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佟氏的娘家隐瞒了佟氏不能生育的事儿,虽然不厚道,可是当初既然已经原谅了佟氏,他们谁也没有再提过。

如今看来,当初的宽容,也并非不对,赵金生有了佟氏,这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也不会像跟着何翠姑一样,被人挑拨两句,就耳根子软了。

佟氏这次回来,还真是有事儿,她是来给何莲说亲事的。

张芸儿一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大嫂,你说的是谁?”莫非是她耳朵听错了?

佟氏说道:“是给铁蛋提亲,三弟妹,你没有听错。”

铁蛋,也就是赵琪,张芸儿问道:“大嫂,你这个意思,是谁的意思?”赵琪比何莲要小一岁好不好?表姐弟亲上加亲,也不是什么不合规矩的事儿,可是这也太突然了,他们都没有朝那里想啊。

怎么这大嫂就来给赵琪提亲了呢?

佟氏叹道:“你大哥的意思是这个,唉,我也实话实说了吧。”佟氏因为没有孩子,赵琪以后就是她的依靠了,所以也是真心为他打算的。

赵琪那孩子上次去庄子上看他们,看着神色不好,她就让赵金生去问了那孩子,谁知道那孩子竟然还存了这样一个心思?

因为这段时间一直有人上门给何莲说亲,所以赵琪就感觉很不好受,对于已经嫁人的佟氏来说,她自然明白这个是什么意思。

好在赵家并不是那种迂腐的人家,小孩子一起长大,感情深,也没有什么不对劲儿的。

只是,如果能帮着赵琪娶到他表姐,这也是好事儿一桩啊。

何莲虽然是赵家的外甥女,可是嫁到谁家,也没有嫁到赵家这个外祖家好吧,这样一来,身边的都是亲人,也不用害怕到了婆家不适应了。

而且还不用担心何莲被人欺负了。

张芸儿真没有想到,赵琪那小子竟然看上了何莲,倒不是说他们不规矩,其实赵家没有那么大的规矩。

“我也是怕你们把何莲许配给了别人家,所以才赶紧过来了,你们也知道铁蛋是个什么样的人,总比外面的更了解吧,再加上是表姐表弟,也是亲上加亲,不是更放心?何莲那孩子,我也知道,也是个好的,你们看到外面的人了,所以看不到咱们自家的人,所以我就厚着脸皮过来了。”她是赵琪的母亲,过来说这个事儿,也正好。

张芸儿道:“外面的人不会说咱们养了童养媳吧。”把人养大了,再把人娶进门来,这不会被人说三道四?

佟氏忙道:“三弟妹,这肯定不能,你们对何莲他们兄妹多好?那童养媳可是非打即骂的,再说了,当舅舅舅母的担心外甥女嫁到别人家受委屈,所以娶到自己家里,这不是很好的事儿吗?肯定没有人说的。”

何家不过是不起眼的人家,再说,这府里主要是二房做主,他们不过是大房的,别人想说也说不了什么啊。

又不是铁蛋是个有毛病的,好好的一个孩子,要是真的严格算起来,还是何莲他们家高攀了,所以别人家只会说他们当舅舅舅母的真心为外甥女着想。

李梨花说道:“这事儿,以前我们还真没有想到这里,这样吧,既然大嫂说了,我们肯定会考虑的,何壮那边,我也得问问,毕竟那是何莲的亲哥哥。再有,铁蛋比何莲小一岁,这年龄还不到呢。”

“没关系,先把亲事定了,再晚些成亲也不错。我这边主要是怕你们把何莲定给人家了,所以赶紧赶过来,你们可得先考虑铁蛋,那是个好孩子啊。”

这样的事儿,自然不能瞒着赵水生,赵水生说道:“如果何壮那边同意我这边没有什么意见。”

他对何莲也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只不过是名分上,何莲是他外甥女。

嫁到赵家也不错,舅舅舅母当公公婆婆,不用离开去另一个陌生的环境。

相信何壮那边也是会同意的。

果然,何壮除了最开始吃惊外,对这门婚事一点儿也不排斥,因为这真的是太合适了。

本来他还担心妹妹说婆家是外面的,以后被人欺负,就不知道,可是如果真的能嫁给赵琪,那么就不用离开赵家了!

还是在这里,而且以后是真正的成了赵家人。赵家的媳妇!

那么,他就是回了老家,也不会天天担心妹妹过的好不好了!

舅舅舅母的品行他是相信的,就是大舅和大舅母,也不是那种刻薄的人。他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而且赵琪这个表弟,除了小时候不懂事外,从来这里读书了,那是变得特别的好相处,还懂礼貌,读书虽然没有二舅舅强,但是也还不错。就是以后不科举,有舅舅们在,也不会过的很难。

所以何壮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这次也没有问何莲,他觉得根本不用问,妹妹说人口简单,好相处,赵琪就只有他这一个孩子,连以后妯娌都没有,周围的人都是亲戚,还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的,怎么会不好相处呢?

于是,在大家都赞同的情况下,赵琪和何莲的婚事就定了。连老赵头也高兴的合不拢嘴,他孙子和外孙女要成为夫妻了,他能不高兴吗?

以前还担心自己外孙女的婚事不好找,现在可算是好了。

成了一家子,多好啊。

何莲因为和赵琪定了亲事,很是害羞。对于赵琪这个表弟,她很是熟悉,可是以前是作为表姐弟相处的,现在却成了未婚夫妻,这种感觉,不知道怎么说呢。

只是,她现在还住在舅舅家,这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大舅舅和大舅母是在庄子上的,赵琪又是在私塾读书,难道还真的把你送回老家,然后等你嫁人的时候,再把人送过来?咱们家没有这么多的规矩,自己过的好就成。”

反正何莲定亲,也不会四处宣扬。以后别人要问,也就直接说就成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

何壮却想着,能看到妹妹嫁人,只是赵琪的年纪,才十四岁,何莲已经十五岁了。

他想尽快的回老家去,妹妹在这里,成为赵家的媳妇,他一点儿也不担心,只是怕到时候赶不上妹妹嫁人,那就是终身遗憾了。

赵琪知道后,就跟自己的父亲说了不知道什么。赵金生就过来商量,把何莲娶进门的事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表亲结亲,在古代很常见那,就是前面几十年,俺们那边也有这表兄妹结亲的,那时候,还没有规定表亲不能结亲。看那孩子长大了,也很聪明那。

人逢喜事

“铁蛋是小了些,可是何莲那丫头的年龄不算小了,我想的是,先把何莲给娶进门来,以后是我们赵家的媳妇了,就更名正言顺了,只是先不圆房,等铁蛋大个一两岁再说。

何壮那小子,想着回老家奉养祖父母,总得等他回家之前,看着他妹妹嫁人。”

何壮要回老家奉养祖父母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对于何壮的决定,大家也不干涉,也是,何壮长大了,总不能他在这边过的挺好,家里的祖父母过成那样。

他祖父母只有他一个孙子,要老有所依,何壮是个有担当的人,这样的决定也并不意外。

赵水生和赵土生都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喜事是大房那边的。只要他们喜欢就成。

何莲嫁过去,也是成了大房的儿媳妇。

李梨花已经准备好了何莲的嫁妆,毕竟何莲的年龄已经在这里了,所以女方这边根本不愁。

男方那边,赵金生想的是,在庄子上成亲,但是被大家否定了,毕竟是赵家的第一个男丁成亲,怎么着也得在府上。

至于何莲,就安排到原来的小院子那边,到时候让赵琪直接去那边迎亲。

于是,送喜帖的送喜帖,请人的请人,赵家这边又热闹起来。

佟氏和赵金生也从庄子上回来了。按说他们三房早已经分家了,可是既然婚礼是在这府上举行的,那提前就说好了,礼金这方面,官面上的就归二房收起来,因为这些官宦人家以后走动也是跟二房走动,人家送礼金,也是因为二房和这些人有人情来往,以后还礼也是二房还的。

总不能你这礼金收了,然后让人家二房还吧。

这还是老赵头说的,老赵头也知道,大家能过上好日子,没有二房,那是不可能的。

再说,这次办事儿的银子,二房也出了大头呢,总不能在礼金上面,还让二房吃亏。

赵金生和佟氏都没有意见,因为他们虽然分家了,可是实际上,也是二房在养活他们,他们还不至于四六不分,连这种礼金都要占便宜。

这方面,佟氏功不可没,如果是何翠姑在,那肯定是要让二房出钱办事儿,但是礼金却肯定要争取过来。

毕竟,是她儿子成亲呢,哪里能儿子成亲的礼金还有给二房?

佟氏这方面就看得很开,背靠大树好乘凉,跟着二房没有坏处。

三房这边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站在二房这边的。于是,没有什么波折的,这婚事就操办了起来。

田太太的女儿蓉姐儿和何莲是好姐妹,蓉姐儿也要嫁人了,现在知道何莲很快就要成亲了,还是舅舅家的表弟,她就对她娘田太太说道:“还是何莲这样的好,嫁人了,等于没有离开家,一点儿也不害怕。”

蓉姐儿知道因为自己的婚事,她娘和自己爹闹腾过,那段时间,她爹都灰溜溜的,可是尽管是这样,最后还是没有让她爹松口,以后嫁过去了,说不得就要跟着人家的长辈在任上,不知道天南海北,说不得几十年都见不到亲人的面,哪里有何莲这样的好,直接嫁到舅舅家了。

蓉姐儿羡慕的不得了。

她娘田太太说道:“以后等女婿要赶考了,就可以来京城,那时候咱们娘俩还是能见面的。”最好是留在进城当官,那就不是离女儿很近?

但愿如此吧,现在科举,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虽然对方吧,听说读书很好,和他们家也是门当户对。

“娘,我能不能去看看何莲那,以后说不得就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蓉姐儿说道。

“何莲现在搬到别的宅子去住了,也罢,你去看看去,我顺便也去赵家说说事儿。”想着女儿一直被拘在家里,以后嫁人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说不定很长时间都见不到了。还是满足女儿的这个小小的要求吧。

于是,蓉姐儿高高兴兴的去见何莲,而田太太又去了赵家见李梨花。

田太太确实是有事儿找李梨花,主要还是因为女儿的事儿。她女儿也要嫁人了,只是嫁妆方面,她还缺一些东西,上次看李梨花这边有那种西洋镜,看人特别的清楚,连脸上的毛孔都能看到,比那些铜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只是她现在没有渠道采购这种西洋镜,所以想来请教李梨花。

李梨花听了,说道:“还是我以前的丫鬟嫁的人,去了西南那边跑商,西南那边靠着海呢,有些西洋人就在那边靠岸,所以淘了这西洋镜,回来就送给了我,正好,我也要给蓉姐儿添妆,正愁不知道送什么呢,就送她一对西洋镜吧。”

这西洋镜也和靶镜一样大小,听说还有跟人一样高低的西洋镜,只不过那种东西不好带,容易碰碎,在西南那边,一年能碰上一面,就是很难得的了。

不过这种小的西洋镜,倒是还能运回来。

王二就带回来一些,大部分都送到了这边。李梨花除了自己用的,给了两个妯娌一人一面,剩下的都在库房里放着呢。

田太太惊喜异常,这个时候,能用西洋镜当嫁妆,也是很了不起的了,起码是能很有面子的事儿。

田太太知道赵家的家境不错,可是具体怎么不错,她也不会去刻意打听,谁家有本事赚钱或者捞钱,那也是别人家的事儿,这京城里,自己开铺子的官宦人家不知道有多少呢。

只要上头不是故意要针对你,那你想开多少铺子,就开多少铺子,谁也不会管你的。

“那真是太好了!我替蓉姐儿谢谢你这个当婶婶的了。”田太太说道。

“客气什么?蓉姐儿也是我看大的呢。”她最近忙着侄儿和外甥女的婚事,都没有时间和田太太联络了。

“有你这句话,我们蓉姐儿不知道多开心呢。”他们家蓉姐儿很是崇拜赵家婶婶,特别是听说这位赵家婶婶把自己的相公从不识一字,教成了榜眼,那眼睛都是冒着星星呢。

“你家这事儿是喜上加喜。以后也不用再麻烦一次了。”田太太笑着说道。

说的是侄儿和外甥女的婚嫁事儿,可不是省了一次?如果不是两个人成亲,那么外甥女嫁人,她要操心一次,然后侄儿成亲,她还是要准备一次。现在是两处合到一处了。省心了多少?

“外面有什么说道?”李梨花问道。

田太太对这些事情可是门儿清,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听到的。

“都说你们这舅母当的好,为了不想让外甥女受委屈,就娶到自己家里了。”

那何莲又不是家财万贯,而是作为姻亲投靠过来的,赵家比何家不知道要强多少,所以谁也不会说赵家是趁火打劫,或者是想为了霸占何家的家产,所以才把外甥女给娶回家来。

何莲跟孤女都差不多了,能嫁到家境很好的赵家,那也是她的福气。再说了,赵家的大房的儿子也不是缺胳膊少腿的,人家还是读书人呢,所以怎么看,都是何家占了便宜。

当然,也肯定有人说不好听的话,可是田太太可不想让李梨花听了心烦,那些人不过是嫉妒赵家,犯不着为这种人生气。

田太太得了一对西洋镜,亲自给抱回去了,听说这东西很容易就碰碎了,可不能还没有送到蓉姐儿的婆家,就被弄没有了。

很快就到了赵家大房长子成亲的日子,那一天,宾客满门,赵水生特意请了假,在家里招呼来贺喜的客人。

何莲那边,张芸儿在招呼,还请了田太太也在那边。

何壮自然是守在门口,等着背自己的没面子出门。

李梨花作为赵家的当家主母,自然不好离开赵府去何莲这边来,佟氏更是不可能,她可是男方的母亲,今天还要在正堂接受新人的跪拜。

这几年,大大小小的宴席,李梨花也操办了不少,所以还是得心应手。把客人们都安排的很妥当。

佟氏看了,不由得在心里感慨,幸亏她没有不自量力,非要强出头,不然今天肯定要出丑,让她面面俱到的应付这各种人,她肯定要露怯的。

所以大房不当家就不当家,也没有什么好争的,有什么本事,就做什么样的事儿。

李梨花还想的是,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千万别出现何翠姑这个人来露面破坏好事儿的事儿。

所以让人吩咐门房一定要看好了人,绝对不能让莫名其妙的人进来。大好的喜事,要是何翠姑出现了,那这喜事也就不用办起来了。

虽然何翠姑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防范,那就是疏忽了。

赵琪和几个同窗一起,迎娶新娘子了,塔基个堂兄弟都还小呢,醉倒的赵珝也才七岁,赵瑾才五岁,陪着去迎亲也不现实,所以就是他的同窗好友去助阵了。

赵琪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又是青梅竹马的表姐,这嘴巴一直就没有合拢过,虽然看起来有些傻气,但是谁也不会笑话他,毕竟是人生的大喜事嘛。

看着新人拜了堂,送入了洞房,这件大喜事也接近了尾声。

作者有话要说:第三更!

外任

赵琪和何莲成了亲,何莲就搬到庄子上去住了,毕竟赵金生和佟氏是长期住在庄子上的,既然成了亲,就该和婆婆住在一起。

而赵琪现在则是等学堂休沐了,也过去庄子上那边。

大房的人基本上重心都在庄子上了。

而何壮则是在自己妹妹事情已经安定下来,就和赵家的人告辞,他要回老家去了,尽自己该尽的责任。

老赵头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外孙,可是外孙说的也有道理总不能让他抛下自己的祖父和祖母不管吧。

赵水生在户部也待了有四五年了,温如庭如今得皇帝的重用。

他找到了赵水生,对赵水生说道:“历来,官员想要进一步,最好是能外放,在外面呆上几年,一直在京城,对外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情世故也能了解。你在京城待了这么几年,也积攒了人脉,谋个外任不成问题。你自己有什么打算?”

虽然温如庭洗希望这个嫡子留在京城,可是为了赵水生的前程,还是要出去见识见识,做出一些政绩来,毕竟当官不是纸上谈兵,没有管过一州一省的,上头的人哪里放心把人给朝内阁里送过去?

文官做好的归宿,就是进内阁成为阁老,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大员,可以左右朝廷的很多决策。

像赵水生这样,有能力的,最好出去历练一番,才能升的更快。

就是温如庭,当年也是出去外任了十来年,然后才进入六部,再进入内阁的。

因为有外任的经历,所以谁也不会说他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赵水生一直在京城,下面州县的管理,他从来没有接触过,就是再往上升,别人也是不服气的。

赵水生说道:“先生说的很是,学生打算外任。”

于是赵水生外任的事儿就定下来了,不过具体是哪个地方,还得看有没有空缺。

他现在是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如果去外任,至少要升上半级,成为五品职位的官员。

不然在外人眼里,就成了被贬出京,那样就是到了地方上,估计也有势利眼,会来排挤他。

也就是说,赵水生要出去当外任,如果是当地方父母官,那么至少要是正五品的同知,才能配得上他的身份。

同知是属于地方官员,不像一些别的官职,专门只管一方面,比如盐运司,或者巡检司之类的。

李梨花也是第一时间知道赵水生要外任,能出去走走也算是不错的,温如庭说的也很对,一直呆在京城里,以后这资历就没有那么多,升迁的时候,就会被人拉下很大一截。

“如果外任的话,那么你到富饶的地方的机会大一些,还是偏远的地方大一些?”李梨花问道。

“说心里话,我是想到偏远的地方去,富饶的地方,倒是不容易出政绩,因为一切都要依照前例,反而是那种穷乡僻壤,更适合治理。”

“不过那种偏僻的地方,想要出政绩,也有各方面的困难。”李梨花说道。

“这倒也是,所以我这次就看上头的意思,安排到哪里,就是哪里了。”

“不管你到哪里,我和孩子们都是跟着你一起过去的。”好在楚楚和瑾哥儿年纪都大了,也不怕一路奔波了。

赵水生握着李梨花的手,“我自然是要把你们都带走的。”

没过几天,赵水生外任的文书就下来了,是任林州府的同知,正五品。

林州的地方属于中等,就是不好也不坏的地方。

李梨花还看了舆图,发现这林州是在周朝的西南边,离这京城也有七八百里了。

好的是,林州这地方水运还比较发到,从京城可以直接坐船到林州。

赵家全家上下自然也知道了赵水生要外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