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在宫中消耗青春,时间漫长,不得帝宠,仅可与寺人对食。而突然入住宫中的大长公主,不仅待人可亲,还愿意与她们说沙场战事,讲西域风土人情,其英武风姿,使得宫女们重拾对梦中情人的向往,甚至有人偷偷希望长公主是男儿身就好了。

如今看她为绣嫁衣苦闷,宫女们不由得恨死了那个害得公主要绣嫁衣的罪魁祸首——顾家二郎顾乐飞。不知道有多少人偷偷扎了小人,暗暗诅咒这个好吃懒做的死胖子早点升天,不要拖累长公主。

对宫女们的小心思,司马妧浑然无觉。她只是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一个人来,霍地站起,欣然笑道:“真笨,早该去找贵妃帮忙!”

有事找贵妃,是近日司马妧新学会的妙招。

彼时,高娴君正在瑶光殿仔细检阅司马妧的嫁妆单子。小楼氏早死,楼老夫人年纪又大,不能太过操劳,楼宁的妻子宁氏毫无经验且不够资格,于是目前宫中头衔最高的她理所应当承担起了筹备婚礼的重任。

昔日竹马,今日另娶他人,而成亲事宜居然是她一手操办,这不得不说十分讽刺。

不过高娴君并不在意,自中元节宴会那夜见过顾乐飞之后,她不会为他也终于要娶妻而惆怅了,反而有几分可怜司马妧。

高娴君半生宫中沉浮,苦心谋划,方得今日风光。因此十分羡慕司马妧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西北自由活着,如果她不是司马诚的眼中钉的话,高娴君极乐意与她结交,毕竟一个如此经历传奇的女子肯定会是极好的助力。

可是,这样一个不输男儿的女子,竟然不得不屈从皇命,嫁给一个碌碌无为、饱食终日的胖子,高娴君深觉讽刺。

帝心难测。

任凭你司马妧如何功勋卓著、才能非凡,最终还不得乖乖听皇帝的命令?

由此看来,高娴君对司马妧的感情十分复杂。

她佩服司马妧,嫉妒司马妧,却又可怜司马妧,看不起司马妧。

但是不管怎样,手头的婚礼高娴君一定要操办好。

因为她侍奉父子三人,名声不佳,如今急需通过司马妧在大靖臣民中的影响力,打造一个自己贤良淑德的皇嫂形象。

故而司马妧的求助她无一不满足,事无巨细一一安排妥当,连她的卫兵家人都是她派人接来定居的。

这份厚厚的嫁妆单子改了又改,今天已经是她第五次核对。

这时候,殿外有宫女快步走了进来,俯身在她耳边低语:“娘娘,大长公主殿下又要找您了,正往瑶光殿走来。”

高娴君拿着嫁妆单子的手不自觉地一抖,她极力镇定地淡淡问道:“此次又是所为何事?”

“似乎是嫁衣问题,公主不擅女工…”

高娴君深深吸了口气,努力平静自己愈发暴躁的心情——不过是在嫁衣上象征性地扎几针,能有多难,便是这等小事也要来找我?

这样下去,司马妧还未出降,她倒是先要累倒了!

第 19 章

司马妧在宫中待得十分腻烦。

这一日她命人备马,准备出宫瞧瞧,却恰好在皋门前遇上司马诚的仪仗。

“妧皇妹欲往何处去?”司马诚笑道:“皇妹回京多日,却未好好看过镐京,倒是皇兄疏忽了。梅内侍,冯常侍,不如就由你二人陪同大长公主出宫,务必要让皇妹尽兴。”

“老奴遵旨。”从司马诚的仪仗中走出两个白面无须、有些皱纹的宦官来,对着司马妧恭敬行礼:“老奴梅江、冯于信,见过大长公主。”

心知今天是摆脱不掉这两个人老成精的宦官了,左右她本来只是想转转而已,即便这二人有监视的嫌疑,司马妧也问心无愧,便客客气气地颌首道:“多谢陛下厚爱,臣妹这就去了。”

“慢着。梅江,给公主备车”司马诚微微一笑,叮嘱她,“你即将出降。抛头露面、骑马上街有所不妥,还是马车更好一些。”

这下可好,司马诚虽说只给她派了两个人,但是马车一加,响应的仪仗也随之而来。浩浩荡荡的队伍,想要低调出宫游览是万万不可能的,司马妧干脆打消这个主意,径直吩咐车马去了定国公主府。

这个时候楼宁正在公主府内忙着和将作监的官员扯皮。

他最近忙得几乎连吃饭时间都没有——忙监督司马妧的府邸建造,忙爷爷奶奶的安置事宜,忙自家宅第的搬迁。

楼重不愿孤零零地和老妻住在城南太白园,倒喜欢和楼宁一家挤在小小的两进院落。可是楼重虽然没有实权,却挂着一个正一品的骠骑大将军荣勋,住在楼宁一个区区翰林的家中,与礼制实在不符。

将作监的人思来想去,只好又请示皇帝,把弃置的王府改建成楼府,好让楼家人一并搬进去。

今日,楼宁又拿着营造图纸和将作监的官员据理力争,一定要把定国公主府中一片花团锦簇的园子铲平以做校场。

负责公主府改建的是一位老资格的将作少监,当年这里所建皇子府便是他负责,那片颇得自然之乐趣的园子乃是他的得意之作。楼宁非要把它们全部夷平,气得老头子吹胡子瞪眼,大骂他“不知好歹、暴殄天物”。

楼宁不甘示弱,梗着脖子道:“假山流水、花花草草,对我皇表妹来说,通通没用,就要校场!校场!”

司马妧过来的时候,正好撞见楼宁和将作少监唇枪舌战的一幕。

老少监瞪着眼睛,楼宁便瞪回去,仿佛两头犟牛角力,司马妧看得十分好笑,她记得自己上一次看见楼宁如此固执,还是他抱着一本论语、拒绝随楼定远习武的时候。

时间过得真快呢。

眼见两个人吵得越来越僵,司马妧出来做和事佬:“若少监觉得不合适,另寻它处做校场也可。譬如东边那两间仆从用的厢房。我不喜仆人太多,这两间放着多余,可以拆除和旁边院落打通,再以壁和窗棂隔之,既增大面积,也不失空间趣味。”

司马妧步履轻盈无声,故而直到她开口,争执的二人才发现这府邸的主人已到身边。

“老臣见过大长公主。”将作少监行了个礼,仔细思来,觉得司马妧的建议确实不错。

都道这位公主习枪弄棒、不懂风雅,不过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老臣便依殿下所言。”

解决完这一桩争执,楼宁也有了时间陪司马妧在未完工的公主府中转悠。司马妧转头对跟在身后的两位内侍省的宦官道:“吾就在这府中转转,你二人退下罢。”

冯常侍稍稍犹疑了一下,却已听得他旁边的梅江十分果决地答道:“老奴遵命。”无奈之下,他也只好退了下去。

楼宁和司马妧倒也没有什么大不敬的私房话要说。楼宁只是想听听她对即将入住的地方还有什么要求。

“有校场足矣。”司马妧干脆的一句话,表示出她对自己住的地方随意到极点。楼宁不由失笑,深感这个表妹即使到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奢华帝都,也依然我行我素。

“既然如此,待校场建造完成,府邸便可入住,”楼宁又问道,“我听闻顾家的纳征礼可已送到宫中,预备向皇家请期,是否迎亲的吉日快要定下?”

司马妧眨了眨眼,表情浮现出些许茫然:“是么?”

楼宁一愣:“你竟不知?”

司马妧摇头:“不知。我一向不耐这些,有关婚礼的事情都是命人请示端贵妃,由她定夺。左右不过是些繁琐至极的虚礼,只需最后告诉我何日出嫁便是。”

楼宁哭笑不得:“待嫁女子无不对自己的婚礼百般珍视看重,哪有如你这般随意的?这么说来,纳征时顾二郎前来送纳聘财时,你也根本没有趁机见一见他了?”

“啊?他亲自来送纳征礼?”司马妧一呆,深觉后悔:“没有。可惜,可惜。”到底这位未来驸马有多圆多软多么…她是真的很好奇啊。

听她连叫两声“可惜”,楼宁嗅出一点不同寻常的气味,想起当初在饕餮阁时顾乐飞和他所说之言,楼宁觉得此刻正是核实的好时机。

“妧妧,表哥问你一件事,”左右无人,楼宁便以家人相称,压低了音量,小声问,“那顾家二郎,你幼时见过?”

“见过。”司马妧点头。

赐婚旨意下来后,他对着圣旨上的名字曾回忆半天,终于记起此人幼时最爱跟在高娴君身后跑,而且那时候是挺瘦的一个小男孩,脸上一点肉也没有。

“那你小时候落水,他救过你?”

“落水?”司马妧愣了一愣,想起来确实有这样一件事,不是这样小楼氏也不会挂记把她许给高峥,便道:“我去救人,他丢了帔帛下来拉我上岸。”

司马妧老老实实的回答,令楼宁目瞪口呆。

顾胖子居然没有骗他?!

他真的救过妧妧?!

“那、那你…”一个大男人说这些话不好意思,楼宁张口结舌半天,方才红着脸问出口来,“那你是真心想嫁他了?”

那你是真心想嫁他了?楼宁这一句,恰让拐过回廊的高峥听到,他顿时停住了脚步。

高峥捧着婚宴的酒醴膳馐簿册刚从顾家出来。顾乐飞派人三催四请,非要他带着定下的宴册去一趟他家。高峥去了之后,就看见顾乐飞狼毫一挥,他还来不及阻止,顾乐飞便大手大脚地在册子上勾来画去,增添不少他从未听过的膳食名称,又贴心地送了四五个厨子让他带回光禄寺以准备婚宴。

“这些美味,大概连陛下也没吃过,长公主想来会喜欢。”顾乐飞把宴册交还于他的时候,下巴上的三层坠肉饱满欲滴,笑得十分开心。

见这个自己从小就讨厌的家伙,居然对司马妧如此重视,一副兴高采烈准备成婚的样子,高峥心里很不是滋味。

偏偏顾乐飞哪壶不开提哪壶,有意在他面前嘚瑟:“高大公子,有些东西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抢破头也没用。天意弄人,你说是不是?”

高峥忍住揍他一拳的冲动,转身踏门而出。

本来,修改过后的簿册应当送去皇宫请他姐姐高娴君过目。光禄寺近日重点忙碌的便是大长公主的婚事,即便高延不喜,也无法阻碍他沾手此事。

不过,自从司马妧入京,关于大长公主的事情就是镐京城最热的话题,他走到半路就听见路上有人说,大长公主的马车居然停在了公主府前。于是高峥转念一想,便带着簿册来了公主府,向出嫁女方亲自请示意见,无论如何也不算违反规矩。

谁知道好巧不巧,正好让他听到楼宁的这句问题。

司马妧坦然一笑:“嫁他有什么不好?胖胖的多不容易啊。”

如果陈庭在,大概可以把她言简意赅的话彻底解释一遍:横竖圣旨下来,她不嫁也得嫁,正好能嫁给一个圆乎乎的驸马,多么难得,每天都不用担心自己手指头没处使劲,多么愉快。

可是在楼宁听来,就成了另一个意思:她对嫁给顾家那死胖子无怨无悔,而且一点不嫌弃他肥,反而十分心疼他。

而高峥听在耳朵里,则是这个意思:她不在乎嫁给谁,也忘记曾经和他有过口头婚约,即便顾乐飞长成那副样子,她也能自我安慰,安心出嫁。

高峥忽然觉得自己多日以来对那双眼睛的魂牵梦萦,都变得十分可笑,手中的婚宴簿册变得分外沉重。

“谁在那里?”六品官袍的墨绿衣角被微风吹起,司马妧的观察敏锐,见那人似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她便走了过去:“这位大人来我府上,可是有事?”

话音一落,高峥俊秀的脸便出现在她面前,司马妧愣了一愣,觉得似乎有点面熟,不过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高峥双手拢起,埋首下去,深深地行了一个揖礼:“光禄寺主簿高峥,见过大长公主。”

司马妧看见他袖中簿册,问道:“这册可是为婚宴所备?”

“正是。”

“高主簿特意拿来给我过目?”

“是。”

“有劳了大人,不过我向来不耐烦这些,大人送入宫中让端贵妃…诶,说起来贵妃的娘家也是姓高的呢。”司马妧后知后觉地意识道,高峥这个名字十分之耳熟。

“冒昧问一句,令尊大人可是尚书令高延?”

莫非她竟然记、记起来我来了?

高峥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保持着揖礼的姿势不敢抬头,道了一个“是”字。

“啊…”司马妧恍然大悟:“原来是你呀,小时候我还救过你的命,可还记得我?”

当然记得!

高峥在心底大吼,可是他却万万不敢真的叫出声来,极力维持表面的平静,道了一句:“公主恩,高峥毕生难忘。殿下…殿下尚且记得幼时之事,已令高某深感、深感荣幸,受宠、受宠若惊。”

司马妧笑了笑:“不必如此,无论是谁落水,我都会救的。”

她离开镐京二十年,这个地方对她而言十分陌生,今日能遇见一个儿时玩伴叙叙旧,令她颇为高兴。

可是司马妧在此类事情上的反应太过迟钝了些,连旁边的楼宁都看出来高峥的异状,她却浑然不觉,反而将幼年婚约拿出来作为叙旧谈资,对楼宁笑道:“表哥,说来极有意思,高大人幼时被我所救,母后为此还曾与高家约过口头婚约!不想今日高大人居然负责我的婚宴,你说巧不巧?”

“原来如此,果然是巧。”楼宁意味深长道。

高峥的手微微一抖。

楼宁冷眼旁观,深觉这桩婚约作罢十分可惜,又鄙夷起高家的趋炎附势。

没想到俊秀冠京城的高家长子高峥,居然就是司马妧救过的人。妧妧身份敏感,高延一定是舍不得自己儿子冒险娶她,故而对婚约一事绝口不提,如果不是司马妧今日见到此人,随兴提起,连他也不知道。

生得倒是一表人才,可惜…楼宁正在心中冷笑,却看见高峥对着司马妧又是深深一揖,语气极为诚恳:“高某有负于殿下。”

这回轮到司马妧呆住了,她愣了半晌,方才连连摆手道:“高主簿不必行此大礼,不过儿时戏言,吾未曾放在心上。”

未曾放在心上吗?高峥心中更苦,又重复道:“无论如何,确是高某有负殿下。”

这人竟然十分较真呢。司马妧奇道:“不过口头之言,并无正式媒聘,不能算君毁诺。我今年已二十有五,君亦到此年纪,娶妻生子乃是寻常,若是惧怕我以公主之尊怪罪于你,那大可不必。”

高峥张了张嘴,想要辩驳他不是怕她怪罪,却又不知如何表达他真正的想法。

“高主簿还是将宴册往宫中送去吧。”司马妧觉得已无旧可叙,有些失望地越过他向前行去。她与他擦肩而过的一瞬,她以玉簪高高束起的长发被微风扬起,高峥依稀闻到她发间幽香,但再扭头望去,只有她渐行渐远的背影。

第 20 章

天启三年秋的那场婚礼,直到很多年后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九月初八,宜成婚、订亲、求嗣、纳财、结网、会亲友。

忌上梁、作灶、伐木、安葬等。

这一天,年逾二十五的定国大长公主司马妧自永福宫出嫁。

《礼记昏义》曰:“娶妻之礼,以昏为期”。

“婚礼”原为“昏礼”,属阴,时至傍晚,方可举行,取阳往阴来之意。

黄昏时分,从顾府出发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人数竟多达五百,随其奢俭扶车,往皇城而去。

领头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官,一脸笑眯眯的和气模样,圆圆滚滚的身材,好像马上要把新郎服给撑裂,非但不神气,反而十分可笑。

甚至有人暗地里为顾家公子骑的那匹马担心,好像马儿下一秒就会被新郎官给压垮似的。

相比之下,同他前去迎亲的两位好友,单大公子和齐三郎,俱称得上一表人才,更加衬得新郎官肥胖臃肿。

而因着顾家式微多年,于名门高官鲜有来往,族亲亦多半不在帝都,故而这光鲜亮丽、人数众多的迎亲队伍,多半都是顾延泽老先生的门生弟子,虽说个个少年英气,却出身寒微,前途未知。

至于队伍中剩下的一小半,则是顾二郎多年结交的三教九流,穿着派头十足的华服,却是忐忑不安地走在队伍末端,努力降低存在感。

即便这样,围观人群中仍有眼尖地发现,这谁谁不就是隔壁杂耍的王二吗?还有那谁谁,不就是对面崇贤坊打铁的李六,还有嘉会坊路边摆摊看病的老头许麻子?

顾家这看似气势十足的迎亲队伍,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么?

有看热闹的人开始窃窃私语,瞧着昂首挺胸、冒似神气的新郎官,忍不住直发笑。

不过笑归笑,到了催妆之时,新郎官拉来的这些人果真全部排上用场,只听见这五百余人高声齐呼:“新妇出来!”那真是声如雷震,惊天动地,好不气派。

男方这边尚有虚张声势的嫌疑,女方的气派却绝非假装。一品诰命楼夫人为其梳妆,端贵妃素手为其盖帕,当今皇上命人铺筵设几,待新郎奠雁之后,亲受新郎稽首之礼,骠骑大将军楼重则亲领长公主登车,又施挽留之礼。然后由新郎而非仆人代驾——亲自驾车前往礼会院。

与寻常人家婚嫁不同,公主举行婚礼的地点皆固定为礼会院,仪式结束后再移往公主府举行婚宴以及观花烛。

围观的镐京百姓,幻想着这位定国大长公主与众不同,说不定会骑马成亲,如此一来又可一睹芳容。可是却大大失望,公主殿下安安分分坐于昏车之中,对于搞破除礼仪的惊世骇俗之举,毫无兴趣。

不过这位大长公主毕竟地位非同一般,十里红妆送嫁,队伍从朱雀大街的这头排到那头,堵住半个镐京城,竟是一眼望不到边。且事先将狭窄不宜通行之地的墙通通拆除,照明所用火把烧焦了沿街的树。

司马诚为了给这位驻守边关多年的皇妹面子,以示他心胸并不狭隘,特命神策军和羽林卫等皇家禁军千人充作仪仗,腰挎长刀,气势非凡,昏车边随行的七十卫兵更是个个敛容端肃,英武伟岸,令人望之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