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驾到”,燕然和宝麟带着众臣子跪迎,赵弘琛双手平举:“平身!诸位臣工,皇后、太子,你们辛苦了!”

大臣都哭了起来:“皇上,是臣等无能,让陛下受苦了!”

燕然看情形不对,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能哭哭啼啼,影响大家情绪,她压住自己激动的情绪,略微提高了声音道:“皇上此次亲征,沉重打击了鞑子的嚣张气焰,我昊天国土往前推进五百里,乃本朝建立以来最辉煌的胜利,皇上英雄神武,前所未有!”

此情此景,这话非但没有丝毫阿谀之意,反而令在场的君臣心顿时豪情万丈,有机灵的立刻对皇帝歌功颂德,现场的低迷情绪顿时扫而空。

赵弘琛深深看了眼皇后,心里又是欣慰,又是怜惜:朕的皇后,可真能干啊!唉,都怪朝廷事务太多,你受累了。

燕然刚好抬头,看到了皇上的这个眼神,而且,也看懂了他的心意,轻轻摇了摇头,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意:为你分担,是我的骄傲!

赵弘琛顿时心潮澎湃。

担任司仪的礼部侍郎没有看到自己的**oss在和妻子眉来眼去,按照仪程,大声宣布“大军入城,皇上起驾”

皇上的车辇打头,凤驾紧随,后面是皇上的侍卫军,色的年轻人,铠甲鲜明,精神抖擞,全城的百姓,几乎都出来了,在沿途的街道上迎接。

燕然看到赵弘琛的身子,挺得笔直,想必他也为自己骄傲吧。

在入城的队伍最后,却跟着二三十个职打扮的人,皇上御驾亲征,身边少不了帮着出谋划策、处理朝廷事务的人,这次载誉归来,他们的心情也特别兴奋,个个在心里幻想着:接下来,该我飞黄腾达了。

第三百零五章 咱们出巡吧

转眼,二十年就过去了,昊****四野臣服、国泰民安,燕然夫妻俩的小日子,也过得无忧无虑,平静无波。

太子宝麟已经是个英姿勃勃的大男人了,还有了儿女,他们父子俩携手共进,整饬国事,燕然和太子妃在后宫儿孙绕膝,其乐融融。

燕然年近五十,自然喜欢平静安宁,太子妃才二十岁,最是喜欢交际热闹,动不动就想在宫里办个聚会开桌宴席。

东宫在皇宫的东部,属于皇宫,但又是独立的,太子妃每次都要向燕然这个皇后请示,宴会的档次所请的客人,都要经过皇后婆婆的首肯。

太子妃不敢有意见,燕然这个婆婆却不耐烦了。

这天皇帝下朝,略略有些不悦,燕然立刻就觉察到了,边帮他更衣,边开解道:“万岁可有什么烦恼?”

“唔,麟儿大了。”

燕然明白了,太子年轻,锐意进取,总想做些改变,皇上年纪大了,精力不济,难免想平安守成,父子两个,有时会有些分歧。

巨荣以孝治国,太子怎么也不敢顶撞父皇,但他可以上谏言,皇上也怪,别的臣子谏言,他都能接受,每次太子要是说了什么,他回来都有些不高兴。

这大概就是爱之深责之切吧,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往往要求就比对别人要高。

“陛下年轻的时候,曾经给臣妾个许诺,不知陛下还记得否?”

“记得,朕自然记得。”赵弘琛边回答,边努力思索,他答应皇后的多了,到底是哪个呢?

每次这种情况,赵弘琛都不着急,边东拉西扯地应付,边从皇后的话里寻找信息,般情况,五句话不到,他就知道皇后想要什么。

皇后通情达理,聪明过人,从来不为难皇上,夫妻俩偶尔会有些小冲突,但却每次都能平静解决,不伤感情。

“那年,咱们隐居在个小山村…”

“嗯,是啊,那个村子景色优美,民风淳厚,你还说,有空了再去住住。”

“是啊!”

皇帝可不想去,他怕老婆真提出这个问题,便感叹了声:“唉哟,若不是交通不便,我早就和你起旧梦重温了。”

“那,我们去个交通便利的地方,好不好?”

“可是朝廷上事务繁多,我们只能在京城周边转转,你以前总想去江南,那恐怕难以如愿呀。”

“皇上,朝廷事务,不有麟儿的吗?他六七岁大的时候,就能处理朝政了,经过这二十年的磨砺,又有你手把手的指点,应该更上层楼才是。”

“可是…”人越老胆子越小,经历越多,心思越是复杂,赵弘琛现在,对太子是越来越不放心。

燕然觉得,皇上是越来越不舍得放权,有时候和儿子都想争争。

男人都醉心于权力,那种至高无上、呼百诺的威武状态,的确令人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现在,老皇上身体健朗,太子却已经长大成熟,眼看就要出现山二虎的局面。

就算宝麟孝顺,赵弘琛心软,他们父慈子孝,不会出现那种惨烈的相争局面,但他们为了政事,少不了会意见相左,感情是经不起挥霍的,燕然很怕父子俩闹翻了。

父子不比君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做臣子的,拧不过皇上,少不了会退让,而且,他们会揣测圣意,能不和皇帝起冲突,就不和皇帝起冲突。

父子就不样了,他们都觉得对方是爱自己的,有时说话就比较直接,不喜欢委婉曲折,旦发生大的冲突,难免两败俱伤。

燕然想要皇上学着放权。

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好的医疗条件,皇帝的身体现在虽然好着呢,但谁也不知道,哪天就会出故障,而且,有时候,他们陨落非常迅速,这样,继任常常急不可待地想要按自己的方式统治国家,朝政就会出现大的波动,影响国家安稳,甚至,还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现在有皇上看着,太子只能做些小的变动,等他大权独揽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水到渠成,过度就会平稳而自然。

“陛下,你去过江南吗?”

“就是和爱卿起…”出去过,走到半路,还遇到各种暗算,想到这里,皇上有些遗憾。

“陛下贵为天子,人生却有诸多缺失,有没有觉得遗憾?”

“怎么没有?可是祖宗把江山托付给朕,真不能留下千古骂名。”

“陛下英明神武,锐意进取,哪里会那样?”

“你不懂,有好多当皇帝的都先是好的,后来蜕变了。”

“嗯,是,是的,臣妾小时候,就听过这样个故事,老皇上年纪大了,感慨自己青春不再,就有佞臣进献美女,老皇帝和她们在起,觉得自己也变得年轻了,为了彰显自己有力量,他晚上拼命宠幸美人,结果早上就起不来了,他于是让美人的父亲、哥哥帮自己打理朝政,那两个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国事日渐颓废,有人起兵造反,差点亡国了呢。”

“我不会那样的。”

“陛下,臣妾知道你有时候很累,也很烦,为何不多让太子分担呢?”

“他太年轻了。冲动得很。”

“陛下,咱们大婚那阵子,你处理的朝政,有没有特别后悔的事情呢?”

赵弘琛歪着头想了想:“没有,那时朕事事小心,从来都是多听多看,决定了才实施的,比现在处理的还好,年轻,有的是精力…”他说不下去了,歪着头,眼光从肩头射过去。

“呵呵,陛下,臣妾就是随便聊聊,没什么意思。”燕然干笑了几声。

赵弘琛换好了衣服,便往大床上歪,闭上眼不理人,谁知竟然迷糊着了,燕然小心地给他盖上薄被,退到窗前的榻床上坐下,随意拿了本书翻看着。

赵弘琛惦记着还得上朝,没睡几分钟就醒了,他觉得头很疼,身上也不舒服,在炕上翻动了下。

燕然招来个小太监,让他给皇上按摩解乏。

赵弘琛觉得自己真的老了,年轻时,晚上睡得香,白天天都精力充沛,不像现在,睡不深,晚上醒来好几次,经常头晕、乏力,让太医把脉,也只是开点补养的药品,再就是要自己多休息。

废话,自己若是能多休息,还用他教吗?

赵弘琛躺着想心事,时间飞快地过去,下午朝的时间又到了,他有些烦躁地坐起来,习惯地看了眼皇后。

老夫老妻,熟悉对方,就像熟悉自己的双手样,皇后知道,皇上累了。

以前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她都帮着看看奏折,出个主意,今天,她改了路子,摆手让传话的大太监去通知太子:“皇上累了,要歇息会儿,下午的政事,让太子看着办吧。”

“得令!”于广会哈腰,拿着拂尘就匆匆而去。

赵弘琛伸手还想叫住于广会,但犹豫了下又放下了,他就像为了逃避上学,请病假成功的孩子般,躺在炕上高兴地笑了下:“这个感觉不错。”

“是啊,陛下,你也该享受享受了,辈子马不停蹄的,吃太多的苦了。”

“嗯嗯!”

“什么时候,陛下把政事交给太子,带臣妾去江南玩耍玩耍?再等几年,咱俩就走不动了。”

“唔”赵弘琛有些动心,可是祖宗江山怎么办?

“皇上,物极必反,你辈子勤勉努力,兢兢业业,若是再不休息休息,身体这根弦儿,嗯”不能说了,咒皇上的话说出来要杀头的。

“皇上,臣妾当年才和麟儿当了年时间的政,哎哟,累死了,你那时再不回来,臣妾都撑不住了,呜呜,你处理朝政这么多年,难道不累吗?臣妾看你鬓角长出白发,好心疼呢!”拿帕子沾沾眼角。

皇上有些受不了,坐起来:“爱卿受累了。”

“皇上辛苦了!”

“唔”两人卿卿我我起来,燕然暗自懊恼,怎么跑题了?…

想让皇帝改变主意,也不是蹴而就的事儿,燕然慢慢地吹风。

转眼就是冬天,皇上或许是推诿,或许是真动心了,他许诺道:“春天,我们就出发!”

“好的!”燕然拿着鸡毛当令箭,立刻就给造处下来懿旨,让那边造车。

车轮上要缠上牛筋减震,车厢下面也装上弹簧,车棚间开门,上下方便,为了安全,车厢用钢板,外面上油漆,里面装上刨花纹美丽的木板。

喏,车子多做几辆,还要赐给太子妃、公主、二皇子的新媳妇。

燕然忙得不亦乐乎,等那些精巧华丽的车子做好,梅花都快谢了,春风已经绿了江南岸。

“皇上,我们出发吧,再迟的话,到江南时,都夏天了。”

“不着急,我们这回出去,就好好玩玩,今年夏天赶不上,还有明年呢。”

狡猾狡猾的。

燕然给女儿诉苦,大公主虽然从小娇惯,却不娇纵,聪明又多智,她眼睛眨眨,便有了主意,这天跟着驸马拜见皇上:“父皇,儿臣想和驸马去给婆母扫墓!”

第三百零六章 和平日久

皇上只有这个女儿,对她总是笑容满面,此刻,点也不矜持地夸赞道:“应该的,我儿该为天下儿女表率!”

“父皇,我婆母好可怜哦!”

“这是怎么说?她儿孙满堂,夫君乃威武大将军,去世时,也有六十了吧,可以说是十分有福的人了。”

“父皇,我成亲时,婆婆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儿臣和驸马有孩儿,还说要帮儿臣带孩子,驸马家的孩子,都行的端坐得正,连父皇都夸过公公婆婆教子有方,我想,有婆婆指点指点,陛下的外孙孙也必然是优秀的人才,可是,儿臣才有孕,婆母就去了,她拉着儿臣的手,只说不放心…”

“皇儿别难过,人生无常,再说,你婆母人好,下世定福寿同在。”

“是的,人生无常,儿臣想起来就常常唏嘘…”

皇帝也有些伤感,人生无常这句话,总在耳边萦绕,过了几天,他忽然明白,这是女儿劝自己珍惜眼前的话音。

“小坏蛋,还在朕面前绕圈儿了。”他对皇后道。

“陛下,你是该履行诺言了,马车好了,卫军也好了,吃穿用度驿站向导,臣妾都准备好了,就等东风吹了。”

皇上拳头捏了捏:“好吧,我这几天和太子交代下,咱们就出发!”

“哦!出发了,出发了”这个小萝卜头是谁呀?

皇帝和皇后都有些脸红,皇后在三十岁那年,老蚌怀珠,生下这个小皇子,宝乾。

宝乾和宝麟样聪明过人,皇后燕然有些发愁,这也是头小老虎的,不让他发威,把他养废,于心不忍,养好,让他为哥哥打江山,这代可以,亲兄弟感情深,下代危险。

现在,且行且打算吧。

皇上、皇后带着大孙女、小儿子,还有大堆的仆佣护卫,前呼后拥出了城,虽然严旨不许迎来送往,但地方官哪敢怠慢,路上山珍海味、奇珍异宝,各种贡献。

和平日久,国家富裕,官员士绅拿出这些东西,不是难事,皇帝不以为意,皇后却总是提醒他,严词拒绝,并且,不给送礼的嘉奖,反而要斥责通。

渐渐的,送礼的少了。

“爱卿,你是不是太严厉了?”皇上显然已经被糖衣炮弹腐蚀了,对那些见怪不怪。

“皇上,虽然谁至清则无鱼,可是水太浑浊,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爱卿担心什么?”

“古语有言: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皇上是想让昊****再上个台阶呢,还是想做昊天最兴盛的皇帝呢?”

“爱卿何出此言?我昊天吏治清明,国富民强,如何会盛极而衰?”

“皇上,咱们路过来,连个讨饭的都看不到,陛下觉得是不是国家强盛到了这般境况了呢?”

“难道不是吗?”

“讨饭的人,有因为穷日子过不下去的,但也有好逸恶劳,以此为业的,就算是再富裕两倍,那种现象也消除不掉。”

“哦,有道理!爱卿是说,路上有人蒙蔽吗?”

“臣妾只是就事论事!”

“地方官员当然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吏治不行,这个可以理解!”

“可向导给咱们带的路线,几乎都是比较富裕的地方,景物却平常了些!”

“唔,爱卿也发现了?”

“是的!”

“北方的景物,不及南方美丽!咱们还是快些赶路的好。”

“好的。”

“爱卿,下站距离荣国县只有百多里,朕的母亲就在那里长大。”

“陛下想去瞧瞧那些亲人吗?”

“嗯,母亲早逝,父亲和外公外婆关系不好,这么多年也没怎么来往。”

“那我们去看看吧,毕竟他们养育了至圣智贤淑慧皇太后!”摄政王老的时候,皇帝追封父亲为太上皇,亲母为太后,历年追封,就有了那么长串了。

出巡路线是早就定好的,皇帝心血来潮,忽然改道,不仅给安保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也让地方官员措不及手。

皇帝却不管这些,只顾着自己的心情。

赵弘琛当了皇帝,外公家是又高兴又紧张的,当年他们是坚决反对这门亲事的,女儿非要嫁过去,他们很生气,既没有嫁妆,婚后也没怎么关心,女儿没几年就死了,现在,外孙会不会把账记到他们头上呢?这是他们的担忧。

外孙当了皇帝,会不会不计前嫌,对外公家,有所眷顾?

结果,引颈期盼,既没有打击,也没有恩旨,皇上对他们家,采取了漠视的态度。

也对,功过相抵,不理不睬了。

卫家人渐渐心冷,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老爷子去了,下代的家长不能干,只好回乡,成了个富绅,创业的能力不行,生孩子本事不小,然后,孩子也都很平凡,没有再出个能干的人,家越分越小,就没什么实力。

忽然皇上要来,下子全乱了套。

卫氏共有十七个侄儿,现在还有九个健在,他们都没能进学,成了普通农民。

府台大人和县太爷很着急,把自己家的东西拿来,却发现和卫家竟然寒碜得令他们意外。

县太爷调来民夫,连夜把卫家墙壁粉刷番,院子铺了砖,然后,摆上他和府台送的家具,卫家人都穿上他们送的衣服,炕上铺了他们给的被褥。

府台和县太爷这把,就出去了上千两的银子,他们眼里,卫家依然寒碜得很,卫家人已经十分满足了。

皇上到了,群表哥表弟表姐表妹都来拜见,他们面黑手粗,言语空泛,皇帝很无聊:“朕来看你们,是想知道乡村的日子到底过得怎样,你们句实话都不敢说,朕当如何对待?”

卫老大唯唯诺诺,其余的倒是有机灵的,却不敢说话,而是撺掇了比较年轻的卫十五,他磕了个头:“万岁爷英名盖世,当知道小民的难处,再肥的草地上都有瘦牛,再好的皇帝手下也有贪官,咱们这里,眼下的府台大人和县太爷,都是好的,可前任都不好,地皮都差点刮没了,家里祖宗留下的家具、字画,本来也值些钱,不至于如此寒碜,都让那些官儿搜刮走了。现在家里摆的,我们身上穿的,都是前天官员送来的。”

赵弘琛只觉得无脸见人。他不待见舅家人,这些人也比较老实,没有打着自己的旗号四处招摇,估计地方官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便毫无顾虑地肆意盘剥。

“你们就不会找人给朕捎句话吗?”

“父亲不让,他说,怕给万岁爷丢脸。”

赵弘琛心大痛,是外祖父不许母亲嫁父亲,跟大舅舅没关系,大舅舅到了那个时候,还想着自己,真不容易。

“你们这么多人,怎么不供个读书的?”

卫老大磕了个头,羞惭地道:“我们几个大的,都不是那个材料,到了小的跟前,家里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

“好了,我会派人给你们送银子来,把孩子都给我送书房去,全部送去,再过十年,卫家若是改不了门风,朕拿你是问!”

“谢万岁恩典!”卫家人千恩万谢。

当晚,皇上就离开了卫家,去了驿站,他立刻派人,百里加急送信给太子,要他查查,荣国县前面几任官员都在哪里,是否清廉。

赵弘琛现在当皇帝久了,处理事情非常理智,他没有把那些官员,都当贪官拿下,就是怕偏听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