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相真是让陈某一阵好等,”陈庭轻轻叹了口气,仿佛很无奈,“此地人多嘴杂,不若去后山佛舍喝杯茶小酌,论论佛道如何?”

高延微笑:“哦?陈大人也懂佛?”

“略知一二。”

“那便交流交流。”

两个明白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去了崇圣寺后头的佛舍。其间高延一直在观察陈庭,虽然他有派人打听过此人,但是政务上与司天台并无交集,灵台郎又不需要上朝,故而这是高延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个青袍文士。

面带微笑,风度翩翩,如果忽略他那奇怪蜷曲着的左手,此人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沐春风、值得结交。

越是这样,高延越是警惕,因为他自己还是陈庭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这般气度,骗了不知道多少人。

到了佛舍,陈庭第一句便是:“还请高相屏退左右。”

高延淡淡道:“你我并不熟悉,何事需要密谈?”

“自然是为大人引荐那个千金科名医,此人个性古怪,不喜欢外人在场。”陈庭微笑。

高延思虑片刻,想来小小一间佛舍也出不来什么幺蛾子,而罗眉在宫中气焰嚣张,自家女儿地位岌岌可危,肚子里怎么都没动静,真的快要病急乱投医了。

于是他下了决定,命侍卫在门口守着,有事他喊一声,随时都能推门而入。

陈庭微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帮他半推开门:“高大人请。”

清清静静一间佛舍,悬挂两幅佛经,桌上燃着一炉香,摆着一张案几,两张蒲团,简单至极。

高延扫了四周一眼,面色便冷下来:“陈大人拿老夫开玩笑?”

“自然不是,”陈庭拢着袖袍笑道,“只是在为高相引荐此人之前,我们需要谈好一笔交易。”

陈庭要和高延谈的这笔交易,正是让司马妧出京之事。顾乐飞对这个交易的合算程度犹豫不决,是陈庭一锤定音,认为值得一赌。

第68./章jjwxc

“大长公主为何非要出京不可?”

高延听完交易内容,第一时间抓住了关键,也是这个交易背后最大的秘密。

不过陈庭早有准备,他淡淡一笑:“敢问端贵妃在皇宫之中是否十分自在快乐?”

高延眯了眯眼,没说话。他是何等聪明,立即意识到陈庭的潜台词,高娴君身为贵妃,也不过是在皇宫这个大牢笼里的一只金丝雀。而司马妧,如今不过是被困在镐京这个更大的牢笼中的另一只金丝雀,哦,不对,是苍鹰。

“小女怎能和武勋卓著的定国大长公主相提并论?”高延不动声色打太极。

陈庭笑道:“高相无须顾虑,没了兵权的大长公主也不过是一介女流而已。陈某若说我家殿下确实是心挂难民安危,想为此次治灾出些绵薄之力,大人必定不信,虽然事实如此。”

高延哼了一声。

“好吧,其实还有一个理由,在河东守陵的十二王爷,在殿下幼时对她极好,多年不见,极为挂念。”这个借口是顾乐飞和他说封地问题时随口提及,不然陈庭还真不知道司马妧在皇室中还有关系好的亲戚活着。

说不定有机会可以派上用场,不放过一切可能好处的抠门谋士如此想着。

不过这一次高延抬了抬眼皮,似笑非笑,还是不说话。

陈庭厚脸皮,微笑不改:“就算大人都不信吧,可是说句实话,高相真觉得将大长公主困在镐京是个好主意?如今的南衙十六卫,上下可都为殿下马首是瞻呢。”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司马妧如今在镐京的影响颇大,想动她都不敢动。若去了封地,反而减少了对大靖上层的影响,倒是好事。

不过司马妧如此迫切想要出京,仅仅是因为不愿再待在皇帝的监控之下,或是去看望长辈那么简单?

高延不信。

陈庭倒显得并不急迫,他不疾不徐道:“此事倒也并非一定要做,只是我家殿下派我来谈,便是信任高相的能力和人品,如果高相不答应,倒也无妨。”

说着竟然起身准备结束这次谈话。

“陈大人是否忘了一件事?”高延开口叫住他:“那个大夫呢?”话一出口他就懊恼了,这不是将主动权往陈庭那儿送吗?

不过陈庭倒并没有借机要挟的意思,他笑道:“大夫如今正在大长公主府里住着,高相若果真有意,还是小心一点好,亲自去公主府看一趟,再决定要不要让他看诊。”

他忽向高延做了一揖:“即便这次交易谈不成,我们殿下也是打算做这个顺水人情给高相的。毕竟如今谁的位置坐不长久,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殿下与那人的梁子,高相也是清楚的,我们殿下不计较,可是有人却替她看不下去。若有机会,还请能将那人交给我们处置。”

高延眯了眯眼,打量着这个笑面虎一般的文士,心中冷笑,原来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看似是想要出京,其实真正目的在教训郑青阳?

高延心道:算他们有眼光,知道郑青阳的尚书令位置坐不久。难怪自见面以来姓陈的就一口一个“高相”,定是大长公主指示他要向老夫靠拢。也算司马妧聪明会看时机,若是老夫还为尚书令,定然不屑此等巴结,不过如今…还能看好他的,当然都是有眼光之人。

不错,待老夫重新执掌朝堂,绝不会放过这等跳梁小丑,以他重振老夫之威。

高延的确聪明,可是却对自己的能力太过自信了一点,陈庭可不是在替大长公主“巴结”他。

他只猜中了一半。

以为自己看穿一切的高延微笑起身,以一句话结束此次了谈话:“只要大长公主引荐的大夫有那个实力,一切好说。”

陈庭回以微笑:“请高相放心。”

其实在高延一脸和煦笑容走出佛舍的那一刻,陈庭此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高延答应帮助司马妧出京自然更好,不答应,其实也无妨。起码目前看来,那个太原府的秘密并不是非要不可。

然而,“陈庭与高延在崇圣寺佛舍密谈”这件事情,那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啊。当高延让他安全从佛舍离开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根无形的绳子将高延和他家殿下绑在了一块。

高相,现在你可不能拍胸脯承诺自己是完全忠心于司马诚。

只要这件事捅出来,多疑的皇帝陛下是决计不会相信你的赤胆忠心的哦。

当然,郑青阳他也是真的很想要,毕竟他有可能知道关于前太子死亡的秘密嘛。

陈庭是带着阴谋得逞的笑容离开崇圣寺的。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即便是陈庭,也没料到两日后竟然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入帝都,南诏犯边的军报使得整个朝廷炸成一锅粥。气得半死的司马诚踹完罗眉后,便紧急宣旨各位大臣进宫,在御书房召开了一个临时小朝会。

首先一个问题——这一仗,打不打?

毋庸置疑,当然打!

就算北方正受水灾,可是一个小小的南诏,胆敢联合雅隆部犯我大靖,浑水摸鱼,趁乱得利,此等歪邪心思若不打击,日后邻居们有样学样,那还得了?

好,既然群臣争论半天的结果是打。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派谁去?

这下像一群蜜蜂嗡嗡响了一个上午的朝会之上,顿时没了声响。

二十来号大靖百官中排名最靠前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

司马诚端坐金龙宝座,冷着一张脸释放低气压:“众卿可有人选?”

没人吱声。

哼,一群不识相的蠢驴,要是高延在多好!司马诚一边郁闷地怀念前尚书令,一边冷冷地点名:“万大人,你说说?”

这一声“万大人”叫得被点名的臣子腿直发软。被点名的“万大人”乃是大行台左仆射,大行台以兵部居首,主要处理军务,这种打仗的事情派谁去,当然首先要找他问。

然而,可怜的万大人在脑子里苦苦搜索一圈,发现还不错的将领不是年纪太轻不能独挡一面,就是太老已经拿不动刀,或者和楼家或者大长公主有牵涉。比方说剑南道的那个经略使范阳吧,是个武举人出身,以前也打过几场小仗,兵法韬略都还不错,而且他的位置隔云南近,派他去打南诏最好不过。

但是人家二女儿最近新嫁的那个游击将军周奇,那是大长公主亲自带出来的兵啊…

范阳啊范阳,都怪你不争气,这么好的立功机会错过了吧。天底下那么多青年才俊,干嘛非要让你女儿嫁大长公主手下的男人呢,这不是存心让皇帝陛下糟心吗?

当然,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司马诚是不知道的。万大人也只能在心里自己念叨念叨,断断不敢说出来惹皇帝不快。

所以他斟酌半天,说出来一个肯定稳妥的人选:“微臣以为…英国公单云可当此…”

“砰!”

“放你niang的屁!”司马诚竟忍不住在群臣面前爆了粗口,万大人的话没说完,便迎头砸来一个茶杯,砸得他脑门开花,头晕目眩。

万大人诚惶诚恐跪伏下来:“请陛下恕罪!”

“单云在河北病倒了,你TM的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司马诚按捺不住自己的怒气,太阳穴边好像有根青筋突突地跳,让他暴躁地止不住想发火。

“臣以为…左羽林大将军韦尚德是不错的人选。”新尚书令郑青阳小心翼翼地建议。

“老家伙太老了!”司马诚毫不客气地驳斥,连一眼也懒得施舍给郑青阳,他发现这个新尚书令虽能琢磨自己的小心思,政事上却蠢得可以,越用越难用。司马诚不仅想要打赢,还想要借着这一次征南诏培养出新的得力武将,忠于他的得力武将——这样一来,南衙十六卫中的武官似乎也都不能选了。

大伙面面相觑,摸不准司马诚的心思,只好心惊胆战地小声提出各自建议。

“右屯卫大将军林荃如何?”

“羽林军右将王冲如何?”

“…”

群臣七嘴八舌提出各种名单,一个个全被司马诚阴着一张脸否决,最后不知道是哪个胆子大的忍不住说漏了嘴:“定国大长公主…不是最好的人选吗?”

大靖太平日久,征南诏这仗又必须胜利,近年来最能打的武将就是这位大长公主殿下了,派她去是最稳妥的啊。

这人估计只是嘀咕给自己听的,想着御书房里那么吵,肯定没人听得到。谁知道大家都竖着耳朵等哪个傻帽提出这个人名来,因为大家心里都在呐喊“大长公主最合适啊”,就是没人敢说。

于是这个当了出头鸟的傻帽一开口,御书房里顷刻寂静,让这人后半段的嘀咕被皇帝陛下听得清清楚楚。

万籁俱寂。

那真是死一般的寂静。

群臣们茫然而无辜地站在下面,好像那句话不是他们之中任何人说的,是凭空冒出来的而已。而那个说了真话的人因为位置比较偏僻,他更加小心地将自己缩成一团降低存在感,希望皇帝不要发现是自己说的。

司马诚没有责罚这个人。

他只是忽然感觉很累。

虽然底下每个人都低着脑袋不吱声,但是他看懂了他们脸上的表情,那分明就是在说——“最好的带兵人选已经告诉你了,就是定国大长公主。我们再也找不出比她更好的将领,剩下的请皇帝自己看着办吧。”

如果因为司马诚心中莫须有的危机和猜测,要让这个大靖最好的将军永远雪藏,那么此次还有谁最适合带兵,他们真的没法给出建议——因为就算杀了他们全家,他们也找不出比司马妧更合适的人选。

而且站在群臣的立场来看,司马妧身为皇族,却是女子,带兵打完仗之后反过来威胁帝位的可能性超级无敌小。前朝四百年也就出了一个昭阳,多难啊。

故,完全不明白座上天子到底在怕什么。

抱歉陛下,说了一个上午大家都饿坏了,咱们要回家吃饭,不想陪您玩儿了。

非常奇怪的,当司马诚看透底下这群人的心思之后,他竟然很想吃罗眉做的饵块,非常、非常想吃。

第69./章jjwxc

小朝会商讨无果之后,司马诚当天没有再召臣子入宫觐见。

他直接在第二天下旨,命韦尚德之孙,羽林军上骑都尉韦恺为征南大将军,领兵十万讨伐南诏,平定云南之乱。

此旨一出,如小石头掷入大海,连小水花都没有溅起——朝堂之上并无任何反对之声。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韦恺武艺过人,在北门四军中颇有威望,又是韦尚德的长孙,从小熟读兵法,虽然从未领兵打仗,可是目前看来,他或许是除了大长公主以外唯一又有资质又让皇帝放心的年轻将领;第二,群臣属意的大长公主殿下,被皇帝一纸诏书,派往河北河南两道治水去了。

对啊,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听到这个消息的文武百官都体会到了何为累觉不爱。

司马诚命高延为正使,接替病倒的单云前去指挥赈灾工作,同时命司马妧为副使,带领精兵五百押运钱粮协助赈灾。

皇帝陛下好像在透过这道旨意告诉他的臣子们,朕不是埋没人才的昏君。朕当然会用司马妧,只是想怎么用,都得朕说了算。这一次,朕就是让她往北去,不让她去南边打仗,你们能拿我怎样?

不要以为大靖只有一个能打的将军,朕还有韦恺!

对于皇帝陛下这个颇为任性的决定,众臣无话可说,因为知道劝了也是百劝,连平时和英国公一起、最爱嚷嚷的御史大夫赵源都没吱声,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端看韦恺,能不能担此大任吧。

*

司马诚的这两道旨意是在下午发出的,他不知道自己的贵妃昨日递话给父亲,然后和大长公主府里那个据说精通千金科的大夫搭上了线。

这天上午,当他独自在御书房里烦闷考虑征南人选之时,在公主府里好吃好喝待了好一阵子的许麻子进宫见到了端贵妃。当然,是隔着帘子见的。

顾乐飞早就和许麻子知会过此事,说句实话,他并不乐意和皇宫牵扯关系,他家世代杏林,祖上出过的好几位太医都不得善终,因为治病不力被皇帝下令斩首。

太医是天底下最倒霉的职业,大夫不是神仙,不能保证什么病都能治好,而且又不是故意害人家,竟然因为治不好人就把大夫杀了——皇帝是天底下最无理取闹的人。

从小受到这种教育的结果就是,虽然现在许麻子全家只剩他一个,可是他依然固执坚持不和皇家扯上关系。

即便顾乐飞费尽唇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了足足三个时辰,从黄昏说到深夜,许麻子说不去就不去。

那么,最后他是怎么改变主意的呢?

因为美味和佳肴二人聊天时说漏嘴的一句话——顾乐飞要他去看病的端贵妃,是顾乐飞的初、恋。

“驸马爷,你背着大长公主…啧啧,这样不好啊…”不知道脑补了些什么的许麻子为老不尊,拿食指点着顾乐飞的方向,朝他嘿嘿邪笑。

顾乐飞的脸都黑了。

他想解释老子对高娴君没有半毛钱意思,根本从未喜欢过那个女人,以前少不更事,看她长得漂亮便傻跟着,如、此、而、已!

可是,还未解释出口,许麻子居然慷慨答应进宫看病。

因为他很好奇顾乐飞的初、恋长得什么样。

虽然得知缘由的顾乐飞很想把他当即掐死就是了。

许麻子那一张坑坑洼洼的脸,进宫之后没人乐意直视。他也有自知之明,老实看病,不说二话,只在心里评论这隔着一层纱帘观看的端贵妃娘娘,的确是个娇滴滴的美人呢,说话声音也好听,和大长公主是两种类型的女人,各有风情,各有风情。

除了思考这种不正经的事情之外,他看诊还是很靠谱的,高娴君因为长期服食避孕之物导致的宫寒十分严重,但是因为人还年轻,之前也看过各种大夫吃了很多补品,所以好好调养,还是有怀孕的希望的。

听到这个诊断的高娴君,两眼都在放光。

而这时候她的大宫女紫苏端了一个盘子走进来:“娘娘,东西送来了,已请人试过,是否现在给陛下送去?”

许麻子离得近,好奇地多看了一眼,见是几个包着菜和肉还有酱的长条状物,表皮烤得脆脆的,是从没见过的吃食,挺难看的。

而且他鼻子灵,总觉得这吃食的香味之中,有一缕十分奇怪、令他觉得不详的气味。

本着大夫的职业精神,他好心提醒高娴君:“贵妃娘娘,您如今要好好养身子,吃进嘴的东西都要谨慎,会导致宫寒的万万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