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着以前孙二爷也是个风流人物,有个私生子也是正常。

毕竟,孙二爷现在没有孩子,人家才认回来的。

当初孙二爷为了娶现在的孙二奶奶,不是还闹过很长一段时间吗?连要去当和尚的话都放出来过。这个私生子的事儿,真不算是什么轰动全城的消息。

李梨花那个时候也去了,这其中,自然有自己知情这个原因在,而田太太当然也跟着去的。

大家看知府夫人和同知太太也都去了原本不去的人也都跟着过去了。

而孙二奶奶看知府夫人等人竟然这么给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野种撑面子,心里真是恨得牙痒痒的。

真不知道这个野种哪里来的这么好的运气,让林州城的夫人太太们都过来了,这以后,自己就是生了嫡子,恐怕也没有这么个面子吧。

难道是因为当初自己得罪了这知府夫人了?

可是当初这知府夫人一点儿情面也没有给自己留,难道真的是看自己不顺眼?

不得不说,这孙二奶奶真的是想多了,人家对你以前的事儿,早就没有记在心里,至于这一回,李梨花也不过是给孙太太一个定心丸,来了,以后再有什么事儿,可就和她没有关系了。

既然来了这个酒席,就不会把她和那小妇人的事儿说出去。

田太太还是第一次看见孙二奶奶,怎么说呢,印象不很好,要她说,长得不像正妻,反而像个当小妾的。柔柔弱弱的,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

我的老天,如果以后她儿子娶个这样的儿媳妇,她也肯定会上火的。

一点儿都不大气,好像眼泪就是她们的武器一样,哪家正室是这样的?

亏得孙太太忍了这么多年。回去的时候,田太太忍不住问李梨花,“那个孙二太太,到底是哪家的,怎么孙太太那么个精明的人,会娶进来?”

应该不是门当户对的吧,一股小家子气。

李梨花说道:“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不过这位孙二奶奶是孙二爷自己主动求娶的。”

果然是这样啊,孙儿也能闹出私生子来,主动求娶的女子,恐怕最多的应该是色。凭着一个色字就要娶人,这孙二爷够可以的。

所以说呢,有了儿子,也真是操心的命,小时候怕他们学不好,长大了还要才信娶媳妇,找差事,然后又怕这儿子不小心学坏了,娶了媳妇,又怕这儿子和儿媳妇不和,再有怕生不出孙子来,还怕儿子的内院不安静。真是操不完的心。

尤其是她还有两个儿子,更是操了双倍的心。老大她倒是不担心,可是老二呢,性子有些跳脱,以后科举上有所建树,真是不知道。

唉,当娘的,怎么就这么难呢。

“以后等娶了儿媳妇,自然有儿媳妇操心,我们不过是操心前面二十来年。”李梨花对田太太说道。

这倒也是啊,田太太恍然大悟。

暮春

当官的人最怕什么,最怕的是丁忧,一丁忧就是二十七个月,职位早就被别人跟占了去了,等你丁忧回来,官场上都换了一茬了,更不用说,还有新科进士们,等着要官位呢。

所以对于孝道,也不光是因为道德的原因,还有实际利益的驱动。家里有父母的,自然希望父母能过长命百岁,这样就不用丁忧了。

赵水生这边,老赵头身体很棒,没病没灾的,所以丁忧的事情,还不用担心。

田家这边,田老爷子年纪大了,身体也有些毛病,加上几个儿子都已经在仕途上,所以他就想退下来了。

只是这退下来,很多人脉就用不上了。

不过,既然在官场上了,就不能一直依赖别人,所以田家接到田老爷子的信,表示,他这一任下去后,就要致仕回老家了。

田太太说道:“我们老家在永州,离京城还是比较近的,也就两天的路程。只不过大家都在外面,所以老家现在也就是留下看房子的门人,这下子,老爷子要致仕,老房子就有人住了。”

“其实要我说,还不如就在京城住着,只是我们家老爷子说了,在京城不得安生,所以还是回永州的好。”

“永州毕竟是你们老家,老人家都盼着落叶归根。”李梨花说道。

“也是,永州那边景色也好,说不定等我老了,也是要回永州老家的。”田太太笑道:“你们家楚楚倒是和我很像了,我们家蓉姐儿和你像母女。”

因为蓉姐儿做针线很不错,而楚楚呢,做针线就一般了。

李梨花叹道:“我都快愁死了,从小都教她学做女红,到现在也好几年了,还只是那样,以后找婆家可怎么办那。”

田太太笑着说道:“咱们这样的人家,只要是稍微能做点针线就好了,怕个什么?你看看我,比楚楚的手艺还不如呢,不是照样嫁人了?你要是不放心,不如把楚楚给我当女儿好了。”

田太太总算是说出来了,这个事儿吧,不说,田太太心里就是觉得不踏实。

现在她有些紧张的看着赵太太,要是赵太太委婉的拒绝了,她该怎么说呢?

李梨花笑着说道:“你不怕我这个女儿不好?”

田太太眉开眼笑,忙说道:“楚楚这样的好闺女,到哪里找去啊,我就喜欢楚楚这样的。”

不过,鉴于两家的孩子都还小呢,所以只是口头上有这个意思,等长大了,再正式再提这个事儿。

而且,还要跟自家的丈夫说这个事儿呢。

“我就说嘛,赵太太他们不是那种攀附权贵的人,今天我说了,赵太太就答应了。”田太太对田大人说道。

田大人道:“你真的说了?”

“那可不是,楚楚那么好的姑娘,不趁早定下来,以后被别人抢走了,后悔都来不及了!我跟你说,大郎的婚事,我这个当娘的能做主,可别又被父亲给定下来了!”

虽然蓉姐儿现在过的好,可是当初可把她给气死了,要是长子的婚事,自己还一点儿做主的权利也没有,那她这个当娘的,还真是白生了他们几个了。

田大人忙说道:“此事既然有个眉目了,我给父亲写信。”免得父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给大郎定下来了。那样岂不是把赵大人给得罪了?

人家的女儿又不愁嫁,也是看中他们家的门风才决定答应下来的。

而赵水生,在听到李梨花说了今天的事儿后,这感觉也很微妙,女儿一转眼都这么大了,现在连夫婿的人选都已经有了眉目了,赵水生怎么突然觉得田蒙这小子那么可恶呢?

“你不乐意?”看丈夫皱着眉头,李梨花还以为赵水生不乐意呢。

“田家知根知底,田大人夫妻也是好的,楚楚能够嫁到他们家,我是放心的。只是想着女儿过几年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心里不舒坦。”

女婿和老丈人,那就是天生的仇敌啊。

李梨花说道:“还有好几年呢,这几年,你也可以好好看着田蒙,难道真的等楚楚长大了,再给她定一个陌生人,然后婆家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那样,我不放心。”

好歹田太太当婆婆,她是放心的。

而赵水生的心情也能理解,从小养到大的姑娘,就要送给别人,还是另外一个男人照顾,这感觉,就是不那么愉快。

不过,相比较其他人来说,田家是目前为止最好相处的人家了。

尽管赵水生不爽,可是也觉得田家的人不错。要是女儿非得嫁人的话,那田家勉勉强强就够格吧。

他们不需要用女儿来进行权贵的联姻,只要女儿以后能过的好就成。

因为孩子们都还小,大家心里有数就成,孩子们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每次田蒙过来了,赵水生都会把人叫到书房里,各种考学问。

田蒙这孩子倒是一点儿也不觉得不舒服,反而觉得机会难得,因为他知道,赵叔父是榜眼出身,且从秀才到进士,是一次就过了的,从来没有考第二次,在田蒙的心里,赵叔父这样的,简直是读书的天才,赵叔父能指点他,那是他的荣幸。

于是每次都乐呵呵的,倒是把赵水生给郁闷的,觉得这小子怎么就这么的脸皮厚呢。

不过时间长了,对田蒙这孩子,倒是真心指导了起来,他们这样的人家,又不是走军功,只能靠着科考取得前途,田蒙又是长子,更是得努力。

弄得田荀有些嫉妒,觉得赵叔父对哥哥好,对他就没有对哥哥那样好。

田大人听了说道:“你大哥读的书都比你多,等你书读的跟你大哥一样了,你赵叔父那边,自然会指点你。”

这个臭小子,连这个醋都吃,果然还是年纪小吗?

“爹,我和瑾哥儿能出去踏青吗?”

现在的天气,正适合出去玩,上次先生说要带田蒙出去踏青,没有让两个小的一起去。

田荀就惦记上了,能出去玩,比在家里呆着不要有意思多了?

“胡闹,你们两个出去,谁会放心?在家里呆着!”田大人发话了,田荀不敢再说什么,这心情可想而知,很是郁闷。

田荀出来,跟瑾哥儿摇摇头,瑾哥儿的小脸上就是失望。

田荀想了想,说道:“要不,你回去跟你爹娘说说,要是他们同意了,我爹自然会同意的。”

因为赵叔父是自家爹的上司嘛。

瑾哥儿说道:“我要是说了,我爹肯定是不同意的,不过,我还是回去试一试吧。”不试一试,也不甘心那。

其实来到了林州,李梨花都没有买什么庄子和铺子,主要是没有那个必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调走了,且因为有王二带着手下的一帮人,现在也弄了一条海船,如今开始海运了,一次的收获,也比开几个铺子,买几个庄子,都要多的多。

在林州这边开铺子,有些与民争利的嫌疑,所以还是算了吧。

听瑾哥儿说想出去玩,李梨花这才发现,来到了林州,孩子们都没有出去玩过。也实在是可怜。

以前天气冷,也不适合出去,现在天气渐渐的变热了,拘着孩子们,这就不好了。

不过,天气一变热,这林州城里的各个大户们,都会举行各种宴。相互之间,联络联络感情,而且很有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庄子,到时候提前让人打扫干净,准备了瓜果菜蔬,和各种好玩的,宴请各家的家眷过去玩。

当然,未婚的少女,和少男们也回去,这也方便当母亲的给儿女们相看,以后好成就姻缘。

也是一种变相的相亲宴。

黄家是第一个,在到了暮春的时候,百花盛开,黄家在林州城郊有好几个庄子,其中最有名的是里面种了许多芍药的一个庄子,到了暮春的时候,芍药盛开,黄家就开始办起了花宴,虽然比不上京城的各种花宴,可是在林州城,那可是数一数二的,不光黄家的各个姻亲会过来,林州城的官眷们,也会被邀请过去庄子上,玩上一天,还过一个夜。

庄子上一应俱全,不需要客人们操心,你是想赏景,还是想坐下来打马吊,甚至想去狩猎,都可以。因为黄家的这个庄子也有好大一片的山林,适合年轻的小伙子们去玩。

当家夫人们难得有这个玩乐的时候,不过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合已婚的妇人们玩了。

李梨花想到楚楚这个年纪,正是爱玩的时候,结交三五个闺中好友,也是不错的。

总不能就一直让她拘在房里,哪里也不去吧。

所以接到了黄家的帖子,李梨花就已经决定要带着楚楚过去玩了。

至于瑾哥儿,“娘,我保证听话,不调皮捣蛋,就让我也去吧。”

赵水生说道:“多带些人看着他,就让他去吧。”男孩子,也不能总拘在屋子里,等瑾哥儿稍微大一些,他还要请武师,教一些强身健体的招数,身体好了,才能说别的。

花宴

“娘,瑾哥儿都跟着赵婶婶去了,也带我一起去吧。”荀哥儿求道,他听说瑾哥儿也要去黄家的庄子上玩,这心都野了,生怕他娘不带他去。到时候多没有意思啊。

“去是可以去,不过要帮着看好瑾哥儿,知道了没有?你自己也不能瞎跑,不然下次就没有你的份儿了。”田太太说道。

“娘,我会看好荀哥儿的。”田蒙说道。

不愧是老大,照顾弟弟就是这么的有责任。田太太对这个长子很放心。

不过对于结亲的事儿,大人们都没有说,毕竟孩子们岁数还不到呢。

于是那天,李梨花和田太太带着两家的孩子,一起朝城外出发。

出了城,风景渐渐的不同了,孩子们叽叽喳喳,男孩子没有那么多的顾忌,瑾哥儿和荀哥儿非要坐一辆马车,把窗帘都给掀开了,看着外面的景色说的很起劲儿。

“那个是牛!我知道,是耕地用的。”瑾哥儿指着远处的田里说道。

荀哥儿赶紧也伸头去看,“我也认识,是牛啊,原来是这样的。”

李梨花和田太太都有些好笑,这两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田是什么样的,都不清楚,庄稼更是不认识,所以牛也没有见过,顶多见过马,真是富贵中出身的。

不过,想着最开始到周朝的时候,李梨花也是什么都没有见过,那时候只是觉得恨不得立刻的离开这个鬼地方,所以哪里有什么见到新事物的兴致?

“还是女孩子好,安静那,这小子也太皮实了,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楚楚安安静静的陪着自家娘和田太太,田太太本来就很喜欢楚楚,更不用说,楚楚已经是内定的自家的儿媳妇,真是越看越喜欢。

“田伯母,你再夸我,我都要飞起来了。”楚楚笑着说道。

“我们楚楚就是这样好,伯母可不是夸,说的是实话。”

唉,可惜自家的儿子还小,不能把楚楚娶回家呢。还得好几年那。

一路上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大家的心情都比平时要愉快很多。

还没有到黄家的庄子上,就有人在路上接了他们。

“赵夫人,田太太,请随奴婢来。”黄家的丫鬟穿着一模一样的新衣服,带领客人去坐了那种类似滑竿的轿子,这样的轿子,坐着可以看到两边的风景。

黄家的心思不可谓不巧,而且这庄子处处是景儿,不仅仅是最著名的芍药。亭台楼榭,假山小溪,还有青山杨柳,让人看着,就觉得舒服,一身的疲劳也没有了。

黄太太带着几个儿媳妇迎了过来,“赵夫人好。田太太好。”

黄太太见赵夫人给他们黄家面子,心里很是高兴,让儿媳妇们去迎接别的客人,她自己亲自在这里陪着赵夫人他们。

李梨花对楚楚说道:“自己出去玩吧,别走太远了。”主要是跟楚楚年纪相差不大的姑娘都在外面玩儿呢,让楚楚拘在这里,也不像话。

黄太太见过赵夫人的女儿,忙笑着说道:“正好我家的几个丫头也来了,让她们陪着赵姑娘一起玩吧。”

黄太太娘家的侄孙女儿,还有黄家的堂侄女儿,都在这里,让她们陪着客人,这也是待客之道。

而且对方是知府的千金,更是得好好的陪着了。

楚楚跟着几个小姑娘一起出去玩,黄家三姑娘是黄家目前没有出嫁的姑娘中年纪最大的,笑着对楚楚说道:“不知道赵姑娘喜欢玩什么?这里可以钓鱼,也可以划船,还可以投射,要是想赏花,可以去那边。”

楚楚笑着说道:“一直听说你们家的芍药特别美,我能不能去看看?”

黄三姑娘也笑着说道:“自然是可以的。”

大家边走边说,自然就聊到了平时在家里干什么了,学了些什么。

“赵姑娘在京城的时候,去过慧明私塾吗?”黄三姑娘问道。

“我来林州前,去的就是慧明私塾。在那里读了几年书。”

楚楚这样一说,剩下的那几个都感兴趣了,看楚楚也不像是那种不好接触的,就问起了问题,对于慧明私塾,林州城的大户人家的姑娘们,都听说过。

尤其是明先生,“明先生是不是长得特别漂亮?”

“她是从宫里出来的吗?她真的到现在还是一个人?”

“慧明私塾里都是王公大臣的女儿吗?”

“进慧明私塾是不是必须要明先生考过之后才能进去?”

楚楚也好脾气的一一回道,表示进慧明私塾是需要明先生问问题,她满意了才能进去。至于明先生是不是从宫里出来的,明先生以前是宫里的女官,到了年龄出来了,别的问题,楚楚就没有回答,那是涉及到明先生的*了,自己又不是亲眼见过,干什么要说出来给别人听?

问问学问上的事儿,她还能说一说,别的就不好意思了。

黄家的姑娘都很羡慕楚楚,因为她竟然考上了慧明私塾,在里面还读了几年的书呢。

楚楚觉得奇怪,这慧明私塾在林州竟然这么出名?

黄三姑娘解释道:“我们的小姑姑就是在慧明私塾读的书,后来她过的很好,所以我们对慧明私塾都觉得好奇。”

主要是黄三姑娘的小姑姑嫁的好,但是让她跟一个小姑娘说这嫁人不嫁人的,她也不好意思说啊。

她家小姑姑虽然是给人当继室的,可是也是一位伯夫人,目前,在黄家的姑娘里面,算是嫁的最好的,在京城,一名伯夫人不算什么,可是在林州城,就很算什么了。

而那位小姑姑正是因为被送到了慧明私塾读书,才有那样的机会的,在黄家姑娘的心里,慧明私塾就是一个神圣的所在。

这位小姑姑只回过一次娘家,倒是却八面威风,穿戴都不同寻常。更是让这些小姑娘羡慕的不得了。

没想到这个赵姑娘竟然也是在慧明私塾读过书的,黄家的几个姑娘对楚楚的态度就更热情了。

有下人悄悄的来报,说自家姑娘们和赵姑娘玩得很好,黄太太这才放心,就怕自家的几个丫头心高气傲,到时候得罪了人了,那就不好了。

“赵夫人,田太太尝一尝今年的新茶,是我们自己茶庄上出的。”

黄太太请两位喝茶,李梨花喝了一口,点头说道:“汤色明亮,味如甘霖,好茶!这应该是明前的茶。”