋了许久的心里话,也不指望黎戍能出言安慰,翻身醉过去,耳边再多聒噪皆已听不见。

“大哥,听说赫将军来了?”

这时,黎狸自外间推门进来,擦了擦手上的水渍往里走,轻声道,“我熬好了羹汤,让赫将军喝些解解酒罢?”

看到黎狸脸上不加掩饰的匆忙和着慌,黎戍的眉头蹙起,觉得大事不妙,司徒赫要疯魔,恐怕跟着疯的不止一人。

他不肯让黎狸接近司徒赫,一边将黎狸推出去,一边转身关上门。

“大哥…”黎狸越过他的肩膀往里瞧,门没留缝,瞧不清什么。

“小狐狸,今日有媒婆来给你说亲,城东不错的一个商贾之家的公子。自打大兴商贾被陛下器重以来,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大哥打听过了,那家的公子也是个良人,为人极其稳重知礼,你嫁过去想必不会太委屈。”黎戍直言道。

顶着罪臣之女的名号,在这戏楼子度日终究不是办法,黎戍名声早已不清白,一生虚度也无碍,可黎狸尚在大好年华,求亲之人络绎,还有往好了活的盼头。

可黎狸执迷不悟,双手握着胸前垂下的长命锁,低头嗫喏应道:“大哥,你明明知道…我不想嫁人。”

黎戍这才注意到黎狸换了身衣裳,绯红的颜色,她在戏楼子这些时日甚少再穿,一瞬间有些怒其不争,黎戍捏着她手臂的衣料道:“别再穿红衣裳!别再像婧小白!小狐狸,你怎么就不肯听大哥的劝呢?”

“我只是…想照顾他,我只是想让他高兴…如果我能更像婧公主,他也许就…”黎狸泪眼朦胧。

想起司徒赫方才的决心,黎戍更是往狠了说:“大哥知道你的心思,你不是不想嫁人,是不想嫁给别人!一个一个都倔得很!可是小狐狸,大哥和他二十年的交情,他心里想什么大哥能不知道?”

无视黎狸的凄然,黎戍继续剥皮拆骨:“如今在那个犟驴眼中,生是虚妄,苍生近,婧小白远。若是婧小白活着,你大可以像她,他兴许会觉得可爱,只做个玩笑般看你。可婧小白已经死了,你越像她,他越不会爱,越是觉得你面目可憎!可你若是没有一丝像婧小白,他岂非更不会爱?小狐狸,他即便是公告天下与大哥这等龌龊之人相伴一生,也绝不会看上你!”

黎狸双手捂住了眼睛,泪从指缝间漏出,呜咽道:“婧公主不在了,我知道,大哥,我并没有想要越过什么位分,我什么名分也不要,我只想照顾他…”

既然不能嫁与心中的良人,那便不嫁了。曾见过那样英挺俊朗的年轻将军,这世上还有何人能入眼?

黎戍摇头,不给她希望:“哪怕是奴仆,司徒赫也不会要。”

黎狸浑身颤抖,被黎戍搂入怀中时,她抽噎着哭道:“大哥,我这一生已没了指望了…”

世间多少痴儿女,里头一个,外间一个。黎戍抬头望着天上瘦削的月,无声地拍了拍黎狸的脑袋。

经由北晋君臣励精图治勤政为民,自北晋立国后,颁下圣旨,北郡三州同陈州和济水以北的豫州属地皆免赋税两年。

百姓本是朝政局外之人,可若国策对其有利,能免其疾苦挣扎,他们对北晋一朝的拥戴可想而知。立国不过半载,竟屡屡出现济水以南的百姓偷渡过河,要来晋国谋求生路。

北晋天启元年,十月,由昔日北郡府改名的“燕京”已入冬,鸿雁早已南归,站在城楼之上只能望见萧索的北境风光。

北郡府旧部皆知,从前孝敏皇太后最爱立于城楼向南望去,其后是圣德高祖皇帝,如今换做了大晋皇帝陛下。

“陛下,祭祀之礼法华寺已准备妥当,玄明法师来询问陛下何时移步?”

一道问声打断了大晋皇帝的神思,回头看去,一张清俊漠然的脸无一丝笑意,星眸冷冷扫过躬身的韩文。

用得最顺手的近卫,哪怕瞧着如同眼中钉肉中刺,大晋皇帝仍未舍弃,与鹿台山守陵人桑颉类似,大晋朝社稷可以没有他们,但他们的存在本身便是一重祭奠。

“走吧。”韩晔转身,缓步往城楼下迈去。

“是!”韩文与韩武默不作声地跟上。

大晋立国近半载,陛下每日只勤勉治国,批阅奏章至深夜,甚少有休息之时。自登基日那个女人被杀,韩北被遣往苦寒边境之地,再无人敢往陛下身边送女人。

陛下又无母亲,高祖皇帝的几位妃子身份低贱,唯有遵命苟活的份,何人敢将纳妃立后的良言进到陛下耳中?是以,他们的大晋皇帝越发清冷孤傲不苟言笑。

十月初一,本是烧香拜佛的好日子,素来勤勉隐忍的陛下竟要去法华寺设祭。

祭台不大,并不劳师动众,除却几个亲信,一干人等皆守在寺外。

与盛京礼佛之盛不同,燕京的法华寺虽年岁久矣,香火却并不旺盛,几近荒废。寺中石质佛塔高耸,塔尖盘旋着数只秃鹫,阴鸷的眸扫过地上众人,丝毫未有散去之意。

佛塔底层漆黑的两扇大门常年紧闭,说不出的荒凉阴森,这会儿大门打开,内里一片漆黑,越发令人心颤。

大晋皇帝心中无畏,迈步入了地宫之门,韩文韩武、桑颉一干亲信跟上。

孑然一身六亲皆绝何解,坐上高位之前,韩晔已悉数知晓。

景元七年,十岁幼弟韩离病重,因大西北苦寒,缺一味药材,遣人回南国求药却不得,高位上的东兴帝后誓要将韩家赶尽杀绝,任十岁孩童病痛而亡。

痛失稚子,母亲玥长公主自此缠绵病榻,隐有疯魔之症,景元十年秋,自高高的城楼一跃而下,筋骨尽断,勉强吊着一口气,始终不肯咽下。景元十一年,遵其遗嘱将其抬入法华寺地宫,若不见司徒珊同百里尧殒命,绝不肯入阴曹轮回。

与盛京少女心中明媚温暖的法华寺和趣味多多的结缘豆不同,北郡府之法华寺是世上最阴森可怖之地,结缘豆是他心底最恶心的味道。

地宫之下,守着奄奄一息的母亲七日七夜,只以结缘豆充饥,从此后,食不知味,再无畏怖,走出法华寺地宫时,仿佛已换了魂魄。

同年奉诏入盛京为质子,上鹿台山设局谋划,景元十七年冬月,痛失一生所爱。

越入内,虽逼仄却有光亮,玄明法师等在尽头,双手合十对韩晔行礼:“吾皇万岁。”

祭坛上所摆放的,无一不是遗物。童稚之子陈旧开裂的皮制蹴鞠、二十年前盛京皇廷工艺的钗环、韩家家主此前最爱的一只玲珑杯盏,还有一件大红嫁衣,剪裁同刺绣皆拙劣,显然并非出自技艺熟练的绣娘之手。

韩晔却独独上前抚过那件大红嫁衣,一针一线粗糙却用了心思,可惜鸳鸯被人从中劈作两半,无人肯再缝合。

十月初一,是丫丫的生辰,如今也只做了冥诞,他带回了她的数件遗物,却带不回她。

嫁衣、小黑、辟邪木佛珠,还有他…

他亦是她的遗物。

遗落人间,踽踽独行。

第324章 诞下龙子

祭祀的仪式大同小异,北晋勤勉的君主孤傲隐忍,甚少将心绪外露,仿佛再多的苦难和失去,不过是积压在心上的负荷,他能承受,无须道出,任旁人指指点点。

祭坛上除了几样逝者的遗物,扎眼的还有一盏引魂灯,它自盛京法华寺地宫取出,不曾派上丝毫用场便草草地搁置此地,成了北晋皇帝心中又一样难掩的痛楚。

因了这盏灯,他连保护心爱之人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从此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该恨谁呢,一步一步被人被己推着走,母亲早已死于多年前的地宫之中,只是父亲从来不肯告诉他,让他揪着一颗困顿之心,在复国的路上隐忍独行,将最后一丝希望寄托于引魂灯。

如今真相大白,引魂灯之说,只是骗局。母亲已死,招魂幡从未灵验。丫丫已死,他连引魂灯也放弃,从哪里去找她的半点血脉一丝气息?

地宫内无人敢出声,留韩晔一人独自悼念,悼念逝去时光,祭奠一生所爱。

祭祀的仪式很快结束,韩晔来的快去的也快,连一句多余的话也不曾有,即转身离去。似乎再呆得久一些,他会与逝者的亡魂撞在一处,生死两茫茫,他抓不住他们,索性不再去看。

待出了地宫,地宫之门随即重重掩上、落锁,韩晔在重重的掩门声中回头,石制的佛塔落了灰,将他此生所有的亲人、爱人压在地宫之下。丧父、丧母、丧妻、丧弟,鳏寡孤独的滋味他一人背负。

听闻陛下在法华寺设了祭,群臣诸如谢炎、杜皓宇等来得迟了,皆静候于地宫之外,见韩晔出来,少不得要说些节哀顺变的话。

然而,北晋君臣自苦难中互相扶持至今,失去的本已不可胜数,容不得他们将太多哀思寄托于逝者。虽已立国,但治国之路漫漫,沿途多少艰难险阻,君臣高瞻远瞩自然要细细谋划。

离了法华寺回到皇宫不多时,以辅政功臣身份位列三公之首的谢炎奏道:“陛下,有句话臣寻思良久,不可不言。西秦虽为昔日古晋国乱臣贼子,君氏乃篡位而得的帝位,然今时不同往日,西秦毕竟是三国之首,兵力国力皆强盛不可撼动,我晋国若想立足九州,是否应该结交西秦,为我晋国大业谋得一线生机?”

大元帅杜皓宇附议道:“谢大人所言极是。臣听闻西秦皇帝大婚之时,东兴已派了使臣前去恭贺,看来是有意结交的意思。据传西秦新册立的皇后出身荥阳白家,是西秦独臂元帅白岳之女。若是论起出身,那位皇后与陛下也属同宗同源,甚至整个西秦皇族皆与陛下有血脉亲缘,如今看来,我晋国岂非比东兴更能得西秦亲近?”

“是啊,陛下的外祖母白皇后便是出身荥阳白家,先后诞下晟太子、已故孝敏皇太后,当年百里尧篡位,白皇后悬梁自尽,陛下的舅父晟太子死于非命,而后西秦大怒,同东兴的战事打了好些年,一直到突厥南下侵扰,西秦大帝登基,这才与东兴止战,联手对抗突厥。虽然过去了好些年,想必西秦从未忘记这桩旧案。陛下既与东兴撕破了脸面,何苦再替东兴担此罪责?陛下的外祖母白皇后与西秦白国公乃一母同胞的兄妹,陛下您与西秦大帝及西秦皇后皆是表亲…”

攀亲带故的关系梳理了一遍遍,群臣想方设法为结交西秦布局谋划。

“陛下,几位大人所言的确在理,西秦荥阳白家的老国公尚健在,兴许可遣使前往,一为贺西秦皇帝大婚,二来去拜会一番老国公,也是陛下的礼数。”

谢炎又道:“陛下,臣倒是有个想法,不知当不当提。西秦当朝白太后盛宠一时,权倾朝野,西秦大帝只得一位同胞兄弟,其余不过几位异母姐妹。自古以来,联姻和亲是两国止战交好的不二手段,陛下正值盛年,既未立后,何不往西秦求娶其中一位公主,与西秦联姻,借西秦之势威慑东兴,固我大晋河山,也是一举两得啊!”

“微臣附议!虽说陛下曾婚配东兴定安公主,实是因形势所逼,迫不得已而为之。今天下三分,已成鼎足之势,我大晋与东兴水火不容,西秦与东兴曾有宿怨,各有忌惮,西秦无论如何不能置身事外。陛下何不以联姻来个投石问路,也好看看西秦大帝是何意思,亲东兴还是我大晋…”

群臣热议,已是将心血耗尽,却始终未得皇帝陛下的一声应允,陛下仍在深思熟虑。

杜皓宇似是有所感,又奏道:“若陛下觉得仓促联姻一事不妥,倒也可不急于一时。听闻西秦皇后即将临盆,东兴定会遣使往西秦恭贺,陛下何不也趁此机会与西秦交好,顺道探问一番西秦的意思,也是权宜之计。”

杜皓宇之女正值妙龄,此前便有人恭维称杜皓宇有护国之功,其女入陛下后宫不过时日的问题,若是西秦公主嫁入大晋,那就是尊动不得的大佛,于杜皓宇并无好处。

杜皓宇的谏议确也经过深思熟虑,正当朝臣各自心中有鬼时,高位上的皇帝放下手中奏折,最终还是择了杜皓宇的谏议:“派人去贺西秦皇后临盆,也算是我大晋结交之意,至于联姻一事,再议吧。”

韩晔的星眸沉寂如夜,眸中波澜不兴,他的目光虽盯着眼前成堆的奏折,眼底浮现的却仍是那件残破的火红嫁衣。他仍是走不出那困局,仍是无法忘却那个女孩,他思量着,只觉对不起她。

此后半生,无论他牵起谁的手,无论谁入主后宫睡在他的枕边,丫丫一定不会原谅他。

群臣拗不过皇帝,既然陛下应允与西秦结交,便是为社稷着想,新立国,朝局不稳,陛下励精图治已实属难得,子嗣一事,待日后再议不迟。

朝事过后,群臣像往昔一般散去,独谢炎一人步履匆匆,韩晔素来心细,只瞧一眼便能看出端倪,叫住谢炎询问。

谢炎回身,眉宇间已散去伪装,皆是担忧:“回陛下,都是老臣不争气的犬子谢玄,自东兴盛京一役辗转来到北郡府,始终缠绵病榻,老臣遍寻名医无法根治,上一回也曾劳烦宫中太医去看过,老臣心头着实忧虑。本是家事,让陛下九五之尊殷殷关怀,老臣羞愧不已。”

韩晔放下手中奏折,略一思量便问道:“太医如何说?”

谢炎叹气:“太医只说是忧思过度,恐是心病。”

谢炎说完,眼底倒真有羞愧,良禽择木而栖,既已择了明君,做了东兴叛臣,便从未想过有回头的余地。可谢玄不争气,闹出这些无法根治的毛病,若是陛下对此耿耿于怀,对谢家来说便是一重罪责,有摇摆不定之意。

韩晔轻抿薄唇,似明了谢玄的苦楚:“令郎新婚不久,便离了盛京,亲家决裂,去国离乡,的确是块心病。”

得陛下理解,谢炎却大惊,忙跪下道:“犬子无用,却不敢背弃陛下,若是他心下再敢思量盛京杨家的女儿,臣必打断了他的腿,杀了他以绝后患!”

韩晔倒无苛责之意,星眸低垂,缓缓道:“谢大人言重了。听闻那位远在江南的谢少夫人有了身孕,养在娘家甚是凄苦,朕心下也着实不忍。令郎所思朕甚心知,只盼他早日康复。”

他是知人善任的君主,可同时也面面俱到,即便离了盛京,他的眼线却仍遍布盛京城中,大小事务无一能脱离他掌控。

谢炎心下又敬又畏:“多谢陛下隆恩眷顾!那个逆子,老臣回去定当好好教训,盛京那个杨老头,虽与北郡府木军师一脉相承,却是个实打实的混账,臣与其结为儿女亲家不过为了赌一把,让他早日弃暗投明,谁知他竟冥顽不灵!不过如今臣在北地,他在盛京,定会让东兴皇帝心生怀疑,不敢再对他加以器重,也能趁机削弱东兴君臣的信任…”

韩晔同谢炎的交情已非一日两日,韩晔在盛京为质子时多少手段皆由兵部鼎力相助,其中包括护城河边万箭穿心的陷阱。然而君臣到底是君臣,彼此都守着分寸。

“谢大人一门的忠诚朕心里有数,传朕的旨意,请孙神医前去替令公子诊治。”韩晔道。

孙神医医术高超,名扬久矣,寻常人请不动他。

“老臣谢陛下隆恩!”谢炎忙叩首拜谢,这才匆匆出了宫。

刚出宫门,便见管家在外等候,见了他,立马迎上来:“侯爷,您快回去瞧瞧少爷吧。适才少爷将大夫打了出去,谁劝也不听,恍恍惚惚出了一身汗,梦里只念着少夫人的名字,这是要疯魔了啊!”

“快,备马回去!”谢炎神色凝重。膝下只谢玄一子,任谁也是疼的。只是许多话藏着不能对陛下说,一说出口恐怕便是杀头之罪。

镇国公府,病榻上的谢玄再没了昔日盛京纨绔少年的盛景,英挺的眉目都黯淡下去。

见谢炎回来,谢玄眼中勉强有了一丝光亮,拽着谢炎的手道:“父亲,求您,我会劝兰儿,我和她归隐山林,我不会背弃父亲,不会背弃谢家,不会背弃皇上,我只想同我的妻儿在一处!我从没有您的远大志向,我只是个俗人哪,为何害我至此!拆散我们夫妻!”

盛京起事之前,谢玄并不知晓,起事之日生生将一对夫妻拆散,妻儿留在盛京,谢玄却被押往大西北,当初许下的承诺要照顾她一生一世,在杨若兰的眼中,岂非只是胡话骗局?

谢玄走不出这死局,语气已转为哀求:“父亲,倘若还是不行,求您给兰儿送一份信,只要一封信,告诉她我没有丢弃她!我没有!或是告诉她我已经死了!为了不背弃她,我已经死了!不要让两国恩怨,断送她一生安稳!你让她怀着我的孩子,一个叛国之贼的孩子,如何在盛京、在杨家立足?我的孩子将来如何立足于天地?!他是东兴的忠臣,还是北晋叛贼的孽种?!”

无论谢玄如何哀求,谢炎也无法答应,只能怜悯地摇头:“玄儿,谢家本就是古晋国旧臣,多少年来谢家一门只为复兴晋国,你年纪尚幼,没有宏图大志父亲不怪你。但既已去国离家,盛京便是旧地,北郡府才是你应待的地方,若是有朝一日晋国一统九州,盛京的百里家、杨家都成了陛下的臣子或阶下囚,到那一日你才能回去!否则,私自与杨家女通信,若被人查获,便当叛国罪论处!”

谢玄面如死灰:“兰儿是我的妻子!她从不懂朝堂争斗!她只是个女人!”

“玄儿,你想过吗?也许今时今日杨家还能待她如初,若你的信被杨家查获,得知她与叛臣贼子仍有来往,你让她此后半生如何自处?”谢炎一言将谢玄所有希望斩断,“你二人最好的选择便是各自安好,让她恨你一世,也好过因你而获罪。”

谢玄沉默半晌,忽地一把将床榻边高几上的碗碟都扫了下去,发疯似的去撕扯床幔、帘子,他痛苦呜咽如泣血杜鹃:“哈哈哈哈!好一个各自安好!早知有今日,父亲当初为何应允我娶她?!为何让我害她一生!”

“侯爷,孙神医来了。”

管家在外通报,被独子的质问逼得无话可说的谢炎忙收敛了神态,一边命人收拾屋子,一边告诫谢玄身旁的小厮道:“谢三,扶少爷躺下,神医来了,不准他胡说八道。”

“是,侯爷。”小厮谢三伴在谢玄身边多年,忙应声,忙矮身来扶谢玄:“少爷,躺下好生歇息吧,同侯爷争辩这些有何好处?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谢三探头望了望屏风外,压低嗓子道:“少爷若真思念少夫人,何不养好了身子再做谋划?人若是没了,那可就真没了,兴许少夫人正在等着少爷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